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BMC生物。2004; 2: 12.
2004年6月3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1741-7007-2-12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425602型
PMID:15176976

哺乳动物细胞核端粒的三维结构

摘要

背景

多重遗传标记的观察就地近十年来,光学显微镜及其与研究细胞核中三维(3D)染色体组织的相关性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些方法在癌症研究中很重要,因为癌症的特点是具有多种改变,这些改变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基因组的稳定性。因此,分析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间期细胞核的三维基因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结果

我们描述了一种研究哺乳动物细胞核内所有端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分布的新方法。它基于3D端粒荧光就地杂交后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端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在细胞核中的分布。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首次确定端粒组织是细胞周期依赖性的,在G2期将端粒组装成端粒盘。在肿瘤细胞中,3D端粒组织被扭曲并形成聚集体。

结论

结果强调了非随机和动态的3D细胞核端粒组织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根据我们的发现,似乎可以在不需要检查中期的情况下,检测暗示单个间期细胞核和组织中基因组不稳定的端粒聚集物。这种监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新途径可能会对癌症生物学、遗传学、诊断创新和医学治疗反应监测产生潜在影响。

背景

癌症的特点是多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相互关联的变化发生在细胞核内,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改变其三维(3D)组织[1,2]. 似乎有理由假定高度组织化的哺乳动物间期核是确定基因组稳定性的结构。根据这些概念,致癌激活重塑了这种核秩序,并为基因组不稳定奠定了基础,正如我们最近测量的条件c-Myc失调一样。c-Myc的放松调控表达改变了染色体和端粒的三维核空间,并使基因组重排在拓扑上可行(Chuang.,正在准备中)。

因此,定义间期核的结构组织对我们理解间期核中的3D基因组组织至关重要。这种研究可以通过荧光进行就地杂交(FISH)。三维细胞核组织的FISH测量最吸引人的两个特点是能够同时可视化多个目标以及细胞核和细胞的结构组织,这是基于阵列的方法无法实现的。

相间核的组织自19世纪末以来就被研究过[].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染色体在细胞核中的位置在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4]. 然而,仍存在一些争议。大多数实验室观察到染色体区域的非随机组织[2,5,6]在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下来[7]. 核内染色体位置的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8,9]. 然而,对染色体位置有不同的观察结果[10-15]以及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位置的变化[16,17].

最近,人们的兴趣也集中在端粒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端粒对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18]. 端粒覆盖着染色体,负责染色体的完整性[19]防止基因组不稳定[20]. 一些关于细胞核中端粒的三维组织的报告已经发表,主要是关于端粒与核壳的距离。以前曾在核边缘发现端粒[21],在核外围[22]贯穿整个原子核[13,23],在非Rabl协会[11]与核仁相关[24]或者在核基质中[25].

还研究了活体人类U2OS骨肉瘤细胞的端粒动力学[26]. 单个端粒显示出显著的方向性运动,并且端粒动态地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体相关。这意味着端粒结构是动态的,可能对转录过程和稳定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位置都很重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研究基因组组织的方法,通过分析细胞核中端粒的三维组织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位置变化,使用流动的活细胞。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首次确定端粒组织是细胞周期依赖性的,在G2期将端粒组装成端粒盘。此外,我们还发现肿瘤细胞的3D端粒组织被扭曲,形成了端粒聚集体。这些结果强调了非随机和动态的3D细胞核端粒组织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

结果和讨论

为了研究细胞核中基因组的组织和结构,我们采用仅标记端粒并测量其三维组织的方法作为染色体分布的指标。在3D荧光测量之后,使用为本研究开发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该程序发现细胞核中的所有端粒;它们的大小、强度和形状;并决定了细胞核体积内的端粒组织。我们分析的一个关键特性是端粒在核体积内的分布。我们首先对细胞核进行了分割,找到了每个端粒的中心。然后我们发现了包含所有端粒的最小凸多边形集(图。(图1)。1). 这是通过使用Quickhull算法实现的[27].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发现端粒包含的体积类似于球体或扁平球体(圆盘)。它可以描述为具有两个相似半径的椭球体(b条)和另一个第三个(c(c); 图。图2)。2). 这样的形状叫做球体。因此,端粒所占体积的平坦程度可以用两个不同半径的比值来描述,(或b条)和c(c)账户比值越大,端粒所占体积的形状越扁(或盘状),而/c(c)≈1表示体积为球形。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1.jpg

通过拟合包含所有端粒的凸多边形集,可以发现端粒在细胞核体积中的分布。这个体积通常看起来像球体或圆盘,可以描述为椭球体。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2.jpg

通常,椭球体的主轴沿x'y'z'与显微镜滑动面和光轴不一致xyz公司我们的程序会找到一个包含所有端粒及其主轴大小的椭球体,b条,c(c)在大多数情况下x“y”椭球体的轴线相似,即。b条因此,比率账户是衡量椭球体和细胞核内端粒组织平整度的良好指标。

光学分辨率和信噪比如图所示。图3。。两个相邻端粒的图像(间距分别为1200 nm和400 nm)以及连接这对端粒的直线上的相应强度表明,仍然可以明确区分的最小端粒距离(约200 nm)。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3.jpg

演示我们测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荧光强度明亮(典型的信噪比为10:1)。图中显示了两对端粒,间距为1200 nm(顶部),很容易分离,间距为400 nm(底部)。插页显示实际图像。

预计正常小鼠细胞的间期细胞核中会观察到80个端粒(正常人体细胞为92个),然而,在我们的测量中,我们通常能够在每个小鼠细胞中识别出大约40个分离的端粒区域(人类细胞为50个)。以前也曾描述过类似的结果[23,28]. 这可能是由于邻近的端粒比光学分辨率更近(见图。图3),)但只要杂交效率高,就不影响对细胞核内端粒分布的分析。中期扩散中所有端粒的二维测量(使用同一探针)证实了这一点,其中至少90%的端粒被明确观察到(图。(图44).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4.jpg

由直接从第10天大的小鼠胚胎中分离的胎儿肝细胞制备的中期平板。如所述制备中期染色体和排列物[30],并与一个标记为Cy3的PNA-端粒探针杂交。90%以上的端粒被清楚地观察到。

我们首先描述了原代BALB/c小鼠B淋巴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主要观察结果。这些研究之后,对永生化细胞进行了分析。根据淋巴细胞的DNA含量对淋巴细胞进行分类,以确定G0/G1、S或G2/M期(参见方法).

通过分析细胞周期分选的初级小鼠淋巴细胞,我们发现3D端粒组织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变化。端粒在G0/G1和S期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内账户比率为0.9±0.4,表示球形分布体积。然而,在G2期间,在整个细胞核中没有观察到端粒。他们的3D组织发生了变化,所有的端粒都假设了一个我们称之为端粒盘的中心结构,这是以前从未报道过的。在这种有序结构中,随着细胞进入G2晚期,所有端粒都在细胞核的中心对齐。这个账户他们假设的比率为6.0±2.0,这意味着圆盘非常平坦(几乎是硬币形状)。

不同阶段的典型淋巴细胞如图所示。图5。5. The账户这些细胞在G0/G1、S和G2/M期的比率分别为0.8、0.8和6,并且清楚地显示了细胞的相关性账户我们在G2期发现的端粒分布和端粒盘组织的比率。端粒沿着Z轴轴(光轴)相对于XY公司平面与我们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具有相同的比率,这是由于沿光轴的光学分辨率较差所致。然而,这对整个原子核的形状影响很小。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5.jpg

端粒在G0/G1期(上排)、S期(中排)和G2/M期(下排)三种典型细胞细胞核中的分布。每个端粒分布都是从顶视图(XY公司平面),沿光轴Z轴(左列),侧视图(XZ公司平面)沿轴(中心柱)和开放细胞核中端粒的3D图像(右柱)。当从顶视图和侧视图显示时,端粒显示在细胞核投影图像的顶部。这个投影显示了染色质(以及染色体)的范围,并定义了细胞核的体积和边界。

在原代人淋巴细胞、原代人成纤维细胞和正常人上皮组织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更多数据见附加文件)。这表明染色体具有非常精确的顺序,在有丝分裂开始之前预先排列。为了确定端粒盘不是扭曲细胞核的结果,我们的分析程序将端粒的分布体积和形状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细胞核的端粒分布体积和形状进行了比较,并验证了细胞核本身仍然具有球形体积。我们很少发现扭曲的细胞核,并将这些细胞排除在分析之外。G2中显示的原子核并非完全球形。这样的形状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当端粒形成一个圆盘时,它聚集染色体并迫使它们靠近圆盘,这也导致了扁圆形状。

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周期中的相变时间,我们使用了同步溴脱氧尿苷(BrdU)分选方法。细胞群在S期用BrdU脉冲标记并进行流分类。在标记和分类后的3.5、4、5、6、7、8、8.5、9和10小时,将细胞放回培养基中并采集亚群。然后固定细胞进行3D分析。对每个亚群中至少20个细胞进行测量、分析,并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带有端粒盘的细胞核;2) 有丝分裂细胞;3) 间期细胞无端粒盘和有丝分裂像(评估为G1细胞)。细胞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图6。6大多数细胞(90%)在BrdU掺入3.5小时后形成端粒盘。因此,这些细胞被解释为G2期细胞。中期细胞的比例在7.5小时达到峰值(65%),没有端粒盘的间期细胞(被解释为处于G1期)的比例在8.5小时达到峰值。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6.jpg

BrdU阳性细胞被活分选并在S期同步。从培养基中每隔3.5至9小时采集一次。然后固定细胞进行3D分析。对于我们测量的每个时间点:1。具有端粒盘的细胞核比例;2.有丝分裂中细胞的比例;和3。具有间期细胞核但没有端粒盘的细胞比例。百分之九十的细胞在BrdU掺入3.5小时后形成端粒盘,因此被解释为G2晚期的细胞(黑线和圆圈)。进入有丝分裂状态的细胞(虚线和正方形)在7.5小时达到峰值(65%),G1细胞(点线和三角形)在8.5小时后达到峰值(57%)。9.5小时中期数的增加无法解释,可能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这些结果表明端粒盘形成于G2晚期。随着细胞从G2进展到M,染色体组织进入中期,因此,具有端粒盘的间期细胞数量减少。因为在端粒盘和有丝分裂之间没有其他过渡状态,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端粒盘是G2晚期假定的3D端粒组织。因此,它也是间期核的最后阶段,允许遗传物质在进入M期和染色体分离之前进行组织。具有端粒盘的G2晚期细胞具有其他特征:i)它们的总核体积比G1期或S期细胞大(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分析也证实了这种尺寸的增加);和ii)它们开始显示染色质早期重新组织成部分浓缩区域的迹象(如使用DAPI染色的图像所示)。

在M期结束时,我们观察到进入端粒G1构象的细胞,端粒在较小的细胞核中有广泛的空间分布。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端粒盘是G2晚期间期核内的一种新结构,这是以前没有描述过的。它的存在表明了G2末期有序核组织的根本重要性。端粒盘可能保证了有丝分裂前染色体的正确组织和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有序分离。连同先前发表的关于端粒动力学的信息[26,28]人们很容易推测,端粒在G2期间积极参与染色体组织形成独特结构的过程,即端粒盘。端粒和染色体的这种排列将有助于在细胞分裂期间将染色体正确组织成赤道平面。这一过程可能由端粒本身(不含核基质)或通过核基质驱动。端粒盘也可能允许G2晚期检查点。

还可以进行有关该主题的进一步工作体内如Molenaar所示等。[26]. 以这种方式可以观察到整个动态过程,这是对我们工作中显示的单个时间点的补充。

我们继续观察端粒在癌细胞中的分布。从正常细胞核、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原发性小鼠浆细胞瘤(PCT)和原发性人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IV期构建的典型3D图像(图。(图7),7)显示端粒形成聚集体,从而部分改变端粒盘。与正常的非重叠和非聚集的端粒聚集体相比,这种端粒聚合体具有更大的体积和更大的整合强度。在正常细胞中未观察到。在人类神经母细胞瘤和结肠癌细胞系中也发现了端粒组织改变的类似结果。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1-7007-2-12-7.jpg

正常:正常血细胞;RAJI: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系;PCT:小鼠原代浆细胞瘤细胞;HNSCC:一种原发性人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IV期)。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端粒的分布。图像如图5所示。端粒聚集形成,G2期出现的端粒盘扭曲。

根据这些概念,致癌激活重塑了这个核秩序,并为基因组不稳定奠定了基础,正如我们最近测量的条件c-Myc放松调控。我们发现,c-Myc的放松调控表达改变了染色体和端粒的三维核组织,并使基因组重排在拓扑上可行(Chuang等。,准备中)。

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表明,3D光学成像以及对间期端粒的分析是基础研究和癌症生物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发现细胞核中端粒组织的细胞周期依赖性,在G2晚期,端粒排列成端粒盘。这种组织以前从未有过报道。

在肿瘤细胞中发现端粒聚集体,因此可以看到端粒盘的改变。短暂的端粒聚集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染色体重排。

上述发现表明,现在可以在不需要检查中期的情况下,检查单个间期细胞核和组织中是否存在暗示基因组不稳定的端粒聚集物。这种监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新方向可能会对癌症生物学、遗传学、诊断创新和医学治疗反应监测产生潜在影响。

方法

细胞

从BALB/c小鼠中直接分离小鼠原代细胞,并用脂多糖刺激其进入细胞周期[29]. 还直接从BALB/c小鼠中分离出原代小鼠胎肝细胞。根据加拿大中央动物保护局批准的方案对小鼠进行研究。其他地方也曾描述过永生小鼠前B淋巴细胞[30]. 人类原代细胞取自健康供体。经伦理批准和知情同意,从马尼托巴省癌症护理中心的一名患者身上获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对照组织。

固定技术

前B淋巴细胞[30]以四种方式固定:i)细胞胞浆制备完成后,将细胞固定在3.7%甲醛(1×PBS/50 mM MgCl)中2); ii)细胞在玻璃载玻片上生长,并固定在1%甲醛中(3D固定);iii)细胞用3.7%甲醛悬浮液固定(3D固定);和iv)根据标准方案将细胞固定在甲醇:乙酸(3:1)中[29]. 组织在1%甲醛(1×PBS/50 mM MgCl)中冷冻切片(使用5μm切片)后固定2). 本报告中显示的所有杂交均在3D固定后进行。

荧光活化细胞分选仪(FACS)分析

对于FACS分析,在RNA酶(20μg/mL)消化后,将初级淋巴细胞固定在70%的冷乙醇中,并用碘化丙啶(1μg/mL)染色。在EPICS Altra细胞仪(Beckman-Coulter)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染色细胞的DNA含量。使用WinCycle软件(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Phoenix Flow Systems)对细胞周期分数进行量化。

单元格排序

用Hoechst 33342(分子探针)在37°C和5%的二氧化碳(CO)下以1μg/mL的最终浓度对细胞染色90分钟2). 使用配备有紫外线激光(相干,350 nm激发)和460 nm带通滤波器的EPICS Altra细胞仪(Beckman-Coulter),根据细胞DNA含量(G0/G1、S和G2/M期)对细胞进行分类。

BrdU标签

标记前B淋巴细胞体内用10μM BrdU(5-溴-2'-脱氧尿苷,法国里昂SIGMA-ALDRICHT)在37°C的潮湿环境中(5%CO2). 然后用5μL/1×106细胞的抗BrdU-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TEBU,Le Perray-en-Yvelines,法国)在相同条件下检测BrdU 30分钟。此后,对所有BrdU(即FITC)阳性细胞进行活分类,置于不同时间的培养中,并在标记和分类后的3.5、4、5、6、7、8、8.5、9和10小时收获。然后固定细胞进行3D分析。对于我们测量的每个时间点:1。具有端粒盘的细胞核比例;2.有丝分裂中细胞的比例;和3。没有端粒盘和有丝分裂像的间期细胞核中的细胞分数被评估为G1期和S期细胞。

使用Cy3-标记PNA探针的端粒FISH

端粒FISH按所述进行[31]使用Cy3-标记的PNA探针(DAKO,Glostrup,丹麦)。端粒杂交具有特异性,如中期杂交和在原始细胞染色体末端观察到的端粒信号的正确数量所示(图。(图44).

3D图像采集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从每种细胞类型和相类型对20–30个细胞进行三维成像分析。部分测量是使用共焦显微镜(徕卡AOBS-SP)进行的,大多数测量是使用传统的Axioplan 2(蔡司),带有冷却的AxioCam HR CCD,然后进行反褶积[30]. DAPI、FITC和Cy3过滤器(蔡司)与Planapo 63×/1.4油(蔡司)组合使用。使用了Axiovision 3.1软件,该软件带有反褶积模块和渲染模块(蔡司)。两种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为每个3D细胞核采集80–100个切片,通常每个切片200×200像素,每个像素约100×100 nm标称成像面积(沿Z轴). 我们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在平面上的半最大宽度约为200 nm,沿光轴方向为400 nm。

端粒的三维分析

为了分析细胞核中的端粒分布,我们开发了一个特殊的3D图像分析程序。主要算法部分如下所述。该程序(TeloView)基于Matlab计算机语言(The MathWorks,Natick,MA,USA),一些图像处理算法基于DipImage库(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定量成像小组开发)[32].

该程序使用基于导数的算法,使用形态学上下手算法分割细胞核体积[33]. 计算每个点的体积、强度和重心。然后,程序在原子核中找到一个主平面(x’y’)这是最接近所有端粒(图。(图2)。2). 这在分析组织切片时尤其重要,因为该平面不一定与显微镜载玻片平面平行。

通过将椭球体与端粒所占的体积(三个不同的主轴;图。图2)。2). 发现分布为扁圆或球形(即沿着主轴线的两个主轴x’y’球体的平面相似)。因此,将分配体积描述为椭球体(即具有两个等长轴的椭球体)很方便。因此,用比率来描述完美球体的球体变化程度更简单账户哪里b条类似的半轴和c(c)是第三个。这种描述反映了端粒体积扁圆的程度。

作者的贡献

TCYC进行了数据分析,撰写了讨论,进行了杂交,采集了手术期间收集的所有头颈部癌症样本,准备了冰冻切片、杂交、分析和患者记录。SMo在访问SM实验室时进行了一些杂交和分析。YG开发了3D分析方法、3D算法和分析细胞核的程序,以其当前版本撰写了论文,并担任通讯作者。AYCC整理了数据、表格和G2阶段数据。ITY、BV和RD参与了3D分析方法和算法以及分析核的程序的开发。VM在法国和SM实验室进行了BrdU标记实验和G2研究。MP在SM实验室进行G2分析。MB进行中期端粒FISH。PDK负责指导头颈部手术计划,并提供了一些用于研究的样本。TF在法国监管VM和MP。PB在海德堡监督SMo。SM计划并执行在SM实验室执行的项目,并担任TCYC、SMo(访问SM实验室时)、AYCC、MB、MP和VM的主管,并执行了部分实验。

致谢

作者感谢我们的同事和实验室成员对这份手稿的讨论和批判性阅读。这项工作得到了加拿大创新基金会、加拿大卫生研究院(NSERC)、马尼托巴癌症护理中心、法国基金会(巴黎)、法国外交部长Sander-Siftung和Verein zur Förderung der Krebsforschung e.V.的支持。

这项工作还得到了物质基础研究基金会(FOM)的物理换技术方案、代尔夫特跨学科研究中心生命技术和代尔夫脱研究方案生命科学与技术的支持。

工具书类

  • Pienta KJ,Partin AW,Coffey DS。癌症是DNA组织和动态细胞结构的疾病。癌症研究。1989;49:2525–25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克里默C,克里默托马斯。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区域、核结构和基因调控。《自然》杂志评论遗传学。2001;2:292–301. doi:10.1038/3506607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拉布尔·C·尤伯·泽尔泰隆。形态学Jahrbuch Gegenbaur C(ed)1885;10:214–330. [谷歌学者]
  • 马歇尔WF,《核心的秩序与无序》。当前生物量。2003;12:R185–R1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gele R,Freeman T,McMorrow L,Lee H-y。前中期染色体的精确空间定位:染色体顺序的证据。科学。1995;270:1831–18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ada LA,Misteli T.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定位。细胞生物学趋势。2002;12:425–432. doi:10.1016/S0962-8924(02)02351-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nabe H、Müller S、Neusser M、von Hase J、Calcagno E、Cremer M、Solovei I、CremerC、CremerT。高等灵长类细胞核中染色体区域排列的进化保护。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2;99:4424–4429. doi:10.1073/pnas.0726185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erlich D、Beaudouin J、Kalbfuss B、Daigle N、Eils R、Ellenberg J。全球染色体位置通过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进行传递。单元格。2003;112:751–764. doi:10.1016/S0092-8674(03)00189-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bney JR,Cutler B,Fillback ML,Axelrod D,Scalettar BA。间期核的染色质动力学及其对核结构的影响。细胞生物学杂志。1997;137:1459–1468. doi:10.1083/jcb.137.7.14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olley WR、Mian IS、Park SJ、Rydberg B、Chatterjee A.间期染色体模型和辐射诱发畸变评估。辐射研究。2002;158:568–5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erda MC、Berrios S、Fernandez-Donoso R、Garagna S、Redi C.体细胞中复杂核结构域的组织。细胞生物学。1999;91:55–65. doi:10.1016/S0248-4900(99)80031-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rnforth Michael N.、Greulich-Bode Karin M.、Loucas Bradford D.、Arsuaga Javier、Vazquez Mariel、Sachs Rainer K.、Bruckner Martina、Molls Michael、Hahnfeldt Philip、Hlatky Lynn、Brenner David J.染色体主要在间期人类细胞中随机定位。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159:237–244. doi:10.1083/jcb.2002060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ourch’h Claire、Taruscio Domenica、Boyle Ann L.、Ward David C.小鼠淋巴细胞间期核中端粒、着丝粒和染色体特异性亚卫星结构域的细胞周期依赖性分布。实验细胞研究。1993;205:142–151. doi:10.1006/excr.1993.106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opez-Velazquez G、Marquez J、Ubaldo E、Corkidi G、Echeverria O、Vazquez Nin GH。G0大鼠淋巴细胞细胞核致密染色质排列的三维分析。组织化学和细胞生物学。1996;105:153–1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董凤,江江。植物细胞间期细胞核中着丝粒和端粒分布的非Abl模式。染色体研究。1998;6:551–558. doi:10.1023/A:100928042512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沃德特区弗格森·M。有丝分裂前人类T淋巴细胞细胞核中依赖细胞周期的染色体运动。染色体。1992;101:557–5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sser SM。间期细胞核染色质动力学可视化。科学。2002;296:1412–1416. doi:10.1126/science.106770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麦克林托克·巴巴拉。玉米染色体断裂端的稳定性。遗传学。1941;26:234–2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ackburn EH。端粒的转换和信号传导。单元格。2001;106:661–673. doi:10.1016/S0092-8674(01)00492-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ser RS,DePinho RA。连接染色体、危机和癌症。科学。2002;297:565–569. doi:10.1126/science.297.5581.56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remer T、Cremer C、Baumann H、Luedtke EK、Sperling K、Teuber V、Zorn C.Rabl的中国仓鼠细胞间期染色体排列模型通过染色体过早凝聚和激光-紫外微束实验进行了测试。人类遗传学。1982;60:46–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alensky AO、Allen MJ、Kobayashi A、Zalenskaya IA、Balhorn R、Bradbury EM。人类精子核中定义良好的基因组结构。染色体。1995;103:577–590. doi:10.1007/s00412005006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魏埃里希·克劳迪娅、布雷罗·亚历山德罗、斯坦·斯特凡、哈斯·约翰·冯、克里默·克里斯托夫、克里默尔·托马斯、索洛维·伊琳娜。人类和小鼠淋巴细胞细胞核中着丝粒和端粒的三维排列。染色体研究。2003;11:485–502. doi:10.1023/A:102501682854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rmstrong SJ,Franklin FCH,Jones GH。拟南芥减数分裂染色体突触之前的细胞核相关端粒聚集和配对。细胞科学杂志。2001;114:4207–42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人类端粒附着在核基质上。EMBO杂志。1992;11:717–7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enar C、Wiesmeijer K、Verwoard NP、Khazen S、Eils R、Tanke HJ、Dirks RW。使用PNA探针可视化活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端粒动力学。EMBO杂志。2003;22:6631–6641. doi:10.1093/emboj/cdg6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巴伯·C·布拉德福德(Barber C.Bradford)、多布金·P·大卫(Dobkin P.David)、胡丹帕·汉努(Huhdanpaa Hannu)。凸壳的快速壳算法。ACM数学软件汇刊。1996;22:469–483. doi:10.1145/235815.235821。[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纳盖尔·罗伯特·G、贝拉斯科·安东尼奥·Q、安德森·威廉·J、麦克马洪·唐纳德·J、汤姆森·扎布利纳、法泽卡斯·杰西卡、温德·凯利、李新毅。间期细胞核中的端粒关联:在维持间期染色体拓扑结构中的可能作用。细胞科学杂志。2001;114:377–3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atty B、Mai S、Squire J。鱼:一种实用的方法。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4页。[谷歌学者]
  • Fest T、Mougey V、Dalstein V、Hagerty M、Milette D、Silva S、Mai S.c-MYC在Ba/F3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同时引发基因组不稳定和凋亡。致癌物。2002;21:2981–2990. doi:10.1038/sj.onc.120527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igueroa R、Lindenmaier H、Hergenhahn M、Nielsen KV、Boukamp P。来自年轻和成年供体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老化过程中,端粒侵蚀有所不同。癌症研究。2000;60:2770–27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Pimage,一个用于MATLAB的科学图像处理工具箱网址:http://www.ph.tn.tudelft.nl/DIPlib/
  • 梅耶·弗兰德(Meyer Frenand)。子宫颈涂片自动筛查的迭代图像转换。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杂志。1979;27:128–1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BMC生物学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