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irol标志Link to Publisher's site
PMC全文:

图1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jv9990997130001.jpg

酸性诱导IAV在A549细胞PM处融合。(A) 酸-旁路感染检测的示意图概述。病毒在冰上与A549细胞结合,然后在37°C下进行2分钟pH 5.0脉冲。在37°C的感染培养基中,将酸-旁路对照样品培养2分钟。酸旁路后,将细胞在37°C的停止培养基中培养14小时,以阻止内体酸化,从而阻止病毒通过内吞作用进一步进入。(B) A549细胞PM处X31融合的薄片电镜观察。病毒与冰上的细胞结合,直接固定(左侧)或在37°C(中部和右侧)的融合培养基(pH 5.0)中培养60至90 s,然后固定。融合过程中可以捕获具有紧凑核心元素(红色星号)的病毒。病毒糖蛋白在PM(黑色箭头)的外侧清晰可见。条形,100 nm。(C) 荧光光谱监测酸暴露后R18-标记X31与A549细胞表面的融合动力学。将标记的病毒与冰上的细胞结合后,将样品转移到37°C,然后通过将pH值降低到指示值来启动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R18的荧光去猝灭,并通过添加0.1%(最终浓度)的Triton X-100终止反应,从而释放出最大的去猝灭能力。显示的R18去猝灭百分比归一化为0.1%Triton X-100存在下测得的荧光。最大值,最大值。(D) 通过内吞作用比较RNA病毒的酸通道感染和正常感染。按照A组图例所述进行酸-旁路方案。在正常感染的情况下,病毒与A549细胞结合,清洗,并在感染培养基中持续培养,直至固定。IAV和UUKV通过免疫染色进行评分,检测新合成的病毒核蛋白。在GFP表达的基础上检测SFV和VSV感染。感染细胞的百分比被归一化为正常感染的数值。(E) 酸-旁路感染前预处理示意图(上图)。将X31在37°C的DMEM缓冲液中预处理1小时,并将其调节至指定的pH值。在冰上结合1小时后,执行面板A图例中所述的正常酸旁路协议(红线,初级轴)。体外在单独的实验中测试HA酸化和融合能力的pH值(蓝线;二级轴)。使用仅针对酸性HA(蓝线,开圈)的构象特异性抗体(A1)评估HA酸化。通过应用基于FACS的融合分析(蓝线,闭合圈)确定融合能力。(F) 酸-旁路感染前的预处理动力学。病毒在DMEM缓冲液中预处理指定的潜伏期,并在37°C下调整到指定的pH值,然后进行酸-旁路感染,如面板E的图例所述。(G)酸-旁路传染前WSN(wt)的预酸化。WSN(wt)在37°C下用指定的基于DMEM的pH缓冲液预处理10分钟,然后按照X31所述执行酸旁路和感染评分方案。

本文中的图像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