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EMBO J。1993年11月;12(11): 4413–4424.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下午4点13739分
PMID:8223451

人类层粘连蛋白A和C的α-螺旋杆状结构域包含一个染色质结合位点。

摘要

我们检测了与有丝分裂染色体表面结合有关的人类层粘连蛋白A和C的区域。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产生全长层粘连蛋白A和层粘连蛋白质C,截短层粘连分子保留中央α-螺旋杆结构域(残基34-388),但缺乏不同数量的氨基末端“头”和羧基末端“尾”结构域。我们发现,缺乏431残基远端的头部结构域和尾部序列的层粘连蛋白A、层粘连蛋白质C和层粘连肽片段有效地组装成副晶体,并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紧密相关。此外,层粘连杆状结构域也与染色体相关,尽管有效的染色体涂层需要pH 5-6条件才能将杆状结构组装成高阶结构。生化分析表明,染色体显著降低了层粘连多肽组装成颗粒结构的临界浓度。染色体的预定型消除了层粘连杆与染色体的结合,而波形蛋白(具有类似的杆结构域)则没有发现。这些数据表明,层粘连蛋白A和C的α-螺旋杆含有一个特定的染色体结合位点。因此,中间丝蛋白的中心杆结构域可以参与与其他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丝的组装。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3.8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参考文献的完整列表。

  • Aaronson RP,Blobel G.关于核孔复合体的附着。细胞生物学杂志。1974年9月;62(3):746–7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ebi U,Cohn J,Buhle L,Gerace L。核膜是由中间型纤丝构成的网状结构。自然。1986年10月9日;323(6088):560–5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navente R,Krohne G.通过微量注射层粘连抗体证明核层粘连参与染色质的有丝分裂后重组。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11月;103(5):1847–18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燃烧器WN。“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移到未修饰的硝化纤维素,并用抗体和放射性碘蛋白A进行射线检测。分析生物化学。1981年4月;112(2):195–2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ssev GN.核外壳结构。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2年6月;4(3):430–4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sher DZ,Chaudhary N,Blobel G.核纤层蛋白A和C的cDNA测序揭示了与中间丝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同源性。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9月;83(17):6450–64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isner R、Leichtfried FE、Herrmann H、Small JV、Lawson D、Wiche G.细胞骨架相关补体:原位定位、体外重组和与固定化中间丝蛋白的结合。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3月;106(3):723–7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anke WW公司。核膜的结构、生物化学和功能。Int Rev细胞。1974;补充4:71–2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anke WW公司。核层粘连蛋白和细胞质中间丝蛋白:一个成长中的多基因家族。单元格。1987年1月16日;48(1):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anke WW、Scheer U、Krohne G、Jarasch ED.核外壳和核外围结构。细胞生物学杂志。1981年12月;91(第3部分第2节):39秒至50秒。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rgatos SD,Blobel G.鸟类红细胞质膜和核膜上波形蛋白的两个不同附着位点:中间丝向量组装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7月;105(1):105–1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rgatos SD,Weaver DC,Marchesi VT.波形蛋白-膜相互作用中的位点特异性:中间丝亚单位通过其头部结构域与质膜相关。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6月;100(6):1962–19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rgatos SD,Weber K,Geisler N,Blobel G.两种结蛋白衍生物与鸟类红细胞质膜和核膜的结合:中间丝膜相互作用中保守位点特异性的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0月;84(19):6780–67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race L,Burke B。核膜的功能组织。细胞生物学年度收益。1988;4:335–3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race L,Blum A,Blobel G.核孔复合体薄层部分主要多肽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相间和有丝分裂分布。细胞生物学杂志。1978年11月;79(第2部分第1部分):546–5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effers C,Krohne G.重组层粘连蛋白A和缺乏羧基末端尾部的层粘连酶A突变体的体外重组。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8月;55(2):191–1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lass JR、Gerace L.Lamins A和C在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表面结合和组装。细胞生物学杂志。1990年9月;111(3):1047–10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tlinger E、Peter M、Häner M、Lustig A、Aebi U、Nigg EA。鸡层粘连蛋白B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构、组装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表征。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年5月;113(3):485–4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tlinger E、Peter M、Lustig A、Villiger W、Nigg EA、Aebi U。头部和尾部结构域在层压板结构和组装中的作用:细菌表达的鸡层压板A和截断的B2层压板的分析。结构生物学杂志。1992年1月至4月;108(1):74–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öger TH,Zatloukal K,Waizeneger I,Krohne G.之前认为只包含单个B型层粘连蛋白的细胞中存在的第二个高度保守的B型层黏连蛋白的表征。染色体。1990年10月;99(6):379–3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öger TH、Krohne G、Kleinschmidt JA。在体外,爪蟾层蛋白A和LII与染色质的相互作用由羧基末端结构域中的序列元件介导。实验细胞研究。1991年12月;197(2):280–2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emmli UK。T4噬菌体头部组装过程中结构蛋白的裂解。自然。1970年8月15日;227(5259):680–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dérus ME、de Graaf A、Mattia E、den Blaauwen JL、Grande MA、de Jong L、van Driel R.基质附着区与层粘连B1的结合。单元格。1992年9月18日;70(6):949–9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Keon FD,Kirschner MW,Caput D.核膜和中间丝蛋白之间一级和二级结构的同源性。自然。1986年2月6日;319(6053):463–4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Lachlan AD,Stewart M.α-原肌球蛋白的14倍周期性及其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杂志。1976年5月15日;103(2):271–2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Leod M,Stein M,Beach D。在交配型基因座的控制下表达的mei3+基因产物在裂变酵母中诱导减数分裂和产孢。EMBO J。1987年3月;6(3):729–7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ier J、Campbell KH、Ford CC、Stick R、Hutchison CJ。层粘连蛋白LIII在爪蟾卵无细胞提取物中的核组装和DNA复制中的作用。细胞科学杂志。1991年3月;98(第3部分):271–2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ir RD、Donaldson AD、Stewart M.人类层粘连蛋白A和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头部和尾部结构域对组装特性和旁晶形成的影响。细胞科学杂志。1991年6月;99(第2部分):363–3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lson WJ,Traub P.从Ehrlich腹水肿瘤细胞中纯化中间丝蛋白波形蛋白。生物化学杂志。1982年5月25日;257(10):5536–55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wport JW、Wilson KL、Dunphy WG。核包膜组装的层粘连依赖性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1990年12月;111(第6部分第1部分):2247–22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ry DA,Steinert PM。中间纤维结构。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2年2月;4(1):94–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ter M、Kitten GT、Lehner CF、Vorburger K、Bailer SM、Maridor G、Nigg EA。鸡层粘连蛋白A和B1的cDNA克隆的克隆和测序以及脊椎动物A型和B型层粘连的初级结构比较。分子生物学杂志。1989年8月5日;208(3):393–4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iki RK、Gelfand DH、Stoffel S、Scharf SJ、Higuchi R、Horn GT、Mullis KB、Erlich HA。用耐热DNA聚合酶对DNA进行引物定向酶扩增。科学。1988年1月29日;239(4839):487–4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oeman RL,Traub P.纯化核层粘连蛋白和波形蛋白的体外DNA结合特性。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6月5日;265(16):9055–90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wart M.中间丝:结构、组装和分子相互作用。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0年2月;2(1):91–1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inert PM,Roop DR。中间丝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88;57:593–6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udier FW、Rosenberg AH、Dunn JJ、Dubendorff JW。使用T7 RNA聚合酶直接表达克隆基因。方法酶制剂。1990;185:60–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bor S,Richardson CC。一种噬菌体T7 RNA聚合酶/启动子系统,用于控制特定基因的专属表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5年2月;82(4):1074–10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袁J,Simos G,Blobel G,Georgatos SD。层粘连蛋白A与多核小体的结合。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5月15日;266(14):9211–92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由以下人员提供自然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