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趋势免疫。作者手稿;PMC 2014年3月1日提供。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2012年10月25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16/j.it.2012.10.00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594632
NIHMSID公司:NIHMS417701标准
PMID:23103127

吲哚胺2,3加氧酶与免疫反应的代谢控制

摘要

持续获得营养是一种基本的生物需求,尤其是对增殖细胞而言,控制营养供应是一种古老的策略,用于调节细胞对刺激的反应。通过分解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细胞可以调节对炎症损伤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有效局部效应。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在阐明IDO活性如何促进局部代谢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和系统对炎症和免疫信号的反应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最新进展确定了一系列临床治疗的潜在新靶点,包括癌症、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和过敏综合征以及移植。

IDO途径与免疫调节

不受控制的免疫激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免疫系统受到严格调节,部分是通过对炎症反应的代谢途径来改变免疫细胞功能[1,2]. 例如,进化上古老的代谢途径通过控制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获取,以及通过产生新的代谢产物和造成局部缺氧来形成免疫反应。在这里,我们关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途径。IDO通过催化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P)沿犬尿氨酸(KYN)途径的氧化分解代谢,促进“代谢免疫调节”(图1). IDO通过两种方式修改免疫反应:通过产生KYN,一种芳基烃受体(AhR)的天然配体;并通过耗尽TRP触发氨基酸感应信号传导途径。据报道,IDO在表达IDO的DC中作为一种直接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这种信号传递功能独立于IDO的酶活性,通过向IDO分子中的ITIM结合基序招募SHP-1/SHP-2磷酸酶来实现;此外,IDO-SHP复合物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对小鼠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表型的持续耐受作用是必要的[].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417701f1.jpg
通过IDO对T细胞和Treg反应的代谢控制

表达IDO的辅助细胞的Kyn释放和Trp消耗分别通过AhR和氨基酸传感器(GCN2,mTOR)产生信号,对T细胞和Treg对炎症和抗原信号的反应产生深远影响。APC中的IDO活性也通过这些代谢途径增强了从幼稚CD4 T细胞分化为Treg的能力(未显示)。

虽然各种细胞类型都可能表达IDO,但在专业APC(DC、巨噬细胞、B细胞)中,IDO的表达通常局限于某些特定的APC亚群(见下面的一些示例),这些亚群似乎专门用于快速、高水平上调IDO以响应炎症刺激。即使在这些“IDO活性”细胞中,IDO的表达也受到外源信号的严格调控。在mRNA水平上,IDO转录被Foxo3和IRF-8等因子促进,并被DAP12抑制[4]; 而在翻译后水平,调节因子SOCS3与IDO结合并以IDO蛋白为靶点进行泛素化和快速降解[5].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某些APC表达IDO,然后仅响应特定的环境提示。

由于IDO酶是细胞内的而不是分泌的,因此IDO的代谢效应开始于固有的局部信号。然而,IDO的免疫效应不仅限于表达IDO的细胞,因为相邻细胞可能感知并响应分泌的KYN代谢物,并减少对TRP的获取。因此,表达IDO专业APC既可以影响APC本身,也可以影响与APC相互作用的相邻T细胞。以类似的方式,无关酶TRP双加氧酶(TDO)也催化氧化TRP分解代谢和KYN的产生,表达IDO或TDO的肿瘤细胞可以产生抑制抗肿瘤免疫的局部免疫调节[6,7].

IDO途径包括两个相关但不同的酶,由两个连锁基因IDO1和IDO2编码[8,9]可由免疫系统中的专业APC(巨噬细胞和DC)以及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表达。最初,TRP降解被描述为宿主防御感染的先天免疫机制[10]. 随后,IDO途径被证明在多种额外的免疫环境中是活跃的。例如,IDO有助于母亲对半异基因胎儿组织和移植器官的耐受,抑制局部组织炎症和自身免疫,并抑制对癌症和慢性感染的免疫。在这些不同的免疫环境中,一个共同的主题是IDO通过直接微环境和局部组织环境中的局部代谢变化促进免疫调节,这些局部变化可能最终影响系统免疫耐受的发展。在这里,我们讨论了介导IDO途径局部效应的分子机制,并描述了可能导致系统免疫调节的后续下游途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将统称为“IDO途径”,因为文献中的大多数研究没有区分IDO1和IDO2的单独作用。虽然这两种酶之间的功能差异已被报道[9,11]它们对免疫调节的确切贡献尚未完全了解,部分原因是现有的IDO抑制剂无法区分IDO1和IDO2酶。此外,虽然IDO1缺陷小鼠有明显的免疫缺陷,但对IDO-2缺陷小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现有的许多文献都没有区分IDO1和IDO2,而是将它们统称为“IDO”。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继续提及IDO和IDO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作用。

IDO途径的免疫调节机制

代谢途径的调节

IDO酶催化的TRP分解代谢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KYN途径代谢物,两者都是芳香烃受体(AhR)的天然免疫活性配体[12]和[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的情况下]作为兴奋性神经毒素[13]. 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最初被鉴定为二恶英等外源毒素的受体。由于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配体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可能不同(甚至相反),这取决于它们对AhR的亲和力、信号传导持续时间和其他因素,因此AhR对免疫的影响是复杂的[14]. 然而,在KYN途径代谢物的情况下,对AhR的影响表现为免疫抑制,促进Foxp3+Tregs的分化[12,15],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6,7]DC的免疫原性降低[15]. 在一份报告中,DC中的AhR信号也需要诱导功能性IDO的表达[15]表明两条路径之间存在串扰。在治疗上,服用天然或合成KYN化合物可以提高耐受性,保护移植组织,并减少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侧支组织损伤[1618].

IDO的第二个影响是本地微环境中TRP的快速消耗。TRP缺失可通过GCN2激酶和雷帕霉素(mTOR)的哺乳动物靶点等分子应激反应途径,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调节信号,对氨基酸的戒断作出反应。GCN2分子包含一个激酶结构域和一个变构调控位点,该位点对tRNA在非带电构型中的存在作出反应(即tRNA缺乏同源氨基酸)(参考文献综述)[19]). 因此,任何氨基酸的不足都会激活GCN2激酶活性,导致其下游靶点真核起始因子2(eIF2α)磷酸化。磷酸化eIF2α阻断大多数mRNA物种的核糖体翻译,但它选择性地增强少数转录物的翻译。GCN2诱导翻译的一个例子是转录因子ATF4[20]. ATF4 mRNA包含两个短的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其中第二个与ATF4编码序列竞争翻译起始。当eIF2α被GCN2磷酸化时,第二个uORF被绕过,ATF4翻译显著增强。其他mRNA物种具有特定的IRES基序,受磷酸化eIF2α的青睐,结果类似。

IDO对T细胞和Tregs的局部影响

在CD8+T细胞中,IDO诱导的GCN2激活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功能性无能[21]. 在CD4+T细胞中,GCN2的激活阻止TH17分化[22,23]并促进从头开始成熟Treg的分化和功能抑制活性的激活[24,25]. 由于TRP耗竭首先发生在IDO表达的APC自身,因此GCN2途径似乎也在这些细胞中被激活。然而,对IDO和GCN2途径的细胞自主效应知之甚少[26]. GCN2对除TRP外的其他氨基酸有反应。巨噬细胞或髓源性抑制细胞中精氨酸酶I活性导致的局部精氨酸浓度降低也会激活GCN2,从而对活化的T细胞产生类似的细胞周期抑制作用[27]. 总的来说,GCN2似乎增强Treg活性,并抑制T效应细胞。

氨基酸戒断也会影响营养敏感的mTOR途径[28]. mTOR活性在炎症环境中受到抑制,其中氨基酸被IDO、精氨酸酶、色氨酸羟化酶和其他酶分解代谢[29,30]. 虽然IDO对mTOR通路的直接影响尚未描述,但mTOR可能是受IDO影响的下游通路。鉴于mTOR对Treg和效应T细胞功能的潜在影响[28]需要进一步研究IDO对mTOR信号传导和免疫调节的影响。

IDO途径有助于调节Foxp3+Treg谱系承诺和功能。体外,TRP剥夺(由GCN2感测)与KYN代谢物协同作用,推动Foxp3+Tregs从未整合CD4+T细胞的从头分化[24,31,32].体内IDO抑制剂或IDO1基因的基因消融阻止抗原特异性Tregs对粘膜抗原挑战的正常分化[33,34]. 对于预先存在的成熟Treg,在Treg激活期间与表达IDO的DC共同培养可增强其抑制功能[25]并阻断炎症诱导的调节性Treg表型的不稳定[3537]. 最后,几个模型表明IDO途径及其下游KYN代谢物选择性地抑制促炎症TH17途径[38,39]从而使Tregs/TH17细胞的平衡偏向Tregs。这种转变可能控制过度炎症并防止免疫介导的病理学,但在HIV感染等环境中可能是不可取的,因为炎症和T细胞反应将是有益的[40].

IDO对免疫的系统调节

获得性外周耐受(定义为对抗原挑战的免疫无反应的功能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防止无害的非自身抗原刺激过度免疫而导致组织损伤。IDO1缺陷小鼠不会发展出在Foxp3系列Ctla4公司-缺陷小鼠,表明IDO对组织内稳态期间的自我耐受性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抑制IDO会导致对新抗原获得性耐受的缺陷,例如对移植组织的反应[41,42]或出现在粘膜表面的抗原[33,34]. 此外同上1慢性全身暴露于凋亡细胞后导致卢布样综合征[43]在自发性狼疮病MRL-lpr小鼠模型中,服用药物IDO抑制剂(1-methyl-TRP,1MT)可加速狼疮发病[43]. 相反,在没有任何其他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将重组IDO基因转移到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物中会对移植器官产生新的系统耐受性[44,45]. 综上所述,这些模型表明,IDO途径抑制慢性炎症环境中外周自我耐受的渐进性破坏,并在自身免疫和移植环境中创造对自身和同种抗原的系统耐受性。

IDO的组成性表达主要存在于粘膜组织中,但在炎症过程中许多组织中都会诱导IDO途径,因为IDO基因的表达是由干扰素(IFN)诱导的。因此,IDO途径的激活通常与与免疫激活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的局部产生相一致,尤其是在炎症持续时。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与耐受之间的选择似乎取决于影响IDO途径免疫抑制活性与局部促炎信号之间平衡的局部因素(图2). 例如,用CTLA-4-Ig或CD40-Ig治疗移植小鼠,可诱导保护性耐受,但如果IDO被阻断,尽管使用CTLA4-Ig或CD40-Ig治疗,仍会出现强烈的移植物排斥反应[41,42]. IDO可在炎症组织和相关淋巴组织中的非造血细胞(上皮/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造血细胞(髓细胞,非淋巴细胞)类型中诱导。IDO可赋予专业APC耐受性表型(例如DC和巨噬细胞),而非免疫(基质)细胞类型的IDO表达可抑制组织中的免疫效应过程,以限制间接损伤(例如移植肺或慢性感染肺)[38,46]或移植物抗宿主病[47]). IDO依赖耐受性表型的获得可能与APCs的特定、特异亚群有关。例如,在小鼠中,我们描述了具有B细胞和DC(CD19+DC)属性的离散DC子集。这些细胞在黑素瘤生长的淋巴结引流部位和脾脏对B7(CTLA4Ig)和TLR9配体(CpG)的反应中表达IDO[48,49]. CD19+DC在其他模型中也有发现:例如,在狼疮易感Nba2小鼠的脾脏中,表达CD19的脾脏DC数量增加,并产生高水平的IL-10和IFNαβ,这表明CD19+DCs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本研究没有测试这些CD19+DCs是否表达IDO)[50]. 在CpG诱导的IDO的情况下,其效果取决于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和CpG的剂量,因此低CpG剂量增强了经典的Th1效应器反应,而高CpG浓度由于诱导反调节性IDO而变得免疫抑制。来自TGF-β、CTLA-4和PD-1的信号对于CpG诱导免疫抑制性IDO至关重要,IDO的作用是有效激活Treg介导的抑制活性[37]. 在另一种模型中,小鼠接受静脉注射凋亡细胞的攻击,正常耐受性反应也依赖于IDO,因为抑制IDO活性或消融IDO1基因会导致慢性暴露于凋亡细胞后更容易发生狼疮样综合征[43]. 在这种情况下,边缘区MOMA1+表达Sigleg1/CD169的亲金属巨噬细胞对于通过IDO介导耐受性反应至关重要[43]. 在CpG模型和凋亡细胞模型中,位于脾脏边缘区的少数罕见但离散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创造了功能性系统耐受。这些细胞通过IDO途径介导对特定炎症损伤的显性调节反应。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nihms417701f2.jpg
IDO是激活的炎症,有助于创造有利于免疫抑制和耐受的条件

初级侮辱产生局部炎症和激活免疫细胞的全身信号。然而,整体免疫结果取决于促进效应器和调节反应的额外信号的平衡。因此,炎症驱动免疫反应,但具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特定环境中激活的免疫刺激和调节途径的整体平衡。有利于调节/抑制结果的炎症信号常常激活和/或维持局部IDO酶活性。

体内IDO经常作为耐受性信号网络的一部分参与。例如,对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稳定耐受状态(“感染耐受”)的分析表明,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局部分解代谢增加,包括IDO诱导的TRP分解代谢[30]从而影响GCN2和mTOR途径。在其他模型中,CD40阻断后,需要提高IDO活性才能耐受固体异体移植[41,51],或用CTLA-4-Ig治疗[42]. 相反,免疫抑制剂halofuginone通过抑制脯氨酸-tRNA合成酶活性来模拟氨基酸戒断的效果,脯氨酸-tRNA合成酶激活GCN2并阻断效应器TH17反应[22,23]. 虽然持续的IDO活性抑制T细胞免疫并减缓慢性炎症部位的疾病进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仍可能发生。例如,效应T细胞可能通过过度表达TRP-tRNA合成酶(WRS)增强对IDO介导的抑制的抵抗力,使T细胞即使在IDO激活时也能获得TRP[52]. 总之,IDO及其下游途径可能是决定慢性炎症部位免疫反应性质和结果的关键因素。

IDO与癌症

IDO在许多人类癌症中表达,并且高IDO表达与多种癌症类型的不良预后相关(参考文献综述)[53]). 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是,IDO表达的主要部位是肿瘤细胞本身,还是肿瘤或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发现的宿主辅助细胞,如表达IDO的DC[54]. 在肿瘤内部,肿瘤细胞表达IDO(或TDO,如果肿瘤表达TDO)将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局部免疫抑制[6,7,55,56]. 这无疑在抑制肿瘤中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了作用。然而,当IDO在专业的APC中表达时,通常会出现IDO的一些强大免疫功能,例如Tregs的系统激活和系统耐受的产生。因此,宿主APCs上调IDO对局部肿瘤生长的反应也可能对IDO促进全身免疫抑制和肿瘤耐受的能力至关重要。

小鼠模型表明,发展中的肿瘤会积极招募IDO表达细胞[57]并通过DC诱导肿瘤引流LN中IDO的上调[49]. 在前列腺癌中(在人类和小鼠模型中),DC中的IDO诱导依赖于转录因子Foxo3[58]. 目前尚不清楚肿瘤和肿瘤引流LN中的哪些因素会触发Foxo3激活和随后的IDO诱导。一个候选者是表达CTLA-4的Tregs,因为由Tregs表达的表面CTLA-4可以结合DC上的B7分子以诱导IDO表达[59],这种从CTLA-4到B7的“背靠背”可能是通过Foxo3介导的[60]. 在这个模型下,肿瘤浸润的Tregs可能与肿瘤环境中的IDO诱导有关。反过来,IDO可以通过GCN2和AhR途径激活Tregs,如上所述[12,24,25]. 因此,在肿瘤微环境中,IDO和抑制性Tregs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增强的正反馈回路。如果发生这种免疫抑制,那将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人们对阻断IDO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辅助手段产生了兴趣。

几种IDO抑制剂[61,62]目前正在进行癌症免疫调节剂的I期临床试验。基于临床前动物模型,IDO抑制剂可能有用的设置包括联合化疗[63]或接种疫苗[35,36]. 如前所述,IDO途径与CTLA-4途径相关(CTLA-4也是癌症的重要检查点,通过伊普利单抗和其他药物进行临床靶向)。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肿瘤中宿主基质细胞IDO表达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对CTLA4阻断抗体ipilimumab的治疗产生反应[64]这表明这两条检查点通路之间可能具有临床相关性。

IDO与传染病

IDO在宿主防御感染方面可能扮演相反的角色。IDO在直接抑制病原体复制(例如在弓形虫病或衣原体感染期间)中起主导作用[65,66]或通过限制病毒感染的传播[67]); 然而,IDO也会抑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从而间接导致病原体负担增加(例如利什曼病期间发生的情况[65,68]). 在感染小鼠白血病病毒(MuLV)的小鼠中,发现IDO高表达,IDO的消融增强了对病毒复制的控制并提高了生存率[69]. IDO可能在控制肺结核和流感等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肺部炎症的程度和类型方面起关键作用[38,70]; 在一种流感感染模型中,IDO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使肺部容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70]. IDO在最初感染HIV期间在肠道粘膜中高度表达,可能通过促进Tregs和减弱TH17保护性反应改变Tregs/TH17细胞的局部比例[40].

病原体衍生TLR配体触发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的释放。TLR配体还可以诱导某些APC中IDO的表达,从而获得免疫抑制活性,为反馈反调节提供可能的机制。因此,TLR介导的APC中IDO上调可能会减弱宿主对病原体的初始免疫反应,例如,大肠杆菌感染在人类髓系树突状细胞中诱导免疫调节表型,与IDO和IL-10表达增加相关[71]. 更推测的是,在一些APC中诱导IDO(例如通过I型IFN)的病原体相关TLR配体可能解释了为什么Treg扩增和Treg介导的调节增加在一些慢性感染中表现出来[72].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TLR配体诱导反调节IDO表达的能力可能会影响某些疫苗佐剂(通常包括TLR配子)的生物学:因此,如果佐剂化合物无意中诱导了反调控IDO,可能会减弱对疫苗的预期反应。

IDO与血管生物学

最近发现IDO参与了血管生物学的几个方面。内皮源性IDO产生的KYN作为一种血管舒张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促进血管扩张[73]和药物抑制IDO可提高小鼠败血症休克模型的存活率[74]. 这是出乎意料的,IDO的这些血管效应与其免疫效应的确切关系尚需澄清。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DO可能在免疫学上很重要,因为在耐受性同种异体骨中表达的IDO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41,75].

IDO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高度表达[76]有人建议通过抑制局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有益作用。最近的一份报告支持了这一点,即在小鼠中,ω-3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消退的有益作用主要通过IDO在病变中的诱导介导[77]. IDO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IDO与神经功能

慢性炎症综合征常伴有疼痛加剧(疼痛感)和情感性抑郁症的共病。在这种综合征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IDO活性升高,这一事实为这种相关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IDO可以直接影响疼痛和神经抑郁。据报道,慢性疼痛或抑郁患者的血浆KYN升高[78]慢性应激刺激大鼠IDO1表达和抑郁行为[79]. 在小鼠中,基因IDO1消融或药物IDO抑制可消除慢性分枝杆菌感染模型中与“疾病诱导”抑郁相关的行为改变[80]药物和基因IDO消融减弱了脑海马伤害性和抑郁行为[79]. 这些发现表明,慢性炎症综合征中IDO活性的增加有助于疼痛感知和抑郁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血清素水平降低(由于合成血清素的底物TRP的消耗)和/或释放神经毒性TRP分解代谢物所致。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大脑特定区域的IDO活性是否专门介导这些神经系统效应,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IDO活动是否可以远距离介导这些效应(例如,由于TRP分解代谢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推测,脑中神经毒性IDO活性也可能导致慢性感染IDO诱导病原体(如疟疾、西尼罗河病毒和HIV)患者痴呆的神经病变[13]甚至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81,82]. 如果通过实验验证,这可能会对IDO抑制剂在这些临床环境中的使用产生影响。

结束语

IDO具有多种生物作用。它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当由专业APC表达时,IDO位于中心位置,将这两个手臂连接起来,以产生局部免疫抑制,并通过激活Tregs促进系统耐受。IDO在免疫系统外的血管和大脑等部位也有影响。IDO的不同生物学作用可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IDO是一条古老途径的一部分,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直到无脊椎动物。与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等其他进化上古老的途径一样,IDO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其多样的调节功能。IDO在代谢调节水平发挥作用,参与几个基本的、高度保守的下游细胞控制途径,如GCN2、mTOR和AhR。而且,正是因为IDO主要是一种直接的催化酶和代谢调节剂,而不是一种复杂的信号受体,所以它可以很容易地被小分子抑制剂和简单的药物诱导剂靶向。这使得IDO成为临床治疗操作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

脚注

出版商免责声明:这是一份未经编辑的手稿的PDF文件,已被接受出版。作为对客户的服务,我们正在提供这份早期版本的手稿。手稿在以最终可引用的形式出版之前,将经过编辑、排版和校对结果证明。请注意,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可能影响内容的错误,适用于该期刊的所有法律免责声明均适用。

工具书类

1.Jones RG、Thompson CB。革新引擎:信号转导促进T细胞活化。免疫。2007;27:173–1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Gerriets VA,Rathmell JC。T细胞命运和功能的代谢途径。趋势免疫。2012;33:168–1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Pallotta MT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是树突状细胞长期耐受的信号蛋白。自然免疫学。2011;12:870–8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Orabona C等人。关于识别IDO-活性树突状细胞中的耐受性特征。鲜血。2006;107(7):2846–28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Orabona C等人SOCS3驱动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的蛋白酶体降解,并拮抗IDO依赖性耐受。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8;105:20828–208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Opitz CA等人。人类芳香烃受体的内源性致癌配体。自然。2011;478:197–2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Pilotte L等人。通过抑制色氨酸2,3-双加氧酶逆转肿瘤免疫抵抗。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2;109:2497–25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Ball HJ等。人类和小鼠中发现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样蛋白的特征。基因。2007;396:203–2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Metz R等人。新型色氨酸分解代谢酶IDO2是抗肿瘤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化合物D-1-甲基色氨酸的优选生物化学靶标。癌症研究。2007;67:7082–70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Taylor MW,Feng G.干扰素-G、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色氨酸分解代谢之间的关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91;5:2516–25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Lob S等。IDO1和IDO2在人类肿瘤中表达:左旋但非右旋-1-甲基色氨酸抑制色氨酸分解代谢。癌症免疫疗法。2009;58:153–1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Mezrich JD等。犬尿氨酸和芳基烃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调节性T细胞。免疫学杂志。2010;185:3190–31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Kandanearatchi A,Brew BJ。犬尿氨酸途径和喹啉酸: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中的关键作用。FEBS期刊。2012;279:1366–13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Stockinger B等人。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对免疫系统的外部影响。Sem免疫学。2011;23:99–1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Nguyen NT等。芳香烃受体通过一种尿氨酸依赖机制负性调节树突状细胞免疫原性。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0;107:19961–199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Zaher SS等。3-羟基尿氨酸抑制CD4+T细胞增殖,诱导T调节细胞发育,延长角膜移植存活时间。眼科和视觉科学研究。2011;52:2640–26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Bauer TM等人。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免疫抑制作用:色氨酸代谢物在体内外抑制大鼠异基因T细胞反应。Transpl国际。2005;18:95–1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Romani L等,IL-17和治疗性犬尿素在真菌致病性炎症中的作用。免疫学杂志。2008;180:5157–51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Wek RC等。应对压力:eIF2激酶和翻译控制。生物化学Soc Trans。2006;34:7–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Kilberg MS等。ATF4依赖性转录介导氨基酸限制的信号传导。内分泌学和代谢趋势:TEM。2009;20:436–4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Munn DH等。T细胞中的GCN2激酶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反应介导增殖停滞和无能诱导。免疫。2005;22:633–6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Sundrud MS等。卤富隆通过激活氨基酸饥饿反应抑制TH17细胞分化。科学。2009;324:1334–13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Keller TL等。卤富金酮和其他发热素衍生物抑制脯氨酸-tRNA合成酶。自然化学生物学。2012;8:311–3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Fallarino F等人。色氨酸饥饿和色氨酸分解代谢物的联合作用下调T细胞受体ζ链,并在幼稚T细胞中诱导调节表型。免疫学杂志。2006;176(11):6752–67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Sharma MD等。来自小鼠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直接激活成熟Tregs。临床投资杂志。2007;117:2570–25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Manlapat AK等。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调节性CD19(+)树突状细胞中对干扰素I型表达的细胞自主控制。欧洲免疫学杂志。2007;37:1064–10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Rodriguez PC等人。L-精氨酸的可用性调节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进展。鲜血。2007;109:1568–15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Powell JD等。mTOR对免疫反应的调节。Ann Rev Immunol公司。2012;30:39–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Dalton DK,Noelle RJ。肥大细胞在抗癌免疫中的作用。癌症免疫疗法20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Cobbold SP等。通过消耗必需氨基酸和mTOR信号传导实现感染耐受。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9;106:12055–120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Chen W,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途径对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诱导的适应性T调节细胞生成至关重要。免疫学杂志。2008;181:5396–54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Manches O等。HIV激活的人浆细胞样DC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依赖机制诱导Tregs。临床投资杂志。2008;118:3431–34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van der Marel AP等。阻断IDO可抑制鼻耐受诱导。免疫学杂志。2007;179:894–9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Matteoli G等。肠道CD103+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影响T调节/T效应细胞平衡和口服耐受诱导。内脏。2010;59:595–6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Sharma MD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控制肿瘤引流淋巴结中Foxp3+Tregs转化为TH17样细胞。鲜血。2009;113:6102–61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Sharma MD等。重新编程的Foxp3(+)调节性T细胞为支持幼鼠的交叉呈递和CD8(+)T细胞启动提供了重要帮助。免疫。2010;33:942–9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Baban B等。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能力的生理控制。免疫学杂志。2011;187:2329–23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Desvignes L,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干扰素-γ应答的非造血细胞调节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免疫。2009;31:974–9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Romani L等。色氨酸分解代谢缺陷是小鼠慢性肉芽肿病炎症的基础。自然。2008;451:211–2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Favre D等。在HIV疾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引起的色氨酸分解代谢改变了TH17向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科学与运输医学。2010;2:32ra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Guillonneau C等。CD40Ig治疗导致由CD8CD45RC T细胞、IFN-γ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的同种异体移植接受。临床投资杂志。2007;117:1096–11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Sucher R等。IDO和调节性T细胞支持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Ag-4 Ig介导的长期实体器官移植存活至关重要。免疫学杂志。2012;188:37–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Ravishankar B等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调节对凋亡细胞的耐受性。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2;109:3909–39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Swanson KA等人CDllc+细胞通过产生吲哚胺2,3-双加氧酶来调节肺部免疫反应。美国呼吸细胞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30:311–3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Liu H,等。用吲哚胺2,3-双加氧酶进行基于Beauty的睡眠基因治疗可抑制肺移植纤维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2006;20:2384–23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Liu H,等。效应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降低是吲哚胺2,3-双加氧酶依赖性免疫抑制的原因。免疫学杂志。2009;183:1022–10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Jasperson LK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是急性GVHD致死性的关键调节因子。鲜血。2008;111:3257–32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8Johnson BA,3rd等。具有树突细胞属性的B淋巴细胞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调节T细胞。《美国科学院院刊》2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9Munn DH等。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临床投资杂志。2004;114:280–2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0Jorgensen TN等。小鼠狼疮的发展涉及Nba2自身免疫易感性位点内SLAM和FcgammaR区间的联合遗传贡献。免疫学杂志。2010;184:775–7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1Li XL等。心脏移植耐受模型中CD8调节性T细胞的机制和定位。免疫学杂志。2010;185:823–8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2Boasso A等。CTLA-4-Fc对人类CD4+T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色氨酸-tRNA-合成酶的调节。鲜血。2005;105:1574–15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3Munn DH(穆恩DH)。阻断IDO活性以增强抗肿瘤免疫。生物科学前沿(精英版)2012;4:734–7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4Gerlini G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细胞对应于人类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中的BDCA2+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皮肤病学投资杂志。2010;130:898–9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5Uyttenhove C等。基于吲哚胺2,3-双加氧酶降解色氨酸的肿瘤免疫抵抗机制的证据。自然医学。2003;9:1269–12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6Balachandran VP等。伊马替尼通过抑制Ido增强胃肠道间质瘤中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自然医学。2011;17:1094–11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7Shields JD等。表达趋化因子CCL21的肿瘤诱导淋巴样基质和免疫逃逸。科学。2010;328:749–7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8Watkins SK等人。FOXO3对肿瘤相关DC进行编程,使其在人类和小鼠前列腺癌中产生耐受性。临床投资杂志。2011;121:1361–13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已缩回
59Fallarino F等。调节性T细胞对色氨酸分解代谢的调节。自然免疫学。2003;4:1206–12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0Dejean AS等。转录因子Foxo3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来控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大小。自然免疫学。2009;10:504–5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1贾磊等。1-甲基-d-色氨酸的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饱和吸收导致的无毒性。食品化学毒理学。2008;46:203–2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2Liu X,等。选择性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1)有效调节抗肿瘤免疫介质。鲜血。2010;115:3520–35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3Muller AJ等。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癌症抑制基因Bin1的免疫调节靶点)可增强癌症化疗。自然医学。2005;11:312–3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4Hamid O等人,一项前瞻性II期试验,探讨肿瘤微环境生物标志物与易普利木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临床活性之间的关系。转化医学杂志。2011;9:2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5Divanovic S等人。细胞内感染期间色氨酸分解代谢酶的生物功能。传染病杂志。2012;205:152–1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6Leonhardt RM等。严重的色氨酸饥饿会阻止传统持续性发作,并减少沙眼衣原体的再激活。感染免疫。2007;75:5105–51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7Yeung AW等。黄病毒感染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和NF-kappaB诱导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Leuko生物学杂志。2012;91:657–6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8Makala LH等。主要利什曼原虫通过刺激局部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来减弱宿主免疫。传染病杂志。2011;203:715–7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9Hoshi M等人。IDO的缺乏上调了I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抑制了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的病毒复制。免疫学杂志。2010;185:3305–3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0van der Sluijs KF等。流感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增强了继发性肺炎球菌肺炎期间白细胞介素-10的产生和细菌的生长。传染病杂志。2006;193:214–2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1Kassianos AJ等。人类CD1c(BDCA-1)(+)髓系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并显示对大肠杆菌的免疫调节表型和功能。欧洲免疫学杂志。2012;42:1512–15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2Suffia IJ等。受感染的限制性Foxp3+天然调节性T细胞对微生物抗原具有特异性。《实验医学杂志》。2006;203(3):777–7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3Wang Y等。Kynurenine是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内皮衍生舒张因子。自然医学。2010;16:279–2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4Jung ID等。阻断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可保护小鼠免受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免疫学杂志。2009;182:3146–31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5Poirier N等人通过选择性CD28阻断诱导CTLA-4依赖性免疫调节促进器官移植中的调节性T细胞。科学与运输医学。2010;2:17ra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6Niinisalo P等。吲哚胺2,3-双加氧酶诱导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色氨酸降解的激活:坦佩雷血管研究。医学年鉴。2010;42:55–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7Nakajima K等人。口服二十碳五烯酸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小鼠的树突状细胞表型,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快速消退。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2011;31:1963–19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8Dantzer R等人。从炎症到疾病和抑郁:当免疫系统抑制大脑时。《自然》杂志评论神经科学。2008;9:46–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9Kim H等人。脑吲哚胺2,3-双加氧酶有助于疼痛和抑郁的共病。临床投资杂志。2012年doi:10.1172/JCI618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80O'Connor JC等。巴西尔·卡尔梅特格林诱导IDO是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形成原因。免疫学杂志。2009;182:3202–32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1陈Y,吉列明GJ。人体中的Kynurenine途径代谢物:疾病和健康状态。国际色氨酸研究杂志:IJTR。2009;2:1–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2Hochstrasser T等。炎症刺激降低了大鼠中缝背核器官型脑片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并诱导了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神经元表达。神经科学。2011;184:128–1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