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运输医学杂志》。2013; 11: 6.
2013年1月7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1479-5876-11-6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551837
PMID:23294544

趋化因子CXCL14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背景

据报道,趋化因子CXCL14在许多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作用尚待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CXCL14在大肠癌进展中的表达模式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65例结直肠癌标本和129例匹配的邻近正常大肠粘膜标本。免疫染色检测临床标本中CXCL14的表达。采用MTT法、BrdU掺入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CXCL14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采用transwell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CXCL14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与邻近的非肿瘤粘膜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CXCL14的表达显著上调(P(P) < 0.001). 肿瘤CXCL14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织分化和肿瘤大小显著相关。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Ⅰ/Ⅱ期患者肿瘤标本(n=91)中CXCL14的高表达与疾病复发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2.92;95%可信区间,1.15-7.40;P(P) = 0.024). 来自III/IV期患者的肿瘤标本(n=135)中CXCL14表达升高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相关(风险比,3.087;95%可信区间,1.866-5.107;P(P) < 0.001). 功能研究表明,CXCL14在SW620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强制表达导致更具攻击性的表型。相反,敲低CXCL14表达可以减轻HCT116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

结论

综上所述,CXCL14可能是预测疾病复发和总生存率的潜在新预后因素,也可能是CR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潜在靶点。

关键词:大肠癌,CXCL14,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预后

背景

大肠癌(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每年新诊断出100多万例大肠癌[2]. 在中国,结直肠癌在癌症死亡中排名第五,发病率逐年上升[]. 尽管放疗和化疗方案有所改善,手术结果也有所改善,但近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复发,并不可避免地死于该病。目前,结直肠癌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诊断时疾病的病理分期和初级外科治疗。不幸的是,单凭疾病分期无法准确预测单个患者的预后[4]. 如果能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避免治疗不足的患者复发或治疗过度的患者仅通过手术就能治愈。所以,迫切需要新的肿瘤生物学关键生物标记物来改善辅助治疗方案的预后。

趋化因子是一个小的(8-14 KDa)分泌蛋白家族,负责协调白细胞的运输,与肿瘤的发展和进展有关[5-7]. 它们通过特异性激活相应的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其细胞效应[8]. 趋化因子分为C、CC、CXC和CXC家族,基于保守的N-末端半胱氨酸残基结构基序的变异。已鉴定出约50种趋化因子和20种趋化素受体。趋化因子可通过触发整合素聚集并通过其受体增强其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性[9,10]. 此外,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也可以作为癌症预后的因素[11,12].

CXCL14(最初标识为制动器,BMAC公司,或米普)是一种功能未知的趋化因子。该分子首先通过使用正常上皮细胞和头颈部鳞癌细胞的差异显示进行鉴定,并在许多其他正常组织和不同表达水平的上皮性肿瘤中表达[13-16]. 作为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独特成员,CXCL14的受体尚未被确定,并且该分子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存在争议。尽管CXCL14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似乎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表明,CXCL14实际上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17,18]. 例如,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相比,CXCL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19]. 也有文献证明,乳头状甲状腺癌中CXCL14转录物明显高于邻近非癌组织,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20]. CXCL14还可作为前列腺和胃肿瘤生长的多模式刺激物[15,21]. 这些发现需要重新评估CXCL14在上皮性肿瘤中的功能。

迄今为止,很少有数据表明CXCL14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关联。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XCL1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我们的结果表明,原发性结直肠癌中CXCL14表达升高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相关,表明CXCL14可能被用作CRC患者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材料和方法

细胞培养

HCT116、SW620、RKO和LoVo结直肠癌细胞系购自美国类型培养库(ATCC,Rockville,MD)。细胞保存在含有10%热灭活胎牛血清(Hyclone、Logan、UT)、青霉素(107U/L)和链霉素(10 mg/L)在37°C下,在含有5%(v/v)CO的加湿室中2在空气中。

CXCL14的克隆、转染和半定量RT-PCR

为了克隆CXCL14 cDNA,我们从HCT116细胞株中分离出总RNA。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逆转录酶和随机六聚体,使用ExScript™试剂盒(中国大连TaKaRa)从1μg总RNA中逆转录出最终体积为20μl的第一链cDNA。底漆是使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的。使用的引物为CXCL14:forward 5-CGG GAT CCA TGT CCC TGC TCC CAC GCC-3,倒档5-CCC TCG AGC TAT TCT TCG TAG ACC CTG CGC TT-3(336 bp产物片段)。根据以下标准方案,在DNA热循环器(Bio-Rad)中使用rTaq(TaKaRa)进行PCR:初始变性(94℃下2分钟),然后在94℃下30个周期变性30秒,在56℃下退火45秒,在72℃下伸长率50秒。最后一个周期后,终端伸长率步骤(5添加72℃下的min),然后将样品保持在4℃。PCR产物在2.0%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用SYBR Gold(Molecular Probes,Eugene,OR)染色,并在紫外光下分析。

为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真核TA表达试剂盒(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Grand Island,NY)将CXCL14 cDNA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根据供应商的说明,使用Lipofectamine 2000(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Grand Island,NY)将人CXCL14表达载体转染人大肠杆菌细胞系SW620。接下来,分离转染细胞并用G418(纽约州格兰德岛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处理,获得12个克隆。以稳定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SW620细胞作为模拟对照。通过半定量RT-PCR验证大肠细胞系之间CXCL14表达的差异。GAPDH和CXCL14的基因转录通过上述两步逆转录-PCR进行分析。

靶向CXCL14的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合成了靶向CXCL14的21 mer shRNA表达载体(shCXCL14)及其作为阴性对照的乱序表达vecotr(shNC)[22]. CXCL14 shRNA的插入序列为5-GCA CCA AGC GCT TCA TCA ACT GTG AAG CCA CAG ATGGGT TGA TGA AGC GCT TGG TGC-3干扰控制shRNA为5-GCC ATA CGC GAC ATA ACC TC合同T GTG AAG CCA CAG ATGGGA GGT TAT GTC GCG TAT GGC-3。带下划线的核苷酸表示19-bp发夹环序列。使用脂质体转染HCT116细胞和这些载体。单独用脂多糖胺处理的细胞被用作模拟对照。为了进行增殖和运动试验,在使用前将这些载体转染细胞24小时。为了进行表达分析,在转染后48小时收集细胞。

蛋白质印迹

在RIPA缓冲液中提取蛋白质(50 mM Tris-base、1.0 mM EDTA、150 mM NaCl、0.1%SDS、1%TritonX-100、1%脱氧胆酸钠、1 mM苯甲基磺酰氟),并使用DC蛋白质检测试剂盒(美国Bio-Rad)进行定量。样品在10%或12%SDS-PAGE上分离,并转移到PVDF膜(Amersham Biosciences)。用含0.1%吐温20的PBS在4°C的5%脱脂牛奶中隔夜封闭膜,然后使用以下主要抗体进行探测:兔抗-CXCL14(稀释1:400,Proteintech)。将印迹与各自的初级抗体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并用吐温20在TBS中洗涤3次。随后,将印迹与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第二抗体(稀释1∶1000;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在室温下孵育2小时。如前所述,通过增强化学发光试剂(Amersham Biosciences,Piscataway,NJ)检测目标蛋白[23]. β-actin作为内部对照。

体外增殖试验

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试验,如前所述进行[24]. 细胞以5×10的密度接种在24孔培养板中5,增长到预影响(60%)。治疗后,将BrdU(10 mM)(印第安纳波利斯罗氏应用科学公司)添加到每个孔中,并孵育4小时。抗-BrdU抗体(中国中山生物技术公司),使用适当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二级抗体。使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染色(德国海德堡莱卡)。通过计算八个备选区域中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来确定细胞增殖。如前所述,进行3-(4,5-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溴化铵(MTT)分析[25]. 为了评估软琼脂中的细胞生长,将细胞(3000个细胞/孔)重悬于含有10%FBS和0.35%琼脂糖的DMEM中,并在6孔板上的DMEM中的0.5%琼脂糖上分层。对于集落形成分析,将SW620细胞(100个细胞/孔)与rhCXCL14(PeproTech)(0-100 ng/ml)一起重新悬浮在DMEM 10%FBS中的6孔板上。培养物保存14天,平板用水晶紫染色。每项实验一式三份。

体外运动试验

细胞迁移分析在24孔跨孔室中进行(纽约州科宁市)。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细胞(1×105每个孔的细胞数)添加到上腔。20小时后,计数通过膜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量。对于入侵分析,将基质凝胶(1:3,BD)添加到跨孔膜室中,培养4小时,并接种细胞。如前所述,72小时后对迁移至下室的细胞进行计数[26].

外科标本

从2006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成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收集了265例原发性大肠肿瘤和129例相应的相邻正常大肠粘膜。根据国际抗癌联盟肿瘤结节转移(TNM)分类系统对原发肿瘤进行分期[27]. 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根据Edmondson Steiner分级对肿瘤分化进行分级。进一步的临床病理学患者信息摘自临床笔记,详细的结直肠癌人口统计汇总见表1.在分析之前,获得了所有患者对组织采购的知情同意,该项目得到了四川大学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结直肠癌人口统计学

特点价值
患者总数*
265
年龄,y
  中值的
61
  范围
25-88
  60岁或以下,n
116
性别,n
  男性
134
  女性
131
外科标本*
294
主要
265
AJCC阶段
  294便士I/II
106
  第III/IV页
159
  淋巴结转移
29
肿瘤侵袭#
  第1页
2
  第2页
13
  第3页
235
  第4页
15
淋巴结转移#
  第0页
40
  第1页
172
  pN2型
53
病理分级#
  
68
  中等
164
  可怜的
33
肿瘤大小,cm#
  <2
74
  2–5
154
  >5
37
位置#
  科隆
134
  直肠131

缩写: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90名患者配对了相邻的正常大肠粘膜标本。

#原发性结直肠癌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组织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Dako Envision System(Dako Cytomation GmbH,德国汉堡,丹麦)进行连续4μm厚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简单地说,石蜡切片脱蜡,再水化,在3%H中培养2O(运行)2在室温下黑暗中放置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并用高压灭菌器法在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中检测抗原。随后,用PBS(pH 7.4)中稀释的正常胎牛或山羊血清在37°C下预孵育切片15分钟,然后在4°C下用一级抗体(兔抗CXCL14,稀释度1:50,Proteintech;兔抗CXCL14,稀释率1:200,Abcam;兔抗Ki67,稀释度1:200,Abcam)孵育过夜。在新鲜PBS中冲洗后,将载玻片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兔抗体在37°C下孵育40分钟,然后用3,3染色-二氨基联苯胺(DAB)底物溶液(Dako Cytomation GmbH),并用迈尔苏木精进行复染。使用与一级抗体稀释度相同的非免疫兔IgG作为阴性对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

细胞质中有可见棕色颗粒的细胞被认为是阳性的。所有切片均由两名资深病理学家(Y.X.和D.D.)进行评估,不考虑患者结果和所有临床病理结果。根据CXCL14免疫染色的强度(弱=1,强=2)和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0%=反向,1-50%=1,51-75%=2,>76%=3)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8]. 每个样本的最终得分乘以强度和密度,最终确定肿瘤为相反值:得分=0;低表达:得分≤3分;高表达:得分>3。如果评估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评估样本,然后根据观察员最频繁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类。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SPSS Inc)进行分析;使用Pearsonχ比较定性变量2试验和费希尔精确试验;定量变量由t吨测试。非参数变量的Spearman检验用于评估临床因素和CXCL14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分析构建CXCL14高或低表达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位置和肿瘤大小等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调整临床预后因素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正向逐步方法,对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多元分析。P(P)数值小于0.05。

结果

CXCL14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

为了研究趋化因子CXCL14在结直肠癌中的潜在临床作用,我们对265例结直肠癌标本和129例具有CXCL14抗体的相邻正常大肠粘膜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我们首次证实了其特异性(附加文件1:图S1A)。强CXCL14染色主要见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部分见于正常粘膜(图1安培). CXCL14阳性染色在54.3%(70/129)的正常大肠粘膜标本中观察到,而在85.3%(226/265)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标本中则观察到。与正常大肠粘膜相比,CXCL14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P) < 0.001,图1B年,C)。此外,通过使用另一种识别CXCL14的抗体,与邻近的非癌组织相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也发现了高CXCL14免疫反应性,这可能排除了非特异性染色的可能性(附加文件1:图S1B)。大多数基质细胞为CXCL14阴性,但这些细胞上也观察到零星阳性染色。这些分析表明CXCL14的上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479-5876-11-6-1.jpg

A、,CXCL14在人类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单个FFPE切片(如病例1)显示正常结肠粘膜,邻近的结直肠癌侵犯了正常粘膜下方。插入左侧面板正常粘膜和邻近肿瘤之间的连接处,高倍镜下显示右侧面板显示了CXCL14表达水平的差异。”T’表示肿瘤组织,N’表示来自同一患者的相邻非肿瘤组织。棒材,100μm。来自相同患者(例如病例2)的正常结肠直肠组织和结肠直肠肿瘤组织的配对样本在正常结肠直肠粘膜中显示出很少可检测到的CXCL14免疫反应性。相反,大肠肿瘤的细胞质中显示出强烈的CXCL14免疫染色。棒材,50μm。B类使用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绘制每个癌和邻近正常组织中CXCL14的表达。C类,CXCL14表达得分显示为方框图,水平线代表中位数;代表25个框的底部和顶部第个和75第个百分位数;以及表示数据范围的垂直条。

CXCL14与CRC的几个临床病理因素相关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CXCL1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该分析中的参数包括性别(男性、女性)、年龄(25-88岁)、TNM分期(I、II、III、IV期)、肿瘤侵袭(T1、T2、T3、T4)、组织分化(良、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N0、N1、N2)、肿瘤大小(<2、2-5、>5)和位置(结肠、直肠)。我们发现CXCL14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P) < 0.001,图2安培,C;2)与组织分化相反(P(P) = 0.002,图2B型,D;2). 在226例CXCL14阳性的CRC患者中,8例处于I期(粘膜下层浸润),83例处于II期(浆膜下浸润),127例处于III期(淋巴结转移),8例位于IV期(远处转移);高分化57例,中分化140例,低分化29例。此外,CXCL14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P) = 0.001,P(P) = 早期(I/II)大肠癌和晚期(III/IV)大肠癌分别为0.003,表). 未观察到CXCL14表达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明显相关性(表). 这些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14的上调与肿瘤进展相关。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479-5876-11-6-2.jpg

CXCL14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A、,与早期CRC相比,晚期CRC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P(P) < 0.001). 棒材,50μm。B、,低分化大肠肿瘤的CXCL14免疫反应性强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大肠肿瘤(P(P) = 0.002). 棒材,25μm。C类D、,根据TNM分期比较CXCL14免疫组化评分(C类)和组织分化(D类).

表2

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因素与CXL14表达的关系

临床因素
CXCL14表达式
 
 P值
TNM阶段
 
 
<0.001
第I页
7 (3.1%)
1 (0.4%)
 
第二页
62 (27.4%)
21 (9.3%)
 
第III页
66 (29.2%)
61 (27.0%)
 
第四页
2 (0.9%)
6 (2.7%)
 
等级
 
 
0.002

41 (18.1%)
16 (7.1%)
 
中等
86 (38.1%)
54 (23.9%)
 
可怜的10 (4.4%)19 (8.4%) 

χ2检验。

表3

I期临床因素与CXCL14的比较/II患者和III期/静脉注射患者

临床因素
CXCL14表达(I/II期)
CXCL14表达(III/IV期)
 低(n=9)高(n=22)P(P)价值低(n=68)高(n=67)P(P)价值
性别
 
 
0.599
 
 
0.543
女性
27 (29.7%)
10 (11.0%)
 
34 (25.2%)
37 (27.4%)
 
男性
42 (46.2%)
12 (13.2%)
 
34 (25.2%)
30 (22.2%)
 
年龄
 
 
0.878
 
 
0.878
平均值±标准偏差
62.4 ± 13.5
63.7 ± 14.1
 
58.7 ± 14.7
59.5 ± 14.0
 
中值的
65
64
 
61
62
 
范围
25–88
35–82
 
25–84
29–88
 
TNM阶段
 
 
0.674
 
 
0.165
第I页
7 (7.7%)
1 (1.1%)
 
 
 
 
第二页
62 (68.1%)
21 (23.1%)
 
 
 
 
第III页
 
 
 
66 (48.9%)
61 (45.2%)
 
第四页
 
 
 
2 (1.5%)
6 (4.4%)
 
肿瘤侵袭
 
0.123
 
 
 
0.522
第1页
1 (1.1%)
0 (0%)
 
 
 
 
第2页
6 (6.6%)
1 (1.1%)
 
2 (1.5%)
2 (1.5%)
 
第3页
59 (64.8%)
18 (19.8%)
 
64 (47.4%)
61 (45.2%)
 
第4页
3 (3.3%)
3 (3.3%)
 
2 (1.5%)
4 (3.0%)
 
淋巴结编号/转移
 
0.348
 
 
 
0.78
0-7/pN0
20 (22.0%)
5 (5.5%)
 
2 (1.5%)
6 (4.4%)
 
8–12/pN1
37 (40.7%)
12 (13.2%)
 
56 (41.5%)
49 (36.3%)
 
>12/pN2
12 (13.2%)
5 (5.5%)
 
10 (7.4%)
12 (8.9%)
 
等级
 
 
0.246
 
 
0.05

21 (23.1%)
7 (7.7%)
 
20 (14.8%)
9 (6.7%)
 
中等
42 (46.2%)
8 (8.8%)
 
44 (32.6%)
46 (34.1%)
 
可怜的
6 (6.6%)
7 (7.7%)
 
4 (3.0%)
12 (8.9%)
 
肿瘤大小,cm
 
0.001
 
 
 
0.002
<2
20 (22.0%)
0 (0%)
 
26 (19.3%)
11 (8.1%)
 
2-5
45 (49.5%)
18 (19.8)
 
34 (25.2%)
38 (28.1%)
 
>5
4 (4.4%)
4 (4.4%)
 
8 (5.9%)
18 (13.3%)
 
位置
 
 
0.100
 
 
0.191
科隆
27 (29.7%)
13 (14.3%)
 
34 (25.2%)
41 (30.4%)
 
直肠42 (46.2%)9 (9.9%) 34 (25.2%)26 (19.3%) 

费希尔精确检验;t检验;非参数相关性;χ2检验。

CXCL14与疾病复发相关

将早期(I/II)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低CXCL14表达肿瘤组(n=69)和高CXCL14表达肿瘤组(n=22)。Kaplan-Meier方法分析显示,与CXCL14低表达患者相比,CXCL14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显著降低:36.4%14.5%(对数秩P(P) = 0.018,图3A级). 通过单变量分析,CXCL14表达、淋巴结数量和肿瘤大小与疾病复发显著相关(表4). 为了确定CXCL14表达的预后价值是否独立于与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了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CXCL14仍然是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风险比,2.92;95%可信区间,1.15-7.40;P(P) = 0.024; 4). 在所有AJCC II期CRC患者中,21例样本中发现CXCL14高表达,而其他62例样本中CXCL14的表达相对较低。那些高表达CXCL14的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也明显较差(Log-rankP(P) = 0.03,图3B公司).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479-5876-11-6-3.jpg

累积性疾病-CXCL14高或低表达的CRC患者的自由和总体生存率。A类B、,Kaplan-Meier无病生存曲线评估AJCCⅠ/Ⅱ期CRC患者的生存率(A类)和AJCC II期CRC患者(B类).C类D、,Kaplan-Meier总生存曲线评估AJCC III/IV期CRC患者的生存率(C类)和AJCC III期CRC患者(D类). 比较CXCL14高表达组和CXCL14低表达组。图形线上的标记表示经过审查的样本。P(P)值是指双边对数秩检验。

表4

第一阶段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II疾病-自由生存和III期/IV总生存期

 
单变量分析
多元分析
单变量分析
多元分析
临床因素复发/患者数量(I期/II期)日志-排名P(P)风险率(95%CI)沃尔德P(P)死亡人数/患者人数(III/IV期)原木-横木P(P)风险率(95%CI)沃尔德P(P)
性别
 
0.314
1
NS公司
 
0.337
1
NS公司
女性
9/37
 
 
 
42/71
 
 
 
男性
9/54
 
 
 
43/64
 
 
 
年龄,年
0.999
1
NS公司
 
<0.001
3.753
<0.001
<70
13/65
 
 
 
58/99
 
(1.746-8.070)
 
≥70
5/26
 
 
 
27/36
 
 
 
TNM阶段
0.222
1
NS公司
 
0.084
1
NS公司
第I页
0/8
 
 
 
 
 
 
 
第二页
18/83
 
 
 
 
 
 
 
第III页
 
 
 
 
82/127
 
 
 
第四页
 
 
 
 
3/8
 
 
 
肿瘤侵袭
0.408
1
NS公司
 
0.842
1
NS公司
第1页
0/1
 
 
 
 
 
 
 
pT2型
0/7
 
 
 
3/4
 
 
 
第3页
18/77
 
 
 
79/125
 
 
 
第4页
0/6
 
 
 
3/6
 
 
 
淋巴结编号/转移
0.006
1
NS公司
 
<.001
4.450
<.001
0-7/pN0
9/25
 
 
 
2/8
 
(2.675-7.401)
 
8–12/pN1
4/48
 
 
 
65/105
 
 
 
>12/pN2
5/18
 
 
 
18/22
 
 
 
等级
 
0.329
1
NS公司
 
0.132
1
NS公司

6/28
 
 
 
18/29
 
 
 
中等
8/50
 
 
 
55/90
 
 
 
可怜的
4/13
 
 
 
12/16
 
 
 
肿瘤大小,cm
0.049
1
0.099
 
0.249
1
NS公司
<2
2/20
 
 
 
25/37
 
 
 
2-5
12/63
 
 
 
42/72
 
 
 
>5
4/8
 
 
 
18/26
 
 
 
位置
0.164
1
NS公司
 
 
0.440
1
NS公司
科隆
11/40
 
 
 
44/75
 
 
 
直肠
7/51
 
 
 
41/60
 
 
 
CXCL14系列
 
0.018
2.92 (1.15-7.40)
0.024
 
0.003
3.087 (1.866-5.107)
<0.001

10/69
 
 
 
39/68
 
 
 
8/22   46/67   

缩写:NS,不重要。

CXCL14与总生存率相关

135例晚期(III/IV)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标本中CXCL14的表达水平将这些肿瘤分为67例高表达和68例低表达的肿瘤。1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总体生存分析表明,CXCL14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CXCL14强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采用Kaplan-Meier方法构建总体生存曲线,并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进行分析P(P) = 0.003,图3C公司). 为了确定CXCL14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预测因子的预后意义,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通过单变量分析,包括年龄、淋巴结转移和CXCL14表达在内的临床因素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表4). 多变量模型中包括了在单变量分析中具有显著性并显示出显著性趋势的因素。结果表明,CXCL14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风险比3.087;95%可信区间1.866-5.107;P(P) < 0.001; 4). III期CRC患者分为低CXCL14表达肿瘤组(n=66)和高CXCL14表示肿瘤组(n=61)。通过单变量分析,CXCL14的表达(低表达与高表达)在所有III期CRC患者中仍然存在显著差异(Log-rankP(P) < 0.001,图三维).

CXCL14上调与大肠癌高增殖相关

为了探讨CXCL14是否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相关,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的水平[29]在118例结直肠癌切除标本中进行了分析,这些标本也用CXCL14抗体进行了检测(图4A级). CXCL14和Ki67水平相互对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的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P) < 0.01; 4B类). 这些结果表明CXCL14可能在诱导结直肠癌增殖中起因果作用。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479-5876-11-6-4.jpg

CXCL14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A、,使用CXCL14和Ki67抗体对人类大肠肿瘤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棒材,25μm。B、,CXCL14和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n=118;P(P) < 0.01,双尾斯皮尔曼检验系数:0.502)。C、,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几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内源性CXCL14 mRNA和蛋白水平。D、,CXCL14在SW620亚克隆(克隆1和克隆2)中稳定过表达。E类-G、,用BrdU掺入法比较稳定表达CXCL14或模拟载体的SW620细胞的增殖(E类),MTT检测(F类)和菌落形成分析(G公司)分别是。H、,shCXCL14转染HCT116细胞可抑制CXCL14的表达。-K、,BrdU法检测shCXCL14或shNC转染HCT116细胞的增殖(),MTT分析(J型)和菌落形成分析(K(K))分别是。误差线代表±标准偏差。学生t吨测试用于统计分析,P<0.05;**,P<0.01。

CXCL14对大肠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为了探讨CXCL1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研究了CXCL14 mRNA和蛋白在四种不同结直肠癌癌细胞系HCT116、SW620、RKO和LoVo中的表达水平(图4摄氏度). 结果表明,SW620只具有较低水平的内源性CXCL14表达,因此将人CXCL14 cDNA转染到细胞系中,用G418进行克隆形成。选择CXCL14升高的两个克隆(克隆1和克隆2)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模拟对照组相比,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CXCL14稳定过表达(图4天). MTT分析和BrdU掺入分析表明,这两个亚克隆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细胞(图第四版,F)。我们在6孔板中进行了菌落形成分析。正如预期的那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这两个亚克隆产生了更多的菌落(图4G网络). 此外,用rhCXCL14蛋白治疗可以促进SW620细胞增殖(附加文件2:图S2A-C)。而shRNA介导的对HCT116细胞CXCL14表达的抑制导致细胞增殖显著下降(图4小时-K) ●●●●。总之,这些数据确定了以前未被识别的CXCL14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

CXCL14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运动的影响

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大肠癌组织中CXCL14的表达水平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随着癌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CXCL14免疫阳性癌细胞的数量增加,并且靠近浸润前沿的肿瘤区域显示出较强的CXCL14阳性反应。此外,淋巴结转移中的大多数癌细胞也呈CXCL14免疫阳性(图5A级). 这些现象提示CXCL14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几个在体外进行研究以获得进一步验证。在改良的Boyden小室分析中,SW620亚克隆(克隆1和克隆2)通过无涂层膜的迁移速度快于对照细胞,并且比对照细胞更具侵袭性,Martrigel入侵证明了这一点。CXCL14输注组克隆1和克隆2的迁移SW620细胞数分别为64±7和56±8。同时,模拟载体转染细胞中迁移的细胞数为20±4。此外,CXCL14诱导SW620细胞侵袭的次数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35±5(克隆1),28±6(克隆2)8±2(模拟控制)(图5亿-D) ●●●●。此外,用rhCXCL14蛋白治疗也加速了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附加文件2:图S2D,E)。然而,shRNA介导的对HCT116细胞中CXCL14表达的抑制导致细胞迁移和侵袭显著减少(图第五版-G) ●●●●。这些结果证明了CXCL14在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方面的功能潜力。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479-5876-11-6-5.jpg

CXCL14促进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A、,CXCL14对浸润较深的癌细胞的染色比粘膜区的癌细胞更为强烈C肌肉“指环状肌肉;”L肌肉是指纵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也呈CXCL14免疫阳性。B类-D、,采用双室实验评价SW620亚克隆的迁移/侵袭能力。CXCL14的过度表达显著增加了迁移和入侵能力。迁移的数量(C类)并被入侵(D类)对来自五个随机区域的细胞进行计数,并显示细胞数。E类-G、,转染shCXCL14和shNC的HCT116的运动性通过跨阱实验进行比较(F类)和Matrigel分析(G公司)分别是。柱,平均值;bar,SE(一式三份)。学生的t吨测试用于统计分析,P<0.05;**,P<0.01。

讨论

CXCL14是一种新的非ELR趋化因子,其受体尚未改变,据报道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15,16,30].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CXCL1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经常高于相邻的正常结直肠粘膜。这一发现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即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CXCL14的表达升高[19,20,30].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项利用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XCL1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此外,在早期I期结直肠癌中,与邻近的正常粘膜相比,CXCL14的表达上调,这表明CXCL14的过度表达是CRC发展的早期事件。推测CXCL14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高表达的可能原因很有趣。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XCL14主要表达于恶性大肠上皮细胞,部分表达于基质细胞。因此,可以假设CXCL14与其他趋化因子类似,可能通过G偶联受体发出信号,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CRC的进展。此外,CXCL14表达水平与一些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包括TNM分期、组织分化和肿瘤大小。以前的研究报告称,这些因素可能是早期复发和癌症死亡的预测因素[31-33]. 其中,TNM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最强预测因子[32]. CXCL14表达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表明,CXCL14的高表达可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多变量分析表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CXCL14水平升高是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Ⅲ/Ⅳ期结肠癌患者CXCL14-表达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因此,CXCL14是预测经手术切除肿瘤的CRC患者预后的有用预后因子。因此,对CXCL14表达升高的结直肠癌患者应仔细随访,而对无或低表达CXCL14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此外,CXCL14高表达的肿瘤预后较差,即使在相同的临床病理阶段。基于初次手术治疗时肿瘤扩散程度的分期系统并不总是考虑肿瘤本身的侵袭性。从临床角度来看,在同一临床病理阶段预测结果的能力是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CXCL14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TNM阶段的不足就其本身而言无法预测同一临床分期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缺乏关于CXCL14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数据,但人们越来越关注CXCL14在其他疾病中的预后意义。使用抗体阵列,CXCL14已被确定为肝细胞癌的潜在诊断标记[34]. 此外,通过qPCR分析,CXCL14被认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不良预后标志物[20].

CXCL14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功能作用已在之前的几篇报告中进行了讨论[15,17]. 在本研究中,免疫组化分析和一些在体外研究旨在验证CXCL14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侵袭作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4水平与Ki67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CXCL14参与了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事实上,我们发现CXCL14增强了恶性结直肠细胞的增殖在体外与这些发现一致,据报道,CAF-衍生的CXCL14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增殖具有旁分泌刺激作用[15]. 同时,rhCXCL14被证明可以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同时以自分泌方式显著增加ERK磷酸化[35]. 有趣的是,CXCL14的表达仅限于导管癌的肌上皮细胞就地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肿瘤上皮细胞,提示CXCL14可能由旁分泌因子转化为自分泌因子[30].

在几乎所有研究的标本中,深度浸润的癌细胞比粘膜区的癌细胞染色更为强烈。此外,随着癌细胞深度侵袭,CXCL14阳性癌细胞数量增加,90%以上的细胞位于固有肌层和浆膜下免疫阳性区域。此外,淋巴结转移中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也呈CXCL14免疫阳性。这些结果提示CXCL14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尤其是淋巴道渗透和淋巴结转移。体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XCL14在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CXCL14增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信号的激活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肌动蛋白的聚合,诱导伪足的形成,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36,37]. 这些发现与之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是肿瘤发生和转移能力进展的指标[38,39]. 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CXCL14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与之前的研究相反,在之前的研究中,CXCL14被报道在肿瘤中缺乏并起到肿瘤抑制作用[17,18],CXCL14最近被鉴定为一种新的潜在癌症刺激蛋白[20]. 从本研究和其他研究中获得的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分析CXCL14在其他肿瘤中可能的肿瘤类型和阶段特异性作用[15,17,30]. CXCL14促进或抑制肿瘤进展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首先,迫切需要鉴定CXCL14的受体。“种子与土壤”理论认为靶器官释放特异性趋化因子会吸引携带相应受体的肿瘤细胞,这为趋化因子受体在肿瘤转移中的许多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可接受的解释[37,40]. 分析具有已知靶点分布的GPCR抑制剂的作用以及CXCL14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细胞的GPCR分布,可能有助于受体识别。确定导致肿瘤上皮细胞CXCL14上调的因子是另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相关问题。了解趋化因子CXCL14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进展的机制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我们基于少量病例研究了CXCL1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临床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澄清CXCL14表达与较大患者队列CRC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结论

总之,这些结果提供了第一个明确的免疫组化证据,证明CXCL14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此外,我们报告了了解CXCL14在CRC患者中表达的潜在临床价值。一方面,CXCL14可作为不良疾病预后的预后因素。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CXCL14的表达可能有助于CR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选择。有效治疗的挑战之一在于了解趋化因子CXCL14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进展的机制。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有效抑制癌症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总之,我们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潜在的新型肿瘤治疗奠定基础。

缩写

CXCL:CXC趋化因子配体;CXCR:CXC趋化因子受体;CRC:大肠癌;CAF:癌相关成纤维细胞;DFS:无病生存;EMT:上皮-间充质转化;FFPE:嵌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OS:总生存率;乳头状甲状腺癌;TNM:肿瘤结节转移。

竞争性利益

提交人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的贡献

HC,ZJ构思了该研究,参与了该研究的设计,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起草了手稿。YX、DD、XK、LF、LQ和NE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收集了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埋的CRC患者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信息,并进行了统计分析。LR、LY、CL和DL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参与了序列比对,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起草了手稿。所有作者阅读并批准了最终手稿。

补充材料

附加文件1:

图S1。对CXCL14抗体特异性的验证。A类、用IgG或CXCL14特异性抗体孵育的结直肠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了验证特异性,将CXCL14抗体(ProteinTech)与重组人CXCL14(PeproTech)预先孵育1小时,然后再应用于组织。B类,随机选择一些样本,在连续切片中使用Proteintech和Abcam的抗CXCL14抗体进行免疫染色实验。

单击此处查看文件(150万,tiff)
附加文件2:

图S2。重组人CXCL1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运动的影响。A类-C类用指定剂量的rhCXCL14处理SW620细胞。BrdU法检测SW620细胞增殖(A类),MTT分析(B类)和菌落形成分析(C类).D类-E类rhCXCL14显著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迁移的数量(D类)并被入侵(E类)对来自五个随机区域的细胞进行计数,并显示细胞数。柱,平均值;条,SE(来自三份)。学生的t吨测试用于统计分析,P<0.05;**,P<0.01。

单击此处获取文件(607K,tiff)

致谢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2011CB910703、2013CB911300、2012CB5189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302-001-012012ZX09501001-003)、中国教育部博士基金(201201811100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022、81172173)的资助。

翻译相关性声明

本文首次提供了明确的免疫组化证据,证明CXCL14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此外,我们报告了了解CXCL14在CRC患者中表达的潜在临床价值。一方面,CXCL14可作为不良疾病预后的预后因素。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CXCL14的表达可能有助于CR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工具书类

  • Peiris JS、Chu CM、Cheng VC、Chan KS、Hung IF、Poon LL。等。冠状病毒相关SARS肺炎社区暴发的临床进展和病毒载量:一项前瞻性研究。柳叶刀。2003;361:1767–1772. doi:10.1016/S0140-6736(03)1341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enesa A,Dunlop MG。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对结直肠癌病因的新见解。Nat Rev基因。2009;10:353–3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g H,Huang H,Li W,Jin X,Zeng J,Liu Y.等。14-3-3ε的核定位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呈负相关。外科肿瘤杂志。2011;106:224–2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ttan MW,Wheeler TM,Scardino PT。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疾病复发的列线图。临床肿瘤学杂志。1999;17:1499–15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hrer K、Pleyer L、Olivier A、Maizner E、Zelle-Rieser C、Greil R.肿瘤-受趋化因子调节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生物治疗专家。2008;8:269–290. doi:10.1117/147125958.8.3.26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erissinotto E、Cavalloni G、Leone F、Fonsato V、Mitola S、Grignani G等。趋化因子受体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系统在骨肉瘤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参与。临床癌症研究。2005;11:490–4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lson TS、Ley K.白细胞贩运中的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美国生理学杂志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2;283:R7–R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rphy PM。趋化因子受体:克隆策略。方法。1996;10:104–118. doi:10.1006/meth.1996.008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tamenkovic I.细胞外基质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病理学杂志。2003;200:448–464. doi:10.1002/path.14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himonaka M、Katagiri K、Nakayama T、Fujita N、Tsuruo T、Yoshie O.等人。Rap1将趋化因子信号转化为整合素激活、细胞极化和流动下血管内皮的运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161:417–427. doi:10.1083/jcb.2003011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irisola V、Zuccarino A、Bachmeier BE、Sormani MP、Falter J、Nerlich A.等人。乳腺癌的CXCL12/SDF1表达是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标志。《欧洲癌症杂志》。2009;45:2579–2587. doi:10.1016/j.ejca.2009.06.02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im J、Takeuchi H、Lam ST、Turner RR、Wang HJ、Kuo C.等。结直肠癌患者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增加了复发和生存不良的风险。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23:2744–27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romas R、Broxmeyer HE、Kim C、Nakshatri H、Christopherson K 2nd、Azam M.等。BRAK的克隆,BRAK是一种新型的分化CXC趋化因子,优先在正常细胞和恶性细胞中表达。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99;255:703–706. doi:10.1006/bbrc.1999.025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Frederick MJ、Henderson Y、Xu X、Deavers MT、Sahin AA、Wu H等。新型CXC趋化因子BRAK在正常和癌变人体组织中的体内表达。《美国病理学杂志》。2000;156:1937–1950. doi:10.1016/S0002-9440(10)65067-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ugsten M、Hagglof C、Olsson E、Stolz C、Tsagozis P、Levchenko T等。CXCL14是成纤维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是前列腺肿瘤生长的多模式刺激因子。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9;106:3414–3419. doi:10.1073/pnas.08131441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elicano H,Lu W,Zhou Y,Zhang W,Chen Z,Hu Y.等。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物种失衡通过CXCL14介导的机制促进乳腺癌细胞运动。癌症研究。2009;69:2375–2383. doi:10.1158/0008-5472.CAN-08-33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小泽S、加藤Y、久保田E、Hata RI、小泽S,加藤Y,久保田E,Hata RI.口腔癌细胞中BRAK/CXCL14的表达完全抑制SCID小鼠的肿瘤细胞异种移植。生物医学研究。2009;30:315–318. doi:10.2220/生物群落0.31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hurin GV、Ferris RL、Tourkova IL、Perez L、Lokshin A、Balkir L.等。肿瘤组织中新趋化因子CXCL14的丢失与树突状细胞(DC)的低浸润有关,而肿瘤细胞中人CXCL14表达的恢复会在体内外引起DC的吸引。免疫学杂志。2005;174:5490–54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nte MN、Mayer C、Gaida MM、Michalski CW、Giese T、Bergmann F.等人。胰腺癌中CXCL14的表达和潜在功能。癌症快报。2008;259:209–217. doi:10.1016/j.canlet.2007.10.02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ler G、Camacho CP、Hojaij FC、Michalurt P Jr、Riggins GJ、Cerutti JM。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确定与BRAF突变状态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转录物。临床癌症研究。2008;14:4735–4742. doi:10.1158/1078-0432.CCR-07-43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shima H,Oshima M,Inaba K,Taketo MM。COX-2/mPGES-1转基因小鼠中活化巨噬细胞诱导的增生性胃肿瘤。EMBO J。2004;23:1669–1678. doi:10.1038/sj.emboj.76001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Ozawa S、Kato Y、Ito S、Komori R、Shiiki N、Tsukinoki K等。吉非替尼恢复BRAK/CXCL14基因表达与该药物对头颈部鳞癌的抗肿瘤疗效相关。癌症科学。2009;100:2202–2209. doi:10.1111/j.1349-7006.2009.01281.x。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u R,Li Z,Bai S,Zhang H,Tang M,Lei Y.等。癌细胞适应代谢应激的机制:一种新型甲状腺激素介导的胃癌信号通路的蛋白质组学鉴定。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2009;8:70–85. doi:10.1074/mcp。M800195-MCP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uang HB、Chen Q、Zhang Y、ZhangL、Peng HY、Ning LN。等。细胞因子基因CXCL14通过抑制明胶酶活性来限制人类滋养层细胞的侵袭。内分泌学。2009;150:5596–5605. doi:10.1210/en.2009-057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ng K,Liu R,Li J,Mao J,Lei Y,Wu J.等。槲皮素诱导胃癌细胞保护性自噬:Akt-mTOR-和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信号传导的参与。自噬。2011;7:966–78. doi:10.4161/auto.7.9.1586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i Y,Huang K,Gao C,Lau QC,Pan H,Xie K.等。ITGB3作为活性氧物种诱导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蛋白质组学鉴定。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2011;10:M10 0053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ttekind C、Compton CC、Greene FL、Sobin LH。再次对TNM残留肿瘤分类进行了探讨。癌症。2002;94:2511–2516. doi:10.1002/cncr.1049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 Z,Huang C,Bai S,Pan X,Zhou R,Wei Y.等。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两种蛋白质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钙磷胆碱进行预后评估。国际癌症杂志。2008;123:2377–2383. doi:10.1002/ijc.2380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hitfield ML、George LK、Grant GD、Perou CM。增殖的常见标志物。Nat Rev癌症。2006;6:99–106. doi:10.1038/nrc180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llinen M、Beroukhim R、Cai L、Brennan C、Lahti Domenici J、Huang H.等。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分子表征。癌细胞。2004;6:17–32. doi:10.1016/j.ccr.2004.06.01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rpole DH Jr、Herndon JE 2nd、Wolfe WG、Iglehart JD、Marks Jr。利用表现、组织病理学和癌蛋白表达建立I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和死亡的预后模型。癌症研究。1995;55:51–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康普顿CC,格林FL。结直肠癌分期:2004年及以后。CA癌症临床杂志。2004;54:295–308. doi:10.3322/canjclin.54.629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华盛顿MK。大肠癌:病理检查和分期中的选择问题以及预后因素的确定。病理学实验室医学档案。2008;132:1600–16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n H,Chua MS,Yang D,Tsalenko A,Peter BJ,So S.抗体阵列识别肝细胞癌的潜在诊断标记。生物标志洞察。2008;:1–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u Y,Li YY,Matsushima K,Baba T,Mukaida N.CCL3-CCR5轴调节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瘤内积聚,并促进小鼠肺转移过程中的血管生成。免疫学杂志。2008;181:6384–63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ngh S、Singh UP、Grizzle WE、Lillard JW Jr.CXCL12-CXCR4相互作用调节前列腺癌细胞迁移、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侵袭。实验室投资。2004;84:1666–1676. doi:10.1038/lipinvest.370018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hambers AF、Groom AC、MacDonald IC。转移部位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Nat Rev癌症。2002;2:563–572. doi:10.1038/nrc86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orter DA、Krop IE、Nasser S、Sgroi D、Kaelin CM、Marks JR等。乳腺肿瘤进展的SAGE(基因表达序列分析)观点。癌症研究。2001;61:5697–57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ller A、Homey B、Soto H、Ge N、Catron D、Buchanan ME等。趋化因子受体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自然。2001;410:50–56. doi:10.1038/3506501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菲德勒IJ。癌症转移的发病机制:重新审视“种子与土壤”假说。Nat Rev癌症。2003;:453–458. doi:10.1038/nrc109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转化医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