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2年10月2日;109(40): 16342–16347.
2012年9月17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第105838109页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479612
PMID:22988116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二聚体在激动剂激活和G蛋白偶联中的不同作用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八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是突触传递的关键调节剂,被认为是治疗各种脑疾病的理想靶点。尽管谷氨酸作用于大的细胞外结构域,但已经鉴定出变构调节剂与这些二聚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七个跨膜结构域(7TM)结合。我们在这里表明,mGluRs的二聚体结构是激动剂调节7TM的活性和非活性状态所必需的,但对G蛋白的激活不是必需的。单体mGlu2,无论是作为一种分离的7TM还是全长,经纯化并重组成纳米盘,在通过正变构调节剂直接激活后与G蛋白偶联。然而,只有重组全长二聚体mGlu2在谷氨酸结合时激活G蛋白,这表明谷氨酸诱导的激活需要二聚体。这些数据表明,即使对于这种特征明确的GPCR二聚体(如mGluR2),单个7TM也足以进行G蛋白偶联。尽管有这一观察结果,内源性配体谷氨酸诱导的信号传导的二聚体结构的必要性证实了信号传导复合物的中心核心是二聚体。

关键词:时间分辨FRET、齐聚、SNAP-tag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在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八个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制药公司寻找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新疗法的主要目标(1——). 这些受体是C类GPCR家族的一部分,也包括GABAB类钙感应、甜味和鲜味受体,这些都是药物开发的主要目标(4)。

与视紫红质样的A类GPCR相比,C类GPCR的结构复杂性为设计调节其活性的分子提供了多种可能性。mGluRs不仅是严格的组成型二聚体(5,6),但每个原单体都由几个域组成(7,8). 激动剂在双叶状金星飞捕域(VFT)中结合(9)通过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RD)与负责G蛋白活化的七螺旋跨膜结构域(7TM)相连(7). 7TM是许多合成化合物的靶标,这些合成化合物充当负变构调节剂或正变构调制器(分别是NAM和PAM)。鉴于其微调内源性信号的能力,这些化合物为药物开发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10)。

尽管一些关键步骤已经有很好的记录,但这种复杂机器的功能机制仍有待确定。先前的研究表明,受体激活是由于VFT在激动剂结合时关闭所致(9,11——15). 细胞外区域的这种构象变化与至少一个7TM的细胞内侧的构象变化相耦合,该7TM负责G蛋白偶联(16——19). VFT和7TM细胞内结构域之间的变构通讯机制尚不清楚。一些数据表明,mGluR二聚体内两个亚单位的相对运动与受体激活有关。结构和突变研究表明,VFT相对位置的巨大变化与二聚体激活有关(9,14,15,20),但这与所有可用结构不一致(8). 在7TM水平上,还使用FRET研究证明了两个亚基之间的运动(19,21,22). 这些变化是否仅与激活过程有关,是其他更关键步骤的结果,还是代表7TM激活的独特驱动力,尚待确定。

删除VFTs的mGluRs研究表明,7TM可以独立折叠,在活性构象和非活性构象之间振荡,并对合成配体作出反应(23). 事实上,研究发现,仅增强激动剂对全长受体的作用的PAM对VFT截断受体表现出强烈的激动剂活性(23). 因此,VFT不仅负责激动剂诱导的激活,还通过一种有待发现的机制阻止PAM激活全长受体。

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C类GPCR的二聚化在激动剂结合和G蛋白活化之间的偶联中的作用。我们首先表明,单体亚单位在用PAM激活后与G蛋白偶联,证明G蛋白偶联不需要mGluRs的二聚体7TM。然后我们证明了二聚体结构对于谷氨酸激活受体和阻止PAM激活7TM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数据为C类GPCR激活的分子基础提供了详细的见解。他们进一步说明,7TM二聚体对G蛋白活化本身不是必需的,但显示了二聚体如何提供对GPCR功能的精细控制。

结果

mGluR 7TM结构域的齐聚和功能。

我们以前曾报道过,各种mGluRs的最小7TM结构域[其胞外结构域(ECD)和C末端胞内结构域均被截断的受体]保留了其作用于细胞表面并在PAM刺激下激活G蛋白的能力(23). 因为mGluRs的二聚体在其VFT水平上由二硫键桥稳定(5),我们评估了mGluRs的截短7TM结构域是否自发形成二聚体,以及这种蛋白质结合对于G蛋白偶联是否是强制性的。

如所示图1据报道,使用N-末端SNAP-tag融合亚单位的时间分辨FRET(tr-FRET)很容易检测到全长mGlu2和mGlu5受体的二聚体(24). 对于全长受体,观察到FRET发射信号与受体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图1A类)表明FRET在该受体表达范围内的恒定功效与共价稳定二聚体一致(24). 相反,增加SNAP标记的截短mGlu2(ST-Δ2Δ)或mGlu5(ST-△5Δ)受体的数量会导致FRET信号非线性增加,而在低受体密度下FRET信号不显著(图1A类),表明两个截短的原聚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ST-Δ2Δ在受到LY487379号,mGlu2 PAM(25) (图1C类). 同时,我们观察到相同数量的全长受体有显著的FRET(图1B类).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mGlu受体的7TM本身并不形成高亲和力稳定的二聚体,并表明它们作为功能单体存在于活细胞表面。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pnas.1205838109fig01.jpg

活细胞表面mGlu受体的二聚体和功能特性。(A类)特定FRETSNAP-SNAP(快照)(法国不锈钢)将信号绘制为SNAP标记(ST)受体表达(ExpS公司)由620nm处的荧光强度给出。(插入)FRET公司不锈钢在低表达水平下测量的信号。(B类)FRET公司不锈钢全长mGlu2和∆2∆受体在两个不同表达水平上的信号。(C类)谷氨酸(mGlu2)和LY487379号(∆2∆)诱导同一批细胞产生IP1B类数据(平均值±SEM)代表五个(A类)或三个(B类C类)三份独立实验。

mGluR 7TM的表达、洗涤剂溶解和纯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单体mGlu 7TM结构域的功能,我们开发了一种体外方法,使用在脂质纳米盘中重组的纯化mGlu 7 TM,这是一种成功分离GPCR单体的方法(26——28). 为此,截断了mGlu5和mGlu2受体的7TM版本(23,29)携带FLAG表位和β2-肾上腺素受体N末端结构域(30)(详见SI材料和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技术在昆虫细胞中产生(31) (图S1). mGlu∆5∆保留其结合NAM的能力[H] -MPEP,带K(K)d日8.8±0.7 nM,与报道的全长受体相似(32) (图S2A类). 然后使用0.12%Fos-胆碱14、0.01%(wt/vol)胆固醇半琥珀酸酯(CHS)和0.6%[3-[(3-胆酰胺丙基)-二甲基氨]-1-丙烷磺酸盐](CHAPS)的脂状洗涤剂组合溶解Δ5Δ(图S2B类). 发现这些条件对于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性和保持其结合能力是最有效的[H] -MPEP。同样的条件也能有效地溶解密切相关的受体Δ2Δ。通过免疫色谱法纯化可溶性mGlu 7TM,并使用SDS/PAGE显示预期分子量(Δ5Δ为36.5kDa,Δ2Δ为362kDa)(图S2C类). 密度分析估计蛋白质的纯度约为70%。

分离的7TM重组成纳米盘保留其激活G蛋白的能力。

按照公布的方案,将纯化的∆2∆蛋白并入脂质纳米盘(33). 简言之,使用两种不同的比例将纯化的蛋白质与膜支架蛋白(MSP)MSP1E3D1以及1-棕榈酰-2-油酰磷脂酰胆碱(POPC)混合。当使用150:1:1的POPC:MSP:Δ2Δ比时,所得纳米盘制备物主要富集在含有∆2∆单体的结构中。尺寸排除色谱图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富集(图2A类)和蓝色天然(BN)-PAGE分析(图2B类),其中与预期单体(~100 kDa)对应的峰值占主导地位。相反,当使用90:1:1的比率时,含有两个∆2∆蛋白质(~140 kDa)的纳米盘对应的峰值占主导地位。使用两种不同比例的脂质、MSP和受体,可以分离出主要包含一个或两个mGlu2受体7TM结构域的纳米盘。电子显微镜显示出直径为12.6 nm的粒子,这与报道的视紫红质纳米盘的结果一致(26) (图S3)。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205838109fig02.jpg

含∆2∆的纳米盘的形成和生化特性。(A类)Δ2Δ纳米盘制剂的尺寸排除色谱图。(B类)BN-PAGE分析峰1和峰2A类含5μg总蛋白。Δ2Δ单体纳米盘对应于~100 kDa[2MSP(2×30 kDa)+1Δ2△(36.2 kDa,+脂质]带,而含有两个Δ2δ的纳米盘对应着~140 kDa(2×30+2×36.2 kDa+脂质)带。(C类)Δ2Δ单体纳米盘的结合性能。在室温下,随着MNI-136量的增加,将纳米盘(20μM)培养15分钟。色氨酸荧光值(λ交易所=300 nm,λ相对长度单位=345 nm),与配体受体浓度比(L/R)相对。

我们评估了在纳米盘中重组的7TM单体结合配体并与G蛋白偶联的能力。根据固有色氨酸荧光的变化,单体部分仍然可以结合mGlu2 NAM、MNI-136(34),表观亲和力为770±60nM,最大影响为总荧光强度变化36%(SI结果图S4A类). 为了估算结合化学计量比,我们测定了在高纳米盘浓度(20μM)下进行的平衡滴定的中断。这里,通过荧光变化监测配体结合,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加,配体结合呈线性增加,当所有可用的结合位点都被占据时,配体的结合就饱和了。我们观察到配体与受体的比率为0.8–0.9(图2C类)导致结合位点饱和,这表明在我们的制备中,80-90%的受体被正确折叠并能够结合配体。

重组单体∆2∆也可以有效激活纯化的Gαi2蛋白,正如Hamm及其同事描述的特征良好的核苷酸交换分析所证明的那样,并且基于色氨酸荧光测量(35). 鉴于PAMLY487379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GTPγS的交换,NAM MNI-136显著降低了在单体∆2∆纳米盘存在的情况下测量的基本速率(图3A类)与∆2∆的轻微构成活性一致,也在转染细胞中观察到(图S5). 比较以下位置的值时t吨=0和t吨=40分钟,我们常规观察到PAM治疗后基础值增加了三到四倍,基础汇率(k个0.05±0.01分钟−1和经PAM处理的k个0.15±0.02分钟的值−1这些值与Gαi中基础和视紫红质催化的GTPγS交换的报告值一致(35,36). 此外,PAM和NAM效力(EC50和IC50分别为115±19 nM和430±60 nM(图3B类),与在活细胞中获得的数据一致(29). 在含有突变∆2∆的空纳米盘或纳米盘中,未观察到PAM或NAM诱导的GTPγS交换,其激活G蛋白(Phe756Pro)的能力受损(37) (图3C类)尽管这个突变体能与PAM完美结合(SI结果图S5B类)。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205838109fig03.jpg

Gi将∆2∆重组为纳米盘的耦合特性。(A类)10μM处理的Δ2Δ纳米盘中GTPγS与Gi的结合动力学LY487379号(PAM)或10μM MNI-136(NAM)。数据分析如所述SI材料和方法.数据点表示三个代表性实验中三次测定的平均值±SEM。(B类)剂量-反应LY487379号和MNI-136在Δ2Δ纳米盘上。数值对应于(Δ−Δ)给出的分数GTPγS结合裁判)/(Δ最大值−Δ裁判),式中Δ裁判是I吗第40页−It0(吨)PAM曲线无配体或NAM曲线有10μM PAM时的值。(C类)GTPγS结合(It40型−It0(吨)值),使用空纳米盘、纳米盘∆2∆WT或∆2ΔF756P在10μM PAM存在下测量。中的数据点B类C类表示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SEM。

然后,我们检查了单体制剂的观察到的活性可能是由于含有Δ2Δ二聚体的少量纳米盘引起的。如果这种可能性是真的,那么含有两个Δ2Δ物种的纳米盘制剂的信号应高于单体制剂。情况显然并非如此(SI结果图S6),因为两种制剂都得到了相似的反应。这一发现并不是由于检测饱和,因为含有BLT1受体的纳米盘可以获得更大的信号(SI结果图S6). 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单个7TM的mGlu受体可以以单体形式激活G蛋白。

全长mGlu2单体和二聚体的偶联特性。

用截短的7TM结构域获得的数据提出了一个问题,即mGluR二聚体对于G蛋白偶联是否确实必要。为了纯化mGlu2单体和二聚体,我们制作了携带Cys121Ala突变的全长mGlu1受体,以防止两个亚基之间的共价连接。该蛋白在Sf9细胞中产生,作为截短受体,并在500 mM NaCl存在下溶解于0.2%胆酸盐、0.5%DDM和0.03%CHS中。根据免疫印迹法的评估,我们发现这种条件可以提高产量(图S7A类). 使用M1 FLAG抗体通过免疫色谱法纯化受体,对于截短的受体,每升Sf9细胞培养物产生1.5 mg蛋白质。通过SDS/PAGE检查蛋白质纯度(图S7B类)显示预期分子量的免疫反应物种,以及考马斯蓝染色(图S7C类)。

使用更短版本的MSP(MSP1D1)将纯化的全长mGlu2-C121A受体重组为纳米盘,因为预期它有助于分离含有单体的纳米盘,并且因为此类复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33). 重建基本上与截断受体的描述相同,但使用了优化的POPC:MSP1D1:mGlu2-C121A比率60:1:0.1。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通过尺寸排除色谱分离出两个主要的纳米盘群(图4A类)并通过BN-PAGE分析(图4B类)对应于每个纳米盘包含一个或两个mGlu2蛋白的纳米盘(分别为160 kDa和260 kDa)。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205838109fig04.jpg

mGlu2-C121A纳米盘制剂的形成和生化特性。(A类)mGlu2-C121A纳米盘制剂的尺寸排除色谱图。(B类)BN-PAGE分析峰1和峰2A类含5μg总蛋白。(C类)总和非特异性(NS)结合[【H】-LY341495年在重建成纳米盘(10nM)的单体全长mGlu2-C121A上。-谷氨酸(1 mM)用于定义非特异性结合。图中显示了一条代表性曲线(共三条)(每个点对应于三倍的平均值)。(D类)谷氨酸置换[【H】-LY341495年与含有单体或二聚体全长mGlu2-C121A的纳米盘结合。

为了表征mGlu2-C121A单体和二聚体纳米盘的结合特性,我们利用了放射性配体的可用性[【H】-LY341495年该配体是特异性结合mGlu2的VFT的拮抗剂(38). 单体和二聚体纳米盘都以亲和力结合放射性配体(K(K)d日=单体和二聚体分别为15.7 nM和17.3 nM),接近在细胞系中表达的重组受体上测得的值(38) (图4C类图S8). 谷氨酸置换显示K(K)单体和二聚体制剂分别为38.6μM和56.2μM(图4D类). 这些数值比RGT细胞中mGlu2表达的数值高出三到四倍(38). 这种微小差异可能是因为纯化的mGluRs在不同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脂质环境中重建,或者可能是因为Sf9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之间的糖基化状态不同。

如上所述,用截短受体检测了含有一个或两个mGlu2-C121A蛋白的两个纳米盘组分的G蛋白偶联特性。当使用单体部分时,谷氨酸不能刺激GTPγS交换,即使当PAMLY487379号已应用(图5). 相反,当使用富含二聚体形式的组分时,谷氨酸是完全活性的,并且用LY487379号。单体部分中没有谷氨酸诱导的反应,这支持了在每个圆盘中含有两个mGlu2受体的纳米圆盘的比例非常低。此外,二聚体组分中PAM激动剂活性的缺失与含有单个mGlu2原聚体的纳米盘的极低污染相一致。这些数据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二聚体形式的mGlu2是必需的()受体激动剂激活(ii(ii))防止PAM在没有激动剂的情况下激活受体。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pnas.1205838109fig05.jpg

mGlu2-C121A纳米盘Gi-偶联特性的比较。GTPγS结合(It40型−It0(吨)值)由10μM诱导LY487379号(PAM)或1 mM-含有单体或二聚体全长mGlu2-C121A的纳米盘上的谷氨酸(Glu)。数据点表示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SEM。

为了阐明用MSP1D1重组全长mGlu2-C121A是否会影响Gi偶联特性,我们用MSP1D1或更大的MSP1E3D1重组了全长二聚体。如所示图S9,我们在两种MSP上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在含有MSP1D1的圆盘上观察到的受体耦合特性并不是由于圆盘尺寸较小而产生的特定约束。

讨论

尽管C类GPCR,尤其是mGluRs被认为是组成性二聚体,但二聚体形成的功能重要性仍不清楚。我们目前的数据表明,7TM的二聚体结构本身并不需要G蛋白偶联,但二聚体是激活激动剂和限制正变构调节剂激动剂活性所必需的。

已知mGluRs的大胞外区在其二聚体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其VFT通过一个大的疏水二聚界面和亚单位间二硫键组装为稳定的二聚体(5,9). 目前尚不清楚7TM结构域是否也能自发形成二聚体,以及这种二聚体组装是否是G蛋白活化所必需的。我们的数据表明,7TM并不形成高亲和力稳定的二聚体,与全长受体相比,在低受体密度下测得的FRET效率非常低,这表明ECD在稳定mGlu二聚体中的重要性。他们还表明,7TM单体可以激活G蛋白。事实上,含有mGlu2受体纯化单体7TM结构域(Δ2Δ)的纳米盘能够在PAM结合时激活Gi蛋白,其动力学和功效与之前在a类GPCR中观察到的一致(35). 有趣的是,重组受体显示出轻微的构成活性,可以被NAM逆转,正如在细胞系统中表达的mGlu2或mGlu5的7TM结构域所观察到的那样(图S5) (23)这表明分离的单体重现了在活细胞中观察到的信号传导系统的一些特征。

这一发现与观察结果一致,即在二聚体C类GPCR中,单个7TM直接负责G蛋白的激活。异二聚体GABA最能说明这一建议B类和味觉感受器(39,40)以及在同二聚体mGlu受体中,二聚体7TM的不对称激活负责G蛋白的激活(17——19). 这一发现也与许多A类GPCR二聚体的不对称功能报告相一致(41——43).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排除与G蛋白偶联的第二个7TM的参与。事实上,对于GABAB类受体、激动剂与GABA结合地下一层提高GABA的G蛋白偶联效率B2级亚单位,这部分涉及GABA地下一层7TM(39,44,45). 虽然可以用含有一个或两个7TM的纳米盘测量类似的耦合效率,但在进行这种比较之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事实上,在含有两个7TM结构域的纳米盘中,是否可以实现与全长受体二聚体相似的二聚体组织尚不清楚。此外,两个7TM在双层中取向相似的纳米盘的比例未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阐明每个7TM在mGluR信令属性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我们的数据表明,单体全长mGlu2蛋白可以与谷氨酸结合,并在PAM激活后与G蛋白偶联,但不能被谷氨酸激活。这一发现表明,激动剂结合诱导的信号需要二聚体才能从细胞外结构域转移到7TM结构域。此外,我们的数据表明,受体的二聚体结构也需要阻止PAM作为激动剂,因为此类PAM不仅在细胞外结构域缺失的截断mGluRs上起完全激动剂的作用,而且在全长mGlu单体上也起到完全激动剂作用。因此,阻止PAM激动剂作用的不是细胞外结构域本身,而是VFT或7TM的二聚体排列。

二聚体VFTs如何控制7TM的活性?已经表明,VFT、CRD水平的相对运动(9,20,46)和两个亚单位的7TM(19,21,22)在C类GPCR的激活过程中发生。最近,我们发现二聚体中7TM结构域之一的构象变化发生在原单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之后(19)与二聚体重排导致的协同激活机制一致。然后可以提出,7TM域的相对位置对于控制其活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数据与一个模型一致,在该模型中,两个VFT的特定方向紧紧控制着两个7TM域的关联模式(相对位置),从而导致至少一个域的激活(18,19). 然而,目前我们不能排除当处于活性取向时ECDs的二聚体对7TM构象的直接控制。

总之,我们发现必需二聚体受体的7TM单体可以通过G蛋白发出信号,这说明二聚体/寡聚体不能构成GPCR信号传导库的中心元素,并不是因为单体可以激活G蛋白。在这种二聚体复合物中,即使单个7TM负责G蛋白活化,相关的7TM也可能参与其他功能,包括偶联功效(39,44),控制G蛋白依赖的信号通路(47)或招募任何数量的细胞内相关蛋白作为更大信号复合物的一部分(48,49). 虽然二聚体可能对GPCR生物学很重要(50,51),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理解和研究单个7TM单体的结构变化,对于开发C类变构调节剂作为新的治疗工具是相关的和有用的。

材料和方法

活细胞中的荧光、时间分辨FRET和肌醇1磷酸的测量。

试剂、质粒、转染和标记协议见SI材料和方法。荧光和FRET测量在SI材料和方法使用IP-One HTRF分析(Cisbio Bioassays)测量IP累积,如SI材料和方法

mGluRs的表达和纯化。

截短的mGlu和mGlu2-C121A受体的构造和特征描述见SI材料和方法.Sf9昆虫细胞在28°C的insect-Xpress培养基(Lonza)或Ex-Cell 420(Sigma)培养基中悬浮培养。使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Invitrogen)在Sf9细胞中生成重组杆状病毒。对于受体纯化,Sf9细胞培养物的感染密度为~3×106每毫升含有适当病毒的细胞数,60小时后通过离心(5000×10分钟). 在用于纯化之前,细胞颗粒保持在−80°C。膜制备和结合实验协议见SI材料和方法如前所述,在M1 Flag抗体亲和树脂(Sigma)上进行受体纯化(31,52)。

纳米盘的制备。

如所述纯化膜支架蛋白MSP1E3D1和MSP1D1(53). 将适量的MSP1E3D1或MSP1D1和1-棕榈酰-2-油酰基-磷脂酰胆碱(POPC)(Avanti Polar Lipid)在不存在的情况下(空圆盘)或与纯化受体在4°C下孵育1小时。自组装过程通过使用0.5 g BioBeads SM-2(Biorad)对1 mL混合物进行清洁剂去除来启动,并允许在4°C下过夜。然后通过离心去除生物球,将回收的上清液浓缩至500μL,并离心5 min 20000×加载到自制柱(直径10 mm,长度400 mm)上之前,该柱由Superdex S200树脂(GE Healthcare)制备。在室温下,在含有20 mM Hepes(pH 7.5)和50 mM NaCl的缓冲液中进行尺寸排除色谱。按照Schägger小组的描述,通过BN-PAGE电泳汇集并分析感兴趣的峰(54)以及通过负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如SI材料和方法). 考虑到30000 M的摩尔吸收系数,通过UV吸光度估算纳米盘浓度−1厘米−1用于MSP1E3D1,21400 M−1厘米−1用于MSP1D1,36000 M−1厘米−1对于Δ2Δ和100000 M−1厘米−1用于mGlu2-C121A。

体外Gi激活试验,

按照Hamm及其同事的描述,使用纯化的Gαi2亚单位进行核苷酸交换分析(35). Gαi2的制备如所述(36). 为了测量G蛋白的活性,通过每分钟监测固有荧光(λ交易所=300 nm,λ相对长度单位=345nm)的Gαi2(500nM的纯化的Gαi2),在含有20mM Hepes(pH 7.5)、130mM NaCl和2mM MgCl的缓冲液中存在纯化的Gβ1γ2亚基(500nM)和纳米盘(100nM)2添加10μM GTPγS后,在15°C下保持40分钟。在存在10μM PAM的相同条件下测量受体催化率LY487379号G蛋白的β1γ2亚基的制备如下所述(42). 为了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剂量反应实验,我们只测量了t吨=0和t吨=40分钟。

补充材料

支持信息:

致谢

我们感谢Juan Jose Fung、Aashish Manglik(斯坦福大学)、Cathy Royer(蒙彼利埃生物结构中心)和Laátitia Comps-Agrar(蒙彼里埃大学盖诺米克·福辛内尔研究所)对手稿的批判性阅读;Gilles Tamagnan(纽黑文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mGlu2-阴性变构调节剂;与Thierry Durroux(蒙彼利埃大学盖诺米克学院)进行建设性讨论。这项工作得到了CNRS、INSERM、“Recherche国家机构”授权ANR-09-PIRI-0011和Bettencourt Schueller基金会的支持。

脚注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这篇直接提交的文章有一个预先安排的编辑。

本文包含在线支持信息,网址为www.pnas.org/lookup/supl/doi:10.1073/pnas.1205838109/-/DC补充

工具书类

1Nicoletti F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从工作台到床边。神经药理学。2011;60:1017–10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Niswender CM,康涅狄格州PJ。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生理学、药理学和疾病。《药物毒理学年鉴》。2010;50:295–3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Swanson CJ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为焦虑和压力障碍的新靶点。Nat Rev药物发现。2005年;4:131–1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Bräuner-Osborne H,Wellendorph P,Jensen AA。C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药理学和治疗前景。当前药物目标。2007;8:169–1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Romano C,Yang WL,O’Malley KL。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是一种二硫键二聚体。生物化学杂志。1996;271:28612–286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Doumazane E等人一种分析细胞表面蛋白复合物的新方法揭示了特定的异二聚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2011;25:66–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Kniazeff J、Prézeau L、Rondard P、Pin J-P、Goudet C.Dimers及其他:C类GPCR的功能困惑。药理学治疗。2011;130:9–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Rondard P,Goudet C,Kniazeff J,Pin J-P,Prézeau L。其激活机制的复杂性为调节mGlu和GABAB类C G蛋白偶联受体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神经药理学。2011;60:82–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Kunishima N等。二聚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识别谷氨酸的结构基础。自然。2000;407:971–9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Urwyler S.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变构调节:从分子见解到治疗观点。药理学修订版。2011;63:59–1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Bessis A-S等。mGlu8受体的维纳斯捕蝇器模块的关闭和激活过程:从突变中了解将拮抗剂转化为激动剂。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2;99:11097–111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Kniazeff J等人。同二聚体mGlu受体的两个结合域的闭合状态是完全活性所必需的。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4;11:706–7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Kniazeff J等人。将二聚GABA(B)G蛋白偶联受体锁定在其活性状态。神经科学杂志。2004;24:370–3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Muto T,Tsuchiya D,Morikawa K,Jingami H。第II/I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胞外区域的结构。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7;104:3759–37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Tsuchiya D,Kunishima N,Kamiya N,Jingami H,Morikawa K。与拮抗剂以及谷氨酸和Gd3复合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配体结合核心的结构视图+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2;99:2660–26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Binet V等。A类和C类G蛋白偶联受体七螺旋结构域功能的常见结构要求。生物化学杂志。2007;282:12154–121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Goudet C等。正变构调节剂揭示的二聚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不对称功能。生物化学杂志。2005年;280:24380–243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Hlavackova V等人。二聚体GPCR激活后单个七叶结构域被激活的证据。EMBO J。2005年;24:499–5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Hlavackova V等。二聚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不对称激活期间的亚单位间和亚单位内顺序重排。科学信号。201210.1126/2002720号决定。[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Rondard P等。聚糖楔扫描揭示的二聚GABA(B)受体胞外结构域的功能。EMBO J。2008;27:1321–13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Marcaggi P、Mutoh H、Dimitrov D、Beato M、Knöpfel T。mGluR1构象变化的光学测量揭示了快速激活、缓慢失活和敏化。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9;106:11388–113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Tateyama M、Abe H、Nakata H、Saito O、Kubo Y.配体诱导二聚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alpha的重排。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4;11:637–6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Goudet C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的七叶结构域表现为视紫红质样受体。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4;101:378–3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Maurel D等。利用时间分辨FRET和snap-tag技术进行细胞-表面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在GPCR齐聚中的应用。自然方法。2008;5:561–5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Johnson MP等人,代谢型谷氨酸2受体变构增效剂的发现:N-(4-(2-甲氧基苯氧基)苯基)-N-(2,2,2-三氟乙基磺酰基)吡啶-3-基甲胺的合成和亚型选择性。医学化学杂志。2003;46:3189–31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Bayburt TH、Leitz AJ、Xie G、Oprian DD、Sligar SG。含有一个和两个视紫红质的纳米脂质双层对转导蛋白的激活。生物化学杂志。2007;282:14875–148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Whorton MR等人在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分离的单体G蛋白偶联受体有效激活其G蛋白。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7;104:7682–76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Whorton MR等。磷脂双层中转导蛋白与单体视紫红质的高效偶联。生物化学杂志。2008;283:4387–43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Rondard P等,代谢性谷氨酸样受体中激动剂结合与效应域激活的耦合。生物化学杂志。2006;281:24653–246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Kobilka BK。氨基和羧基末端修饰以促进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产和纯化。分析生物化学。1995;231:269–2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Granier S等。β2肾上腺素受体C末端结构域的结构和构象变化:来自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的见解。生物化学杂志。2007;282:13895–139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Malherbe P等人。代谢型谷氨酸5受体负调节剂2-甲基-6-(苯乙炔基)-吡啶结合囊的突变分析和分子模型。摩尔药理学。2003;64:823–8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杰尼索夫IG、格林科娃YV、拉扎里德斯AA、斯利加SG。可控尺寸单分散磷脂双层纳米盘的定向自组装。美国化学学会杂志。2004;126:3477–34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Hemstapat K等人。第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一个新的有效负变构调节剂家族。药理学实验学杂志。2007;322:254–2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Oldham WM、Van Eps N、Preininger AM、Hubbell WL、Hamm HE。异源三聚体G蛋白受体催化活化的机制。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2006;13:772–7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Oldham WM、Van Eps N、Preininger AM、Hubbell WL、Hamm HE。从受体到异三聚体G蛋白的核苷酸结合囊的变构连接映射。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7;104:7927–79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Francesconi A,Duvoisin RM。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二和第三细胞内环路在介导双重信号转导激活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8;273:5615–56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Johnson BG,et al.[3H]-LY341495作为II类代谢型谷氨酸(mGlu)受体的新型拮抗剂放射配体:与mGlu受体亚型表达细胞膜结合的特征。神经药理学。1999;38:1519–15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Galvez T等。GB1和GB2亚单位之间的变构相互作用是实现最佳GABA(B)受体功能所必需的。EMBO J。2001年;20:2152–21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Xu H,等。T1R亚基在异聚味觉受体中的不同功能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4;101:14258–142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Albizu L等。结合在不对称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配体之间的时间分辨FRET揭示了天然组织中的低聚物。自然化学生物。2010;6:587–5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Damian M、Martin A、Mesnier D、Pin JP、Banères JL。G蛋白控制的GPCR二聚体的不对称构象变化。EMBO J。2006;25:5693–57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Han Y、Moreira IS、Urizar E、Weinstein H、Javitch JA。多巴胺A类GPCR二聚体原体之间的变构通讯调节激活。自然化学生物。2009;5:688–6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Monnier C等。7TM结构域之间的反式激活:异二聚体GABAB受体激活的含义。EMBO J。2011;30:32–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Duhe B等。异二聚体GABA(B)受体激活G蛋白需要一个单亚单位(GB2)。生物化学杂志。2002;277:3236–32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黄S,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中的结构域间运动。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11;108:15480–154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Lefkowitz RJ,Shenoy SK.β-抑制素对受体信号的转导。科学。2005年;308:512–5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8Bockaert J、Perroy J、Bécamel C、Marin P、Fagni L.GPCR相互作用蛋白(GIP)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生理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药物毒理学年鉴》。2010;50:89–1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9Maurice P等人。褪黑素MT₁受体/RGS20/G(i)蛋白复合物的分子组织和动力学揭示了RGS和G(i)偶联受体二聚体的不对称性。EMBO J。2010;29:3646–365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0Bouvier M.G蛋白偶联递质受体的寡聚化。Nat Rev神经科学。2001年;2:274–2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1Lohse MJ。GPCR移动性和信令的二元化。当前操作药理学。2010;10:53–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2Granier S、Kim S、Fung JJ、Bokoch MP、Parnot C.基于FRET的GPCR构象变化测量。方法摩尔生物学。2009;552:253–2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3Bayburt TH,Grinkova YV,Sligar SG.盘状磷脂双层纳米粒与膜支架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通讯。2002;2:853–856. [谷歌学者]
54Wittig I、Braun HP、Schägger H.Blue原生页面。国家协议。2006;1:418–4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