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趋势免疫。作者手稿;PMC 2012年7月10日发布。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2005年11月28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16/j.it.2005.11.006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392963
NIHMSID公司: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390461
PMID:16316783

细胞因子唱布鲁斯: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摘要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炎症反应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趋化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水平较高。此外,治疗性使用细胞因子干扰素-α会导致多达50%的患者抑郁。此外,研究发现促炎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许多病理生理学领域相互作用,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突触可塑性和行为。压力可以诱发抑郁,也可以通过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路的影响促进炎症反应。最后,抑郁症可能是促进炎症的基因所赋予的早期适应性优势的行为副产品。这些发现表明,以促炎细胞因子及其信号通路为靶点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新策略。

抑郁症患者的生命损失了太多,以至于最初关于情绪障碍和免疫力的发现可能很自然地会关注另一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后天免疫反应的体液和细胞臂功能减弱[1]. 然而,过去15年积累的数据导致了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变,早期对免疫抑制的关注被纳入并被越来越多的认识所取代,即抑郁症可能是免疫激活状态的最佳表征,尤其是先天性免疫炎症反应的过度活跃。我们对抑郁症和免疫力的观点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场更大的科学运动的一部分,这场运动是建立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炎症过程对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在内的几种现代疾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的基础上的[24]. 事实上,最近将抑郁症与炎症联系起来的许多工作都是由于寻找潜在的共同病因机制而推动的,这些共同病因机制可能解释了这些疾病与抑郁症之间惊人的共同发病率[5].

抑郁症炎症加重的证据

反复观察到,在其他方面健康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激活了炎症途径,表现为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急性期蛋白增加以及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增加[622]. 白细胞介素(IL)-6和/或C反应蛋白的血清和/或血浆浓度增加是最常见的观察结果[615,17,19,20]尽管也有人描述了外周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尤其是脑脊液)中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升高[10,12,1517,21,2326]. 除C-反应蛋白外,发现其他急性期蛋白升高,包括α-1-酸性糖蛋白、α-1-抗胸腺蛋白酶和结合珠蛋白[11,15,22]. 还描述了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水平的增加,包括人类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1(sICAM-1)和E-选择素[18]. 虽然大多数研究都比较了抑郁与非抑郁受试者的炎症标记物,但有几项研究报告了各种炎症介质的血浆浓度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正相关[6,7,26]. 最后,一项新的文献表明,IL-1β和TNF-α基因的功能性等位基因变异体增加了抑郁症的风险,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性降低有关[27,28].

抑郁症和炎症之间的联系在成年人的一生中都很明显[8,10,11,18]即使在不符合严重抑郁症标准的轻度抑郁症状的情况下也很明显[29]. 事实上,即使是单一的抑郁症相关症状,如疲劳、失眠、愤怒和/或敌意,也与其他健康个体的炎症激活相关[2932]. 炎症通常在单个时间点进行测量;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抑郁症患者的整个生理周期中,IL-6的异常产生是显而易见的[6]. 除了医学健康受试者的研究结果外,抑郁症和抑郁症状(包括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也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几种医学疾病的炎症标记物有关[33,34],癌症[9,35,36]和病毒后感染[25,30].

问题和争议:关联是否意味着因果关系?

虽然一些研究支持炎症过程有助于抑郁症发病的观点,但其他研究未能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37,38]在某些情况下,当分析中包含潜在的中介或调节因素(如体重指数、性别或个性)时,关联性被减弱或消除[8,13,14,39]. 一些积极的研究没有发现炎症和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12,25]或发现不同促炎介质之间存在不同且偶尔相反的相关性[7,12,16,26,34]. 这些不一致之处表明,对免疫系统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发表强烈的声明可能为时过早,并表明炎症会导致部分(但不是全部)抑郁症。与此相一致的是,在任何给定的抑郁受试者样本中通常观察到广泛的炎症活动,炎症与抑郁受试群体之间的关联通常由细胞因子产生和/或释放较高范围的个体子集来解释[11]. 此外,个人症状,尤其是睡眠障碍[40]据报道,抑郁症和炎症之间的关系不成比例。这些争议点表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澄清与免疫激活最密切相关的因素。

病理生理机制:精神病理学的免疫学途径

丰富的神经精神病学文献证明了导致抑郁症综合征的基本机制。在神经生物学水平上,众所周知,神经递质功能的改变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会诱发抑郁症,并且是目前可用的心理药理学(抗抑郁药)治疗的主要靶点[41]. 神经肽功能异常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事实上,神经肽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高分泌已经在抑郁症患者中得到了可靠的证明[42]. CRH是应激荷尔蒙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的主要调节器。CRH的高分泌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心理社会压力和抑郁之间联系的关键生物底物[42]. 此外,抑郁症中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特征性多动被认为是CRH多动的继发性,部分原因是糖皮质激素对CRH的负调控受损[43]. 糖皮质激素改变CRH调节被认为是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改变的结果[44].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活动的改变也有记录,包括前额叶皮层的异常代谢活动和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多巴胺代谢的改变[45,46]. 人们对神经可塑性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感兴趣,特别强调影响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因素[47].

在免疫学和行为学的交界处

考虑到与抑郁症病理生理学相关的主要因素,外周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可以进入大脑并影响所有相关的病理生理学领域,这一点很有趣(图1). 由于细胞因子的体积很大,因此它们无法轻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人们关注细胞因子进入大脑的途径,包括(i)通过血脑屏障中的泄漏区域进入,如室周器官;(ii)与脑内皮细胞上表达的细胞因子特异性转运分子结合,以及(iii)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迷走神经传出细胞因子信号到特定的脑核,例如孤束核,然后作为其他脑核的中继站,包括下丘脑的室旁核[48] (图1c).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390461-f0001.jpg

压力-免疫相互作用和抑郁。()免疫激发期间NF-κB通过Toll样受体(TLR)激活导致炎症反应,包括(b条)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释放。(c(c))反过来,这些细胞因子通过血脑屏障、活性运输分子和传入神经纤维(如感觉迷走神经)中的泄漏区域进入大脑,这些神经纤维通过孤束核(NTS)传递信息[48]. (d日)细胞因子信号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参与已知的与抑郁症发展有关的途径(橙色表示),包括:(i)相关神经递质的代谢改变,如血清素(5HT)和多巴胺(DA)[50,51]; (ii)室旁核(PVN)中CRH的激活以及随后ACTH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的产生和/或释放[52,53]和(iii)通过相关生长因子[例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改变破坏突触可塑性[59,60]. (e(电子))暴露于环境应激源可通过增加促炎性交感神经系统反应的流出,促进炎症信号(NF-κB)的激活[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与α(αAR)和β(βAR)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橙色)。((f))应激还诱导抑制性运动迷走神经输入的撤回[乙酰胆碱(ACh)的释放,其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的α7亚单位结合](蓝色)[73,77].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的激活,包括p38和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功能,从而释放NF-κB,使其免受应激反应中HPA轴释放的糖皮质激素的负调控(蓝色)[55,56].

一旦进入大脑,就有一个由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元件)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因子网络,不仅产生细胞因子和表达细胞因子受体,还放大细胞因子信号,进而对神经递质和CRH功能以及行为产生深远影响[43,49]. 例如,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炎症细胞因子诱导了一种疾病行为综合征,该综合征与抑郁症有许多重叠的特征,包括快感减退(无法体验快感)、厌食、睡眠受损和运动活动减少[49]. 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相一致,这些细胞因子诱导的行为改变与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的脑区(包括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和伏隔核)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代谢的改变有关,以及精神运动功能和奖赏的调节,包括基底神经节[50,51].

除了对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外,炎性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和杏仁核的HPA轴激素以及CRH(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也有深刻的刺激作用,杏仁核是大脑中一个在恐惧和焦虑中起重要作用的区域[5254]. 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HPA轴组织内丰富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网络介导的,这些网络有助于细胞因子信号的整合[53]. 下游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核因子κB(NF-κB),也破坏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传导[55,56]因此可能有助于改变糖皮质激素介导的CRH反馈调节和进一步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此外,p38 MAPK的激活可能通过对血清素转运体的影响而导致神经递质功能的改变[57].

外周细胞因子(IL-1)暴露后大脑中NF-κB的诱导被证明可以调节IL-1的许多行为效应,包括社交退缩和食物摄入减少[58]. 脑内NF-κB的诱导也可能有助于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改变,特别是通过一氧化氮的诱导(例如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最终的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已被证明改变了一些对突触可塑性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的启动子功能[59,60]. 最后,感染性疾病和癌症患者接受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后,与抑郁症状发展相关的脑区功能发生改变[54].

干扰素-α:细胞因子诱导抑郁症的临床模型

为了研究先天免疫细胞因子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些研究人员利用了深入的临床观察结果,即高比例的患者服用了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α用于治疗传染病或癌症,会发展出与抑郁症惊人相似的行为综合征(图2). IFN-α是一种有效的促炎细胞因子诱导剂,包括IL-6,在较小程度上还包括IL-1β和TNF-α[54]. 证明干扰素-α诱导的行为综合征确实是其他场所(如精神卫生诊所)遇到的抑郁症的事实是,干扰素α诱导的抑郁症:(i)对标准抗抑郁治疗有效[61]; (ii)与5-羟色胺代谢的改变有关,部分与代谢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增加有关,该酶将色氨酸降解为犬尿氨酸,然后代谢为喹啉酸[62]; 和(iii)与CRH功能的改变有关,表现为最终发展为抑郁症的患者首次注射IFN-α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反应过度[63].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390461-f0002.jpg

IFN-α:细胞因子诱导的抑郁模型。在30-50%的患者中,治疗性使用干扰素-α与抑郁相关,具体取决于剂量[61,62]. 干扰素-α诱导的抑郁症与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关,这些变化与健康抑郁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重叠,包括神经内分泌(HPA轴)通路的激活()神经递质代谢的改变(b条),抗抑郁治疗的反应性(c(c))以及与信息处理相关的大脑电路的改变(d日). (a)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首次注射干扰素-α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显著诱导相关,最终发展为抑郁症的患者(蓝色)明显高于干扰素治疗期间从未抑郁的患者(红色)。a、 与0小时相比差异显著;P(P)<0.01; b、 组间差异显著,P(P)<0.01. (b) 在IFN-α治疗癌症期间,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通过Montgomery–Asberg抑郁评定量表(MADRS)测量]与血浆色氨酸(TRP)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TRP是血清素的主要氨基酸前体,血清素是控制情绪的边缘脑回路的主要调节器。TRP的降低具有显著相关性(R(右)=−0.50,P(P)<0.05)。(c(c))在IFN-α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红三角)之前和期间,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的患者,与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黑方块)相比,在使用IFN-α期间,明显更可能保持无抑郁状态。(d) 与对照组相比,经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视觉空间注意任务期间,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其背部ACC的激活显著增强(黄色和橙色)。(e(电子))在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红星)中,ACC的激活与任务相关错误的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在对照组(黑三角形)中则没有。相对较低的任务错误率导致ACC激活增加,这与易患焦虑和抑郁的认知方式有关,这表明IFN-α诱导的ACC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精神病理学的认知途径[65]. 经许可,从(a)复制参考文献[63],(b)参考文献[62],(c)参考文献[61]和(d,e)参考文献[65].

此外,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IFN-α已被证明改变基底神经节的代谢活动[64]可能表现为基底神经节电路的破坏,涉及多巴胺和顺从享乐音调(即体验快乐和奖励的能力),以及精神运动速度。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IFN-α还可以改变前扣带回皮层(ACC)背部的基本信息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在错误率较低的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ACC活性,这可能意味着对负面事件或冲突的敏感性增加[65]. 在情绪和焦虑障碍高危人群中,包括高特质焦虑、神经质和强迫症患者,也发现了类似的变化。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人类使用细胞因子(IFN-α)复制了抑郁症的多种核心病理,从而支持了以下观点:调节先天免疫反应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可能导致抑郁症。

应激和免疫:细胞因子-抑郁链中的关键环节

炎症是必要条件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会在医学疾病的背景下导致抑郁症,从而可能解释了患有多种医学疾病的个体抑郁症发病率高达五到十倍的原因[5]. 然而,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的抑郁症患者来说,究竟是什么导致炎症加剧,目前还不太清楚。一种可能是压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图1和3).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390461-f0003.jpg

急性和慢性免疫和炎症过程,结合免疫遗传学的相关贡献(如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过去的免疫经历(如既往感染和接种史)(橙色)与急慢性应激源相互作用,结合精神遗传学的相关贡献(如神经递质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和过去的情绪经历(如早期生活中的逆境)(黄色),促进抑郁症综合征(棕色)的发生。抑郁症的诊断基于以下五种症状:情绪低落、快感减退、疲劳、内疚和/或无价值、自杀意念、注意力和/或记忆力受损、精神运动迟缓和/或焦虑和睡眠或食欲障碍。症状必须持续至少两周,并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91].

在每一种被检查的文化中,心理压力都是严重抑郁症发展的常见风险因素,大多数严重抑郁症的最初发作都是由可识别的压力源引起的[66]. 与压力可能在抑郁和炎症之间提供联系的观点一致,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心理压力会激活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实验动物中,各种心理应激源(例如约束、野外暴露或社会隔离)增加了参与情绪调节的大脑区域以及外围的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包括IL-1β和TNF-α[60,67]. 此外,通过脑室注射可溶性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可以逆转社会隔离导致的啮齿动物行为改变[68]. 促炎细胞因子的激活似乎也能调节大脑中其他与应激相关的生化变化。例如,在束缚应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氧化氮的生成需要TNF-α[60]IL-1-b在社会隔离后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中起关键作用[69]. 与这些发现一致的是,啮齿动物应激诱导的神经元细胞丢失与TNF-α和NF-κB浓度增加有关[60].

在人类中,急性应激(如实验室应激源)和慢性应激(包括缺乏社会支持)都与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或释放增加以及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的减少有关[7072].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应激也会激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NF-κB[73].

有趣的是,应激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可能为了解应激和抑郁中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减少提供了一些线索。例如,如果用IL-1ra预处理大鼠,经钥匙孔帽贝血蓝蛋白免疫后,应激诱导的IgM和IgG抗体反应的降低被发现显著减弱[74]. 结合TNF-α能显著干扰T细胞信号传导的数据,这些发现表明,应激后和抑郁期间先天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可能以细胞和体液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减少为代价[43].

应激系统激活可能通过几种机制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图1). 尽管抑制了某些免疫过程,但在一些研究中,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与外围的促炎激活有关,这反过来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过程[43]. 例如,应激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化似乎依赖于去甲肾上腺素,并可通过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而消除[73]. 类似地,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刺激可增加心肌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和蛋白生成[75]慢性b受体阻滞剂降低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IL-6水平,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症状[76]. 鉴于迷走神经活动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的胆碱能信号抑制NFkB活化(以及巨噬细胞释放TNF-α[77]. 事实上,在患有冠心病的女性中,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炎症标记物增加有关[78]. 压力和抑郁都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79]. 最后,慢性应激促进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发展,糖皮质激素抗性与细胞因子生成增加有关,也可能释放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控制,进一步促进炎症激活[43].

进化的观点

抑郁与先天免疫反应激活之间的关系可能源于行为储备的进化优势,行为储备能够在病原体暴露期间将关键能量资源转移到发热的代谢需求。此外,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可能保护炎症反应免受神经内分泌(糖皮质激素)反应的负调控[48,80] (方框1). 因此,抑郁症可能是早期内源性抗生素策略的必要行为装备,而这些策略在现代已变得不必要。

方框1

抑郁症的进化需要-炎症联系

抑郁症与炎症和应激系统激活有着共同的潜在生理机制,这一发现为为什么尽管抑郁症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负面影响,但抑郁症的脆弱性基因仍可能保留在人类基因库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目前的适应性理论关注抑郁症状本身的潜在益处(即作为增加他人援助或减少与他人竞争的信号),将抑郁症视为免疫激活的必要行为对应物表明,情绪障碍的高患病率并不是因为提供了隐藏的社会益处,而是因为这些障碍与直接或间接促进炎症反应增强的基因多效性相关,因此,在压力时期生存。尽管有患抑郁症的风险,但在现代卫生和抗生素治疗出现之前,这些等位基因变体可能通过增加对病原体攻击的抵抗力而同时改善了整体健康状况[48]. 与这一假设相一致的是,抑郁症的许多症状(如精神运动迟缓、疲劳和享乐障碍)促进了基本能量资源的保护,这些能量资源在满足内源性抗生素策略(如发热)的代谢需求方面具有适应性[48].

炎症反应增强对感染的益处也可能有助于解释抑郁症中常见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物种(包括人类)中,男性的心理社会压力通常由支配权斗争引起,在这种斗争中受伤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在下属身上。这给个人带来了一个矛盾,即需要激活HPA轴(和释放糖皮质激素)来为紧张的遭遇提供能量,同时避免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免疫抑制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在啮齿动物中使用社会干扰范式的研究表明,这种僵局可以通过诱导糖皮质激素抵抗来解决,这与失败后的从属行为模式假设以及与侵略性入侵小鼠战斗中受伤的数量有关[80]. 有趣的是,人类的抑郁症与社交失败(尤其是男性)以及内分泌和免疫组织对糖皮质激素的抵抗高度相关。

这些考虑表明,抑郁症并不是隐藏着潜在的适应性特征,而是现代世界中由当前条件和我们祖先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匹配所引发的疾病。这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假设:在文化发明(即改进的药物或反对身体暴力的法律)使炎症过程变得不那么重要的程度上,促进严重抑郁症的基因的频率应该会降低,因为免疫激活的生存益处被劣势所抵消,包括在心理压力的背景下,患严重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治疗影响

由于医学范式的转变是通过其临床效用来判断的(最终),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对炎症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初步认识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治疗意义。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炎症过程有助于目前可用的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可能为新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策略提供靶点。

与他们改善细胞因子诱导的抑郁症的能力一致[61]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类使用抗抑郁药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或释放,并刺激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的产生[81]. 鉴于最近的数据显示,在强迫游泳试验(一种常用于评估抗抑郁效果的动物模型)中,地昔帕明的抗抑郁样作用取决于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TNF-α生成的能力,这些作用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82]. 在人类中,各种抗抑郁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和心理治疗)似乎可以减轻炎症活动,同时改善抑郁症状,这表明炎症的减轻可能有助于治疗反应[16,17,19,23,24,83].

对抑郁症的炎症观点也为我们当前治疗方案的不足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研究发现,有抗抑郁药无反应史的患者与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相比,血浆IL-6和急性期蛋白浓度升高[20,22]. 同样,据报道,治疗前炎症活动增加的患者对抗抑郁药、锂或睡眠剥夺(一种有效的短期情绪提升剂)的反应较低[17,21,22,84]. 此外,我们小组和其他人的工作表明,在细胞因子暴露的情况下,抗抑郁药可能只针对选定的症状域(如抑郁情绪和焦虑),而对一些症状相对不影响(如疲劳或精神运动减慢)[85,86]. 有趣的是,这种症状反应模式也在医学健康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治疗中观察到[87].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可行策略,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治疗前炎症活动增加的患者,他们可能对常规药物反应较少。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对实验动物的研究表明,通过向大脑直接注射特定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如IL-1ra)或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可以改善或逆转细胞因子诱导的疾病综合征(与抑郁症状重叠)[68,88]. 此外,即使在没有免疫挑战的情况下,细胞因子拮抗剂似乎也具有抗抑郁类作用。例如,在啮齿类动物中,脑室内注射IL-1ra可预防社会隔离心理压力导致的记忆障碍[68]和TNF-α抗体表明,通过脑室内途径给药对强迫游泳试验具有抗抑郁作用[82]. 在人类中,据报道,TNF-α拮抗剂(即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在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减轻抑郁症状[89,90]. 有趣的是,这些患者的情绪改善往往先于潜在疾病状态的改善。

结论

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炎症性先天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部分原因是与涉及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通路的复杂相互作用。免疫系统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可能源于进化的需要,并为扩大这种致残和常见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有趣和独特的治疗机会。

工具书类

1Herbert TB,Cohen S.抑郁症与免疫:荟萃分析综述。精神病。牛市。1993;113:472–4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Wellen KE、Hotamisligil GS。炎症、压力和糖尿病。临床杂志。投资。2005;115:1111–11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Willerson JT,Ridger PM。炎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循环。2004;109(21,增刊1):II2-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Li Q等。炎症相关癌症:NF-κB是关键。趋势免疫。2005;26:318–3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Evans DL等,《内科疾病中的情绪障碍:科学评论和建议》。生物精神病学。2005;58:175–1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Alesci S等。重度抑郁症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昼夜显著升高、昼夜节律的改变以及分泌过程中生理复杂性的丧失有关:临床意义。临床杂志。内分泌。Metab公司。2005;90:2522–25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Miller GE等。冠心病的临床抑郁症和炎症风险标志物。美国心脏病杂志。2002;90:1279–12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Bouhuys AL等。老年人抑郁与免疫功能相关的潜在心理社会机制。精神病学研究。2004;127:237–2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Musselman DL等。癌症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高于正常值:初步研究结果。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1;158:1252–12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Kahl KG等。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症的临界人格障碍年轻女性的骨密度、骨转换标记物和细胞因子。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5;162:168–1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Tiemeier H等。老年人的炎症蛋白和抑郁。流行病学。2003;14:103–1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Schlater J等。心境恶劣与抑郁症患者的单核细胞参数。J.影响。迪索德。2004;78:243–2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福特DE,埃林格TP。美国成年人的抑郁和C反应蛋白。架构(architecture)。实习生。医学。2004;164:1010–10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Danner M等人。抑郁症与C反应蛋白升高之间的关系。精神病。医学。2003;65:347–3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Maes M.严重抑郁和炎症反应系统激活。高级实验医学生物。1999;461:25–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Levine J等。急性抑郁症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心理生物学。1999;40:171–1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Lanquillon S等人,《严重抑郁症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治疗反应》。神经精神药理学。2000;22:370–3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Rajagopalan S等。年轻抑郁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异常血管舒张。美国心脏病杂志。2001;88:196–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Sluzewska A等。抑郁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纽约学院安。科学。1995;762:474–4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Maes M等人。严重抑郁症和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6和IL-1受体拮抗剂浓度升高。细胞因子。1997;9:853–8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Mikova O等人。抑郁症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升高。欧洲神经心理药理学。2001;11:203–2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Sluzewska A等。难治性抑郁症中抗抑郁药锂增强期间急性期蛋白的变化。神经心理生物学。1997;35:123–1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Tuglu C等。严重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和治疗反应。精神药理学(柏林)2003;170:429–4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Hestad KA等。抑郁症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J.发动机冷却液温度。2003;19:183–1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Owen BM等。在严重和病毒后抑郁症患者中,血浆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精神病学学报。扫描。2001;103:226–2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Thomas AJ等,晚年抑郁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升高。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5;162:175–1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Yu YW,等。白细胞介素-1β(C-511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抑郁症、相关症状和抗抑郁药反应的关联研究。神经精神药理学。2003;28:1182–11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Jun TY等。-G308A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韩国人群中严重抑郁症之间的可能关联。精神病学。基因。2003;13:179–1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Suarez EC等。通过体外脂多糖刺激血单核细胞增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与健康女性的敌对情绪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心理神经内分泌学。2004;29:1119–11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van der Ven A等。疱疹病毒、细胞因子和生命衰竭时的止血改变。精神病。医学。2003;65:194–2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Irwin M等人。非裔美国人戒酒者的夜间促炎细胞因子相关睡眠障碍。大脑行为。免疫。2004;18:349–3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Suarez EC等人。正常男性血单核细胞的攻击性、敌意和愤怒与脂多糖刺激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大脑行为。免疫。2002;16:675–6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Lesperance F等。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重度抑郁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4;161:271–2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Miller GE等。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症状与C反应蛋白和病原体负担(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的关系。美国心脏病杂志。2005;95:317–3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Bower JE等。乳腺癌幸存者的疲劳和促炎细胞因子活性。精神病。医学。2002;64:604–6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Meyers CA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疲劳和细胞因子水平。癌症。2005;104:788–7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Haack M等人。精神病患者入院时的细胞因子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血浆水平:混杂因素和诊断的影响。《精神病学杂志》。物件。1999;33:407–4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Steptoe A等。中年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与免疫和血管炎症标记物之间缺乏关联。精神病。医学。2003;33:667–6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Miller GE等,健康年轻人抑郁、肥胖和炎症标记物之间的联系途径。大脑行为。免疫。2003;17:276–2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Motivala SJ等。严重抑郁症的炎症标志物和睡眠障碍。精神病。医学。2005;67:187–1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Szabo ST等。精神疾病中的神经递质、受体、信号转导和第二信使。收录人:Schatzberg AF,Nemeroff CB,编辑。精神药理学教科书。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谷歌学者]
42Owens MJ、Nemeroff C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生理和药理学。药理学。版次。1991;43:425–4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Raison CL,Miller AH公司。糖皮质激素信号不足在应激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3;160:1554–15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Pariante CM,Miller AH。抑郁症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的相关性。生物精神病学。2001;49:391–4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Martinot M等。情感扁平化和精神运动迟缓抑郁症患者左尾状核突触前多巴胺功能降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1;158:314–3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Drevets厕所。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研究:情绪障碍的认知-情感特征的意义。货币。操作。神经生物学。2001;11:240–2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杜曼RS.抑郁症:神经元生死案例?生物精神病学。2004;56:140–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8Maier SF,Watkins LR。心理学家的细胞因子:双向免疫-大脑沟通对理解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影响。精神病。版次。1998;105:83–1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9Dantzer R.细胞因子诱导的疾病行为:对先天免疫激活的神经免疫反应。欧洲药理学杂志。2004;500:399–4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0Gao HM,等。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延迟和进行性变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神经化学杂志。2002;81:1285–12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1Dunn AJ等。细胞因子对脑神经传递的影响。与压力的影响进行比较。高级实验医学生物。1999;461:117–1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2Besedovsky HO,del Rey A.免疫-神经-内分泌相互作用:事实和假设。恩多克。版次。1996;17:64–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3Silverman MN等。病毒感染期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免疫调节。病毒免疫学。2005;18:41–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4Capuron L,Miller AH。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学:干扰素-α的教训。生物精神病学。2004;56:819–8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5Wang X,等。白细胞介素-1α诱导的p38丝裂原活化激酶激活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摩尔精神病学。2004;9:65–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6McKay LI,日本奇德洛夫斯基。免疫/炎症反应的分子控制:核因子-κB和类固醇受体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恩多克。版次。1999;20:435–4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7Zhu CB等人p38 MAPK激活通过一个不依赖于运输的、依赖于蛋白磷酸酶2A的过程提高血清素转运活性。生物学杂志。化学。2005;280:15649–156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8Nadjar A等。大脑NFkappaB通路失活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疾病行为和不同脑核中c-Fos的表达。神经精神药理学。(印刷中)[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9Lu T等。衰老人脑中的基因调控和DNA损伤。自然。2004;429:883–8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0Madrigal JL等。制动应激后,TNF-αlpha水平的增加与NF-kappaB激活和大脑皮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神经精神药理学。2002;26:155–1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1Musselman DL等。帕罗西汀预防大剂量干扰素α诱导的抑郁症。北英格兰。医学杂志。2001;344:961–9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2.Capuron L等人。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癌症患者血清色氨酸浓度降低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摩尔精神病学。2002;7:468–4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3Capuron L等人。首次注射干扰素-α与干扰素治疗期间抑郁症发展的相关性。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3;160:1342–13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4Juengling FD等。低剂量干扰素α治疗期间前额叶皮质代谢低下。精神药理学(柏林)2000;152:383–3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5Capuron L等人。干扰素-α治疗期间的前扣带激活和错误处理。生物精神病学。2005;58:190–1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6Kendler KS等人。女性抑郁症病因中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既往事件:对“点燃”假说的评估。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0;157:1243–12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7O'Connor KA等。严重急性应激源的外周和中枢促炎细胞因子反应。大脑研究。2003;991:123–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8Pugh CR等。白细胞介素-1β在社会隔离导致的周围恐惧条件反射损伤中的作用。行为。大脑研究。1999;106:109–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9Barrientos RM等。社会隔离产生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下调被海马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阻断。神经科学。2003;121:847–8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0Goebel MU等。急性心理应激、运动和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差异效应和途径。精神病。医学。2000;62:591–5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1Deinzer R等人。在人体体内模型中,急性应激对病原体局部Il-1beta反应的影响。大脑行为。免疫。2004;18:458–4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2Maes M等人,《心理应激对人类的影响:应激诱导焦虑中促炎细胞因子和Th1样反应的增加》。细胞因子。1998;10:313–3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3Bierhaus A等人,将心理社会压力转化为单核细胞激活的机制。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2003;100:1920–19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4Moraska A等。升高的IL-1β有助于应激产生的抗体抑制。J.应用。生理学。2002;93:207–2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5Murray DR等。慢性β-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心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循环。2000;101:2338–2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6.Mayer B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改善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相关。国际心脏病杂志。2005;103:182–1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7.弗吉尼亚州巴甫洛夫,Tracey KJ。胆碱能抗炎通路。大脑行为。免疫。2005;19:493–4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8Janszky I等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炎症标记物和心率变异性。J.实习生。医学。2004;256:421–4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9Kim CK等。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状和心率变异性。架构(architecture)。实习生。医学。2005;165:1239–12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0Avitsur R等。社会应激诱导附属动物产生糖皮质激素抵抗。霍姆。行为。2001;39:247–2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1Kenis G,Maes M.抗抑郁药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国际神经心理药理学杂志。2002;5:401–4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2Reynolds JL等。脑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参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功能与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有关。《药理学杂志》。实验治疗师。2004;310:1216–12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3Frommberger UH等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急性状态和缓解后的比较。欧洲体系结构。精神病学临床。神经科学。1997;247:228–2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4Benedetti F等。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与抗抑郁药睡眠剥夺和睡眠期提前的反应相关。掠夺。神经心理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2002;26:1167–11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5Capuron L等人。干扰素α对癌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影响:症状维度的现象学和帕罗西汀反应性。神经精神药理学。2002;26:643–6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6Morrow GR等。帕罗西汀对疲劳和抑郁的差异影响: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癌症中心社区临床肿瘤项目的随机双盲试验。临床杂志。昂科尔。2003;21:4635–46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7Greco T等。抑郁症治疗的躯体症状结果。J.Gen.实习生。医学。2004;19:813–8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8Maier SF,Watkins LR。脑室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阻止不可避免的休克产生的恐惧条件反射增强和逃避干扰。大脑研究。1995;695:279–2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9Lichtenstein GR等。英夫利昔单抗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燃烧。肠道疾病。2002;8:237–2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0Mathias SD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依那西普或安慰剂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临床。治疗。2000;22:128–1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1亚太地区。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届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谷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