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核酸研究。1991年12月11日;19(23): 6399–6404.
数字对象标识:10.1093/nar/19.23.639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329184
PMID:1754375

微小卫星结合蛋白Msbp-1是一种序列特异性单链DNA结合蛋白。

摘要

Msbp-1是一种小卫星特异性DNA结合蛋白。使用合成的结合底物,我们现在显示Msbp-1不与双链DNA结合,而只与单链DNA结合。结合对小卫星双链的富含鸟嘌呤链是特异性的,西南分析无法检测到与富含胞嘧啶链的相互作用。此外,成功的DNA-蛋白质相互作用所需的结合位点似乎是两个或更多的小卫星重复单元。我们还通过全基因组PCR和克隆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一个Msbp-1结合位点。同样,该分子的结合链包含一个重复的富G结构,相当于一个小型卫星的结构。这些观察结果与已知在重组过程中起作用的其他单链DNA结合蛋白有关。

全文

全文可作为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件使用。获取完整文章(1.1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的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Jeffreys AJ,Wilson V,Thein SL。人类DNA中的超可变“小卫星”区域。自然。1985年3月7日;314(6006):67–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kamura Y、Leppert M、O'Connell P、Wolff R、Holm T、Culver M、Martin C、Fujimoto E、Hoff M、Kumlin E等。人类基因图谱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标记。科学。1987年3月27日;235(4796):1616–16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effreys AJ、Royle NJ、Wilson V、Wong Z。人类DNA中串联重复高变位点新长度等位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自然。1988年3月17日;332(6161):278–2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mour JA、Patel I、Thein SL、Fey MF、Jeffreys AJ。肿瘤和细胞系中人类小卫星基因座的体细胞突变分析。基因组学。1989年4月;4(3):328–3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ly R、Bulfield G、Collick A、Gibbs M、Jeffreys AJ。高度不稳定小鼠小卫星基因座的特征:早期发育期间体细胞突变的证据。基因组学。1989年11月;5(4) :844–8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effreys AJ,Neumann R,Wilson V.小卫星重复单位序列变异:通过单分子分析研究变异和突变的DNA多态性的新来源。单元格。1990年2月9日;60(3):473–4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mith GR.大肠杆菌同源重组的机制和控制。年度版次Genet。1987;21:179–2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inmetz M、Stephan D、Fischer Lindahl K。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中的基因组织和重组热点。单元格。1986年3月28日;44(6):895–9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新泽西州罗伊尔、克拉克森RE、Wong Z、杰弗里斯AJ。人类常染色体蛋白质末端区域高变小卫星的聚类。基因组学。1988年11月;(4):352–3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ndley AC,Mitchell AR。超变量小卫星区域是人类减数分裂的交叉点。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1988;48(3):152–1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rman AP,Wells RA。超变小卫星:重组子还是无辜的旁观者?趋势Genet。1989年11月;5(11):367–3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lff RK,Nakamura Y,White R.VNTR位点自发生成的新等位基因的分子特征:侧翼DNA序列没有交换。基因组学。1988年11月;(4):347–3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lff RK、Plaetke R、Jeffreys AJ、White R。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不平等交叉不是VNTR基因座产生新等位基因的主要机制。基因组学。1989年8月;5(2):382–3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格雷IC,杰弗里斯AJ。人类和灵长类高变小卫星的进化短暂性。过程生物科学。1991年3月22日;243(1308):241–2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科利克A,杰弗里斯AJ。一种新型小卫星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检测。核酸研究。1990年2月11日;18(3):625–6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hls WP,Swenson G,Moore PD。两种高变小卫星DNA结合蛋白。核酸研究。1991年6月25日;19(12):3269–32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nzler KW,Vogelstein B.GLI基因编码一种核蛋白,结合人类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分子细胞生物学。1990年2月;10(2):634–6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hls WP,Swenson G,Moore PD。两种高变小卫星DNA结合蛋白。核酸研究。1991年6月25日;19(12) :3269–32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杰弗里斯·AJ。人类Gγ、Aγ、δ和β-珠蛋白基因的DNA序列变异。单元格。1979年9月;18(1):1–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斯特劳斯D,奥苏贝尔FM。克隆与缺失突变对应的DNA的基因组减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0年3月;87(5):1889–18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ckworth ML、Gait MJ、Goelet P、Hong GF、Singh M、Titmas RC。寡脱氧核苷酸的快速合成Ⅵ.通过改进的固相磷酸三酯路线高效、机械地合成十七碳脱氧核苷酸。核酸研究。1981年4月10日;9(7):1691–17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inberg AP,Vogelstein B.“放射性标记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以获得高比活性的技术”。附录。分析生物化学。1984年2月;137(1):266–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nocchiaro LM、Amati P、Glikin GC。PEA1(AP1)调控序列多瘤早期编码链的单链结合蛋白。核酸研究。1991年8月11日;19(15):4279–42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nzler KW,Vogelstein B.全基因组PCR:应用于基因调控蛋白结合序列的鉴定。核酸研究。1989年5月25日;17(10):3645–36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ice CM,Cech TR.棘球蚴大核DNA的端粒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发育。1987年10月;1(8):783–7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se JW,Williams KR。DNA复制所需的单链DNA结合蛋白。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86;55:103–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essler D,Potter H.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82;51:727–7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toro IM,Yi TM,Walsh K。与肌肉基因元件相互作用的单链DNA结合蛋白的鉴定。分子细胞生物学。1991年4月;11(4):1944–19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lavin M,Strauss F.大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的多序列特异性单链结合蛋白。DNA细胞生物学。1991年3月;10(2):113–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nocchiaro LM、Amati P、Glikin GC。PEA1(AP1)调控序列多瘤早期编码链的单链结合蛋白。核酸研究。1991年8月11日;19(15):4279–42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midt AM,Herterich SU,Krauss G.酿酒酵母中的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可特异性识别ARS元件核心序列的富T链,并识别突变序列。EMBO J。1991年4月;10(4):981–9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ttschling DE,Cech TR。棘球蚴大核DNA分子末端的染色质结构:相控核小体和端粒复合体。单元格。1984年9月;38(2) :501–5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ee HA、Wong AK、van de Sande JH、Rattner JB。几种哺乳动物中新型单链d(TC)n结合蛋白的鉴定。核酸研究。1991年2月25日;19(4):949–9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核酸研究由以下人员提供牛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