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7月;83(14):5189–5193。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83.14.518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323916型
PMID:3523484

不能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是无毒的。

摘要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病原体,能够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内存活。为了确定对细胞内生存重要的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一个毒株中分离出9516个独立的Tn10插入突变。通过使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体外试验,已经鉴定出83个Tn10突变体,其细胞内存活能力降低(指定MS或巨噬细胞存活突变体)。所有MS突变体的体内毒力都低于亲本菌株,这表明,对于沙门氏菌来说,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对其毒力至关重要。已有37个MS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包括一些对巨噬细胞的特定杀微生物机制具有敏感性的突变。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的文章(1.1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Beaman L,Beaman BL。氧及其衍生物在微生物致病和宿主防御中的作用。微生物年鉴。1984;38:27–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TER E.吞噬细胞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菌评论。1956年6月;20(2):94–1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anden RV,Mackaness GB,Collins FM。小鼠伤寒获得性抵抗机制。《实验医学杂志》。1966年10月1日;124(4):585–6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rol ME、Jackett PS、Aber VR、Lowrie DB。吞噬体形成、环腺苷3':5'-单磷酸和鼠伤寒沙门菌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命运。微生物杂志。1979年2月;110(2):421–4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rison DC,Ulevitch RJ。细菌内毒素对宿主介导系统的影响。回顾。美国病理学杂志。1978年11月;93(2):526–6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nes GW、Rabert DK、Svinarich DM、Whitfield HJ。鼠伤寒沙门氏菌粘附、侵袭和毒力表型与自主60百万道尔顿质粒的关联。感染免疫。1982年11月;38(2):476–4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rakado N,Sekizaki T,Hashimoto K,Naitoh S.都柏林沙门菌中存在五十万道尔顿质粒与小鼠毒力之间的相关性。感染免疫。1983年7月;41(1):443–4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霍赛斯SK,斯托克BA。芳香依赖性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非毒性的,作为活疫苗有效。自然。1981年5月21日;291(5812):238–2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idaris CG,Bonvente PF。活化巨噬细胞清除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感染免疫。1981年9月;33(3):918–9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umley FG、Menzel R、Roth JR.Hfr编队由tn10指挥。遗传学。1979年4月;91(4):639–6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ssner CR、Swanson RN、O'Brien AD。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先天抗性的遗传控制:体外分离的腹腔和脾脏巨噬细胞中Ity基因的表达。免疫学杂志。1983年12月;131(6):3006–30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Brien AD,Rosenstreich DL,Taylor BA。通过紧密相连但不同的遗传基因座控制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自然抗性。自然。1980年10月2日;287(5781):440–4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streich DL、Weinblatt AC、O'Brien AD。小鼠抗感染性的遗传控制。免疫学评论。1982年6月;(4):263–3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ber BB,获得JS。鼠伤寒沙门菌对2,6-二氨基嘌呤的利用。细菌杂志。1980年8月;143(2):864–8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eckner N,Roth J,Botstein D.使用易位耐药元件进行体内基因工程。细菌遗传学的新方法。分子生物学杂志。1977年10月15日;116(1):125–1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ylor PW。血清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和溶菌活性。微生物修订版。1983年3月;47(1):46–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ang-Takasaki CJ、Grossman N、Leive L.沙门氏菌根据其脂多糖O-抗原的结构,通过选择性途径不同地激活补体。免疫学杂志。1983年4月;130(4):1867–18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ijh PC、van den Barselaar MT、van Zwet TL、Daha MR、van Furth R.人类单核细胞胞内杀灭微生物对细胞外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需求。临床投资杂志。1979年4月;63(4):772–7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ristman MF、Morgan RW、Jacobson FS、Ames BN。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用于防御氧化应激和一些热休克蛋白的调节子的阳性对照。单元格。1985年7月;41(3):753–7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nn GJ,Condon S.鼠伤寒沙门氏菌过氧化氢酶合成的调节。细菌杂志。1975年8月;123(2):570–5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auchamp C,Fridovich I.超氧化物歧化酶:改进的分析和适用于丙烯酰胺凝胶的分析。分析生物化学。1971年11月;44(1):276–2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ewen PC。过氧化氢酶缺乏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分离和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基因座katE的遗传作图。细菌杂志。1984年2月;157(2):622–6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ewen PC、Triggs BL、George CS、Hrabachuk BE。影响大肠杆菌中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氢过氧化物酶I合成的基因座katG的遗传图谱。细菌杂志。1985年5月;162(2):661–6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conas G、Harshey RM、Sarvetnick N、Bukhari AI。裂解周期中前噬菌体Mu DNA转座的主要终产物是复制子融合。分子生物学杂志。1981年8月15日;150(3):341–3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kinson RG,Gemski P,Jr,Stocker BA。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非光滑突变体:通过噬菌体敏感性和基因定位进行分化。微生物杂志。1972年5月;70(3) :527–5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罗杰斯·HJ。大肠杆菌中的铁结合邻苯二酚和毒力。感染免疫。1973年3月;7(3):445–4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URNESS G,ROWLEY D.鼠伤寒沙门氏菌毒力的转导。微生物杂志。1956年8月;15(1):140–1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selski VS,Medina RA,Parker CD。霍乱弧菌毒性缺失突变株的体内和体外特征。感染免疫。1979年4月;24(1):111–1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hnston HM,Roth JR。需要腺嘌呤的组氨酸突变体:选择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hisG表达降低的突变体。遗传学。1979年5月;92(1):1–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hn H,Kaufmann SH.细胞介导免疫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Rev感染性疾病。1981年11月至12月;(6):1221–12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