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Mol疼痛。2011; 7: 11.
2011年2月3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1744-8069-7-1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3038962
PMID:21291534

缺乏与C激酶1相互作用蛋白的小鼠的保留性急性疼痛和受损神经病理性疼痛

摘要

与C激酶1相互作用的蛋白(PICK1)是一种含有PDZ结构域的支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的多种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被认为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道了PICK1在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的神经元中表达,这两个主要的疼痛相关区域。PICK1存在于约29.7%的DRG神经元中,其中大多数小于750μm2横截面积。其中一些PICK1阳性细胞与isolectin B4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共同标记。在背角,PICK1免疫反应性集中在背角浅层,在突触后密度、轴突和树突中表现突出。PICK1基因的靶向性破坏并不影响对急性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或运动反射活动的基底爪退缩反应,但它完全阻断了周围神经损伤诱导的机械和热痛觉超敏反应的诱导。PICK1似乎是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所必需的,并且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生化靶点。

介绍

神经传递需要在质膜上对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空间和功能组装。突触后密度是兴奋性突触质膜下的一种电子密度细胞骨架结构,是受体、通道和效应器组织调节信号传导的一个部位[1]. 突触后密度包含膜蛋白,如AMPA受体(AMPAR)亚单位和NMDA受体亚单位,信号转导分子,如蛋白激酶Cα(PKCα)和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以及支架蛋白[1,2]. 大多数支架蛋白包含一个或多个PDZ(PSD-95/Dlg/ZO-1)氨基酸结构域[1,,4]. 通过PDZ域相互作用,它们在突触受体周围组装细胞内信号复合物,调节突触和非突触受体的运输和功能,并参与通过突触受体激活触发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1,-6]。

与C激酶1(PICK1)相互作用的蛋白,一种富含突触后密度的PDZ结构域支架蛋白,最初被报道与PKCα相互作用[7]随后在中枢神经元中被发现与突触AMPAR亚单位GluR2结合[8-10]. 我们最近报道,PICK1通过其PDZ结构域与GluR2和PKCα相互作用,将细胞内PKCα招募到突触GluR2,并导致GluR2在Ser880的磷酸化[11-14]. 这种磷酸化破坏了突触GluR2和锚定蛋白AMPAR结合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突触GluR2内化;并增加突触GluR2-lacking,Ca2+背角神经元中的可渗透性AMPAR[11-14]. 此外,我们之前已经证明,通过靶向性破坏PICK1基因来阻止背角GluR2内化,可以在维持期减弱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疼痛超敏反应[14]. 这些结果表明,脊髓PICK1可能通过促进背角GluR2内化参与持续炎症疼痛的维持。然而,PICK1在神经系统疼痛相关区域的表达和分布尚未被仔细研究。此外,CFA诱导的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在其中枢机制中共享一些细胞内信号通路[15]但PICK1是否也参与神经损伤诱导的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维持尚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描述了PICK1在两个主要疼痛相关区域的表达和分布,即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然后,我们探讨了PICK1在第五腰椎(L5)脊髓神经结扎(SNL)和远端横断。最后,我们检查了外周神经损伤是否像外周炎症一样诱导背角GluR2内化,以及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这种诱导是否需要脊髓PICK1。

材料和方法

动物制剂

雄性小鼠(10-12周龄)和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5-250 g)以标准的12小时光/暗周期饲养,并提供水和食物颗粒随意PICK1基因敲除(KO)小鼠(C57BL/6J遗传背景)如前所述生成[16]. 通过杂交PICK1杂合小鼠获得雄性PICK1 KO小鼠和野生型(WT)同窝小鼠。为了最小化行为结果测量的诱导内和诱导间变异性,在进行行为测试之前,对动物进行1-2天的训练。动物实验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的,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的道德准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在行为测试中,实验者对小鼠基因型一无所知。

鞘内注射PICK1反义寡核苷酸

为了进一步证实来自PICK1 KO小鼠的结果,我们使用PICK1 AS ODN方法敲低大鼠脊髓和DRG中的PICK1。之所以使用大鼠,是因为小鼠的蛛网膜下腔太小,无法植入鞘内(i.th)聚乙烯(PE-10)导管,这是重复注射ODN所必需的。PICK1 AS ODN的设计、其对照错义(MS)ODN及其静脉给药已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进行了描述[14]. 简单地说,通过寰枕膜切口将一根静脉PE-10导管插入脊髓腰膨大节段头侧水平的蛛网膜下腔[14,17,18]. 一周后,无神经功能缺损的大鼠接受第i次生理盐水(10μl;对照组)、AS ODN(10μg/10μl)或MS ODN(10g/10μl)注射,每天一次,持续4天。注射ODN后的第二天5神经病理性疼痛或假手术的SNL模型如下所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安·L5根据上述方法在小鼠和大鼠中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的SNL模型[6,18,19]. 简言之,用异氟醚麻醉动物,并在下背部进行背外侧皮肤切口。确定第六个腰椎横突,并将其肌肉附着物释放,然后移除。分离下伏第五腰椎神经根,用丝线结扎(小鼠6-0;大鼠3-0),并在结扎的远端横断。适当止血后,用丝线缝合皮肤和肌肉层。假手术组的手术程序与上述相同,只是脊髓神经未结扎或横断。在SNL或假手术后的1天之前和不同时间点,检查同侧和对侧对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的拔爪反应,如下所述。

行为测试

甩尾试验:将小鼠(5只WT和5只KO小鼠)置于有机玻璃圆柱体中。使用尾舔装置(33B型尾舔镇痛仪,IITC生命科学公司,加利福尼亚州伍德兰山,美国),将辐射热源连接至自动计时器,以评估镇痛反应。切断时间延迟为10秒,以避免对尾部造成组织损伤。尾舔潜伏期是指在尾部皮肤上施加辐射热后,诱导甩尾所需的时间。每项试验每隔5分钟重复五次。

爪子对有害热刺激的撤退反应:将小鼠(10只WT和10只KO小鼠)或大鼠(15只大鼠)置于灯箱上方玻璃板上的树脂玻璃室中。使用336型镇痛仪(IITC Life Science)的辐射热,将光束通过灯箱中的一个孔,通过玻璃板对准每个后爪脚底表面的中间。当动物抬起脚时,光束自动关闭。光束开始与抬起脚之间的时间长度被定义为爪子收回潜伏期。每侧每5分钟重复5次试验。切断时间为20秒,以避免对后爪造成组织损伤。

重复机械刺激引起的爪子退缩反应:将小鼠(10只WT和10只KO小鼠)或大鼠(15只大鼠)置于高架网筛上的树脂玻璃室中。在小鼠体内,使用了两种校准的von Frey单丝(0.24和4.33 mN;Stoelting Co.,Wood Dale,IL,USA)。将每根冯·弗雷细丝涂在后爪上约1秒,并对两只后爪重复10次试验。在大鼠身上,一次机械刺激试验包括在2-3秒的时间内八次使用校准的冯-弗雷纤维(8.01 mN)。每个试验在每个后爪上每隔3分钟重复10次。在这10次试验中,每一次拔爪的发生率都表示为反应频率的百分比[(拔爪次数/10次试验)×100=%反应频率],该百分比用作拔爪量的指示。

运动功能测试

以下测试是在对小鼠基因型(5只WT和5只KO小鼠)视而不见的实验者的情况下进行的:(1)放置反射:实验者将动物的后肢略低于前肢,并使后爪的背表面与桌子边缘接触。实验者记录下后爪是否反射性地放在桌面上。(2) 抓握反射:实验者将动物放在一个铁丝网上,记录下后爪接触时是否抓握了铁丝。(3) 右反射:实验者将动物的背部放在平坦的表面上,观察它是否立即处于正常的直立位置。放置、抓握和翻正反射的得分基于五项试验中表现出的每种正常反射的计数。此外,还观察了动物的一般行为,包括自发活动。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6只WT和1只KO小鼠)用异氟烷深度麻醉,并用4%多聚甲醛在磷酸盐缓冲液(0.1M,pH 7.4)中灌注。L型4-5采集脊髓节段和DRG,在相同的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并在4°C下浸泡在30%蔗糖中过夜进行冷冻保护。横切面(20μm)在低温恒温器上切割,收集四组WT小鼠切片。第一组切片仅进行PICK1免疫组化染色。简单地说,将切片在37°C的0.01 M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封闭1小时,其中含有10%的正常山羊血清和0.3%的Triton X-100。切片在PICK1的原代兔抗体中孵育(1:500)[14]在4°C下持续48小时。该抗体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先前已有报道[16]. 这些切片最终在37°C的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1:200;Vector Laboratories,Burlingame,CA)中孵育1小时,然后在37°C.孵育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1:100;Vester)1小时。在0.01%H存在下,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3,3-二氨基联苯胺,观察免疫反应产物22.

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切片上分别进行PICK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ICK1/NeuN的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简言之,用兔多克隆抗PICK1(1:500)和鼠抗CGRP单克隆抗体(1:200;西格玛,圣路易斯,密苏里州)或鼠单克隆抗NeuN(1:600;Chemicon,特梅库拉,加利福尼亚州)的混合物依次孵育切片将山羊抗兔IgG与Cy3结合,驴抗鼠IgG结合Cy2(1:200;Jackson ImmunoResearch,West Grove,PA)在室温下过夜1小时。在第四组切片上进行PICK1/生物素化异构酶(IB)4的双荧光组织化学。简言之,将切片与IB4(1:100;Sigma)和兔多克隆抗PICK1(1:500)的混合物在4°C下连续孵育过夜,并将山羊抗兔IgG与Cy3和Cy2-标记的亲和素(1:200,Sigma。在对照双重标记实验中,省略或用正常IgG或血清代替一级抗体。所有免疫荧光标记的切片在0.01 M PBS中冲洗,并安装在涂有明胶的玻璃载玻片上。将盖玻片与50%甘油和2.5%三乙二胺的混合物涂敷在0.01 M PBS中。通过使用443-488 nm的激光激发线和适当的Cy3(550-570 nm)或Cy2(492-510 nm)发射滤光片,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双标记实验的切片。

用于分析L内PICK1阳性细胞的大小分布5DRG,从每只动物的第一组切片中随机选择两个切片。对所有带核的标记和未标记细胞进行计数。使用成像软件Image-Pro Plus(Media-Conternetics,Silver Spring,MD)勾画细胞轮廓并计算细胞面积。用于分析L内的PICK1/CGRP和PICK1/IB4双标记5DRG,从每只动物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组切片中随机选择两个切片。图像是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上以20倍物镜放大率直接拍摄的。分别计数单标记(PICK1、CGRP、NeuN或IB4)和双标记(PICK1/CGRP、PICK1/NeuN,或PICK1/IB4)神经元。

包埋后免疫金标记和电子显微镜

如前所述进行包埋后免疫金标记[6,12]. 简单地说,用4%多聚甲醛+0.5%戊二醛经心灌注WT小鼠(n=2)。L的冷冻保护部分5在徕卡CPC中冷冻浅表背角,并在徕卡AFS冷冻替代仪中冷冻替代为Lowicryl HM-20。用PICK1多克隆兔抗体标记超薄切片。如前所述,对这些抗体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控制[16,20]. 在低倍镜下从浅背角随机选择研究区域(即不可见的突触),然后在高倍镜下拍摄突触的显微照片。

蛋白质的亚细胞分离

生化分馏是根据以前的研究进行的,只是做了一些小的修改[6,12,19]. 小鼠(10WT和10KO小鼠/时间点)通过斩首处死4和L5切片。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同侧脊髓与对侧脊髓分离并收集。同侧L4或L5将两只小鼠的脊髓汇集在一起,并在均质缓冲液中均质(50 mM Tris-HCl、0.1 mM EDTA、0.1 mM-EGTA、1 mM苯甲磺酰氟、1μM亮氨酸蛋白酶、2μM胃蛋白酶A)。匀浆在1000倍离心后在4°C下持续20分钟,收集上清液(S1,总可溶性部分),并丢弃颗粒(P1,细胞核和碎片部分)。上清液以10000倍离心持续20分钟以产生颗粒(P2)和上清液(S2)。P2在水中进行低渗溶解,并在25000×生产最终颗粒(P3)。S2被认为是粗制的细胞溶质部分,P3是粗制突触体膜部分。

蛋白质印迹分析

测量蛋白质浓度后,将蛋白质(30μg)在98°C下加热5 min,并加载到4%堆积/7.5%分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上,以进行蛋白质分离。然后将蛋白质电泳转移到硝化纤维素膜上。用3%脱脂奶粉封闭膜,随后与PICK1(1:1000)、GluR2(1:500;Upstate/CHEMICON,Temecula,CA)、PKCα(1:1000;Santa Cruz Biotechnology,Santa Cruz,CA)、酸敏离子通道(ASIC)1(1:1000;Santa Cruz)、ASIC2(1:1000;Santa Cruz)或N个-钙粘蛋白(1:1000;BD Biosciences,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和β-actin单克隆小鼠一级抗体(1:3000;Santa Cruz Biotechnology)。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抗兔或抗鼠二级抗体检测蛋白质,并使用ECL试剂盒(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Piscataway,NJ)提供的化学发光试剂进行可视化,并暴露于薄膜中。用密度计定量斑点的强度。幼稚动物的印迹密度设置为100%。

统计分析

行为测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通过单向或双向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SEM表示。当方差分析显示出显著差异时,平均数之间的成对比较通过事后(post-hoc)Tukey方法。重要性设置为P(P)< 0.05. 统计软件包SigmaStat(Systat,San Jose,CA)用于执行所有统计分析。

结果

在WT小鼠的DRG中观察到PICK1阳性细胞,但在PICK1 KO小鼠中没有观察到(图(图1A)。1安培). 大多数尺寸较小,从250μm到750μm不等2表面积(图(图1B)。1B年). 一些中等大小的DRG细胞也呈PICK1阳性(图(图1B)。1B年). 与小DRG细胞相比,大直径DRG细胞的群体大多缺乏PICK1。在计数的1124个DRG细胞中,约29.7%为PICK1阳性。双标记研究表明,PICK1仅与神经核标记物NeuN共定位[21]但胶质细胞中没有(图(图2A)。2安培). 我们进一步鉴定了DRG中PICK1阳性神经元的细胞化学特征。约62.8%(211/336)的PICK1阳性神经元对IB4阳性,IB4是小DRG非肽能神经元的标志物[21]约26.9%(125/465)的PICK1阳性神经元CGRP阳性,CGRP是小DRG肽能神经元的标志物[21]。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4-8069-7-11-1.jpg

PICK1免疫反应在背根神经节(DRG)中的定位和分布.A类,PICK1免疫反应性在野生型(WT;左)和PICK1基因敲除(KO,右)小鼠DRG细胞中的分布。在PICK1KO小鼠的DRG中未观察到PICK1的免疫反应。比例尺:200μm。B类,直方图显示了WT小鼠DRG中PICK1阳性和阴性躯体的横截面积频率。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2.jpg

DRG神经元中PICK1免疫反应及与IB4结合和CGRP的共定位数字图像由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拍摄。A类PICK1和NeuN的Colocalization。B类PICK1和IB4结合的Colocalization。C类PICK1和CGRP的Colocalization。比例尺:5μm。

脊髓中也观察到PICK1蛋白。PICK1免疫反应在脊髓背角浅层的分布密度高于脊髓其他区域,尤其是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内(图(图3A)。3A级). 在高倍镜下,PICK1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免疫染色(图(图3B)。3B公司). 在背角可见少量PICK1阳性细胞体(图(图3B)。3B公司). 在电子显微镜下,PICK1的免疫金标在突触后密度、树突和浅背角突触前终末显著(图(图3C3厘米和3D三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3.jpg

PICK1免疫反应在脊髓中的定位和分布.A类PICK1免疫反应在背角Ⅰ层和内Ⅱ层最强。IIo:外板II。B类高倍镜下观察到A。PICK1阳性躯体(箭头)、穿孔和斑块(箭头)的轮廓区域。C类PICK1的免疫金标记在突触后密度中显著(箭头所示)。D类PICK1的免疫金标记在突触前末端(箭头)和突触后树突(箭头)显著。前:突触前。后:突触后。比例尺:A为100μm,B为5μm,C和D为100 nm。

我们进一步使用行为测试来确定PICK1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由于PICK1是一种支架蛋白,没有任何受体样或酶样活性,我们使用了一种基因组策略,其中PICK1基因发生突变。如前所述[16]、PICK1 KO雄性和雌性小鼠存活,外观正常。用PCR检查每只小鼠的基因组状态(图(图4A),4A级)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PICK1蛋白在DRG和脊髓中的表达。正如预期的那样,PICK1 KO小鼠的DRG或脊髓中未检测到PICK1(图(图1A1安培和4B)。4B类). 此外,还评估了PICK1相互作用蛋白在DRG和脊髓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DRG中相互作用蛋白ASIC1和ASIC2的水平(图(图4B)4B类)以及脊髓中相互作用蛋白GluR2和PKCα的水平(图(图4C)4摄氏度)PICK1 KO小鼠正常。PICK1KO小鼠的DRG和脊髓细胞结构正常(数据未显示)。这些结果表明,除了PICK1蛋白的丢失外,PICK1基因的靶向破坏不会产生任何可检测到的DRG或脊髓解剖结构或蛋白表达异常。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4.jpg

PICK1基因敲除(KO)小鼠的生化特性.A类野生型(WT)、杂合型(HET)和PICK1 KO小鼠尾部DNA的PCR分析。M: 分子量标准。B类Western blot分析显示PICK1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ASIC1和ASIC2在WT和PICK1 KO小鼠DRG中的表达。C类,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了来自WT和PICK1-KO小鼠的脊髓中PICK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GluR2和PKCα的表达。

我们首先研究了PICK1的缺失是否影响急性伤害性反应。通过不同的冯-弗雷纤维力引起的机械刺激引起的爪子缩回反应频率来评估急性机械敏感性。通过对左右后爪足底和尾巴施加高强度辐射热来评估急性热敏感性。我们发现PICK1KO小鼠对急性机械性损伤的爪子退缩反应(图(图5A)5A级)和热刺激(图(图5B)第5页)以及对急性热刺激的甩尾反应(图(图5C)5摄氏度)与WT小鼠相似。这些数据表明,PICK1KO小鼠保留了急性疼痛信息的传递。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5.jpg

PICK1基因敲除(KO)保留急性疼痛.A类,幼稚野生型(WT)和PICK1 KO小鼠对von Frey单丝的各种作用力的反应的基线爪子拔出频率。B类,幼稚WT和PICK1 KO小鼠对热刺激反应的基线爪子撤退潜伏期。C类,幼稚WT和PICK1 KO小鼠对热刺激反应的基线尾舔潜伏期。

接下来,我们确定了PICK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我们之前的研究一致[6,22],L5SNL对WT小鼠同侧后爪神经损伤产生长期机械和热痛超敏反应。将0.24 mN(低强度)和4.33 mN(中等强度)von Frey纤丝应用于同侧后足跖侧,引起的足爪退缩频率显著高于损伤前基线值。这种机械性疼痛超敏反应在第3天可检测到,在第7天到第9天达到峰值,并在神经损伤后持续至少14天(图(图6A6A级和6B)。6亿). 同样,对同侧后足跖侧施加热量后,足爪的拔出潜伏期与损伤前的基线值相比显著降低。这种热痛超敏反应在5天内形成,并持续至少14天(图(图6C)。6摄氏度). 如上所述,WT和PICK1 KO小鼠对机械和热刺激的基线退出反应相似(图(图6),6)但PICK1 KO小鼠在脊髓神经损伤后未表现出机械或热痛觉超敏反应。与PICK1KO小鼠的基线水平相比,爪子对机械和热刺激的撤退反应没有变化(P(P)> 0.05; 图6)。6). 正如预期的那样,腰神经损伤后,WT或PICK1 KO小鼠对侧后爪对机械和热刺激的撤退反应没有改变(图(图66).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6.jpg

PICK1基因敲除(KO)小鼠表现出受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L型5SNL对0.24 mN(低强度;A类)和4.33 mN(中等强度;B类)机械刺激和显著降低爪子对热刺激的退缩潜伏期(C类)野生型(WT)小鼠的同侧(ipsi),而非对侧(对侧)。在观察期间,PICK1 KO小鼠没有表现出爪子撤退频率或延迟的任何变化*P(P)< 0.05, **P(P)< 0.01PICK1KO小鼠同侧相应时间点。

由于运动功能与爪子收回反射反应有关,我们测试了PICK1的缺失是否影响运动功能。我们记录了WT和PICK1KO小鼠三种粗大反射(放置、抓握和扶正)的得分。我们发现,PICK1 KO小鼠在三种反射方面的表现与它们的WT同窝小鼠相同(表(表1)1)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协调缺陷。结果表明,PICK1缺陷不会损害粗大运动功能,也不能解释神经损伤引起疼痛行为的观察缺陷。

表1

运动试验中的平均值(SEM)变化

浇筑抓取正在调整
重量5 (0)5 (0)5 (0)
PICK1 KO公司5 (0)5 (0)5 (0)

N=5,5次试验

与其他先天性KO小鼠一样,PICK1基因KO小鼠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未知的神经系统代偿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行为。为了进一步证实PICK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我们使用PICK1 AS ODN急性短暂地击倒大鼠脊髓和DRG中的PICK1。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i.给予PICK1 AS ODN(10μg),而非MS ODN(10ug),选择性地显著降低了PICK1在脊髓和DRG中的表达[14]. 这种减少并不影响基本的机械和热反应或运动功能,但确实减轻了CFA诱导的机械和热敏感性疼痛[14]. 在这里,我们发现,在静脉注射10μg PICK1 AS ODN后,机械和热疼痛的超敏反应显著减弱,直到SNL后第7天(图(图7)。7). AS组(n=5)和生理盐水组(n=5;P(P)< 0.01). 正如预期的那样,10μg MS ODN不会影响神经损伤诱导的机械性和热性疼痛超敏反应的发展(P(P)>0.05,n=5;图77).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7.jpg

PICK1基因敲除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L型5脊髓神经结扎(SNL)导致对8.01 mN机械刺激的爪子拔出频率显著增加(A类)在热刺激下,爪子退缩潜伏期显著降低(B类)在盐处理大鼠的同侧。鞘内注射PICK1反义(AS)寡核苷酸(ODN,10μg)可延缓SNL后第3天和第5天机械性和热性疼痛超敏反应的发展。用生理盐水处理的大鼠和用错义(MS)ODN(10μg)处理的大白鼠之间,没有观察到爪子撤退频率或延迟的显著差异**P(P)与盐处理组的相同时间点相比,<0.01。

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PICK1介导的背角GluR2内化有助于维持CFA诱导的慢性炎症疼痛。因此,我们研究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会发生类似的过程。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粗细胞溶质和突触体膜蛋白组分。与我们之前的研究一致[11,12,19],一种血浆膜特异性蛋白,N个-钙粘蛋白在膜组分中高度检出,但在细胞溶质组分中未检出(数据未显示),这表明分离过程有效地将细胞溶质蛋白与突触体膜蛋白分离。我们发现L5SNL没有改变同侧L细胞溶质或突触体部分GluR2的水平4(未显示数据)和L5(图(图8)8)观察期间WT和PICK1 KO小鼠的背角。这些发现表明,周围神经损伤不会导致背角内吞GluR2。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4-8069-7-11-8.jpg

5脊髓神经结扎(SNL)不会诱导野生型(WT)小鼠背角内吞GluR2.A类WT和PICK1基因敲除(KO)小鼠在L5SNL公司。上图:代表性的西方印迹。底部:在标准化为相应的β-肌动蛋白后,相对于幼稚(0)小鼠表达的密度分析的统计摘要。B类实验结束后不同时间点WT和PICK1 KO小鼠同侧背角突触体膜组分中GluR2的水平5SNL公司。上图:代表性的西方印迹。底部:归一化至相应值后,相对于幼稚(0)小鼠表达的密度分析的统计摘要N个-卡德林。

讨论

神经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足、无效或产生潜在的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寻找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PICK1,一种PDZ域的支架蛋白,可能需要用于诱导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这表明PICK1可能是预防和/或治疗这种疾病的新靶点。

本研究表明PICK1在DRG和背角这两个主要的疼痛相关区域表达。我们发现大约30%的DRG神经元对PICK1呈阳性反应,并且大多数这样的神经元都很小。肽能神经元和非肽能神经元均有代表。在背角,PICK1阳性终末、纤维和胞体集中在背角浅层,尤其是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在电子显微镜下,PICK1的免疫金标记与浅层背角神经元树突的突触后密度有关。与这一发现相一致,我们之前发现PICK1在背角的表达高于腹角或DRG[14]. PICK1在小DRG神经元和浅背角神经元中的大量表达表明它可能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

PICK1在急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幼稚的PICK1 KO小鼠对有害的机械和热刺激有完整的反应,表明PICK1可能不参与急性疼痛传递。相反,PICK1基因敲除可在发育和维持期间消除神经损伤诱导的疼痛超敏反应。此外,脊髓和DRG中PICK1的敲低显著减轻了神经损伤诱导的疼痛超敏反应的发展。这些发现表明,脊髓和DRG中的PICK1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脊髓PICK1缺陷也能减轻CFA诱导炎症性疼痛维持期的疼痛超敏反应[14]. 此外,我们发现这种作用可能归因于在CFA诱导的炎症性疼痛维持中NMDA受体/PKC触发的背角GluR2内化的减少[12-14]. 我们希望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也能观察到这种机制。然而,我们发现,在L5SNL公司。这些结果表明,SNL诱导的神经损伤输入与CFA诱导的炎症输入不同,并不促进背角GluR2内化。因此,PICK1可能通过其他潜在机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即使其与伙伴PKCα和GluR2结合。

除了与GluR2相互作用外,PICK1还通过其PDZ域与中枢神经元中ASIC1和ASIC2的C末端特异性相互作用[23,24]. ASIC1主要表达于小直径DRG神经元,而ASIC2定位于DRG小、中、大直径细胞的质膜[25-27]. 干扰小鼠ASIC2基因可显著降低机械感觉特定成分的敏感性[28]. 此外,PICK1通过PKC增强ASIC1的PKA磷酸化并增加ASIC2电流[29]. PICK1缺陷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痛觉过敏作用可能是由于DRG ASIC1和ASIC2功能的降低。

PICK1的PDZ结构域也与中枢神经元中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单位7(mGluR7)结合。一种抑制性突触前受体mGluR7在DRG神经元和初级传入终末表达[30,31].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激活,但在正常条件下不激活[32-34]. 因为PICK1抑制mGluR7的PKC磷酸化[9,35,36]PICK1缺乏可能导致mGluR7磷酸化抑制丧失,并增强mGluR 7的活化。激活的mGluR7随后会抑制初级传入神经释放谷氨酸,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产生抗伤害作用。DRG PICK1可能通过调节ASIC1、ASIC2和mGluR7功能而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尚待进一步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期间,PICK1仍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例如Eph受体酪氨酸激酶[37],多巴胺转运体[38]和I类ADP-核糖基化因子[39]. 这些相互作用是否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尚不清楚。

总之,我们发现PICK1在DRG和浅表背角神经元中表达。行为研究表明,敲除PICK1可在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和维持期间消除疼痛超敏反应,而不会影响急性疼痛或运动功能。尽管神经性疼痛中这种抗伤害感受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但PICK1似乎是预防和/或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靶点。

竞争性利益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的贡献

WW参与了研究设计,进行了手术、SNL模型、行为测试、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实验,并撰写了手稿草稿。RSP参与免疫金标记和电镜观察。KT、JX和RLH参与生成KO小鼠。YQL和RLH参与了对手稿的批判性审查。YXT和MY对研究的概念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及对手稿的批判性审查做出了贡献。所有作者都已阅读并批准了最终手稿。

致谢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S058886)、布拉斯汀疼痛研究基金会、David Koch先生和Patrick C.Walsh前列腺癌研究基金会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Y.X.T.)的脑科学研究所、麻醉系(M.Y.)和NIDCD(R.S.P.)的院内研究计划的支持。我们感谢Ya-Xian Wang女士在免疫金实验方面的帮助。作者感谢Claire Levine,MS的编辑协助。

工具书类

  • Garner CC,Nash J,Huganir RL.突触组装和信号传递中的PDZ域。趋势细胞生物学。2000;10:274–280. doi:10.1016/S0962-8924(00)01783-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肯尼迪·MB。谷氨酸能突触的突触后密度。《神经科学趋势》。1997;20:264–268. doi:10.1016/S0166-2236(96)01033-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o YX,Johns RA。兴奋性突触的PDZ域:持续性疼痛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当前神经药理学。2006年;4:217–223. doi:10.2174/1570159067780194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o YX,Raja SN.突触MAGUK蛋白参与慢性疼痛吗?药物科学趋势。2004;25:397–400. doi:10.1016/j.tips.2004.06.00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hepherd JD,Huganir RL。突触可塑性的细胞生物学:AMPA受体贩运。年收入细胞开发生物。2007;23:613–643. doi:10.1146/annurev.cellbio.23.090506.12351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o YX、Rumbaugh G、Wang GD、Petralia RS、Zhao C、Kauer FW。等。在缺乏突触后密度-93蛋白的小鼠中,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功能受损,并且NMDA受体依赖的持续疼痛变钝。神经科学杂志。2003;23:6703–67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udinger J、Zhou J、Burgess R、Elledge SJ、Olson EN。PICK1:由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的一种核周结合蛋白和蛋白激酶C底物。细胞生物学杂志。1995;128:263–271. doi:10.1083/jcb.128.3.2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ev KK、Nishimune A、Henley JM、Nakanishi S。蛋白激酶Cα结合蛋白PICK1与AMPA受体亚单位的短而非长形式的选择性剪接变体相互作用。神经药理学。1999;38:635–644. doi:10.1016/S0028-3908(98)0023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ev KK、Nakajima Y、Kitano J、Braithwaite SP、Henley JM、Nakanishi S.PICK1与mGLUR7的PKC磷酸化相互作用并调控。神经科学杂志。2000;20:7252–72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夏J,张X,Staudinger J,Huganir RL.突触PDZ结构域蛋白PICK1对AMPA受体的聚类。神经元。1999;22:179–187. doi:10.1016/S0896-6273(00)80689-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ark JS,Yaster M,Guan X,Xu JT,Shih MH,Guan Y.等。脊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症疼痛中的作用。Mol疼痛。2008;4:67.网址:10.1186/1744-8069-4-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ark JS、Voitenko N、Petralia RS、Guan X、Xu JT、Steinberg JP等。持续炎症通过NMDA受体触发的背角神经元PKC激活诱导GluR2内化。神经科学杂志。2009年;29:3206–3219. doi:10.1523/JNEUROSCI.4514-08.20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陶艺霞。炎性疼痛中背角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的贩运。麻醉学。2010;112:1259–1265. doi:10.1097/ALN.0b013e3181d3e1ed。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tianjoh FA、Yaster M、Zhao X、Takamiya K、Xia J、Gauda EB。等。脊髓蛋白与C激酶1相互作用是维持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性疼痛所必需的,但不用于切口诱导的术后疼痛。疼痛。2010;151:226–234. doi:10.1016/j.pain.2010.07.01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atremolier A,Woolf CJ。中枢敏化:中枢神经可塑性引起的痛觉超敏反应。疼痛杂志。2009;10:895–926. doi:10.1016/j.jpain.2009.06.0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teinberg JP,Takamiya K,Shen Y,Xia J,Rubio ME,Yu S.等。AMPA受体亚单位GluR2及其相互作用蛋白PICK1的靶向体内突变消除了小脑长期抑郁。神经元。2006年;49:845–860. doi:10.1016/j.neuron.2006.02.02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o YX、Huang YZ、Mei L、Johns RA。PSD-95/SAP90的表达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脊髓热痛觉过敏至关重要。神经科学。2000;98:201–206. doi:10.1016/S0306-4522(00)00193-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张B、陶F、刘WJ、布雷特DS、约翰RA、陶YX。击倒脊髓PSD-93/chapsin-110对完全弗氏佐剂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的影响。疼痛。2003;106:187–196. doi:10.1016/j.pain.2003.08.00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ingh OV,Yaster M,Xu JT,Guan Y,Guan X,Dharmarajan AM等。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突触体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2009;9:1241–1253. doi:10.1002/pmic.2008006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glerod C、Kapic A、Boulland JL、Hussain S、Holen T、Skare O.等。与C激酶1(PICK1)和GluR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与海马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质膜和小泡有关。神经科学。2009;158:242–252.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08.11.02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Xu JT、Zhao X、Yaster M、Tao YX。mTOR、p70S6K、4E-BP1及其磷酸化对应物在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的表达和分布。大脑研究。2010;1336:46–57。doi:10.1016/j.brainres.2010.04.0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uan Y、Yaster M、Raja SN、Tao YX。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敲除和药物抑制可减轻小鼠神经损伤引起的机械性超敏反应。Mol疼痛。2007;:29.doi:10.1186/1744-8069-3-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uggan A、Garcia-Anoveros J、Corey DP。PDZ结构域蛋白PICK1和钠通道BNaC1相互作用并定位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树突的机械感觉末端。生物化学杂志。2002;277:5203–5208. doi:10.1074/jbc。M104748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ruska-Hageman AM、Wemmie JA、Price MP、Welsh MJ。突触蛋白PICK1(与C激酶1相互作用的蛋白)与非电压门控钠通道BNC1(脑钠通道1)和ASIC(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杂志。2002;361:443–450. doi:10.1042/0264-6021:36104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ngueglia E,de W Jr,Bassilana F,Heurteaux C,Sakai H,Waldmann R.等人。大脑和背根神经节细胞中酸感应离子通道的调节亚单位。生物化学杂志。1997;272:29778–29783. doi:10.1074/jbc.272.47.2977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rez de la RD,Zhang P,Shao D,White F,Canessa CM。大鼠外周神经系统中酸敏感通道定位和活性的功能意义。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2;99:2326–2331. doi:10.1073/pnas.0426881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rez de la RD、Krueger SR、Kolar A、Shao D、Fitzsimonds RM、Canessa CM。ASIC1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亚细胞定位和个体发育。生理学杂志。2003;546:77–87. doi:10.1113/jphysiol.2002.0306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rice MP、Lewin GR、McIlreheen SL、Cheng C、Xie J、Heppenstoll PA等。哺乳动物钠通道BNC1是正常触觉所必需的。自然。2000;407:1007–1011. doi:10.1038/3503951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onard AS、Yermolaieva O、Hruska-Hageman A、Askwith CC、Price MP、Wemmie JA。等。酸敏感离子通道-1的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调节其与与C-激酶-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结合。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3;100:2029–2034. doi:10.1073/pnas.2527827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 H,Ohishi H,Kinoshita A,Shigemoto R,Nomura S,Mizuno N。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7在脊髓背角浅层假定伤害性初级传入纤维的轴突终末的定位:大鼠的电子显微镜研究。神经科学快报。1997;223:153–156. doi:10.1016/S0304-3940(97)13429-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 JL,Ohishi H,Kaneko T,Shigemoto R,Neki A,Nakanishi S.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7在大鼠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特别是谷氨酸能神经节神经元的存在。神经科学快报。1996;204:9–12.网址:10.1016/0304-3940(95)12299-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umar N、Laferrier A、Yu JS、Poon T、Coderre TJ。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调节神经性和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由有害刺激诱导的谷氨酸释放。神经化学杂志。2010;114:281–2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ikowicz M,Mika J,Makuch W,Przewlocka B.谷氨酸受体配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中减弱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并增强吗啡效应。疼痛。2008;139:117–126. doi:10.1016/j.pin.2008.03.01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张HM、陈SR、潘HL。神经性疼痛大鼠模型中III族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对脊髓突触传递的影响。神经科学。2009;158:875–884.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08.10.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udin H,Doan A,Xia J,Shigemoto R,Huganir RL,Worley P.等人。mGluR7a突触前聚集需要PICK1-PDZ结构域结合位点。神经元。2000;28:485–497. doi:10.1016/S0896-6273(00)00127-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El FO,Airas J,Wischmeyer E,Nehring RB,Karschin A,Betz H。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的C末端尾部区域与蛋白激酶C底物PICK1的相互作用。欧洲神经病学杂志。2000;12:4215–42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rres R、Firestein BL、Dong H、Staudinger J、Olson EN、Huganir RL等。PDZ蛋白与Eph受体及其肾上腺素配体结合、聚集和突触共定位。神经元。1998;21:1453–1463. doi:10.1016/S0896-6273(00)80663-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orres GE、Yao WD、Mohn AR、Quan H、Kim KM、Levey AI等。单胺质膜转运蛋白与突触PDZ结构域蛋白PICK1之间的功能相互作用。神经元。2001;30:121–134. doi:10.1016/S0896-6273(01)00267-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keya R,Takeshige K,Sumimoto H.人PICK1的PDZ结构域与I类ADP核糖基化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2000;267:149–155. doi:10.1006/bbrc.1999.193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来自的文章分子疼痛由以下人员提供SAGE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