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基因发育。2010年12月15日;24(24): 2760–2765.
数字对象标识:10.1101/日期:1998010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3003193
PMID:21106671

Bcl-6和NF-κB池蛋白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反向调节

摘要

在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s)是通过NF-κB基因网络触发信号级联激活炎症程序的关键传感器。然而,TLR/NF-κB激活所靶向的基因组网络以及其终止激活和重新建立静止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在这里,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我们定义了NF-κB池蛋白,它由31070组成顺式-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信号反应的作用结合位点。此外,我们证明转录抑制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调节近三分之一的Tlr4调节转录组,并且90%的Bcl-6池在Tlr5激活后崩溃。缺乏Bcl-6的巨噬细胞对LPS高度敏感,通过比较ChIP-seq分析,我们发现Bcl-6和NF-κB池在核小体距离内相交于受刺激巨噬细胞中近一半的Bcl-6结合位点,以促进局部染色质的表观遗传修饰。这些结果揭示了一种控制先天免疫反应的基因组策略,在这种策略中,抑制性和诱导性池蛋白通过表观遗传标记在巨噬细胞静止和激活之间建立动态平衡顺式-监管要素。

关键词:Bcl-6、NF-κB、巨噬细胞、炎症、池蛋白、ChIP-seq

Toll样受体(TLR)感受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快速激活免疫系统诱导炎症(2010年竹内和亚基拉). 转录因子NF-κB是TLR信号传导的常见介质,对TLR诱导的基因表达程序控制免疫功能以及正常发育和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海登和戈什200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LR不仅识别微生物产物,还识别来自受损细胞的内源性分子。强调这一观点的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神经变性和某些癌症在内的非感染性疾病现已与TLR–NF-κB信号转导和慢性炎症相关(Frantz等人,2007年;Medzhitov 2010年). 因此,破译TLR–NF-κB转录网络及其如何控制对于理解免疫和疾病具有广泛的重要意义。

巨噬细胞是一种良性的免疫哨兵,表达TLR,并对一系列信号作出反应,成为急慢性炎症的主要细胞效应器。TLR诱导炎症反应的巨大复杂性,特别是在基因控制水平上,表明模块化网络划分了功能通路并控制先天免疫(Medzhitov和Horn 2009年). 然而,这种网络的基因组结构以及调控它们以防止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巨噬细胞静止的一个潜在介质是序列特异性转录抑制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Chang等人,1996年;Dhordain等人,1997年;Huynh和Bardwell 1998;Huynh等人,2000年;Lemercier等人,2002年;Parekh等人,2007年;Mendez等人,2008年). 虽然其在B细胞发育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作用最为人所知(Dent等人,1997年;Ye等人,1997年),我们和其他人已经证明,BCL-6可以结合核受体及其辅抑制因子,这与巨噬细胞调节炎症有关(Lee等人,2003年;Ogawa等人,2004年;Ghisleti等人,2009年). 此外,缺乏Bcl-6的小鼠会发生致命的新生儿肺血管炎和心肌炎(Dent等人,1997年;Ye等人1997)以及少量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Tony等人,2000年;武田等人,2003年;Yu等人,2005年;Mondal等人,2010年). 这些集体观察结果表明,Bcl-6可能在巨噬细胞静止和炎症反应终止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提供了基因和基因组证据,证明Bcl-6通过有限数量的结合位点发挥作用,通过对TLR–NF-κB子网络的顺反作用广泛抑制炎症反应。

结果和讨论

Bcl-6控制三分之一的Tlr4转录组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分析,以确定静止和脂多糖(LPS)刺激的Bcl-6中Bcl-6调节的基因网络+/+(野生型)和Bcl-6−/−(敲除)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出乎意料的是,大量mRNA(>2500个基因)因缺乏Bcl-6而改变(图1A)>500可被归类为功能性炎症(35%);分化、凋亡与癌症(24%);细胞信号(12%);代谢(16%);或其他各种途径(13%)(图1B; 补充表1)。炎症触发LPS治疗导致野生型或敲除型细胞中>350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巨大变化(图1A; 补充图1A)。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基因网络的比较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LPS引发的转录组也由Bcl-6控制(图1A)并且,对于超过60%的这些协同调控基因,Bcl-6的缺失模拟了LPS刺激。对Bcl-6和LPS相关调节基因的分析发现,将近一半的分类基因是炎症性的(图1C; 补充表2)。使用定量PCR(qPCR),我们在6小时的LPS暴露过程中对野生型和敲除型BMDM中的许多靶点进行了检测,证明Bcl-6的缺失会产生广泛且通常引人注目的超敏反应(图1D; 补充图1B)。在众多显著相关的基因中,有一系列参与炎症细胞募集的C-C和C-X-C趋化因子(Charo和Ransohoff 2006)包括Ccl-2、Ccl-3、Ccl-4和Ccl-7,以及Cxcl-2、Cxcl-11和Cxcl-14;促白细胞趋化、分化和增殖的生长因子,如Csf-1(Pixley和Stanley 2004); 急性期细胞因子(如Il-1α和Il-1β);和抗炎调节剂,包括Pparγ和Dusp1(Jeffrey等人,2007年). 其中许多基因的基础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LPS处理进一步放大了这些变化。例如,Il-1α显示基础表达增加了610倍,诱导LPS刺激后,敲除细胞与未刺激野生型细胞相比增加了130000倍。Bcl-6缺陷细胞中这种显著的LPS诱导超过了LPS刺激的最大表达Il-1α在野生型细胞中超过三个数量级。在许多其他炎症基因中观察到变异但相关的夸张模式,少数例外(如Ccl6),在这些基因中没有发现LPS刺激的明显影响(图1D; 补充图1B)。这些结果表明,Bcl-6通过控制LPS诱导转录组内外的转录模块来防止炎症反应。在Tlr4网络中,Bcl-6控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转录组,在那里它还帮助抑制基础转录以建立静止状态。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760fig1.jpg

Bcl-6协同调节Tlr4诱导的基因表达程序。()野生型(Bcl-6)表达微阵列中显著诱导或抑制的基因的表达+/+)和击倒(Bcl-6−/−)暴露于LPS(100 ng/mL)6小时后,野生型BMDM中BMDM与基因的对比发生显著变化(B类,C类)Bcl-6调节基因的功能分类(B类)或Bcl-6-和LPS-协同调节基因(C类)描述为占总数的百分比。(D类)暴露于LPS(100 ng/mL)后0、2或6 h,对野生型和敲除型BMDM中微阵列鉴定的Bcl-6和LPS协同调节基因进行qPCR。列出了基线(0 h)时与野生型BMDM相比的平均相对表达±SD。

并非所有Tlr4调节的基因都是促炎基因,如Bcl-6本身所示,其在LPS暴露后2小时内的瞬时诱导(补充图1C、D)可能有助于减弱LPS反应以防止非溶解性炎症。以Bcl-6调节为模型,用TLR信号抑制剂(包括Mek1和Mek2[U0126]、Erk 1/2[ErkII抑制剂]、PI3激酶[wortmannin]和NF-κB[Bay 11-7082])处理BMDM以解构调节级联。LPS诱导Bcl-6号机组Ccl2公司被Bay 11-7082完全减弱(补充图1E),表明NF-κB有助于Tlr4诱导的转录反应的诱导和反馈抑制。

动态Bcl-6水池

接下来,我们希望了解Bcl-6调节的染色质基础,并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对野生型BMDM进行全基因组结合位置分析。由此产生的顺反子在未刺激细胞中鉴定出6655个Bcl-6相互作用位点(图2A). 他们在Bcl-6中完全失利−/−细胞证实了位点的身份以及抗体的特异性(补充图2A)。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Bcl-6结合定位于遥远的基因间和内含子位点,只有5%发生在基因启动子上(图2A; 补充图2B)。附近的基因注释分析根据其与最近转录起始位点的接近程度指定峰值,在未刺激的Bcl-6顺反子内共产生4354个基因(图2B). 基因本体分析表明,注释基因最常见的分类功能是炎症(28%)(图2C; 补充表3)。由于转录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也可以通过长程或间接机制作用,我们比较了表达微阵列和ChIP-seq鉴定的基因集(图2B). 有趣的是,在敲除巨噬细胞中基础表达发生改变的基因中,约有三分之一被发现具有Bcl-6结合位点,这表明Bcl-6的缺失通常会放大为非顺反子基因。此外,对于许多具有Bcl-6结合位点的基因来说,Bcl-6的缺失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基础基因的表达,这意味着可能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发挥额外作用。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760fig2.jpg

ChIP-seq揭示了Bcl-6与NF-κB的广泛共定位。()如图所示,BMDM中Bcl-6和NF-κB p65结合位点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池的重叠。(B类)Bcl-6表达显著改变的基因数量的图示−/−与Bcl-6相比+/+BMDM(黄色),ChIP-seq(蓝色)注释有Bcl-6-结合位点的基因数量,以及这些基因集在未刺激BMDM中的交叉点。(C类)在未刺激和LPS刺激的BMDM中,通过ChIP-seq对Bcl-6、NF-κB或近端Bcl-6和NFκB结合位点确定的基因进行功能分类。(D类)代表由NF-κB p65控制的Tlr4启动的转录程序的示意图(左边)和NF-κB p65依赖性(正确的)基于p65 ChIP-seq注释。(左侧)Bcl-6对Tlr4反应的调节集中在用近端Bcl-6和NF-κB位点注释的基因中。(赖特)Bcl-6结合在由其他转录因子(TF)控制的Tlr4靶基因中并不常见。

对Bcl-6 ChIP序列DNA进行的基序分析确定了静态BMDM中74%结合峰内的典型Bcl-6共有结合位点(补充图2D)。有趣的是,关键髓系和增强因子Pu.1的基序(Scott等人,1994年;Ghisleti等人,2010年;Heinz等人,2010年)是第二常见的(补充图2D),这意味着Bcl-6通过积极抑制近端Pu.1标记的增强子部分建立了静息状态。为了验证这些预测,我们还对Pu.1和p300进行了ChIP测序,这是巨噬细胞增强子的双重特征(Ghisleti等人,2010年)发现Pu.1和/或p300在非刺激细胞中Bcl-6-结合位点的44%以上共现(图2A). 令人惊讶的是,NF-κB的结合基序在Bcl-6 ChIP序列DNA中也高度富集(补充图2D),这增加了Bcl-6与典型炎症信号通路相交的可能性。

为了探讨炎症刺激对Bcl-6定向基因组调控的影响,我们对经LPS治疗3小时的BMDM中的Bcl-6进行了ChIP测序,此时Bcl-6蛋白最大(补充图1D)。发生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快速的、动态的变化。首先,“静止”的Bcl-6池蛋白减少了近90%,达到726个残留位点,其次,刺激诱导了额外的1116个“LPS特异性”位点(图2A). 1842个位点诱导的Bcl-6池蛋白特别集中在控制炎症反应(48%)以及细胞粘附和迁移(22%)的基因中(图2C; 补充表4)。在探索Bcl-6池蛋白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使用暴露于LPS的BMDM的ChIP qPCR对Bcl-6进行了12小时的动力学分析(补充图2F),证实在LPS刺激过程中,结合暂时丢失(例如Csf1)、保留(例如Ccl2)或获得(例如Ifitm1)。先前的研究表明,信号诱导的Bcl-6蛋白乙酰化和磷酸化降低了其DNA结合和稳定性,可能对这些LPS触发的结合动力学起作用(Niu等人,1998年;Bereshchenko等人,2002年;Barros等人,2009年). 在LPS刺激的BMDM中,Bcl-6顺反子在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和基因间位点的一般分布反映了非刺激细胞的覆盖范围,并且在假定的增强子处也经常与Pu.1和p300共定位(图2A). 这些结果表明,Bcl-6池蛋白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信号依赖性,其转化能力可能支持对炎症触发物的快速基因组反应。

Bcl-6–NF-κB顺反流拮抗作用

考虑到Bcl-6顺反子的动态性质,我们的注意力回到了与NF-κB的潜在交叉以及重叠顺反子相互调节的可能性。为了支持这一观点,LPS刺激的BMDM中Bcl-6 ChIP序列DNA的基序分析,如静止巨噬细胞中的一样,确定了得分最高的NF-κB共识基序,以及Bcl-6本身和髓系先锋因子Pu.1的基序(补充图2E)。为了检测“基因组串扰”的可能性,我们首先需要建立NF-κB池蛋白。以p65作为活性NF-κB复合体的标志,在静止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仅发现164个结合位点,可能是由于未刺激细胞中的细胞质隔离所致。然而,NF-κB基序在ChIP序列DNA中最丰富(补充图3A)。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LPS处理显著降低了Bcl-6池色素沉着,但它反过来增加了NF-κB的结合,达到31000个以上的峰值(图2A),其富含NF-κB和Pu.1的基序(补充图3B)。与Bcl-6一样,NF-κB主要定位于启动子远端位点,启动子结合仅占其池蛋白的10%(图2A). 与其在免疫、发育和体内平衡方面的广泛功能相一致(海登和戈什2004),以ChIP-seq识别的NF-κB结合位点注释的基因在炎症相关的功能通路中广泛分布(23%);细胞骨架和细胞粘附(19%);细胞信号(18%);分化、凋亡和癌症(15%);代谢(9%);和其他各种功能(16%)(图2C). 当我们检测NF-κB和Bcl-6之间的调节关系时,进一步揭示了Bcl-6号机组基因本身。在LPS刺激后,p65结合以分布方式出现在50 kb区域内和侧面Bcl-6号机组基因,证实Bcl-6号机组是一个直接调控的NF-κB靶点(补充图3C)。因此,Bcl-6是一种基础和诱导性抑制剂,可对抗NF-κB定向调控。

在进一步探索Bcl-6和NF-κB相互调节的方面时,我们观察到数千个NFκB和Bcl-6位点在一个核小体窗口(200个碱基对)内共定位,共有2422个位点与Bcl-6与NF/κB共现结合(补充图3D)。这些Bcl-6/p65位点分别占Bcl-6刺激或静止池的45%和32%(图2A). 尽管两者结合起来仅占NF-κB池蛋白的8%(图2A),Bcl-6/p65核小体模块对LPS转录程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NF-κB p65是Tlr4信号的关键转录介质,我们将基于ChIP-seq数据的p65结合位点注释的基因与LPS改变表达的基因进行了比较。NF-κB p65注释为LPS刺激诱导或抑制的基因>70%(图2D). 令人惊讶的是,Bcl-6/p65模块在差异表达的LPS靶基因(626个基因)中严重过度表达(图2D(左),特别是在那些由脂多糖诱导的人群中。相比之下,只有一小部分(80个基因)NF-κB非依赖性Tlr4定向基因程序包含可指定的Bcl-6-结合位点(图2D,右侧)。因此,尽管Bcl-6/p65位点仅占NF-κB p65池蛋白的8%(图2A; 补充图3D),Bcl-6/p65位点出现在25%的Tlr4–NF-κB控制的基因网络中,总跨度为18%的Tlr 4应答基因(图2D). 重要的是,Bcl-6/NF-κB模块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在炎症途径中特别丰富的基因(47%)(图2C). 因此,Bcl-6和NF-κB之间的实质性近端融合表明,池重叠可能是Bcl-6限制NF-κ的B导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程度的有效方式。有趣的是,BCL-6也被报道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抑制NF-κB活性,这增加了BCL-6–NF-κ)B顺反流拮抗作用在其他细胞类型中可能很重要的可能性(Perez-Rosado等人,2008年).

通过检测其对包括Il-1在内的关键炎症靶基因的潜在影响,进一步说明了所提议的顺反流拮抗作用的基础(图3A)和Ccl2/Ccl7/Ccl11(补充图4A)基因簇。这些测序轨迹的可视化显示,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Bcl-6与巨噬细胞增强子的多因素和组蛋白标记形成共定位关系,包括Pu.1、p300、RNA聚合酶II(pol II)、单甲基化H3K4和组蛋白乙酰化岛(Heintzman等人,2007年;Visel等人,2009年;Ghisleti等人,2010年;Heinz等人,2010年)而NF-κB p65的检出率最低。在LPS刺激3小时后,沿着Pu.1标记的增强子检测到强大的NF-κB占用,p300同样被诱导招募到许多(即Il-1α)(图3A),但并非所有NF-κB结合位点(即Ccl2)(补充图4A)。ChIP qPCR分析显示野生型或敲除型细胞中p65和p300的占有率相似(补充图4B,C)。或者,在LPS暴露后,Bcl-6随这些基因的变化而减少,但没有完全丢失(图3A; 补充图4A)。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Bcl-6和NF-κB通过与增强子区域的近端结合发挥作用,在Tlr4刺激后,它们分别相互减弱或增强。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760fig3.jpg

ChIP-seq和表观遗传学分析揭示了炎症基因的Bcl-6和NF-κB协同调节。()ChIP-seq沿着Il-1基因簇追踪未刺激BMDM中乙酰化H3、单甲基化H3K4(H3K4me1)和RNA聚合酶II(RNA pol II),以及未刺激或LPS刺激(100 ng/mL,持续3小时)BMDM中p300、Pu.1、NF-κB p65和Bcl-6。对于有LPS暴露和无LPS暴露的因素排序,轨迹高度标准化为对齐读取数。(B类,C类)乙酰化H3归一化为H3的ChIP qPCR(B类),以及在Bcl-6/p65结合位点暴露于或不暴露于LPS(100ng/mL,3小时)的野生型和敲除型BMDM中相对于输入染色质的Hdac3富集(C类). 列出了Bcl-6-结合位点相对于转录起始位点的注释基因名称和位置。36b4是一个阴性对照DNA区域,缺乏Bcl-6或p65结合位点。数值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使用单向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测试进行统计测试。(+)P(P)< 0.05; (#)P(P)< 0.01; (*)P(P)< 0.001. 乙酰化有显著差异(B类)或Hdac3富集(C类)相对于非模拟野生型BMDM,除非括号中另有说明。

接下来,我们通过比较野生型和敲除型BMDM中H3K4单甲基化和H3乙酰化状态以及组蛋白修饰因子对Bcl-6/p65结合位点的补充,探讨了Bcl-6和NF-κB拮抗的表观遗传学意义。H3K4单甲基化是增强子的标志性标记,受Bcl-6或LPS刺激的影响最小(补充图5A、B)。相反,ChIP qPCR证明Bcl-6的缺失在这些位点引起持续的高乙酰化(图3B; 补充图5C,橙色和红色列)。在LPS暴露后,我们还观察到野生型和敲除型BMDM中细胞因子基因附近的组蛋白H3和H4显著丢失(补充图5D;数据未显示)。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急性激活可能促进沿着增强子的Bcl-6/p65结合位点的核小体失稳,类似于在其他位点观察到的TLR诱导的重塑(Ramirez-Carrozzi等人,2006年). 因此,我们发现敲除BMDM中Bcl-6/p65位点的乙酰化H3密度增加,特别是在LPS刺激的敲除细胞中(例如,Il-1-和Il-6-结合位点),尽管不是普遍存在(图3B). 与乙酰化的这些变化类似,LPS暴露导致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在许多炎症基因附近诱导结合(补充图4C)。与这种酶活性相反,Hdac3,而不是Hdac1或Hdac2,被发现以Bcl-6-依赖的方式出现在Bcl-6/NF-κB结合位点,并被LPS刺激增强(图3C; 数据未显示)。总之,这些发现表明,Bcl-6表达模块通过限制基础组蛋白和Tlr诱导的组蛋白乙酰化来限制NF-κB和p300的激活。

定义在正常条件下维持炎症基因处于反应但抑制状态或解决急性炎症反应的遗传机制,是确定先天免疫反应中的检查点以及设计治疗炎症疾病的新方法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确定了转录阻遏物Bcl-6在维持巨噬细胞静止和限制炎症反应强度方面的一个先前未知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用是通过以顺反子为基础的NF-κB拮抗作用实现的。Bcl-6抑制和NF-κB激活的池是动态的,Bcl-6的缺失通过Hdac3的缺失和p300活性的缺失导致炎症前去抑制和对LPS刺激的超敏反应(图4,上部通道)。这些发现表明,NF-κB和Bcl-6顺反子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将对立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共定位到共享的核小体结构域来调节先天免疫反应(图4,下部通道)。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760fig4.jpg

炎症控制中的巨噬细胞Bcl-6模型。Bcl-6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在炎症基因增强子处的转录抑制抑制炎症反应,靠近Tlr4刺激后NF-κB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诱导结合的位点。在TLR信号的设置中,Bcl-6及其共抑制物Hdac3的丢失导致NF-κB转录激活和炎症反应的无对抗性。

材料和方法

初级巨噬细胞分化与细胞培养

所有细胞均来自具有等基因C57背景的小鼠。巨噬细胞分化在别处有描述(Barish等人,2005年).

免疫印迹和基因表达

如前所述进行免疫印迹、RNA提取和qPCR(Barish等人,2005年). 使用Bio-Rad ChemiDoc和ImageLab软件测定相对蛋白质浓度。基因表达引物见补充表7。使用Illumina BeadChips进行微阵列分析。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补充材料。

ChIP和ChIP序列

按照其他说明进行ChIP分析(Nelson等人2006)经过修改。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补充材料。使用生物三倍体和补充表8中列出的引物进行ChIP qPCR分析。对于ChIP-seq,用抗IgG顺磁性小球(Invitrogen)沉淀染色质-抗体复合物。根据制造商说明制作文库,并使用Illumina基因组分析仪II进行测序。补充材料中描述了分析。

致谢

我们感谢E.Ong和S.Ganley的行政协助;E.Grabowski负责图形艺术;J.Ecker、R.Lister和J.Nery协助DNA测序(索尔克生物研究所);C.Glass(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协助开发HOMER ChIP-seq分析软件;和A.Melnick(Weill Cornell医学院)进行了有益的讨论。这项工作由NIH拨款1K08HL092298(给G.D.B.)、P01HL088093(给R.M.E.)、U19DK062434(给R.E.E.)、R37DK057978(给R.M.E.)、R1HD027183(给R.ME.)、R01HL086566(给R.K.T.)和P30DK063491/DERC(给R.K-T.)资助,并得到Alan Fogelman博士和洛杉矶加州大学David Geffen医学院(给R.K.T.)的支持,塞缪尔·瓦克斯曼癌症研究基金会(转为皇家医学院)、查普曼基金会(转给皇家医学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转为R.M.E.)。R.M.E.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分子和发育生物学March of Dimes主席。

脚注

文章在印刷前在线发布。文章和发布日期在线http://www.genesdev.org/cgi/doi/10.1101/gad.1998010.

本文有补充材料。

工具书类

  • Barish GD、Downes M、Alaynick WA、Yu RT、Ocampo CB、Bookout AL、Mangelsdorf DJ、Evans RM 2005。核受体图谱:巨噬细胞活化.分子内分泌学 19: 2466–247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ros P、Jordan P、Matos P,2009年。Rac1信号调节BCL-6介导的基因转录抑制.分子细胞生物学 29: 4156–416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reshchenko OR,Gu W,Dalla-Favera R 2002。乙酰化使转录抑制因子BCL6失活.自然基因 32: 606–61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ng CC、Ye BH、Chaganti RS、Dalla-Favera R,1996年。BCL-6是一种POZ/锌指蛋白,是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阻遏物.国家科学院程序 93: 6947–6952[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ro IF,Ransohoff RM 2006。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炎症中的多种作用.N英格兰J医学 354: 610–62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nt AL、Shaffer AL、Yu X、Allman D、Staudt LM 1997年。BCL-6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生发中心形成的控制.科学类 276: 589–59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hordain P、Albagli O、Lin RJ、Ansieau S、Quief S、Leutz A、Kerckaert JP、Evans RM、Leprince D,1997年。核心抑制剂SMRT结合LAZ3/BCL6癌蛋白的BTB/POZ抑制结构域.国家科学院程序 94: 10762–10767[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antz S、Ertl G、Bauersachs J,2007年。疾病机制:心血管疾病中的Toll样受体.Nat Clin Pract心血管医学 4: 444–45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hisleti S、Huang W、Jepsen K、Benner C、Hardiman G、Rosenfeld MG、Glass CK,2009年。NCoR/SMRT协同作用建立了一种基于辅升压因子的策略,用于整合炎症和抗炎信号通路.基因开发 23: 681–69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hisleti S、Barozzi I、Mietton F、Polletti S、De Santa F、Venturini E、Gregory L、Lonie L、Chew A、Wei CL等,2010年。巨噬细胞炎症基因表达调控增强子的鉴定和表征.免疫 32: 317–32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海登理学硕士,Ghosh S 2004。NF-κB信号.基因开发 18: 2195–222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ntzman ND、Stuart RK、Hon G、Fu Y、Ching CW、Hawkins RD、Barrera LO、Van Calcar S、Qu C、Ching KA等人,2007年。人类基因组中转录启动子和增强子的独特和预测染色质特征.自然基因 39: 311–31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nz S、Benner C、Span N、Bertolino E、Lin YC、Laslo P、Cheng JX、Murre C、Singh H、Glass CK 2010。谱系决定转录因子质体的简单组合顺式-巨噬细胞和B细胞特性所需的调节元件.分子电池 38: 576–589[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ynh KD,Bardwell VJ 1998年。BCL-6 POZ域和其他POZ域与辅阻遏物N-CoR和SMRT相互作用.癌基因 17: 2473–248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ynh KD、Fischle W、Verdin E、Bardwell VJ 2000。BCoR,一种参与BCL-6抑制的新型共抑制剂.基因开发 14: 1810–182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effrey K、Camps M、Rommel C、Mackay C,2007年。靶向双特异性磷酸酶:操纵MAP激酶信号和免疫反应.Nat Rev药物发现 6: 391–40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CH、Chawla A、Urbiztondo N、Liao D、Boisvert WA、Evans RM、Curtiss LK 2003。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的转录抑制:PPARδ的调节.科学类 302: 453–45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mercier C、Brocard议员、Puvion Dutilleul F、Kao HY、Albagli O、Khochbin S,2002年。第二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直接被BCL6转录阻遏物招募.生物化学杂志 277: 22045–2205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dzhitov R 2010。2010年的炎症:旧火焰的新冒险.单元格 140: 771–776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dzhitov R,Hong T,2009年。炎症反应的转录控制.Nat Rev免疫学 9: 692–703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ndez LM、Polo JM、Yu JJ、Krupski M、Ding BB、Melnick A、Ye BH 2008。CtBP是BCL6自动调节的重要辅升压因子.分子细胞生物学 28: 2175–218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ndal A,Sawant D,Dent AL 2010。转录抑制因子BCL6通过控制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来控制Th17反应.免疫学杂志 184: 4123–4132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lson JD、Denisenko O、Bomsztyk K,2006年。快速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方法协议.Nat协议 1: 179–185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u H,Ye BH,Dalla-Favera R 1998年。抗原受体信号传导诱导MAP激酶介导的BCL-6转录因子磷酸化和降解.基因开发 12: 1953–196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gawa S、Lozach J、Jepsen K、Sawka-Verhelle D、Perissi V、Sasik R、Rose DW、Johnson RS、Rosenfeld MG、Glass CK 2004。核受体辅抑制因子转录检查点控制巨噬细胞活化所需的活化蛋白1依赖性基因网络.国家科学院程序 101: 14461–1446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ekh S、Polo JM、Shaknovich R、Juszczynski P、Lev P、Ranuncolo SM、Yin Y、Klein U、Cattoretti G、Dalla Favera R等人,2007年。BCL6通过不同的生化机制对淋巴瘤细胞的生存和分化进行编程.血液 110: 2067–207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ez-Rosado A、Artiga M、Vargiu P、Sanchez-Aguilera A、Alvarez-Barrientos A、Piris M,2008年。BCL6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FκB活性.病理学杂志 214: 498–50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ixley FJ,Stanley ER 2004。CSF-1对游走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的复杂性.细胞生物学趋势 14: 628–638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mirez-Carrozzi VR、Nazarian AA、Li CC、Gore SL、Sridharan R、Imbalzano AN、Smale ST 2006。SWI/SNF和Mi-2β核小体重塑复合物在炎症反应中的选择性和拮抗作用.基因开发 20: 282–296[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ott EW,Simon MC,Anastasi J,Singh H 1994。转录因子PU.1在多造血谱系发育中的需求.科学类 265: 1573–1577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武田N、Arima M、Tsuruoka N、Okada S、Hatano M、Sakamoto A、Kohno Y、Tokuhisa T 2003。Bcl6是IL-18基因的转录抑制因子.免疫学杂志 171: 426–431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keuchi O,Akira S 2010。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单元格 140: 805–82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ny L、Cattoretti G、Graf J、Merghoub T、Pandolfi P、Dalla-Favera R、Ye B、Dent A 2000。BCL-6调节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基因转录.自然免疫 1: 214–22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sel A、Blow MJ、Li Z、Zhang T、Akiyama JA、Holt A、Plajzer-Frick I、Shoukry M、Wright C、Chen F等,2009年。ChIP-seq准确预测增强子的组织特异性活性.自然 457: 854–85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e BH、Cattoretti G、Shen Q、Zhang J、Hawe N、de Waard R、Leung C、Nouri-Shirazi M、Orazi A、Chaganti RS等,1997年。BCL-6原癌基因控制生发中心的形成和Th2型炎症.自然基因 16: 161–17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u RY、Wang X、Pixley FJ、Yu JJ、Dent AL、Broxmeyer HE、Stanley ER、Ye BH 2005。BCL-6通过抑制自分泌IL-6的产生负性调节巨噬细胞增殖.血液 105: 1777–1784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基因与发育由以下人员提供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