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8月;84(15): 5267–5271.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84.15.526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98836
PMID:2885846

白细胞介素1调节造血活性,这种作用以前被认为是造血素1。

摘要

开发了一种小鼠体外试验,以测量未成熟骨髓群体对造血调节分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次优浓度的增殖反应的增强。该试验称为5-氟尿嘧啶骨髓增殖试验,用于表征人类肿瘤细胞系HBT 5637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的增强活性。分子和生化分析表明,HBT 5637衍生的增强活性可能归因于白细胞介素1α。使用纯化重组白细胞介素1α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分析,最终证明HBT 5637无血清上清液中的增强活性是由于白细胞介素1α所致。从这些数据来看,白细胞介素1α的活性似乎与以前归因于造血素1的协同活性相同。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0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Bradley TR,Metcalf D.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外生长。澳大利亚实验生物医学杂志。1966年6月;44(3):287–2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ushinski RJ、Oliver IT、Guilbert LJ、Tynan PW、Warner JR、Stanley ER。单核吞噬细胞的存活取决于分化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谱系特异性生长因子。单元格。1982年1月;28(1):71–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eff CA、Emerson SG、Donahue RE、Nathan DG、Wang EA、Wong GG、Clark SC。人类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种多系造血素。科学。1985年12月6日;230(4730):1171–11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tson JD、Crosier PS、March CJ、Conlon PJ、Mochizuki DY、Gillis S、Urdal DL。纯化到人类造血生长因子的同质性,刺激小鼠白细胞介素3依赖细胞系的生长。免疫学杂志。1986年8月1日;137(3):854–8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nley ER,Heard PM,调节巨噬细胞生成和生长的因素。小鼠L细胞条件培养基中集落刺激因子的纯化及其性质。生物化学杂志。1977年6月25日;252(12):4305–4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ntrell MA、Anderson D、Cerretti DP、Price V、McKereghan K、Tushinski RJ、Mochizuki DY、Larsen A、Grabstein K、Gillis S等。人类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克隆、测序和表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5年9月;82(18):6250–62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ugh NM、Gough J、Metcalf D、Kelso A、Grail D、Nicola NA、Burgess AW、Dunn AR。编码小鼠造血生长调节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的分子克隆。自然。309(5971):763–7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telmez SH,Stanley ER。造血生长因子(HGF)对血统特异性HGF受体细胞的影响检测到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血小板生成素-1的测定。细胞生理学杂志。1985年3月;122(3):370–3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ubinsky PT,Stanley ER。造血素1的纯化:一种多系造血生长因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5年5月;82(9):2764–27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ola N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法酶制剂。1985;116:600–6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restidge RL,Hearn MT。粒化凝胶中的制备性平板电聚焦,具有简单缓冲液产生的自然pH梯度。分析生物化学。1979年8月;97(1):95–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on PJ、Luk KH、Park LS、March CJ、Hopp TP、Urdal DL。产生识别成熟CSF-2α(IL 3)蛋白的抗肽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杂志。1985年7月;135(1):328–3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chizuki DY、Eisenman JR、Conlon PJ、Park LS、Urdal DL。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血清的研制和鉴定。免疫学杂志。1986年5月15日;136(10):3706–37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adley TR,Hodgson GS.小鼠骨髓中原始巨噬细胞祖细胞的检测。鲜血。1979年12月;54(6):1446–14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bstein K、Mochizuki D、Kronheim S、Price V、Cosman D、Urdal D、Gillis S、Conlon 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体外抗体生成的调节。分子细胞免疫杂志。1986;2(4):199–2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 LS、Friend D、Gillis S、Urdal D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征。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3月25日;261(9):4177–41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rdal DL、Mochizuki D、Conlon PJ、March CJ、Remarowski ML、Eisenman J、Ramthun C、Gillis S.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淋巴因子。J色谱法。1984年7月27日;296:171–1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ch CJ、Mosley B、Larsen A、Cerretti DP、Braedt G、Price V、Gillis S、Henney CS、Kronheim SR、Grabstein K等。两种不同的人类白细胞介素-1互补DNA的克隆、序列和表达。自然。1985年6月20日;315(6021):641–6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on PJ公司。白细胞介素1的快速生物检测。免疫学杂志。1983年9月;131(3):1280–12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uza LM、Boone TC、Gabrilove J、Lai PH、Zsebo KM、Murdock DC、Chazin VR、Bruszewski J、Lu H、Chen KK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正常和白血病髓细胞的影响。科学。1986年4月4日;232(4746):61–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brilove JL、Welte K、Harris P、Platzer E、Lu L、Levi E、Mertelsmann R、Moore MA。多聚体素α:人类膀胱癌细胞系5637产生的第二种人类造血集落刺激因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4月;83(8):2478–24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ower SK、Kronheim SR、Hopp TP、Cantrell M、Deeley M、Gillis S、Henney CS、Urdal DL。白介素-1α和白介素1β的细胞表面受体是相同的。自然。1986年11月20日;324(6094):266–2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nley ER、Bartocci A、Patinkin D、Rosendal M、Bradley TR。造血素-1对非常原始、多潜能造血细胞的调节。单元格。1986年6月6日;45(5):667–6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rum SK、Schmidt JA、Oppenheim JJ。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观点。《免疫学年鉴》。1985;:263–2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迪纳雷洛加利福尼亚州。白细胞介素-1。Rev感染性疾病。1984年1月至4月;6(1):51–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ännel DN,Mizel SB,Diamantstein T,Falk W.通过白介素1和白介素2的协同作用诱导胸腺细胞的白介素-2反应性。免疫学杂志。1985年5月;134(5):3108–31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ye J、Gillis S、Mizel SB、Shevach EM、Malek TR、Dinarello CA、Lachman LB、Janeway CA、Jr。由抗原受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克隆辅助T细胞系的生长:白细胞介素1是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所必需的。免疫学杂志。1984年9月;133(3):1339–13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