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10月;85(19): 7177–7181.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85.19.717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82147型
PMID:2845399

编码人类DNA拓扑异构酶II的cDNA的克隆和测序,并将该基因定位到染色体区域17q21-22。

摘要

用两种独立的方法鉴定了编码人类DNA拓扑异构酶II的两个重叠cDNA克隆。在一个研究中,通过与混合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筛选噬菌体lambda中的人cDNA文库,该探针编码在酵母和果蝇DNA拓扑异构酶II中发现的七个氨基酸;另一种方法是,在lambda gt11表达载体中筛选不同的人类cDNA文库,以表达由人类DNA拓扑异构酶II特异性兔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人类DNA拓扑异构酶II基因的整个编码序列由这些克隆和几个额外的克隆确定,通过使用克隆的人类TOP2基因序列作为探针进行鉴定。克隆序列与mRNA和基因组DNA之间的杂交表明,人类酶是由单拷贝基因编码的。通过将克隆片段原位杂交到中期染色体,并通过与一组鼠-人杂交细胞系进行杂交分析,将该基因定位到染色体17q21-22上,每个细胞系都保留人类染色体的一个子集。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2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王JC。DNA拓扑异构酶。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85;54:665–6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沃斯堡惠普。DNA拓扑异构酶:控制DNA构象的酶。当前顶级微生物免疫学。1985;114:19–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王JC。DNA拓扑异构酶的最新研究。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87年6月6日;909(1):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Nardo S,Voelkel K,Sternglanz R.酿酒酵母的DNA拓扑异构酶II突变体:拓扑异构酶II是DNA复制终止时分离子分子所必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4年5月;81(9):2616–26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lm C,Goto T,Wang JC,Botstein D。酵母有丝分裂时需要DNA拓扑异构酶II。单元格。1985年6月;41(2):553–5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emura T,Morikawa K,Yanagida M。裂变酵母DNA拓扑异构酶I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DNA拓扑异构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EMBO J。1986年9月;5(9) :2355–23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emura T、Ohkura H、Adachi Y、Morino K、Shiozaki K、Yanagida M。波姆链球菌有丝分裂染色体的浓缩和分离需要DNA拓扑异构酶II。单元格。1987年9月11日;50(6):917–9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arnshaw WC、Halligan B、Cooke CA、Heck MM、Liu LF。拓扑异构酶II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支架的结构成分。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5月;100(5) :1706–17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arnshaw WC,Heck MM。有丝分裂染色体中拓扑异构酶II的定位。细胞生物学杂志。1985年5月;100(5):1716–17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sser SM、Laroche T、Falquet J、Boy de la Tour E、Laemmli UK。中期染色体结构。拓扑异构酶II的参与。分子生物学杂志。1986年4月20日;188(4):613–6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罗斯WE。DNA拓扑异构酶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生物化学药理学。1985年12月15日;34(24):4191–41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welling LA,Silberman L,Estey E.间期诱导的拓扑异构酶II介导的DNA切割及其由抗肿瘤抗代谢物修饰。国际放射肿瘤生物学杂志。1986年7月;12(7):1041–10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lica K,Franco RJ。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生物化学。1988年4月5日;27(7):2253–22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H,Scholl R,Browse J,Somerville C.双链DNA测序作为DNA测序的选择。核酸研究。1988年2月11日;16(3):1220–12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per ME,Saunders GF.用原位杂交法定位G带人类染色体的单拷贝DNA序列。染色体。1981;83(3):431–4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aver G、Lynn R、Goto T、Wang JC。酵母DNA拓扑异构酶II结构基因TOP2的完整核苷酸序列。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9月25日;261(27):12448–124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oung RA,Davis RW。使用抗体探针有效分离基因。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3年3月;80(5) :1194–11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emura T,Morikawa K,Yanagida M。裂变酵母DNA拓扑异构酶I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DNA拓扑异构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EMBO J。1986年9月;5(9):2355–23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南方EM。通过凝胶电泳分离的DNA片段中特定序列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杂志。1975年11月5日;98(3):503–5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yton AI、Selden JR、Laws G、Dorney DJ、Finan J、Tripputi P、Emanuel BS、Rovera G、Nowell PC、Croce CM。人类c-erbA癌基因同源物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17号染色体断点非常接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4年7月;81(14) :4495–44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ebner K、Isobe M、Chao M、Bothwell M、Ross AH、Finan J、Hoxie JA、Sehgal A、Buck CR、Lanahan A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q12-17q22区,位于急性白血病17号染色体断裂点的远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3月;83(5):1403–14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nnizzaro LA、Croce CM、Griffin CA、Simeone A、Boncinelli E、Huebner K。人类同源盒基因位于染色体区域2q31---2q37和12q12---12q13。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1987年7月;41(1):1–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lla-Favera R,Gallo RC,Giallongo A,Croce CM。猴肉瘤病毒onc基因人类同源物(c-sis)的染色体定位。科学。1982年11月12日;218(4573):686–6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ussens L、Parker PJ、Rhee L、Yang Feng TL、Chen E、Waterfield MD、Francke U、Ullrich A。多种不同形式的牛和人蛋白激酶C表明细胞信号途径存在多样性。科学。1986年8月22日;233(4766):859–8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ussens L、Yang Feng TL、Liao YC、Chen E、Gray A、McGrath J、Seeburg PH、Libermann TA、Schlessinger J、Francke U等。与EGF受体具有广泛同源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neu癌基因共享染色体位置。科学。1985年12月6日;230(4730):1132–11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sobe M,Emanuel BS,Givol D,Oren M,Croce CM。人类p53肿瘤抗原基因定位到17p13带。自然。1986年3月6日;320(6057):84–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aus MH,Popescu NC,Amsbaugh SC,King CR。通过不同分子机制在人类乳腺肿瘤细胞系中过度表达EGF受体相关原癌基因erbB-2。EMBO J。1987年3月;6(3):605–6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owitz DS、Wang JC。大肠杆菌DNA回转酶活性位点酪氨酸的定位。生物化学杂志。1987年4月15日;262(11):5339–53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ynn R、Giaever G、Swanberg SL、Wang JC。酵母DNA拓扑异构酶II的串联区域与细菌回转酶的不同亚基具有同源性。科学。1986年8月8日;233(4764):647–6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to T,Wang JC。酵母DNA拓扑异构酶II由一个单拷贝的必需基因编码。单元格。1984年4月;36(4):1073–10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emura T,Yanagida M.从裂变酵母中分离出I型和II型DNA拓扑异构酶突变体: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在细胞生长和染色质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型。EMBO J。1984年8月;(8):1737–17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lan JM,Lee MP,Wyckoff E,Hsieh TS。果蝇DNA拓扑异构酶II编码基因的分离和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6月;83(11) :3664–36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ake FH、Zimmerman JP、McCabe FL、Bartus HF、Per SR、Sullivan DM、Ross WE、Mattern MR、Johnson RK、Crooke ST等。从amsacrine抗性P388白血病细胞中纯化拓扑异构酶II。酶的两种形式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87年12月5日;262(34):16739–167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zak M.699个脊椎动物信使RNA中5'-非编码序列的分析。核酸研究。1987年10月26日;15(20):8125–81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真核信使RNA中Brownlee GG.3'非编码区序列。自然。1976年9月16日;263(5574):211–2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rnstiel ML、Busslinger M、Strub K。转录终止和3'处理:结束在现场!单元格。1985年6月;41(2):349–3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