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国际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年8月;78(4): 277–289.
数字对象标识:10.1046/j.1365-2613.1997.330364.x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下午2694537
PMID:9505939

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早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预防性使用表面活性剂治疗。

摘要

体外循环手术(CPB)会导致肺损伤,至少2%的成人患者和更多儿童会出现最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ARDS的发病机制之一。有人提出CPB后立即进行表面活性剂治疗可能会阻止ARDS的进展。然而,许多患者在体外循环后仅出现轻度肺损伤。因此,需要早期标记物来识别那些风险最高的患者,以指导选择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表面活性剂磷脂是否发生变化,并反映旁路术后最初几个小时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由于成人患者ARDS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使用了对旁路诱导的肺损伤高度敏感的小猪。8头猪接受了2小时的体外循环。6名对照组接受了“假”旁路手术。旁路术后3 h,通过放射性标记转铁蛋白经毛细血管渗漏评估肺血管内皮通透性。4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用于评估肺泡内表面活性剂、炎症细胞和水肿蛋白水平。旁路术导致动脉氧合和肺顺应性下降(P(P)<0.01),但在肺损伤进展的早期阶段,BAL表面活性剂磷脂和白蛋白水平处于控制范围内,表明肺泡上皮尚未遭受重大损伤。主要异常是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P(P)<0.01),BAL中性粒细胞(P(P)<0.01)、总蛋白和鞘磷脂(SM)(P(P)< 0.05). 肺组织学检查显示,主要损害是位于细支气管及其相关血管周围的间质水肿。5只动物单次滴注表面活性剂磷脂导致过量体内补充并没有减少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磷脂缺乏在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初始阶段并不是主要原因,在此阶段过度补充磷脂可能是有害的。

关键词:体外循环、支气管肺泡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中性粒细胞、鞘磷脂、水肿、上皮、内皮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867K)。


文章来自国际实验病理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