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感染免疫。1987年11月;55(11): 2822–2829.
doi(操作界面):10.1128/iai.55.11.2822-2829.198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59983
PMID:311769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人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中渗透和细胞内生长的体外模型。

摘要

通过感染人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研究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和复制。细胞松弛素D对细菌进入的抑制作用以及电子显微镜显示感染早期膜限制性空泡内的细菌表明,进入是由于直接吞噬作用。只有来自致病物种的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伊凡诺维李斯特菌)能够通过Caco-2细胞诱导自身吞噬作用,而不是西氏李斯特菌、魏氏李斯特杆菌和innocua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Caco-2细胞内容易繁殖,表观生成时间约为90分钟。李斯特菌溶素O被发现是促进单核细胞增殖李斯特菌胞内生长的主要因素。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一种非溶血性突变体在以与其溶血回复株相同的速度内化后,未能在Caco-2细胞内显著复制。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在细胞感染期间,来自非溶血性突变体的细菌留在吞噬体内,而来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溶血细菌则在细胞质内自由释放。这表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产李斯特菌O菌株破坏液泡膜可能是细菌逃离吞噬体并在细胞质内无限制繁殖的关键机制。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2.0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rmstrong BA,Sword CP。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小鼠脾脏的电子显微镜。细菌杂志。1966年3月;91(3):1346–13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leming DW、Cochi SL、MacDonald KL、Brondum J、Hayes PS、Plikaytis BD、Holmes MB、Audurier A、Broome CV、Reingold AL。在李斯特菌病爆发时,巴氏杀菌牛奶作为感染媒介。N英格兰医学杂志。1985年2月14日;312(7):404–4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gh J,Fogh JM,Orfeo T.127株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产生肿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77年7月;59(1):221–2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illard JL,Berche P,Sansoneti P.转座子诱变作为研究溶血素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毒力中作用的工具。感染免疫。1986年4月;52(1):50–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ffroy C,Gaillard JL,Alouf JE,Berche P.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巯基活化溶血素李斯特溶血素O的纯化、表征和毒性。感染免疫。1987年7月;55(7):1641–16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格雷ML,基林格AH。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李斯特菌感染。细菌评论。1966年6月;30(2):309–38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e TL,Morris RE,Bonvente PF。鸡肠上皮细胞的志贺氏菌感染:宿主细胞的作用。感染免疫。1979年6月;24(3):887–8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thariou S,Metz P,Hof H,Goebel W.Tn916诱导溶血素决定簇突变,影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毒力。细菌杂志。1987年3月;169(3):1291–12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金顿GC,剑C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溶血素对吞噬细胞和溶酶体的影响。感染免疫。1970年4月;1(4):356–3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fford MJ、Warner S、Amell L.李斯特菌肺炎:免疫途径对空气传播感染耐药性的影响。感染免疫。1979年8月;25(2) :672–6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麦克唐纳TT,卡特PB。肠道感染的细胞介导免疫。感染免疫。1980年5月;28(2):516–5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马卡内斯GB。细胞对感染的抵抗力。《实验医学杂志》。1962年9月1日;116:381–4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EBOLD JW,INOUYE T.自然宿主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机制。I.兔子研究。传染病杂志。1954年7月至8月;95(1):52–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SEBOLD JW,INOUYE T.自然宿主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二、。绵羊研究。传染病杂志。1954年7月至8月;95(1):67–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risius J、Bhakdi S、Roth M、Tranum-Jensen J、Goebel W、Seeliger H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β溶血菌株产李斯特菌溶血素。感染免疫。1986年1月;51(1) :314–3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Quaroni A、Wands J、Trelstad RL、Isselbacher KJ。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培养。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学标准进行表征。细胞生物学杂志。1979年2月;80(2):248–2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ácz P、Kaiserling E、Tenner K、Wuthe HH。实验性李斯特菌性膀胱炎。二、。实验性李斯特菌感染上皮期的进一步证据。电子显微镜研究。Virchow Arch B细胞病理学。1973年5月15日;13(1):24–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ácz P,Tenner K,MéRöE.实验性李斯特菌肠炎。实验性李斯特菌感染上皮期的电镜研究。实验室投资。1972年6月;26(6) :694–7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ácz P,Tenner K,Szivessy K。实验性李斯特菌性角结膜炎的电镜研究。I.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渗入角膜上皮细胞。微生物科学学报。1970;17(3):221–2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kihisa Y,Ito S.恙虫病立克次体在多形核白细胞中的细胞内定位。《实验医学杂志》。1979年9月19日;150(3):703–7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court J,Seeliger HP。李斯特菌体裁espèces du genre的分布。Zentralbl Bakteriol Mikrobiol Hyg A.公司。1985年5月;259(3):317–3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usset M.人类结肠癌细胞系HT-29和Caco-2:两种肠分化研究的体外模型。生物化学。1986年9月;68(9):1035–10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sonetti PJ,Ryter A,Clerc P,Maurelli AT,Mounier J.福氏志贺氏菌在HeLa细胞内的增殖:吞噬空泡的溶解和质粒介导的接触性溶血。感染免疫。1986年2月;51(2):461–4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lech WF、3rd、Lavigne PM、Bortolussi RA、Allen AC、Haldane EV、Wort AJ、Hightower AW、Johnson SE、King SH、Nicholls ES等。流行性李氏杆菌病——食物传播的证据。N英格兰医学杂志。1983年1月27日;308(4):203–2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word C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一、铁的影响。细菌杂志。1966年9月;92(3):536–5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沃克TS,温克勒HH。普氏立克次体穿透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细胞)。感染免疫。1978年10月;22(1):200–2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kler HH,Miller ET。磷脂酶A和普氏立克次体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相互作用。感染免疫。1982年10月;38(1):109–1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感染与免疫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