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维罗尔杂志》。1993年6月;67(6): 3087–3094.
数字对象标识:10.1128/jvi.67.6.3087-3094.199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37645
PMID:7684459

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阻断B淋巴细胞的钙动员。

摘要

LMP2A在潜伏性EB病毒(EBV)感染中表达,并与LMP1和质膜中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由于酪氨酸激酶介导受体诱导的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通过在EBV阴性的Burkitt肿瘤细胞系(BJAB)或LMP1转化的BJAB细胞中稳定表达LMP2A来评估LMP2A对受体介导的细胞内钙动员的影响。在II类、CD19或免疫球蛋白M交联后,LMP2A显著阻止钙动员。LMP2A效应在LMP1转化的细胞系中部分逆转。这些结果与LMP2A在潜在的B淋巴细胞感染中起作用,下调LMP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或抑制受体结扎后特定人类组织中EBV裂解感染的诱导相一致。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5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Baichwal VR,Sugden B.爱泼斯坦-巴尔病毒BNLF-1基因对Balb 3T3细胞的转化。致癌物。1988年5月;2(5):461–4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oks L,Yao QY,Rickinson AB,Young LS。鼻咽癌细胞中EBNA1、LMP1和LMP2转录物的共表达。《维罗尔杂志》。1992年5月;66(5):2689–26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不伦瑞克M,萨梅尔森LE,世界JJ。表面免疫球蛋白交联激活B细胞中独立于蛋白激酶C的酪氨酸激酶途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2月15日;88(4):1311–13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khardt AL,Bolen JB,Kieff E,Longnecker R.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转化相关膜蛋白与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相互作用。《维罗尔杂志》。1992年8月;66(8):5161–51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伯克哈特AL、不伦瑞克M、博伦JB、蒙德JJ。B淋巴细胞的抗免疫球蛋白刺激激活src相关蛋白酪氨酸激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8月15日;88(16):7410–74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sson P、McCoy R、Sadler R、Gilligan K、Tursz T、Raab-Traub N。鼻咽癌中EB病毒LMP2基因的一致转录。《维罗尔杂志》。1992年5月;66(5):3257–32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坎比尔JC,堪萨斯州坎贝尔。膜免疫球蛋白及其同谋:一个旧受体的新教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92年10月;6(13):3207–32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mbier JC、Justement LB、Newell MK、Chen ZZ、Harris LK、Sandoval VM、Klemsz MJ、Ransom JT。跨膜信号和细胞内“第二信使”在调节静止B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免疫学修订版。1987年2月;95:37–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坎贝尔KS,坎比尔JC。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mIg)与二硫键连接的诱导磷酸化糖蛋白复合物非共价结合。EMBO J。1990年2月;9(2):441–4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mpbell MA,Sefton BM。在小鼠B淋巴细胞中诱导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以响应抗免疫球蛋白的刺激。EMBO J。1990年7月;9(7):2125–21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ter RH、Park DJ、Rhee SG、Fearon DT。B淋巴细胞膜免疫球蛋白诱导磷脂酶C的酪氨酸磷酸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4月1日;88(7) :2745–27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ng HC,Moingeon P,Lopez P,Krasnow H,Stebbins C,Reinherz EL。人类CD2细胞内结构域的解剖。识别信号转导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所需的片段。《实验医学杂志》。1989年6月1日;169(6):2073–20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JZ,Stall AM,Herzenberg LA,Herzenberg LA.正常小鼠B细胞上与IgM和IgD相关的糖蛋白复合物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信号的转导。EMBO J。1990年7月;9(7):2117–21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ZZ、Coggeshall KM、Cambier JC。B淋巴细胞膜免疫球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中蛋白激酶C的转位。免疫学杂志。1986年3月15日;136(6):2300–23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ggeshall KM,McHugh JC,Altman A.B淋巴细胞磷脂酶C-γ2的主要表达和活化诱导酪氨酸磷酸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年6月15日;89(12) :5660–566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ibata M,Humphreys RE,Takada K,Sairenji T。通过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Akata中的抗IgG触发的第二信使途径激活潜伏EBV。免疫学杂志。1990年6月15日;144(12):4788–47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Franco AL、Gold MR、Jakway JP。B淋巴细胞对抗免疫球蛋白和细菌内毒素的信号转导。免疫学修订版。1987年2月;95:161–1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lsol G,Brousset P,Chittal S,Rigal-Huguet F.霍奇金病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生物素化BamHI-W探针的原位杂交。美国病理学杂志。1992年2月;140(2):247–2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ld MR、Law DA、DeFranco AL。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对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刺激。自然。1990年6月28日;345(6278):810–8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abuchi Y、Yamanaka N、Kataura A、Imai S、Kinoshita T、Mizuno F、Osato T。致命中线肉芽肿患者鼻T细胞淋巴瘤中的EB病毒。柳叶刀。1990年1月20日;335(8682):128–1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nderson S、Rowe M、Gregory C、Croom-Carter D、Wang F、Longnecker R、Kieff E、Rickinson A。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膜蛋白1诱导bcl-2表达可保护受感染的B细胞免受程序性细胞死亡。单元格。1991年6月28日;65(7):1107–11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ston L,Rabson M,Brown N,Miller G.来自P3J-HR-1 Burkitt淋巴瘤细胞亚克隆的新Epstein-Barr病毒变体。自然。1982年1月14日;295(5845):160–1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mbach J、Leclercq L、Radbruch A、Rajewsky K、Reth M。在表面IgM表达细胞中与IgM分子共同分离的一种新的34-kd蛋白。EMBO J。1988年11月;7(11):3451–34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mbach J、Tsubata T、Leclercq L、Stappert H、Reth M。IgM类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的分子成分。自然。1990年2月22日;343(6260):760–7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tchcroft JE、Harrison ML、Geahlen RL.B淋巴细胞活化伴随72-kDa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8月15日;266(23):14846–148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ne PJ、McConnell FM、Schieven GL、Clark EA、Ledbetter JA。II类分子在人类B细胞激活中的作用。与磷脂酰肌醇周转、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和增殖相关。免疫学杂志。1990年5月15日;144(10):3684–36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ux G、Economou A、Farrell PJ。Epstein-Barr病毒的末端蛋白基因2是从双向潜在启动子区转录而来的。维罗尔将军。1989年11月;70(第11部分):3079–30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dbetter JA、Rabinovitch PS、June CH、Song CW、Clark EA、Uckun FM。使用12-kDa B细胞生长因子和抗CD19对B细胞胞浆钙的抗原依赖性调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8年3月;85(6):1897–19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ebowitz D,Kieff E.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诱导B细胞活化抗原和膜斑形成不需要波形蛋白。《维罗尔杂志》。1989年9月;63(9):4051–40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necker R,Druker B,Roberts TM,Kieff E.与细胞生长转化相关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蛋白与酪氨酸激酶相互作用。《维罗尔杂志》。1991年7月;65(7) :3681–36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necker R,Kieff E.第二种EB病毒膜蛋白(LMP2)在潜伏感染中表达,并与LMP1共定位。《维罗尔杂志》。1990年5月;64(5):2319–23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necker R、Miller CL、Miao XQ、Marchini A、Kieff E。唯一区分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和LMP2B的结构域是淋巴细胞感染和体外生长转化所必需的;因此,LMP2A是不重要的。《维罗尔杂志》。1992年11月;66(11):6461–64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ngnecker R、Miller CL、Miao XQ、Tomkinson B、Kieff E。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膜蛋白2(LMP2)的最后七个跨膜和羧基端细胞质结构域对于淋巴细胞感染和体外生长转化是不可或缺的。《维罗尔杂志》。1993年4月;67(4):2006–20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nezes J,Leibold W,Klein G,Clements G.从一个例外的EBV基因组阴性的非洲Burkitt淋巴瘤中建立并鉴定EBC阴性淋巴母细胞B细胞系(BJA-B)。生物医学。1975年7月;22(4):276–2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rray RJ、Kurilla MG、Brooks JM、Thomas WA、Rowe M、Kieff E、Rickinson AB。人类细胞毒性T细胞对EB病毒(EBV)反应的靶抗原识别:EBV阳性恶性肿瘤免疫控制的意义。《实验医学杂志》。1992年7月1日;176(1):157–1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l AE、Wooten MW、Landreth GE、Goldschmidt-Clermont PJ、Stevenson HC、Miller PJ、Galbraith RM。佛波酯或膜免疫球蛋白交联激活的B淋巴细胞中磷脂/Ca2+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转运。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1月1日;233(1):145–1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khouse RM。三种与膜免疫球蛋白相关的B细胞表面分子。免疫学。1990年2月;69(2):298–3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tain K,Jensen K,Aldo-Benson M.肌醇磷脂和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内钙代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86年11月14日;140(3):1079–10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zzutto A、Dörken B、Moldenhauer G、Clark EA。用B细胞特异性抗原CD22,Bp 130/140的单克隆抗体扩增人B细胞活化。免疫学杂志。1987年1月1日;138(1):98–1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Qu L,Rowe DT。EB病毒潜伏基因在未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维罗尔杂志》。1992年6月;66(6):3715–37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binovitch PS,June CH,Grossmann A,Ledbetter JA。PHA或抗CD3刺激有丝分裂原后T细胞内游离钙反应的异质性。流式细胞术同时使用吲哚-1和免疫荧光。免疫学杂志。1986年8月1日;137(3) :952–9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样本J,Liebowitz D,Kieff E.两种相关的EB病毒膜蛋白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维罗尔杂志》。1989年2月;63(2):933–9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kada 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交叉链接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中诱导EB病毒。国际癌症杂志。1984年1月15日;33(1):27–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g D,Liebowitz D,Kieff E.永生化淋巴细胞中表达的EBV膜蛋白转化已建立的啮齿动物细胞。单元格。1985年12月;43(第3部分第2部分):831-8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g D,Liebowitz D,Kieff E.病毒复制中表达的Epstein-Barr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的截短形式不会转化啮齿动物成纤维细胞。《维罗尔杂志》。1988年7月;62(7):2337–23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g D、Liebowitz D、Wang F、Gregory C、Rickinson A、Larson R、Springer T、Kieff E.Epstein-Barr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改变人类B淋巴细胞表型:氨基末端的缺失使活性丧失。《维罗尔杂志》。1988年11月;62(11):4173–41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ng F、Gregory C、Sample C、Rowe M、Liebowitz D、Murray R、Rickinson A、Kieff E.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以及核蛋白2和3C是B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的效应器:EBNA-2和LMP1协同诱导CD23。《维罗尔杂志》。1990年5月;64(5):2309–23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manashi Y、Fukui Y、Wongsasant B、Kinoshita Y、Ichimori Y、Toyoshima K、Yamamoto T。在B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中,类Src蛋白酪氨酸激酶Lyn的激活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关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年2月1日;89(3):1118–11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manashi Y、Kakiuchi T、Mizuguchi J、Yamamoto T、Toyoshima K。B细胞抗原受体与酪氨酸蛋白激酶Lyn的相关性。科学。1991年1月11日;251(4990):192–1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ng Z、Korman AJ、Cooper J、Pious D、Accolla RS、Mulligan RC、Strominger JL。逆转录病毒载体双重感染人类II类突变B细胞系中HLA-DR抗原的表达。分子细胞生物学。1987年11月;7(11):3923–39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病毒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