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乳腺癌研究。2008; 10(1): 201.
2008年1月9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公元1831年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374950
PMID:18226174

乳房X光密度。乳腺密度与乳腺癌风险的潜在机制:基于流行病学证据的假设

摘要

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乳房X光密度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与该疾病的较大相对和可归因风险相关。乳腺密度的流行病学,包括年龄、胎次和更年期的影响,与乳腺癌易感性的标志物一致,其方式类似于Pike模型所描述的“乳腺组织年龄”的概念。乳腺摄影密度反映了乳房组织成分的变化。它与胶原蛋白、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呈正相关,与脂肪呈负相关。乳房X光密度受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一些激素干预的影响。它还与尿液中的诱变剂水平有关。双胞胎研究表明,乳房X光密度的大多数变化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我们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提出的假设假设,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和诱变剂(诱变)对增殖细胞的遗传损伤的联合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基础,而乳腺癌风险的增加与广泛的乳房X线密度有关。很明显,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些过程中涉及的特定因素,以及几种乳腺组织成分对密度的作用。特别是,确定导致百分比密度(及其生物功能)大部分差异的基因,有可能提供对乳腺生物学的见解,并可能确定乳腺癌预防策略的潜在目标。

介绍

遵循Wolfe的原始研究[1,2]现在,乳腺X光片中乳腺区域被放射密度高的乳腺组织(乳腺X光密度)占据的比例被认为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乳腺癌可能占乳腺癌的很大一部分[,4](请参阅本系列中Vachon和同事的评论[5]). 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已知的乳房X光密度病因,并概述了其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假设。

我们在下面描述了乳房X光密度是乳腺癌易感性的标志的证据,并且我们回顾了已知的放射学致密乳腺组织的组织学,以及其他乳腺癌风险因素的影响。我们描述了激素、生长因子和诱变剂与乳腺密度的关系,以及乳腺密度受遗传变异影响的证据。

我们认为,累积暴露于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与乳房X射线摄影密度相关的乳腺癌风险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原和诱变剂的联合作用来解释,有丝分裂素影响乳腺细胞增殖和细胞群大小,这会影响这些细胞受到遗传损伤的可能性。图11面板a和面板b分别提供了对这些假设的各个方面的示意性概述和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假设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进行检查。然而,在其中许多领域,现有的证据并不完整。此外,所有关于乳房X光密度病因的研究都受到了当前测量密度方法的局限性的限制(参见Yaffe及其同事在本系列中的评论[5]).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bcr1831-1.jpg

假设。(a)示意图概要。我们假设,诱变剂(突变)对增殖细胞造成的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和遗传损伤的联合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基础,而乳腺癌风险的增加与广泛的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有关。有丝分裂和突变是相关的过程。细胞增殖增加了对突变的敏感性,但也增加了脂质过氧化,这反过来会增加细胞增殖(见正文)。(b)生物学假说。导致乳房X光密度变化的组织成分(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胶原蛋白和脂肪)在几个方面相互关联。基质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其中一些是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前脂肪细胞。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相互影响,这两种细胞类型都受到内分泌刺激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影响。诱变剂(突变)对基质细胞或上皮细胞造成的遗传损伤可能引发致癌(见正文)。

最终,通过对乳腺生物学的进一步了解,将阐明与乳房X光密度相关的乳腺癌风险(参见本系列中Tisty及其同事的综述[5]). 然而,正如流行病学方法已确定乳房X光密度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乳腺癌的生物学可能在疾病的病因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样,流行病学方法可能能够提出导致风险的潜在途径和机制。

累积暴露于乳房X光密度和乳腺癌发病率

乳房X光密度的平均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图(图2a),2年)而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图(图2b2亿[左])。然而,这一明显的悖论可以通过参考派克及其同事提出的乳腺癌发病率模型来解决[6]. 该模型基于这样一个概念,即乳腺组织的“老化”或“暴露”率,而不是按时间顺序的年龄,是描述乳腺癌特定年龄发病率的相关指标(图(图2b2亿[右])。乳腺组织老化被认为与乳腺上皮细胞或干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及其对遗传损伤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根据模型,如图所示图2b2亿(右),乳房组织老化的速度在月经初潮时最快,随着怀孕而减慢,在围产期进一步减慢,绝经后最少。为这些参数拟合数值后,Pike和同事[6]显示了乳腺组织老化的累积暴露量,由图中曲线下的面积给出图2b2亿(右),描述了美国乳腺癌的年龄发病曲线,也如图所示图2b2亿(左)。因此,累积暴露于乳腺组织老化和特定年龄乳腺癌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随年龄而减缓,尤其是绝经后。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bcr1831-2.jpg

年龄、乳房X线密度和乳腺癌发病率。(a)根据1至8年后患乳腺癌(病例)或未患乳腺癌的患者(对照组),三个乳房X光检查项目中女性的基线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基线乳房X光检查的平均百分比密度随着入组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无论是最终患上乳腺癌的女性还是没有患病的女性。在所有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百分比密度都较高。博伊德和同事的数据[4]。(b)左边是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的对数图。改编自派克和同事[6]。右边是Pike乳腺组织老化模型。”b'表示首次足月妊娠(FFTP)相关风险增加一倍。见派克和同事[6]。LMP,末次月经。

乳房X光密度与“乳房组织年龄”的许多特征相同,并受类似因素的影响。风险因素与乳房X光密度之间的关系的详细描述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7-9]. 尤其是体型与乳房X光密度呈强烈的负相关,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乳房X射线密度无关[10]. 我们在这里关注乳房X光密度与年龄、胎次和更年期的关系,Pike模型中的变量也与乳房一个或多个组织学特征的变化有关[11].

除了上述年龄的影响外,在假释妇女和活产较多的妇女中,乳房X光密度范围较小(图(图3)。). 在这些数据中,每次妊娠与平均2%的密度差异有关[4]. 绝经后妇女的乳房X线密度一直低于绝经前妇女,一项关于绝经对乳房X线密度影响的纵向研究[12]表明在更年期期间,百分比密度平均降低了约8%。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bcr1831-3.jpg

胎次和乳房X光密度。根据活产婴儿数计算的乳腺X射线照相密度百分比的最小二乘平均数,并根据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初生年龄、绝经状态、绝经年龄、绝经期激素治疗的既往使用情况(曾经/从未)和一级亲属的乳腺癌(0、1、2+)进行调整。条的高度是密度百分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误差条的一半宽度表示标准误差。博伊德和同事的数据[4]。

乳腺癌的所有危险因素最终都必须通过对乳腺的影响而发挥影响。这些发现表明,至少对一些风险因素而言,这种影响包括对乳腺细胞数量和胶原蛋白数量的影响,这反映在乳房X光密度的差异中,并可能调节该因素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见下文“乳腺组织学和放射学特征”)。派克模型中的乳腺组织年龄概念与激素对乳腺细胞动力学和遗传损伤累积的影响有关。正如我们在下面讨论的,乳房X光密度可能反映了乳腺细胞分裂刺激的累积暴露,这些刺激使乳腺细胞容易受到诱变剂的遗传损伤。

除了图中所示的横截面数据外图2a,2年,纵向研究[13,14]研究发现,患乳腺癌的女性的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高于无疾病的女性,但这两项研究均未表明随时间变化的速度与乳腺癌风险相关。这两项研究都是以绝经后妇女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仍有可能的是,生命早期乳房X光密度变化率的差异可能与以后患乳腺癌的风险有关。

乳腺组织学和放射学特征

乳房组织学和乳房X线密度

乳腺组织学与乳腺放射外观之间关系的研究(由Boyd及其同事详细描述[9])使用手术活检或乳腺切除标本,发现更多的上皮和/或基质与乳腺密度有关。

Li和他的同事使用定量显微镜检查了法医尸检时从乳腺组织中随机选择的组织块的组织学特征[15,16]并确定活检中细胞(以核面积估算)、腺体结构和胶原蛋白所占的比例[11]. 图44来自那项研究[11]显示了百分比密度(在进行活检的乳腺组织切片图像中)与年龄的反向关联,以及百分比密度与乳腺组织测量成分的关联,以截面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乳腺摄影密度百分比越大,总核面积、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的核面积、胶原蛋白的比例越大,以及腺体结构的面积越大。在所测量的组织成分中,胶原蛋白的数量最多,与百分比密度的相关性最强,解释了29%的百分比密度差异。核面积和腺体面积占密度百分比变化的4%至7%。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bcr1831-4.jpg

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年龄和组织学测量。显示百分比密度与年龄和组织学测量值之间关系的箱线图。中间值由一条水平线表示,表示为“+”符号,四分位范围由列表示,四分位数范围由胡须表示1.5倍,离群值分别显示。P(P)使用根据年龄调整的连续变量,线性回归得出的值如下:年龄,P(P)= 0.04; 总核面积,P(P)< 0.001; 上皮核区,P(P)≤ 0.001; 非上皮核区,P(P)< 0.001; 胶原蛋白,P(P)< 0.001; 腺区,P(P)< 0.001. 来自李和同事的数据[11]。

更大的体重、胎次、更多的出生次数以及绝经后状态与上述尸检样本中测量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特征的数量差异相关(参见李和同事[11]详细信息)。例如,体重增加和绝经后状态与所有组织学指标呈负相关,活检中胶原蛋白的百分比随着胎次和活产数量的增加而下降。每次活产平均减少2%[11]. 这些因素都与乳腺X线密度的变化有关[11]和其他研究[8,9]有患乳腺癌的风险[17].

乳腺组织学与乳腺癌风险

广泛的乳房X光密度与不典型增生和就地乳腺癌[18]与继发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19,20].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和腺体组织的减少,以及乳房中脂肪的增加,长期以来被病理学家认为是“退化”,米兰人及其同事[21]使用一个聚焦于末端导管小叶单位退化程度的定义,证明退化程度越大,乳腺癌风险越低。乳房X线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与乳房中胶原蛋白和腺体组织的比例降低有关[11]可能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退化有关。

负责密度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胶原蛋白和脂肪——有助于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的组织成分——以多种方式相互关联,如图所示图1b。1亿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进行交流(参见本系列Tisty及其同事的综述[5]). 胶原是基质成纤维细胞的产物,脂肪细胞由基质前脂肪细胞发育而来[22]. 因此,影响其中一种成分的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成分,并且每种成分都具有可能影响乳腺癌风险和进展的特性。

乳腺癌起源于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增殖状态可能会影响乳腺的放射密度和可能导致癌症的遗传损伤的概率。此外,胶原蛋白和基质是基质细胞的产物,通过其机械特性,可以促进肿瘤侵袭[23]. 调节基质基质的金属蛋白酶也可以调节生长因子的激活并影响乳腺癌的易感性[24,25].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原作为潜在的效应介质:激素和生长因子

如图所示1a、b年龄和其他因素对乳腺组织组成的影响,如上文(及下文)所述,可能至少部分由调节乳腺基质和上皮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调节。一种或多种机制的暴露或反应的变化可以解释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乳腺组织组成差异的影响。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内分泌影响。

血液中激素和生长因子水平

表中总结了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检查了血液中类固醇性激素和生长因子水平与乳房X光密度的关系表11和2。2研究在设计、规模、患者抽样方法、密度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在调整了已知影响密度的其他因素后,所有人都评估了血液和乳房X光检查之间的相关性。

表1

类固醇性激素、SHBG和乳房X线密度的研究

关联方向[参考]

荷尔蒙研究数量更年期状态积极的反向
雌激素7绝经前. [26]
绝经后布雷姆内斯[32],格林代尔. [33]塔米米. [27]2,艾埃洛. [28]b条,沃伦[29],维修斯. [30]2艾略. [28]c(c)
雌二醇8绝经前. [26]1,博伊德. [31]
绝经后格林代尔. [33]塔米米. [27]2,艾埃洛. [28]b条,沃伦[29],维修斯. [30]2,博伊德[31],布雷姆内斯. [32]艾略. [28]c(c)
游离雌二醇8绝经前[26],博伊德. [31]
绝经后格林代尔. [33]塔米米. [27]2,艾埃洛. [28]b条,沃伦[29],维修斯. [30]2、布雷姆内斯. [32]艾略. [28]c(c),博伊德. [31]
孕酮5绝经前. [26]1,博伊德. [31]1
绝经后塔米米[27],沃伦[29],博伊德[31],格林代尔. [33]
SHBG公司8绝经前. [26]1,博伊德. [31]1
绝经后博伊德[31],布雷姆内斯. [32]塔米米. [27]1,艾埃洛. [28]b、 c,沃伦[29],维修斯. [30]1、格林代尔. [33]1
睾酮6绝经前不适用
绝经后塔米米[27],艾埃洛. [28]b条,沃伦[29],维修斯. [30]2、布雷姆内斯[32],格林代尔. [33]艾略. [28]c(c)
雄甾烯二酮5绝经前不适用
绝经后塔米米[27],艾埃洛. [28]b条,沃伦[29],维修斯[30],布雷姆内斯. [32]艾略. [37]c(c)

所示关联为百分比密度。根据影响方向和其他因素调整后数值的统计显著性,使用以下标准将关联分为正关联、无关联或负关联P(P)< 0.05. 在调整其他因素之前,几个相关性具有统计显著性,如下所示:1调整前的积极关联和2调整前的反向关联。一些研究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b条从不使用激素的人的结果。c(c)激素使用者的结果。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不适用,未评估。

表2

垂体激素、相关生长因子和乳腺摄影密度的研究

关联方向[参考]

荷尔蒙研究次数更年期状态积极的反向
生长激素1绝经前博伊德. [31]1
绝经后博伊德. [31]1
催乳素4绝经前博伊德.[31](仅限密集区域)
绝经后博伊德[31],格林代尔. [34]塔米米. [27]1、布雷姆内斯.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7绝经前博伊德[31],拜恩[35],迪奥里奥. [36]马斯卡里内克[37],多斯桑托·席尔瓦. [38]
绝经后布雷姆内斯. [39]艾略. [28]b、 c(c),博伊德[31],拜恩[35],迪奥里奥. [36]1,多斯桑托·席尔瓦. [38]
IGFBP-3型7绝经前博伊德.[31],拜恩[35],马斯卡里内克[37],多斯桑托斯·席尔瓦. [38]迪奥里奥. [36]
绝经后艾略. [28]b、 c(c),博伊德[31],拜恩[35],多斯桑托斯·席尔瓦. [38]2、布雷姆内斯. [39]
IGF-I/IGFBP-3比率7绝经前博伊德.[31],拜恩[35],马斯卡里内克. [37]迪奥里奥. [36]1、多斯桑托斯·席尔瓦. [38]
绝经后布雷姆内斯. [39]艾略. [28]b条,博伊德[31],拜恩[35],迪奥里奥. [36]1、多斯桑托斯·席尔瓦. [38]艾略. [28]c(c)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示关联为百分比密度。根据影响方向和其他因素调整后数值的统计显著性,使用以下标准将关联分为正关联、无关联或负关联P(P)< 0.05. 在调整其他因素之前,几个相关性具有统计显著性,如下所示:1调整前的正相关2调整前的反向关联。一些研究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b条从不使用激素的人的结果。c(c)激素使用者的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大多数关于血液雌激素水平和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的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与乳腺X光密度既没有相关性,也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七分之五的研究)[26-30]或总雌二醇或游离雌二醇(八项研究中的七项)[26-32]绝经前或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孕激素干预试验中的研究是一个例外[33]这表明绝经后女性的百分比密度与雌激素、雌二醇和游离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Bremnes和同事[32]发现乳房X线密度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仅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低于中位数的女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雌二醇或游离雌二醇水平无关。绝经前或绝经后妇女的孕酮水平与乳房X光密度无关。在调整其他变量后的两项研究中,发现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乳房X光密度显著正相关[31,32]以及调整前的其他四项研究[26,27,30,33]. 睾酮和雄烯二酮尚未被证明与绝经后妇女的乳房X光检查密度有关,也尚未在绝经前妇女中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的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与乳房X光密度呈正相关,但在调整体型后,这种相关性变得不显著[31]. 因为生长激素是影响体型的因素之一,这可能是过度调整。一项研究发现,绝经前妇女的催乳素水平与致密组织面积呈正相关[31],在两项研究中,绝经后妇女的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31,34],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其他变量进行调整后,统计显著性消失[27]. 在三名绝经前女性中,乳腺X线密度与血清IGF-I水平呈正相关[31,35,36]五项研究中的一项[37,38]一项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与女性之间存在关联[39]. IGF-结合蛋白(IGFBP)-3的结果与IGF-I与IGFBP-3的比值不一致。在一项纵向研究中,绝经前血清IGF-I水平较高的女性在绝经期间非致密区增加较小,致密区减少较小[40].

乳房组织中的生长因子

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检测乳腺组织中的生长因子或基质蛋白与乳房X线密度的关系。一项研究[41]在福尔马林固定的乳腺组织石蜡块中进行(n个=92)良性病变周围,一半来自放射密度较小或无放射密度的乳房,一半来自广泛密度的乳房。与李和同事的研究结果类似[11]如上所述,来自密度大的女性的乳房组织具有更大的细胞核区域和更大的胶原染色区域。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和IGF-I的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在密度大的女性中大于乳腺密度小的女性[41]. 与乳腺癌相关表达的基质蛋白多糖也被发现与乳房X光密度有关[42].

乳腺组织对激素的反应

雌激素-孕酮联合绝经激素治疗,而非单独雌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的微小增加有关[43],并增加了乳腺摄影密度[44-46]. 他莫昔芬降低了密度百分比[47]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48]这减少了绝经前女性接触雌激素和孕酮的机会。与这些激素干预相关的百分比密度的平均下降幅度不大,一般不到10%。

激素和生长因子: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的雌二醇和睾酮血水平与乳腺癌风险相关[49,50]但是,如上所述,并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与乳房X光密度相关,这表明它们可能通过与密度无关的途径影响风险。为了支持这个想法,Tamimi和同事们[51]最近有报道称,循环性类固醇水平和乳房X线密度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风险独立相关。然而,这些研究中未检测到的其他形式的雌激素,包括雌激素代谢物,可能会影响乳房X光密度[52]以及乳腺癌的相关风险[53]. 雌激素可诱导脂质过氧化(见下文)[54]和邻苯二酚雌激素(雌酮和雌二醇的代谢物)可以与DNA反应形成加合物[55]这可能引发癌症。

血液中IGF-I和催乳素水平也被发现与乳腺癌的风险相关,IGF-I主要发生在绝经前妇女,催乳素在绝经前后妇女中都存在[56,57]. IGF-I是一种已知的乳腺上皮有丝分裂原,由乳腺基质和肝脏在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产生[58],对衰老的灵长类动物施用生长激素已被证明可以诱导上皮细胞增殖[59]. 催乳素增加乳腺细胞增殖并减少细胞凋亡,高血药浓度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60]. 催乳素在啮齿动物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61]. 乳房X光密度、IGF-I和催乳素水平都以类似的方式受年龄、胎次和出生次数的影响[62,63].

突变

诱变剂作为潜在的效应介质:氧化应激

当与抗氧化防御有关的活性氧(ROS)过量产生时,就会发生氧化应激,并可能导致DNA、蛋白质和脂质分子的氧化损伤。DNA损伤可导致突变和癌症风险增加[64]. 炎症也与活性氧增加有关,可能是氧化应激与癌症风险相关的另一途径[65].

用于测量氧化应激的各种生物标记物体内已经提出,包括DNA、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损伤标记[66]但最近在大鼠身上进行的一项验证研究表明,血液或尿液中的异戊烷和尿液中丙二醛(MDA)是体内氧化应激[67]. 这些化合物是自由基介导的花生四烯酸氧化产生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异前列腺素是一种前列腺素类化合物[68]MDA是已知的诱变剂[69,70].

尿丙二醛和乳房X线密度

在三项独立研究中观察到乳房X光检查密度与24小时尿MDA排泄呈正相关[71-73]. 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表现出广泛的乳房X线密度[72,73]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或腰围后,乳腺X射线照相密度最高的五分之一组的尿MDA排泄量比最低的五分之二组高23%-30%(表(表3)。). 测量体型与乳房X光密度呈负相关,与氧化应激呈正相关,是尿MDA与乳房X射线密度百分比之间关系的重要潜在混淆因素。这种关系变得更加牢固[71],或仅为明显[72,73],调整车身尺寸后。血清MDA和MDA DNA加合物水平与乳房X线密度无关[73].

表3

尿中MDA的排泄量(按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百分比的五分之一)

密度百分比的五分之一

1245P(P)趋势值
绝经前(n个= 160)2.762.292.862.753.620.02
绝经后(n个= 175)3.193.233.673.463.880.13
所有女性(n个= 335)3.022.763.103.383.680.01

丙二醛(MDA)的值表示为mmol/day。对于“所有女性”,值也会根据更年期状态进行调整。根据年龄和腰围调整MDA的最小二乘平均值(负反转)。数据来自洪和同事[73]。

目前尚不清楚全身脂质过氧化标志物(如尿液MDA)的水平是否反映了乳腺组织的水平。然而,与未接受此类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接受乳腺放射治疗(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的乳腺癌女性的尿中异前列腺素排泄量显著增加[74].

氧化应激: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以及血清抗氧化剂水平对乳腺癌风险的保护作用,以及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抗氧化酶的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相关,为氧化应激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间接证据[75,76]. 氧化应激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直接证据来自对患有和不患有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M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77-79]. 癌症患者正常乳腺组织中MDA DNA加合物和8-羟基-2-脱氧鸟苷(DNA损伤标记物)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癌症对照个体的乳腺组织[80-82]. 最近,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随着尿中异前列腺素排泄量的增加,乳腺癌风险增加的显著趋势[74]. 上述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氧化应激标记物是在乳腺癌诊断后收集的生物样品中进行测量的,因此,病例中较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可能是由于癌症的存在或其治疗所致。

一些证据表明,氧化应激与一些已知或怀疑会影响乳腺癌风险的因素之间存在关联。中国女性尿MDA排泄水平较低[83]与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女性相比,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低,而美国华裔女性的尿异前列腺素排泄量低于美国白人女性[84]. 与白人女性相比,亚洲女性的低风险和氧化应激可能与她们的体重和膳食脂肪摄入量较低有关。较低的体重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85]和低水平的异前列腺素[86,87]. 较低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与降低乳腺癌风险有关[88]并且具有减少的氧化应激[84,89]. 慢性中度活动增加抗氧化活性[90,91]与降低乳腺癌风险相关[92]. 然而,这些因素在与乳房X光密度相关的乳腺癌风险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例如,亚洲女性的密度百分比往往高于高加索女性(可能是因为胸围较小)[93],体重对乳腺癌的影响可能与乳腺摄影密度无关[10]而体力活动似乎与乳房X光密度无关[94,95].

就已知与乳房X线密度相关的生殖风险因素而言,绝经后女性的氧化应激标记物高于绝经前女性[73,96]更年期激素治疗可能会减少[97]和三苯氧胺[98]. 然而,雌激素及其代谢物具有抗氧化和抗氧化作用[99]尿异前列腺素排泄与血液雌激素水平无关[100]. 饮酒量越高,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101],血浆异前列腺素水平[102]和乳房X光密度[72,103].

有丝分裂与突变的关系

细胞增殖增加可导致ROS生成增加和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产物本身可通过细胞信号促进细胞增殖[104](图(图1a)。1a个). 有趣的是,据报道,丙二醛(MDA)和异前列腺素(脂质过氧化产物)是肝纤维化中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增加的介体[105]. 纤维化是对组织损伤和炎症(增加氧化应激)的反应,涉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和胶原的积聚[106]. 目前尚不清楚纤维化过程是否与乳房X光密度和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慢性炎症和/或伤口愈合反应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或促进有关[24,107],乳腺癌的存在与反应性基质有关,这一过程类似于纤维化[108]这被认为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和侵袭。因此,MDA增加与乳腺X射线照相密度升高可能是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生成增加的原因或影响,而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因这些过程以及诱变而增加。如图所示图1b1亿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都是潜在的突变位点,两者都可能启动最终导致乳腺癌的过程。

乳房X线密度的遗传性

胎次、更年期和其他风险因素仅能解释乳房X光密度变化的20%至30%[8,109]. 母婴组合的早期研究[110,111]和小双胞胎研究[111,112]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解释了特定人群中乳腺组织模式的一部分变异(遗传力)。Pankow和同事对核心家庭数据进行的分离分析[113]研究结果与一个或多个主基因的单一遗传模式一致,但无法区分显性、隐性或共显性模式。

在澳大利亚和北美进行的双胞胎研究确定了双胞胎之间的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相关性,单卵双胞胎的密度百分比分别为0.61和0.67,双卵双胞胎为0.25和0.27[114]. 在调整了与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差异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后,加性遗传因素(遗传力)所占的残余变异比例在合并研究中为63%(95%置信区间59%至67%),并且在两项研究中均相似。因此,这两项双胞胎研究相互重复,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女性乳房X光密度百分比的广泛差异受到遗传因素的强烈影响。

寻找与乳房X光检查密度相关的基因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发现的基因很少。一些大规模的全基因组连锁和关联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报告其发现。一项全基因组同胞对连锁研究的初步结果[115]为6号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的连锁提供证据。Vachon和同事[116]最近报道的一项全基因组连锁扫描结果显示,染色体5p上的一个假定基因座可能是乳腺钼靶密度变化的很大一部分。在迄今为止进行的关联研究中,与雌激素代谢有关的基因的变异[117-120],雌激素[121]和雄激素[122]受体,IGFBP-3[123]、IGF[124]和生长激素[125]已经证明与乳房X光密度有关。到目前为止,这些发现很少被复制,有些已经被复制[117,118]也遭到了反驳[119,120].

图中显示了我们的假设所暗示的潜在遗传影响1a、b对乳腺有丝分裂原的产生和代谢有影响[126],对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有丝分裂原变化的影响[127]乳腺基质和上皮组织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反应[128]和乳房组织建模[129]. 诱变剂的产生和代谢也可能受到基因控制[130]和修复诱变剂造成的DNA损伤一样[131]. 已经发现的一些与乳房X光检查密度相关的因素也参与了产生诱变剂或改变其作用的过程。这些包括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它参与具有抗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儿茶酚雌激素的代谢[117]和细胞色素P450 1A2[73]已发现与血清和尿液MDA水平相关。然而,这些关联需要确认。

总结

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乳房X光密度是乳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与其他风险因素无关,并且与该疾病的较大相对和可归因风险相关。我们根据上述观察得出的假设在这里进行了总结,并在图中进行了说明1a、b.

累积暴露于乳房X光密度和乳腺癌风险

乳房X线密度反映了乳房组织成分的变化,与胶原蛋白、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呈正相关,与脂肪呈负相关。年龄、胎次和更年期的增加都与乳腺上皮和间质组织减少以及脂肪增加有关。这些组织学变化反映在乳腺的放射学外观上,并且与乳房X光密度作为乳腺癌易感性的标志相一致,其方式类似于Pike模型中描述的“乳腺组织年龄”的概念[6,132]. 与乳腺组织年龄一样,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的变化可能反映了乳腺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和遗传损伤易感性的差异,而密度的累积暴露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重要影响。

有丝分裂原、诱变剂和乳房X光密度

乳房X光密度受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一些激素干预的影响,并与尿液中的诱变剂水平有关。我们假设,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和诱变剂(突变)对增殖细胞的遗传损伤的联合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基础,而乳腺癌风险的增加与广泛的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有关。如上文“有丝分裂与诱变的关系”所述,有丝分裂和诱变不是独立的过程。细胞增殖增加可增加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产物可增加细胞增殖。

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催乳素的血液水平是对细胞增殖的内分泌刺激,它们分别与乳房X线密度和乳腺癌风险呈正相关[56,57].

自分泌和旁分泌刺激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增殖,调节乳房的生长、发育和退化[25,133]迄今为止,人们对乳房X光密度的关注很少,但有一项研究[41]已确定乳腺组织中密度与IGF-I的相关性。动物模型表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可以刺激或抑制上皮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的基因修饰可以诱发癌症[24,25,133].

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增加了突变风险[134]. 迄今为止,只有一种诱变剂与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相关,但三项独立研究发现尿中MDA(脂质过氧化的诱变产物)排泄水平较高与更广泛的乳房X射线摄影密度相关。

遗传影响的潜在领域包括作用于乳房的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节变化、乳房组织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和建模,以及与氧化应激和诱变剂生成有关的过程。

结论

尽管有证据表明,有丝分裂和诱变过程都参与了确定乳腺癌风险与乳房X光密度的关系,但显然需要更好地了解所涉及的特定因素以及几种乳腺组织成分在密度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确定导致百分比密度(及其生物功能)大部分差异的基因,可能会深入了解乳腺生物学,并可能确定乳腺癌预防策略的潜在目标。

缩写

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ROS=活性氧物种;MDA=丙二醛。

竞争性利益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注释

本文是关于乳房X光密度由诺曼·博伊德编辑。

该系列的其他文章可以在网上找到http://breast-cancer-research.com/articles/review-series.asp?series=bcr_Density

鸣谢

本文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与其他人的合作,尤其是以下各方:马丁·亚菲(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所罗门·明金(Ontario Cancer Institute)、约翰·罗曼斯(Johanna Rommens)和安德鲁·帕特森(Andrew Paterson)(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和约翰·霍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工具书类

  • Wolfe JN公司。乳腺模式是患乳腺癌风险的指标。A J伦琴诺。1976;126:1130–11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伍尔夫JN。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由乳腺软组织模式决定。癌症。1976;37:2486–2492. doi:10.1002/1097-0142(197605)37:5<2486::AID-CNCR2820370542>3.0.CO;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弗吉尼亚州麦科马克,多斯桑托斯·席尔瓦I.乳腺密度和实质形态作为乳腺癌风险标志物:一项荟萃分析。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1159–1169. doi:10.1158/1055-9965.EPI-06-003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Guo H、Martin LJ、Sun L、Stone J、Fishell E、Jong RA、Hislop G、Chiarelli A、Minkin S、Yaffe MJ。乳房X线密度与乳腺癌的风险和检测。N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356:227–236. doi:10.1056/NEJMoa06279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乳腺癌研究乳腺密度专题综述系列http://breast-cancer-research.com/articles/review-series.asp?series=BCR_Density
  • Pike MC、Krailo MD、Henderson BE、Casagrande JT、Hoel DG。”激素“危险因素”、“乳腺组织年龄”和乳腺癌的年龄发病率。自然。1983;303:767–770. doi:10.1038/303767a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rove JS、Goodman MJ、Gilbert F、Mi MP。与乳房X光成像模式相关的因素。英国无线电杂志。1985;58:2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chon CM、Kuni CC、Anderson K。乳腺钼靶摄影确定的乳腺密度百分比与乳腺癌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的关联(美国)癌症原因控制。2000;11:653–662. doi:10.1023/A:10089266074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Lockwood GA、Byng J、Tritchler DL、Yaffe M.乳房X光密度和乳腺癌风险。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1998;7:1133–11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d NF、Martin LJ、Sun L、Guo H、Chiarelli A、Hislop G、Yaffe M、Minkin S。体型、乳房X光密度和乳腺癌风险。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2086–2092. doi:10.1158/1055-9965.EPI-06-034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 T、Sun L、Miller N、Nickle T、Woo J、Hulse-Smith L、Tsao MS、Khokha R、Martin L、Boyd N。测量的乳腺组织特征与乳房X线密度和其他乳腺癌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343–349. doi:10.1158/1055-9965.EPI-04-049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Martin L,Stone J,Little L,Minkin S,Yaffe M。一项关于更年期对乳腺摄影特征影响的纵向研究。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2;11:1048–10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chon CM、Pankratz VS、Scott CG、Maloney SD、Ghosh K、Brandt KR、Milanese T、Carston MJ、Sellers TA。乳房X射线照相百分比密度和乳腺癌风险的纵向趋势。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7;16:921–928. doi:10.1158/1055-9965.EPI-06-104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skarinec G、Pagano I、Lurie G、Kolonel LN。乳房X线密度的纵向调查:多民族队列。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732–739. doi:10.1158/1055-9965.EPI-05-079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rt BL、Steinbock RT、Mettler FA,Jr、Pathak DR、Bartow SA。乳房软组织成像中年龄和种族相关的变化。癌症。1989;63:2537–2539. doi:10.1002/1097-0142(19890615)63:12<2537::AID-CNCR2820631230>3.0.CO;2-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artow SA、Mettler FA,Jr、Black WC.、。,三、女性乳房的影像学类型和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弧度图案变形。1997;13:263–275. [谷歌学者]
  • Kelsey JL,Gammon MD,John ES。生殖因素与乳腺癌。流行病学评论。1993;15:36–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d NF、Jensen H、Cooke G、Lee Han HW。乳腺癌钼靶摄影与组织学危险因素的关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2;84:1170–1179. doi:10.1093/jnci/84.15.117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杜邦WD,DL页。增生性乳腺疾病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N英格兰医学杂志。1985;312:146–1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tmann LC、Sellers TA、Frost MH、Lingle WL、Degnim AC、Ghosh K、Vierkant RA、Maloney SD、Pankratz VS、Hillman DW等。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风险。N英格兰医学杂志。2005;353:229–237. doi:10.1056/NEJMoa04438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ilanese TR、Hartmann LC、Sellers TA、Frost MH、Vierkant RA、Maloney SD、Pankratz VS、Degnim AC、Vachon CM、Reynolds CA等。与年龄相关的小叶退化和乳腺癌风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6;98:1600–16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angani D、Darcy KM、Masso-Welch PA、Bellamy ES、Desole MS、Ip MM。大鼠乳腺基质细胞的多种分化途径体外: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或内皮表型的获得依赖于激素和细胞外基质的刺激。区别。1999;64:91–101. doi:10.1046/j.1432-0436.1999.6420091.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rovenzano PO、Eliceiri KW、Campbell JM、Inman DR、White JG、Keely PJ。肿瘤-基质界面处的胶原重组促进局部浸润。BMC医学。2006;4:38.doi:10.1186/1741-7015-4-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howmick NA、Neilson EG、Moses HL。基质成纤维细胞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自然。2004;432:332–337. doi:10.1038/nature030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iseman BS,Werb Z。乳腺发育和乳腺癌的基质效应。科学。2002;296:1046–1049. doi:10.1126/science.10674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oh JJ、Maskarinec G、Pagano I、Cheung LW、Stanczyk FZ。乳腺密度和循环激素:一项对绝经前妇女的横断面研究。乳房。2006;15:20–28. doi:10.1016/j.breast.2005.04.01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mimi RM、Hankinson SE、Colditz GA、Byrne C.绝经后女性的内源性性激素水平和乳房X线密度。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综述。2005;14:2641–2647. doi:10.1158/1055-9965.EPI-05-055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iello EJ、Tworoger SS、Yasui Y、Stanczyk FZ、Potter J、Ulrich CM、Irwin M、McTiernan A.绝经后女性循环性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脂和乳房X线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1411–1417. doi:10.1158/1055-9965.EPI-04-092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rren R、Skinner J、Sala E、Denton E、Dowsett M、Folkerd E、Healey CS、Dunning A、Doody D、Ponder B等。绝经后女性乳腺密度、循环性激素和性激素代谢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和预防。2006;15:1502–1508. doi:10.1158/1055-9965.EPI-05-08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erheus M、Peeters PHM、van Noord PAH、van der Schouw YT、Grobbee DE、van Gils CH。性激素循环水平与乳房X线密度之间没有关系:前瞻性EPIC队列。乳腺癌研究。2007;9:R53.doi:10.1186/bcr17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Stone J、Martin LJ、Jong R、Fishell E、Yaffe M、Hammond G、Minkin S。乳房有丝分裂原与乳房X线密度的关系。英国癌症杂志。2002;87:876–882. doi:10.1038/sj.bjc.66005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remnes Y、Ursin G、Bjurstam N、Rinaldi S、Kaaks R、Gram IT。绝经后挪威女性的内源性激素、催乳素和乳房X线密度。国际癌症杂志。2007;121:2506–2511. doi:10.1002/ijc.2297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reendale GA、Palla SL、Ursin G、Laughlin GA、Crandall C、Pike MC、Reboussin BA。内源性性激素和性激素结合蛋白与乳房X线密度的关系:来自绝经后雌激素/孕激素干预乳房X线密度研究的结果。《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5;162:826–834. doi:10.1093/aje/kwi28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reendale GA、Huang MH、Ursin G、Ingles S、Stanczyk F、Crandall C、Laughlin GA、Barrett-Connor E、Karlamangla A。绝经后女性血清催乳素水平与乳房X线密度呈正相关。乳腺癌研究治疗。2007;105:337–346. doi:10.1007/s10549-006-9454-y。[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yrne C、Colditz GA、Pollak M、Willet WC、Speizer FE、Hankinson SE。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素结合蛋白-3和乳房X线密度。癌症研究。2000;60:3744–37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orio C、Pollak M、Byrne C、Másse B、Hébert-Croteau N、Yaffe M、CotéG、Bérube S、Morin C、Brisson J.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结合蛋白-3和乳房X光密度。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1065–1073. doi:10.1158/1055-9965.EPI-04-070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skarinec G,Williams AE,Kaaks R.乳腺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横断面调查。国际癌症杂志。2003;107:991–996. doi:10.1002/ijc.115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os Santos Silva I、Johnson N、De Stavola B、Torres-Mejía G、Fletcher O、Allen DS、Allen NE、Key TJ、Fentiman IS、Holly JM等。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和乳房X线特征。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449–455. doi:10.1158/1055-9965.EPI-05-055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remnes Y,Ursin G,Bjurstam N,Rinaldi S,Kaaks R,Gram IT。绝经后挪威妇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乳房X线密度。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7;16:57–62. doi:10.1158/1055-9965.EPI-06-078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erheus M、Peeters PHM、Kaaks R、van Noord PAH、Grobbee DE、van Gils CH.绝经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清水平和绝经后乳房密度的变化。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7;16:451–457. doi:10.1158/1055-9965.EPI-06-064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uo YP、Martin LJ、Hanna W、Banerjee D、Miller N、Fishell E、Khokha R、Boyd NF。与乳房X线密度相关的生长因子和基质蛋白。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1;10:243–2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owami S、Troup S、Al-Haddad S、Kirkpatrick I、Watson PH。乳房X线密度与基质和基质蛋白多糖表达相关。乳腺癌研究。2003;5:R129–R135。doi:10.1186/bcr6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hlebowski RT、Hendrix SL、Langer RD、Stefanick ML、Gass M、Lane D、Rodabough RJ、Gilligan MA、Cyr MG、Thomson CA等。雌激素加孕激素对健康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和乳腺造影的影响。妇女健康倡议随机试验。睡衣。2003;289:3243–3253. doi:10.1001/jama.289.24.324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reendale GA、Reboussin BA、Slone S、Wasilauskas C、Pike MC、Ursin G。绝经后激素治疗和乳房X光密度变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3;95:30–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ndstrom E、Wilczek B、von Palffy Z、Soderqvist G、von Schoultz B。激素替代治疗期间的乳房X线密度:不同治疗的差异。美国妇产科学杂志。1999;181:348–352. doi:10.1016/S0002-9378(99)7056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utter CM、Mandelson MT、Laya MB、Seger DJ、Taplin S.与激素替代治疗开始、停止和持续使用相关的乳房密度变化。JAMA公司。2001;285:171–176. doi:10.1001/jama.285.2.17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uzick J、Warwick J、Pinney E、Warren RML、Duffy SW。三苯氧胺和乳腺密度对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女性的影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4;96:621–6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picer DV、Ursin G、Parisky YR、Pearce JG、Shoupe D、Pike A、Pike MC。旨在降低乳腺癌风险的激素避孕药引起的乳房X光密度变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4;86:431–436. doi:10.1093/jnci/86.6.43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内源性激素与乳腺癌合作小组。Key T,Appleby P,Barnes I,Reeves G.绝经后妇女的内源性性激素与乳腺癌:九项前瞻性研究的再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2;94:606–6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iassen AH、Missmer SA、Tworoger SS、Spiegelman D、Barbieri RL、Dowsett M、Hankinson SE。绝经前女性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浓度与乳腺癌风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6;98:1406–1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mimi RM、Byrne C、Colditz GA、Hankinson SE。绝经后女性的内源性激素水平、乳房X光密度和继发乳腺癌风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7;99:1178–1187. doi:10.1093/jnci/djm06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iza E、De Stavola B、Bradlow HL、Sepkovic DW、Linos D、Linos A。绝经后妇女的尿雌激素代谢物和乳腺实质模式。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1;10:627–6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llejus A、Olsen A、Tjonneland A、Thomsen BL、Overvad K、Loft S.绝经后女性尿羟基雌激素与乳腺癌风险:一项前瞻性研究。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2137–2142. doi:10.1158/1055-9965.EPI-04-093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ehr JG。激素相关癌症:人类乳腺癌和雌激素诱导的仓鼠肾脏癌变之间的机制相似性。环境健康展望。1997;105(补充3):565–569。doi:10.2307/34333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avalieri E、Frenkel K、Liehr JG、Rogan E、Roy D.雌激素作为内源性基因毒剂–DNA加合物和突变。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00;27:75–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nkinson SE、Willett WC、Colditz GA、Hunter DJ、Michaud DS、Deroo B、Rosner B、Speizer FE、Pollak 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循环浓度与乳腺癌风险。柳叶刀。1998;351:1393–1396. doi:10.1016/S0140-6736(97)10384-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nkinson SE、Willett WC、Michaud DS、Manson JE、Colditz GA、Longcope C、Rosner B、Speizer FE。绝经后妇女血浆催乳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9;91:629–634. doi:10.1093/jnci/91.7.62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ollak MN,Schernhammer ES,Hankinson 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肿瘤。自然评论。2004;4:505–518. doi:10.1038/nrc138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g ST,Zhou J,Adesaya OO,Wang J,LeRoith D,Bondy CA。生长激素治疗诱导衰老灵长类动物的乳腺增生。自然医学。1997;:1141–1144. doi:10.1038/nm1097-114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woroger SS,Eliassen AH,Sluss P,Hankinson SE。血浆催乳素浓度与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25:1482–1488. doi:10.1200/JCO.2006.07.635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levenger CV,Furth PA,Hankinson SE,Schuler LA。催乳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Endocr版本。2003;24:1–27.doi:10.1210/er.2001-003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olmes MD、Pollak MN、Hankinson SE。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素结合蛋白3浓度的生活方式相关性。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2;11:862–8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iassen AH,Tworoger SS,Hankinson SE。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血浆催乳素水平与乳腺癌的生殖因素和家族史的关系。国际癌症杂志。2007;120:1536–1541. doi:10.1002/ijc.2248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lko M、Izakovic M、Mazur M、Rhodes CJ、Talser J.氧自由基在DNA损伤和癌症发病中的作用。分子细胞生物化学。2004;266:37–56. doi:10.1023/B:MCBI.0000049134.69131.8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athak SK、Sharma RA、Steward WP、Mellon JK、Griffiths TR、Gescher AJ。前列腺癌发生中的氧化应激和环氧合酶活性:化学预防策略的目标。《欧洲癌症杂志》。2005;41:61–70. doi:10.1016/j.ejca.2004.09.0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ohen R,Nyska A.生物系统的氧化:氧化应激现象、抗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量化方法。毒理学。2002;30:620–650. doi:10.1080/0192623029016672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diiska MB、Gladen BC、Baird DD、Germolec D、Graham LB、Parker CE、Nyska A、Wachsman JT、Ames BN、Basu S等。氧化应激研究II的生物标记物:是脂质、蛋白质和CCl4中毒的DNA标记物的氧化产物。自由基生物医药。2005;38:698–710. doi:10.1016/j.freeradbiomed.2004.09.01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ilne GL、Musiek ES、Morrow JD。F2-异前列腺素作为体内氧化应激标记物:综述。生物标记。2005;10:S10–S23。doi:10.1080/1354750050021654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ukai FH,Goldstein BD.过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分解产物丙二醛的致突变性。科学。1976;191:868–869. doi:10.1126/science.76618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巴苏AK,马内特LJ。确凿地证明丙二醛是一种诱变剂。致癌。1983;4:331–333. doi:10.1093/carcin/4.3.33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McGuire V.绝经前乳腺发育不良妇女脂质过氧化的证据。癌症快报。1990;50:31–37. doi:10.1016/0304-3835(90)90175-W。[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Connelly P、Byng J、Yaffe M、Draper H、Little L、Jones D、Martin LJ、Lockwood G、Tritchler D。血脂、脂蛋白和乳房X光密度。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1995;4:727–7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g CC、Tang BK、Rao V、Agarwal S、Martin L、Tritchler D、Yaffe M、Boyd NF。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活性、乳房X线密度和氧化应激:一项横断面研究。乳腺癌研究。2004;6:R338–R351。doi:10.1186/bcr7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ossner P,Jr,Gammon MD,Terry MB,Agrawal M,Zhang FF,Teitelbaum SL,Eng SM,Gaudet MM,Neugut AI,Santella RM。尿15-F2t-异前列腺素和8-脱氧鸟苷水平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639–644. doi:10.1158/1055-9965.EPI-05-055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Ambrosone CB公司。乳腺癌中的氧化剂和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氧化还原信号。2000;2:903–9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niolo P、Van Kappel AL、Akhmedkhanov A、Ferrari P、Kato I、Shore RE、Riboli E。血清类胡萝卜素和乳腺癌。《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1;153:1142–1147. doi:10.1093/aje/1153.12.114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onenc A、Ozkan Y、Torun M、Simsek B。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血浆丙二醛(MDA)水平。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1;26:141–144. doi:10.1046/j.1365-2710.2001.00334.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ay G、Batra S、Shukla NK、Deo S、Raina V、Ashok S、Husain SA。乳腺癌中的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和抗氧化状态。乳腺癌研究治疗。2000;59:163–170. doi:10.1023/A:100635733048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黄玉林,休JY,林太。乳腺癌患者氧化应激与微量元素变化的关系。临床生物化学。1999;32:131–136. doi:10.1016/S0009-9120(98)00096-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ng M,Dhingra K,Hittelman WN,Liehr JG,de Andrade M,Li D.人体乳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诱导的丙二醛-DNA加合物。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1996;5:705–7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sarrat J,Arezina Wilson J,Wani AA。8-羟基鸟苷在人类乳腺癌发生中的预后和病因相关性。《欧洲癌症杂志》。1996;32安:1209–1214. doi:10.1016/0959-8049(96)00031-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 D,Zhang W,Zhu J,Chang P,Sahin A,Singletary E,Bondy M,Hazra T,Mitra S,Lau SS,等。人类乳腺癌中的氧化DNA损伤和8-羟基-2-脱氧鸟苷DNA糖苷酶/脱嘌呤裂解酶。霉菌致癌。2001;31:214–223. doi:10.1002/mc.105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Yeung KS、McKeown-Eyssen GE、Li GF、Glazer E、Hay K、Child P、Gurgin V、Zhu SL、Baptista J、Aloe M等。中国结直肠癌低发和高发人群的饮食和粪便生化特征比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1;83:46–50. doi:10.1093/jnci/83.14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omey KM、Sowers MR、Li X、McConnell DS、Crawford S、Gold EB、Lasley B、Randolph JF.、Jr膳食脂肪亚群、锌和蔬菜成分与中年女性的尿液F2a-异前列腺素浓度(一种氧化应激的测量方法)有关。营养学杂志。2007;137:24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y TJ,Verkasalo PK,Banks E.乳腺癌流行病学。柳叶刀Oncol。2001;2:133–140. doi:10.1016/S1470-2045(00)00254-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eaney JF,Jr、Larson MG、Vasan RS、Wilson PW、Lipinska I、Corey D、Massaro JM、Sutherland P、Vita JA、Benjamin EJ、Framingham Study肥胖和全身氧化应激:Framinghan Study中氧化应激的临床相关性。动脉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学。2003;23:434–439. doi:10.1161/01.ATV.0000058402.34138.1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lock G,Dietrich M,Norkus EP,Morrow JD,Hudes M,Caan B,Packer L.与人群氧化应激相关的因素。《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2;156:274–285. doi:10.1093/aje/kwf02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rentice RL、Caan B、Chlebowski RT、Patterson R、Kuller LH、Ockene JK、Margolis KL、Limacher MC、Manson JE、Parker LM等。低脂饮食模式与侵袭性乳腺癌风险:女性健康倡议随机控制饮食调整试验。JAMA公司。2006;295:629–642. doi:10.1001/jama.295.6.62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juric Z、Heilbrun LK、Reading BA、Boomer A、Valeriote FA、Martino S。低脂饮食对人类外周有核血细胞DNA氧化损伤水平的影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1;83:766–769. doi:10.1093/jnci/83.11.76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rolkiewicz J、Szczesniak L、Deskur-Smielecka E、Nowak A、Stemplewski R、Szeklicki R。健康老年男性的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与体力活动的关系。老年男性。2003;6:100–105. doi:10.1080/71360476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vas MI、Elosia R、Fito M、Alcantara M、Coca L、Marrugat J。女性体力活动与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医学科学与体育运动。2002;34:814–819. doi:10.1097/00005768-200205000-0001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从观察到干预研究。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1;10:287–3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Z,Wu AH,Gauderman WJ,Bernstein L,Ma H,Pike MC,Ursin G。乳房X光检查密度是否反映了乳腺癌发病率的种族差异?《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4;159:140–147. doi:10.1093/aje/kwh0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uijkerbuijk KP、Van Duijnhoven FJ、Van Gils CH、Van Noord PA、Peeters PH、Friedenreich CM、Monninkhof EM。荷兰癌症和营养队列前瞻性调查中体力活动与乳房X线密度的关系。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456–460. doi:10.1158/1055-9965.EPI-05-056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eeves KW、Gierach GL、Modugno F.娱乐性体力活动和乳房X光密度特征。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7;16:934–942. doi:10.1158/1055-9965.EPI-06-073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revisan M、Browne R、Ram M、Muti P、Freudenheim J、Carosello AM、Armstrong D。普通人群中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1;154:348–356. doi:10.1093/aje/154.4.34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katsuki A、Ikenoue N、Sagara Y。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性的影响。马图里塔斯。1998;28:229–234. doi:10.1016/S0378-5122(97)00072-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Tangaraju M、Vijayalakshmi T、Phil M、Sachdanandam P。三苯氧胺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癌症。1994;74:78–82. doi:10.1002/1097-0142(19940701)74:1<78::AID-CNCR2820740114>3.0.CO;2-L。[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Gago-Dominguez M、Castelao JE、Pike MC、Sevanian A、Haile RW。脂质过氧化在乳腺癌流行病学和预防中的作用。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2829–2839. doi:10.1158/1055-9965.EPI-05-001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Ide T、Tsutsui H、Ohashi N、Hayashidani S、Suematsu N、Tsuchihashi M、Tamai H、Takeshita A。与绝经前女性相比,健康年轻男性的氧化应激更大。动脉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学。2002;22:438–442. doi:10.1161/hq0302.10451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mith-Warner SA、Spiegelman D、Yaun SS、van den Brandt PA、Folsom AR、Goldbohm RA、Graham S、Holmberg L、Howe GR、Marshall JR等。女性酒精与乳腺癌:队列研究的汇总分析。JAMA公司。1998;279:535–540. doi:10.1001/jama.279.7.53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rtman TJ、Baer DJ、Graham LB、Stone WL、Gunter EW、Parker CE、Albert PS、Dorgan JF、Clevidence BA、Campbell WS等。绝经后女性适度饮酒以及抗氧化维生素和异前列腺素水平。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2005;59:161–168. doi:10.1038/sj.ejn.160205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skarinec G、Takata Y、Pagano I、Lurie G、Wilkens LR、Kolonel LN。多民族人群的酒精消费和乳房X光密度。国际癌症杂志。2006;118:2579–2583. doi:10.1002/ijc.21705。[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avies KJA。增殖细胞对氧化剂的广泛反应:氧化应激的新范式。IUBMB寿命。1999;48:41–47. doi:10.1080/71380346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Comporti M、Arezzini B、Signorini C、Sgherri C、Monaco B、Gardi C。F2-异前列腺素刺激活化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与肝纤维化的联系?实验室投资。2005;85:1381–1391. doi:10.1038/lipinvest.370033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inz B.组织修复期间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皮肤病学投资杂志。2007;127:526–537. doi:10.1038/sj.jid.570061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rks F、Furstenberger G、Muller-Decker K。将肿瘤促进作为癌症预防的目标。癌症研究的最新结果。2007;174:37–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llui R,Zeisberg M.癌症中的成纤维细胞。Nat Rev癌症。2006;6:392–401. doi:10.1038/nrc187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Lockwood GA、Byng JW、Yaffe MJ、Tritchler DL。绝经前女性的人体测量与乳房放射学特征的关系。英国癌症杂志。1998;78:1233–12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lfe JN,Albert S,Belle S,Salane M.家族对乳腺实质形态的影响。癌症。1980;46:2433–2437. doi:10.1002/1097-0142(19801201)46:11<2433::AID-CNCR2820461123>3.0.CO;2-E型。[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ars G、van Noord PAH、van Gils CH、Peeters PHM、Grobbee DE.发育不良乳腺腺组织(DY)的遗传特征乳腺癌研究治疗。2004;87:149–156. doi:10.1023/B:BREA000041621.48575.9b。[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Kaprio J,Alanko A,Kivisaari L.双胞胎的乳房X光成像模式与乳腺癌不一致。英国无线电杂志。1987;60:459–4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nkow JS、Vachon CM、Kuni CC、King RA、Arnett DK、Grabrick DM、Rich SS、Anderson VE、Sellers TA。成年女性乳房X线摄影密度的遗传分析:基因效应的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7;89:549–556. doi:10.1093/jnci/89.8.54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Dite GS、Stone J、Gunasekara A、English DR、McCredie MR、Giles GG、Tritchler D、Chiarelli A、Yaffe MJ等。乳腺密度的遗传性,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N英格兰医学杂志。2002;347:886–894. doi:10.1056/NEJMoa01339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chon CM、King RA、Atwood LD、Kuni CC、Sellers TA。乳房X射线照相密度百分比的初步同胞连锁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1999;91:1778–1779. doi:10.1093/jnci/91.20177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chon CM、Sellers TA、Carlson EE、Cunningham JM、Hilker CA、Smalley RL、Schaid DJ、Kelemen LE、Couch FJ、Pankratz VS。乳房X光密度的基因决定因素是乳腺癌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的有力证据。癌症研究。2007;67:8412–8418. doi:10.1158/0008-5472.CAN-07-1076。[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ong C-C、Thompson HJ、Jiang C、Hammond GL、Tritchler D、Yaffe M、Boyd NF、Val158Met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相关的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3;12:838–8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skarinec G,Luire G,Williams AE,Marchand L.健康女性乳房X线密度和基因变异的调查。国际癌症杂志。2004;112:683–688. doi:10.1002/ijc.2044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iman CA、Bernstein L、Berg D、Ingles SA、Salane M、Ursin G。乳房X光检查密度的遗传决定因素。乳腺癌研究。2002;4:R5.doi:10.1186/bcr4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aiman CA、Hankinson SE、De Vivo I、Guillemette C、Ishibe N、Hunter DJ、Byrne C.类固醇激素途径基因多态性和乳房X线密度。乳腺癌研究治疗。2003;77:27–36. doi:10.1023/A:102111212178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n Duijnhoven FJ、Bezemer ID、Peeters PH、Roest M、Uitterlinden AG、Grobbee DE、van Gils CH.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和乳房X线密度。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2655–2660. doi:10.1158/1055-9965.EPI-05-0398。[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illie EO、Bernstein L、Ingles SA、Gauderman WJ、Rivas GE、Gagalang V、Krontiris T、Ursin G。接受和不接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女性雄激素受体和乳房X线密度的多态性。癌症研究。2004;64:1237–1241. doi:10.1158/0008-5472.CAN-03-288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ai JH,Vesprini D,Zhang W,Yaffe MJ,Pollak M,Narod SA。IGFBP3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多态性位点与乳房X光密度有关。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4;13:573–5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mimi RM、Cox DG、Kraft P、Pollak MN、Haiman CA、Cheng I、Freedman ML、Hankinson SE、Hunter DJ、Colditz GA。IGF1、IGFBP-1和IGFBP-3与乳房X线密度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一项横断面研究。乳腺癌研究。2007;9:R18。doi:10.1186/bcr165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ulhall C、Hegele R、Cao H、Tritchler D、Yaffe M、Boyd NF。乳房X线密度和垂体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5;14:2648–2654. doi:10.1158/1055-9965.EPI-04-037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unning AM、Healey CS、Pharoah PDP、Teare MD、Ponder BAJ、Easton DF。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系统综述。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1999;8:843–8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mberts SWJ,van den Beld AW,van der Lely A-J。衰老的内分泌学。科学。1997;278:419–424. doi:10.1126/science.278.5337.41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an Duijnhoven FJ、Peeters PH、Warren RM、Bingham SA、Uitterlinden AG、van Noord PA、Monninkhof EM、Grobbee DE、van Gils CH。雌激素受体α和孕酮受体多态性对激素治疗对乳腺密度影响的影响。癌症流行生物标志物预防。2006;15:462–467. doi:10.1158/1055-9965.EPI-05-075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issell MJ,Rizki A,Mian IS。组织结构:乳腺上皮功能的最终调节器。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2003;15:753–762. doi:10.1016/j.ceb.2003.10.1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罗德里格斯-安东纳C,英格曼-桑伯格M.细胞色素P(P)450药物遗传学与癌症。致癌物。2006;25:1679–1691. doi:10.1038/sj.onc.120937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Venkitaraman AR。癌症易感性和BRCA1和BRCA2的功能。单元格。2002;108:171–182. doi:10.1016/S0092-8674(02)00615-3。[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oyd NF、Lockwood GA、Martin LJ、Byng JW、Yaffe MJ、Tritchler DL。乳房X线密度作为乳腺癌易感性的标志:一个假设。作者:Miller AB、Bartsch H、Boffetta P、Dragsted L、Vainio H,编辑。癌症化学预防中的生物标记物。法国里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1年,第163-169页。[谷歌学者]
  • 基质细胞可以提供致癌信号。塞明癌症生物学。2001;11:97–104. doi:10.1006/scbi.2000.036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Preston-Martin S、Pike MC、Ross RK、Jones PA、Henderson BE。细胞分裂增加是人类癌症的一个原因。癌症研究。1990;50:7415–74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乳腺癌研究:BCR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