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分子细胞生物学。1997年4月;17(4): 2107–2115.
数字对象标识:10.1128立方米.17.4.210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32058型
PMID:9121459

热休克因子1转录激活域的抑制由组成性磷酸化调节。

摘要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组成性表达,并对DNA结合和转录活性进行负调控。在暴露于热休克和其他形式的化学和生理应激后,HSF1的这些活性迅速被诱导。在本报告中,我们证明HSF1在转录激活域远端丝氨酸残基的构成性磷酸化具有抑制反式激活的功能。对一组嵌合GAL4-HSF1缺失和点突变体进行的色氨酸磷酸肽分析确定了一个包含丝氨酸残基303和307的组成性磷酸化区域。丝氨酸303和307的磷酸化在HSF1转录活性调节中的重要性通过瞬时转染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构建物的测定来证明。尽管转染的野生型GAL4-HSF1嵌合体的转录活性受到抑制,并被热休克解除抑制,但丝氨酸303和307突变为丙氨酸导致去抑制到高水平的组成活性。在全长HSF1的背景下,这些丝氨酸残基的突变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这些数据表明丝氨酸303和307的组成性磷酸化在控制温度下HSF1转录活性的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170万)。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bravaya K,Phillips B,Morimoto RI。HeLa细胞中热休克反应的减弱是由结合热休克转录因子的释放介导的,并受生长和热休克温度变化的调节。基因发育。1991年11月;5(11):2117–21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essi DR、Gomez N、Moorhead G、Lewis T、Keyse SM、Cohen P.在各种细胞系中通过蛋白磷酸酶2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而不是CL100失活p42 MAP激酶。当前生物量。1995年3月1日;5(3):283–2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ler R、Dahl G、Voellmy R。人类热休克基因的激活伴随着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的寡聚、修饰和快速移位。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4月;13(4):2486–24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le WJ,van der Geer P,Hunter T.通过薄层纤维素板上的二维分离进行磷酸肽映射和磷酸分析。方法酶制剂。1991;201:110–1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F、Torres M、Duncan RF。热休克处理对果蝇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1日;312(第2部分):341-3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u B,Soncin F,Price BD,Stevenson MA,Calderwood S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顺序磷酸化抑制热休克因子-1的转录激活。生物化学杂志。1996年11月29日;271(48):30847–308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os J、Westwood JT、Becker PB、Wilson S、Lambert K、Wu C.受负调控的六聚果蝇热休克因子的分子克隆和表达。单元格。1990年11月30日;63(5):1085–10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rnelius G,Engel M.应激导致果蝇MAP激酶特异性磷酸酶的诱导和MAP激酶活性的快速抑制。细胞信号。1995年8月;7(6) :611–6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tto JJ,Kline M,Morimoto RI。热休克因子1 DNA结合的激活先于应激诱导的丝氨酸磷酸化。多步骤调控途径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96年2月16日;271(7):3355–33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bois MF,Bensaude O.MAP激酶在热休克期间在静止和指数增长的哺乳动物细胞中激活。FEBS信函。1993年6月14日;324(2):191–1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een M,Schuetz TJ,Sullivan EK,Kingston RE。人类HSF1的一个热休克反应结构域,调节转录激活结构域功能。分子细胞生物学。1995年6月;15(6):3354–33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unning P、Ponte P、Okayama H、Engel J、Blau H、Kedes L.人类α-、β-和γ-肌动蛋白mRNAs全长cDNA克隆的分离和表征:骨骼肌动蛋白而非细胞质肌动蛋白具有随后被去除的氨基末端半胱氨酸。分子细胞生物学。1983年5月;(5):787–7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öj A,Jakobsen BK。关闭热休克转录因子所需的短元素:磷酸化增强失活的证据。EMBO J。1994年6月1日;13(11):2617–26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nter T,Karin M.磷酸化对转录的调节。单元格。1992年8月7日;70(3):375–3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ckson SP.通过磷酸化调节转录因子活性。趋势细胞生物学。1992年4月;2(4):104–1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urivich DA、Sistonen L、Kroes RA、Morimoto RI。水杨酸钠对人体热休克反应的影响。科学。1992年3月6日;255(5049):1243–12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urivich DA、Sistonen L、Sarge KD、Morimoto RI。花生四烯酸是人类热休克基因转录的有效调节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3月15日;91(6):2280–22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urivich DA、Pachetti C、Qiu L、Welk JF。水杨酸盐触发热休克因子的方式不同于热。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0月13日;270(41):24489–244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mada Y,Jung US,Piotrowski J,Levin DE。酿酒酵母的蛋白激酶C激活MAP激酶途径介导了热休克反应的一个新方面。基因发育。1995年7月1日;9(13):1559–15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in M.通过转录因子磷酸化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转导。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4年6月;6(3):415–4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nauf U,Newton EM,Kyriakis J,Kingston RE。通过磷酸化抑制控制温度下人类热休克因子1的活性。基因发育。1996年11月1日;10(21):2782–27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oeger PE、Sarge KD、Morimoto RI。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1和2偏好三聚体结合位点,但与HSP70热休克元件的相互作用不同。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6月;13(6):3370–33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emmli UK。T4噬菌体头部组装过程中结构蛋白的裂解。自然。1970年8月15日;227(5259):680–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rson JS,Schuetz TJ,Kingston RE。人类调节因子对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的体外激活。自然。1988年9月22日;335(6188):372–3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BS,Chen J,Angelidis C,Jurivich DA,Morimoto RI。抗炎药对热休克因子1的药理调节可防止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8月1日;92(16):7207–721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wis T,Groom LA,Sneddon AA,Smythe C,Keyse SM.XCL100,非洲爪蟾的一种诱导性核MAP激酶磷酸酶:在分化细胞中MAP激酶失活的作用及其在早期发育中的表达。细胞科学杂志。1995年8月;108(第8部分):2885–289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s J,Wu C.热休克促进剂上的蛋白质交通:停车、停车和卡车运输。单元格。1993年7月16日;74(1):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vechi NF,Giaccia AJ。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在NIH3T3细胞中充当热休克反应的负调节器。癌症研究。1995年12月1日;55(23):5512–55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imoto RI。应激细胞:热休克基因的转录激活。科学。1993年3月5日;259(5100):1409–14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sser DD,Theodorakis NG,Morimoto RI。协调人类细胞中热休克元素结合活性和HSP70基因转录率的变化。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11月;8(11):4736–47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kai A,Morimoto RI。一种新型鸡热休克转录因子,即热休克因子3的特性表明存在一种新的调控途径。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4月;13(4):1983–19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wton EM、Knauf U、Green M、Kingston RE。人体热休克因子1的调节域足以感知热应激。分子细胞生物学。1996年3月;16(3):839–8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Brien T,Lis JT。瞬时热休克后果蝇转录的快速变化。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6月;13(6):3456–34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bindran SK,Giorgi G,Clos J,Wu C.人类热休克因子HSF1的分子克隆和表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年8月15日;88(16):6906–69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bindran SK,Haroun RI,Clos J,Wisniewski J,Wu C.热休克因子三聚体形成的调节:保守亮氨酸拉链的作用。科学。1993年1月8日;259(5092):230–2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rge KD、Murphy SP、Morimoto RI。热休克因子1对热休克基因转录的激活涉及寡聚化、获得DNA结合活性和核定位,并且可以在没有应激的情况下发生。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3月;13(3):1392–14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 Y,Kroeger PE,Morimoto RI。热休克因子1的羧基末端反式激活域是负调控和应激反应的。分子细胞生物学。1995年8月;15(8):4309–43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rger PK,Pelham HR。酵母热休克因子是一种必需的DNA结合蛋白,表现出温度依赖性磷酸化。单元格。1988年9月9日;54(6):855–8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rger PK,Nelson HC。通过线圈基序对酵母转录激活物进行三聚化。单元格。1989年12月1日;59(5):807–8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n P、Enslen H、Myung PS、Maurer RA。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型和IV型对CREB的差异激活涉及一个负调节活性的位点的磷酸化。基因发育。1994年11月1日;8(21):2527–25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stwood JT,Wu C.果蝇热休克因子的激活:与单体到三聚体转变相关的构象变化。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6月;13(6):3481–348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u B,Hunt C,Morimoto R.编码主要热休克蛋白HSP70的人类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分子细胞生物学。1985年2月;5(2) :330–3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u C.热休克转录因子:结构与调控。年收入细胞开发生物。1995;11:441–4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o J,Baler R,Dahl G,Voellmy R。人类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DNA结合能力的激活可能涉及从分子内到分子间三品牌螺旋结构的转变。分子细胞生物学。1994年11月;14(11):7557–75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o J,Rungger D,Voellmy R.人类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多层调控。分子细胞生物学。1995年8月;15(8) :4319–43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由以下人员提供泰勒和弗朗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