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分子细胞生物学。1996年8月;16(8): 4337–4348.
数字对象标识:10.1128立方米16.8.433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31432型
PMID:8754834

通过选择CpG-岛富集DNA的基因组片段分离新的维甲酸反应基因。

摘要

转录因子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阐明由因子或密切相关因子家族成员控制的遗传网络。维甲酸(PA)在发育中和成年动物中的多效性效应由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配体诱导转录因子(RA受体[RARs]和维甲酸X受体[RXRs])介导。PA效应器基因的调控区域包含RAR和RXR结合位点(RAR元件[RAREs]和RXR-元件[RXREs]),通常由核心半位点基序(A/G)G(G/T)TCA的直接或反向重复组成。为了识别RA调控的新基因,我们设计了一种选择策略,其前提是CpG岛DNA中包含大量管家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调控区域。在这种被称为CpG选择和扩增结合的方法中,通过使用体外转录和翻译的RXR-RR的凝胶迁移率转移测定来选择源自小鼠基因组的CpG岛部分的片段。多轮选择加上PCR扩增片段,使我们能够克隆出一批CG丰富的片段,其中大约五分之一包含一致的RARE或RXRE。描述了12个含有新反应元件的基因组片段,并对其中一个反应元件NN-84AG的转录单元进行了详细表征。小鼠NN-84AG转录物在F9胚胎癌细胞中被RA上调,与表达的序列标签同源(EST41159标准)源自人类婴儿大脑cDNA文库。小鼠NN8-4AG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将RXRE置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附近。虽然序列分析表明EST41159标准基因产物是一种新颖的氨基酸区域,与功能未知的酵母多肽序列一致,果蝇三胸蛋白表明存在进化和功能保守的结构域。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选择来自基因组CpG岛部分的片段,可以识别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相应的调控基因。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577K)。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dams MD、Kerlavage AR、Fields C、Venter JC。3400个新的表达序列标签鉴定了人脑转录物的多样性。自然遗传学。1993年7月;4(3):256–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tschul SF、Gish W、Miller W、Myers EW、Lipman DJ。基本本地对齐搜索工具。分子生物学杂志。1990年10月5日;215(3):403–4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tequera F,Bird A.人类和小鼠中CpG岛和基因的数量。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3年12月15日;90(24):11995–119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tequera F,Boyes J,Bird A.细胞系中CpG岛的高水平从头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改变。细胞。1990年8月10日;62(3):503–5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tequera F,Macleod D,Bird美联社。哺乳动物细胞核中甲基化CpG的特异性保护。细胞。1989年8月11日;58(3):509–5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pfel CM,Kamber M,Klaus M,Mohr P,Keidel S,LeMotte PK。一类对类视黄醇X受体具有选择性活性的新型类视黄醇增强HL-60分化。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12月22日;270(51):30765–307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ares MB、Bonaldo MF、Jelene P、Su L、Lawton L、Efstratiadis A.标准化cDNA文库的构建和表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4年9月27日;91(20):9228–92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gler J,Eisenman RN.通过甲状腺激素受体-DNA复合物的免疫沉淀分离甲状腺激素反应基因。分子细胞生物学。1994年11月;14(11):7621–76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gler J,Eisenman RN。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的新位置和功能。EMBO J。1995年11月15日;14(22):5710–57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鸟AP。富含CpG的岛屿和DNA甲基化的功能。自然。1986年5月15日;321(6067):209–2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lackwell TK,Weintraub H.通过结合位点选择揭示MyoD和E2A蛋白复合物的DNA结合偏好的差异和相似性。科学。1990年11月23日;250(4984):1104–11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guski MS、Lowe TM、Tolstoshev CM.dbEST——“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自然遗传学。1993年8月;4(4):332–3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uillet P、Oulad-Abdelghani M、Vicaire S、Garnier JM、Schuhbaur B、DolléP、Chambon P。P19胚胎癌细胞中维甲酸反应基因cDNA的高效克隆和小鼠新基因Stra1(小鼠LERK-2/Eplg2)的特征。开发生物。1995年8月;170(2):420–4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es J,Bird A.DNA甲基化通过甲基-CpG结合蛋白间接抑制转录。细胞。1991年3月22日;64(6):1123–11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mbon P.视黄醇信号通路:分子和遗传分析。精液细胞生物学。1994年4月;5(2):115–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ross SH、Charlton JA、Nan X、Bird AP。使用甲基化DNA结合柱纯化CpG岛。自然遗传学。1994年3月;6(3):236–2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ThéH,Vivanco-Ruiz MM,Tiolais P,Stunnenberg H,Dejean A.维甲酸受体β基因中维甲酸反应元件的鉴定。自然。1990年1月11日;343(6254):177–1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 The H、Marchio A、Tiollais P、Dejean A。视黄酸受体α和β基因的差异表达和配体调节。EMBO J。1989年2月;8(2):429–4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ony C,Kessel M,Gruss P.胚胎癌细胞系F9分化过程中myc和p53表达的转录后控制。自然。1985年10月17日;317(6038):636–6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rand B、Saunders M、Leroy P、Leid M、Chambon P。CRABPII转录的全反式和9-顺式维甲酸诱导由结合到DR1和DR2重复基序的RAR-RXR异二聚体介导。细胞。1992年10月2日;71(1):73–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rman BM,Umesono K,Chen J,Evans RM。核激素受体之间的变构相互作用建立了独特的反应途径。细胞。1995年5月19日;81(4):541–5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omm M,Berg P.从SV40早期启动子缺失突变体体内转录,未受大T抗原抑制。分子应用遗传学杂志。1983;2(1) :127–1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diner K,Mural RJ。获取信息:识别转录序列。趋势Genet。1995年3月;11(3):77–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guère V.维甲酸受体和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维甲酸信号的复杂相互作用。Endocr版本。1994年2月;15(1):61–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guère V、Shago M、Zirngibl R、Tate P、Rossant J、Varmuza S。小鼠胚胎中表达的新型视黄酸受体γ亚型的鉴定。分子细胞生物学。1990年5月;10(5):2335–234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guère V、Tini M、Flock G、Ong E、Evans RM、Otulakowski G。异形体特异性氨基末端结构域决定了RORα(一种新型孤儿激素核受体家族)的DNA结合特性。基因发育。1994年3月1日;8(5):538–5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uld AP、Brookman JJ、Strutt DI、White RA。果蝇同源基因控制的目标。自然。1990年11月22日;348(6299):308–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ding HP,Lazar MA。孤儿受体Rev-ErbAα通过一种新的反应元件激活转录。分子细胞生物学。1993年5月;13(5):3113–312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nes-Villeneuve EM、McBurney MW、Rogers KA、Kalnins VI。维甲酸诱导胚胎癌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细胞生物学杂志。1982年8月;94(2):253–2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nzler KW,Vogelstein B.全基因组PCR:应用于基因调控蛋白结合序列的鉴定。核酸研究。1989年5月25日;17(10):3645–36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iewer SA、Umesono K、Noonan DJ、Heyman RA、Evans RM。9-顺式维甲酸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信号通路通过其受体的异二聚体形成而收敛。自然。1992年8月27日;358(6389):771–7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rokawa R、DiRenzo J、Boehm M、Sugarman J、Gloss B、Rosenfeld MG、Heyman RA、Glass CK。受体极性对维甲酸信号的调节和配体结合的变构控制。自然。1994年10月6日;371(6497):528–5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wis JD、Meehan RR、Henzel WJ、Maurer-Fogy I、Jeppesen P、Klein F、Bird A.结合甲基化DNA的新型染色体蛋白的纯化、序列和细胞定位。细胞。1992年6月12日;69(6):905–9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ngelsdorf DJ、Umesono K、Kliewer SA、Borgmeyer U、Ong ES、Evans RM。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II型基因的直接重复导致RXR和RAR的差异调节。细胞。1991年8月9日;66(3):555–5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din JA、Minucci S、Driggers PH、Lee IJ、Ozato K。DNA结合亲和力和位置效应的定量增加决定了9-顺式维甲酸诱导的维甲酸X受体β-同二聚体的激活。分子细胞内分泌。1994年10月;105(1):27–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zer BA,Dawid IB.黑腹果蝇三胸基因座的克隆和分子表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5月;86(10):3738–37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kshatri H,Chambon P.大鼠和小鼠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II基因的直接重复RG(G/T)TCA基序是RAR、RXR、HNF-4和ARP-1同源和异源二聚体的混杂结合位点。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月14日;269(2):890–9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rlando V,Paro R.参与维持转录模式的染色质多蛋白复合物。当前操作基因开发。1995年4月;5(2):174–1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lmann T,Jansson L.通过RXR与NGFI-B和NURR1异二聚体介导的维生素A信号传导的新途径。基因发育。1995年4月1日;9(7):769–78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chard S、Zingg HH。人催产素启动子中维甲酸反应元件的鉴定。生物化学杂志。1991年11月15日;266(32):21428–214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y B,Taneja R,Chambon P.维甲酸(RA)响应基因的协同激活和RA受体α(RARα)、RARβ或RARγ选择性配体与维甲酸X受体特异配体结合诱导胚胎癌细胞分化。分子细胞生物学。1995年12月;15(12):6481–64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udert F、Bronner S、Garnier JM、DolléP。γ卫星DNA相对链的转录物在小鼠发育过程中有差异表达。哺乳动物基因组。1995年2月;6(2):76–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assen MJ、Bailey D、Nelson S、Chinwalla V、Harte PJ。果蝇三胸蛋白包含核受体型DNA结合域的一个新变体和在其他染色体蛋白中发现的一个古老的保守基序。机械开发。1995年8月;52(2-3):209–2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rickland S,Mahdavi V.维甲酸诱导畸胎瘤干细胞分化。细胞。1978年10月;15(2):393–4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cov HM,Murakami KK,Evans RM。小鼠视黄酸受体β型基因中自动调节反应元件的表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0年7月;87(14):5392–53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zi J,Bird A.CpG岛的交替染色质结构。细胞。1990年3月23日;60(6):909–9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ni M,Fraser RA,Giguère V.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核受体(RORα)和维甲酸受体在γF-晶体蛋白启动子调控中的功能相互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8月25日;270(34):20156–201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ni M,Otulakowski G,Breitman ML,Tsui LC,Giguère V。翻转重复介导γF-晶体蛋白基因的维甲酸诱导:维甲酸在晶状体发育中直接作用的证据。基因发育。1993年2月;7(2):295–3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mesono K、Giguere V、Glass CK、Rosenfeld MG、Evans RM。维甲酸和甲状腺激素通过一种常见的应答元件诱导基因表达。自然。1988年11月17日;336(6196):262–2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sant G,Reynolds WF。主要Alu亚家族的一致序列包含功能性维甲酸反应元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8月29日;92(18):8229–82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sios G、Mader S、Gold JD、Leid M、Lutz Y、Gaub MP、Chambon P、Gudas L。层粘连蛋白B1基因转录的晚期维甲酸诱导涉及RAR与反应元件的结合。EMBO J。1991年5月;10(5):1149–11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ly PJ、Umesono K、Ong ES、Evans RM、Heyman RA、Mangelsdorf DJ.LXR,一种定义不同维甲酸反应途径的核受体。基因发育。1995年5月1日;9(9):1033–10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son TE、Fahrner TJ、Johnston M、Milbrandt J.通过酵母中的遗传选择鉴定NGFI-B的DNA结合位点。科学。1991年5月31日;252(5010):1296–13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XK,Lehmann J,Hoffmann B,Dawson MI,Cameron J,Graupner G,Hermann T,Tran P,Pfahl M.9-顺式维甲酸诱导维甲酸X受体的同二聚体形成。自然。1992年8月13日;358(6387):587–5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由以下人员提供泰勒和弗朗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