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1年2月19日;152(4): 765–776.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152.4.76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195784
PMID:11266467

一种新的14千道尔顿蛋白与晚期内体/溶酶体隔间上的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支架Mp1相互作用

关联数据

补充资料

摘要

我们已在密度梯度上鉴定出一种新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与晚期内体/溶酶体共纯化14kD。该蛋白现在被称为p14,与多种不同细胞类型中晚期内体/溶酶体的细胞质表面外周相关。

在以p14为诱饵的双杂交筛选中,我们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支架蛋白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激酶伙伴1(MP1)鉴定为一种相互作用蛋白。我们证实了谷胱甘肽在体外这种相互作用的特异性S公司-转移酶下拉分析和共免疫沉淀、甘油梯度共沉淀和共定位。此外,质膜靶向p14的表达导致共表达MP1的定位错误。此外,我们可以在体外重建含有与ERK和MEK相关的p14–MP1复合物的蛋白质复合物。

p14和MP1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MAPK支架活性定位于晚期内体/溶酶体的细胞质表面,从而结合催化支架和亚细胞分隔作为调节细胞内MAPK信号的手段。

关键词:信号转导支架,MEK,ERK,亚细胞定位,内吞

介绍

细胞生物学的挑战之一是识别信号受体激活后的事件序列。已经鉴定了大量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其中一些已被证明被组织成转导模块(例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模块)。然而,大多数受体仅使用有限数量的模块。关键问题是,细胞如何能够以允许特定信号转换为接收器特定响应的方式编排这些模块。

膜交通有助于维持蛋白质和脂质的亚细胞位置。在一个细胞内,有两个独立的主要运输途径,分泌和内吞途径,尽管这两个系统是相互关联的。细胞内转运在信号转导中起主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在配体结合后,大多数信号受体被内吞。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内吞作用对信号传导的主要影响是通过下调表面受体的数量(迪菲奥雷和吉尔1999). 使用EGF激活细胞中的显性负动力蛋白,可以清楚地看到EGF受体(EGFR)激活其靶点Ras、Raf和MAPK/质膜上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激酶(MEK)。但必须发生内吞才能激活MAPK ERK(Kranenburg等人,1999年). 在此背景下,另一个有趣的是,这种生长因子家族中细胞内命运不同的成员,其信号传递特性也不同。例如,ErbB1只有在EGF诱导下才能进行溶酶体降解,但在结合TGF-α时会循环。相反,ErbB3,其配体是神经调节蛋白,总是被回收利用(Baulida等人,1996年). 另一个膜交通被证明是重要的受体是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它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PAR家族成员。活化的PAR2的内吞作用对于活化的受体在内吞室上与下游效应物Raf和ERK相遇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激活的ERK被隔离并远离进入细胞核,从而实现底物选择性(DeFea等人,2000年). 这些功能研究和定位数据检测MAPK模块成员的内吞结构(Pol等人,1998年;Kranenburg等人,1999年)强调内吞作为信号转导调节器的重要性(Ceresa和Schmid 2000).

在上皮细胞中,细胞的组织技能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顶端-基底极性将上皮细胞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受体和下游效应器的正确分类对于信息的正确流动至关重要(Kuwada等人,1998年;Hobert等人,1999年). 该组织的紊乱导致病理生理学后果,如多囊肾病囊肿上皮中EGFR的自分泌刺激增加(威尔逊1997)结肠癌的隐窝上皮(Tong等人,1998年)或消融EGFR-依赖性外阴诱导信号秀丽隐杆线虫(Kaech等人,1998年;Whitfield等人,1999年).

近年来出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旨在解释活化酶如何通过支架选择合适的底物(Pawson和Scott 1997;惠特马什和戴维斯,1998年). 已经确定了几种通过将级联的某些伙伴路由到一个复合物中来影响信号传递的蛋白质。这些分子的细胞储备涵盖了从巨大的“转导体”(如inaD)的组织者到简单的三聚体复合物构建者(如MEK搭档1(MP1))。它们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被认为是通过将特定通路的组成部分聚集在一起,并将其与其他上游激活物和下游靶点(锚定支架)分离,或将选定的伙伴近距离接触(催化支架)来增强特异性和选择性(Burack和Shaw 2000).

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如何组织信号传递元件的时空模式,有必要分析在信号传递时在细胞膜上形成和/或招募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复合物。这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支架是否发生在细胞膜上。我们通过亚细胞分离、双向凝胶电泳(2DGE)和微测序相结合分析内吞细胞器的蛋白质组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本报告中,我们描述了迄今为止未经特征化的蛋白质的鉴定。定位于晚期内体/溶酶体,与MAPK支架MP1相互作用(Schaeffer等人,1998年). 这两种蛋白质均与MAPK模块的元素形成复合物,增加了MAPK ERK1被招募到晚期内体/溶酶体并在其上激活的可能性。

材料和方法

细胞和组织培养

EpH4小鼠乳腺上皮细胞(Fialka等人,1996年)Caco-2细胞和HeLa细胞在添加10 mM Hepes、pH 7.3、50 IU/ml青霉素、50μg/ml链霉素和5%FCS的高糖二甲醚中生长,37°C,5%CO2湿度为98%。组织培养用培养基和试剂购自GIBCO BRL(生命技术),FCS购自BioWhittaker(Boehringer)。

抗体

针对谷胱甘肽制备了多克隆抗p14抗血清S公司-p14的转移酶(GST)融合蛋白。针对肽Kp532(CVSDRDGVPVIKVANDSAPEHALR,氨基酸24-46,小鼠MP1,序列数据可从GenBank/EMBL/DDBJ获得,登录号:。AF082526型)以及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在Affi-Gel矩阵(Bio-Rad实验室)上纯化的亲和力。识别myc表位的多克隆抗体来自Gramsch实验室。双磷酸化ERK1/2或MEK1/2的特异性抗体购自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公司Anti-His6抗Xpress抗体来自Invitrogen,抗CD107a(LAMP-1)抗体来自BD PharMinen。实验室中产生了多克隆抗GST抗体。Alexa 488™、Alexa 568™、Cy3™和德克萨斯州红色标记的二级抗体分别来自Molecular Probes、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和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LysoTracker™、Red DND-99和EGF-罗丹明来自分子探针。抗-EEA1(Rubino等人,2000年)和抗Rab11(Ullrich等人,1996年)抗体是Marino Zerial博士(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慷慨捐赠的。

细胞均质化和膜制备

将EpH4细胞均质化,并在均质缓冲液(250 mM蔗糖、3 mM咪唑、pH 7.4、1 mM EDTA,包含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10μg/ml抑肽酶、1μg/ml胃蛋白酶抑制素、10μ/ml亮氨酸肽和1 mM Pefabloc固体化合物)(博林格)中制备核后上清液(PNS),如前所述(格伦伯格和戈尔维尔1992;Fialka等人,1997年;Pasquali等人,1997年). 如前所述,连续蔗糖梯度用于分离不同的膜室(Fialka等人,1997年). 通过0.1M Na萃取从整体膜蛋白中分离外周膜蛋白2一氧化碳,pH值11.0(Fujiki等人,1982年).

2DGE和肽序列测定

蛋白质斑点的2DGE和微测序按照其他地方的详细说明进行(Fialka等人,1997年;Pasquali等人,1997年;Fialka等人,1999年).

间接免疫荧光

EpH4、HeLa和Caco-2细胞用4%多聚甲醛在细胞骨架缓冲液(10mM Pipes,pH 6.8,150mM NaCl,5mM EGTA,5mM葡萄糖,5mM MgCl)中固定2)用洗涤缓冲液(细胞骨架缓冲液,50 mM NH)三次洗涤淬火至少30 min4Cl),并用添加了0.3–0.5%Triton X-100的细胞骨架缓冲液进行渗透。对标本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处理,安装在Mowiol(Hoechst)上,最后使用Axioplan2显微镜(蔡司特)进行观察。对于共焦显微镜,样品安装在50%的甘油中,4%n个-细胞骨架缓冲液中的没食子酸丙酯(Sigma-Aldrich)。使用徕卡TCS NT共焦显微镜获得共焦图像,并在使用惠更斯软件(Scientific Volume Imaging)测量的点扩散函数进行反褶积后,使用Imaris和共定位软件包(Bitplane AG)进行处理。

蛋白酶K处理PNS

在室温下,用增加浓度的蛋白酶K(0.01–10μg/ml;GIBCO BRL)处理EpH4细胞中等量的PNS(~0.5μg/μl蛋白质)20分钟。通过添加100 mM PMSF停止反应。未消化的膜材料以100000的价格造粒免疫印迹分析蛋白质。

双混合屏幕

根据制造商的筛选协议,使用Matchmaker Gal4 two-hybrid System 2(CLONTECH Laboratories,Inc.)进行双混合筛选。诱饵构建物是通过PCR从英国人类基因组绘图项目资源中心(I.M.A.G.E.Consortium CloneID 681056)获得的原始克隆中生成的(Lennon等人,1996年)使用引物引入EcoRI位点NH2-各片段的末端和PstI位点COOH-末端,并随后将这些片段克隆到pAS2-1中(CLONTECH Laboratories,Inc.)。由此产生的嵌合蛋白由融合在框架中的Gal4 DNA结合域与全长蛋白NH组成2-p14的末端片段(氨基酸1-48),或两个不同的COOH末端片段(C1,氨基酸43-125;C2,氨基酸80-125)。在滴定适当的3-氨基-1,2,4-三唑浓度以抑制背景His3活性后,将不同的诱饵结构引入酵母菌株HF7c中,测试其自主活化,然后使用克隆到pACT2的小鼠胚胎Matchmaker cDNA文库筛选相互作用的多肽(CLONTECH Laboratories,Inc.)。pAS2-1 C2结构体对3-氨基-1,2,4-三唑具有自激活抗性,因此未用于进一步筛选。

构建和转染

在NH处包含三个myc标记的p14和MP1的标记版本2通过使用引入适当限制性位点(p14)的引物的PCR或通过将阳性pACT2克隆之一(MP1)直接克隆到pBluescript SK载体中来构建蛋白质的末端,所述pBluescript SK载体包含三个前有Kozak序列的myc序列(Kozak 1999年)那是我们实验室建造的。由此产生的嵌合蛋白(myc)的编码序列-p14和myc-MP1)被克隆到表达载体pREP10(Invitrogen)中,产生正或反义myc-p14构造,pUB6/V5-His(COOH-终端V5-Hi标签的框架外)(Invitrogen)。通过引入编码人类K-ras最后21个氨基酸的连接子序列,构建了CAAX标记的p14(Choy等人,1999年)在p14 cDNA的COOH末端,替换STOP密码子。真正的p14和p14–CAAX都是在His的框架中克隆的6/Xpress-tag到pEF4/HisC(Invitrogen)以产生NH2-末端标记的X-p14和X-p14–CAAX表达载体。通过将p14的编码序列克隆到pEGFP-C1中来构建EGFP–p14(CLONTECH Laboratories,Inc.)。根据制造商的建议,通过使用脂质体增强剂(GIBCO BRL)将不同的构建物转染细胞,并最终选择相应的稳定转染剂。

在pGEX6P3(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或pET28(Novagen)中构建重组蛋白。

免疫沉淀

转染细胞在PBS中刮取,并通过快速冷冻-解冻循环和超声处理进行溶解。1600离心后,上清液在IP缓冲液中稀释(10 mM Hepes,pH 7.4,137 mM NaCl,4.7 mM KCl,0.65 mM MgSO4,1.2 mM氯化钙2、1%Triton X-100、2 mM NaF、20 mMβ-甘油磷酸和蛋白酶抑制剂(用于细胞均质)。在使用UltraLink™固定化蛋白A(Pierce Chemical Co.)进行预处理后,使用免疫前血清或多克隆抗myc抗体和UltraLink™固定蛋白A或蛋白A单独作为附加阴性对照物,对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免疫沉淀。用IP缓冲液洗涤三次后,样品在加载缓冲液中煮沸并在SDS-PAGE上进行解析。

甘油密度梯度

通过10万PNS离心浓缩EpH4细胞的总膜,重新悬浮在提取缓冲液中(20 mM Hepes/KOH,pH 7.0,100 mM KCl,1 mM DTT,1%Triton X-100,2 mM NaF,20 mMβ-甘油磷酸,以及上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物),并在冰上提取30分钟。不溶性物质在17000下成丸将所得上清液(含有p14和MP1)加载到连续甘油梯度(提取缓冲液中为5–35%)的顶部。梯度在270000处离心在SW41转子中过夜(贝克曼·库尔特)。然后,收集600μl组分,沉淀蛋白质并通过12.5%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对于梯度校准,我们使用蛋白质混合物(1μg/μl BSA、4.5 S、2μg/微升醛缩酶、7.3 S、2微克/微升过氧化氢酶、10.0 S和1微克/μl甲状腺球蛋白、19.5 S,在均质缓冲液中),其分布在SDS-PAGE后通过考马斯染色检测。

体外下拉试验

在PBS中通过超声处理制备含有重组蛋白的细菌裂解物。GST和GST融合蛋白与谷胱甘肽-脑葡萄糖(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结合,用PBS洗涤,并与含有His的裂解物孵育6-在室温下标记重组蛋白20分钟。随后,清洗Sepharose-bound蛋白,将其重新悬浮在样品缓冲液中,并通过SDS-PAGE和免疫印迹进行分析。由于报道MP1与激酶不同亚型的体外相互作用中存在杂乱性(Schaeffer等人,1998年),我们使用了从M.J.Weber(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的GST–ERK2构造。

电子显微镜

将表达EGFP–p14的Caco-2细胞在室温下固定在pH 7.35的0.1M磷酸盐缓冲液中的4%多聚甲醛/0.1%戊二醛中1小时。然后用0.2M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从培养皿中刮下,并在微离心机中沉淀。然后将细胞重新悬浮在温热的明胶中(磷酸盐缓冲液中为10%),并在微型离心机中以最大速度排斥。冷却后,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在4°C下渗透明胶包埋细胞过夜,然后按所述进行冷冻切片(Liou等人,1997年). 根据公布的技术对超薄冰冻切片(60–80 nm)进行标记、染色和观察(Jeol 1010;显微镜和显微分析中心)(Parton等人,1997年).

在线补充材料

稳定表达EGFP–p14的Caco-2细胞生长在盖玻片上,并使用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视频可在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152/4/765/DC1显示其中一个EGFP–p14标记的小泡在图5,揭示了一个可移动的内部囊泡的存在。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5.jpg

内化的EGF-罗丹明在晚期内吞室与p14相遇。在瞬时转染EGFP–p14的EpH4细胞中内化EGF-罗丹明5分钟、10分钟和24小时。在37°C内化之前,EGF-罗丹明在4°C下与细胞表面结合1h。在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内化24小时后,含有EGFP-p14的小室充满EGF-罗丹明。视频可在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152/4/765/DC1。棒材,10μm。

结果

晚期内体/溶酶体室富集的一种新的高度保守的外周膜蛋白

为了研究内吞室的蛋白质组成,我们应用了已经成功用于分析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内膜相关细胞器蛋白质的技术(Fialka等人,1997年,Fialka等人,1999年;Pasquali等人,1997年,Pasquali等人,1999年). 首先,我们对PNS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以分别分离来自早期和晚期内吞室的细胞器。重要的是要强调的是,连续的蔗糖梯度可以有效地将非常轻的部分从致密部分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梯度中,高尔基复合体膜以中等密度的分数与质膜(上皮细胞中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质膜)以及早期内体结合。然而,与溶酶体密度相似的晚期内体很容易与其他膜体分离和区分(Fialka等人,1997年,Fialka等人,1999年;Pasquali等人,1999年). 然后将梯度富集的细胞器组分应用于高分辨率2DGE,以获得一种蛋白质模式,从而能够识别晚期内体/溶酶体组分中特异性富集的蛋白质。由于在调节内吞运输中描述的许多蛋白质(例如Rab蛋白质)或支架信号转导模块(例如Ste5p)是与膜外围相关的,因此我们进一步通过在高pH下碳酸盐萃取来表征这些组分(Fujiki等人1982;Pasquali等人,1997年).

图1A显示了对蔗糖密度梯度与不同时间段液相内吞和Western blotting建立的间隔标记(Rab5用于早期内吞,Rab4、Rab11和转铁蛋白受体用于再循环内吞,而Rab7用于晚期内吞)内化的HRP活性的分析 (Bucci等人,2000年;Sonnichsen等人,2000年). 0分钟追踪时Rab5/HRP活性的峰值分数(分数14-16)和20分钟追踪时的Rab7/HRP活性(分数6+7)用于早期内吞体的2DGE分析(图1C) 和晚期内体(图1D) 分数。Rab5的第二个峰分数(分数18-20)被省略,因为它包含大量的质膜和粗略的ER分数。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1.jpg

亚细胞分馏和内体室分析。(A) HRP内化到极化的EpH4细胞中5分钟。细胞要么保存在冰上(0分钟追踪),要么在37°C下再培养20分钟(20分钟追踪)。对细胞进行刮除、匀浆,并制备PNS。在连续蔗糖梯度上加载PNS,并按照材料和方法中的概述通过离心分离。收集组分,测量HRP活性(顶部),并对Rab4、Rab5、Rab7、Rab11和转铁蛋白受体(底部)进行免疫印迹。用2DGE分析(B–D)PNS、6+7(LE)组分和18+19(EE)组分,并根据EE和LE与PNS中蛋白质点的富集程度进行比较。插图显示包含蛋白质的区域(箭头)M(M) 第页~14 kD和pI~4.9,在LE中特别富集。

发现大量斑点在早期或晚期内胚体组分中富集(比较图1C图D). 在本报告中,我们更详细地描述了对一个实验等电点(pI)为~5.0,分子量为~14kD的特殊蛋白质斑点的研究(箭头,插图图1,B–D)。与PNS或含早期内体的组分相比,它在主要含有晚期内体和溶酶体的梯度纯化细胞器组分中丰富且富集(图1,B–D)。此外,该蛋白仅与该密度的膜组分相关,而从未在细胞质组分中检测到。

斑点是从制备凝胶中切除的(Pasquali等人,1997年)通过Edman降解进行消化和微排序。获得了两个肽序列:KETVGFGMLK和KAQALVQYLEEPLTQVA。这些序列是来自不同物种、器官、发育阶段和细胞系的几个EST克隆的开放阅读框的一部分。不同物种初级多肽序列的比较揭示了多细胞生物中高度的序列保守性(图2). 然而,我们没有在酵母基因组中检测到具有显著同源性的序列。与已知蛋白质数据库的比较没有发现与任何其他现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结构域的同源性。计算出的pI(5.3)和分子质量(13480D类)小鼠蛋白(现称为p14)与我们的二维凝胶获得的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见上文;p14的小鼠序列数据可从GenBank/EMBL/DDBJ获得,登录号:。AJ277386型). 在转录水平上,我们能够在EpH4细胞中检测到700bp的单个RNA。我们可以在来自CLONTECH Laboratories,Inc.的多组织Northern印迹上显示普遍存在的表达(数据未显示)。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2.jpg

多细胞生物中p14的序列。不同分类单元EST序列概念翻译的比较。

在二次分析中,我们研究了p14的膜拓扑结构。该蛋白具有外周膜蛋白的特征,因为它在高pH下可被碳酸盐部分提取(图3A) ●●●●。此外,我们在保持囊泡完整性的条件下制备PNS,并对其进行蛋白酶K消化。蛋白酶K不具有膜渗透性,因此,在有限的浓度下,只能消化膜细胞质表面可获得的蛋白质。在这些条件下,p14比已知的管腔标志蛋白(如钙网蛋白)对消化更敏感(克劳斯和米查拉克1997)甚至细胞质侧的蛋白质,如Rab5(Somsel Rodman和Wandinger-Ness2000年) (图3B) ●●●●。之所以选择钙网织蛋白,是因为它代表了内质网的管腔标记蛋白,内质网是PNS中最丰富的囊泡部分。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p14与细胞膜细胞质表面的外周联系。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3.jpg

p14的膜拓扑结构。(A) 将来自极化EpH4细胞的PNS加载到连续蔗糖梯度的顶部,并用Na提取富含p14的沉淀物细胞器组分2一氧化碳pH值为11.0。用2DGE分析输入(左)、碳酸盐不溶性(中)和碳酸盐可溶性(右)蛋白质。显示了高分辨率二维凝胶的各个区域;箭头表示第14页。(B) 用增加浓度的蛋白酶K处理来自极化EpH4细胞的PNS。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消化样品,量化,并绘制完整蛋白质与未消化对照组相比的百分比(数字是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SD)。作为对照的是一种管腔蛋白(钙网蛋白)和一种与膜的细胞质小叶相关的蛋白Rab5。

为了确认p14的亚细胞定位,我们在EpH4细胞中表达了一种EGFP标记的p14,并用LysoTracker™Red DND-99(一种嗜酸探针)培养细胞。实时显微镜显示,囊泡结构被EGFP–p14的绿色荧光包围,并充满溶酶体裂解器的红色荧光(图4A,A′和A′),表明p14定位于酸性细胞器,如晚期内体和溶酶体。为了排除EGFP标记或过度表达介导的靶向错误,该分析在其他两种细胞类型(Caco-2和HeLa)中使用不同标记版本的p14进行了扩展(数据未显示)。另一种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稳定表达EGFP–p14,用于与LAMP-1共免疫荧光,LAMP-1是一种主要定位于晚期内体/溶酶体的跨膜糖蛋白。在这些细胞中,LAMP-1与外源性表达的p14完全重叠(图4B,图B和B′)。通过充分研究EGFR及其配体的细胞内转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在细胞表面与EGFR结合后,EGF与其受体一起内化,然后运输至早期,然后运输到晚期的内吞室,最终在溶酶体中降解(Sorkin等人,1988年). 瞬时转染EGFP–p14的EpH4细胞被允许内化EGF-罗丹明不同时间,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活体观察。EGF,最初从绿色荧光中分离(图5; 0、5和10分钟追逐),随后填充用EGFP标记的隔室(图5; 24小时追逐),证实p14与活细胞中晚期内体/溶酶体的关联。此外,利用早期内吞标记蛋白进行联合免疫实验,分析稳定转染EGFP–p14的HeLa细胞。EEA1都不是(图6A、A′和A′),参与从质膜到早期内体的囊泡运输(Rubino等人,2000年)或Rab11(图6B,图B′和B′),通过中心粒周围再循环内体调节再循环(Ullrich等人,1996年)与p14有明显的联合免疫组化。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4.jpg

p14的亚细胞定位。用LysoTracker™处理瞬时转染EGFP-p14(A′)的EpH4细胞。(A) 在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将稳定转染EGFP-p14(B′)的Caco-2细胞固定,并与LAMP-1共免疫(B)。将图像合并到A〃和B〃中。棒材,10μm。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6.jpg

p14不与早期内吞标记物共定位。将稳定转染EGFP–p14(A′和B′)的HeLa细胞固定,并与EEA1(A)和Rab11(B)进行共免疫。将图像合并到A〃和B〃中。棒材,10μm。

免疫电子显微镜证实并扩展了这些观察结果。EGFP标记蛋白的大多数标记与带有内囊膜或板层膜的大型电子透明结构有关,内囊膜和板层膜被晚期内吞标记物溶血磷脂酸(LBPA)的抗体标记(图7). 如前所示(小林等,1998年)LBPA抗体标记晚期内体的内膜。相比之下,EGFP–p14主要是,尽管不是唯一的(参见视频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152/4/765/DC1)与晚期内体的细胞质表面相关。此外,EGFP–p14标记与具有电子致密核和可忽略LBPA标记的假定溶酶体结构有关(例如,图7C) ●●●●。较小的球形LBPA阴性多泡内体结构,形态学上可识别为内体载体囊泡(Clague等人,1994年),也显示抗GFP抗体的低但特异性标记(图7C)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种新的外周膜蛋白定位于几种不同细胞类型和物种中晚期内体和溶酶体室的细胞质表面。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CB0011055.f7.jpg

p14的免疫电镜定位。将稳定转染EGFP–p14的Caco-2细胞固定并进行冷冻切片。对切片进行双重标记,以检测p14(用15 nm标记的羊抗兔抗体检测)和LBPA(用10 nm标记的山羊抗鼠抗体检测)。EGFP–p14(大金色;B–D中的箭头)的特异标记与标记为LBPA(箭头,所有面板)的大的多泡和多层晚期内体有关。EGFP–p14的标记主要位于晚期内胚体周围,与LBPA阳性内膜相关的标记较低。在C中,除了标记晚期内体外,较低但特异的标记与假定的电子密度和LBPA阴性的溶酶体(L)以及假定的内体载体囊泡(E)有关。棒材:(A和B)500 nm;(C和D)200纳米。

p14与MP1的相互作用

为了研究p14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试图确定p14的潜在相互作用伙伴。因此,我们使用p14编码序列的不同部分(全长,NH)进行了两次混合筛选2-末端和COOH末端片段)作为诱饵与Gal4 DNA结合结构域融合。对于每个构造,我们筛选了1.2–5.6×105小鼠胚胎文库的独立克隆(). 在阳性克隆中,有几个包含MP1的完整编码区,MP1是一种最近被鉴定为MAPK通路支架蛋白的蛋白质(Schaeffer等人,1998年). 我们获得了与所有三种不同诱饵结构相互作用的MP1克隆()这表明相对较小的p14蛋白的不同部分参与了与MP1的相互作用。或者,NH的小重叠2-COOH终端结构(见材料和方法)可能在与MP1的交互作用中发挥中心作用。

表1

p14交互伙伴的两个混合屏幕摘要

诱饵筛选的克隆阳性克隆典型假阳性MP1型
Gal4-重量1.2 × 105 24215
Gal4-N合金4.8 × 105 501
Gal4-氯5.6 × 105 51

用多种方法进一步证实了p14和MP1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在GST下拉试验中测试这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GST标记的p14能够直接与His相互作用6-T7-MP1型(图8,车道2)。这种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表现在His的失败6-T7标记的MP1单独与GST相互作用(图8(第3和第4车道)和超能力6-标记为p14以废除GST–p14/His6-T7-MP1交互(图8,车道1)。此外,他的6-标记的p14与GST弱结合–p14(图8,车道1),提高了自我关联的可能性。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8.jpg

体外p14和MP1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组GST标记的p14(通道1和2)、GST(通道3和4)或GST-ERK2(通道5和6)与重组His孵育6-T7–单独标记MP1(车道2、3和5)或附加His6-标记p14(泳道1、4和6)。Ponceau染色显示了底部面板中GST蛋白的数量。

酵母双杂交试验和体外下拉试验中的直接相互作用证明了这两种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能力。接下来,我们测试了这种复合物是否也能在体内形成。为此,我们构建了表达myc标记的p14或MP1版本的HeLa细胞,并用抗myc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在这些实验中,内源性MP1在myc-p14免疫沉淀中被检测到,内源性p14在myc-MP1免疫沉淀中也被检测到(图9A) ,证明了p14和MP1的体内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p14–MP1蛋白的可能复合体,我们在洗涤剂提取100000个蛋白质后分离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体-在连续甘油梯度上从EpH4细胞中提取PNS颗粒。其中,内源性p14和MP1共分馏,沉降系数类似于~5–6 S(图9B) ●●●●。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9.jpg

p14和MP1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共免疫沉淀和共沉淀。(A) 稳定转染myc的HeLa细胞提取物-p14或反向myc-以p14构建物为对照,用多克隆抗myc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反向对照(rev)或myc提取物的50%-p14表达细胞(p14)作为输入对照进行分析。单独使用固定化蛋白A(PA)或使用免疫前血清(PI)控制非特异性结合。免疫印迹法分析共免疫沉淀MP1。(B) 稳定表达myc的HeLa细胞提取物-分析MP1与A中p14的共免疫沉淀。加载20%的提取物作为输入对照。(C) 通过100000离心浓缩EpH4细胞的总膜将提取的蛋白质加载到5–35%的甘油梯度上,并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收集的组分。显示了已知蛋白质混合物的S值。

体内p14和MP1之间复合物形成的进一步支持来自共定位实验。在过表达Xpress标记的p14和myc标记的MP1的HeLa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定位于同一核周LAMP-1阳性区室(图10). 此外,将Xpress标记的p14与K-Ras的高变结构域和CAAX基序融合(Choy等人,1999年),导致p14的质膜定位,导致共表达MP1有效地补充到相同的位点(图10,底部)。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10.jpg

p14和MP1在体内的相互作用II:共定位和共定位。HeLa细胞与X-p14(顶部和中间面板)或X-p14–CAAX(底部面板)和MP1-myc瞬时共转染6培养24小时后,固定细胞并使用抗LAMP-1、抗Xpress和抗myc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处理。棒材,10μm。

向p14–MP1综合体招募MAPK级联组件

MP1被鉴定为体内MEK1和ERK1以及体外ERK2的复合伙伴(Schaeffer等人,1998年). 这促使我们尝试在体外重建复合物,并分析细胞中所有这些成分的复合物。

在体外重组中,使用细菌表达的GST-标记的ERK2来降低His6-第14页,他的6-T7-MP1和他的6-T7-MEK1。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我们未能在体外检测到MEK1与MP1的直接相互作用(数据未显示)。先前发布的MEK1–MP1交互(Schaeffer等人,1998年)已使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产生的蛋白质获得。因此,这种明显的差异可能是由重组MP1的来源所解释的。然而,他的6-T7-MP1有效绑定GST–ERK2(图8,车道5),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并没有被过量的His标记p14所消除。相反,除了MP1之外,p14还绑定到GST–ERK2(图8,车道6)。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对细胞提取物的共免疫沉淀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虽然我们可以将HA-标记的MEK1与p14和MP1联合免疫沉淀(图11),我们没有成功将标记为Flag的ERK1招募到p14–MP1–MEK1复合体(数据未显示)。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CB0011055.f11.jpg

向p14–MP1复合体招募MEK1。瞬时转染HA-MEK1和X-p14或MP1-myc的HeLa细胞提取物6或者使用多克隆抗myc抗体对两者进行免疫沉淀。输入和免疫沉淀用于使用抗HA、抗myc和抗Xpress抗体的免疫印迹分析。

有趣的是,使用未转染细胞,我们发现双磷酸化ERK1/2在甘油梯度中与p14和MP1共沉积(图9B) 但未激活MEK1/2(数据未显示)。

总之,晚期内体/溶酶体外周膜蛋白p14与MP1和MAPK级联的成员特异性相互作用。然而,与p14和MP1之间的组成型相互作用相反,MEK1和ERK1以调节或更动态的方式与该复合物结合。

讨论

MAPK/ERK通路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物体中普遍表达的信号模块,它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该通路的基本结构是三种激酶的级联,即Raf→MEK→MAPK/ERK,它们依次激活彼此和调节信号转导的几个相关蛋白。MAPK激酶激酶Raf家族(由三个已知成员组成,A-Raf、B-Raf和c-Raf)被认为将上游输入信号整合到这个生化信号模块中。除其他目标外(Pearson等人,2000年),Raf家族成员通过双重磷酸化激活MAPK激酶MEK1或MEK2。最后,MAP激酶ERK家族,ERK1和ERK2是MEK的唯一已知底物,被认为是效应器末端,迄今为止描述了超过50种底物(加林顿和约翰逊1999).

为了实现适当的生理反应,细胞必须在级联内以及效应器端产生特异性。利用信号支架和细胞内膜转运,细胞将给定级联的几个不同信号分子招募到多蛋白复合物中(Pawson和Scott 1997年;亿利1998;Zuker和Ranganathan 1999年)同时排除其他人(Haugh等人,1999a,Haugh等人,1999b). 支架缺失或突变(Liao和Thorner 1980;Inouye等人,1997年)以及不规则的细胞内贩运(Kranenburg等人,1999年;York等人,2000年;Zhang等人,2000年)导致细胞功能不全,无法正确响应信号。

在本报告中,我们描述了我们使用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分别搜索和分析早期或晚期内体/溶酶体中高度富集的细胞器组分的组成。晚期内体/溶酶体上富集的一种蛋白质被鉴定为一种新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我们证明了这种蛋白,我们称之为p14,与晚期内体/溶酶体的细胞质表面有外周联系。

为了寻找该蛋白的分子环境,我们分离了MAPK支架MP1(Schaeffer等人,1998年)作为两个混合屏幕中的交互伙伴。我们通过GST下拉分析、共分离、共免疫沉淀、共定位和共定位实验证实了这种相互作用。

p14和MP1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p14调节MAPK激酶信号的可能性,因为MP1已被证明能特异性增强MEK1对ERK1的激活(Schaeffer等人,1998年). 因此,我们测试了p14是否干扰或增强MEK或ERK向MP1的募集。这些实验清楚地表明,在体内外可以重建含有MAPK模块的一个成员与MP1和p14的复合物,这表明p14不会干扰MP1与MAPK模块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这些实验的困难在于,支架活性不是构成性的,而是总是与特定的生物背景相关。因此,为了对研究p14对MAPK信号传导影响的分析进行真正有意义的解释,我们必须首先定义使用p14–MP1复合物来实现其适当生理反应的上游信号,然后再进一步探索p14本身可能的调节活性。与p14可能参与调节MAPK信号传导的问题有关的是p14-MP1相互作用是否受到调节的问题。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质相互结合是构成性的,因为它们在体外与细菌表达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然而,拆卸可能是一个诱导过程,但我们必须在相关生物学背景下的未来研究中再次解决这个问题。

p14–MP1复合物在晚期内体/溶酶体上的定位表明与该隔室相关的功能。溶酶体通常被认为是细胞的消化细胞器。在这种情况下,向溶酶体和/或向晚期内胚体室的膜转运的调节可能是MAPK支架活性的靶点,从而将膜转运的调控与MAPK信号传递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有证据表明溶酶体还有其他功能,因为这种细胞器能够与质膜融合(安德鲁斯2000). 虽然这一过程在非造血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但似乎必须严格调控。来自造血细胞的证据表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参与溶酶体相关细胞器分泌颗粒的胞吐(Trotta等人,1998年;Johnson等人,1999年),提示溶酶体MAPK支架可能参与调节溶酶体分泌。

总之,我们的发现有可能将支架和细胞内膜转运结合起来,以控制MAPK信号的特异性,因为p14–MP1复合物是定位于晚期内胚体/溶酶体室的MAPK支架。这将连接主要用于调节MAPK通路的催化支架和锚定支架的概念,锚定支架是另一种信号通路蛋白激酶a(PKA)通路的机制。在此,PKA被所谓的A激酶锚定蛋白(AKAP)局部激活。这些蛋白质在靶向特定亚细胞位置的同时与PKA的调节(R)亚单位相互作用,从而介导PKA活性的分区(Faux和Scott 1996;爱德华兹和斯科特2000).

然而,我们还不能排除p14–MP1复合物或两者之一被隔离到晚期内体/溶酶体室的可能性。这种隔离可以在激活需要MP1才能实现其特异性的效应器通路的信号时释放。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索引】

致谢

我们感谢罗伯特·库兹鲍尔(Robert Kurzbauer)、查斯·弗格森(Chas Ferguson)和玛格丽特·林赛(Margaret Lindsay)在免疫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帮助。作者还感谢Manuela Baccarini、Marino Zerial和Michael J.Weber慷慨提供抗体和构建物,以及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进行的许多刺激性讨论。我们感谢Karin Paiha(I.M.P.)对共焦分析软件的帮助。我们还感谢Rainer Pepperkok在实时显微镜方面的帮助,感谢Manfred Schmid和Andreas Birbach对这项工作的贡献。L.A.Huber和R.G.Parton将这项工作献给托马斯·克莱斯(Thomas Kreis)。

这项工作得到了伯林格·英格尔海姆(Boehringer Ingelheim)的支持,也得到了强生重点捐赠计划(Johnson&Johnson Focused Giving Program)和奥地利科学基金会(FWF,P11446-MED)对L.A.Huber的资助。

脚注

本文的在线版本包含补充材料。

W.Wunderlich和I.Fialka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同样的贡献。

本文中使用的缩写:二维凝胶电泳;EE,早期内体;EGFR、EGF受体;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GST、谷胱甘肽S公司-转移酶;溶血磷脂酸;LE,晚期内体;MAP,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MAPK、MAP激酶;MEK、MAPK/ERK激酶;MP1、MEK合作伙伴1;蛋白酶激活受体;pI,等电点;蛋白激酶A;PNS,核后上清液。

工具书类

  • Andrews N.W.调节常规溶酶体的分泌。趋势细胞生物学。2000;10:316–3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ulida J.、Kraus M.H.、Alimandi M.、Di Fiore P.P.、Carpenter G.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所有ErbB受体均受到内吞作用损害。生物学杂志。化学。1996;271:5251–52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cci C.、Thomsen P.、Nicoziani P.、McCarthy J.、van Deurs B.Rab7a溶酶体生物发生的关键。分子生物学。单元格。2000;11:467–48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rack W.R.,Shaw A.S.悬挂在脚手架上的信号转导。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2000;12:211–2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eresa B.P.,Schmid S.L.通过内吞调节信号转导。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2000;12:204–2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y E.、Chiu V.K.、Silletti J.、Feoktistov M.、Morimoto T.、Michaelson D.、Ivanov I.E.、Philips M.R.ras的内膜转运CAAX基序将蛋白质靶向ER和Golgi。单元格。1999;98:69–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lague M.J.、Urbe S.、Aniento F.、Gruenberg J.液泡ATP酶活性是内胚体载体囊泡形成所必需的。生物学杂志。化学。1994;269:21–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Fea K.A.、Zalevsky J.、Thoma M.S.、Dery O.、Mullins R.D.、Bunnett N.W.、Beta-arrestin依赖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内吞作用是激活ERK1/2细胞内靶向所必需的。《细胞生物学杂志》。2000;148:1267–12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 Fiore P.P.,Gill G.N.内吞和有丝分裂信号。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1999;11:483–4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dwards A.S.、Scott J.D.A激酶锚定蛋白蛋白激酶A及其他。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2000;12:217–2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ion E.A.路由MAP激酶级联。科学。1998;281:1625–16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ux M.C.、Scott J.D.分子胶激酶锚定和支架蛋白。单元格。1996;85:9–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alka I.、Schwarz H.、Reichmann E.、Oft M.、Busslinger M.、Beug H.雌激素依赖性c-JunER蛋白导致乳腺上皮细胞极性的可逆性丧失,涉及粘附连接的不稳定。《细胞生物学杂志》。1996;132:1115–11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alka I.、Pasqual C.、Lottspeich F.、Ahorn H.、Huber L.A.极化上皮细胞的亚细胞分离和通过双向凝胶电泳鉴定细胞器特异性蛋白。电泳。1997;18:2582–25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alka I.、Pasqual C.、Kurzbauer R.、Lottspeich F.、Huber L.A。上皮极性的丧失伴随着蛋白质与细胞内膜的差异性结合 电泳 201999331343[于20:1122公布勘误表][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ujiki Y.,Hubbard A.L.,Fowler S.,Lazarow P.B.通过碳酸钠处理分离细胞膜应用于内质网。《细胞生物学杂志》。1982;93:97–1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rington T.P.、Johnson G.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组织和调节。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1999;11:211–2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格伦伯格J.,戈尔维尔J.P。体外内吞囊泡融合的重建。作者:Magee A.I.,Wileman T.,编辑。蛋白质靶向,实用方法。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92年。第187-215页。[谷歌学者]
  • Haugh J.M.、Huang A.C.、Wiley H.S.、Wells A.、Lauffenburger D.A.等人。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参与成纤维细胞p21(ras)的活化 生物学杂志。化学 27419993435034360安[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ugh J.M.、Schooler K.、Wells A.、Wiley H.S.、Lauffenburger D.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内化对磷脂酶C-gamma1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化学 274199989588965亿[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bert M.E.、Friend L.A.和Carlin C.R.通过MDCK肾上皮细胞中的细胞极性调节EGF信号。J.细胞。生理学。1999;181:330–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nouye C.、Dhillon N.、Durfee T.、Zambryski P.C.、Thorner J.酵母中STE5的突变分析酿酒酵母差异相互作用陷阱分析在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遗传学。1997;147:479–4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hnson J.L.、Moore E.E.、Partrick D.A.、Tamura D.Y.、Zallen G.、Elzi D.J.、Silliman C.C.、Patrick D.A。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在中性粒细胞细胞毒性中起相反的作用 架构(architecture)。苏格 134199910741078[于135:989发表勘误表][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ech S.M.、Whitfield C.W.、Kim S.K.。LIN-2/LIN-7/LIN-10复合物介导的基底外侧膜定位秀丽线虫外阴上皮细胞中的EGF受体LET-23。单元格。1998;94:761–7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bayashi T.、Stang E.、Fang K.S.、de Moerloose P.、Parton R.G.、Gruenberg J.与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的脂质调节内体结构和功能。自然。1998;392:193–1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zak M.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基因。1999;234:187–2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anenburg O.,Verlaan I.,Moolenaar W.H.Dynamin是MAP激酶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所必需的。生物学杂志。化学。1999;274:35301–353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ause K.H.、Michalak M.Calreticulin。单元格。1997;88:439–4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wada S.K.、Lund K.A.、Li X.F.、Cliften P.、Amsler K.、Opresko L.K.、Wiley H.S.极化上皮细胞中顶端与基底外侧EGFR的差异信号和调节。美国生理学杂志。1998;275:C1419–C14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nnon G.,Auffray C.,Polymeropoulos M.,Soares M.B.I.M.A.G.E.联合体基因组及其表达的综合分子分析。基因组学。1996;33:151–1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ao H.,Thorner J.酵母交配信息素α因子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980;77:1898–19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ou W.、Geuze H.J.、Geelen M.J.、Slot J.W.自噬和内吞途径在新生自噬空泡处汇合。《细胞生物学杂志》。1997;136:61–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ton R.G.、Way M.、Zorzi N.、Stang E.Caveolin-3与肌肉分化过程中T小管的发育有关。《细胞生物学杂志》。1997;136:137–15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squal C.、Fialka I.、Huber L.A.膜蛋白的制备性双向凝胶电泳。电泳。1997;18:2573–25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squal C.、Fialka I.、Huber L.A.亚细胞分馏、电迁移分析和细胞器绘图。J.色谱法。B生物识别。科学。申请。1999;722:89–1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wson T.、Scott J.D.通过支架蛋白、锚定蛋白和适配器蛋白发出信号。科学。1997;278:2075–20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arson G.、Bumeister R.、Henry D.O.、Cobb M.H.、White M.A.将Raf1从MEK1/2解偶联只会损害细胞对Raf激活的一部分反应。生物学杂志。化学。2000;275:37303–373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l A.、Calvo M.和Enrich C.从静止的大鼠肝脏中分离的内体包含信号转导机制。激活的Raf-1和Mek在内吞室中的差异分布。FEBS通讯。1998;441:34–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ubino M.、Miaczynska M.、Lippe R.、Zerial M.。EEA1的选择性膜募集表明,在氯氰菊酯包被囊泡向早期内体的定向运输中发挥作用。生物学杂志。化学。2000;275:3745–37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aeffer H.J.、Catling A.D.、Eblen S.T.、Collier L.S.、Krauss A.、Weber M.J.MP1a-MEK结合伙伴,增强MAP激酶级联的酶激活。科学。1998;281:1668–16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msel Rodman J.、Wandinger-Ness A。Rab GTPases协同内吞作用 细胞科学杂志 113第22000部分。1831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nnichsen B.、De Renzis S.、Nielsen E.、Rietdorf J.、Zerial M.通过Rab4、Rab5和Rab11的多色成像显示再循环途径中内体上的不同膜域。《细胞生物学杂志》。2000;149:901–91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rkin A.D.、Teslenko L.V.、Nikolsky N.N.《表皮生长因子在A431细胞中的内吞》,微环境pH值和受体复合物解离动力学。实验细胞研究。1988;175:192–2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ong W.M.,Ellinger A.,Sheinin Y.,Cross H.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代培养的人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英国癌症杂志。1998;77:1792–17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rotta R.、Puorro K.A.、Paroli M.、Azzoni L.、Abebe B.、Eisenlohr L.C.、Perussia B.自发和抗体依赖性、颗粒胞吐介导的NK细胞细胞毒性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依赖性。免疫学杂志。1998;161:6648–66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llrich O.、Reinsch S.、Urbe S.、Zerial M.、Parton R.G.Rab11通过中心粒周再循环内体调节再循环。《细胞生物学杂志》。1996;135:913–9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hitfield C.W.、Benard C.、Barnes T.、Hekimi S.、Kim S.K秀丽隐杆线虫PDZ蛋白LIN-10在上皮细胞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生物学。单元格。1999;10:2087–210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hitmarsh A.J.、Davis R.J.通过酵母和哺乳动物中的支架蛋白对MAP激酶信号模块进行结构组织。生物化学趋势。科学。1998;23:481–4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son P.D.上皮细胞极性与疾病。美国生理学杂志。1997;272:F434–F4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ork R.D.、Molliver D.C.、Grewal S.S.、Stenberg P.E.、McCleskey E.W.、Stork P.J.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内吞在神经生长因子通过ras和rap1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中的作用。分子细胞。生物。2000;20:8069–80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Y.,Moheban D.B.,Conway B.R.,Bhattacharyya A.,Segal R.A.细胞表面Trk受体介导NGF诱导的存活,而内化受体调节NGF诱导分化。《神经科学杂志》。2000;20:5671–56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ker C.S.,Ranganathan R.专一性之路。科学。1999;283:650–6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