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实验医学杂志》。1994年1月1日;179(1): 259–268.
doi(操作界面):10.1084/jem.179.1.259
PMCID公司:PMC2191333型
PMID:8270870

粒细胞完整性单克隆抗体显示,中性粒细胞对肝脏的早期抗李斯特菌防御至关重要,但在脾脏或腹腔中则不然

摘要

这项研究表明,在用单克隆抗体RB6-8C5治疗选择性地耗尽中性粒细胞的小鼠中,李斯特菌病在感染的关键第一天在肝脏严重加重,但在脾脏或腹腔中没有加重。在中性粒细胞缺失小鼠肝脏的感染部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肝细胞内大量生长。相比之下,在正常小鼠的肝脏中,中性粒细胞在感染病灶处迅速积聚,这与感染肝细胞的溶解有关,而这些肝细胞可以终止感染。脾脏的情况则不同,中性粒细胞的耗竭不会导致明显的感染加重。在这个器官完整的感染细胞中,许多细胞似乎是成纤维细胞样基质细胞,在有或无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感染病灶处发现。这表明中性粒细胞在破坏脾脏中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靶细胞方面不如在肝脏中有效。因此,至少在第一天,该生物体可以自由地在脾脏中的细胞内繁殖,而这些细胞是允许其生长的。据推测,腹膜腔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因为中性粒细胞的耗竭并没有严重加剧该部位的感染。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2.9米)。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Hahn H,Kaufmann SH.细胞介导免疫在细菌感染中的作用。Rev感染性疾病。1981年11月至12月;(6):1221–12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ckaness英国。免疫承诺淋巴细胞对体内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医学杂志》。1969年5月1日;129(5):973–9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sen H,Gordon S,North RJ。骨髓单核细胞3型补体受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小鼠李氏杆菌病的加重作用。感染病灶缺乏单核细胞可使李斯特菌在非吞噬细胞细胞中繁殖。《实验医学杂志》。1989年7月1日;170(1):27–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ácz P,Tenner K,MéRöE.实验性李斯特菌肠炎。实验性李斯特菌感染上皮期的电镜研究。实验室投资。1972年6月;26(6):694–7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ácz P,Tenner K,Szivessy K。实验性李斯特菌性角结膜炎的电镜研究。I.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渗入角膜上皮细胞。微生物科学院学报。1970;17(3):221–2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illard JL、Berche P、Mounier J、Richard S、Sansonetti 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人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中渗透和细胞内生长的体外模型。感染免疫。1987年11月;55(11):2822–28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rtnoy DA,Jacks PS,Hinrichs DJ。溶血素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细胞内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医学杂志》。1988年4月1日;167(4):1459–14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an JW,North RJ。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感染宿主细胞溶解作为对抗兼性细胞内细菌的防御策略。《实验医学杂志》。1991年9月1日;174(3):741–7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lney LG,Portnoy DA。肌动蛋白丝与细胞内细菌寄生虫李斯特菌的生长、运动和传播。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10月;109(第4部分第1节):1597–16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an JW,Dunn PL,North RJ。李斯特菌病期间,NK细胞或CD4+CD8+Thy1.2+T细胞耗竭的小鼠出现白细胞介导的受感染肝细胞裂解。感染免疫。1993年6月;61(6):2703–27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an JW,North RJ。针对3型补体受体CD11b链的单克隆抗体NIMP-R10可以替代单克隆抗体5C6,通过阻止骨髓单核细胞在肝脏感染灶上的聚集来加重李氏杆菌病。白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7月;52(1):130–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lan JW,North RJ。兼性细胞内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土拉氏弗朗西斯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肝脏感染的早期发病机制涉及白细胞对受感染肝细胞的裂解。感染免疫。1992年12月;60(12):5164–51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rrante A、Carter RF、Lopez AF、Rowan-Kelly B、Hill NL、Vadas MA。用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去除中性粒细胞,从而抑制小鼠对禽纳格氏菌的免疫。感染免疫。1988年9月;56(9):2286–229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pper RI,Coffman RL,Leder P.白细胞介素-4抗肿瘤作用的嗜酸性粒细胞依赖机制。科学。1992年7月24日;257(5069):548–5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unn PL,North RJ。Thy-1+CD4-CD8-细胞主要介导小鼠原发性李斯特菌病的消退和对致命性二次感染的获得性耐药性。传染病杂志。1991年11月;164(5):869–8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ossens PL,Jouin H,Milon G.小鼠李斯特菌病期间肝脏中招募的淋巴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动力学。细胞荧光研究。免疫学杂志。1991年11月15日;147(10):3514–35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unier J、Ryter A、Coquis-Rondon M、Sansonetti PJ。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传播涉及与肠细胞样细胞系Caco-2中F-actin的相互作用。感染免疫。1990年4月;58(4):1048–10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ger JM、Sanger JW、Southwick FS。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组装是必要的,并且可能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胞内运动提供推进力。感染免疫。1992年9月;60(9):3609–36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cFarland HI、Nahill SR、Maciaszek JW、Welsh RM、CD11b(Mac-1):病毒感染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和记忆的标记物。免疫学杂志。1992年8月15日;149(4):1326–13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奥尔特KA Holmberg LA。在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小鼠腹膜渗出液中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特征:其肿瘤靶点特异性及其对小鼠分化抗原和人NK相关抗原的表达的研究。细胞免疫学。1984年11月;89(1):151–1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nn RK,Harlan JM。CD18非依赖性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白细胞迁移到兔子的腹膜。临床投资杂志。1993年9月;92(3):1168–117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evets DA、Canono BP、Campbell PA。杀李斯特菌和非杀李斯特杆菌的小鼠巨噬细胞在补体受体3型介导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吞噬作用和阻止细菌逃逸到细胞质方面存在差异。白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年7月;52(1):70–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实验医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