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年9月26日;170(7):1067–1078。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200507087号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2171517型
PMID:16172208
第条

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是线粒体网络的调节器

夏科特-马利牙病的新含义

摘要

中的突变GDAP1导致严重形式的外周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即夏科特-马里奥-图思病(CMT),其特征是表现出异质性,包括明显的轴突损伤和脱髓鞘。我们发现神经元和雪旺细胞表达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GDAP1),这表明这两种细胞类型可能与疾病的混合特征有关。GDAP1位于线粒体外膜,调节线粒体网络。GDAP1的过度表达诱导线粒体断裂,但不诱导凋亡、影响线粒体整体活性或干扰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 1和2)和Drp1(K38A)可以抵消依赖GDAP1的分裂。RNA干扰导致GDAP1特异性敲除导致管状线粒体形态。在患有CMT的患者中发现的GDAP1截短不是针对线粒体的,并且已经失去了线粒体断裂活性。对于疾病相关的GDAP1点突变,后者的活性也会显著降低。我们的数据表明,由GDAP1调节的线粒体动力学的严密控制对有髓周围神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介绍

夏科特-马里奥病(CMT)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每2500人中就有1人受到影响(Berger等人,2002年). 根据电生理和病理结果,CMT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突型。脱髓鞘类型的缺陷被认为起源于髓鞘雪旺细胞,而神经元首先受到轴突形式的影响。然而,最近关于CMT的分子和细胞基础的研究表明,这种区别可能不是绝对的(Berger等人,2002年;Suter和Scherer,2003年). 脱髓鞘形式与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节段性脱髓鞘和再髓鞘以及“洋葱球”形成(CMT1、CMT3和CMT4)有关。轴突形态(CMT2)显示轴突变性,无明显脱髓鞘损伤(Berger等人,2002年;Suter和Scherer,2003年). 在隐性形式中,CMT4A亚型是最常见的(Nelis等人,2002年)和疾病相关突变GDAP1(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已被鉴定。最初,巴克斯特及其同事(2002年)据报道,患者发病较早,手脚严重对称性无力和萎缩。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这与CMT脱髓鞘形式一致(Baxter等人,2002年).Cuesta等人(2002年)描述了一个典型的轴突表型,没有明显的脱髓鞘,伴有声音嘶哑和声带麻痹,这是与GDAP1后来,即使是具有相同突变(纯合子GDAP1 S194X)的患者也表现出脱髓鞘或轴突表型(Baxter等人,2002年;Nelis等人,2002年). 今天,约有20名CMT相关人员GDAP1改变,包括点突变和导致截短蛋白质的改变(参见联机孟德尔遗传人类[OMIM]编号*606598),已被描述,导致轴突、脱髓鞘或中间形式(Di Maria等人,2004年). 突变的位置和性质与电生理或神经病理学表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轴突与脱髓鞘表型以及疾病的细胞起源和基础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关于GDAP1生物学的现有信息非常稀少。GDAP1被鉴定为神经节苷脂诱导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Neuro2a胆碱能分化后上调的转录物(Liu等人,1999年). 此外,在神经分化的P19细胞和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也发现GDAP1 mRNA表达增加(Liu等人,1999年).

生物信息学分析为GDAP1的分子功能提供了一些线索(Marco等人,2004年)确认和扩展以前的报告(Baxter等人,2002年;Cuesta等人,2002年;Nelis等人,2002年). 这些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GDAP1和相关蛋白包含GST(GST-N,GST-C)的特征域。基于其特定的域特征,GDAP1被提议为新GST家族的创始人。该家族成员的特征是GST-N和GST-C结构域之间的跨域扩大,并含有具有潜在跨膜特征的COOH末端疏水延伸(Marco等人,2004年).

这里我们显示有髓周围神经的雪旺细胞和神经元表达GDAP1。因此,这两种细胞类型都可能直接受到致病突变的影响GDAP1在细胞内,GDAP1作为线粒体外膜的尾锚定蛋白发挥作用,并促进线粒体的断裂。在此基础上,我们将GDAP1定义为线粒体网络的一种新型调节器。这种能力在CMT相关的GDAP1突变型中丢失或降低,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轴突和/或脱髓鞘缺陷。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精确调控似乎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结果

GDAP1由髓鞘化雪旺细胞和PNS神经元表达

为了检测GDAP1在外周神经中的功能并确定其在神经病理性中的作用,我们开发了针对两种GDAP1特异性肽的兔抗血清(图S1;可在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jcb.200507087/DC1). 对来自各种神经组织的提取物进行的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GDAP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表达最为显著,包括皮层、小脑、丘脑、嗅球和脊髓(图1A) ●●●●。与GDAP1突变导致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变的后果一致,我们还发现GDAP1在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DRG)中表达(图1A) ●●●●。结果与针对两种GDAP1肽的抗血清一致(未公开数据)。此外,GDAP1蛋白的水平与通过定量RT-PCR(未公布的数据)测定的GDAP1转录物的平行测量值以及之前公布的数据密切相关(Cuesta等人,2002年).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507087f1.jpg

GDAP1蛋白在雪旺细胞和神经元中表达。(A) 用Western blot分析所示神经组织中15μg蛋白裂解物。在所有测试的组织中,检测到GDAP1的预测大小为41.5 kD(箭头)。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表达最高。另一种GDAP1抗血清未检测到~48 kD和~75 kD的其他弱带,因此被认为是非特异性的。(B) GDAP1在大鼠坐骨神经冷冻切片上的表达。信号与施万细胞标记物S100(1B,a–c)和神经元标记物神经丝(1B、d–f)在单平面共焦图像(0.5μm截面)上共定位。棒材,10μm。

在人类中GDAP1是一种明显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变,其表型表现具有显著的变异性,从最初的脱髓鞘到强烈的轴突受累,并且两者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了解开这一复杂的情况,努力阐明潜在的疾病机制,需要确定GDAP1是否仅由两种细胞类型中的一种表达,即施万细胞或神经元,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分析最近阐明了N-myc下游调节基因1的突变(国家发改委1)主要靶向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Lom中的髓鞘化雪旺细胞(Berger等人,2004年). 因此,我们详细分析了GDAP1在周围神经中的表达。GDAP1在大鼠坐骨神经横切面中发现,并与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共定位(图1B、 a–c)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图1B、 d–f;GDAP1染色的神经丝阳性轴突带有间断模式)。与这些观察结果一致,脊髓中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未描绘)和DRG中的感觉神经元(图S2;可在http://www.jcb.org/cgi/content/full/jcb.200507087/DC1)用抗GDAP1抗体标记。通过将血清与抗原肽预孵育成功阻断染色来证实特异性(图S2),并通过脊髓和DRG切片的原位杂交获得GDAP1 mRNA表达的一致结果(未描述)。提取的坐骨神经纤维标本显示,GDAP1存在于髓鞘化雪旺细胞的细胞质中,在核周区和Schmidt-Lanterman切口处有特别强的染色(未发表数据)。我们的结论是,PNS神经元和雪旺细胞表达GDAP1,这两种细胞通常参与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变的病因,具有潜在的功能意义。

GDAP1是一种线粒体蛋白

接下来我们确定了GDAP1的精确亚细胞定位。在转染了未标记的GDAP1全长表达结构的COS-7细胞中,我们发现GDAP1在表达开始时在细胞质中具有不同的管状和水泡状结构(图2A) ●●●●。这些GDAP1阳性形成物通过与线粒体标记物MitoTracker一致的共线性鉴定为线粒体(图2A、 A–d),细胞色素c(c)(图4B) ,和孔蛋白(未描述)。没有发现与其他膜室有明显重叠,包括高尔基复合体(标记giantin;图2A、 e–h)或ER(标记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图2A、 i–l)。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200507087f2.jpg

GDAP1是一种线粒体蛋白。(A) 转染COS-7细胞,转染GDAP1表达结构12小时后。GDAP1与线粒体标记物MitoTracker Red(a–d)共定位,但与高尔基复合体标记物giantin(e–h)或ER标记物PDI(i–l)在单平面共焦照片(0.4μm切片)上不共定位。以c、g和k为单位的棒材,10μm;d、h和l中的棒材,2μm。c、g和k中的方框表示d、h和l中的放大区域。(B)用差速离心法富集内源性表达GDAP1的N1E-115细胞的线粒体。每车道装载20μg离心步骤产生的蛋白质。粒剂中线粒体蛋白孔蛋白和GDAP1(而非ER蛋白PDI)的含量增加。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4.jpg

GDAP1促进线粒体分裂。(A,A)未转染的COS-7细胞显示囊泡和管状线粒体,用MitoTracker Red标记。(b)线粒体EGFP融合蛋白hTOM7的瞬时转染不会改变这种外观。(c) 转染GDAP1后15小时,线粒体结构改变为部分碎片状。(d) 20小时后,大多数线粒体破碎。(e) 通过对GDAP1表达细胞线粒体外观进行分类,对形态学结果进行量化。显示了聚集、管状、混合、囊泡和碎片线粒体外观的代表性图像。棒材:(a–d)10μm,(e)5μm~对来自三个独立实验的每种条件下的500个转染细胞进行计数。所有变化都非常显著(概率>卡方>0.001,使用JMP 5进行应急分析时将所有条件与对照转染细胞进行比较[JMP Discovery])。(B) 用GDAP1(a,B)或编码裂变因子EGFP-hFis1(c,d)的0.5μg质粒DNA瞬时转染HeLa细胞,转染后36 h固定。EGFP-Fis1的表达导致细胞色素的释放c(c)进入细胞质(c,d)。细胞色素的专属线粒体定位c(c)在表达GDAP1(a,b)的细胞中观察到。(C) 染色剂MitoTrackerH的线粒体摄取2XRos进入HeLa细胞依赖于线粒体(a)的活性,可以被原核cccp(b;10μM,45分钟)(b)阻断。用EGFP-hFis1(0.25μg;c,d)和GDAP1(0.5μg;e,f)表达构建物转染HeLa细胞,并用MitoTrackerH标记2Xros,转染后24小时。表达EGFP-hFis1的HeLa细胞线粒体染色较弱2Xros(绿色虚线区域)与未转染细胞(蓝色虚线框)的比较(c,d)。在表达GDAP1的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之间没有发现差异(比较绿色和蓝色虚线区域)(e,f)。使用ImageJ(NIH)对来自三个独立实验(g;n,细胞数量)的15个独立共焦图像上的代表性共焦图像(a–f)上的观察结果进行量化。棒,(B和C)10μm。

为了排除过度表达导致的潜在定位伪影,我们还检测了内源性GDAP1的细胞内限制。与之前的结果一致,我们发现Neuro2a线粒体的GDAP1染色(Liu等人,1999年)培养中的N1E-115细胞、C2C12细胞(未描绘)和原代雪旺细胞(图S2)。最后,GDAP1和孔蛋白在大鼠DRG切片中共定位(图S2)。

为了进一步支持GDAP1在线粒体中的定位,我们使用了细胞分离方法。通过差速离心法富集线粒体(格雷厄姆,2004年)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步骤。用转染的Cos-7细胞(未描述)和内源性表达GDAP1的N1E-115细胞进行细胞分离(图2B) ●●●●。正如预期的那样,GDAP1水平通过与孔蛋白(线粒体外膜的一种丰富的跨膜蛋白)平行的这一过程而得到了特异性增强,而与内质网蛋白(如PDI)相反。因此,GDAP1位于线粒体中。

GDAP1是线粒体外膜的完整膜蛋白

为了阐明GDAP1在线粒体内的定位,我们在转染GDAP1表达结构24小时后,从COS-7细胞中纯化线粒体。在存在或不存在洗涤剂的情况下,重悬线粒体并用过量的蛋白酶K消化(Olichon等人,2002年)Western blot分析。蛋白酶孵育后GDAP1信号丢失,而细胞色素c(c)位于膜间隙,只有在增加洋地黄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保护并消失(图3A) ●●●●。因为分析中使用的抗血清识别NH2-GDAP1的近端末端(图S1),这些数据表明NH2GDAP1的末端,以及GST结构域,暴露于细胞质中。为了支持这一解释,我们通过免疫金标记的超微结构分析(未公布的数据)在线粒体外膜中发现了GDAP1。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3.jpg

GDAP1是线粒体外膜的跨膜蛋白。(A) 将转染COS-7细胞的粗线粒体提取物用蛋白酶K在洋地黄素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消化。在含有过量PMSF的冰上放置30分钟后停止消化,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由于缺乏洋地黄素,GDAP1的信号丢失。细胞色素c(c)在线粒体外膜被高浓度的洋地黄素或SDS(底线)渗透之前,对消化物起保护作用。(B) 将转染COS-7细胞的线粒体颗粒重新悬浮在缓冲液(对照)、1 M NaCl、0.1 M碳酸盐(pH 11)或0.1%Triton X-100缓冲液中,并离心分离可溶性蛋白上清液和膜颗粒。GDAP1和已知的跨膜蛋白孔蛋白仅在存在洗涤剂的上清液中发现。

接下来,我们询问GDAP1是否与线粒体膜外周相关,或者它是否如所建议的那样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Marco等人,2004年). 将分离的线粒体重新悬浮在各种缓冲液中,离心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上清液和膜颗粒(Sogo和Yaffe,1994年;Olichon等人,2002年;Stojanovski等人,2004年) (图3B) ●●●●。用1 M氯化钠或0.1 M碳酸盐缓冲液(pH 11)处理后,GDAP1仍与线粒体颗粒相关。洗涤剂处理将GDAP1释放到上清液中,与完整的膜蛋白孔蛋白相当。这些实验共同证明GDAP1是线粒体外膜的完整膜蛋白。

GDAP1调节线粒体的结构

在各种实验中,我们观察到GDAP1转染后线粒体形态的时间依赖性变化。随着GDAP1的长时间表达,COS-7细胞中的线粒体变得更加碎片化,管状结构不那么突出(图4A、 c和d)。这种效应在模拟转染细胞中没有发现(图4A、 A)。我们推断,线粒体外膜任何蛋白质的过度表达都可能导致这种效应。然而,GFP标记的人外膜亚单位7转运体(EGFP-hTOM7)瞬时表达后,线粒体形态没有明显改变,这与先前的结果一致(Stojanovski等人,2004年) (图4A、 b)。这表明GDAP1在我们的实验设置中具有特定的效果。因此,我们量化了GDAP1过度表达引起的形态学改变。为此,我们定义了细胞内五种不同的线粒体结构(例如,见图4A、 e,底部面板):核周聚集(“聚集”),主要是管状(“管状”)、管状和囊泡状(“混合”),以囊泡状为主,但具有一些管状结构(“囊泡状”),以及完全囊泡状或碎片状线粒体(“碎片状”)。该分析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GDAP1转染15小时后,支离破碎的线粒体显著增加,而线粒体的管状结构和混合结构被破坏(图4A、 e)。正如我们之前的印象所怀疑的那样,这种向线粒体碎片的转变在转染后20小时更为明显。

GDAP1诱导的片段化与线粒体整体生理缺陷无关

细胞凋亡刺激可导致线粒体碎片化(Lee等人,2004年). 因此,我们测试了GDAP1过度表达是否会诱导细胞凋亡。对瞬时转染HeLa、Neuro2a或COS-7细胞的初步定性观察表明,没有大规模诱导凋亡。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用GDAP1或EGFP-hFis1转染HeLa细胞,这是一种已知可以诱导线粒体分裂和凋亡的蛋白质(James等人,2003年); 36h后固定细胞;细胞色素染色c(c)和GDAP1。正如预期的那样,EGFP-hFis1促进了细胞色素的释放c(c)(注意,弥漫细胞色素c染色仅在转染细胞中,图4B、 d),而在表达GDAP1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c)仅限于线粒体(图4B、 a和B)。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丧失也会触发线粒体的断裂(Legros等人,2002年). 因此,我们询问GDAP1过表达诱导的片段化是否是对ΔΨm影响的次要因素。染料MitoTrackerH的吸收2XRos进入线粒体依赖于线粒体活性(Chen和Cushion,1994年),这为测试这种可能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图4C、 a和b)。用少量EGFP-hFis1表达构建的瞬时转染作为阳性对照(Yoon,2004年). 与未转染的HeLa细胞相比,GDAP1表达细胞的染料摄取没有变化,而EGFP-hFis1阳性HeLa电池的染料摄取减少到70%。此外,我们生成了稳定转染的Neuro2a细胞,可诱导过度表达GDAP1。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并咪唑碳菁碘在流式细胞术中的应用(Cossarizza等人,1993年),我们证实GDAP1的过度表达不会诱导这些细胞的凋亡或影响ΔΨm(未发表的数据)。

GDAP1诱导的线粒体断裂被动力相关蛋白1(K38A)共表达阻断,并被线粒体融合蛋白1和2抵消

线粒体的形状取决于融合和分裂的平衡。因此,我们测试了GDAP1对碎片的诱导是否可以被已知的诱导融合或阻断裂变的蛋白质抵消。动力相关蛋白1(Drp1)在线粒体分裂中起核心作用;显性负Drp1(K38A)形式阻断线粒体分裂(Smirnova等人,1998年). 我们在COS-7细胞中共表达了GDAP1和Drp1或Drp1(K38A),并分析了转染17 h后表达这两种蛋白的细胞的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转染构建物的可比表达水平(未发表的数据)。GDAP1和Drp1的共表达对GDAP1诱导的线粒体断裂没有显著影响(图5A、 A–f)。这一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因为Drp1的过度表达本身并不会改变线粒体结构;细胞内有丰富的内源性Drp1(Yoon,2004年). 相反,如果与GDAP1共表达,Drp1(K38A)部分抑制线粒体的断裂(图5A、 g–i)。与EGFP-hTOM7对照转染细胞相比,GDAP1-Drp1(K38A)双表达细胞的数量增加,线粒体仍然破碎;然而,与仅表达GDAP1的细胞相比,该数量显著减少(图5A、 j)。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更多的细胞表现出延伸的管状线粒体形态,这是当Drp1(K38A)单独表达时观察到的最显著的表型(85%;未发表的数据)。总之,Drp1(K38A)的共表达可以部分阻断GDAP1诱导的片段化,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模式。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5.jpg

GDAP1诱导的碎片被融合促进因子的活性抵消。(A) COS-7细胞与0.25μg GDAP1表达载体和0.25μg/空载体(A–c)、编码Drp1(d–f)或显性阴性Drp1的载体(K38A)(g–i)共同转染。转染后17 h,用MitoTracker Red对细胞进行复染。用抗GDAP1和抗myc抗体对固定细胞进行检测。(B) 与Drp1(K38A)的裂变阻滞方法类似,GDAP1与融合诱导型Mfn1(a)或Mfn2(c),或活性缺陷突变体Mfn 1(K88T)或Mf 2(K109A)(B,d)共同转染。显示了来自三个独立实验的典型共焦图像(0.3-μm截面)。对结果进行量化(A,j和B,e),以显示表达这两种蛋白质并属于不同线粒体分类的转染细胞的百分比(n个>每个条件500个单元格)。棒材,10μm。

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形态的维持需要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2(Chen等人,2003年;Rojo等人,2002年;桑特尔和富勒,2001年;Santel等人,2003年);. 我们发现GDAP1和Mfn1或Mfn2的共同表达导致了平衡的线粒体结构,与未转染或EGFP-hTOM7对照转染细胞中观察到的形态学相似(图5B、 a和c;与…相比图4A、 A和b)。定量分析证实GDAP1与Mfn1或Mfn2共表达可挽救GDAP1诱导的线粒体断裂(图5B、 e)。这种效应是特定的,并且取决于Mfn的活性,因为Mfn1和Mfn2的改变形式携带GTPase G1动机的突变(Mfn1[K88T]和Mfn 2[K109A])(Chen等人,2003年),无法阻止GDAP1诱导的碎裂(图5B、 B、d、e)。我们得出结论,GDAP1和Mfn可以抵消它们对结构线粒体动力学的相反影响。

GDAP1不降低线粒体融合

我们以前的实验表明,GDAP1的过度表达促进线粒体断裂。这种线粒体形态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融合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利用基于聚乙二醇(PEG)的细胞融合技术,我们检测了GDAP1对线粒体融合的影响(Mattenberger等人,2003年). 瞬时转染线粒体靶向DsRed(mtDs Red)的HeLa细胞与瞬时转染了线粒体靶向GFP(mtGFP;参见图7,a–c)或GDAP1(参见图7,d–f)。将细胞与PEG融合并在环己酰亚胺存在下培养。如前所述,我们在细胞融合后3-4小时,在转染mtDsRed的细胞与转染mtGFP的细胞的杂交细胞中发现线粒体融合。这一过程在细胞融合6小时后几乎完成(图6,a–c,g;Mattenberger等人,2003年). 在转染mtDsRed的细胞与转染GDAP1的细胞融合的细胞杂交体中观察到线粒体融合的时间和程度相同(图6,d–g)。因此,GDAP1过度表达不会显著干扰线粒体融合,表明GDAP1是一种裂变诱导因子。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6.jpg

GDAP1的表达不会阻断线粒体融合。瞬时转染mtDsRed的HeLa细胞与瞬时转染了mtGFP(a–c)或GDAP1(d–f)的HeLa细胞共染。将细胞与PEG融合,并在环己酰亚胺存在下培养。PEG融合后3-6小时,对细胞杂种进行线粒体标记融合分析。无线粒体融合(a,d)、部分线粒体融合(b,e)和完全线粒体融合(c,f)的细胞杂种在单平面共焦照片中进行了描述。从三个独立的实验中计算细胞杂种(n个>每个时间点120辆混合车)。在所示的时间点,线粒体融合程度不同的杂种的百分比显示为(g)。棒材,10μm。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7.jpg

GDAP1基因敲除导致线粒体伸长。用抗GDAP1的双链小干扰RNA转染神经母细胞瘤N1E-115细胞,加上打乱的对照,或保持未转染状态。(A,A)分离等量的细胞裂解物,并对GDAP1和β-肌动蛋白进行免疫印迹,作为负荷对照。(b) GDAP1的相对表达水平与β-肌动蛋白水平相关,表示为三个独立转染的平均值。(B) 在盲法实验中通过计数来量化GDAP1敲除对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每个条件下至少有750个细胞是从三个独立的实验中统计出来的。GDAP1特异性小干扰RNA转染导致管状线粒体显著增加(概率>卡方>0.0001),而对照转染没有改变线粒体结构(概率>卡方<0.5)。

GDAP1敲除导致线粒体拉长

为了证实GDAP1调节线粒体形态,我们对内源性表达GDAP1的N1E-115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进行了RNA干扰(RNAi)敲除实验。我们能够将GDAP1表达水平降低60%(图7A、 A和b)。免疫细胞化学在单细胞水平上无法可靠地确定这种减少。因此,我们在盲法实验中统计了每个条件下至少750个随机选择的细胞。与未转染或对照转染细胞相比,转染GDAP1特异性RNAi导致具有管状线粒体形态的细胞数量增加(图7B) ;这进一步证实了GDAP1促进线粒体分裂的结论。

疾病相关的截短GDAP1蛋白无法到达线粒体

接下来,我们询问在CMT患者中发现的GDAP1突变是否失去了线粒体靶向性和/或诱导线粒体分裂的能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生成了一组GDAP1表达结构,代表三种不同的终止突变和五种不同的点突变(图9)之前在CMT患者中发现的(Baxter等人,2002年;Cuesta等人,2002年;Nelis等人,2002年;Ammar等人,2003年;Azzedine等人,2003年;Boerkoel等人,2003年;Senderek等人,2003年;Di Maria等人,2004年). 转染COS-7细胞的分析表明,截短蛋白GDAP1 T288fs290X和GDAP1 S194X不能有效靶向线粒体,而是在整个细胞中广泛定位(图8A、 A–f)。这些突变体没有线粒体断裂诱导活性(图8A、 b、e、h)。转染后,我们的抗血清无法检测到最短结构的产物GDAP1(Q163X),尽管序列中存在表位(见图S1;图8A、 g)。我们支持GDAP1(Q163X)突变产生高度不稳定蛋白的解释,这表明相应的疾病等位基因表现为无突变。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8.jpg

GDAP1的COOH末端携带线粒体靶向信号。(A) 固定前用MitoTracker Red对瞬时转染的COS-7细胞进行复染;随后进行GDAP1抗体染色。移码突变GDAP1(T288fs290X)(a–c)和终止突变GDAPl(S194X)(d–f)失去了线粒体靶向性。测试的最短截断GDAP1(Q163X)无法检测到(g–i)。(B) EGFP与NH融合2GDAP1全长蛋白(a–c)的末端,或GDAP1编码疏水结构域(HD)(d–f)的COOH末端部分,用于第一个疏水结构区(g–i)或第二个疏水结构域仅(j–l)。在线粒体(m-o)中没有明显发现单独的EGFP。所有图像均表示单个0.3微米截面。所有钢筋,10μm。(C) 调节线粒体形态的已知哺乳动物尾部锚定蛋白的示意图。所有蛋白质都会暴露NH2具有预测的细胞溶质催化结构域的末端(粉色框,GTPase结构域;红色框,GST-N;蓝色框,GST-C)。疏水域为黄色。对于GDAP1,疏水结构域1和COOH末端的精确定位仍未解决(虚线框)。IM,内膜;OM,外膜。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200507087f9.jpg

疾病相关的GDAP1点突变在裂变活动中受损。(A) GDAP1蛋白与已知CMT相关点突变的示意图显示。检查的突变以粗体显示。(B) 转染的COS-7细胞在固定前用MitoTracker Red进行复染,并用GDAP1抗体进行染色。所有测试的点突变与线粒体共定位。显示了GDAP1(R120Q)(a–d)和GDAP 1(R310Q)(e–h)的典型共焦图片。棒材,单位:c,g,10μm;棒材,单位:d、h、2μm。(C,a)对所有点突变的线粒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我们统计了每个点突变至少500个细胞,这些点突变表达GDAP1或测试的一个点突变。这些细胞被分为五类线粒体。所有变化都非常显著(概率>卡方>0.001,在权变分析中将所有条件与GDAP1[野生型]转染细胞进行比较)。在转染的COS-7细胞中,测试的GDAP1点突变的表达水平与GDAP1野生型蛋白相当(量化为姐妹板的细胞裂解物中抗GDAP1/抗β-肌动蛋白信号的比率[b])。

GDAP1的COOH末端跨膜结构域包含线粒体靶向信息

计算机分析显示,GDAP1不携带典型的线粒体靶向信号(未公布的数据)。由于GDAP1截短的T288fsX290明显丢失了线粒体靶向信息,因此被删除的68个COOH末端氨基酸很可能含有这种信号。为了更详细地评估这个问题,我们生成了GDAP1部分与EGFP的COOH末端相连的融合蛋白。与MitoTracker共定位的全长EGFP-GDAP1融合蛋白证明,EGFP标签可以在转染COS-7细胞中有效地靶向线粒体(图8B、 a–c)。正如预期的那样,GDAP1(EGFP-GDAP1)的最后78个氨基酸280–358)足以进行线粒体定位(图8B、 d–f),并确认信号靠近COOH终端。我们进一步的实验策略是基于这样的知识,即带有COOH末端疏水结构域的线粒体蛋白质被碱性氨基酸包围,靶向线粒体外膜(Kutay等人,1993年). Mfn2属于这类蛋白质,称为“尾锚定蛋白质”。对于Mfn1,正确的靶向性需要两个由基本氨基酸包围的跨膜结构域和卷曲结构域(Rojo等人,2002年). 对于GDAP1来说,情况似乎是相关的,但有所不同。一种EGFP融合蛋白,具有第一个疏水结构域,包括其侧翼区域(EGFP-GDAP1280–316),不针对线粒体(图8B、 g–i)。然而,第二个疏水结构域和侧翼区域足以指导EGFP融合蛋白(EGFP-GDAP1308–358)线粒体(图8B、 j–l)。值得注意的是,融合蛋白特别高表达的细胞表现出额外的核周染色(图8B、 f和l),这可能是过度表达的产物。

疾病相关点突变影响GDAP1诱导线粒体断裂的能力

导致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变的突变可能会产生有关特定GDAP1结构域的重要信息,这些结构域是蛋白质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因此,我们测试了各种GDAP1点突变(图9A;M116H、R120Q、R161H、R282C、R310Q),以及上述截断突变体。GDAP1蛋白的每个选定点突变形式都以转染COS-7细胞中的线粒体为靶点(例如,参见图9B) ●●●●。然而,最有趣的是,在测试的点突变体中,对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与野生型GDAP1蛋白相比,每个突变体在诱导碎片化的能力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损伤,这表现在只有碎片化线粒体的细胞比例的可变减少(图9C、 a)。突变体R161H和R310Q在促进线粒体断裂方面完全不起作用,并且表现出与对照转染中看到的形态类似的形态。我们的结论是,在CMT患者中发现的GDAP1突变在GDAP1诱导线粒体断裂的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尽管程度不同。

讨论

我们已经确定GDAP1是线粒体的一种新型调节器。GDAP1为线粒体外膜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蛋白质一起影响融合线粒体和碎片线粒体之间的平衡。GDAPl的线粒体定位是这种活性所必需的;多肽的COOH末端部分包含了适当靶向细胞器的必要信息。对与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相关的GDAP1突变的分析表明,GDAP1的正确定位特征和线粒体的调节活性可能对有髓周围神经的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特别敏感(Bouillot等人,2002年;Bossy-Watzel等人,2003年;Finster,2004年). 此外,还讨论了线粒体在易患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的疾病和综合征中的关键作用(Vincent等人,2004年)或与衰老相关的退化(Bossy-Watzel等人,2003年). 我们发现GDAP1是神经退行性疾病CMT特定形式的致病基因的产物,是线粒体断裂的关键调节器。观察到的碎片效应很可能与线粒体裂变密切相关。线粒体生物学的这一重要的特殊方面直到最近才得到充分认识(Mozdy和Shaw,2003年;陈和陈,2004;鲁布和范德布利克,2004年). 与疾病相关的是,两种参与线粒体融合的蛋白质与神经病变有关(Bossy-Watzel等人,2003年). 动力相关GTPase OPA-1突变导致视神经萎缩(Deletere等人,2000年); 中的突变MFN2型最近与CMT2A联系在一起(Zuchner等人,2004年). 我们描述GDAP1也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参与线粒体动力学的调节。裂变效应不是诱导细胞凋亡或ΔΨm减小的次要结果。GDAP1诱导的线粒体断裂被融合诱导因子Mfn1和Mfn2以及显性负裂变阻滞Drp1(K38A)抵消。PEG介导的细胞融合进一步证明GDAP1的表达不会干扰线粒体融合。这些发现表明CMT发病机制中的共同因素是由GDAP1MFN2型尽管GDAP1和Mfn2对线粒体形态有相反的影响。如果比较相关疾病的两种表型,GDAP1和Mfn2之间的关系很有趣。Mfn2仅在CMT2A轴突神经病的背景下被描述,这表明了疾病机制的神经基础。GDAP1与CMT的轴突、脱髓鞘和混合表型有关。因此,神经性疾病起源也可能在CMT中受到青睐,CMT是由GDAP1型如果线粒体调节发生改变GDAP1MFN2型被提出为这两种遗传差异性疾病的假设基础。然而,我们发现GDAP1由髓鞘化雪旺细胞以及运动和感觉神经元表达;这种疾病可能主要影响雪旺细胞、神经元或两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神经元或雪旺细胞中单独消除GDAP1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中的截断和点突变GDAP1与CMT相关。我们的结果表明,检测到的COOH末端截断丢失了线粒体定位,而检测到的携带错义突变的GDAP1蛋白仍然正确定位于线粒体。这些数据与最近关于一些GDAP1突变的亚细胞定位和影响的报告一致(Pedrola等人,2005年). 我们进一步证明携带疾病相关突变的GDAP1蛋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诱导线粒体断裂的能力。然而,我们无法将活动差异与疾病发病、严重程度和/或病理学联系起来。表型的变异性似乎太高了,即使在具有相同突变的亲属之间也是如此(Azzedine等人,2003年).

线粒体网络是动态的,改变融合和裂变的平衡是一种主要的调节机制。尽管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功能后果知之甚少,但很明显,复杂和不同的刺激会影响线粒体的外观(Goglia等人,1999年;巴赫等人,2003年;Bossy-Watzel等人,2003年;本田和Hirose,2003年). 基因突变影响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的这一过程的发现表明,有髓周围神经特别依赖于该系统的适当功能和控制。这种脆弱性是否是线粒体结构放松管制或线粒体转运受损的结果(Shy,2004年)尚待确定。

最近,提供了线粒体融合中间产物和Mfn复合物介导线粒体系留的证据(Koshiba等人,2004年;Meeusen等人,2004年). 潜在的GST蛋白GDAP1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参与线粒体结构的调控尚不清楚。据推测,线粒体的形态依赖于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的消耗导致线粒体融合,并导致管状线粒体网络(Soltys和Gupta,1994年),尽管这种影响可能不仅仅基于谷胱甘肽浓度(Bowes和Gupta,2005年).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是否真的暗示GDAP1是依赖谷胱甘肽的线粒体裂变诱导因子。

总之,我们介绍GDAP1作为线粒体动力学的关键调节器。如果这种活性丧失,外周神经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干扰,并导致髓鞘和轴突缺陷。我们预计,进一步阐明基于GDAP1的CMT病理学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揭示GDAP1在外周神经中的功能和线粒体动力学。相反,进一步研究GDAP1在线粒体生物学中的分子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CMT的基本理解。

材料和方法

从小鼠组织中提取RNA和蛋白质

C57BL/6小鼠的组织在出生后第68天分离,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储存在−80°C。根据制造商的说明(Invitrogen),使用Polytron PT均质器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和蛋白质。通过光度法量化RNA,并使用Dc(c)-蛋白质分析(生物实验室)。

构件

用RT-PCR从成年小鼠脑组织中扩增出GDAP1 cDNA,引物为5′-CGTACCATGGCTCGGAGGCAGGAC-3′,5′-CGCTCGACTAGAAAATATTGTCTGG-3′。利用5′-CGATCACATGGCGACCCCACAC-3′和5′-CCCACACAGCTCTAGTGT-3′克隆GDAP1-like-1 cDNA。用合适的引物对通过PCR产生点突变和截断。将所有cDNA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通过测序进行验证。cDNA亚克隆到pcDNA3.1(Invitrogen)或EGFP-C1(CLONTECH Laboratories,Inc.)。或者,EGFP的编码区被HA表位取代(HA-C1载体,由瑞士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A.Hirschy提供)。M.Ryan(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提供了EGFP-hTOM7和EGFP-hFis1表达结构。Mfn1-10xMyc、Mfn1(K88T)-10xMyc、Mpn2-16xMyc和Mfn2(K109A)-16xMyc,Drp1-6xMych和Drp(K38A)6xMyc由D.Chan(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提供。MtDsRed2和mtGFP来自CLONTECH Laboratories,Inc。

细胞培养

大鼠雪旺细胞的制备基本上如下所述:Brockes等人(1979年)细胞生长在含有10%FCS、4μg/ml胶质生长因子(粗垂体提取物(Sigma-Aldrich)和4μM forskolin(Sigma-Aldrich)的雪旺细胞培养基(DME;Invitrogen)中。为了阻止生长,细胞在低血清培养基(DME/F12培养基(Invitrogen)、0.5%FCS、4μM forskolin、100μg/ml人载脂蛋白、60 ng/ml孕酮、16μg/ml腐胺、10μg/ml胰岛素、400 ng/ml L-甲状腺素、160 ng/ml硒、0.02 ng/m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300μg/ml BSA(Fluka)中培养3天。除非另有说明,补充剂均来自Sigma-Aldrich。将COS-7细胞、HeLa细胞和N1E-115细胞保存在含有10%FCS、100单位/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Invitrogen)的DME中。根据制造商(罗氏)的建议,使用Fugene 6转染COS-7和HeLa细胞。用1.7μg/ml脂质体2000(Invitrogen)和55 nM隐形RNAi(Invit罗gen;GDAP1特异性:GGCCA CUCAG AUCAU UGAUU AUCUU;对照:GGCAC UCCUA GGUUA AUUAU ACCUU)对N1E-115细胞进行RNAi转染。细胞在转染开始后48小时固定或收获。

细胞分离

采用差速离心法富集线粒体格雷厄姆(2004).蛋白酶消化按别处所述进行(Olichon等人,2002年). 随着洋地黄素或SDS浓度的增加,将蛋白酶K(50μg/ml)添加到细胞分级缓冲液中。在冰上放置30分钟后,用0.2 mM PMSF停止消化。为了测试GDAP1的膜整合,将差速离心程序中的第一个线粒体颗粒分离,并用涡流混合器在四种不同的缓冲液中全速再悬浮30 s:含有0.25 M蔗糖的均质缓冲液(对照)、对照缓冲液加上1 M氯化钠(1 M NaCl)、,控制缓冲液加0.1%Triton X-100,或在0.1 M碳酸钠(pH 11.0)(碳酸盐)中。样品在8000℃下再次离心20分钟,4摄氏度。用Western blot分析等体积的上清液和颗粒(Olichon等人,2002年;Stojanovski等人,2004年).

细胞融合

对于细胞融合,HeLa细胞瞬时转染mtDsRed、mtGFP或GDAP1。转染开始后8小时,将细胞在盖玻片上进行共培养并过夜。第二天早上,将环己酰亚胺添加到培养基(1 mM)中。30分钟后,将细胞融合在预加热的50%w/v PEG 6000(Sigma-Aldrich)滴在PBS/葡萄糖(1 g/l)中2分钟。用PBS/糖强烈清洗细胞,并保存在培养基和环己酰亚胺中。

抗体

Pineda产生了多克隆兔抗GDAP1抗血清。使用两种不同的肽作为抗原(肽1:MARRQDEARAGVPL;肽2:FLDERTPRLMPDEGS)。抗血清以1:7500稀释度用于Western blotting,以1:1000稀释度用于免疫荧光。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抗肽1(血清1)和肽2(血清2)的血清,并得出相同的结果。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我们使用血清1,该血清用蒙太奇抗体纯化试剂盒(Millipore)纯化。抗β肌动蛋白(克隆AC-74)、神经丝160(克隆NN18)和S-100β亚基(克隆SH-B1)的单克隆小鼠抗体来自Sigma-Aldrich。单克隆抗细胞色素c(c)抗体(克隆7H8.2C12和克隆6H2.B4)和多克隆兔抗caspase3抗体来自BD Biosciences。单克隆大鼠抗HA(克隆3F10)购自罗氏公司。多克隆兔抗PDI抗血清由A.Helenius博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提供。

免疫组织化学

在室温下用2.5%的PFA/PBS将细胞固定30分钟。用3.7%福尔马林将组织固定过夜,脱水,并将其嵌入石蜡中的组织处理器TP1010(徕卡)中。使用旋转缩微仪HM 330(微米)制备6-μm切片。对于免疫组织化学,固定细胞和复水切片用0.1%Triton X-100/PBS孵育10分钟。用PBS洗涤后,在室温下用10%山羊血清在PBS中孵育1小时,然后在室温下与10%山羊血清/PBS中的一级抗体孵育90分钟或在4°C下过夜。清洗后,将样品暴露于适当的二级抗体中。Cy3-和Cy5-结合抗体来自Jackson实验室,二级抗体带有分子探针中的Alexa-dyes。样品用DAPI(罗氏)培养并安装在Immu-Mount(ThermoShandon)中。使用蔡司Axiophot显微镜(Carl Zeiss Microimaging,Inc.)对样本进行分析。或者,我们在倒置显微镜DM IRB/E上使用共焦显微镜,该倒置显微镜配有真正的共焦扫描仪TCS SP1、PL APO 63×/1.32浸油物镜(徕卡)以及氩、氦-氖激光器。图像处理是在Silicon Graphics工作站上使用Imaris(Bitplane AG)完成的。按照制造商的建议,我们使用MitoTracker Red(分子探针)标记线粒体。MitoTracker红CM-H2将最终浓度为0.5μM的XRos添加到培养基中30分钟。在此脉冲后,细胞在无染料的生长培养基中培养10分钟,然后固定。测定MitoTrackerH的相对摄取量2XRos导入转染细胞后,我们分析了单平面共焦图像。使用ImageJ,我们测量了MitoTrackerH的相对荧光(RF)强度2XRo和区域。我们在同一张图片上测定了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RF/面积。对于每张图片,转染细胞的RF/面积被未转染细胞RF/面积分割。几张图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n个≥6)使用双尾非配对t吨测试。

蛋白质印迹

SDS-PAGE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Millipore)上。用10%脱脂奶粉在TBS中封闭斑点。根据制造商的建议或如上所述稀释初级抗体。用0.05%吐温20/TBS洗涤印迹。二级抗体来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Inc.、DakoCytomation和Southern Biotechnology Associates,Inc.。免疫反应带通过Western Lightning(PerkinElmer)或CDP Star(Roche)观察。

在线补充材料

图S1显示了GDAP1特异性抗血清的验证。图S2显示内源性GDAP1存在于雪旺细胞和PNS神经元的线粒体中。

致谢

我们非常感谢A.Hirschy博士、M.Wegner博士(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M.Ryan博士、D.Chan博士和A.Helenius博士赠送的试剂,并感谢S.Atanasoski博士对Western blot分析的支持。

这项工作得到了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神经可塑性和修复”研究能力中心以及A.Schenne的FIRB-RBAU01KJE4_002的支持。

笔记

本文中使用的缩写:CMT、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ΔΨm,线粒体跨膜电位;DRG,背根神经节;Drp1,动力相关蛋白1;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丝裂原;线粒体靶向DsRed;线粒体靶向GFP;蛋白质二硫异构酶;聚乙二醇;PNS,外周神经系统;人外膜亚单位7的转运蛋白hTOM7;RF,相对荧光;RNA干扰。

工具书类

  • Ammar,N.、E.Nelis、L.Merlini、N.Barisic、R.Amouri、C.Ceuterick、J.J.Martin、V.Timmerman、F.Hentati和P.De Jonghe。2003年。鉴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夏科特-马利牙病的新GDAP1突变。神经肌肉。迪索德。 13:720–7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zzedine,H.、M.Ruberg、D.Ente、C.Gilardeau、S.Perie、B.Wechsler、A.Brice、E.LeGuern和O.Dubourg,2003年。与GDAP1基因中S194X和新R310Q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CMT家系疾病进展的变异性。神经肌肉。迪索德。 13:341–3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巴赫,D.,S.皮奇,F.X.索里亚诺,N.维加,B.鲍姆加特纳,J.奥利奥拉,J.R.道加德,J.洛贝拉斯,M.坎普斯,J.R.Zierath等人,2003年。丝裂霉素-2决定线粒体网络结构和线粒体代谢。肥胖症中一种新的调节机制发生了改变。生物学杂志。化学。 278:17190–171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xter,R.V.、K.Ben Othmane、J.M.Rochelle、J.E.Stajich、C.Hulette、S.Dew-Knight、F.Hentati、M.Ben Hamida、S.Bel、J.E.Stenger等人,2002年。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在4A/8q21型Charcot-Marie-Tooth病中发生突变。自然遗传学。 30:21–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rger,P.、E.E.Sirkowski、S.S.Scherer和U.Suter。N-Myc下游调节基因1的表达分析表明,髓鞘化雪旺细胞是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Lom的主要疾病靶点。神经生物学。数字化信息系统。 17:290–2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rger,P.、P.Young和U.Suter。2002年,Charcot-Marie Tooth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遗传学。 4:1–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erkoel、C.F.、H.Takashima、M.Nakagawa、S.Izumo、D.Armstrong、I.Butler、P.Mancias、S.C.Papasozomenos、L.Z.Stern和J.R.Lupski。2003.CMT4A:西班牙裔GDAP1创始人突变的鉴定。神经科学系。 53:400–4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ssy-Wetzel,E.、M.J.Barsoum、A.Godzik、R.Schwarzenbacher和S.A.Lipton。细胞凋亡、神经变性和衰老中的线粒体分裂。货币。操作。细胞生物学。 15:706–7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uillot,S.、M.L.Martin-Negrier、A.Vital、X.Ferrer、A.Lagueny、D.Vincent、M.Coquet、J.M.Orgogozo、B.Bloch和C.Vita。与线粒体疾病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8例和文献综述。J.外围。神经。系统。 7:213–2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J.Bowes和R.S.Gupta。2005.半胱氨酸烷基化物乙基丙烯酸和N-乙基马来酰亚胺诱导线粒体融合。《细胞生理学杂志》。 202:796–8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ockes,J.P.、K.L.Fields和M.C.Raff。1979.培养大鼠雪旺细胞的研究。从周围神经培养物中建立纯化群体。大脑研究。 165:105–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F.和M.T.Cushion。1994年。使用荧光探针调查卡氏肺孢子虫线粒体。《真核生物杂志》。微生物。 41:79秒。[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H.和D.C.Chan。2004年,哺乳动物线粒体动力学。货币。顶部。开发生物。 59:119–1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H.、S.A.Detmer、A.J.Ewald、E.E.Griffin、S.E.Fraser和D.C.Chan。2003年。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协调调节线粒体融合,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细胞生物学杂志》。 160:189–200.[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ssarizza,A.、M.Baccarani-Contrri、G.Kalashnikova和C.Franceschi。1993年,使用J聚集体形成亲脂阳离子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并咪唑碳菁碘化物(JC-1)对线粒体膜电位进行细胞荧光分析的新方法。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Res.Commun公司。 197:40–4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uesta,A.、L.Pedrola、T.Sevilla、J.Garcia-Planells、M.J.Chumillas、F.Mayordomo、E.LeGuern、I.Marin、J.J.Vilchez和F.Palau。2002.编码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的基因在轴突Charcot-Marie Tooth 4A型疾病中突变。自然遗传学。 30:22–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lettre,C.,G.Lenaers,J.M.Griffoin,N.Gigarel,C.Lorenzo,P.Belenguer,L.Pellopin,J.Grosgeorge,C.Turc Carel,E.Perret等人,2000年。编码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的核基因OPA1在显性视神经萎缩中发生突变。自然遗传学。 26:207–2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 Maria,E.、R.Gulli、P.Balestra、D.Cassandrini、S.Pigullo、L.Doria-Lamba、M.Bado、A.Schenone、F.Ajmar、P.Mandich和E.Bellone。2004年,在三个意大利家族中,GDAP1的一个新突变与夏科特-马里奥-图思病相关:创始人效应的证据。神经学杂志。神经外科。精神病学。 75:1495–149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nster,J.2004年。线粒体疾病。欧洲神经学杂志。 11:163–18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glia、F.、M.Moreno和A.Lanni。1999.甲状腺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线粒体靶点。FEBS信函。 452:115–1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ham,J.M.,2004年。通过差速离心法从组织和细胞中分离线粒体。当前细胞生物学协议。J.S.Bonifacino、J.B.Harford、J.Lippincott-Schwartz和K.M.Yamada,编辑。Wiley InterScience,纽约。3.3.2。[公共医学]
  • 本田、S.和S.Hirose。2003.大鼠睾丸生精过程中线粒体融合和裂变因子的阶段性增强表达。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Res.Commun公司。 311:424–4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mes,D.I.、P.A.Parone、Y.Mattenberger和J.C.Martinou。2003.hFis1,哺乳动物线粒体裂变机制的一种新成分。生物学杂志。化学。 278:36373–363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shiba,T.、S.A.Detmer、J.T.Kaiser、H.Chen、J.M.McCaffery和D.C.Chan。线粒体丝分裂素复合物系留的结构基础。科学。 305:858–8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tay,U.、E.Hartmann和T.A.Rapoport。1993年。一类具有C末端锚定的膜蛋白。趋势细胞生物学。 :7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Y.J.、S.Y.Jeong、M.Karbowski、C.L.Smith和R.J.Youle。哺乳动物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介质Fis1、Drp1和Opa1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学。单元格。 15:5001–5011.[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gros,F.、A.Lombes、P.Frachon和M.Rojo。人类细胞中的线粒体融合是有效的,需要内膜电位,并由线粒体融合蛋白介导。分子生物学。单元格。 13:4343–4354.[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H.、T.Nakagawa、T.Kanematsu、T.Uchida和S.Tsuji。1999.通过控制GD3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在分化的Neuro2a细胞中分离出10个差异表达的cDNA。神经化学杂志。 72:1781–17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co,A.、A.Cuesta、L.Pedrola、F.Palau和I.Marin,2004年。GDAP1的进化和结构分析表明,GDAP1与夏科特乳牙病有关,是一类新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相关基因的特征。分子生物学。进化。 21:176–1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tenberger,Y.、D.I.James和J.C.Martinou。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的融合依赖于线粒体内膜电位,而与微管或肌动蛋白无关。FEBS信函。 538:53–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eusen,S.、J.M.McCaffery和J.Nunnari,2004年。体外发现线粒体融合中间产物。科学。 305:1747–17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zdy,A.D.和J.M.Shaw。2003年,一种模糊线粒体融合装置成为焦点。自然修订版分子细胞生物学。 4:468–4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lis,E.,S.Erdem,P.Y.Van Den Bergh,M.C.Belpaire-Dethiou,C.Ceuterick,V.Van Gerwen,A.Cuesta,L.Pedrola,F.Palau,A.A.Gabreels-Festen等人,2002年。GDAP1突变:伴有脱髓鞘和轴突病变的常染色体隐性CMT。神经病学。 59:1865–18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lichon,A.,L.J.Emorine,E.Descoins,L.Pelloquin,L.Brichese,N.Gas,E.Guillou,C.Deleter,A.Valette,C.P.Hamel等人,2002年。人动力蛋白相关蛋白OPA1锚定在面向膜间隙的线粒体内膜上。FEBS信函。 523:171–1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drola,L.、A.Espert、X.Wu、R.Claramunt、M.E.Shy和F.Palau。GDAP1是一种引起4A型夏科特-马里奥-图思病的蛋白质,在神经元中表达,并与线粒体相关。嗯,分子遗传学。 14:1087–10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jo,M.、F.Legros、D.Chateau和A.Lombes。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膜拓扑结构和线粒体靶向性,线粒体融合蛋白是跨膜GTPase Fzo普遍存在的哺乳动物同源物。细胞科学杂志。 115:1663–16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Rube和A.M.van der Bliek。线粒体形态是动态变化的。分子细胞。生物化学。256-257:331–339. [公共医学]
  • Santel,A.、S.Frank、B.Gaume、M.Herrler、R.J.Youle和M.T.Fuller。线粒体融合蛋白1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融合的一种普遍表达的介体。细胞科学杂志。 116:2763–27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tel,A.和M.T.Fuller。2001.用人线粒体融合蛋白控制线粒体形态。细胞科学杂志。 114:867–8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nderek,J.、C.Bergmann、V.T.Ramaekers、E.Nelis、G.Bernert、A.Makowski、S.Zuchner、P.De Jonghe、S.Rudnik-Schoneborn、K.Zerres和J.M.Schroder。2003.中间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harcot-Marie Tooth神经病中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GDAP1)基因的突变。大脑。 126:642–6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y,M.E.2004年。夏科特乳牙病:最新进展。货币。操作。Neurol公司。 17:579–5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mirnova,E.、D.L.Shurland、S.N.Ryazantsev和A.M.van der Bliek。1998年,一种人体动力相关蛋白控制线粒体的分布。《细胞生物学杂志》。 143:351–358.[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go、L.F.和M.P.Yaffe。线粒体外膜蛋白Mdm10p对线粒体形态和遗传的调控。《细胞生物学杂志》。 126:1361–1373.[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oltys,B.J.和R.S.Gupta。乙炔酸引起的线粒体形状和分布的变化以及线粒体网的瞬时形成。J.细胞。生理学。 159:281–2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ojanovski,D.、O.S.Koutsopoulos、K.Okamoto和M.T.Ryan。2004年。线粒体外膜的人类Fis1水平调节线粒体形态。细胞科学杂志。 117:1201–12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ter、U.和S.S.Scherer。2003.遗传性神经病的疾病机制。神经科学自然评论。 4:714–7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ncent,A.M.、J.W.Russell、P.Low和E.L.Feldman。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氧化应激。恩多克。版次。 25:612–6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oon,Y.2004年。磨刀:线粒体在帮助下裂变。细胞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 41:193–2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chner,S.、I.V.Mersiyanova、M.Muglia、N.Bissar-Tadmouri、J.Rochelle、E.L.Dadali、M.Zappia、E.Nelis、A.Patitucci、J.Senderek等人,2004年。线粒体GTPase丝裂原融合蛋白2的突变可导致2A型夏科特-马利牙神经病。自然遗传学。 36:449–4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来自的文章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