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菌杂志。1988年12月;170(12): 5416–5422.
数字对象标识:10.1128/jb.170.12.5416-5422.1988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11632
PMID:2848006

marA基因座导致大肠杆菌多重抗生素耐药(Mar)突变体中OmpF孔蛋白表达降低。

摘要

大肠杆菌的Mar(多重抗生素耐药)突变体表现出对多种结构无关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抗生素的染色体介导抗性。将转座子Tn5插入染色体上最小34.05的marA位点,可完全逆转Mar表型(A.M.George和S.B.Levy,J.细菌学,155:531-5401983)。我们发现,在Mar突变体的外膜变化中,孔蛋白OmpF显著降低,尽管Mar突变剂比仅缺乏OmpF的细胞更具耐药性。从Mar菌株而非野生型菌株中转导marA区域导致OmpF缺失。将marA::Tn5转导到Mar突变体的P1部分恢复了OmpF水平。因此,OmpF减少需要marA区域发生突变。ompF-lacZ操纵子融合菌株的Mar突变体表达了同基因非Mar亲本菌株50%至75%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而蛋白融合菌株的Mar突变体表达的酶活性低于非Mar菌株的10%。这些变化通过插入marA::Tn5而完全逆转。OmpF-LacZ对渗透压和温度变化的反应在Mar和野生型菌株中相似。虽然可能存在一些转录控制,但OmpF减少似乎主要是通过转录后机制发生的。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ar突变体中ompF mRNA的稳态水平低两倍,mRNA的稳定性低五倍。micF-lacZ融合显示,在Mar株中,micF的表达升高,降低ompF mRNA水平。对删除micF基因座的菌株的研究表明,OmpF的marA依赖性还原需要完整的micF基因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arA基因座直接或间接增加micF表达,导致ompF mRNA转录后减少,ompF数量减少。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6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青山H、佐藤K、加藤T、Hirai K、Mitsuhashi S.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中的诺氟沙星耐药性。抗菌剂Chemother。1987年10月;31(10):1640–16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tner RM,Kuempel PL.跨越大肠杆菌K12复制末端的P1转导图。分子遗传学。1981;184(2):208–2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uriale MS,Levy SB。两个互补基团介导Tn10测定的四环素耐药性。细菌杂志。1982年7月;151(1):209–2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tta DB,Arden B,Henning U。大肠杆菌外细胞膜的主要蛋白质作为噬菌体受体。细菌杂志。1977年9月;131(3):821–8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lip C,Fletcher G,Wulff JL,Earhart CF.离子洗涤剂氨酰肌氨酸钠对大肠杆菌细胞质膜的溶解作用。细菌杂志。1973年9月;115(3):717–7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ulds J,Chai TJ。在抗噬菌体TuIb的大肠杆菌tolF突变体中发现的新的主要外膜蛋白。细菌杂志。1978年3月;133(3):1478–14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rge AM,Levy SB。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的可扩增耐药性:涉及非质粒决定的四环素流出。细菌杂志。1983年8月;155(2):531–54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eorge AM,Levy SB。表达染色体对四环素和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所需的大肠杆菌K-12连锁图的主要共转导缺口中的基因。细菌杂志。1983年8月;155(2):541–5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l MN,Silhavy TJ。大肠杆菌K-12主要外膜蛋白1b的转录调控。细菌杂志。1979年11月;140(2):342–3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l MN,Silhavy TJ。大肠杆菌K12主要外膜孔蛋白的ompB位点及其调控。分子生物学杂志。1981年2月15日;146(1):23–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ll MN,Silhavy TJ。大肠杆菌K-12中ompB基因座的遗传分析。分子生物学杂志。1981年9月5日;151(1):1–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der KJ、Nikaido H、Matsuhashi M.对某些β-内酰胺化合物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突变缺乏ompF孔蛋白。抗菌剂Chemother。1981年10月;20(4):549–5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i K、Aoyama H、Irikura T、Iyobe S、Mitsuhashi S。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外膜突变体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抗菌剂Chemother。1986年3月;29(3):535–53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irai K、Aoyama H、Suzue S、Irikura T、Iyobe S、Mitsuhashi S。大肠杆菌K-12耐诺氟沙星突变体的分离和鉴定。抗菌剂Chemother。1986年8月;30(2):248–2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oper DC、Wolfson JS、Ng EY、Swartz MN。环丙沙星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性。美国医学杂志。1987年4月27日;82(4A):12-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oper DC、Wolfson JS、Souza KS、Tung C、McHugh GL、Swartz MN。大肠杆菌中诺氟沙星耐药性的遗传和生化特征。抗菌剂Chemother。1986年4月;29(4):639–64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Inokuchi K,Itoh M,Mizushima S.涉及大肠杆菌ompF基因渗透调节的域。细菌杂志。1985年11月;164(2):585–5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 YL、Nara F、Ichihara S、Mizuno T、Mizushima S。OmpR蛋白的纯化和表征,OmpR是参与大肠杆菌ompF和ompC基因渗透调节表达的阳性调节因子。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11月15日;261(32):15252–152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waji H,Mizuno T,Mizushima S.糖和右旋糖酐的分子大小和渗透压对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O-8和O-9合成的影响。细菌杂志。1979年12月;140(3):843–84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gtenberg B,Peters R,Bernheimer H,Berendsen W。培养条件和突变对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成的影响。分子遗传学。1976年9月23日;147(3):251–2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ndrigan M,Earhart CF。大肠杆菌K-12perA突变对三种铁调节外膜蛋白和蛋白a的减少。细菌杂志。1981年5月;146(2):804–80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suyama S,Mizushima S。缺失micF的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和表征,这是大肠杆菌合成OmpF的拟议调控基因。细菌杂志。1985年6月;162(3):1196–12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sra R,Reeves PR.micF在tolC介导的OmpF调节中的作用,OmpF是大肠杆菌K-12的主要外膜蛋白。细菌杂志。1987年10月;169(10):4722–47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zuno T,Chou MY,Inouye M.调节基因表达的独特机制:互补RNA转录物(micRNA)的翻译抑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4年4月;81(7):1966–19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ona R,Reeves P.大肠杆菌的tolC基因座影响三种主要外膜蛋白的表达。细菌杂志。1982年6月;150(3):1016–10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kaido H,Vaara M.细菌外膜渗透性的分子基础。微生物评论。1985年3月;49(1):1–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rioka S,Ramakrishnan G,Ikenaka K,Inouye M.转录激活物OmpR与大肠杆菌渗透调节基因ompF和ompC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86年12月25日;261(36):17113–171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ugsley AP,Schnaitman CA。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七、。噬菌体导向蛋白2发挥毛孔功能的证据。细菌杂志。1978年3月;133(3):1181–11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eve EC,Doherty P.导致大肠杆菌对氯霉素部分耐药的两个基因的连锁关系。细菌杂志。1968年10月;96(4):1450–14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斯金纳MA,库珀RA。一种在NAD依赖性琥珀酸半醛脱氢酶中缺陷的大肠杆菌突变株。微生物学建筑学。1982年9月;132(3):270–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rada M,Metafora S,Banks J,Dow LW,Bank A,Marks PA。氟化钠处理后兔网织红细胞单核糖体中珠蛋白信使RNA的保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2年5月26日;47(4):766–7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phen WV,Lugtenberg B.生长培养基渗透压对大肠杆菌外膜蛋白模式的影响。细菌杂志。1977年8月;131(2):623–6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菌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