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细胞生物学杂志。1980年6月1日;85(3): 839–852.
数字对象标识:10.1083/jcb.85.3.83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2111452
PMID:7190150

氯喹通过破坏受体循环抑制溶酶体酶胞饮作用并增强溶酶体酶类分泌

摘要

成纤维细胞对酸性水解酶的吸附胞饮作用依赖于酶上的磷酸甘露糖识别标记和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胞饮受体。在这项研究中,β-葡萄糖醛酸酶与附着的成纤维细胞表面结合,被甘露糖-6-磷酸(Man-6-P)饱和并抑制。细胞结合的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中性pH下的解离发生得非常缓慢,但通过将pH降低到6.0以下或暴露于Man-6-P而大大加速。最大细胞表面结合和观察到的酶胞饮作用速率的比较表明,胞饮作用受体大约每5分钟被替换或重复使用一次。酶胞饮作用在数小时内不受新蛋白质合成抑制的影响,这表明存在大量内部受体和/或内化受体的再利用。氯喹处理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有三种作用:(a)显著促进新合成的酸性水解酶的分泌,这些水解酶具有摄取识别标记;(b)细胞表面酶结合位点的缺失;(c)抑制外源酶的胞饮作用。在I细胞疾病成纤维细胞中仅观察到第三种效应,其对这种效应的敏感性也低于对照细胞。这些观察结果与酸性水解酶转运模型一致,该模型提出,向溶酶体输送新合成的酸水解酶需要酶上的磷酸甘露糖识别标记,以及将受体结合酶分离为囊泡以转运至溶酶体的胞内受体。该模型解释了氯喹如何提高溶酶体内pH值,从而破坏新合成酸水解酶的细胞内途径,以及细胞表面胞饮受体吸收外源酶的途径。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100万)。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Distler J,Hieber V,Sahagian G,Schmickel R,Jourdian GW.糖蛋白中抑制成纤维细胞同化β-半乳糖苷酶的甘露糖6-磷酸的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9年9月;76(9):4235–42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iend DS,Farquhar MG。大鼠输精管蛋白质吸收过程中被膜囊泡的功能。细胞生物学杂志。1967年11月;35(2):357–3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laser JH,Roozen KJ,Brot FE,Sly WS。人类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多种等电和识别形式。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75年2月;166(2):536–5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laser JH,Sly WS.β-葡萄糖醛酸酶缺乏性粘多糖病:酶诊断方法。实验室临床医学杂志。1973年12月;82(6):969–9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ldstein JL、Anderson RG、Brown MS。包被凹坑、包被囊泡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自然。1979年6月21日;279(5715):679–6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plan A,Achord DT,Sly WS。溶酶体酶的磷酸化成分被人成纤维细胞上的胞饮受体识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7年5月;74(5):2026–20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plan A,Fischer D,Achord D,Sly W.磷酸化识别是人类成纤维细胞溶酶体糖苷酶胞饮作用的一般特征。临床投资杂志。1977年11月;60(5):1088–10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劳里·OH,新泽西州罗斯堡,法尔·阿尔,兰德尔·RJ。用福林酚试剂测量蛋白质。生物化学杂志。1951年11月;193(1):265–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atowicz MR,Chi MM,Lowry OH,Sly WS.人类成纤维细胞对β-葡萄糖醛酸酶受体介导胞饮作用识别标记物上6-磷酸甘露糖的酶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9年9月;76(9):4322–43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ufeld EF、Lim TW、Shapiro LJ。溶酶体代谢的遗传性疾病。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75;44:357–3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ufeld EF、Sando GN、Garvin AJ、Rome LH。溶酶体酶的运输。J上结构。1977;6(1):95–1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ol DM,Lagunoff D,Pritzl P.缺陷成纤维细胞从脾脏摄取人类β-葡萄糖醛酸酶同工酶的差异。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4年8月5日;59(3):941–9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vikoff AB.内质网:细胞化学的观点(综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6年8月;73(8):2781–278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罗马LH,韦斯曼B,诺伊费尔德EF。溶酶体酶α-L-铁蛋白酶与培养成纤维细胞受体结合的直接证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9年5月;76(5):2331–23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do GN、Neufeld EF。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识别和受体介导的溶酶体酶α-l-硬芥酸酶的摄取。单元格。1977年11月;12(3):619–6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ndo GN、Titus-Dillon P、Hall CW、Neufeld EF。氯喹、普鲁卡因和氨抑制受体介导的溶酶体酶向成纤维细胞的摄取。实验细胞研究。1979年3月15日;119(2):359–3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hkuma S,Poole B.活细胞溶酶体内pH值的荧光探针测量以及各种试剂对pH值的扰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8年7月;75(7):3327–33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kudlarek MD,Swank RT。巨噬细胞中两种溶酶体酶的生物合成。β-半乳糖苷酶前体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79年10月25日;254(20):9939–99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inman RM、Silver JM、Cohn ZA。成纤维细胞中的胞毒症。体外定量研究。细胞生物学杂志。1974年12月;63(3):949–9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llrich K,Mersmann G,Weber E,Von Figura K。人类成纤维细胞通过磷酸化碳水化合物部分识别溶酶体酶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78年3月15日;170(3):643–6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ladutiu GD,Rattazzi MC。正常和I细胞疾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β-己糖胺酶的排泄-再摄取途径。临床投资杂志。1979年4月;63(4):595–6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Figura K,Klein U.从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中分离和表征磷酸化低聚糖。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79年3月;94(2):347–3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Figura K,Kresse H。桑菲利波B成纤维细胞中N-乙酰-α-D-葡聚糖酶胞饮作用和胞内命运的定量研究。临床投资杂志。1974年1月;53(1):85–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Figura K,Voss B.培养的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细胞表面相关溶酶体酶。实验细胞研究。1979年7月;121(2):267–2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on Figura K,Weber E.成纤维细胞溶酶体酶细胞转运的另一种假说。溶酶体酶内吞抑制剂对细胞内和细胞外溶酶体酶活性的影响。生物化学杂志。1978年12月15日;176(3):943–9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esmann联合国、DiDonato S、Herschkowitz NN。氯喹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和对其吸收的抑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5年10月27日;66(4) :1338–13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希克曼S,Neufeld EF。I细胞疾病的假说:不进入溶酶体的缺陷水解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2年11月15日;49(4):992–9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洛克菲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