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维罗尔杂志》。1995年3月;69(3): 1548–1555.
PMCID公司:项目经理188748
PMID:7853488

通过使用提供反式P1衣壳蛋白的互补系统封装编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ag基因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子。

摘要

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gag、pol和env基因小区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在P1衣壳区域的框架中被替换,在转染到细胞后,将HIV-1蛋白复制并表达为与P1衣帽前体蛋白的融合蛋白(W.S.Choi、R.Pal-Gosh和C.D.Morrow,J。维罗尔。65:2875-2883, 1991). 由于这些基因组(称为复制子)不表达衣壳蛋白,因此开发了一个互补系统,通过从重组痘苗病毒VV-P1中反式提供P1衣壳蛋白来封装基因组。将复制子基因组连续传至先前感染VV-P1的细胞后,产生了包被复制子的病毒库(D.C.Porter、D.C.Ansardi、W.S.Choi和C.D.Morrow、J.Virol.67:3712-3719,1993)。利用该系统,我们进一步确定了P1区域在病毒蛋白表达和RNA包被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子,该复制子包含HIV-1的完整1492-bp gag基因,替代脊髓灰质病毒的整个P1区域。为了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RNA的复制和封装是否需要VP4编码区,构建了第二个复制子,其中完整的gag基因取代VP2、VP3和VP1衣壳序列。如使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沉淀所示,将具有和不具有VP4编码区的复制子RNA转染到细胞中导致HIV-1 Gag蛋白和脊髓灰质炎病毒3CD蛋白的表达水平相似。来自转染细胞的RNA的Northern(RNA)印迹分析表明,每个复制子的RNA复制水平相当。将复制子基因组转染到感染VV-P1的细胞中,导致基因组包被;在VV-P1存在下的连续传代导致了封装复制子的病毒库的产生。用VV-P1连续传代21代复制子基因组后,对病毒株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包被复制子R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有VP4编码区的复制子的表达水平高于含有P1衣壳序列完全替代的复制子。然而,仅在VV-P1复制子连续传代两次或与1型沙宾脊髓灰质炎病毒共感染和连续传代后,未检测到这些包被差异。(摘要删减为400字)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314K)。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ndino R、Rieckhof GE、Achacoso PL、Baltimore D。脊髓灰质炎病毒RNA合成利用病毒RNA 5'末端周围形成的RNP复合物。EMBO J。1993年9月;12(9):3587–359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sardi DC,Luo M,Morrow CD。精氨酸残基VP4-ARG34、VP3-ARG223和VP1-ARG129处脊髓灰质炎病毒P1衣壳前体的突变影响病毒的组装和基因组RNA的包被。病毒学。1994年2月15日;199(1):20–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sardi DC,Porter DC,Morrow CD。与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和P3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共感染导致多蛋白加工和空衣壳结构的形成。《维罗尔杂志》。1991年4月;65(4):2088–20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sardi DC、Porter DC、Morrow CD。组装亚病毒颗粒需要脊髓灰质炎病毒衣壳前体P1的肉豆蔻酰化。《维罗尔杂志》。1992年7月;66(7):4556–45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nsardi DC、Porter DC、Morrow CD。重组痘苗病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缺陷基因组的补充,该病毒以反式形式提供脊髓灰质病毒P1衣壳前体。《维罗尔杂志》。1993年6月;67(6):3684–36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i WS,Pal-Gosh R,Morrow CD。嵌合HIV-1脊髓灰质炎病毒微复制子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gag、pol和env蛋白的表达。《维罗尔杂志》。1991年6月;65(6):2875–28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le CN、Smoler D、Wimmer E、Baltimore D。脊髓灰质炎病毒缺陷干扰颗粒。I.隔离和物理特性。《维罗尔杂志》。1971年4月;7(4):478–4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odberg J,Dunn JJ。ompT编码大肠杆菌外膜蛋白酶,在纯化过程中裂解T7 RNA聚合酶。细菌杂志。1988年3月;170(3):1245–12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gino-Yamagishi K,Nomoto A.脊髓灰质炎病毒缺陷干扰颗粒的体外构建。《维罗尔杂志》。1989年12月;63(12):5386–53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blonski SA,Luo M,Morrow CD。脊髓灰质炎病毒RNA聚合酶突变体的酶活性,在保守的YGDD氨基酸基序中具有单一氨基酸变化。《维罗尔杂志》。1991年9月;65(9):4565–457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re J、De Geus B、Jackson RJ、Pouwels PH、Enger-Valk BE。脊髓灰质炎病毒蛋白3CD是体外加工前体蛋白P1的活性蛋白酶。维罗尔将军。1988年7月;69(第7部分):1627-16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jigaya S、Arakawa H、Kuge S、Koi T、Imura N、Nomoto A.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 1株缺陷相互作用颗粒的分离和表征。病毒学。1985年4月30日;142(2):307–3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卡普兰G,拉卡尼埃洛VR。脊髓灰质炎病毒亚基因复制子的构建和鉴定。《维罗尔杂志》。1988年5月;62(5):1687–16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acostas V、Nagashima K、Gonda MA、Moss B。由痘苗病毒表达载体产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样颗粒。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11月;86(22):8964–896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tamura N、Semler BL、Rothberg PG、Larsen GR、Adler CJ、Dorner AJ、Emini EA、Hanecak R、Lee JJ、van der Werf S等。脊髓灰质炎病毒RNA的初级结构、基因组织和多肽表达。自然。1981年6月18日;291(5816):547–5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ge S,Saito I,Nomoto A.脊髓灰质炎病毒缺陷颗粒基因组的一级结构和颗粒的可能生成机制。分子生物学杂志。1986年12月5日;192(3):473–4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tion NM,Reilly PA,DiMichele SJ,Crowley JC,Weeks-Levy C.作为活载体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株:使用重组Sabin 3病毒表达轮状病毒外衣壳蛋白VP7区域。《维罗尔杂志》。1994年6月;68(6):3925–39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lla A、Jang SK、Paul AV、Reuer Q、Wimmer E。心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在基因工程双顺反子脊髓灰质炎病毒中起作用。自然。1992年3月19日;356(6366):255–2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uwagie J、Delwart EL、Mullins JI、McCutchan FE、Eddy G、Burke DS。巴西HIV-1分离株的遗传分析显示存在两种不同的遗传亚型。艾滋病Res-Hum逆转录病毒。1994年5月;10(5):561–5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klin MJ、Kräusslich HG、Toyoda H、Dunn JJ、Wimmer E.脊髓灰质炎病毒多肽前体:体外表达和外源3C和2A蛋白酶处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6月;84(12):4002–40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Gosh R,Morrow CD。含有非活性2A蛋白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微复制子在痘苗病毒感染细胞中表达。《维罗尔杂志》。1993年8月;67(8):4621–46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menberg AC。小RNA病毒多蛋白的蛋白质水解加工。微生物年鉴。1990;44:603–6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cy N、Barclay WS、Sullivan M、Almond JW。含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子可用于研究脊髓灰质病毒RNA的复制和包被。《维罗尔杂志》。1992年8月;66(8):5040–50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rter DC,Ansardi DC,Choi WS,Morrow CD。在感染时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ag和Pol蛋白的基因工程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复制子的包封。《维罗尔杂志》。1993年7月;67(7):3712–37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rter DC、Ansardi DC、Lentz MR、Morrow CD。使用重组痘苗病毒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3蛋白可产生蛋白水解活性的3CD前体蛋白,而无需进一步加工成3Cpro和3Dpol。病毒研究。1993年9月;29(3):241–2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tner L、Haseltine W、Patarca R、Livak KJ、Starcich B、Josephs SF、Doran ER、Rafalski JA、Whitehorn EA、Baumeister K等。艾滋病病毒HTLV-III的完整核苷酸序列。自然。1985年1月24日;313(6000):277–2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ico-Hesse R,Pallansch MA,Nottay BK,Kew OM。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基因型的地理分布。病毒学。1987年10月;160(2):311–3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emler BL、Dorner AJ、Wimmer E。SV40转录和复制信号显著增加了克隆cDNA中感染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产生。核酸研究。1984年6月25日;12(12):5123–51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imer KS、Puma JP、Power MD、Powers MA、George-Nascimento C、Stephans JC、Levy JA、Sanchez-Pescador R、Luciw PA、Barr PJ等。使用细菌中表达的病毒核心抗原p25gag调查感染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的个体的差异抗体反应。病毒学。1986年4月15日;150(1):283–2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丰田章男(Toyoda H)、尼克林(Nicklin MJ)、穆雷(Murray MG)、安德森(Anderson CW)、邓恩·JJ(Dunn JJ)、Studier FW、威默(Wimmer E)。参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多蛋白蛋白水解过程的第二种病毒编码蛋白酶。单元格。1986年6月6日;45(5):761–7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mmer E、Kuhn RJ、Pincus S、Yang CF、Toyoda H、Nicklin MJ、Takeda N。导致小核糖核酸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分子事件。细胞科学杂志增刊。1987;7:251–2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pma-Wong MF、Dewalt PG、Johnson VH、Lamb JG、Semler BL。蛋白3CD是负责P1衣壳前体裂解的主要脊髓灰质炎病毒蛋白酶。病毒学。1988年9月;166(1):265–2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pma-Wong MF,Semler BL.脊髓灰质炎病毒P1前体体外裂解为衣壳蛋白所需的加工决定簇。《维罗尔杂志》。1987年10月;61(10):3181–31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病毒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