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病理学杂志》。1991年3月;138(3): 601–607.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886294
PMID:2000938

微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培养的人内皮细胞中诱导组织因子表达。

摘要

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并被认为通过其对血管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了低密度脂蛋白(MM-LDL)微氧制剂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从正常供体纯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暴露于铁或延长储存时间而被修饰,导致硫巴比妥酸释放物质的水平约为2.5至4 nmoles/mg胆固醇。制剂中每微克低密度脂蛋白的内毒素含量低于2.5 pg,且无内在促凝血活性。这种形式的修饰但非天然LDL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内皮细胞中TF的表达。暴露于40微克/毫升MM-LDL的细胞在4~6小时内观察到TF凝血活性峰值,范围为50~500微克/10(5)细胞,而暴露于天然低密度脂蛋白的细胞小于10微克/105(5)。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接触MM-LDL 2小时后,TF mRNA水平增加约30倍。TF活性的诱导取决于MM-LDL的浓度,从1微克/毫升到80微克/毫克,在这个范围内,细胞活力和形态不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促进血栓形成的局部介质。

全文

全文可用作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副本。获取完整文章(1.2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Rodgers GM。正常和扰动血管细胞的止血特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88年2月;2(2):116–1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ber JS公司。华纳-兰伯特/帕克-戴维斯颁奖讲座。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内皮激活。生理学和病理学。《美国病理学杂志》。1988年12月;133(3):426–4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nro JM,Cotran RS。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实验室投资。1988年3月;58(3):249–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emerson Y.组织因子与止血。鲜血。1988年1月;71(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ürgens G,Hoff HF,Chisolm GM,3rd,Esterbauer H。氧化修饰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表征和病理生理学意义。化学物理脂质。1987年11月至12月;45(2-4):315–3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javashisth TB、Andalibi A、Territo MC、Berliner JA、Navab M、Fogelman AM、Lusis AJ。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内皮细胞表达。自然。1990年3月15日;344(6263):254–2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rliner JA、Territo MC、Sevanian A、Ramin S、Kim JA、Bamshad B、Esterson M、Fogelman AM。最小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临床投资杂志。1990年4月;85(4):1260–126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x PL、Chisolm GM、DiCorleto PE。脂蛋白介导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样蛋白内皮细胞生成抑制依赖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生物化学杂志。1987年5月5日;262(13):6046–605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sugi K,Morel DW,DiCorleto PE,Chisolm GM。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对细胞周期的S期具有选择性。细胞生理学杂志。1987年3月;130(3):311–3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DM。储存血浆中丙二醛的形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80年8月29日;95(4):1663–16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ake TA,Pang M.白细胞介素-1、脂多糖和链球菌对培养的人心脏瓣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感染免疫。1989年2月;57(2):507–5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rissey JH,Revak D,Tejada P,Fair DS,Edgington TS。组织因子的单体和异二聚体形式的拆分,因子VII的高亲和力细胞受体。血栓研究。1988年5月15日;50(4):481–4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rissey JH,Fair DS,Edgington TS。纯化和细胞相关组织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分析。血栓研究。1988年11月1日;52(3):247–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rrissey JH,Fakhrai H,Edgington TS。组织因子cDNA的分子克隆,该cDNA是启动凝血蛋白酶级联的细胞受体。单元格。1987年7月3日;50(1):129–1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inberg AP,Vogelstein B.一种放射性标记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以获得高比活性的技术。分析生物化学。1983年7月1日;132(1):6–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mczynski P,Sacchi N.通过酸性硫氰酸胍-苯酚-氯仿萃取分离RNA的单步方法。分析生物化学。1987年4月;162(1):156–1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ajavashisth TB、Eng R、Shadduck RK、Waheed A、Ben-Avram CM、Shively JE、Lusis AJ。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的克隆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3月;84(5):1157–11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rpold MM,Evans RM,Salditt-Georgieff M,Darnell JE。中国仓鼠细胞中mRNA的产生:合成速率与九种特定mRNA序列细胞质浓度的关系。单元格。1979年8月;17(4):1025–10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way EM、Bach R、Rosenberg RD、Konigsberg WH。肿瘤坏死因子增强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mRNA的表达。血栓研究。1989年2月1日;53(3):231–2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arpati EM,Sadler JE。内皮细胞凝固剂特性的调节。佛波醇12-肉豆蔻酸13-醋酸盐和肿瘤坏死因子对组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血栓调节蛋白的调节。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12月5日;264(34):20705–207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rossman DC、Carr DP、Tuddenham EG、Pearson JD、McVey JH。内毒素或佛波酯对人内皮细胞组织因子mRNA的调节。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6月15日;265(17):9782–97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ssler JR、Morel DW、Lewis LJ、Chisolm GM。脂蛋白氧化和脂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动脉硬化。1983年5月至6月;(3):215–2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rostegárd J、Nilsson J、Haegerstrand A、Hamsten A、Wigzell H、Gidlund M。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系U937的分化和粘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0年2月;87(3):904–90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uff-Werner P,Claus G,Armstrong VW,Köstering H,Seidel D.用化学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体外刺激后,人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促凝血活性(PCA)增强。动脉粥样硬化。1989年8月;78(2-3):109–1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wartz BS、Levy GA、Curtiss LK、Fair DS、Edgington TS。血浆脂蛋白诱导和抑制体外细胞促凝活性的产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两种促凝活性。临床投资杂志。1981年6月;67(6):1650–165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vy GA、Schwartz BS、Curtiss LK、Edgington TS。体外血浆脂蛋白诱导和抑制细胞促凝活性的生成。临床投资杂志。1981年6月;67(6):1614–162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berland ME,Fong D,Cheng L.马来醛酸修饰蛋白出现在渡边捷豹遗传性高脂血症兔的动脉粥样硬化中。科学。1988年7月8日;241(4862):215–2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lä-Herttula S、Palinski W、Rosenfeld ME、Parthasarathy S、Carew TE、Butler S、Witztum JL、Steinberg D。兔和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证据。临床投资杂志。1989年10月;84(4):1086–10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d HC,Gown AM,Wolfbauer G,Chait A.Watanabe遗传性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单克隆抗体识别蛋白的直接证据。《美国病理学杂志》。1989年11月;135(5):815–8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ew TE,Schwenke DC,Steinberg D.普罗布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降胆固醇作用无关:体内抗氧化剂可选择性抑制富含巨噬细胞的脂肪条纹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解,并减缓Watanabe遗传性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7年11月;84(21):7725–772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lcox JN,Smith KM,Schwartz SM,Gordon D.正常血管壁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组织因子的定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9年4月;86(8):2839–28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rake TA,Morrissey JH,Edgington TS。组织因子在人体组织中的选择性细胞表达。对止血和血栓形成障碍的影响。《美国病理学杂志》。1989年5月;134(5):1087–109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Shavit R,Wilner GD。凝血酶介导细胞事件。Int Rev Exp病理学。1986;29:213–2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病理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病理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