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神经科学研究杂志。2007年2月15日;85(3): 525–535.
2006年12月5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02/约21139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878509
PMID:17149751

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再研究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大脑可塑性相关过程(如记忆、学习和药物成瘾)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啮齿动物BDNF基因表达的功能和调控在过去十年中受到了密切关注,但对小鼠和大鼠BDNF的结构组织的了解仍然不完整。我们已经鉴定并鉴定了几个含有新的5′非翻译外显子的小鼠和大鼠BDNF转录物,并引入了一个新的小鼠和鼠BDNF-外显子编号系统。根据我们的结果,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均由8个5′非翻译外显子和1个编码3′外显子的蛋白质组成。该基因的转录导致BDNF转录物包含与蛋白质编码外显子剪接的8个5′外显子中的一个,以及仅包含5′延伸的蛋白质编码外显子的转录物。我们还报告了小鼠和大鼠5′外显子特异性转录物在不同脑区和非神经组织中的不同组织特异性表达谱。此外,我们发现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发作,导致细胞内钙的变化2+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的水平以及抑制有助于BDNF转录物表达的差异调节。最后,我们确认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位点不编码反义mRNA转录物,这表明啮齿动物和人类BDNF的基因调控机制存在显著差异。©2006威利莱斯公司。

关键词:BDNF、外显子、启动子、DNA甲基化、组蛋白脱乙酰化、钙、红藻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的一员,由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分泌蛋白组成(最近的综述见Bibel and Barde,2000年;Binder和Scharfman,2004年;Chao等人,2006年). BDNF支持体内特定胚胎神经元种群的存活和分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DNF还参与成年期的多种功能,包括神经元稳态和大脑塑性相关过程,如记忆、学习(Tyler等人,2002年;Yamada等人,2002年)和吸毒(博拉诺斯和雀巢,2004年). 特定神经元亚群中BDNF表达的改变有助于多种病理,包括抑郁症、癫痫、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和帕金森病(Bibel and Barde,2000年;Murer等人,2001年;Binder和Scharfman,2004年;卡斯特伦,2004年;Cattaneo等人,2005年;Russo-Neustadt和Chen,2005年).

除BDNF外,神经营养素家族还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和神经营养素-4/5(活页夹,2004). 所有神经营养素与p75结合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受体,但选择性地与它们各自的高亲和力蛋白激酶受体相互作用trk公司(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家族(Kaplan和Miller,2000年;赵,2003;Teng和Hempstead,2004年). BDNF通过TrkB和p75介导其生物效应NGFR公司受体。成熟BDNF蛋白与TrkB和p75的结合NGFR公司促进细胞存活、神经突起生长、突触传递、可塑性和细胞迁移(Dechant and Barde,2002年). 与成熟BDNF蛋白相比,未分离前体BDNF蛋白质(pro-BDNF)改变了结合特性和独特的生物活性(Lee等人,2001年;Teng等人,2005年).

在小鼠和大鼠中,BDNF mRNA在发育过程中表达,在成年组织中表达不同(Ernfors等人,1990年;Hofer等人,1990年;Hohn等人,1990年). 在大脑中,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检测到,出生后10-14天达到最高水平,之后下降。在成年动物中,BDNF在整个大脑中表达,海马神经元中表达水平最高(Ernfors等人,1990年;Hofer等人,1990年;Kawamoto等人,1996年;Conner等人,1997年;Yan等人,1997年). 神经元BDNF的表达受到许多刺激的影响,例如γ-氨基丁酸(GABA)能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以及通过钙介导的途径的膜去极化(Zafra等人,1990年,1991;Ghosh等人,1994年;谢赫和戈什,1999年;West等人,2001年). BDNF基因表达受多个活性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控制。以前在大鼠体内已鉴定出四种BDNF启动子(Metsis等人,1993年;Timmusk等人,1993年;Timmusk等人,1995年),每个都驱动BDNF mRNA的转录,其中包含四个5′非编码外显子(I、II、III或IV)中的一个剪接到共同的3′编码外显基因。一些有助于调节BDNF启动子的转录因子已被鉴定。这些因素包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Shieh等人,1998年;Tao等人,1998年;Tabuchi等人,2002年)上游刺激因子1/2(USF1/2;Tabuchi等人,2002年;Chen等人,2003b)调控BDNF启动子I和III。此外,钙响应转录因子(CaRF)被发现通过结合BDNF基因启动子III在神经元激活时介导BDNF转录(Tao等人,2002年).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的染色质重塑也通过向启动子II招募REST/NRSF等全局阻遏物,在BDNF基因的细胞特异性和活性依赖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Palm等人,1998年;Timmusk等人,1999年;Zuccato等人,2003年)和MeCP2到启动子III(Chen等人,2003a;Martinowich等人,2003年).

揭示BDNF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于理解其对神经系统功能和病理的贡献非常重要。如果BDNF作用最常在啮齿动物中建模,则必须详细了解啮齿动物BDNF基因的结构组织。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以确定BDNF基因在小鼠和大鼠中的结构和表达。我们发现啮齿动物BDNF基因的结构和表达比最初描述的更复杂(Timmusk等人,1993年)这种新的、尚未确定的调控序列可能有助于对啮齿动物BDNF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和活性依赖性调控。

材料和方法

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使用基因组、mRNA和EST数据库进行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结构的电子分析(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http://genome。ucsc.edu语言). 校准工具位于http://www.ncbi。nlm.nih.gov政府以及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BIIT小组提供的软件,用于同源性搜索和分析。AntiHunter软件(可从http://bio.ifom-firc.it/安提亨特/)用于在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组区域中搜索相反的转录物。

RNA分离、cDNA合成、RT-PCR

按照制造商的建议,通过RNAwiz(Ambion,Austin,TX)纯化发育期和成年期小鼠和大鼠大脑和大脑区域以及非神经组织的总RNA。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Turbo DNA-Free试剂盒(Ambion)对总RNA进行DNA酶处理。使用寡核苷酸(dT)和SuperScript III第一链合成系统(Invitrogen,Carlsbad,CA)将来自不同组织的5微克总RNA用于第一链合成。为了分析BDNF转录物的表达,使用了针对3′BDNF编码外显子的反向引物和针对5′非编码外显体的正向引物。为了在小鼠和大鼠中鉴定人反义BDNF外显子的同源物,设计了与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组区域相对应的引物,这些区域与人外显子显示出显著的同源性。总RNA归一化为普遍表达的HPRT基因的表达。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引物如下所示,其中m表示小鼠、r、大鼠;h、 人;for,向前;转速,反向;阿拉伯数字BDNF外显子如下:mrBDNFI,GTGTGACCTGAGGAGTGGCAAAGA;BDNFII先生,GGAAGTGGAAAAACCGTCTAGAGCA;mBDNFIII、GCTTTCTATCCCCTCCCCGAGT;rBDNFIII、CCTTTCTATTTCCCTCCCCGAGAGT;BDNFIV先生,CTCTGCCTAGATCAAATGGTTC;BDNFV先生,CTCTGTGTAGTTTCATTGTGTTTC;mBDNFVI、GCTGGCTGTCGCACGGTTCCATT;rBDNFVI、GCTGGCTGTCGCACGGTCCCCATT;BDNFVII先生,CCTGAAAGGGTCTCGGAACTCCA;BDNFVIII先生,GTGTGTCTCTGCCTCAGTGA;mBDNFIXA、CCCAAAGCTGCTAAAGCGAGGAAGAGAGAG、;rBDNFIXA、CCAGAGCTAAAGTGGGAGAAG;hmrHPRT用于,GATGAGAACCGTTATGAC;hmrHPRTrev,GTCCTTTTCACCAGAGCTTG;和BDNFrev先生,GAAGTGTACAAGTCCGTCTTA。

为了分析小鼠和大鼠外显子I–IV、外显子VI和外显子IXA特异性转录物的表达,使用HotFire聚合酶系统(爱沙尼亚Solis BioDyne)以总体积25μl和35个PCR周期扩增cDNA。所有引物组合均采用60°C的退火温度。由于含有外显子V、VII和VIII的BNDF mRNAs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使用一个更健壮的HotStartTaq Master Mix试剂盒(加利福尼亚州查茨沃斯市齐根)进行40–45个PCR周期的cDNA扩增。所有RT-PCR反应均一式三份。PCR产物在1.2%琼脂糖凝胶中溶解,并用溴化乙锭染色进行可视化。随后从凝胶中切下PCR片段,使用pCRII-TOPO克隆系统(Invitrogen)进行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

转录起始位点的5′RACE分析

为了确定新BDNF转录物的转录起始位点,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GeneRacer试剂盒(Invitrogen)进行cDNA末端5′快速扩增(RACE)。用HotStartTaq Master Mix试剂盒(Qiagen)和GeneRacer 5′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对外显子III、V、VII、VIII和IXA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使用GeneRacer 5′嵌套引物和针对外显子III、V、VII、VIII和IXA的嵌套引物,进行巢式PCR以提高RACE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ACE产物在2%凝胶中进行分析,并克隆到pCRII-Topo载体(Invitrogen)中进行序列分析。用于RACE分析的引物如下:rBDNFIIIRACE、TCAATGAAGCATCCAGCCGGCA;rBDNFIII嵌套,CGGAACTCTCGGGGAGGA AATA;rBDNFVRACE、GAACACAAAATGAAACTACACAGAG;rBDNFVIIRACE,CTAAAGAGGTGCTGCTGGATGAGAGAGAG;rBDNFVIN测试,GGACCTGGAGTTCCGCAGACCTTT;rBDNF VIIIRACE,CCATTTCAGCATCGTGTTTCAGC;rBDNFVIII嵌套,GAGACACACACCACAGCCTTCTC;rBDNFIXARACE、GAGTAAACGGTTTTCTAAGCAA GTG;和rBDNFIXAN测试,CTTCCTCCCACTTAGCAGCTCTG。

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

大鼠神经胶质瘤C6和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在治疗前16小时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DMEM(Invitrogen)中接种。曲古菌素A(TSA)和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购自Sigma-Aldrich(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用5AzadC(1μM)或TSA(333nM)处理Neuro-2A和C6细胞48小时,以分析5AzadC和TSA对BDNF表达的影响。

如前所述,向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注射谷氨酸类似物红藻氨酸(Metsis等人,1993年). 在治疗后1、3、6、12和24小时处死动物。根据制造商的建议,使用RNAwiz RNA分离试剂(Ambion)提取海马总RNA。所有动物实验均按照当地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规范进行。

结果

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的新命名

BDNF基因由位于不同5′非编码外显子上游的多个启动子转录,产生BDNF mRNA的异质群体。尽管BDNF的这一保守特征已被描述用于几个物种,包括人类(Liu等人,2005年),鼠标(Hayes等人,1997年),老鼠(Timmusk等人,1993年)和斑马鱼(Heinrich和Pagtakhan,2004年),尚未对啮齿动物BDNF基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大鼠中,四个5′非编码外显子(I–IV)剪接到常见的3′编码外显(图1A)之前已确定(Timmusk等人,1993年). 对于小鼠,只报告了大鼠BDNF外显子I和II的同源物(Hayes等人,1997年). 本研究中对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结构进行的电子分析表明,BDNF外显子III和IV在小鼠中也存在并表达。此外,许多EST和mRNA序列与潜在新BDNF外显子的位置对齐,并且各自的序列在大鼠和小鼠基因组中高度保守。此外,对来自人类海马RNA的BDNF 5′RACE产物的分析揭示了额外的新外显子(Kazantseva等人,未发表),其序列也在小鼠和大鼠基因组中保守。通过RT-PCR鉴定包含新外显子的啮齿动物BDNF转录物,随后进行克隆和测序,证实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我们的结果表明,大鼠和小鼠BDNF基因都包含8个5′非编码外显子和1个3′蛋白编码外显体。所有外显子-内含子连接都显示出传统的剪接启动子和受体位点。为小鼠和大鼠BDNF外显子指定了一个新的命名(图1B). 在小鼠和大鼠基因组中,新BDNF外显子的位置如下:外显子III(对应于以下描述的大鼠外显子IaBishop等人,1994年)位于前面描述的外显子II下游0.6 kb,外显子V位于外显子IV下游0.25 kb(根据Timmusk等人,1993年),外显子VII位于外显子VI的下游0.6kb(外显子VI对应于Timmusk等人,1993年)外显子VIII位于蛋白质编码外显子上游13.5kb,外显子IXA是蛋白质编码外显子的5′延伸变体(图1B). 人类和啮齿动物BDNF 5′外显子的同源性范围为95%至45%,第一外显子为95%,第二外显子93%,第三外显子62%,第四外显子91%,第六外显子86%(根据Liu等人,2005年)外显子VII为45%(根据Liu等人,2005年). 人类中定义的所有外显子(Liu等人,2005年)在小鼠和大鼠中也表达,但人类外显子VIIB和VIII除外。啮齿动物外显子V、VIII和IXA以前在人类中没有描述过(Liu等人,2005年)但根据我们的数据,这些外显子也在人类中表达(Kazantseva等人,未发表)。大鼠BDNF基因被认为在外显子II内进行神秘剪接(Timmusk等人,1995年). 与GenBank提交的最新版本(AY057907)一致,我们的结果表明,替代剪接供体位点(A、B和C)的使用图1B)BDNF外显子II内导致小鼠和大鼠中三种不同的外显子Ⅱ转录变体。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nr0085-0525-f1.jpg

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替代转录物。答:描述的大鼠BDNF基因结构Timmusk等人(1993年)。外显子显示为方框,内含子显示为线条。B类:利用生物信息学、5′RACE和RT-PCR分析基因组和mRNA序列数据,确定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新排列。BDNF转录物与基因相关的示意图显示在基因结构下方。蛋白质编码区显示为实心框,未翻译区显示为开放框。8个5′非翻译外显子中的每一个都剪接到共同的3′蛋白编码外显子IX上。此外,在蛋白编码外显子之前,内含子中可以启动转录,从而导致IXA转录物包含5′扩展编码外显。每个转录单位可以使用3′外显子中的两个备选多聚腺苷化信号之一(箭头)。对于外显子II,由于在外显子Ⅱ中使用选择性剪接单体位点,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转录变体IIA、IIB和IIC(箭头标记为a、B和C)。

小鼠和大鼠BDNF转录物的表达分析

包含外显子I、II、IV(前III)和VI(前IV)的大鼠BDNF转录本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已在之前描述过(Timmusk等人,1993年),然而没有关于新的大鼠BDNF外显子V、VII、VIII和IXA的表达的数据,关于大鼠外显子III的表达模式只有有限的数据可用(Bishop等人,1994年). 此外,尽管已经描述了小鼠BDNF外显子I和II上游的启动子区域(Hayes等人,1997年),没有数据可用于包含外显子I–IXA的小鼠BDNF转录物的表达。在本研究中,对发育中和成年大脑以及小鼠和大鼠的外周组织中所有BDNF转录物的表达谱进行了RT-PCR分析(图2).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nr0085-0525-f2.jpg

小鼠和大鼠BDNF mRNA的表达分析。小鼠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A类)和老鼠(B类)BDNF转录物和对照HPRT mRNA在发育中和成年大脑以及外周器官中进行。E、 胚胎日;P、 产后一天。

大鼠外显子I BDNF mRNA的表达,以前被描述为脑特异性转录物(Timmusk等人,1993年)在包括睾丸、肺、胸腺、肝脏和脾脏在内的几种非神经组织中也观察到低水平(图2B). 除大脑外,仅在胸腺中检测到小鼠外显子I转录物的表达(图2A). 在成年小鼠和大鼠大脑中,BDNF外显子I mRNA在所有研究区域均有表达,小脑中表达最低。在发育中的小鼠和大鼠大脑中,BDNF外显子I转录物的低水平在胚胎第13天和第15天表达,表达水平在小鼠出生后第1天和大鼠胚胎第21天达到峰值,在出生后发育期间略有下降(图2A、B). BDNF第二外显子mRNA剪接变异体A、B和C在小鼠和大鼠的大脑中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在外周组织中未检测到它们的表达。在小脑中,外显子IIA转录物最丰富;在海马体中,所有三个外显子II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相似。小鼠和大鼠新型BDNF外显子III转录物的总体脑特异性表达模式与BDNF第二外显子类似(图2A、B). 在小鼠非神经组织中,仅在脾脏和肾脏中检测到低水平的外显子III转录物,在大鼠胸腺中检测到外显子II转录物。BDNF外显子IV和外显子VI mRNAs(以前的外显子III和IV,Timmusk等人,1993年)在研究的最早发育阶段E13,小鼠和大鼠大脑发育中已观察到显著水平。在小鼠和大鼠中,BDNF第四外显子和第六外显子的mRNA水平在胚胎和出生后发育期间逐渐升高,而在成人大脑中略有下降。在成年大脑中,在小鼠和大鼠的所有分析大脑区域都检测到了外显子IV和外显子VI转录物。外显子IV和外显子VI转录物在小鼠和大鼠非神经组织中表现出广泛的表达模式,在心脏和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图2A、B).

在小鼠和大鼠中,BDNF新的外显子V、VII和VIII在大脑发育期间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广泛存在于成人外周组织中,而在成人大脑区域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图2A、B). 尽管已将同一转录物中包含外显子VII和VIII的小鼠BDNF mRNA提交给NCBI GenBank(AY231132),但我们在所研究的任何小鼠或大鼠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类似的mRNA。

在啮齿类动物胚胎发育期间以及成年期的大脑中检测到新的BDNF外显子IXA转录物的表达。在小鼠成年大脑中,包含外显子IXA的转录物在所有大脑区域的表达水平相似(图2A)然而,在成年大鼠大脑中,外显子IXA在海马、嗅球、丘和小脑中高水平表达,在皮层和脑桥中低水平表达(图2B). 在啮齿动物的非神经组织中,心脏和肺中观察到较高水平的外显子IXA转录物。

大鼠BDNF新外显子III、V、VII和VIII转录起始位点的鉴定

大鼠BDNF外显子I、II、IV和VI的转录起始位点已在早期确定(Timmusk等人,1993年). 为了确定新的BDNF转录物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特异于外显子III、V、VII、VII和IXA的反义引物,从大鼠海马RNA中快速扩增cDNA末端(5′RACE)。对不同RACE克隆的测序分析表明,外显子III的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位于152bp和230bp,外显子V的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位于81bp,外显子VIII的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相应外显子3′端上游的277bp和286bp,外显子IXA的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该外显子主要剪接位点上游的476bp和363bp(图3). 已鉴定的5′外显子均不包含上游开放阅读框,因此使用这些5′UTR显然不会影响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组成。由于表达水平很低,我们未能绘制啮齿动物BDNF外显子VII的转录起始位点。然而,对人类啮齿动物外显子VII同源物的5′RACE分析表明,该外显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其3′端上游285 bp处(Kazantseva等人,未发表)。这些数据有力地表明,类似于BDNF外显子I、II、IV和VI的mRNA(Timmusk等人,1993年)新的外显子III、V、VII、VIII和IXA mRNA也从不同的启动子转录。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nr0085-0525-f3.jpg

大鼠BDNF新外显子III、V、VII、VIII和IXA mRNA转录起始位点的鉴定。进行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以确定新BDNF转录物的转录起始位点。主要转录起始位点(短箭头)位于外显子III的152 bp和230 bp(箭头标记为A和B)、外显子V的81 bp和外显子VIII的277 bp和286 bp外显子IXA编码外显子(星号)的主要剪接受体位点上游476 bp和363 bp。对于外显子VII,最长EST的5′端被显示为假定的转录起始位点,因为由于外显子VII转录物的水平非常低,5′RACE没有产生任何特定的产物。外显子序列以粗体显示;内含子序列是小写字母。5′RACE中使用的引物的位置用长箭头表示。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脱乙酰化对BDNF表达的差异调节

假设基因组中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残基的甲基化和核小体中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为不同组织(包括神经系统)的基因调控建立了表观遗传密码(谢和盖奇,2004年;巴拉斯和曼德尔,2005年),我们研究了染色质结构对BDN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潜在作用。通过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TSA处理大鼠C6胶质瘤细胞和小鼠神经2A成神经细胞瘤细胞48小时,我们分别检测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在调节BDNF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我们观察到,经5AzadC治疗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BDNF外显子I和IV以及新的外显子V、VIII和IXA转录物的表达强烈激活(图4). 通过抑制DNA甲基化适度诱导C6细胞外显子III和VI的表达。5AzadC处理后,神经2A细胞中BDNF外显子I和外显子III转录物的表达显著诱导,而其他BDNF mRNA的水平没有变化(图4). 在Neuro2A细胞中,TSA治疗未能缓解任何BDNF启动子的抑制。然而,在C6细胞中,TSA对组蛋白脱乙酰化的抑制增加了BDNF外显子III、外显子VII和外显子IXA转录物的水平。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M4被用作参考,因为其在除C6和Neuro2A以外的各种细胞系中的表达被5AzadC以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调节(Lunyak等人,2002年;Wood等人,2003年). 我们的发现表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可能在C6和Neuro2A细胞中以启动子和细胞特异的方式沉默BDNF基因中发挥作用。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nr0085-0525-f4.jpg

通过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对BDNF基因表达的差异调节。用1μM 5-氮杂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大鼠C6胶质瘤和小鼠Neuro2A神经母细胞瘤细胞48小时,研究DNA甲基化在BDNF启动子转录活性中的作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4基因和组成性次黄嘌呤磷酸转移酶(HPRT)基因被用作参考基因。

海人酸诱发癫痫对大鼠海马BDNF外显子特异性mRNA的活性依赖性调节

谷氨酸类似物海人酸诱导细胞内Ca升高2+成年大鼠大脑海马和大脑皮层中四种先前特征BDNF启动子的水平和差异激活(Timmusk等人,1993年). 我们检测了含有新5′外显子的BDNF mRNA的表达是否在给药后1、3、6、12和24小时受到红藻氨酸的调节。结果揭示了BDNF转录物的不同调控模式。BDNF外显子I和IV转录物(根据Timmusk等人,1993年)以前被认为是对红藻氨酸处理反应最高度诱导的BDNF mRNA。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实验中,不仅这些BDNF转录物是由红藻氨酸诱导的,而且新的外显子V、VII、VIII和IXA mRNAs的水平在治疗后3-6小时达到上调峰值,随后迅速下调至基本水平(图5). 外显子IV转录物水平在治疗后3–24小时保持升高。含有外显子IIA、IIB和IIC的BDNF转录物在红藻氨酸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谱。外显子IIC转录水平在红藻氨酸治疗后3小时显著升高,6小时达到峰值,12–24小时下降。外显子2A和外显子2B转录物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3小时适度增加,6小时下降,24小时达到基本水平(图5). 相反,BDNF外显子III和外显子VI mRNA的表达水平在研究的任何时间点都没有变化(图5). 这些结果与之前关于大鼠BDNF mRNA对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反应的转录特异性调节的报告一致(Timmusk等人,1993年;Sathanoori等人,2004年)并首次证明新的BDNF mRNA受海人酸的差异调节。我们的数据强烈表明,BDNF基因中尚未探索的调节元件有助于BDNF mRNA表达的活性依赖性调节。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nr0085-0525-f5.jpg

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痫发作对大鼠海马BDNF外显子特异性mRNA的活性依赖性调节。研究了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痫发作对成年大鼠脑海马不同BDNF转录物表达的影响。成年大鼠皮下注射红藻氨酸(8mg/kg体重),并在治疗后1、3、6、12和24小时处死。提取总RNA,进行半定量RT-PCR。未经处理的大鼠海马RNA作为对照。

抗Sense-BDNF转录物在小鼠和大鼠中不表达

这是最近播出的(Liu等人,2005年)该蛋白非编码反义转录物是从人BDNF基因位点表达的。用AntiHunter软件工具分析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位点(Lavorgna等人,2004年)没有从EST数据库中发现任何BDNF反义转录物。此外,将人类反义BDNF外显子序列与NCBI的小鼠和大鼠EST数据库进行比对,并没有发现任何与人类反义BCNF转录物同源的啮齿动物EST。未能找到从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位点转录的反义EST可以解释为,尽管EST数据库增长迅速,但它们仍然对哺乳动物的全部转录组采样不足。因此,我们将人类反义BDNF外显子序列与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组序列的相应区域对齐。有趣的是,尽管存在于黑猩猩基因组中,但与人类反义外显子有显著同源性的序列在小鼠和大鼠基因组中缺失。用小鼠和大鼠特异性引物退火到与人类反义转录物非常短的同源区域的RT-PCR分析未能检测到反义BDNF转录物在小鼠和大白鼠组织中的表达。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反义BDNF转录物是人类或灵长类动物特异性的,正如早先由刘和同事(2005).

讨论

自从BDNF蛋白纯化以来,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在哺乳动物大脑发育、生理和病理学中的核心作用。然而,自从首次发现四个5′外显子并建立大鼠BDNF基因外显子命名以来,啮齿动物BDNF的结构组织一直没有被重新研究过(Timmusk等人,1993年). BDNF外显子的这种计数目前被科学界广泛使用。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结构比以前所接受的要复杂得多。根据我们的数据,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由一个共同的3′外显子和至少八个5′非编码外显子(外显子I–VIII)组成,该外显子编码前BDNF蛋白。在每个BDNF转录物中,一个5′外显子剪接到蛋白质编码外显子。我们对这些外显子5′端的RACE分析以及表达分析数据证明,所有5′外显子都由不同的启动子控制。此外,我们在小鼠和大鼠中鉴定出一种新的BDNF转录物,该转录物仅包含外显子IXA,即5′延伸蛋白编码外显子。在这里,我们为小鼠和大鼠BDNF外显子提出了一种新的编号系统。关于旧的命名法(Timmusk等人,1993年),前外显子III对应于外显子IV,前外显子IV现在是外显子VI,之前称为外显子V的编码外显子现在是外显子IX。

Pro-BDNF是一种32-kDa的前体,经过切割后释放出成熟的14-kDa-BDNF蛋白以及一种小截短形式的前体(28kDa)。分泌的前BDNF激活p75和sortilin的异聚受体复合物,启动细胞死亡(Teng等人,2005年)并与海马神经元中的p75结合以增强长期抑郁(Woo等人,2005年). 研究表明,前神经营养素在细胞外分泌的总神经营养素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Farhadi等人,2000年;Mowla等人,2001年). 在小鼠、大鼠和人类中,外显子I转录物包含一个框架内AUG,可以作为替代翻译起始密码子,将BDNF的前区延长8个氨基酸(Timmusk等人,1993年). 可以假设,前BDNF N末端的额外氨基酸可以影响BDNF的细胞内转运,并在前BDNF-分泌中发挥作用。在人类中,BDNF 5′外显子VIB和VII(根据Liu等人,2005年)由于外显子VIB可以向BDNF前体的N末端添加15个氨基酸,并且外显子VII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框内剪接,从而形成内部缺乏48个氨基酸的成熟BDNF蛋白亚型(Liu等人,2005年). 新的啮齿动物BDNF外显子均不包含框架内ATG,预测这些转录物的翻译起始于BDNF编码外显子。

BDNF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神经营养素。除了精炼先前已确定的BDNF转录物的表达模式外,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小鼠和大鼠BDNF新的外显子III、V、VII、VIII和IXA在成人大脑和外周组织中有差异表达。一般来说,基因组中紧密定位的外显子以类似的方式表达:外显子I、II和III具有脑富集的表达模式,外显子IV、V和VI也广泛表达于非神经组织中。然而,大鼠和小鼠BDNF新外显子转录起始位点的5′RACE分析以及这些外显子上游区域的电子分析(数据未显示)表明,它们的表达是由独特的新型组织特异性、发育和活性调节启动子驱动的。

早些时候,通过使用不同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已经确定BDNF基因通过钙介导的途径由神经活动调节(谢赫和戈什,1999年;West等人,2001年;Mellstrom等人,2004年)并且含有外显子I、II和IV的BDNF转录物受到不同的调节。BDNF外显子I和外显子IV转录物(根据Timmusk等人,1993年)以前被认为是对红藻氨酸处理和KCl介导的胚胎皮层神经元培养细胞膜去极化反应中诱导率最高的BDNF mRNA(Tao等人,1998年). 在这些外显子上游的启动子区域中,已经确定了与这些元素结合的几个钙响应元件和转录因子(Timmusk等人,1999年;Tabuchi等人,2002年;Tao等人,2002年;Chen等人,2003b). 在这里,我们表明BDNF外显子V、外显子VII、外显子VIII和外显子IXA转录物也受海人酸调节,诱导量与BDNF第一外显子和第四外显子转录物相当。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在BDNF水平发生改变的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九个BDNF外显子mRNA的差异调节将变得明显(菲利普斯等人,1991年;Mogi等人,1999年;Parain等人,1999年;Zuccato等人,2001年). 此外,BDNF mRNA的差异调节可能发生在抑郁、压力、运动和学习中(科特曼和贝赫托尔德,2002年;Tyler等人,2002年;Hashimoto等人,2004年;Russo Neustadt和Chen,2005年). 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调控序列和调节新BDNF转录物调控的转录因子的未来特征对于理解BDNF基因调控及其对病理学的贡献非常重要。

最近的几项研究研究了染色质重塑在不同BDNF启动子活性中的作用。BDNF基因的神经活性依赖性激活由CpG甲基化降低介导BDNF公司启动子IV和含有甲基胞苷结合蛋白MeCP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2以及辅抑制剂mSin3A的阻遏复合物的释放(Chen等人,2003a;Martinowich等人,2003年). 研究还表明,特定BDNF启动子的组蛋白修饰参与了电惊厥发作期间的染色质重塑(Tsankova等人,2004年)和可卡因诱导的可塑性(Kumar等人,2005年)大鼠和小鼠抑郁模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Tsankova等人,2006年). 此外,锌指转录因子REST/NRSF(Chong等人,1995年;Schoenherr和Anderson,1995年),它招募了多个辅因子,包括HDAC1、HDAC2和mSin3A(有关审查,请参阅巴拉斯和曼德尔,2005年)抑制其靶基因,通过与BDNF启动子II中的NRSE/RE1元件结合来负调控BDNF基因表达(Palm等人,1998年;Timmusk等人,1999年;Bruce等人,2004年;Ballas等人,2005年). 本研究表明,DNA去甲基剂5AzadC以转录特异的方式在C6大鼠胶质瘤细胞中强烈激活BDNF基因表达,在Neuro2A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中度激活:在C6细胞中观察到外显子I、III、IV、V、VIII和IXA mRNA的诱导,而Neuro2A细胞中只有外显子I和外显子III mRNA水平增加。此外,在C6细胞中,TSA对组蛋白脱乙酰化的抑制上调了BDNF外显子III、外显子VII和外显子IX转录物的水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组蛋白修饰和BDNF启动子甲基化对BDNF基因转录调控的贡献,并为更详细地解决这些现象开辟了可能性。

最后,我们报告,与人类BDNF基因位点相反(Liu等人,2005年),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位点不编码反义mRNA转录物。这些发现表明,反义BDNF转录物对BDNF基因表达的调节明显是人类或灵长类特有的现象,并表明啮齿动物和人类BDNF的基因调节存在显著差异。已经报道了肿瘤抑制基因ret finger蛋白2(RFP2;Baranova等人,2003年)以及人类原钙粘蛋白(PCDH)基因座(Lipovich等人,2006年). BDNF在发育中,尤其是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大脑可塑性相关过程中发挥中心作用,这突出了反义BDNF基因在灵长类动物BDNF表达调控中的可能作用,表现为特定的行为表型。

在本文的准备过程中,刘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啮齿动物BDNF的基因结构和表达(刘等人,2006). 然而,我们的研究增加了对啮齿动物BDNF基因位点的了解,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数据与刘和同事的结果是互补的。1) 我们发现了一个额外的5′外显子,即刘等人没有报道的外显子V。因此,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都由至少8个5′外显子拼接到3′编码外显子组成。此外,我们还鉴定了一种新的BDNF转录物,即外显子IXA mRNA,仅由5′延伸蛋白编码外显子组成。2) 我们确定了新外显子(III、V、VII、VII和IXA)的转录起始位点,表明这些外显子是从不同的启动子转录的。3) 我们的数据表明,第八外显子(根据Liu等人的研究,第七外显子)由一个单独的启动子驱动。刘和同事的数据表明,包含外显子VII和VIII(根据刘等人的研究,外显子VI和VII)的转录物共享相同的启动子。4) 我们对所有BDNF转录物的表达分析数据包括在大鼠和小鼠中分析的更广泛的组织和大脑结构。5) Liu等人研究了服用可卡因后大脑中某些BDNF转录表达的调节。我们的数据显示,海人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癫痫发作对大鼠BDNF mRNA的活性依赖性调节。此外,我们报告了通过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对BDNF转录物表达的差异调节。综上所述,目前对小鼠和大鼠BDNF基因结构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研究结果为确定调节新型BDNF启动子活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启动子有助于BDNF的表达水平,也可能有助于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损伤中BDNF表达的变化神经精神障碍。

致谢

我们感谢Kaur Jaanson和Epp Väli提供的技术援助,并感谢Priit Pruunsild激发的讨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 Ballas N,Mandel G.REST的许多面孔监督着神经元基因的表观遗传编程。神经生物电流。2005;15:500–5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llas N、Grunseich C、Lu DD、Speh JC、Mandel G.REST及其共抑制剂在整个神经发生过程中介导神经元基因染色质的可塑性。单元格。2005;121:645–6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ranova A、Hammarsund M、Ivanov D、Skobleov M、Sangfelt O、Corcoran M、Borodina T、Makeeva N、Pestova A、Tyazhelova T等。候选抑癌基因RFP2在人类和小鼠中的独特组织:两种和人类特异反义转录物RFP2OS中的多种mRNA亚型。基因。2003;321:103–1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bel M,Barde YA。神经营养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细胞命运和细胞形状的关键调节因子。基因发育。2000;14:2919–29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DNF在癫痫和其他成熟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高级实验医学生物。2004;548:34–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活页夹DK,Scharfman H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2004;22:123–1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shop JF,Mueller GP,Mourarad MM。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中的5′外显子交替:跨大脑区域的差异表达模式。大脑研究摩尔大脑研究。1994;26:225–2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加利福尼亚州博拉诺斯,内斯特勒州。药物成瘾的神经营养机制。神经醇药物。2004;5:69–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ruce AW、Donaldson IJ、Wood IC、Yerbury SA、Sadowski MI、Chapman M、Gottgens B、Buckley NJ。阻遏因子1沉默转录因子/神经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NRSF)靶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4;101:10458–104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stren E.神经营养素作为药物对情绪、成瘾和神经保护作用的介质。摩尔神经生物学。2004;29:289–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ttaneo E,Zuccato C,Tartari M.正常亨廷顿功能:亨廷顿病的替代治疗方法。Nat Rev神经科学。2005;6:919–9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o MV.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许多信号通路的汇聚点。Nat Rev神经科学。2003;4:299–3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ao MV、Rajagopal R、Lee FS。健康和疾病中的神经营养素信号。临床科学。2006;110:167–1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WG,Chang Q,Lin Y,Meissner A,West AE,Griffith EC,Jaenisch R,Greenberg ME。BDNF转录的去抑制涉及MeCP2的钙依赖性磷酸化。科学。2003年a;302:885–8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 WG、West AE、Tao X、Corfas G、Szentirmay MN、Sawadogo M、Vinson C、Greenberg ME。上游刺激因子是Ca的介体2+-神经元中的反应性转录。神经科学杂志。2003年b;23:2572–25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ng JA、Tapia-Ramirez J、Kim S、Toledo-Aral JJ、Zheng Y、Boutros MC、Altshuller YM、Frohman MA、Kraner SD、Mandel G.REST:一种限制神经元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哺乳动物沉默蛋白。单元格。1995;80:949–9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nner JM、Lauterborn JC、Yan Q、Gall CM、Varon S.正常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的分布:顺行轴突运输的证据。神经科学杂志。1997;17:295–231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tman CW,北卡罗来纳州Berchtold。运动:增强大脑健康和可塑性的行为干预。《神经科学趋势》。2002;25:295–3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德尚·G,巴德·亚。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功能和意义。自然神经科学。2002;5:1131–1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rnfors P,Wetmore C,Olson L,Persson H。鉴定大鼠大脑和外周组织中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家族成员mRNA的细胞。神经元。1990;5:511–5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rhadi HF、Mowla SJ、Petrecca K、Morris SJ、Seidah NG、Murphy RA。神经营养素-3属于海马神经元的组成性分泌途径,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共表达后转向调节性分泌途径。神经科学杂志。2000;20:4059–40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hosh A,Carnahan J,Greenberg ME。皮层神经元活动依赖性存活对BDNF的需求。科学。1994;263:1618–16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himoto K,Shimizu E,Iyo M.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情绪障碍中的关键作用。大脑研究大脑研究修订。2004;45:104–1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yes VY,Towner MD,Isackson PJ。小鼠BDNF启动子的组织、序列和功能分析。大脑研究摩尔大脑研究。1997;45:189–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inrich G,Pagtakhan CJ。5′和3′侧翼均调节斑马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BMC神经科学。2004;5: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fer M、Pagliusi SR、Hohn A、Leibrock J、Barde YA。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新成员的鉴定和表征。自然。1990;344:339–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hn A、Leibrock J、Bailey K、Barde YA。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新成员的鉴定和表征。自然。1990;344:339–3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sieh J,Gage FH。神经干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控制。当前操作基因开发。2004;14:461–4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卡普兰博士、米勒博士。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营养素信号转导。神经生物电流。2000;10:381–39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wamoto Y、Nakamura S、Nakano S、Oka N、Akiguchi I.成年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神经科学。1996;74:1209–12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umar A、Choi KH、Renthal W、Tsankova NM、Theobald DE、Truong HT、Russo SJ、Laplant Q、Sasaki TS、Whistler KN等。染色质重塑是可卡因诱导纹状体可塑性的关键机制。神经元。2005;48:303–31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vorgna G、Dahary D、Lehner B、Sorek R、Sanderson CM、Casari G。寻找反义。生物化学科学趋势。2004;29:88–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R,Kermani P,Teng KK,Hempstead BL。分泌的原神经营养素对细胞存活的调节。科学。2001;294:1945–19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povich L,Vanisri RR,Kong SL,Lin CY,Liu E.人类5q31原钙粘蛋白基因簇中灵长类特异性内源性顺反义转录。分子进化杂志。2006;62:73–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 QR、Walter D、Drgon T、Polesskaya O、Lesnick TG、KJ菌株、de Andrade M、Bower JH、Maraganore DM、Uhl GR。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剪接模式、与药物滥用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评估。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B神经精神病学遗传学。2005;134:93–1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 QR,Lu L,Zhu XG,Gong JP,Shaham Y,Uhl GR.啮齿动物BDNF基因,新启动子,新剪接变异体,可卡因调节。大脑研究。2006;1067:1–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nyak VV、Burgess R、Prefontaine GG、Nelson C、Sze SH、Chenoweth J、Schwartz P、Pevzner PA、Glass C、Mandel G、Rosenfeld MG。编码神经元基因的染色体区域的协同表达依赖性沉默。科学。2002;298:1747–175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rtinowich K,Hattori D,Wu H,Fouse S,He F,Hu Y,Fan G,Sun YE。活性依赖性BDNF基因调控中DNA甲基化相关染色质重塑。科学。2003;302:890–8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llstrom B、Torres B、Link WA、Naranjo JR。BDNF基因:钙的复杂性示例2+-依赖性基因表达。神经生物学评论。2004;16:43–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etsis M,Timmusk T,Arenas E,Persson H。神经元激活后大鼠大脑中多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的差异使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3;90:8802–880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gi M、Togari A、Kondo T、Mizuno Y、Komure O、Kuno S、Ichinose H、Nagatsu T。帕金森病患者黑质中脑源性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浓度降低。神经科学快报。1999;2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owla SJ、Farhadi HF、Pareek S、Atwal JK、Morris SJ、Seidah NG、Murphy R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的生物合成和翻译后处理。生物化学杂志。2001;276:12660–126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urer MG,Yan Q,Raisman-Vozari R.控制人脑和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物学进展。2001;63:71–1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lm K,Belluardo N,Metsis M,Timmusk T。锌指转录因子REST/NRSF/XBR基因的神经表达。神经科学杂志。1998;18:1280–12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arain K、Murer MG、Yan Q、Faucheux B、Agid Y、Hirsch E、Raisman-Vozari R。帕金森氏病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减少。神经报告。1999;10:557–5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hillips HS、Hains JM、Armanini M、Laramee GR、Johnson SA、Winslow JW。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中BDNF mRNA减少。神经元。1991;7:695–7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usso-Neustadt AA,Chen MJ。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抗抑郁活性。当前药物设计。2005;11:1495–15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thanoori M、Dias BG、Nair AR、Banerjee SB、Tole S、Vaidya VA。发育过程中出生后和成年大鼠海马中多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物的差异调节,以响应红藻氨酸给药。大脑研究摩尔大脑研究。2004;130:170–1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oenherr CJ,Anderson DJ。神经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多个神经特异性基因的协同阻遏物。科学。1995;267:1360–13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eh PB,Ghosh A.BDNF表达活性依赖性调节的分子机制。神经生物学杂志。1999;41:127–1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eh PB,Hu SC,Bobb K,Timmusk T,Ghosh A.识别参与BDNF表达钙调节的信号通路。神经元。1998;20:727–7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buchi A、Sakaya H、Kisukeda T、Fushiki H、Tsuda M。上游刺激因子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启动子I的激活。生物化学杂志。2002;277:35920–359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o X,Finkbeiner S,Arnold DB,Shaywitz AJ,Greenberg ME,加利福尼亚州2+内流通过CREB家族转录因子依赖机制调节BDNF转录。神经元。1998;20:709–7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o X,West AE,Chen WG,Corfas G,Greenberg ME。一种钙反应转录因子,CaRF,调节BDNF的神经元活性依赖性表达。神经元。2002;33:383–3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ng HK、Teng KK、Lee R、Wright S、Tevar S、Almeida RD、Kermani P、Torkin R、Chen ZY、Lee FS等。ProBDNF通过激活p75NTR和sortilin的受体复合物诱导神经元凋亡。神经科学杂志。2005;25:5455–54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eng KK,Hempstead BL。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复杂生物系统中的信号三联体。细胞分子生命科学。2004;61:35–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mmusk T、Palm K、Metsis M、Reintam T、Paalme V、Saarma M、Persson H。多个启动子直接表达大鼠BDNF基因的组织特异性。神经元。1993;10:475–4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mmusk T、Lendahl U、Funakoshi H、Arenas E、Persson H、Metsis M。转基因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区域介导组织特异性、轴切断和神经元活性诱导表达的鉴定。细胞生物学杂志。1995;128:185–19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mmusk T,Palm K,Lendahl U,Metsis M。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受神经限制性沉默元件的控制。生物化学杂志。1999;274:1078–10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sankova NM、Kumar A、Nestler EJ。急性和慢性电惊厥发作后大鼠海马基因启动子区的组蛋白修饰。神经科学杂志。2004;24:5603–56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sankova NM、Berton O、Renthal W、Kumar A、Neve RL、Nestler EJ。抑郁症小鼠模型中持续的海马染色质调节和抗抑郁作用。自然神经科学。2006;9:519–5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yler WJ,Alonso M,Bramham CR,Pozzo-Miller L.从获得到巩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在海马依赖性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记忆。2002;9:224–23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est AE,Chen WG,Dalva MB,Dolmetsch RE,Kornhauser JM,Shaywitz AJ,Takasu MA,Tao X,Greenberg ME。神经元基因表达的钙调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1;98:11024–1103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 NH、Teng HK、Siao CJ、Chiaruttini C、Pang PT、Milner TA、Hempstead BL、Lu B.激活p75NTR公司proBDNF促进海马长期抑郁。自然神经科学。2005;8:1069–10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od IC、Belyaev ND、Bruce AW、Jones C、Mistry M、Roopra A、Buckley NJ。阻遏因子1沉默转录因子(REST)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杂志。2003;334:863–8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mada K,Mizuno M,Nabeshima 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生命科学。2002;70:735–7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Yan Q,Rosenfeld RD,Matheson CR,Hawkins N,Lopez OT,Bennett L,Welcher AA。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神经科学。1997;78:431–4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afra F、Hengerer B、Leibrock J、Thoenen H、Lindholm D。大鼠海马中BDNF和NGF mRNA的活性依赖性调节由非NMDA谷氨酸受体介导。EMBO J。1990;9:3545–35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afra F、Castren E、Thoenen H、Lindholm D。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递质系统在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合成的生理调节中的相互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1;88:10037–100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ccato C、Ciamola A、Rigamonti D、Leavitt BR、Goffredo D、Conti L、MacDonald ME、Friedlander RM、Silani V、Hayden MR等。亨廷顿病中亨廷顿蛋白介导的BDNF基因转录缺失。科学。2001;293:493–4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uccato C、Tartari M、Crotti A、Goffredo D、Valenza M、Conti L、Cataudella T、Leavitt BR、Hayden MR等。亨廷顿与REST/NRSF相互作用,调节NRSE控制的神经元基因的转录。自然遗传学。2003;35:76–8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神经科学研究由以下人员提供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