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病理学杂志》。1997年2月;150(2): 579–590.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第1858291页
PMID:9033272

脂多糖诱导小鼠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表达。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定位和作用。

摘要

我们之前证明,脂多糖(LPS)主要在小鼠大多数器官的内皮细胞中诱导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表达,最多诱导3小时。在这里,我们显示肝脏中的诱导以明显不同的模式发生。例如,肝脏中PAI-1 mRNA的增加是双相的,最初的峰值出现在1到2小时,第二个峰值出现在6到8小时。此外,原位杂交实验表明,PAI-1 mRNA在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中均被诱导。内皮细胞反应是单相的,在1到4小时之间达到最大,而肝细胞反应是双相的,在2小时达到峰值,在6到8小时再次达到峰值。为了确定脂多糖诱导PAI-1的可能机制,我们分析了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多糖引起Kupffer细胞中TNF-αmRNA快速诱导的变化,并在15分钟内检测到。在LPS攻击之前,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抗血清预处理小鼠,可将随后血浆PAI-1水平的升高降低50%至70%,并显著降低早期和晚期肝脏中PAI-1 mRNA的诱导水平。预处理似乎主要抑制肝细胞内的诱导。这些结果表明,LPS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在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中诱导PAI-1。

全文

全文可作为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件使用。获取完整文章(3.6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Schleef RR、Higgins DL、Pillemer E、Levit LJ。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功能活性降低导致的出血素质。临床投资杂志。1989年5月;83(5) :1747–175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éval J、Nguyen G、Gross S、Delobel J、Kruithof EK。与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缺乏相关的终身出血性疾病。鲜血。1991年2月1日;77(3):528–5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y WP、Shapiro AD、Shih JL、Schleef RR、Ginsburg D。简要报告:由于移码突变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完全缺乏。N英格兰医学杂志。1992年12月10日;327(24):1729–173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e MH,Vosburgh E,Anderson K,McDonagh J.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缺乏会导致高纤溶性出血。鲜血。1993年5月1日;81(9):2357–23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lsson IM,Ljugnér H,Tengborn L.静脉血栓形成和纤溶缺陷患者的两种不同机制:低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或高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英国医学杂志(临床研究编辑)1985年5月18日;290(6480):1453–145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msten A,de Faire U,Walldius G,Dahlén G,Szamosi A,Landou C,Blombäck M,Wiman B.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柳叶刀。1987年7月4日;2(8549):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ughan DE、Declerck PJ、Van Houtte E、DE Mol M、Collen D.活化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rPAI-1)可有效预防体内溶栓。血栓止血。1992年7月6日;68(1):60–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vi M、Biemond BJ、van Zonneveld AJ、ten Cate JW、Pannekoek H。在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中,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可促进内源性溶栓和抑制血栓延伸。循环。1992年1月;85(1):305–3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olucci M,Paramo JA,Collen D.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快速抑制剂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临床投资杂志。1985年3月;75(3):818–8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Quax PH、van den Hoogen CM、Verheijen JH、Padro T、Zeheb R、Gelehrter TD、van Berkel TJ、Kuiper J、峨眉JJ。体内大鼠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型mRNA的内毒素诱导。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9月15日;265(26):15560–1556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uffredini AF、Harpel PC、Parrillo JE。正常受试者静脉注射内毒素后纤溶酶原激活的促进和随后抑制。N英格兰医学杂志。1989年5月4日;320(18) :1165–11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Deventer SJ,Büller HR,ten Cate JW,Aarden LA,Hack CE,Sturk A.人类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释放和凝血、纤溶和补体途径分析。鲜血。1990年12月15日;76(12):2520–25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wdey MS,Loskutoff DJ。小鼠体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表达的调节。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组织特异性和诱导。临床投资杂志。1991年10月;88(4) :1346–135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inarello CA。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与感染性休克综合征的治疗。传染病杂志。1991年6月;163(6):1177–11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exander HR、Doherty GM、Buresh CM、Venzon DJ、Norton JA。白细胞介素1的重组人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小鼠致死性内毒素血症后的存活率。《实验医学杂志》。1991年4月1日;173(4):1029–10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nsen PM、Boermester MA、Fischer E、de Jong IW、van der Poll T、Moldawer LL、Hack CE、Lowry SF。白细胞介素-1对败血症中凝血和纤溶激活、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分泌型磷脂酶A2释放的贡献: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给予白细胞介素-1α后和致命菌血症期间的研究。鲜血。1995年8月1日;86(3):1027–103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utler B、Milsark IW、Cerami AC。被动免疫cachectin/肿瘤坏死因子可保护小鼠免受内毒素的致命影响。科学。1985年8月30日;229(4716):869–8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mick DG、Strieter RM、Eskandari MK、Nguyen DT、Genord MA、Raiford CL、Kunkel SL。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脂多糖诱导的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美国病理学杂志》。1990年1月;136(1):49–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nkle BA、Schuster SJ、Kelly MD、Harjes K、Hassett DE、Bohrer M、Tavassoli M.地塞米松在体内诱导大鼠肝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信使RNA的表达。鲜血。1992年5月15日;79(10):2636–264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der Poll T、Levi M、Büller HR、van Deventer SJ、de Boer JP、Hack CE、ten Cate JW。健康受试者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纤溶反应。《实验医学杂志》。1991年9月1日;174(3):729–7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Hinsbergh大众、Kooistra T、van den Berg EA、Princent HM、Fiers W、峨眉JJ。肿瘤坏死因子增加体外和体内人内皮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生成。鲜血。1988年11月;72(5):1467–14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eton M,Eguchi Y,Sawdey M,Ahn C,Loskutoff DJ。小鼠肾组织中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信使RNA和蛋白的细胞定位。《美国病理学杂志》。1993年1月;142(1) :59–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put D、Beutler B、Hartog K、Thayer R、Brown-Shimer S、Cerami A。确定指定炎症介质的mRNA分子3'非翻译区中的常见核苷酸序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6年3月;83(6):1670–16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omczynski P,Sacchi N.通过酸性硫氰酸胍-苯酚-氯仿萃取分离RNA的单步方法。分析生物化学。1987年4月;162(1) :156–1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leef RR,Sinha M,Loskutoff DJ。免疫放射分析法测量特定抑制剂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结合。实验室临床医学杂志。1985年10月;106(4):408–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ustyn JM,Gordon S.F4/80,一种针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欧洲免疫学杂志。1981年10月;11(10):805–8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ume DA,Gordon S.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抗原F4/80确定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肾髓质、皮质间质和球旁复合体中常驻巨噬细胞的鉴定。《实验医学杂志》。1983年5月1日;157(5) :1704–170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pay DA、Nathan CF、Steinman RM、Murray HW、Cohn ZA。小鼠Kupffer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缺乏活性氧中间产物的生成。《实验医学杂志》。1985年5月1日;161(5):1079–10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uss F,Dröge W,Männel DN。肿瘤坏死因子介导小鼠的内毒素效应。感染免疫。1987年7月;55(7):1622–162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cker K.受刺激肝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的生物活性产物。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9月11日;192(2):245–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ensue SW、Terebuh PD、Remick DG、Scales WE、Kunkel SL。实验性内毒素血症期间白细胞介素-1α、β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体内生物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动力学、库普弗细胞表达和糖皮质激素效应。《美国病理学杂志》。1991年2月;138(2):395–40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spevik T,Nissen-Meyer J.一种高灵敏度细胞系,WEHI 164克隆13,用于测量人类单核细胞的细胞毒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学方法杂志。1986年12月4日;95(1):99–10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mad F,Yamamoto K,Loskutoff DJ。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小鼠体内脂肪组织中的分布和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多糖诱导。临床投资杂志。1996年1月1日;97(1) :37–4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hornton AJ、Bruzdzinski CJ、Raper SE、Gelehrter T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再生大鼠肝脏的即时早期反应基因。癌症研究。1994年3月1日;54(5):1337–13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neiderman J,Sawdey M,Craig H,Thinnes T,Bordin G,Loskutoff DJ。部分肝切除术后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表达。《美国病理学杂志》。1993年9月;143(3):753–7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odor TJ、Hirsh J、Gelehrter TD、Zeheb R、Torry D、Guigoz Y、Sierra F、Gauldie J。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不是大鼠急性期反应物。缺乏IL-6和肝细胞依赖性合成。免疫学杂志。1993年1月1日;150(1):225–2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ujii S,Sawa H,Saffitz JE,Lucore CL,Sobel BE.体内血栓形成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基因。循环。1992年12月;86(6):2000–20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usso N、Nicodeme E、Chesne C、Guillouzo A、Belin D、Hyafil F。正常人肝细胞产生的尿激酶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炎症因子的调节。肝病学。1994年7月;20(第1部分):186–1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oistra T、Bosma PJ、Töns HA、van den Berg AP、Meyer P、Princen H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培养的人肝细胞中,胰岛素增加了生物合成和mRNA水平。血栓止血。1989年9月29日;62(2):723–7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illaud MF、Juhan-Vague I、Alessi MC、Marecal M、Vinson MF、Arnaud C、Vague P、Collen D。术后PA-抑制剂水平升高——与皮质醇升高无因果关系。血栓止血。1985年8月30日;54(2):466–4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luft C、Verheijen JH、Jie AF、Rijken DC、Preston FE、Sue-Ling HM、Jespersen J、Aasen AO。术后纤溶停止:创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快速抑制剂的快速恢复急性期模式。Scand J临床实验室投资。1985年11月;45(7):605–6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uithof EK、Gudinchet A、Bachmann 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纤溶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在各种疾病状态下。血栓止血。1988年2月25日;59(1):7–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wartz理学学士、Bradshaw法学博士。脂多糖刺激的人单核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的调节。与蛋白质产量的相关性。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4月5日;267(10):7089–70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uster MI、Germolec DR、Yoshida T、Kayama F、Thompson M.内毒素诱导的细胞因子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和排泄。肝病学。1994年2月;19(2):480–4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ong Y、Tracey KJ、Moldawer LL、Hesse DG、Manogue KB、Kenney JS、Lee AT、Kuo GC、Allison AC、Lowry SF等。在致死性菌血症期间,抗卡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可减少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出现。《实验医学杂志》。1989年11月1日;170(5):1627–16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rndt A,Murphy P,Hart DA。人HuH-7肝癌细胞表达尿激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炎症介质的鉴定、表征和调节。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1992年2月14日;1138(2):149–1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aly AM,Gelehrter TD.急性期反应介质对HepG2人肝癌细胞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诱导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7月22日;269(29):19095–191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irahama M、Ishibashi H、Tsuchiya Y、Kurokawa S、Hayashida K、Okumura Y、Niho Y.Kupffer细胞可能通过产生白介素1抑制剂和前列腺素E2来自动调节白介素-1的产生。扫描免疫学杂志。1988年12月;28(6):719–7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峨眉JJ,Hoekzema R,de Vos AF。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并不能减少体内内毒素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诱导。鲜血。1995年1月1日;85(1):115–1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病理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病理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