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感染免疫。1996年9月;64(9): 3713–3727.
doi(操作界面):10.1128/iai.64.9.3713-3727.1996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PMC174285型
PMID:8751921

晚期衣原体包涵体膜并非来源于内吞途径,宿主蛋白相对缺乏。

摘要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在感染细胞内以被称为包涵体的膜结合结构繁殖。新内化细菌被宿主质膜包围;然而,用于扩张包涵体的膜的来源尚不清楚。为了确定成熟包涵体的膜是否是通过与细胞器融合而获得的,我们用细胞器特异的荧光或电子密度标记物对感染细胞进行染色,并检查包涵体中是否有这些标记物。我们没有观察到包涵体中存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蛋白的证据。这些数据表明,从接种后24小时开始,包涵体膜的扩张并不是通过添加由从头开始的宿主合成或与原有膜融合而产生的宿主蛋白来实现的。为了确定扩张包涵体膜的来源,针对衣原体感染小鼠细胞的分离膜产生抗体。通过[35S]蛋氨酸标记提取物的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证明抗体仅针对衣原体特异性蛋白。使用技术使衣原体感染的细胞半渗透,而不破坏包涵体的通透性,使抗体进入包涵体膜的外表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半透性细胞内含物周围有环状荧光,而Triton X-100透性细胞在整个内含物上都有染色。这些研究表明,包涵体膜部分由衣原体特异性蛋白组成,而不是由现有的宿主膜蛋白组成。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170万)。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Ajioka RS,Kaplan J.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密度移位技术的内吞区室的表征。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1月;104(1):77–8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亚历山大·JJ。通过对环己酰亚胺的敏感性差异,分离脑膜肺炎剂和L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细菌杂志。1968年2月;95(2):327–3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ckers CJ、Dubremetz JF、Mercereau-Puijalon O、Joiner KA。弓形虫菱形体蛋白ROP2插入寄生液泡膜,包围胞内寄生虫,并暴露于宿主细胞细胞质。细胞生物学杂志。1994年11月;127(4):947–96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utry-Varsat A、Ciechanover A、Lodish HF、pH和受体介导的内吞过程中转铁蛋白的再循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3年4月;80(8):2258–226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dson HW、Balch WE。使用两阶段培养确定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转运的顺序中间产物。方法酶制剂。1992;219:261–2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luzewski AR、Mitchell GH、Fryer PR、Griffiths S、Wilson RJ、Gratzer WB。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在人类红细胞中寄生液泡膜的起源。细胞科学杂志。1992年7月;102(第3部分):527–5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issenberg LG,Wyrick PB。吞噬溶酶体融合的抑制作用局限于鹦鹉热衣原体的液泡。感染免疫。1981年5月;32(2):889–8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issenberg LG、Wyrick PB、Davis CH、Rumpp JW。鹦鹉热衣原体基本包膜:吞噬溶酶体融合的摄入和抑制。感染免疫。1983年5月;40(2):741–7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ennell DF、Whatley RE、McIntyre TM、Prescott SM、Zimmerman GA。内皮细胞在可逆渗透后重建功能完整性。动脉硬化血栓。1991年1月至4月;11(1):97–1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aham RC,Jr,Karnovsky MJ。注射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小鼠肾脏近端小管吸收的早期阶段:一种新技术的超微结构细胞化学。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66年4月;14(4):291–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iffiths G、Warren G、Quinn P、Mathieu-Costello O、Hoppeler H。细胞膜中新合成的质膜蛋白的密度。I.体视学研究。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6月;98(6):2133–214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ckstadt T,Scidmore MA,Rockey DD。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的脂质代谢:高尔基衍生鞘脂向衣原体包涵体的定向运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5月23日;92(11):4877–48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tch TP、Al-Hossainy E、Silverman JA。鹦鹉热衣原体的腺嘌呤核苷酸和赖氨酸转运。细菌杂志。1982年5月;150(2) :662–6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dman K,Pastan I,Willingham MC。细胞跨结构域的细胞器。利用黄Limax flavus凝集素对唾液糖苷结合物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杂志。1986年8月;34(8):1069–107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dinka RL、Davis CH、Choong J、Wyrick PB。McCoy细胞对沙眼衣原体内吞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感染免疫。1988年6月;56(6):1456–14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霍丁卡RL,Wyrick PB。鹦鹉热衣原体进入L-929细胞模式的超微结构研究。感染免疫。1986年12月;54(3):855–86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witz MA。军团病细菌(嗜肺军团菌)抑制人类单核细胞中吞噬体-溶酶体融合。《实验医学杂志》。1983年12月1日;158(6):2108–212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rwitz MA,Maxfield FR.嗜肺军团菌抑制人体单核细胞吞噬体酸化。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12月;99(6):1936–19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ahraus A,Storrie B,Griffiths G,Desjardins M。终末溶酶体和前溶酶体/晚期内体室之间逆行交通的证据。细胞科学杂志。1994年1月;107(第1部分):145–1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詹森JB。大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侵入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原动物学杂志。1975年8月;22(3):411–4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Joiner KA、Fuhrman SA、Miettinen HM、Kasper LH、Mellman I.弓形虫:Fc受体转染成纤维细胞中寄生空泡的融合能力。科学。1990年8月10日;249(4969):641–6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ra UA,Stenzel DJ,Ingram LT,Kidson C.恶性疟原虫寄生性液泡膜:使用免疫探针证明囊泡形成。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4月;46(1):9–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imata I,Tanabe K.弓形虫分泌的抗原似乎在宿主细胞入侵时与寄生液泡膜相关。细胞科学杂志。1987年9月;88(第2部分):231–2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amb JE,Ray F,Ward JH,Kushner JP,Kaplan J.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在HeLa细胞中的内化和亚细胞定位。生物化学杂志。1983年7月25日;258(14):8751–87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cDonald RG、Tepper MA、Clairmont KB、Perregaux SB、捷克议员。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甘露糖6-磷酸受体的血清形式在羧基末端结构域被截断。生物化学杂志。1989年2月25日;264(6):3256–3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ne SM、Marzella L、Bainton DF、Holt VK、Cha Y、Hildreth JE、August JT。人溶酶体膜糖蛋白的纯化和表征。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89年1月;268(1):360–3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tsumoto A.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细胞质内内含物的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杂志。1981年1月;145(1):605–6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ichols BA、Chiappino ML、O'Connor GR。宿主细胞入侵期间弓形虫菱形体的分泌。超微结构研究杂志。1983年4月;83(1):85–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Perou CM,Kaplan J.Chediak-Higashi综合征并非由于微管溶酶体流动性缺陷所致。细胞科学杂志。1993年9月;106(第1部分):99–1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ckey DD,Heinzen RA,Hackstadt T.鹦鹉热衣原体基因的克隆和特征,该基因编码位于感染细胞包涵膜中的蛋白质。摩尔微生物。1995年2月;15(4) :617–6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ckey DD、Rosquist JL。鹦鹉热衣原体的蛋白抗原存在于感染细胞中,但在感染的基本体中未检测到。感染免疫。1994年1月;62(1):106–1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th MG、Doyle C、Sambrook J、Gething MJ。异源跨膜和细胞质结构域将功能性嵌合流感病毒血凝素导入内吞途径。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4月;102(4):1271–128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achter J.衣原体的细胞内生活。当前顶级微生物免疫学。1988;138:109–1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bley LD、Krahenbuhl JL。弓形虫对宿主细胞吞噬体的修饰涉及表面蛋白的重新分布和32kDa蛋白的分泌。欧洲细胞生物学杂志。1988年10月;47(1):81–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bley LD、Krahenbuhl JL、Adams GM、Weidner E.弓形虫通过分泌富含表面蛋白质的囊泡网络来修饰巨噬细胞吞噬体。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9月;103(3):867–87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ibley LD、Weidner E、Krahenbuhl JL。吞噬体酸化被细胞内弓形虫阻断。自然。315(6018):416–4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nider MD,Rogers OC公司。动物细胞膜交通:细胞糖蛋白返回高尔基甘露糖苷酶I的位点。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7月;103(1):265–27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öllner T、Whiteheart SW、Brunner M、Erdjument-Bromage H、Geromanos S、Tempst P、Rothman JE。与囊泡靶向和融合相关的SNAP受体。自然。1993年3月25日;362(6418):318–3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加利福尼亚州斯佩尔市,西伯利亚州惠特迈尔。牛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免疫显性P20表面抗原的脱落。感染免疫。1989年3月;57(3):999–10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tewart MJ,Schulman S,Vanderberg JP。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膜轮回的分泌。Am J Trop医学杂志。1986年1月;35(1):37–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Uster PS,Pagano RE。共振能量转移显微镜:模型膜和活细胞中膜结合荧光探针的观察。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年10月;103(4):1221–12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ese C,Wilson KL。核膜动力学。当前操作细胞生物学。1993年6月;5(3):387–39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yrick PB、Choong J、Davis CH、Knight ST、Royal MO、Maslow AS、Bagnell CR。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进入极化人类上皮细胞。感染免疫。1989年8月;57(8):2378–238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感染与免疫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