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Theor生物医学模型。2006; 3: 40.
2006年12月6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186/1742-4682-3-40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713227
PMID:17150100

肝线粒体叶酸代谢模型的计算机实验

关联数据

补充材料

摘要

背景

在真核生物中,叶酸代谢是分室的,发生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这种分室化的功能以及胚胎发育期间线粒体分室和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逐渐被了解,尽管许多方面仍然令人困惑和争议。

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肝脏单碳代谢的数学模型来探索细胞溶质和线粒体叶酸代谢的特性。该模型基于线粒体和细胞溶质酶的已知生化特性。我们使用该模型来研究实验文献中提出的有关细胞溶质和线粒体叶酸循环相对作用的问题。我们研究:线粒体和胞浆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反应方向的控制,线粒体双功能酶的作用,甘氨酸裂解系统的作用,丝氨酸和甘氨酸输入变化的影响,以及蛋氨酸和蛋白质负载的影响。

结论

该模型再现了许多实验结果,并对线粒体叶酸代谢的潜在特性提供了新的见解。特别有趣的是,在丝氨酸和甘氨酸输入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线粒体中甲酸盐生成的显著稳定性。该模型表明,在存在双功能酶的情况下(如在胚胎组织和癌细胞中),线粒体主要通过甲酸盐的输出支持细胞溶质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而在成人组织中,线粒体产生丝氨酸用于糖异生。

背景

叶酸和单碳代谢在细胞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密切参与嘌呤、嘧啶和谷胱甘肽合成的控制,以及DNA、组蛋白和许多其他关键细胞成分的甲基化。叶酸代谢缺陷与多种疾病和病理有关,如贫血、脊柱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叶酸和蛋氨酸循环中酶的基因多态性、增加氧化应激的环境因素以及维生素B的饮食不足都可能导致叶酸代谢异常。因此,细胞代谢的这一部分是遗传、环境和行为变量相互作用影响健康和疾病许多方面的场所[1-12].

近50年来,人们已经知道真核生物中叶酸循环的一些反应(图(图1)1)在细胞溶质和线粒体中复制[13]而其他反应,如嘌呤和嘧啶合成只发生在胞浆中,甘氨酸裂解系统只发生在线粒体中[14,15]. 两种叶酸底物,二氢叶酸(DHF)和5-甲基四氢叶酸(5mTHF),仅存在于细胞溶质中。此外,线粒体叶酸代谢的一些酶在胚胎和癌细胞中高度上调,在正常成人细胞中几乎不活跃[16,17].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2-4682-3-40-1.jpg

本文中建模的反应示意图。粉红色的矩形代表可变的代谢产物,蓝色的椭圆形代表酶。缩写词对应的全名见附加文件1.

由于线粒体和细胞溶质间的底物、酶和功能不同,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线粒体叶酸循环在整个细胞代谢中起着什么特殊作用?成人组织线粒体MTD和MTCH下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个隔间都会发生SHMT?线粒体GDC反应的作用是什么?该系统如何适应丝氨酸和甘氨酸输入的变化?蛋白质或蛋氨酸负载期间会发生什么?叶酸结合蛋白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是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讨论的主题[16-26].

我们已经建立了线粒体和细胞溶质单碳代谢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扩展了我们早期的细胞溶质蛋氨酸和叶酸代谢模型[27-30]. 我们使用模型进行生物信息学解决上述许多问题的实验,并将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该模型揭示了实验结果背后的机制,并允许我们测试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假设。

在下一节中,我们简要概述了我们的模型。模型的详细信息以及文本和模型中使用的所有缩写的全名见附加文件1.

模型概述

图11显示了本文所用肝细胞模型中的生化途径。矩形框表示模型中可以变化的底物,椭圆包含催化特定反应的酶的缩写。底物和酶的全名出现在附加文件1。非盒式基板被视为常数。该模型由23个耦合微分方程组成,用于盒装基板的时间进程。如有可能,各种反应速度的公式取自实验文献。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调整了实验范围内的速率常数,使细胞液和线粒体中叶酸的浓度与实验观察到的浓度相似。在这个模型中,MTD、MTCH、FTD和FTS在线粒体中是活跃的,TS和DHFR在胞浆中上调,所以这个模型代表了一个正在积极分裂的肝细胞。

该模型是Reed等人使用的模型的扩展[30]. 添加了线粒体叶酸底物和酶,肌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是新的变量(假设每个变量在胞浆和线粒体中的浓度相同)。细胞外丝氨酸、甘氨酸和蛋氨酸浓度可以指定为时间的函数。细胞溶质和线粒体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浓度可以变化,细胞溶质蛋氨酸的浓度也可以变化。适当的动力学用于外部、细胞溶质和线粒体隔室之间的运输。在本模型中,线粒体和细胞溶质中的六氯环己烷浓度可以变化,甲酸盐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解室之间运输。此外,AICAR是模型中耦合PGT和AICART反应的变量。最后,我们添加了一个丝氨酸汇,该汇对应于细胞溶质丝氨酸在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中的使用。模型的详细信息见附加文件1.

表11显示了模型中的稳态浓度和速度,假设细胞外甘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的浓度分别保持恒定在300μM、150μM和30μM。对于图中的可逆反应图1,1,正方向如下:5,10-CH2-对于MTD和MTCH,THF至5,10-CH=THF至10f-THF;FTS的THF至10f-THF;丝氨酸转甘氨酸用于SHMT;SAH转化为SAAH的同型半胱氨酸。我们参考表中所示的值表11作为本文中的“正常”。叶酸在胞浆和线粒体中的计算分布与Cook报告的类似[15].

表1

稳态时的细胞液和线粒体浓度和速度。

细胞质的线粒体


浓度(μM)速度(μM/h)浓度(μM)速度(μM/h)
四氢呋喃3.74MTD公司-113四氢呋喃20.8MTD公司2106
5,10-CH=四氢呋喃0.26MTCH公司-1135,10-CH=四氢呋喃1.55MTCH公司2106
5,10-CH2-四氢呋喃0.46飞行时间系统5465,10-CH2-四氢呋喃1.7飞行时间系统-1639
10f-四氢呋喃3.23FTD公司69.410f-四氢呋喃16FTD公司467
5千兆赫5.55SHMT公司9.2SHMT公司84.3
DHF公司0.03546.1279
艾卡尔牌汽车0.95AICART公司182GDC公司1560
DHFR公司120SDH公司122
TS公司120DMGD公司60.7
序号551MTHFR公司47.7序号1963
格莱830第页182格莱1858
六氯环己烷14.5微软47.7六氯环己烷59.9
遇见51.9BHMT公司60.7
山姆63.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99.7
SAH公司13.1挪威船级社147
Hcy公司1.10GNMT公司61.4
材料-I132
材料III76.1

在模型中,我们用浓度表示底物的数量,并假设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1/4。所以相同数量的分子在两个隔间中的浓度不同。例如,我们假设“正常”细胞叶酸总浓度为20μM。如果叶酸分子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之间平均分配[15]则细胞液和线粒体中的叶酸总浓度分别为13.3μM和40μM。我们假设肌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自由扩散,因此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浓度相同。对于隔室之间的运输,速率(μM/h)是细胞质中浓度的变化速率。如果基质浓度为Cc(c)细胞溶质和浓度C在线粒体中,观察到的细胞总浓度(当隔室合并时)将为(0.75)Cc(c)+(0.25)摄氏度.表表22显示叶酸代谢物和氨基酸的正常细胞总浓度。

表2

稳态时叶酸代谢物和氨基酸的细胞总浓度

代谢物浓度(μM)
四氢呋喃8.02
5,10-CH=四氢呋喃0.58
5,10-CH2-四氢呋喃0.77
10f-四氢呋喃6.43
5千兆赫4.16
DHF公司0.026
肌氨酸9.11
二甲基甘氨酸0.70
丝氨酸904
甘氨酸1087

表3显示了丝氨酸、甘氨酸和HCOOH在隔间之间的正常运输速率。例如,在正常稳态下,胞浆从细胞外介质中接收799μM/h的丝氨酸,并向线粒体损失30.4μM/h(表(表3)。). 当然,通过CBS反应,胞浆也损失99.7μM/h,通过胞浆SHMT反应损失8.19μM/h和糖异生损失662μM/h(表(表11和3).

表3

稳态下的传输速率(μM/h)。

丝氨酸甘氨酸六氯环己烷
细胞外到细胞溶质799504--
线粒体到细胞质-28.1-451546
至糖异生662

模型的局限性

我们开发的模型专门用于研究细胞液和线粒体中叶酸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任何数学模型能够包括系统的完整生物复杂性。相反,模型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以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感兴趣的现象,而不忽略可能会显著影响模型行为的特征。本文中使用的模型,在附加文件1也不例外。例如,我们不包括作为细胞溶质叶酸底物的亚叶酸,不包括多胺途径,并且我们只使用SAM和SAH之间的两个甲基转移酶反应。我们也不包括一些叶酸底物可以调节一些叶酸酶的基因表达这一事实。我们不包括叶酸与叶酸酶的变构结合,因为这些反应的主要作用是在叶酸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保持反应速度(Nijhout等人[28]). 我们的模型假设细胞溶质氨基酸仅用作叶酸和蛋氨酸循环中的底物,并作为糖异生的来源。我们不将蛋白质分解代谢作为氨基酸的来源,也不将蛋白质合成作为氨基酸的汇。同样,我们不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和细胞间的运输。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叶酸代谢的重要而有趣的方面,其中一些特征目前正在研究中,但它们与本文研究的线粒体叶酸代谢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结果

A.丝氨酸和甘氨酸的变化

人们普遍认为,线粒体叶酸循环的功能之一是为细胞质提供1-C单位,用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以及快速分裂细胞中的甲基化反应[14-16]. 1-C单元的两个主要来源是mSHMT反应,它将丝氨酸转化为甘氨酸,以及GDC反应,它分解甘氨酸,生成5,10-亚甲基THF。SDH和DMGD反应也做出了额外贡献。所有这四个反应都使用THF生成5,10-亚甲基THF,然后转化为10f-THF。FTS反应再生THF并生成游离甲酸盐,然后将其输出到细胞液中。这里有一些自然的问题。(1) 这个系统如何在不同水平的细胞外丝氨酸和甘氨酸下工作?(2) 甲酸盐的产生对丝氨酸和甘氨酸之间的平衡有多敏感?(3) 胞浆中嘌呤和嘧啶的产生对甲酸盐的供应有多敏感?

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系统地改变了丝氨酸和甘氨酸的外部浓度,使其正常值分别为150μM和300μM。图2A2安培显示了细胞外甘氨酸浓度在100μM到1000μM范围内变化时,细胞溶质和线粒体甘氨酸和丝氨酸的浓度。随着外源甘氨酸的增加,细胞溶质和线粒体甘氨酸的浓度都会增加,但不会显著增加,因为线粒体和细胞溶质的反向转运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甘氨酸和丝氨酸通过SHMT反应的相互转化,胞浆丝氨酸浓度也升高。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1742-4682-3-40-2.jpg

A: 选定模型变量对外部甘氨酸输入变化的响应。B: 模型变量对外部丝氨酸输入变化的响应。

当外部甘氨酸升高时,细胞溶质和线粒体SHMT反应都发生逆转,并朝着甘氨酸到丝氨酸的方向运行(图。(图2A);2安培); 线粒体反应对外源性甘氨酸更敏感。卡斯塔诺斯、沃尔德曼和阿普灵观察到了这种逆转[21],在纯丝氨酸和纯甘氨酸环境中培养酵母。尽管甘氨酸和丝氨酸浓度变化很大(图。(图2A,2安培在两个SHMT反应中,甲酸盐供应到胞浆的速率保持显著不变(图。(图2A)。2安培). 此外,TS和AICART反应(分别用于胸苷酸和嘌呤合成)的速率变化很小,尽管外部甘氨酸发生了很大变化。除SAM外,蛋氨酸循环的代谢物变化相对较小,SAM在低外源甘氨酸下升高,因为GNMT反应速率下降(图。(图2A2安培).

图2B2B型显示了胞浆和线粒体丝氨酸和甘氨酸浓度,因为胞外丝氨酸浓度在50μM到400μM之间变化。随着外源丝氨酸的增加,细胞溶质和线粒体甘氨酸浓度都会增加,而细胞溶质与线粒体丝氨酸浓度的增加更大。当外部丝氨酸从正常水平下降时,细胞溶质和线粒体SHMT反应都发生逆转,并沿甘氨酸到丝氨酸的方向运行(图。(图2B);2B型); 和以前一样,线粒体反应更为敏感。TS和AICART反应的速率以及甲酸盐从线粒体中的转运速率再次非常稳定。

蛋氨酸循环代谢物对外部丝氨酸比对外部甘氨酸更敏感,尤其是在低外部丝氨酸时。这是因为CBS反应需要丝氨酸,这会减缓并导致蛋氨酸循环代谢物积累,特别是作为SAM,因为蛋氨酸循环的内部调节机制[27,29].

Lewis等人[18]放射性标记SAM的甲基。叶酸和蛋氨酸循环的代谢物中几乎没有放射性,因为大多数放射性标记的甲基通过甲基化反应转移到其他底物。然而,当甘氨酸升高时,HCOOH、丝氨酸和CO中的放射性标记量2大幅上涨。这个模型很容易解释。更多的甘氨酸导致GNMT反应的加速,所以更多的放射性标记甲基被放入肌氨酸中。然后,在线粒体中,肌氨酸变成放射性标记的5,10-CH2-THF或CO2.放射性标记的5,10-CH2-THF通过MTD、MTCH和FTS反应以及放射性标记CO生成放射性标记的HCOOH2通过FTD反应。高甘氨酸增加了细胞液和线粒体中SHMT反应的甘氨酸-丝氨酸比率,因此丝氨酸中出现更多放射性标记。

B.叶酸减少状态

图3显示了叶酸水平降低50%时各种代谢物和反应的稳态浓度或速率的百分比变化。当然,5mTHF的浓度会下降,这会释放GNMT的抑制作用,因此GNMT反应会更快并耗尽SAM。蛋氨酸和SAM也会耗尽,因为同型半胱氨酸的重甲基化更少。由于蛋氨酸循环中的长程调节[29],DNMT甲基化反应的速率仅适度降低。线粒体中甲酸盐的转运减少,胸苷酸合成和嘌呤合成速率显著降低。线粒体中GDC反应的速率下降是因为线粒体THF低得多。由于GDC反应分解甘氨酸,甘氨酸的浓度升高,这也通过SHMT反应提高了丝氨酸的浓度。Allen等人观察到了这一现象[31]叶酸缺乏症患者的肌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均升高,我们在模型中也观察到了临床结果(图(图3)。). 由于GNMT速率升高(因为5mTHF的抑制作用较小),细胞质中产生更多的肌氨酸,并且由于BHMT反应速率升高,产生更多的二甲基甘氨酸。由于THF的浓度较低,肌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在线粒体中的使用率较低。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2-4682-3-40-3.jpg

叶酸水平降低50%时,选定代谢物的稳态浓度和选定反应的稳态反应速度发生变化。

C.SHMT表达

MacFarlane等人[32]报告显示,缺乏肝细胞溶质SHMT的小鼠SAM/SAH比率正常。为了在模型中验证这一点,我们完全消除了细胞溶质SHMT反应。这导致稳态[SAM]=62.6μM,[SAH]=13.1μM。这些代谢物的正常值在模型[SAM]=63.6μM,[SAH]=13.1μM中。这并不奇怪,因为cSHMT反应的正常净速率非常低(9.2μM/h),因为这种酶准备通过相互转换来调节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波动。

Herbig等人[14]发现增加cSHMT的表达以甘氨酸依赖的方式降低SAM浓度。他们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替代机制:(1)cSHMT与MTHFR竞争5,10-CH2-THF,因此较高的SHMT表达应降低[5mTHF],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重甲基化为蛋氨酸的速率,降低SAM;或(2)cSHMT隔离5mTHF,降低其自由浓度,从而降低SAM,如(1)所示。在当前模型中,如果SHMT不与5mTHF结合,我们发现SAM浓度对cSHMT的量非常不敏感,也对外部甘氨酸浓度不敏感,这不支持第一个假设。当我们将5mTHF与SHMT的结合添加到模型中,然后上调cSHMT时,我们发现SAM浓度显著降低,支持第二个假设(模拟未显示)。

几位作者观察到,缺乏mSHMT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是甘氨酸营养缺陷型细胞(例如,见[32,33]). 这些发现被解释为表明线粒体通常向胞浆供应甘氨酸。该模型表明情况更复杂、更有趣。在该模型中,在正常情况下,肝细胞中的甘氨酸净流入线粒体(表(表4)。4). 如果我们消除mSHMT反应,细胞溶质和线粒体甘氨酸会略有减少,但从细胞溶质到线粒体的净流量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如果mSHMT正常,我们将外部甘氨酸设置为零,胞浆和线粒体中甘氨酸的浓度下降到正常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不为零。此外,线粒体成为甘氨酸向胞浆的净输出者(表(表4)。4). 这是因为mSHMT从丝氨酸到甘氨酸的反应速度增加了10倍。但是,如果消除了mSHMT外部甘氨酸设置为零,然后甘氨酸浓度下降到其正常值的近十分之一,线粒体的甲酸盐生成量减半。因此,mSHMT和外源甘氨酸的清除对细胞显然非常有害。有趣的是,甘氨酸从细胞质到线粒体的净流量仍然存在。如果将甘氨酸重新添加到外部介质中,则细胞几乎正常(表(表44).

表4

mSHMT和外源甘氨酸变化的影响*

正常mSHMT=0延伸gly=0mSHMT=0外部gly=0
细胞甘氨酸10871046272123
甘氨酸从线粒体到胞浆的通量-451-474+90-67
mSHMT速度8408680
cSHMT的速度9.219114218
HCOOH对胞浆的通量546524538245

*浓度单位为μM,通量和速度单位为μM/h。

D.GDC反应

为了研究GDC反应的贡献,我们在模型中将其速度设置为零,并计算新稳态下浓度和通量的百分比变化(图(图4)。4). 由于GDC反应被关闭,5,10-CH的浓度2-线粒体中的THF急剧下降,这降低了通过MTD、MTCH和FTS反应的流量。因此,线粒体中产生的甲酸盐要少得多,因此甲酸盐输出到胞浆的速率下降到原来值的50%左右。由于甲酸盐供应减少,细胞溶质10f-THF的浓度下降。这有两个影响。首先,产生的嘌呤更少,其次,10f-THF到5,10-CH的净通量2-THF反向,使净通量为5,10-CH2-THF至10f-THF。这会降低5,10-CH的细胞溶质浓度2-THF,导致胸苷合成下降。它还使5mTHF浓度下降,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5mTHF]的下降释放了GNMT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SAM]。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2-4682-3-40-4.jpg

消除GDC反应时,选定代谢物的稳态浓度和选定反应的稳态速度的变化。

E.消除线粒体双功能酶

线粒体双功能酶在胚胎发育和转化细胞中是活跃的[17,24]但成人肝脏中没有。我们通过设置V最大值线粒体MTD和MTCH反应为零。线粒体和细胞溶质单碳代谢的显著变化如图所示图5。5线粒体GDC反应稍微减慢,mSHMT在丝氨酸生成方向上急剧逆转。线粒体产生的甲酸盐减少到零。因此,线粒体已经从甲酸工厂转变为丝氨酸工厂。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2-4682-3-40-5.jpg

消除线粒体双功能酶的作用。A: 当双功能酶活性时选择的反应速度。B: 消除双功能酶时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用红色数字表示,单位为μM/h。

在胞浆中,胸腺嘧啶和嘌呤的合成明显减少,cMTD和cMTCH反应逆转,现在强烈地朝5,10-CH方向运行2-THF至10f-THF。丝氨酸在糖异生中的输出大于从血液中进入细胞的丝氨酸输入(当存在双功能酶时则相反)。因此,当存在双功能酶时(我们称之为正常情况),线粒体叶酸代谢为胞浆生成甲酸盐,用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和甲基化反应。当双功能酶不存在时,线粒体叶酸代谢为胞浆产生丝氨酸,而整体叶酸代谢为糖异生产生丝氨酸的净生产者。

F.消除线粒体

通过完全消除线粒体叶酸反应(将所有速度设置为零),我们检查了线粒体叶酸循环对整体单碳代谢的重要性。细胞溶质单碳代谢的显著变化如图所示图6:。6线粒体现在根本没有甲酸盐供应,因此胸苷酸合成和嘌呤合成的速率大大降低。细胞溶质SHMT的速率增加约18倍,细胞溶质MTD和MTCH反应反向,现在从5,10-CH开始2-THF至10f-THF(未显示)。5,10-CH的胞浆浓度2-THF下降,导致5mTHF浓度下降,进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蛋氨酸和SAM的浓度受影响不大。有趣的是,线粒体叶酸代谢的消除并没有完全破坏细胞内叶酸代谢;事实上,唯一的主要影响是对胸苷酸和嘌呤合成速率的影响,而蛋氨酸循环的行为(包括DNMT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影响。这与线粒体叶酸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以甲酸盐的形式向胞浆提供额外的1-碳单位的假设相一致[16,17,24].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2-4682-3-40-6.jpg

当线粒体反应从模型中消除时,选定代谢物的稳态浓度和选定反应的稳态反应速度的变化。

E.蛋氨酸和蛋白质负荷

数学模型不仅可以计算稳态,还可以计算浓度和通量随输入变化而动态变化的时间过程。我们研究了系统对蛋氨酸负荷的响应,我们通过在20小时模拟的5-10小时内将外部蛋氨酸浓度从30μM加倍到60μM进行模拟(图(图7A)。第7章). 如预期[27,29],蛋氨酸略有上升,SAM大幅上升,但DNA甲基化率非常稳定,因为额外的甲基是由加载期间GNMT反应速率的增加携带的。SAM升高也会导致CBS反应速率在加载期间增加,因此系统中丝氨酸的去除增加,这会导致细胞溶质和线粒体丝氨酸浓度降低。尽管CBS反应速率增加,但同型半胱氨酸几乎加倍,因为SAM抑制BHMT和MTHFR,从而降低5mTHF并减缓MS反应。由于细胞溶质10f-THF和5,10-CH的适度增加,嘌呤和胸苷酸的合成在负载期间适度增加2-THF,5mTHF下降,细胞溶质THF增加。线粒体叶酸几乎没有变化,甲酸盐从线粒体运输到胞浆的速率也没有变化。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1742-4682-3-40-7.jpg

A: 选定模型变量对体外蛋氨酸升高5小时脉冲的响应。B: 对外部蛋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升高的5小时脉冲的反应。脉冲包括模拟开始后5到10小时内外部氨基酸浓度加倍。

为了模拟蛋白质餐,我们不仅在五小时内将甲硫氨酸增加了一倍,而且在同样的五小时内将外部丝氨酸和甘氨酸浓度增加了一倍(图(图7B)。7亿). 主要的区别是,在蛋白质负载过程中,所有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浓度都会升高,线粒体SHMT反应的方向相反。丝氨酸的增加增加了CBS反应和转硫馏分,而甘氨酸的增加则增加了GNMT反应。这两个变化都阻止了SAM像在纯蛋氨酸负荷下一样升高。反过来,SAM对MTHFR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5mTHF的下降幅度不如蛋氨酸负荷期间。联合作用是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幅度几乎没有纯蛋氨酸负荷时的升高幅度大。由于细胞溶质10f-THF和5,10-CH的适度增加,嘌呤和胸苷酸合成在蛋白质负载期间适度增加2-四氢呋喃。与甲硫氨酸负载量相比,胞质叶酸的变化较小,如上所述,甲酸盐从线粒体到胞质溶胶的运输速率非常恒定。

讨论

理解叶酸循环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之间的分隔作用带来了许多挑战。在活细胞中测量浓度,特别是反应速度并不容易,当底物和一些反应被隔离在不同的隔间时,这些测量变得特别困难。同时测量几个不同的变量并跟踪浓度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这尤其具有挑战性,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叶酸代谢底物和反应的数学表示允许人们进行生物信息学测试系统整体运作方式的想法和假设的实验。当然,没有这样的数学模型能够代表真实细胞的完整物理和生物复杂性,模型的有用性取决于它代表细胞已知生物学的准确性。本文中线粒体模型的实验表明,其行为与大量实验结果一致。

近年来,实验学者研究或讨论的重要问题包括:线粒体双功能酶的作用,胞浆和线粒体SHMT表达对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影响,SHMT反应的方向性,丝氨酸和甘氨酸作为单碳供体的相对作用,蛋白质和蛋氨酸负荷的影响,GDC反应的重要性,以及线粒体本身的重要性。我们的数学模型允许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来阐明这些问题,并为正在进行的讨论做出贡献。

特别有趣的是,在丝氨酸和甘氨酸输入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线粒体中甲酸盐生成的显著稳定性。因此,尽管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可用性存在短期和长期差异,但胞浆几乎恒定地输入甲酸盐用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可逆的线粒体和细胞溶质SHMT反应有效地重新平衡了丝氨酸和甘氨酸浓度。

我们发现的另一个亮点是,消除线粒体双功能酶并没有导致5,10-CH失控积累2-线粒体中的THF如预期。相反,线粒体SHMT反应强烈逆转方向,线粒体成为丝氨酸的净输出者。因此,在存在双功能酶的情况下(如在胚胎组织和癌细胞中),线粒体主要通过甲酸盐的输出支持胞浆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而在成人组织中,线粒体为糖异生产生丝氨酸。

我们计划通过进行完整的波动分析来继续我们的调查[29]甲酸盐生产和嘌呤和嘧啶合成的稳定性。此外,我们将继续使用该模型,通过研究叶酸-蛋白质结合、底物通道以及同时遗传多态性与饮食输入和维生素状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探索叶酸生物化学和分区的其他重要方面。我们计划利用SAM作为底物来研究许多平行作用的甲基转移酶之间的动态特性和潜在相互作用。最后,我们计划研究确定叶酸和蛋氨酸循环代谢物在肝脏和血液之间的分区的动态运输过程。

缩写

附件附加文件1包含数学模型的完整描述以及文本和模型中使用的所有缩写的全名。

相互竞争的利益

提交人声明他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的贡献

HN、MR、BS、JG和CU参与了问题的制定,并对项目的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修改了手稿的知识内容。HN、MR和SL编写代码并执行生物信息学实验。HN和MR撰写了手稿的初稿。所有作者阅读并批准了最终手稿。

补充材料

附加文件1:

包含数学模型的完整描述以及文本和模型中使用的所有缩写的全名。

单击此处获取文件(990K,pdf)

致谢

我们要感谢玛丽安·纽豪斯(Marian Neuhouser)、吉尔·S·詹姆斯(Jill S.James)和阿兰娜·博因顿(Alanna Boynton)对数学建模项目做出的许多贡献,并感谢迪安·阿普林(Dean Appling)对本文草稿的有益评论。这项工作得到了NIH拨款RO1 CA 105437(CMU)和NSF拨款DMS 0109872(MCR)的支持。

工具书类

  • Bailey LB公司。折叠在健康和疾病中。纽约州纽约市:马塞尔·德克尔;1995[谷歌学者]
  • Choi SW,梅森JB。叶酸与致癌:综合方案。营养学杂志。2000;130:129–1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卢科克M.叶酸:营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Molec Genet Metabol公司。2000;71:121–138. doi:10.1006/mgme.2000.302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efsum H.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出生缺陷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英国营养学杂志。2001;85:S109–S1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yan BM,Weir总经理。叶酸代谢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实验室临床医学杂志。2001;138:164–176. doi:10.1067/mlc.2001.11716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Ulrich CM。癌症研究中的营养遗传学——叶酸代谢和结直肠癌。营养学杂志。2005;135:2698–27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iovannucci E.叶酸和结肠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营养学杂志。2002;132:2350S–2355S。[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obien K,Ulrich CM.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与白血病风险。《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3;157:571–582. doi:10.1093/aje/kwg024。[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e Bree A、Verschuren WMM、Kromhout D、Kluijtmans LAJ、Blom HJ。同型半胱氨酸决定因素和证据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冠心病的风险。药学版次。2002;54:599–618. doi:10.1124/pr.54.4.599。[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orris MS.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茨海默病。柳叶刀神经病学。2003;2:425–428. doi:10.1016/S1474-4422(03)00438-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杰克曼律师事务所。抗癌药物。新泽西州托托瓦:Humana出版社;1999[谷歌学者]
  • 麦奎尔JJ。抗癌反叶酸:现状和未来方向。当前药物设计。2003;9:2593–2613. doi:10.2174/138161203345371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王FK,科赫J,斯托克斯塔德EL。大鼠肝线粒体叶酸辅酶模式、叶酸连接酶和蛋氨酸生物合成。生物化学Z。1967;346:458–4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gner C.叶酸在细胞代谢中的生化作用。摘自:Bailey LB,编辑。叶酸与健康和疾病。纽约:马塞尔·德克尔;1995年,第23-42页。[谷歌学者]
  • 厨师RJ。叶酸代谢。收件人:Carmel R,Jacobsen DW,编辑。同型半胱氨酸与健康和疾病。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3-134页。[谷歌学者]
  • 应用DR。真核生物叶酸介导的单碳代谢的分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J。1991;5:2645–26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ristensen KE,MacKenzie RE。线粒体单碳代谢适应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的特殊需求。生物论文。2006;28:595–605. doi:10.1002/bies.2042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Lewis KF、Randolph VM、Nemeth E、Frisell WR。大鼠肝线粒体中1-碳化合物氧化为甲酸盐和二氧化碳。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78;185:443–449. doi:10.1016/0003-9861(78)90187-X。[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Barlowe CK,Appling DR。线粒体叶酸代谢参与细胞质一碳单位供应的体外证据。生物因子。1988;1:171–17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rrow TA、Brenner AA、Whitehead VM、Chen XN、Duncan RG、Korenberg JR、Hane B.编码线粒体和胞浆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人类cDNA的克隆和染色体定位。生物化学杂志。1993;268:11910–1191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stanos EK,Woldman YY,Appling DR。线粒体和细胞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同工酶在从头开始嘌呤合成酿酒酵母.生物化学。1997;36:14956–14964. doi:10.1021/bi971610n。[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Stover PJ,Chen LH,Suh JR,Stover DM,Keyomarsi K,Shane B.人类线粒体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子克隆、表征和调控。生物化学杂志。1997;272:1842–1848. doi:10.1074/jbc.272.3.1842。[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Herbig K、Chiang E-P、Lee L-R、Hills J、Shane B、Stover PJ。细胞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介导叶酸依赖性脱氧核糖核苷酸和S-腺苷蛋氨酸生物合成之间的竞争。生物化学杂志。2002;277:38381–38339. doi:10.1074/jbc。M205000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Di Pietro E,Wang X-L,MacKenzie RE。线粒体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环水解酶的表达支持细胞快速生长。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2004;1647:78–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hristensen KE,Patel H,Kuzmanov U,Mejia NR,MacKenzie RE。Mthfd1基因的破坏揭示了哺乳动物线粒体中的单功能10-甲酰四氢叶酸合成酶。生物化学杂志。2005;280:7597–7602. doi:10.1074/jbc。M409380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Walkup AS,Appling DR。人类线粒体C1-四氢叶酸合成酶的酶学特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2005;442:196–205. doi:10.1016/j.abb.2005.08.007。[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Reed MC、Nijhout HF、Sparks R、Ulrich CM。蛋氨酸循环的数学模型。《理论生物学杂志》。2004;226:33–43. doi:10.1016/j.jtbi.2003.08.001。[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ijhout HF,Reed MC,Budu P,Ulrich CM。叶酸循环的数学模型。生物化学杂志。2004;279:55008–55016. doi:10.1074/jbc。M410818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Nijhout HF、Reed MC、Anderson DF、Mattingly JC、James SJ、Ulrich CM。叶酸和蛋氨酸循环之间的长变构相互作用稳定了DNA甲基化反应速率。表观遗传学。2006;1:81–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ed MC、Nijhout HF、Neuhouser ML、Gregory JF、Shane B、James SJ、Boynton A、Ulrich CM。数学模型可以深入了解叶酸介导的单碳代谢的营养和遗传方面。营养学杂志。2006;136:2653–26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len R、Stabler S、Lindenbaum J.钴胺素和叶酸缺乏症及相关先天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清甜菜碱、N-二甲基甘氨酸和N-甲基甘氨酸水平。新陈代谢。1993;42:1448–1460. doi:10.1016/0026-0495(93)90198-W。[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 MacFarlane AJ、Perry C、Liu X、Allen S、Stover PJ。细胞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调节同型半胱氨酸再甲基化途径。血液学报告。2005;1:28. [谷歌学者]
  • Titus SA、Moran RG。逆转录病毒介导的glyB表型互补。克隆编码叶酸进入线粒体载体的人类基因。生物化学杂志。2000;275:36811–36817. doi:10.1074/jbc。M005163200。[公共医学] [交叉参考][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理论生物学与医学建模由以下人员提供BM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