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6年10月31日;103(44): 16266–16271.
2006年10月20日在线发布。 数字对象标识:10.1073/pnas.060801710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637571
PMID:17056717

MYC失活后肿瘤的持续消退需要p53或血小板反应蛋白-1来逆转血管生成开关

关联数据

补充材料

摘要

靶向灭活癌基因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然而,单一癌基因的治疗性失活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必要制定策略来克服肿瘤从癌基因依赖中逃逸的机制。我们在此报告,MYC的靶向灭活足以诱导转基因小鼠造血肿瘤的持续退化,但p53功能丧失的肿瘤除外。生物发光成像显示的肿瘤细胞消除动力学表明,p53阴性肿瘤无法完全消除。组织学检查显示,MYC失活后,p53的缺失导致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不足,TSP-1是一种有效的抗血管生成蛋白,随后无法阻断血管生成。这些肿瘤中p53表达的恢复重建了TSP-1的表达。这允许在MYC失活后抑制血管生成并随后持续肿瘤退化。同样,在p53阴性肿瘤中仅TSP-1的恢复导致血管生成的停止,并导致MYC失活后肿瘤的持续退化。因此,由MYC癌基因失活驱动的肿瘤质量的完全消退需要依赖p53诱导TSP-1和关闭血管生成。值得注意的是,TSP-1的单独过表达并不影响肿瘤生长。因此,联合灭活癌基因和血管生成可能是一种临床上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我们得出结论,血管生成是癌基因成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肿瘤发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癌症通过破坏原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正常功能而导致多种遗传损伤,从而导致肿瘤发生(1,2). 这些突变基因产物的靶向修复可能是一种特异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伊马替尼可特异性灭活bcr-abl公司癌基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通过条件转基因模型,肿瘤发生可以通过靶向灭活癌基因来逆转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证明(4,5). 以前,我们已经证明,即使在基因组高度复杂和不稳定的造血肿瘤中,MYC失活也可以诱导持续的肿瘤退化(6); 此外,MYC的短暂失活可导致某些肿瘤持续退行性变(7). MYC失活导致其他类型癌症(如肝细胞癌)的肿瘤休眠状态(8). 因此,肿瘤似乎对癌基因“上瘾”,但癌基因失活的后果取决于细胞和遗传环境(4,9,10).

癌症通过获得其他事件来逃避癌基因依赖(6,1115)从而对癌基因失活产生抗性(14,16). 了解肿瘤从癌基因依赖中逃逸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癌症靶向治疗药物(15,17,18).

在这里,我们证明了MYC失活不能诱导失去p53表达的造血肿瘤的完全和持续退化。此外,我们发现肿瘤消退中的这种缺陷与抗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缺失有关(19). p53阴性肿瘤中p53或TSP-1的修复足以逆转血管生成性转换(20)并在MYC失活后恢复持续的肿瘤消退。因此,MYC灭活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是以前未描述的癌症治疗策略。

结果

MYC失活导致特定造血肿瘤持续退化。

之前,我们描述了MYC诱导造血细胞肿瘤发生的条件小鼠模型。为了实现可诱导和可逆的MYC转基因表达,我们使用了四环素调节系统(Tet系统)。为了驱动MYC转基因表达到造血谱系,我们使用了Ig重链增强子和SRα启动子(EμSR)(21). 使用该系统,在缺乏强力霉素的情况下,造血细胞中MYC过度表达,并在饮用水中添加强力霉素后受到抑制。MYC过度表达导致恶性淋巴瘤的发展(平均生存期:10周;图5作为支持信息发布在PNAS网站上)(21). 持续多西环素治疗导致MYC持续失活,并导致所有小鼠的肿瘤消退(21). 值得注意的是,40%的小鼠在50周时仍然没有肿瘤并且存活(图1) (21). 然后我们研究了即使是短暂的MYC失活是否也能诱导原发性造血肿瘤的持续消退。在患有原发性造血肿瘤的濒死转基因小鼠队列中,MYC转基因表达被抑制10天(图1). MYC表达的短暂失活也足以诱导肿瘤持续消退,20%的转基因小鼠存活长达50周(图1). 无显著差异(P(P)=0.1957),比较MYC持续或短暂失活后的存活率(图1). 当对二次移植到同基因宿主的肿瘤进行短暂的MYC灭活时,我们观察到四分之三的肿瘤持续消退(复发率与注射小鼠相比:2/4、0/7、0/5或0/7)。因此,MYC失活诱导肿瘤完全持续退化的能力似乎反映了每个肿瘤的内在趋势。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pq043063949001.jpg

短暂灭活MYC可导致肿瘤持续消退。()强力霉素治疗(100μg/ml)后无瘤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了小鼠的基因型和持续(MYC关闭)或短暂(MYC-Off/On)MYC失活。每组小鼠的数量用n个值。对原发性肿瘤的消退和复发进行长达50周的监测。卡普兰-迈耶曲线的统计比较基于对数秩检验。(B类)MYC原发性和复发性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水平。对MYC原发性和复发性肿瘤制备的蛋白裂解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抗α-微管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等负荷。PC,阳性对照。(C类)p53蛋白和m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10)MYC与原发MYC/p53+/−肿瘤。PCR检测p53和gapdh mRNA,Western blot分析p53、MYC和微管蛋白表达。

p53功能丧失促进肿瘤复发。

p53功能丧失在肿瘤中很常见(22)并且被描述为在肿瘤复发中起着关键作用(13). 因此,我们分析了在我们的淋巴瘤模型中,p53缺失是否会促进MYC失活后的肿瘤复发。与这种可能性相一致的是,MYC失活后复发的原发性淋巴肿瘤通常表现为p53表达缺失(图1B类). 为了直接研究p53功能丧失的影响,我们产生了一组小鼠,这些小鼠表达了条件MYC转基因,同时缺失了一个p53等位基因。与以前的报告类似(2326)一个p53等位基因的缺失足以加速肿瘤的发生,使肿瘤发病的平均潜伏期缩短3周(图5,P(P)< 0.0001). 由条件MYC转基因诱导的原发性肿瘤表达p53 mRNA和蛋白,而由p53基因杂合子小鼠引起的原发肿瘤则失去了p53 mDNA和蛋白表达,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解释为第二个p53等位基因的丢失(图1C类和5B类).

原发性p53阴性肿瘤在MYC持续失活后均开始退化,小鼠临床上恢复,但与原发性野生型p53肿瘤相比,这些肿瘤总是复发(图1,P(P)= 0.0002;图2). 我们的结果有几种可能的解释。首先,p53功能的丧失可能促进肿瘤绕过Tet系统并表达MYC转基因或激活内源性C-、N-或L-MYC表达的能力。然而,当检测复发肿瘤的MYC蛋白表达时,未观察到人类MYC转基因或内源性C-、N-或L-MYC蛋白的过度表达(图6,作为PNAS网站上的支持信息发布)。因此,复发的肿瘤已经独立于MYC表达,与我们所描述的情况类似(6).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pq043063949002.jpg

p53状态和MYC灭活后肿瘤细胞清除率。()MYC灭活后肿瘤细胞清除率的测定。p53野生型(p53+),p53阴性(p53)和p53恢复(p53+)在皮下注射到同基因小鼠之前,用荧光素酶逆转录病毒标记肿瘤细胞。在MYC灭活前后的指定时间,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对小鼠进行连续成像,以监测移植瘤生长(MYC-On)和强力霉素治疗(100μg/ml)后的肿瘤消退(MYC Off)。显示了荧光素酶活性变化的总结。每个队列包括至少5只小鼠。显示了三个实验之一的代表性数据。(B类)生物发光成像的代表性图像。

另一种可能性是,MYC过度表达和p53表达缺失背景下产生的肿瘤是不同类型的淋巴瘤,这可能解释了它们对MYC失活的不同反应。虽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MYC过表达与MYC过度表达和p53缺失诱导的肿瘤表现出相似的组织学和相同的FACS表型:Thy-1、CD4、CD8、CD3、CD5和T细胞抗原受体αβ阳性(数据未显示)。另一种可能性是,p53缺失导致基因组失稳,促进肿瘤获得基因事件的能力,从而补偿MYC过度表达的缺失。然而,我们之前对肿瘤进行了光谱核型分析,未能检测出p53阳性与阴性肿瘤的基因组异常差异(6). 最后一种可能性是,p53缺失通过阻止肿瘤细胞的消除,使肿瘤摆脱了对MYC过度表达的依赖。

p53缺失损害MYC失活后肿瘤细胞的根除。

为了准确评估p53功能缺失如何影响MYC失活后的肿瘤消退,我们使用生物发光成像(27)比较MYC灭活后移植p53阳性和阴性肿瘤消除的动力学体内我们将荧光素酶逆转录导入肿瘤衍生细胞系。检测到荧光素酶标记的细胞时,每个位点的最低灵敏度为1000个细胞,并且细胞数量超过多个对数范围(数据未显示)。用荧光素酶标记的p53阳性或阴性肿瘤皮下接种小鼠队列,并在MYC灭活前后监测发光信号的强度,以测量肿瘤消退的动力学(图2). p53的肿瘤消退初始率相似+和p53MYC灭活前2天内的肿瘤和肿瘤减少的第一个日志(图2). 然而,2天后,p53+肿瘤被迅速消除,而p53MYC失活后,肿瘤继续在宿主中存在。在MYC灭活19天后,在注射p53的小鼠中检测到生物发光信号在注射p53的小鼠中观察到肿瘤细胞完全消除+肿瘤细胞(图2). 因此,p53的缺失对MYC失活的最初后果没有影响,但阻止了肿瘤细胞的完全根除。

p53缺失阻断MYC失活后TSP-1介导的抗血管生成反应。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扩大至关重要(28). MYC癌基因已被证明可以调节血管生成,并特异性抑制抗血管生成调节剂TSP-1的表达(2932). 相反,p53被描述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也被证明调节TSP-1(33,34). 因此,我们推测p53的缺失可能通过阻断TSP-1介导的抗血管生成反应,阻碍MYC失活后的肿瘤完全消退。在肿瘤发生时和MYC失活后6天,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的p53阳性和阴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CD31)和TSP1表达(图3B类). 而p53状态在肿瘤发病期间并不影响CD31或TSP-1的表达(图3,MYC-On),在MYC失活后观察到TSP-1表达的显著差异(图3,MYC关闭)。重要的是,p53尽管MYC失活,但肿瘤中TS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53中TSP-1表达降低Western印迹分析也证实了肿瘤细胞(图3B类). 为了进一步证实p53缺失影响MYC失活后的血管生成程序,通过内皮细胞特异性CD31染色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即使在MYC灭活六天后,我们也注意到p53缺陷肿瘤中持续存在较大的管腔血管,而p53+肿瘤CD31染色减少(图3). 使用TUNEL分析,我们观察到p53中的内皮细胞凋亡+,但不是p53MYC失活后的肿瘤。此外,在MYC失活之前,p53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相似+和p53肿瘤。然而,在MYC失活后,p53+,但不是p53肿瘤,MVD显著降低(图3C类). 这些数据共同表明p53肿瘤未能诱导足够水平的TSP-1介导对MYC失活的适当抗血管生成反应,而MYC的失活是肿瘤完全和持续消退所必需的。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pq043063949003.jpg

p53状态改变了MYC失活后肿瘤的血管生成反应。(A左边)p53状态不影响MYC激活后肿瘤发生的血管生成反应。p53野生型(p53+),p53阴性(p53)和p53恢复(p53+)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CD31)和TSP-1表达(MYC on)。(A正确)尽管MYC失活,但p53的缺失降低了TSP-1水平。p53野生型(p53+),p53阴性,p53恢复(p53+)在MYC失活(MYC-Off)6天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CD31)和TSP-1表达。尽管TUNEL反应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p53野生型(p53+)和p53恢复(p53+)肿瘤与p53阴性(p53)肿瘤。用同型匹配的对照抗体对连续肿瘤切片进行免疫染色,以确保染色的特异性。(B类)p53野生型(p53)的Western blot分析+)和p53阴性(p53)在MYC激活和MYC灭活6天后,对移植瘤进行TSP-1表达检测。密度分析显示野生型p53(p53)中TSP-1的表达显著升高+)与β-actin相关的肿瘤细胞与p53阴性(p53)肿瘤细胞。(C类)定量每高倍视野(hpf)的微血管密度(MVD)显示p53阴性(p53)患者的MVD/hpf显著增加)MYC失活6天后肿瘤与p53野生型(p53+)肿瘤。在有代表性的肿瘤切片中至少统计了五个区域,并分析了至少两个不同的移植肿瘤。数值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

p53的恢复允许MYC失活后的肿瘤持续退化。

p53缺失通过阻止MYC失活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导致肿瘤退化缺陷。我们推断,通过恢复p53,我们将诱导更完整的抗血管生成反应,并随后在MYC失活后维持肿瘤退化。为了研究p53修复的后果,三种不同的p53用p53逆转录肿瘤衍生细胞系(6814、7031和B-1601)。重要的是,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图7,作为PNAS网站上的支持信息发布)测量,发现p53蛋白表达水平与几个p53阳性的肿瘤衍生细胞系相当。

然后我们研究了p53修复是否会挽救TSP-1的表达并减少肿瘤新生血管。检测移植p53修复(p53)中TSP-1和CD31的水平+)MYC灭活6天后分离肿瘤标本。p53的异位表达导致与p53相当的TSP-1水平的恢复+MYC失活后的肿瘤(图3). 此外,CD31和TUNEL染色显示p53修复后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p53+)肿瘤(图3 C类).

最后,我们研究了p53修复对肿瘤细胞清除动力学的影响体内通过生物发光成像使MYC失活。我们发现移植的p53修复的肿瘤显示出与p53相当的快速和完全的肿瘤细胞清除+肿瘤(图2). 因此,p53的恢复现在允许在MYC失活后完全消除肿瘤细胞体内.

TSP-1或p53的恢复与MYC失活后的持续肿瘤退行性变有关。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在MYC失活的情况下,即使p53缺失,TSP-1修复是否能够维持肿瘤的退化。第53页+,p53、p53恢复或p53/TSP-1型夏威夷群岛将肿瘤细胞接种到同基因宿主中,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小鼠。TSP-1型夏威夷群岛p53表达通过系列逆转录病毒转导肿瘤细胞。通过Western定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TSP-1的表达,并显示出与p53相似的表达水平+肿瘤(图8,作为PNAS网站上的支持信息发布)。然而TSP-1表达的恢复并不影响移植瘤生长的动力学,与p53的恢复类似/TSP-1型夏威夷群岛与移植p53相比,肿瘤细胞被快速、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图4,P(P)< 0.03). 此外,含有TSP-1的移植性肿瘤夏威夷群岛表达与CD31染色和MVD降低有关(图8)。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zpq043063949004.jpg

联合灭活MYC和恢复p53或TSP-1表达对诱导肿瘤退行性变更有效。()MYC失活后p53或TSP-1的恢复和肿瘤的消退。在这些实验中,p53或TSP-1被转导到肿瘤细胞中,并在连续选择下保持在体外以确保表达。p53阳性(p53+),p53阴性(p53),p53恢复(p53+)和p53-/TSP-1夏威夷群岛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剂量为107细胞进入同基因FVB/N受体小鼠队列。当移植瘤达到2厘米时2在大小方面,用强力霉素(100μg/ml)处理小鼠以灭活MYC。肿瘤体积通过卡尺测量计算,并表示为MYC灭活前肿瘤体积的对数倍变化。数据以每个队列±SEM的平均值表示,并通过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B类C类)MYC失活,结合p53或TSP-1修复,延缓肿瘤复发体内.p53阴性(p53),p53恢复(p53+)或TSP-1恢复(p53-/TSP-1夏威夷群岛)单元格(107)向同基因小鼠腹腔注射。当移植小鼠因肿瘤负担而奄奄一息时,用强力霉素(100μg/ml)治疗并监测肿瘤复发情况。给出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卡普兰-迈耶曲线的统计比较基于对数秩检验。每组小鼠的数量表示为n个值。(D类)MYC灭活后肿瘤复发通常与p53蛋白表达降低有关。通过对移植复发肿瘤组织制备的蛋白裂解物(60μg)进行Western blot分析p53修复的肿瘤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复发时(R1–R8)的p53表达水平。用抗α-微管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载量。

最后,我们检测了p53或TSP-1修复是否可以防止MYC失活后肿瘤复发。第53页或p53修复的肿瘤细胞经腹腔接种到同基因宿主中,并在肿瘤发生时用强力霉素治疗小鼠。正如预期的那样,在肿瘤初步消退后,移植p53肿瘤复发迅速,MYC灭活后平均复发时间为5.5周。然而,移植的p53修复的肿瘤在6至37周的肿瘤复发之前表现出明显的延迟(图4B类,P(P)<0.0001),3只小鼠即使在37周后也表现出持续的肿瘤退化。同样,移植的TSP-1修复了肿瘤(TSP-1夏威夷群岛)生存期延长(图4C类,P(P)= 0.0122). 值得注意的是,如Western blot分析所示,在p53恢复队列中复发的移植瘤已经失去了p53蛋白表达(图4D类)除了一个例外(R4),它表达了较高水平的最有可能突变的p53等位基因。因此,肿瘤中p53表达的持续恢复显著增强了MYC失活诱导肿瘤持续消退的能力。因此,p53或TSP-1表达的恢复肿瘤足以使肿瘤退化,并在MYC失活后限制肿瘤复发。

讨论

我们发现,当MYC失活时,p53功能的丧失阻止了持续的肿瘤退化,这与抗血管生成调节剂TSP-1的诱导丧失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相对应。此外,p53阴性肿瘤细胞中p53或TSP-1的恢复现在允许MYC失活,以诱导血管生成开关的关闭和持续的肿瘤退化。重要的是,仅TSP-1的过度表达并不影响肿瘤生长,这表明只有MYC失活和TSP-1表达的组合才足以诱导肿瘤退化。因此,血管生成似乎是癌基因成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对MYC失活后肿瘤消退的机制有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先前,我们描述了MYC失活诱导造血肿瘤细胞的细胞自主增殖停滞和凋亡。在这里,我们已经证明,造血肿瘤中的MYC失活似乎也需要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此外,我们证明,当MYC失活时,TSP-1介导的抗血管生成反应需要p53。因此,MYC失活似乎至少部分通过p53依赖性诱导TSP-1表达来诱导肿瘤退化。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上皮性肿瘤模型中,p53是否同样调节TSP-1的表达。

我们的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MYC(2932)或p53(3336)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并且TSP-1是肿瘤发生的负调节因子(37,38). 本研究表明,MYC失活需要p53或TSP-1来抑制血管生成并诱导持续的肿瘤消退。重要的是,我们证明,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恢复TSP-1的表达来维持MYC失活后的肿瘤退化,可以显著延迟甚至预防因p53缺失导致的肿瘤复发。

我们的结果可能更普遍地与靶向治疗药物诱导肿瘤退化的机制有关。在其他肿瘤模型中,p53或TSP-1的恢复在癌基因失活后允许肿瘤持续退化方面可能同样有效(1113).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特定的癌基因和癌症类型如何,确定TSP-1的表达是否在癌基因失活时被系统诱导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9). 此外,重要的是确定癌基因失活后肿瘤复发是否与TSP-1丢失相关,尤其是在p53野生型肿瘤中。

人类肿瘤通常被认为比小鼠肿瘤更复杂,靶向任何单一突变基因产物不太可能足以诱导持久的肿瘤退化。在这方面,最近有研究表明,p53或p19ARF的缺失通过未知机制损害了伊马替尼逆转BCR-ABL诱导的肿瘤的能力(40,41). p53或p19ARF的恢复可能增强人类肿瘤对伊马替尼的临床反应;这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生成来实现的。我们的结果提供了一个说明,多种基因产物和/或通路的联合失活或修复,例如癌基因MYC的失活,加上肿瘤抑制因子p53或血管生成调节因子TSP-1的恢复,更有可能有效治疗癌症。总的来说,我们的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联合灭活癌基因和抑制血管生成将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

材料和方法

转基因小鼠。

描述了用于MYC条件表达的Tet系统转基因系的产生和特性(21). p53基因敲除小鼠由Alan Bradley(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大学)慷慨提供,Lisa Coussens(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慷慨提供FVB/N背景。通过PCR对尾部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分型。如前所述,对p53野生型或突变等位基因进行分析(42). 根据斯坦福大学批准的动物协议,动物被安置在斯坦福动物饲养场。

肿瘤监测和致瘤性分析。

每两周观察一次转基因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当小鼠因肿瘤负担而奄奄一息时,他们要么被人道地安乐死,要么在饮用水(100μg/ml)中使用强力霉素治疗,以跟踪肿瘤的消退和复发。MYC过表达小鼠的生存率(有或无p53丢失)作为小鼠的生存期进行测量,并用于评估淋巴显像。为了监测肿瘤的消退和复发,生存率被测量为多西环素治疗(如果肿瘤消退发生在1周内)和复发之间的时间,复发被定义为发病迹象的复发。卡普兰-迈耶曲线的统计比较基于对数秩检验。在移植实验中,原发肿瘤首先适应于在体外如前所述的增长(21)然后是107将细胞在PBS中清洗一次,然后腹腔或皮下注射到FVB/N同基因小鼠。为了评估肿瘤的消退,用卡尺测量30天多西环素治疗期间移植的皮下肿瘤,并使用长度(mm)×宽度公式计算肿瘤体积2(毫米)×0.52(20,43).

细胞培养。

通过机械破坏肿瘤组织,然后Ficoll–Paque纯化单细胞悬浮液,生成肿瘤衍生细胞系。然后维持细胞在体外如前所述(21). 为了使人c-MYC转基因表达失活,用强力霉素(20 ng/ml)处理肿瘤细胞。

逆转录病毒构建、病毒产生和肿瘤细胞感染。

MSCV-IRES-GFP和MSCV-p53-IRES-GFP构造由S.Lowe(纽约州冷泉港冷泉港实验室)提供。路易斯·苏亚雷斯(斯坦福大学)提供了MSCV-LUC-IRES-GFP构建体。MSCV-Puro-LUC构建物是pDON质粒载体(Takara Mirus Bio,Madison,WI)的改良版本,由Mobin Karimi和Robert Negrin(斯坦福大学)提供。通过瞬时转染293T细胞制备含有上清液的逆转录病毒,并按所述测定病毒滴度(44). 将肿瘤细胞与含有逆转录病毒的上清液在32°C的含有4μg/ml聚brene的培养基中孵育12 h。然后将细胞在37°C下再扩增48 h,并在FACS Vantage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纯化表达GFP的细胞(Becton Dickinson,Franklin Lakes,NJ)。用嘌呤霉素筛选含有MSCV-Puro-LUC的细胞。

TSP-1逆转录病毒是通过将8μg PWZL-TSP1质粒DNA或PWZL载体单独(Addgene,Cambridge,MA)和24μl Mirus TransIT Express转染试剂转染GPG-293细胞产生的。在转染后第5、7和9天收集高浓度病毒上清液。病毒通过高速离心浓缩,用于感染2×105第53页2000×用载体单独或连续三次与TSP-1病毒孵育2 h。

在体内生物发光成像。

p53野生型(p53+),p53阴性(p53)和p53恢复(p53+)将表达荧光素酶的肿瘤细胞经腹腔或皮下注射到同基因小鼠体内。肿瘤被允许发展,直到达到类似的生物发光信号。然后通过强力霉素治疗(100μg/ml)诱导肿瘤消退。通过XGI-8五端口气体麻醉系统将发生移植性肿瘤的小鼠与吸入的异氟醚/氧气进行联合麻醉。基板d日-显像前10min腹腔注射荧光素(150mg/kg)。然后将动物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房间里,并用IVIS-100冷却CCD相机(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市Xenogen)拍摄图像。首先,在弱光下拍摄灰度人体表面参考图像(数字照片)。接下来,收集动物体内荧光素酶表达细胞发出并通过组织传输的光子5秒至1分钟,并由软件程序Living Image(Xenogen)量化,作为图像分析程序“Igor”(Wavemetrics,西雅图,华盛顿州)的覆盖物。对于解剖定位,在Living image中生成表示光强度(蓝色,最低强度;红色,最高强度)的假彩色图像,并如前所述叠加在灰度级全身参考图像上(45). Living Image用于收集、存档和分析光子通量,并使用Living Image软件(Xenogen)将其转换为伪彩色图像。每组至少5只小鼠注射表达荧光素酶的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肿瘤发生时和MYC灭活后6天对小鼠实施安乐死,收集移植瘤并将其固定在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进行石蜡切片。石蜡包埋肿瘤切片在二甲苯、95%乙醇、90%乙醇、70%乙醇中连续孵育,然后在PBS中进行脱蜡。在室温下用20 ug/ml蛋白酶K在PBS内孵育30分钟,并在PBS和0.3%Triton X-100(PBS-T)中冲洗两次,以揭开表位。切片用大鼠抗CD31单克隆抗体(1:50;Pharmingen,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小鼠抗TSP1抗体(克隆A6.1,1:50;Lab Vision,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或同型匹配对照(Pharminggen)在室温下过夜进行免疫染色。然后用山羊抗大鼠Alexa 594或山羊抗小鼠Alexa 584结合二级抗体(1:500;分子探针)孵育2小时。用Hoechst染料(西格玛,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 ug/ml)进行短暂洗涤,对细胞核进行标记。

对于TUNEL染色,在抗CD31免疫染色后,使用DeadEnd荧光TUNEL系统(Promega)对切片进行染色。简言之,将切片在平衡缓冲液中孵育15分钟,然后与核苷酸混合物(含有荧光素-12-dUTP)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在37°C下孵育60分钟。通过在2×SSC中孵育15分钟,然后在PBS-T中连续洗涤来停止反应。切片用甘油固定,在蔡司显微镜上获得图像,并使用AxioVision 4.0软件(Carl Zeiss Vision)进行分析。

Western Blot分析。

在Tris·HCl、pH 8/50 mM/NaCl 150 mM/1%Triton X-100/DTT 1 mM/1×抑制剂混合物(加州圣地亚哥Calbiochem)/100μg/ml PMSF中裂解肿瘤片或肿瘤衍生细胞系。采用传统技术对蛋白裂解物(60μg)进行蛋白质印迹。使用从Novocastra Laboratories获得的抗体以1/400的稀释度检测p53蛋白表达。作为p53表达的阳性对照,使用了一种由MEF细胞制备的、过度表达p53的裂解物(46). 使用人类c-MYC(9E10,癌基因,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稀释1/200)、小鼠c-MYC(c19;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稀释1/2 50)、小鼠N-MYC(OP13;癌基因)(稀释1/100)和小鼠L-MYC(c 20;圣克鲁兹生物技术)(稀释1:100)抗体评估MYC蛋白水平。作为N-Myc和L-Myc的阳性对照,分别从BJAB细胞(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和NCI-H209细胞(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Biotechnology,Manassas,VA)制备蛋白裂解物。α-微管蛋白抗体购自Oncogene(Ab-1),以1/500的稀释度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二级抗体从Amersham Biosciences获得,并以1/2000的稀释度使用。使用ECL1显示蛋白质条带+检测试剂盒(Amersham Biosciences,新泽西州皮斯卡塔韦)。通过免疫印迹全细胞裂解物评估TSP-1的表达。细胞在RPMI培养基中单独用强力霉素处理10 h,用PBS洗涤三次,然后用样品缓冲液溶解。电池(1×106)负载在6%Tris·HCl SDS/PAGE凝胶上,进行凝胶电泳,并转移到硝化纤维素膜上。在室温下用TSP-1单克隆抗体(新标记物Ab-11;1/1000)在TBST中孵育细胞膜1小时,然后用山羊抗小鼠HRP(Zymed;1/1000。用ECL检测试剂盒(Amersham)观察蛋白质条带。剥离膜,用抗β-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1/5000)重制膜,然后用山羊抗小鼠HRP,并通过ECL检测进行可视化。对薄膜进行密度分析,TSP-1水平归一化为β-肌动蛋白水平。

微血管密度。

MYC灭活和石蜡包埋后6天采集移植瘤。用抗CD31单克隆抗体(PharMinen;1/50)在室温下过夜,然后在室温下用山羊抗鼠Alexa 594(分子探针;1/500)在脱蜡肿瘤切片上免疫荧光染色2小时,从而测定微血管密度。切片用Hoechst染料短暂冲洗以染色细胞核。按照所述方法(47)在低倍镜(×40)下,在×200倍镜(0.738mm)下捕获并计数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2字段)。在一个有代表性的肿瘤切片中,至少对五个区域进行计数,并且至少对两个不同的移植肿瘤进行计数。数值表示为平均值±SD。

补充材料

支持数字:

鸣谢

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乔治·古埃吉先生而创作的。我们感谢Michael Cleary博士、Laura Attardi博士、Steven Artandi博士、Mark Lee博士和D.W.F.实验室成员的有益讨论和对手稿的批判性阅读,感谢Jack Lawler博士的有益建议,感谢Randolph Watnick博士的有益讨论。这项工作得到了淋巴瘤研究基金会(S.G.)博士后奖学金的支持;理查德·史密斯和苏珊·史密斯家庭基金会(致S.R.);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临床研究职业发展特别研究员奖(授予A.F.);斯坦福大学医学学者项目(转P.B.);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医学生研究奖学金(至A.K.);Jose Carreras白血病基金会的博士后奖学金(发给E.P.);乳腺癌研究基金会(J.F.);和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拨款R01-CA85610、R01-CA105102、3R01CA089305-03S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体内细胞和分子成像中心P50拨款;NIH/NCI拨款1P20 CA112973;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Burroughs Wellcome基金;和Damon Runyon Lilly临床研究员奖(授予D.W.F.)。

缩写

TSP-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1。

脚注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工具书类

1主教JM。单元格。1991;64:235–2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哈恩WC,Weinberg RA。《英国医学杂志》。2002;347:1593–16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Sawyers CL公司。癌细胞。2002;1:13–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费舍尔DW。Nat Rev癌症。2003;:375–3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Giuriato S、Rabin K、Fan AC、Shachaf CM、Felsher DW。塞明癌症生物学。2004;14:3–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Karlsson A、Giuriato S、Tang F、Fung-Weier J、Levan G、Felsher DW。鲜血。2003;101:2797–280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Jain M、Arvanitis C、Chu K、Dewey W、Leonhardt E、Trinh M、Sundberg CD、Bishop JM、Felsher DW。科学。2002;297:102–10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Shachaf CM、Kopelman AM、Arvanitis C、Karlsson A、Beer S、Mandl S、Bachmann MH、Borowsky AD、Ruebner B、Cardiff RD等。自然。2004;431:1112–11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Weinstein IB公司。科学。2002;297:63–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Jonkers J和Berns A。癌细胞。2004;6:535–53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D’Cruz CM、Gunther EJ、Boxer RB、Hartman JL、Sintasath L、Moody SE、Cox JD、Ha SI、Belka GK、Golant A等。自然医学。2001;7:235–2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Giuriato S,Felsher DW公司。细胞周期。2003;2:329–3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Gunther EJ、Moody SE、Belka GK、Hahn KT、Innocent N、Dugan KD、Cardiff RD、Chodosh LA。基因发育。2003;17:488–5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Shah NP、Nicoll JM、Nagar B、Gorre ME、Paquette RL、Kuriyan J、Sawyers CL。癌细胞。2002;2:117–1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Shah NP、Tran C、Lee FY、Chen P、Norris D、Sawyers CL。科学。2004;305:399–4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Gorre ME、Mohammed M、Ellwood K、Hsu N、Paquette R、Rao PN、Sawyers CL。科学。2001;293:876–8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Tipping AJ、Baluch S、Barnes DJ、Veach DR、Clarkson BM、Bornmann WG、Mahon FX、Goldman JM、Melo JV。白血病。2004;18:1352–135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Wendel HG、De Stanchina E、Fridman JS、Malina A、Ray S、Kogan S、Cordon Cardo C、Pelletier J、Lowe SW。自然。2004;428:332–33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罗德里格斯-曼扎内奎JC,Lane TF,Ortega MA,Hynes RO,Lawler J,Iruela-Arispe ML。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1;98:12485–1249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Hanahan D,Folkman J。单元格。1996;86:353–36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Felsher DW,主教JM。分子细胞。1999;4:199–20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苏西·T、贝鲁德·C。Nat Rev癌症。2001;1:233–2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布莱斯·K、特里·A、奥哈拉·M、巴克斯特·EW、坎贝尔·M、斯图尔特·M、多纳霍尔·LA、洋葱·DE、尼尔·JC、卡梅隆·ER。癌基因。1995;10:1717–17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Elson A、Deng C、Campos-Torres J、Donehower LA、Leder P。癌基因。1995;11:181–19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Eischen CM、Weber JD、Roussel MF、Sherr CJ、Cleveland JL。基因发育。1999;13:2658–266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Yu D、Thomas-Tikhonenko A。癌基因。2002;21:1922–19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Edinger M、Cao YA、Hornig YS、Jenkins DE、Verneris MR、Bachmann MH、Negrin RS、Contag CH。《欧洲癌症杂志》。2002;38:2128–2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福克曼·J·。塞明·昂科尔。2002;29:15–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Baudino TA、McKay C、Pendeville-Samain H、Nilsson JA、Maclean KH、White EL、Davis AC、Ihle JN、Cleveland JL。基因发育。2002;16:2530–254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Brandvold KA、Neiman P、Ruddell A。癌基因。2000;19:2780–27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Janz A、Sevignani C、Kenyon K、Ngo CV、Thomas-Tikhonenko A。核酸研究。2000;28:2268–227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Watnick RS、Cheng YN、Rangarajan A、Ince TA、Weinberg RA。癌细胞。2003;:219–2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Browder T、Folkman J、Hahnfeldt P、Heymach J、Hlatky L、Kieran M、Rogers MS。科学。2002;297:4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Dameron KM、Volpert OV、Tainsky MA、Bouck N。冷泉Harb Symb Quant生物。1994;59:483–48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哈蒙德EM,Giaccia AJ。科学。2002;297:4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Yu JL、Rak JW、Coomber BL、Hicklin DJ、Kerbel RS。科学。2002;295:1526–152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劳勒·J·。细胞分子医学杂志。2002;6:1–1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Sund M、Hamano Y、Sugimoto H、Sudhakar A、Soubasakos M、Yerramalla U、Benjamin LE、Lawler J、Kieran M、Shah A、Kalluri R。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5;102:2934–293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Folkman J、Ryeom S。冷泉港Symp Quant Biol。2005;70:389–3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Wendel HG、de Stanchina E、Cepero E、Ray S、Emig M、Fridman JS、Veach DR、Bornmann WG、Clarkson B、McCombie WR等。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6;103:7444–74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Williams RT、Roussel MF、Sherr CJ。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6;103:6688–66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Donehower LA、Harvey M、Slagle BL、McArthur MJ、Montgomery CA,Jr、Butel JS、Bradley A。自然。1992;356:215–2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Kuo CJ、Farnebo F、Yu EY、Christofferson R、Swearingen RA、Carter R、von Recum HA、Yuan J、Kamihara J、Flynn E等。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2001;98:4605–461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Pear WS、Nolan GP、Scott ML、Baltimore D。美国国家科学院程序。1993;90:8392–839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Contag CH、Spilman SD、Contag PR、Oshiro M、Eames B、Dennery P、Stevenson DK、Benaron DA。光化学-光生物。1997;66:523–5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6Jimenez GS、Nister M、Stommel JM、Beeche M、Barcarse EA、Zhang XQ、O’Gorman S、Wahl GM。自然遗传学。2000;26:37–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7Weidner N、Semple JP、Welch WR、Folkman J。《英国医学杂志》。1991;324: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