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生物化学杂志。2003年3月1日;370(第2部分):609–619。
数字对象标识:10.1042/BJ20021623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下午1223204
PMID:12470298

活性氧物种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L929细胞线粒体转录物和蛋白质的下调。

摘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L929细胞中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活性氧生成与线粒体转录物ATP酶6-8的稳态mRNA水平降低有关。同时,两种核编码糖酵解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磷酸果糖激酶的转录水平增加。这些变化与ATP酶亚基a(由线粒体ATP酶6基因编码)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的蛋白质水平降低以及磷酸果糖激酶的蛋白质水平升高有关。由于TNF-α对线粒体DNA的数量没有影响,结果表明TNF-β在转录和/或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活性氧清除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和丁基羟基甲苯,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阻止ATP酶6-8转录物的下调,保持ATP酶亚基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的蛋白水平,并减弱对TNF-α的细胞毒反应,表明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直接联系。

全文

本文全文可作为PDF格式(350K)。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Beutler B,Cerami A.Cachectin:不仅仅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N英格兰医学杂志。1987年2月12日;316(7):379–38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swell EA、Old LJ、Kassel RL、Green S、Fiore N、Williamson B.一种引起肿瘤坏死的内毒素诱导血清因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5年9月;72(9):3666–367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ers W、Beyaert R、Declercq W、Vandenabeele P。死亡的方式不止一种:凋亡、坏死和活性氧损伤。致癌物。1999年12月16日;18(54):7719–77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llach D、Boldin M、Varfolomeev E、Beyaert R、Vandenabeele P、Fiers W。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受体诱导细胞死亡:走向分子理解。FEBS信函。1997年6月23日;410(1):96–10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u Y、Tergaonkar V、Krishna S、Androphy EJ。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增强L929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敏感性与活性氧累积增加相关。生物化学杂志。1999年8月27日;274(35):24819–248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ercammen D,Vandenabeele P,Beyaert R,Declercq W,Fiers W.L929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坏死与抗Fas诱导的凋亡。细胞因子。1997年11月;9(11):801–80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oossens V,Grooten J,De Vos K,Fiers W.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线粒体活性氧中间产物及其参与细胞毒性的直接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年8月29日;92(18):8115–811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hoji Y、Uedono Y、Ishikura H、Takeyama N、Tanaka T。L929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DNA损伤是由线粒体氧自由基形成介导的。免疫学。1995年4月;84(4):543–54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ulze-OThoff K、Bakker AC、Vanhaesebroeck B、Beyaert R、Jacob WA、Fiers W。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毒性活性由线粒体功能的早期损伤介导。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参与的证据。生物化学杂志。1992年3月15日;267(8):5317–532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ong GH、Elwell JH、Oberley LW、Goeddel DV。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于细胞抵抗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毒性至关重要。单元格。1989年9月8日;58(5):923–93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rini R、Parola M、Dianzani MU、Albano E.在亚硝酸盐刺激脂质过氧化期间线粒体损伤及其在导致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92年8月15日;297(1):110–1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asumoto N、Tasaka K、Miyake A、Tanizawa O。超氧阴离子增加人体子宫肌层细胞内的游离钙。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12月25日;265(36):22533–225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waltowski AJ,Castilho RF,Vercesi AE。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和氧化应激。FEBS信函。2001年4月20日;495(1-2):12–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det J、Delatour T、Douki T、Gasparutto D、Pouget JP、Ravanat JL、Sauvaigo S.羟基自由基和DNA碱基损伤。突变研究。1999年3月8日;424(1-2):9–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柯林斯AR。氧化性DNA损伤、抗氧化剂和癌症。生物论文。1999年3月;21(3):238–24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rune T、Reinheckel T、Joshi M、Davies KJ。氧化应激期间培养的肝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解。多催化蛋白酶复合体蛋白酶体的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5年2月3日;270(5):2344–235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ese AG,Pacifici RE,Davies KJ公司。哺乳动物细胞氧化应激的短暂适应。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Arch Biochem Biophys。1995年4月1日;318(1):231–24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avies KJ,Crawford博士。适应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环境健康展望。1994年12月;102(补充10):25–2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stre J、PallardóFV、García de la Asunción J、Viña J.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衰老。自由基研究。2000年3月;32(3):189–19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Zhang Y、Marcillat O、Giulivi C、Ernster L、Davies KJ。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组分和ATP酶的氧化失活。生物化学杂志。1990年9月25日;265(27):16330–163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indoli A.线粒体中的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物医药。1988;5(4):247–2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denas E,Davies KJ。线粒体自由基生成、氧化应激和衰老。自由基生物医药。2000年8月;29(3-4):222–23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arber JL、Kyle ME、Coleman JB。活性氧对细胞损伤的机制。实验室投资。1990年6月;62(6):670–67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owaltowski AJ,Vercesi AE。氧化应激条件引起的线粒体损伤。自由基生物医药。1999年2月;26(3-4):463–47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克劳福德博士,阿布拉莫娃NE,戴维斯KJ。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多核苷酸的普遍钙依赖性降解。自由基生物医药。1998年12月;25(9):1106–111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lliott RM,Southon S,Archer DB。氧化损伤特别降低线粒体转录物的水平。自由基生物医药。1999年3月;26(5-6):646–6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rawford DR、Lauzon RJ、Wang Y、Mazurkiewicz JE、Schools GP、Davies KJ。16S线粒体核糖体RNA降解与细胞凋亡相关。自由基生物医药。1997;22(7):1295–130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rawford博士、Wang Y、学校GP、Kochheiser J、Davies KJ。氧化应激期间哺乳动物线粒体RNA的下调。自由基生物医药。1997;22(3):551–5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Decker T,Lohmann-Matthes ML。细胞毒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测量中乳酸脱氢酶释放的快速简便定量方法。免疫学方法杂志。1988年11月25日;115(1):61–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白BA,班克罗夫特足球俱乐部。细胞质斑点杂交。多个小细胞或组织样本中相对信使核糖核酸水平的简单分析。生物化学杂志。1982年8月10日;257(15):8569–85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Eady JJ、Orta T、Dennis MF、Stratford MR、Peacock JH。Tietze酶循环试验测定谷胱甘肽及其与细胞辐射反应的关系。英国癌症杂志。1995年11月;72(5):1089–109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ietze F.定量测定纳克总量和氧化谷胱甘肽的酶法:在哺乳动物血液和其他组织中的应用。分析生物化学。1969年3月;27(3):502–52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ssy-Wetzel E,Newmeyer DD,Green DR。凋亡中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发生在DEVD特异性caspase激活的上游,且与线粒体跨膜去极化无关。EMBO J。1998年1月2日;17(1):37–4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lick DA,Gifford GE。肿瘤坏死因子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比较。免疫学方法杂志。1984年3月30日;68(1-2):167–1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évesque A,Paquet A,PagéM。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细胞测定。1995年6月1日;20(2):181–1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shra S.肿瘤坏死因子细胞毒性的自旋衰变分析。印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杂志。1995年10月;32(5):254–26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rost LC,Lemasters JJ。采用多孔荧光扫描仪对肿瘤坏死因子进行细胞毒性分析。分析生物化学。1994年7月;220(1):149–1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ánchez-Alcázar JA、Schneider E、Martínez MA、Carmona P、Hernández-Muñoz I、Siles E、De La Torre P、Ruiz-Cabello J、García I、Solis-Herruzo JA。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代谢抑制L929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的稳态减少。生物化学杂志。2000年5月5日;275(18):13353–1336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ánchez-Alcázar JA、Khodjakov A、Schneider E。抗癌药物在细胞死亡之前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癌症研究。2001年2月1日;61(3):1038–104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llen RG,Tresini M.氧化应激和基因调控。自由基生物医药。2000年2月1日;28(3):463–4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ennet T、Richter C、Peterhans E.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L929细胞线粒体产生超氧阴离子。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1月15日;289(第2部分):587–59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Austin RC、Sood SK、Dorward AM、Singh G、Shaughnessy SG、Pamidi S、Outinen PA、Weitz JI。线粒体基因表达、功能和结构的同型半胱氨酸依赖性改变。同型半胱氨酸和H2O2协同增强线粒体损伤。生物化学杂志。1998年11月13日;273(46):30808–3081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warze SR、Weindruch R、Aiken JM。氧化应激和老化降低果蝇的COX I 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自由基生物医药。1998年10月;25(6):740–74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Calleja M、Peña P、Ugalde C、Ferreiro C、Marco R、Garesse R。线粒体DNA在果蝇老化过程中保持完整,但线粒体转录物水平显著降低。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9月5日;268(25):18891–188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韦伯J,高级AE。ATP合成酶:我们对ATP水解的了解和对ATP合成的不了解。Biochim生物物理学报。2000年5月31日;1458(2-3):300–3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oyer PD。ATP合成酶——一个出色的分子机器。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97;66:717–74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ik SB,Antonio BJ。由亚单位的双突变体提出的F1F0-ATP合成酶的质子移位机制。生物化学杂志。1994年12月2日;269(48):30364–303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tefi Y.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系统。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85;54:1015–10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细胞色素氧化酶:结构和机制。前言。生物能生物膜杂志。1998年2月;30(1):3–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chulze-Othoff K、Beyaert R、Vandevorde V、Haegeman G、Fiers W。线粒体电子传递的耗竭会消除TNF的细胞毒性和基因诱导效应。EMBO J。1993年8月;12(8):3095–310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i YY,Chen D,Watkins SC,Feldman AM。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心力衰竭的线粒体异常与DNA修复活性受损相关。循环。2001年11月13日;104(20):2492–249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生物化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生物化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