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维罗尔杂志》。2001年5月;75(9): 4430–4434.
数字对象标识:10.1128/JVI.75.9.4430-4434.2001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14191
PMID:11287595
注释

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包膜蛋白的狂犬病病毒载体对不同HIV-1分离物包膜蛋白诱导强烈的交叉反应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摘要

新型病毒载体能够诱导强烈和持久的免疫应答,可能需要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有效疫苗。我们之前对表达来自实验室适应型HIV-1毒株(NL4-3)和主要HIV-1分离物(89.6)的HIV-1包膜蛋白的复制能力疫苗株狂犬病病毒(RV)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RV的载体非常适合于B细胞启动。在这里,我们报告了重组RV诱导对HIV-1 gp160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我们的结果表明,用表达HIV-1 gp160的RV单次接种小鼠,可诱导对HIV-1包膜蛋白特异性的稳定持久记忆CTL反应。此外,来自免疫小鼠的CTL不仅限于同源HIV-1包膜蛋白,而且能够交叉杀伤来自异源HIV-1株表达HIV-1 gp160的靶细胞。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基于RV的载体有望引发对HIV-1的持续免疫反应,并有望成为有效的抗HIV-1疫苗。

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HIV-1)的新的抗逆转录病毒战略使发达国家感染者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但研制成功的预防感染疫苗仍是阻止HIV-1大流行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平均每10秒感染一次HIV-1,在非洲受感染严重的国家,如赞比亚和乌干达,近40%的年轻成年人的HIV-1血清呈阳性。

目前,正在研究各种艾滋病毒疫苗策略,包括重组蛋白(16,33,37),肽(6,8,30),裸DNA(,5,10,25,32,34,38)、复制能力和非复制能力(复制子)活病毒载体(7,13,19,2729,36)、和主从组合(有关审查,请参阅参考4). 大量这些疫苗策略已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猕猴模型系统中进行了测试,但迄今为止尚未获得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尽管疾病进程有所改善(5,13,29). 迄今为止,保护猕猴免受SIV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使用SIV减毒活疫苗。研究表明,转基因,尼日利亚石油公司在恒河猴中不致病的SIV缺失株诱导了高抗SIV抗体滴度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12,22). 随后用感染剂量的致病性SIV毒株对免疫动物进行攻击,获得了防止感染的保护(12). 使用减毒慢病毒疫苗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即使是带有尼日利亚石油公司缺失可在新生猕猴和成年猕猴中引起AIDS样疾病(1,2,14).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将减毒活SIV与挑战病毒重组可产生更具毒性的毒株,由此引发了对减毒慢病毒使用的其他担忧(18).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活病毒载体可能是HIV-1疫苗的理想候选疫苗。

我们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潜在HIV-1疫苗,该疫苗基于一种从实验室适应株(NL4-3)和一个HIV-1原分离物(89.6)中表达HIV-1 gp160的弱复制能力狂犬病病毒(RV)(36). HIV-1包膜蛋白在小鼠中稳定且功能性地表达,在用重组gp120单次增强后,诱导了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强烈体液反应。此外,在小鼠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对HIV-1的高中和滴度。

预防HIV-1感染所需的免疫反应目前尚不清楚,但针对HIV-1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可能需要免疫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最近关于使用重组HIV-1包膜蛋白的疫苗方法的报道表明,仅体液应答不足以保护免受HIV-1感染,但是,被动转移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三种单克隆抗体,可以保护猕猴免受致病性HIV-1/SIV嵌合病毒的后续攻击(26). 其他研究表明,细胞介导的反应在控制HIV-1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9,17). 暴露但未感染的个体通常具有HIV-1特异性CTL,但没有检测到针对HIV-1的抗体(31,35).

关于诱导CTL对由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的外源蛋白产生反应的信息很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诱导HIV-1特异性CTL的效力。

诱导长效HIV-1 gp160特异性CTL。

我们之前对表达实验室适应型HIV-1毒株(NL4-3)和HIV-1原分离物(89.6)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RV的载体非常适合于B细胞启动(36).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记忆CTL对由减毒RV载体表达的HIV-1包膜蛋白的反应。如前所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诱导强有力、持久的CTL应答将是成功的HIV-1疫苗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了分析RV载体诱导抗HIV-1细胞毒性反应的效力,我们用2×107前述的聚焦形成单元(FFU)(36)表达HIV-1的重组RVNL4–3型包膜蛋白(SBN-NL4-3)。感染后105或135天处死三只小鼠,并切除脾脏。三分之一的脾细胞培养物在多重感染(MOI)为1时感染了表达HIV-1的重组痘苗病毒NL4–3型gp160持续16小时,使用补骨脂素(Sigma)和紫外线处理使其失活,并作为呈现细胞添加回培养物。激活7天后,分析受刺激效应细胞对感染野生型痘苗病毒(一种表达HIV-1的重组痘苗病毒)的P815靶细胞的杀伤能力NL4–3型gp160或表达HIV-1 Gag的重组痘苗病毒。

如图所示。图1,1,仅对感染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的P815靶细胞检测到强烈的细胞毒性反应。感染其他两种痘苗病毒的P815细胞只有很低的裂解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应是在用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单次接种后实现的,这表明基于RV的载体能够在单次接种之后诱导长期CTL。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v0912217001.jpg

来自HIV-1 gp160免疫小鼠的CTL可诱导长效HIV-1 gp160特异性CTL。每组3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Harlan Sprague-Dawley)经腹腔接种2×107表达HIV-1的重组RV的FFUNL4–3型包膜蛋白。在单次接种后105(A)至135(B)天,无菌取出并合并三只小鼠的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ACK裂解缓冲液(BioWhittaker)裂解红细胞,并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0培养基中洗涤两次。脾细胞分为效应细胞和刺激细胞。通过感染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痘苗病毒制备刺激细胞NL4–3型(vCB41)(▪) 在1的MOI下持续2小时。将细胞洗涤一次以去除多余的病毒并孵育16小时。孵育后,使用最终浓度为5μg/ml的补骨脂素灭活牛痘病毒10分钟,用长波紫外线处理4分钟,并洗涤两次。刺激细胞以3:1的比例添加回效应细胞群,并添加10%T-STIM(协作生物医学产品)作为白细胞介素-2的来源。培养CTL的细胞溶解活性通过4-h试验测定51体外刺激7天后,Cr标记的P815靶细胞。通过感染表达HIV-1的痘苗病毒制备靶细胞NL4–3型gp160在MOI为10时持续1小时。清洗细胞以去除多余的病毒并孵育16 h。为了测量背景,用表达HIV-1 Gag(vP1287)(○)或野生型痘苗病毒(vP1170)的痘苗病毒感染目标细胞。清洗一次目标细胞,用100μCi51Cr处理1h,洗涤两次,并以不同E/T比加入效应细胞4h51Cr释放量计算为100×[(实验释放−自发释放)/(最大释放−自然释放)]。通过添加5%Triton X-100溶解的细胞上清液测定最大释放量。在不添加效应细胞的情况下,从培养的靶细胞中测定自发释放。

来自HIV-1 gp160免疫小鼠的CTL交叉杀伤表达异源HIV-1包膜蛋白的靶细胞。

HIV-1包膜氨基酸序列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保护性HIV-1疫苗的要求。为了分析我们的候选疫苗诱导不同HIV-1毒株gp160产生交叉反应CTL的效力,我们筛选了用表达HIV-1 gp160的重组RV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以对抗表达同源和异源HIV-1包膜蛋白的P815靶细胞。这种方法似乎最有希望,因为使用的HIV-1包膜蛋白的序列完全不同(表(表1)1)该方法不需要了解不同HIV-1包膜蛋白之间保守的某个表位。对于HIV-1 gp160,否H-2型d日-已知主要分离物的限制性CTL表位(HIV分子免疫学数据库,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理论生物学和生物物理,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

表1

HIV-1株NL4-3、89.6、Ba-L和JR-FL包膜蛋白的氨基酸特性和差异

HIV-1株%氨基酸同一性或差异性
NL4–3型89.6钡-LJR-FL公司
NL4–3型83.386.986.9
89.61982.784.2
钡-L14.419.788.8
JR-FL公司14.417.812.1
斜体的值是百分数;粗体显示的值是偏差百分比。 

用2×10腹腔注射免疫两组6只小鼠7表达HIV-1 gp160的重组RV的FFU,来自实验室适应的CXCR4热带菌株(NL4-3)或双热带(CXCR4和CCR5)分离物(89.6)。免疫后三周和五周,每组三只小鼠被处死,取出脾脏,用表达同源HIV-1包膜蛋白(NL4-3或89.6)的重组痘苗病毒刺激脾细胞。刺激7天后,分析效应细胞对感染重组痘苗病毒的P815细胞的裂解能力,重组痘苗疫苗表达来自实验室适应的CXCR4热带HIV-1株(NL4-3)、双热带株(89.6)和两个主要的CCR5热带HIV-1株(Ba-L和JR-FL)的HIV-1包膜蛋白。

两个不同的独立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图2A2A用于用表达HIV-1的RV免疫的小鼠NL4–3型图中的环境和。图2B2B适用于用表达HIV-1的RV免疫的小鼠89.6环境。正如预期的那样,两组均观察到表达同源抗原的P815细胞的强烈、特异性溶解。更引人注目的是,效应细胞能够交叉杀死表达异源HIV-1包膜蛋白的P815靶细胞。来自SBN-NL4-3免疫小鼠的活化脾细胞在效应/靶(E/T)比为50:1的40%范围内特异性裂解表达JR-FL或89.6 gp160的P815细胞,并且还能够交叉杀伤表达HIV-1的靶细胞钡-Lgp160。与SBN-89.6小鼠的效应细胞也观察到交叉杀伤。表达异源HIV-1包膜蛋白的P815靶细胞的裂解范围与SBN-NL4-3免疫小鼠的活化脾细胞的裂解幅度相同,但表达HIV-1的P815%细胞中只有约20%的细胞被裂解NL4–3被溶解。这些数据表明,RV载体诱导的抗HIV-1 gp160的CTL可能针对HIV-1包膜蛋白内的不同表位。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v0912217002.jpg

来自HIV-1 gp160免疫小鼠的CTL交叉杀伤表达异源HIV-1包膜蛋白的靶细胞。每组6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2×107表达来自菌株NL4-3(A)或89.6(B)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的FFU。在单次接种后的3周和4周,无菌取出脾脏,用表达同源HIV-1包膜蛋白的痘苗病毒在体外刺激脾细胞,如图图例所示。图1。1通过感染表达来自NL4–3株(vCB41)HIV-1包膜蛋白的痘苗病毒制备靶细胞(▪), 89.6(vBD3)(●)、JR-FL(vCB28)(▴)或Ba-L(vBB43)(♦). 为了测量背景,目标细胞被表达HIV-1 Gag(vP1287)(○)或野生型痘苗病毒(vP1170)(φ)的痘苗病毒感染。铬释放分析如图图例所示完成。图1。1。所示结果来自两个不同的独立实验。误差条显示标准偏差。

HIV-1特异性CTL活性由CD8介导+T细胞。

通过选择性缺失评估介导细胞溶解活性的T细胞亚群的表型。用2×10免疫3只小鼠7表达HIV-1的重组RV的FFUNL4–3型包膜蛋白,18周后切除脾脏。用表达同源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重新刺激脾细胞7天。完成免疫磁珠细胞分离以耗尽和阳性分离CD8+活化脾细胞培养的T细胞。使用缺乏CD8的培养物完成铬释放分析+T细胞(CD8),分离CD8培养物+细胞(CD8+),或未处理的培养物(CD8+CD8(CD8)). 用表达HIV-1的痘苗病毒感染P815靶细胞NL4–3型gp160或HIV-1间隙。

如图所示。图3,、CD8+T细胞缺失培养物没有活性,而CD8+在E/T比为25:1和12.5:1时,富含T细胞的培养物和未处理的培养物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裂解。事实上,CD8+与未选择群体的结果相反,富含T细胞的群体也富含裂解单位,因为CTL活性仍在12.5:1的平台上。这些数据表明,细胞溶解活性由CD8介导+T细胞亚群。此外,这些结果表明,除抗体外,重组RV载体还产生长效抗HIV-1 CD8+T细胞反应。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v0912217003.jpg

细胞溶解活性由CD8介导+T细胞.每组3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2×107表达NL4-3株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的FFU。在单次接种后18周,无菌地去除脾脏,并用表达HIV-1的痘苗病毒体外刺激脾细胞NL4–3型如图图例所示的包膜蛋白。图1。1.体外刺激后7天,CD8+细胞培养物中的T细胞被耗尽(CD8)或浓缩(CD8+)使用制造商描述的Dynabeads鼠标CD8(Lyt2)。如图图例所示,完成铬释放分析。图11培养物耗尽(CD8)或浓缩(CD8+)CD8 T细胞或(CD8+CD8(CD8))未经处理的培养物。通过感染表达NL4-3(vCB41)HIV-1包膜蛋白的痘苗病毒制备靶细胞。为了测量背景,用表达HIV-1 Gag(vP1287)的痘苗病毒感染靶细胞。背景水平等于或低于6%的特异性溶解。E/T比为25:1(灰色条)和12.5:1(黑色条)。

总结。

我们之前证明,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RV载体在单次免疫后,再注射重组HIV-1 gp120,能够诱导对HIV-1 gp160的体液反应(3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TL应答在HIV-1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9). 因此,开发有效的预防性HIV-1疫苗可能需要选择能够诱导长期和广泛反应性CTL反应的HIV-1抗原。本文的结果表明,基于RV的载体是诱导此类反应的良好载体。与观察到的体液反应相反,用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单次接种小鼠可导致对HIV-1 Env的强烈CTL反应。此外,这种反应在免疫接种后至少135天内是稳定的。对这种强烈反应的一种解释可能是RV在各种细胞系中生长而不杀死细胞,这一特征可能导致HIV-1基因的表达比细胞病变病毒载体的表达持续时间更长。此外,RV核蛋白的表达,之前被证明是一种外源性超抗原(23,24),可能有助于增强单一免疫后对HIV-1包膜蛋白的一般免疫反应。

我们的重组RV能够诱导针对多种不同HIV-1包膜蛋白的交叉反应性CTL。以前的研究表明,单一氨基酸交换可以消除CTL的交叉反应性,但其他检查表明,单一甚至双氨基酸替换经常不能消除交叉杀伤(11,20,21). 因此,问题在于重组RV诱导的CTL是否针对不同的表位。然而,我们的结果令人鼓舞,因为一些研究表明,来自HIV-1感染者的CTL即使与HIV-1的不同分支也表现出交叉反应;因此,广泛的交叉反应性是HIV-1疫苗的重要要求(11,35). 据我们所知,只有一项研究表明,金丝雀痘病毒HIV-1疫苗在未感染的志愿者中诱导了跨分支CTL反应(15). 我们目前正在分析重组RV诱导的针对HIV-1 gp160的CTL是否也与来自B以外分支的HIV-1包膜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总之,我们已经表明,用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RV进行单一疫苗接种,可对不同HIV-1毒株的包膜蛋白产生强烈、持久的CTL反应。这些结果进一步强调了RV作为一种潜在的HIV-1疫苗的用途。与大多数其他病毒载体的情况相比,在人类中仅存在可忽略不计的RV血清阳性,用基于RV的载体免疫HIV-1不会干扰对该载体本身的免疫。由于用RV疫苗株对RV进行口服免疫在黑猩猩中是成功的,并且是致敏的(世界卫生组织,未发表的文件W.H.O./Rab.Res./93.42),因此基于RV的载体也可能有希望诱导对HIV-1的粘膜免疫。对猕猴这种疫苗策略的进一步探索将表明这种载体在诱导对HIV-1的保护性免疫中的有用性。

致谢

表达HIV-1包膜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是通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艾滋病司艾滋病研究和参考试剂项目(ARRRP)获得的。我们感谢丽塔·维克多和布伦达·戈登出色的秘书协助。

本研究得到了NIH拨款AI44340、AmfAR拨款02697–28-RGV以及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向M.J.S.和人类病毒学中心提供的内部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aba T W,Jeong Y S,Pennick D,Bronson R,Greene M F,Ruprecht R M。新生猕猴粘膜感染后SIV的致病性减弱。科学。1995;267:1820–182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Baba T W、Liska V、Khimani A H、Ray N B、Dailey P J、Pennick D、Bronson R、Greene M F、McClure H M、Martin L N、Ruprecht R M。减毒、多重缺失猴免疫缺陷病毒导致幼年和成年猕猴感染艾滋病。自然医学。1999;5:194–203.(勘误表,5:590.) [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Bagarazzi L M、Boyer J D、Javadian M A、Chattergoon M A,Shah A R、Cohen A D、Bennett M K、Ciccarelli R B、Ugen K E、Weiner D B。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DNA质粒疫苗肌肉注射和阴道注射给怀孕的黑猩猩后,可引发系统和粘膜免疫。传染病杂志。1999;180:1351–13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Barnett S W、Klinger J M、Doe B、Walker C M、Hansen L、Duliege A M、Sinangil F M。HIV初级免疫策略。艾滋病研究逆转录病毒。1998;14:S299–S30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Barouch D H、Santra S、Schmitz J E、Kuroda M J、Fu T-M、Wagner W、Bilska M、Craiu A、Zheng X X、Krivulka G R、Beaudry K、Lifton M A、Nickerson C E、Trigona W L、Punt K、Freed D C、Guan L、Dubey S、Casimiro D、Simon A、Davies M-E、Chastain M、Strom T B、Gelman R S、Montefiori D C、Lewis M G、Emini E A、Shiver J W、Letvin N L。通过细胞因子增强DNA疫苗控制恒河猴病毒血症和预防临床艾滋病。科学。2000;290:486–49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Belyakov I M、Ahlers J D、Brandwein B Y、Earl P、Kelsall B L、Moss B、Strober W、Berzofsky J A。局部粘膜HIV-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小鼠粘膜病毒传播的抵抗以及通过局部注射IL-12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性。临床研究杂志。1998;102:2072–20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Berglund P、Quesada-Rolander M、Putkonen P、Biberfeld G、Thorstensson R、Liljestrom P。用编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包膜蛋白的重组Semliki Forest病毒免疫食蟹猴的结果和高剂量SHIV-4病毒的挑战。艾滋病病毒逆转录病毒。1997;13:1487–149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Berzofsky J A、Ahlers J D、Derby M A、Pendleton C D、Arichi T、Belyakov I M。改进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导致慢性感染的病毒工程疫苗的方法。免疫学评论。1999;170:151–17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Brander C,Walker B D.T淋巴细胞在HIV-1感染中的反应:对疫苗开发的影响。Curr Opin免疫学。1999;11:451–4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Cafaro A、Caputo A、Fracasso C、Maggiorella M T、Goletti D、Baroncelli S、Pace M、Sernicola L、Koanga-Mogtomo M L、Betti M、Borsetti A、Belli R、Akerblom L、Corrias F、Butto S、Heeney J、Verani P、Titti F、Ensoli B。通过HIV-1 Tat蛋白疫苗控制食蟹猴感染SHIV-89.6P。自然医学。1999;5:643–6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Cao H,Kanki P,Sankale J L,Dieng-Sarr A,Mazzara G P,Kalams S A,Korber B,Mboup S,Walker B D。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分支之间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交叉反应:对疫苗开发的影响。《维罗尔杂志》。1997;71:8615–86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Daniel D M、Kirchhoff F、Czajak S C、Sehgal P K、Desrosiers R C。nef基因缺失的减毒SIV活疫苗的保护作用。科学。1992;258:1938–194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Davis N L、Caley I J、Brown K W、Betts M R、Irlbeck D M、McGrath K M、Connell M J、Montefiori D C、Frelinger J A、Swanstrom R、Johnson P R、Johnston R E。用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复制子颗粒接种猕猴免疫缺陷病毒。《维罗尔杂志》。2000;74:371–3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Desrosiers R C.开发减活、多重删除HIV-1疫苗面临的安全问题。艾滋病研究逆转录病毒。1994;10:331–33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Ferrari G、Humphrey W、McElrath M J、Excler J L、Duliege A M、Clements M L、Corey L C、Bolognesi D P、Weinhold K J。基于B的Clade HIV-1疫苗在未感染的志愿者中引发跨分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7;94:1396–140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Goebel F D、Mannhalter J W、Belshe R B、Eibl M M、Grob P J、de Gruttola V、Griffiths P D、Erfle V、Kunschak M、Engl W。重组gp160作为HIV感染治疗疫苗: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欧洲多国免疫艾滋病疫苗研究小组。艾滋病。1999;13:1461–146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Goulder P J、Rowland-Jones S L、McMichael A J、Walker B D。抗-HIV细胞免疫:疫苗设计的最新进展。艾滋病。1999;13:S121–S1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Gundlach B R、Lewis M G、Sopper S、Schnell T、Sodroski J、Dittmer U、Stahl-Henig C、Uberla K。用攻击病毒将活的、减毒的免疫缺陷病毒疫苗重组为毒性更强的毒株的证据。《维罗尔杂志》。2000;74:3537–354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Johnson J E,Schnell M J,Buonocore L,Rose J K.CD4特异性靶向+编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蛋白的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细胞。《维罗尔杂志》。1997;71:5060–506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Johnson R P,Trocha A,Buchanan T M,Walker B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包膜糖蛋白保守区重叠HLAⅠ类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的鉴定:最小表位的定义和序列变异的影响分析。《实验医学杂志》。1992;175:961–97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Johnson R P、Trocha A、Yang L、Mazzara G P、Panicali D L、Buchanan T M、Walker B D。HIV-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多个高度保守的表位。通过使用未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克隆的效应细胞定义的gag特异性反应的精细特异性。免疫学杂志。1991;147:1512–152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Kestler H W、Ringler D J、Mori K、Panicall D L、Sehgai P K、Daniel M D、Desrosiers R C。nef基因对维持高病毒载量和发展艾滋病的重要性。单元格。1991;65:651–6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拉芬M.狂犬病病毒超抗原。Res免疫学。1993;144:209–2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Lafon M、Lafage M、Martinez-Arends A、Ramirez R、Vuiller F、Charron D、Lotteau V、Scott-Argara D。人类病毒超抗原的证据。自然。1992;358:507–5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Lu S,Wyatt R,Richmond J F,Mustafa F,Wang S,Weng J,Montefiori D C,Sodroski J,Robinson H L.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包膜糖蛋白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在V1/2和V3区域有或没有缺失。艾滋病病毒逆转录病毒。1998;14:151–15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Mascola J R、Stiegler G、VanCott T C、Katinger H、Carpenter C B、Hanson C E、Beary H、Hayes D、Frankel S、Birx D L、Lewis M G。通过被动输注中和抗体保护猕猴免受致病性HIV-1/SIV嵌合病毒的阴道传播。自然医学。2000;6:207–21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Mossman S P、Bex F、Berglund P、Arthos J、O’Neil S P、Riley D、Maul D H、Bruck C、Momin P、Burny A、Fultz P N、Mullins J I、Liljestrom P、Hoover E A。通过重组Semliki Forest病毒gp160疫苗和gp120亚单位疫苗预防致命性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mmPBj14疾病。《维罗尔杂志》。1996;70:1953–196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Natuk R J、Chanda P K、Lubeck M D、Davis A R、Wilhelm J、Hjorth R、Wade M S、Bhat B M、Mizutani S、Lee S等。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包膜重组疫苗在狗模型中诱导高滴度HIV中和抗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2;89:7777–778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Ourmanov I,Brown C R,Moss B,Carroll M,Wyatt L,Pletneva L,Goldstein S,Venzon D,Hirsch V M。表达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ag-Pol和/或Env的重组改良痘苗病毒Ankara在感染致病性SIV的猕猴中的疗效比较。《维罗尔杂志》。2000;74:2740–27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Pinto L A、Berzofsky J A、Fowke K R、Little R F、Merced-Galindez F、Humphrey R、Ahlers J、Dunlop N、Cohen R B、Steinberg S M、Nara P、Shearer G M、Yarchoan R。无症状HIV感染患者接种HIV合成包膜肽后的HIV特异性免疫。艾滋病。1999;13:2003年至2012年。[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Pinto L A、Sullivan J、Berzofsky J A、Clerici M、Kessler H A、Landay A L、Shearer G M。职业接触HIV污染体液的HIV血清阴性卫生保健工作者中EN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临床研究杂志。1995;96:867–876.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Putkonen P、Quesada-Rolander M、Leandersson A C、Schwartz S、Thorstensson R、Okuda K、Wahren B、Hinkula J。通过基因枪传递HIV-1 DNA,然后通过重组亚单位蛋白增强,免疫应答但对SHIV无保护作用。病毒学。1998;250:293–30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Quinnan G V,Jr,Zhang P F,Fu D W,Dong M,Alter H J。与广泛反应性中和抗体反应相关的HIV 1型包膜蛋白的表达和表征。艾滋病研究逆转录病毒。1999;15:561–5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Robinson H L.免疫缺陷病毒DNA疫苗。艾滋病。1997;11:S109–S11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Rowland-Jones S L、Dong T、Fowke K R、Kimani J、Krausa P、Newell H、Blanchard T、Ariyoshi K、Oyugi J、Ngugi E、Bwayo J、MacDonald K S、McMichael A J、Plummer F A。内罗毕抗艾滋病妓女对多种保守HIV表位的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临床研究杂志。1998;102:1758–176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Schnell J M、Foley H D、Siler C A、McGettigan J P、Dietzschold B、Pomerantz R J。程序。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97:3544–3549。重组狂犬病病毒作为潜在的HIV-1活病毒疫苗。[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VanCott T C、Mascola J R、Loomis-Price L D、Sinangil F、Zitomersky N、McNeil J、Robb M L、Birx D L、Barnett S.基于R5初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包膜的E gp120亚型免疫原在狒狒体内诱导的交叉亚型中和抗体。《维罗尔杂志》。1999;73:4640–46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8Weiner D B,Kennedy R C.基因疫苗。《科学与Am》。1999;281:50–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病毒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