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临床投资杂志。1983年9月;72(3): 1016–1023.
数字对象标识:10.1172/JCI11102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129268
PMID:6309902

粘液表皮病II和III。溶酶体酶生物合成两种疾病之间的遗传关系。

摘要

采用敏感的遗传互补分析程序,研究了粘脂蛋白II(I细胞病)和粘脂蛋白III(假Hurler多营养不良症)多变异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这些临床上不同的疾病在酸性水解酶细胞内转运到溶酶体所必需的识别标记的合成方面存在缺陷。这两种疾病都与二磷酸尿苷-N-乙酰基-葡萄糖胺的遗传缺陷有关:溶酶体酶前体N-乙酰基-糖胺-磷酸转移酶活性。我们之前已经证明,这两种疾病都具有遗传异质性。黏液磷脂II和黏液磷脂III成纤维细胞之间的互补性分析表明,黏液磷脂Ⅱ与三个黏液磷脂Ⅲ互补组之一(ML IIIA)具有一致性,表明这些组之间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该组中存在几个互补实例,表明存在基因内互补机制。异核体中的遗传互补导致N-乙酰基-葡糖胺-磷酸转移酶活性的增加,以及溶酶体酶转运的校正。这导致几种溶酶体酶的细胞内水平增加,并纠正了细胞内β-己糖胺酶的异常电泳迁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疾病中存在高度的遗传异质性。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显然是一种多组分酶,在溶酶体酶的生物合成和靶向中起着关键作用。

全文

全文可作为原始打印版本的扫描件使用。获取完整文章(1.3M),或单击下面的页面图像逐页浏览。PubMed链接也可用于选定的引用.

本文中的图像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

选定的引用

这些参考文献在PubMed中。这可能不是本文的完整参考文献列表。

  • Leroy JG、Spranger JW、Feingold M、Opitz JM、Crocker AC。I细胞疾病:临床图片。儿科杂志。1971年9月;79(3):360–36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elly TE、Thomas GH、Taylor HA、Jr、McKusick VA、Sly WS、Glaser JH、Robinow M、Luzzatti L、Espiritu C、Feingold M等。粘液病III(假Hurler多营养不良症):12名患者的一系列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约翰·霍普金斯医学杂志。1975年10月;137(4) :156–1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eroy JG、Ho MW、MacBrinn MC、Zielke K、Jacob J、O'Brien JS。I细胞疾病:生化研究。儿科研究。1972年10月;6(10):752–75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iesmann联合国,Herschkowitz NN。培养成纤维细胞I细胞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儿科研究。1974年11月;8(11) :865–86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希克曼S,Neufeld EF。I细胞疾病的假说:不进入溶酶体的缺陷水解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2年11月15日;49(4):992–9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aplan A,Achord DT,Sly WS。溶酶体酶的磷酸化成分被人成纤维细胞上的胞饮受体识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77年5月;74(5):2026–203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Tabas I,Kornfeld S.β-葡萄糖醛酸酶的生物合成中间体含有高甘露糖低聚糖和封闭的磷酸盐残基。生物化学杂志。1980年7月25日;255(14):6633–663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ilik A、Klein U、Waheed A、Strecker G、von Figura K。溶酶体酶中的磷酸化低聚糖:α-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6)甘露糖二酯基团的鉴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0年12月;77(12):7074–707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Fischer HD,Gonzalez Noriega A,Sly WS,MorréDJ。大鼠肝脏中的磷酸甘露糖基酶受体。溶酶体酶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在细胞内转运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80年10月25日;255(20):9608–961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Sahagian GG,Distler J,Jourdian GW.结合牛睾丸β-半乳糖苷酶磷酸甘露糖残基的牛肝脏膜相关受体的特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1年7月;78(7):4289–429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ach G,Bargal R,Cantz M.I细胞疾病:细胞外水解酶磷酸化缺乏。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79年12月14日;91(3):976–9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哈西利克A,Neufeld EF。成纤维细胞溶酶体酶的生物合成。甘露糖残基的磷酸化。生物化学杂志。1980年5月25日;255(10):4946–495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itman ML,Kornfeld S.UDP-N-乙酰葡糖胺:糖蛋白N-乙酰葡糖胺-1-磷酸转移酶。用于溶酶体酶的高甘露糖寡糖单元磷酸化的拟议酶。生物化学杂志。1981年5月10日;256(9):4275–4281.[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asilik A,Waheed A,von Figura K。在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存在下溶酶体酶的酶磷酸化。I细胞成纤维细胞缺乏活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81年2月12日;98(3):761–76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itman ML、Varki A、Kornfeld S.I细胞病和假Hurler多营养不良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缺乏尿苷5'-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蛋白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活性。临床投资杂志。1981年5月;67(5):1574–15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Reitman ML,Kornfeld S.溶酶体酶靶向。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选择性磷酸化天然溶酶体酶。生物化学杂志。1981年12月10日;256(23):11977–119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Waheed A、Hasilik A、Cantz M、von Figura K。成纤维细胞溶酶体酶的磷酸化。粘脂蛋白病III患者成纤维细胞中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转移酶明显缺乏。Hoppe Seylers Z物理化学。1982年2月;363(2):169–1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ey NK,Miller AL,显示结核病。粘多糖:通过溶酶体水解酶的异常电泳模式进行鉴定。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981;9(3):239–2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Kress BC,Miller AL.黏液脂肪病II和黏液脂多病III中的尿液溶酶体水解酶。生物化学杂志。1979年2月1日;177(2):409–41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rki AP、Reitman ML、Kornfeld S.粘脂蛋白病III变异体的鉴定(伪Hurler多营养不良):一种催化活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不能磷酸化溶酶体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1年12月;78(12):7773–777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显示TB、Mueller OT、Honey NK、Wright CE、Miller AL。溶酶体酶处理突变体的互补性证明了I细胞疾病的遗传异质性。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1982年7月;12(3):343–35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ney NK、Mueller OT、Little LE、Miller AL、Shows TB。黏液表皮病III是遗传异质性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82年12月;79(23):7420–742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Norwood TH、Zeigler CJ、Martin GM。二甲基亚砜增强聚乙二醇介导的体细胞融合。体细胞遗传学。1976年5月;2(3) :263–27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霍曼LK,显示TB。遗传病的补充:异核体富集的速度沉积过程。体细胞遗传学。1979年11月;5(6):1013–102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Owada M,Neufeld EF公司。是否存在一种将酸性水解酶引入肝脏溶酶体的机制,该机制与甘露糖6-磷酸识别无关?来自I细胞疾病的证据。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委员会。1982年4月14日;105(3):814–82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LOWRY OH,ROSEBROUGH NJ,FARR AL,RANDALL RJ。用福林酚试剂测量蛋白质。生物化学杂志。1951年11月;193(1):265–275.[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Van Diggelen OP,Schram AW,Sinnott ML,Smith PJ,Robinson D,Galjaard H.基因型不同的β-半乳糖苷酶缺乏症患者成纤维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周转。生物化学杂志。1981年10月15日;200(1):143–151.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Galjaard H、Hoogeveen A、de Wit-Verbeek HA、Reuser AJ、Ho MW、Robinson D。GM1-神经节苷脂病的遗传异质性。自然。1975年9月4日;257(5521):60–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Besley GT、Hoogeboom AJ、Hoogeveen A、Kleijer WJ、Galjaard H.体细胞杂交研究显示Niemann-Pick变体中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人类遗传学。1980;54(3):409–41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Hoogeveen AT、Verheijen FW、d'Azzo A、Galjaard H。人类神经氨酸酶缺乏症的遗传异质性。自然。1980年6月12日;285(5765):500–5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穆勒OT,显示TB。人β-半乳糖苷酶和α-神经氨酸酶缺陷性粘脂病:神经氨酸蛋白酶缺陷的遗传互补分析。人类遗传学。1982;60(2):158–1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iller AL、Kress BC、Stein R、Kinnon C、Kern H、Schneider JA、Harms E.分离的正常和I细胞溶酶体中N-乙酰基-β-D-外周血胺酶的性质。生物化学杂志。1981年9月10日;256(17):9352–93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 Myerowitz R,Neufeld EF。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中α-L-硬脊糖苷酶的成熟。生物化学杂志。1981年3月25日;256(6):3044–304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临床研究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临床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