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癌症免疫疗法。1998年1月;45(6): 287–298.
数字对象标识:10.1007/s002620050445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编号11037682
PMID:9490198

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治疗EL4淋巴瘤C57BL/6小鼠

摘要

在同基因小鼠淋巴瘤模型C57BL/6-EL4中评估了总共42种涉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单药或联合方案的疗效。联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时间表;例如,ADM先于TNFα给药通常是有利的。为进一步研究选择的两种方案是:在第1天和第8天静脉注射4 mg/kg ADM,再加上静脉注射TNFα,在第1和第8天以16 000 U(7μg)/次注射,或在第11-15天以4000 U(1.7μg)/次注射。评估了携带四种不同体外药物敏感性EL4亚系之一的小鼠的存活率。这些亚系分别为E10(ADM敏感/TNFα耐药)、E16(敏感/敏感)、ER2(ADM耐药/TNFβ敏感)和ER13(耐药/耐药)。在携带ADM敏感亚系的小鼠中,通过两种治疗获得了80%到100%的长期存活者(即在第60天无肿瘤),尽管其中一个亚系E10在体外对TNFα具有耐药性。因此,诱导长期存活似乎与体外定义的ADM敏感性/耐药性相关,但与TNFα无关。还研究了治疗诱导的肿瘤免疫效应器功能调节。综上所述,结果表明,诱导长期存活涉及以下复杂的相互作用:(1)ADM诱导的肿瘤修饰,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去蛋白,(2)联合治疗诱导的脾细胞溶解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的修饰,以及(3)胸腺细胞的恢复。最后,当在第120天将E10或E16荷瘤小鼠治疗后的长期幸存者植入ER2时,大多数存活下来,这表明已经建立了能够识别耐药变体的长期免疫记忆。

关键词:关键词阿霉素、肿瘤坏死因子α、化学免疫治疗、免疫调节

脚注

接收日期:1997年8月14日/接收日期:1997-10月2日


文章来自癌症免疫学,免疫治疗:CII由以下人员提供施普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