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问密钥 NCBI主页 MyNCBI主页 主要内容 主导航
《维罗尔杂志》。1998年10月;72(10): 8252–8256.
预防性维修识别码:项目经理110181
PMID:9733868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与转录辅活化因子p300和CREB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编码反式激活蛋白Tat,对病毒复制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证明HIV-1 Tat的转录激活涉及p300或相关的细胞转录辅激活物CREB结合蛋白(CBP)。腺病毒E1A基因产物的12S形式抑制了Tat反式激活,抑制了p300功能,这种抑制与NF-κB转录的影响无关。通过共免疫沉淀在体内外证实了p300与Tat的生化相互作用。p300的羧基末端区域与E1A结合,被证明与Tat高度保守的基本结构域特异结合,Tat也介导与Tat反应区RNA干环结构的结合。Tat与该辅激活子在物理和功能上相互作用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机制来组装基础转录复合体,该复合体随后可能对Tat对转录延伸的影响作出反应,并代表RNA结合蛋白和转录辅激活子之间的一种新的相互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转录激活子(Tat)通过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中的RNA元件刺激病毒基因表达(14,17). 为了优化HIV基因表达的反式激活,Tat需要特定的上游转录因子,包括Sp1(13),TATA结合蛋白(18,39),Tat相关激酶(TAK)(11,43),TFIIH(9,30),提示(16),和RNA聚合酶II(4,24,42). Tat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其羧基末端结构域的磷酸化增加RNA聚合酶的加工能力,这可能与宿主细胞辅因子一起发生(19). 在与Tat相关的因子中,TAK已被证明通过其激活域在体内外与Tat相互作用(44,45). Tat调节转录延伸的能力可能与其与负责启动的基础转录复合物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关,并且已经证明Tat影响转录启动。例如,Tat通过其基本结构域以独立于Tat反应区(TAR)的方式与起始前复合体相互作用,这种关联可能具有功能意义(8),TFIIH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其功能(,9,30). 虽然其对HIV基因表达的影响具有间接重要性,但Tat激活需要相关基础复合物的组装(9,13,15,18,39,42).

在与基础转录复合体相关的因子中,p300和相关CREB结合蛋白(CBP)(2)已成为一大类细胞转录因子的辅激活因子(有关综述,请参阅参考文献534). p300,最初通过与E1A的相互作用识别(6)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高度相关(23); 这两种分子都是对细胞生长变化作出反应的大核磷蛋白(5)融入多种信号传导途径(12,28,37). 迄今为止,与Tat结合的细胞辅因子还没有参与染色质重塑。因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最近被证明可以激活整合的HIV-1 LTR(38)p300影响组蛋白乙酰化(1,29,44),我们探讨了Tat与p300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材料和方法

质粒。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子构建了HIV-CAT和ΔκB HIV-CAT和Rous肉瘤病毒(RSV)表达载体(22,26). 利用PCR技术从先前报道的12S E1A wt表达质粒中扩增出野生型腺病毒12S E1 A(12S E1A-wt)RSV表达质粒、突变株Δ2/36和突变株2G3N 12S E1A,二者均用作12S E1A/Δp300质粒(25)并使用Hin公司dIII和巴姆HI站点。谷胱甘肽S公司-转移酶-(GST)-Tat和相应的缺失突变体由质粒pcTat/Rev通过PCR产生(36)并克隆到pGEX-CD1中。巨细胞病毒(CMV)-Tat是通过将野生型Tat克隆到前面描述的表达载体中而产生的(32). 通过将寡核苷酸克隆到pGEX-CD1中生成GST-Tat(48-57)和GST-Tad(NBD),如下所示:Tat的基本结构域为氨基酸残基GRKKRRQRRR;对于N基因的基本结构域(噬菌体λ),氨基酸残基GQTRRRERRA。

报告者分析。

使用DEAE-右旋糖酐转染Jurkat T白血病细胞,24小时后采集细胞,并按前述方法进行CAT检测(22). 在每次分析中分析等量的提取蛋白。与磷酸钙转染293细胞相比,DEAE-右旋糖酐转染Jurkat细胞的转染效率恒定且可重复,标准偏差≤10%(22,27,33).

融合蛋白。

GST融合蛋白表达于大肠杆菌BL21细胞,并按照之前的报告进行纯化(32). 以纯化GST为对照。

体外结合试验。

GST融合蛋白在4°C下与10μl谷胱甘肽-脑葡萄糖珠孵育1h。在含有75 mM KCl和0.1%Nonide P-40的缓冲液中清洗珠子三次。用等体积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负载缓冲液洗脱结合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解析,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或在体外翻译蛋白的情况下,通过X射线胶片(Kodak)曝光进行分析。通过消化3′pBS-p300进行p300羧基末端片段的缺失分析(32)带有英国标准时间EII、,斯图一、 或史蒂在体外转录-翻译(放射性标记的T7 TNT网织红细胞转录-翻译系统;Promega)之前,我分别生成在氨基酸1909、1710或1542处截短的p300片段。

免疫沉淀和蛋白质印迹。

如前所述进行p300免疫沉淀(32)在75mM NaCl存在下,用3μg抗p300抗体(14991A;PharMingen)或对照兔免疫球蛋白g(IgG)。通过向样品中添加SDS凝胶负载缓冲液终止分析。蛋白质通过SDS-PAGE在7%(p300)或15%(Tat)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解,然后在4°C下转移到硝化纤维素膜上14小时。在室温下与所示抗体孵育2小时后,用二级抗体孵养斑点,并按照制造商(Amersham)的建议通过增强化学发光进行可视化。使用抗p300(sc584和sc585;Santa Cruz Biotechnology)、抗CBP(sc583和sc369;Santa Cruz)和抗Tat(13-164-100;ABI)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

为了分析Tat依赖性基因激活是否依赖p300,我们检测了12S E1A通过Tat抑制HIV-CAT表达转录激活的能力。Jurkat淋巴细胞与HIV-CAT、12S E1A表达质粒和Tat表达载体共转染。Tat激活HIV启动子(图。(图1A,1A、 左图)被12S E1A抑制,而不能结合p300的12S E1A突变体的共转染(40),对Tat活化没有影响(图。(图1B,1B、 左)。由于HIV LTR包含两个κB位点,NF-κB的转录活性可以被E1A抑制(31)12S E1A对Tat诱导的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使用具有突变κB位点的HIV-CAT报告子[(ΔκB)HIV-CAT]进行检测。12S E1A wt抑制了κB非依赖性Tat诱导的基因表达,而突变的12S E1A不与p300结合(图。(图1B,1B、 右侧)。为了解决野生型或突变体12S E1A在这些条件下影响Tat表达的可能性,我们使用编码CAT报告蛋白的相同表达质粒重复实验。在相同摩尔比(500倍质量过剩)下,野生型或突变型12S E1A没有显著改变CAT的表达,这表明12S E1A对Tat转录功能的影响不是由于Tat表达的改变(图。(图1,1,图例)。12S E1A wt或突变型12S E1 A本身未观察到HIV-CAT或(ΔκB)HIV-CAT的转录激活(图。(图1C)。1C) ●●●●。这些数据增加了p300可以增强Tat依赖性基因激活的可能性。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v1080446001.jpg

12S E1A wt抑制Tat诱导的HIV-1基因表达。Jurkat T白血病细胞转染HIV-CAT(3μg)或(ΔκB)HIV-CAT3μg和RSV-Tat(10 ng)(A)或与RSV-12S E1A wt(5μg)和12S E1BΔp300(5μg)(B)联合转染。还用HIV-CAT(3μg)或ΔκB-HIV CAT(2μg)(C)单独转染RSV-12S E1A wt(5μg)和12S E1AΔp300(5μg)。包括一个对照RSV载体,以便在每个样本中使用相同数量的表达质粒。误差条表示三个独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差。野生型或突变型12S E1A的质量超过500倍并没有显著改变RSV-CAT的表达(转化率分别为0.77或0.72%)。

为了确定p300和CBP是否能与Tat发生生化相互作用,进行了结合分析。核蛋白提取物与GST-Tat融合蛋白(氨基酸1至86)孵育。p300和CBP很容易通过GST-Tat柱洗脱液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而不是GST对照(图。(图2A)。2A) ●●●●。用针对p300的多克隆抗体进行的联合免疫沉淀研究在体内证实了这种相互作用。在来自Tat转染的293细胞的核提取物的抗p300免疫沉淀物中检测到Tat的水平增加(图。(图2B)。2B) ●●●●。在对照免疫沉淀中观察到Tat的背景结合,可能是由于其与抗血清的非特异性结合。这些发现表明Tat可以在细胞内与p300发生生化反应。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jv1080446002.jpg

Tat在体内外与p300和CBP相互作用。(A) 来自Jurkat核提取物的p300和CBP用GST Tat(泳道3和6)或用GST作为阴性对照(泳道2和5)亲和纯化。三次洗涤后,结合蛋白通过SDS-PAGE溶解,然后进行p300(左)或CBP(右)的Western blot分析。通道1和通道4代表20μg的输入蛋白质。(B) Tat和p300在体内相互作用。Tat通过使用CMV表达质粒(CMV-Tat)在293细胞中表达,并用对照兔IgG(第8道)和抗p300 IgG的抗体(第9道)进行免疫沉淀(IP)。结合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解析,然后进行Tat的Western blot分析。通道7代表25μg的输入蛋白质。(C) Tat直接与p300的羧基末端半部分相互作用。在体外翻译的p300中,氨基末端一半(左)和羧基末端一半(右)与GST-Tat(12和15道)或GST(11和14道)结合。通道10和13代表10%的体外翻译输入蛋白。

p300介导Tat相互作用的区域是通过与体外翻译蛋白的进一步结合研究确定的。很容易检测到羧基末端p300区域(氨基酸1542到2412)的结合(图。(图2C)。2C) ●●●●。相反,p300的氨基末端片段没有检测到与GST-Tat的结合,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不是由于Tat的非特异性结合,而是由于p300和Tat中两个不同结构域的特定相互作用。为了证实p300-Tat相互作用的特异性,GST-Tat也被用于与其他蛋白质(包括RelA和Stat2)的结合研究。在相同的缓冲条件下(数据未显示),这些蛋白质均未与GST-Tat结合,证实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进一步定位显示p300的跨区域残基1542-1710足以介导这种相互作用(图。(图3)。). p300的这个羧基末端区域也被证明可以介导与TFIIB的相互作用(20),细胞周期蛋白E/Cdk2(32)和腺病毒E1A(6). 接下来定义了此交互所需的Tat区域。制备了一系列缺失突变体作为GST融合蛋白大肠杆菌并用谷胱甘肽-脑葡萄糖珠纯化。只有包含Tat基本结构域(残基48至57)的融合蛋白结合p300,包括仅表达该基本结构域区域的融合蛋白(图。(图4A,4A、 顶部)。作为阴性对照,对λ噬菌体N基因编码的抗终止剂的基本结构域进行了结合分析。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Tat富含精氨酸的结构域相似(21)但在功能上或绑定到TAR的能力上不能替代此域(35). 使用这两种GST融合蛋白进行的结合分析表明,Tat的基本结构域与p300结合,但噬菌体λN基因的结构域没有结合(图。(图4A,4A、 底部),表明Tat的这个特定氨基酸序列介导与p300的结合。由于TAR结合区域需要该区域才能与TAR结合,因此已知该区域处于非活性状态,因此未使用此Tat结合区域发生突变的功能性实验。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v1080446003.jpg

Tat在氨基酸残基1542和1710之间结合p300。将Tat固定在表达GST-Tat的细菌提取物中的谷胱甘肽珠上,并与p300(3、6、9和12道)的放射性标记、经体外翻译的羧基末端缺失突变体孵育。经过三次洗涤后,结合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分解。GST被用作阴性对照(第2、5、8和11车道)。通道1、4、7和10代表输入蛋白质的10%。在泳道4、6、7和9中,注意到由于DNA模板的不完全酶消化而产生的少量全长p300。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为jv1080446004.jpg

Tat通过其基本域结合p300。(A,顶部)Tat的基本域负责p300相互作用。将不同的GST-Tat缺失突变体固定在细菌提取物中的谷胱甘肽珠上,并与放射性标记的、在体外翻译的、羧基末端p300残基1253到1710(通道3到6)孵育。GST被用作阴性对照(第2车道)。通道1代表输入蛋白质的10%。(A,底部)Tat的基本结构域特异性结合p300。将GST-Tat(48-57)和GST-Tat(NBD)融合蛋白固定在细菌提取物中的谷胱甘肽小球上,并与放射性标记的、在体外翻译的羧基末端p300残基1253-1710(通道9和10)孵育。GST被用作阴性对照(第8车道)。通道7代表输入蛋白质的10%。(B) 将(ΔκB)HIV-CAT(3μg)和Tat(10 ng)转染Jurkat细胞。包括对照RSV载体,以便在每个样本中使用总计10 ng的表达质粒。值表示背景级别上的转换百分比。(C) 转染编码p300的表达载体可刺激Tat诱导的转录激活。将(ΔκB)HIV-CAT(3μg)、RSV-Tat(10 ng)、RSV对照(10 ng。包括对照RSV载体,使得在每个样品中使用等摩尔的RSV载体。pBluescript用于弥补质量差异。值(+Tat)表示Tat转录激活水平的转换百分比。误差条表示三个独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通过将Jurkat细胞与(ΔκB)HIV-CAT及Tat和p300表达载体共转染,进一步研究了p300对Tat活化的功能贡献。在没有Tat的情况下,p300的表达对该启动子几乎没有影响(图。(图4C);4C) ;然而,p300的表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了Tat的激活(图。(图4C),4C) 这种协同效应很容易用少量Tat表达载体质粒(10 ng)检测到。因此,这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与它们在功能上协同作用的能力有关。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报告了p300与HIV-1 Tat蛋白相互作用,并充当Tat依赖型HIV-1基因表达的辅激活子。12S E1A能够以NF-κB非依赖性的方式与p300结合,从而抑制Tat诱导的HIV基因表达。定义了p300和Tat之间的生化相互作用,并通过共转染证实了Tat和p300之间的功能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所需的Tat区域包括Tat高度保守的基本结构域,它介导与TAR RNA干环结构的结合。这些发现表明,辅激活子p300和CBP可能在Tat和基础转录装置之间提供联系。据我们所知,Tat与共激活因子p300和CBP的相互作用也代表了RNA结合蛋白与转录共激活因子的首次证明。

最近有报道称,p300和CBP不仅与细胞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还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P/CAF结合(44),并具有固有的HAT活性(29). 这里描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辅活化子可以作为RNA结合蛋白的适配器,并通过染色质的靶向乙酰化促进转录调控。有人认为,少量可能包装在病毒粒子中的Tat蛋白可能会触发HIV-1 LTR附近染色质的重塑(10),而组蛋白乙酰化引起的染色质重塑先前与HIV-1启动子的转录激活有关(38). 也有报道称核小体会对聚合酶延伸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整合HIV-1模板中也可以观察到(15).

这些观察结果以及本文报道的研究结果表明,Tat通过与p300结合而与起始前复合体相互作用,并与之共同调节多种功能。首先,这种复合物可以与NF-κB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HIV转录(32). 其次,它可能诱导组蛋白乙酰化,从而导致染色质改变,促进转录和Tat功能。第三,这种相互作用似乎是在启动子处组装相关的Tat反应RNA聚合酶II复合物所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互作用与对Tat有反应的转录复合物的组装有关,尽管p300-CBP复合物不太可能直接影响Tat缓解的转录延伸阻滞。Tat的基本结构域负责与p300和TAR结合,这表明二聚化的Tat可以促进与细胞因子形成适当的起始前复合物,如P-TEFb,促进与TAR结合;TFIIH,可能改变RNA聚合酶活性。最近,有报道称,一种新的细胞周期蛋白相关蛋白,即细胞周期蛋白T,与TAR结合Cdk9相互作用,由此产生的复合物以Tat依赖的方式缓解阻滞延长(41). Tat可以与p300相关的发现表明,HAT活性(来自p300或其相关蛋白之一)被招募到这个聚合酶复合体中,进一步促进了Tat对转录延伸的深远影响。

Tat蛋白形成二聚体(7)因此,它可能与p300和TAR RNA结构同时相互作用。或者,Tat可以分别结合TAR或p300。TAR RNA结构是否会以正或负的方式影响Tat与p300的相互作用尚待确定。Tat的二聚体可能是12S E1A无法完全抑制Tat依赖性转录激活的原因(图。(图1B),1B) 相比之下,p300和Tat在刺激基因表达方面的实质性功能协同作用(图。(图4C)。4C) ●●●●。因此,HIV-1 Tat可能在多个步骤发挥作用,包括与起始前复合体中的p300结合,然后与TAR结合,并向转录延伸复合体招募额外成分,以增强HIV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

致谢

我们感谢南希·巴雷特(Nancy Barrett)和唐娜·格斯温德(Donna Gschwend)为我们准备了手稿,感谢丽莎·费尔赞(Lisa K.Felzien)对手稿的批判性阅读,感谢纳贝尔实验室的其他成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M.O.H.由瑞士苏黎世大学青年科学家和学者促进委员会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Bannister A J,Kouzarides T。CBP共激活物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自然。1996;384:641–6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Chrivia J C,Kwok R P,Lamb N,Hagiwara M,Montmini M R,Goodman R H。磷酸化CREB特异性结合核蛋白CBP。自然。1993;365:855–8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三。Cujec T P、Okamoto H、Fujinaga K、Meyer J、Chamberlin H、Morgan D O。HIV反式激活子TAT与CDK激活激酶结合,激活RNA聚合酶II羧基末端结构域的磷酸化。基因发育。1997;11:2645–26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Cujec T P,Cho H,Maldonado E,Meyer J,Reinberg D,Peterlin B 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反式激活因子Tat与RNA聚合酶II全酶相互作用。分子细胞生物学。1997;17:1817–182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5Eckner R.p300和CBP作为转录调节器和致癌事件的靶点。生物化学。1996;377:685–6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6Eckner R、Ewen M E、Newsome D、Gerdes M、DeCaprio J A、Lawrence J B、Livingston D M。腺病毒E1A-相关300-kD蛋白(p300)的分子克隆和功能分析揭示了一种具有转录适配器特性的蛋白质。基因发育。1994;8:869–88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Frankel A D、Bredt D S、Pabo C O。Tat蛋白形成一种金属结合二聚体。科学。1988;240:70–7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8Garcia-Martinez L F,Ivanov D,Gaynor R B.Tat与纯化HIV-1和HIV-2转录预引发复合物的关联。生物化学杂志。1997;272:6951–695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9Garcia-Martinez L F、Mavankal G、Neveu J M、Lane W S、Ivanov D、Gaynor R B。Tat相关激酶的纯化揭示了调节HIV-1转录的TFIIH复合物。EMBO J。1997;16:2836–285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0Harrich D、Ulich C、Garcia Martinez L F、Gaynor R B。高效的HIV-1逆转录需要Tat。EMBO J。1997;16:1224–1235.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1Herrmann C H,Rice A P.慢病毒Tat蛋白与细胞蛋白激酶TAK特异性结合,TAK可使RNA聚合酶II大亚单位的羧基末端结构域过度磷酸化:Tat辅因子的候选。《维罗尔杂志》。1995;69:1612–16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2Horvai A E、Xu L、Korzus E、Brard G、Kalafus D、Mullen T-M、Rose D W、Rosenfeld M G、Glass C K。通过CBP和p300实现JAK/STAT和Ras/AP-1信号的核整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7;94:1074–1079。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3Jeang K T,Chun R,Lin N H,Gatignol A,Glabe C G,Fan H。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蛋白和Sp1转录因子的体内外结合。《维罗尔杂志》。1993;67:6224–6233.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4Jones K A.对Tat交易进行新的TAK。基因发育。1997;11:2593–25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5Jones K A,Peterlin B M.控制HIV-1启动子处的RNA启动和延伸。生物化学年度收益。1994;63:717–74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6Kamine J,Elangovan B,Subramanian T,Coleman D,Chinnadurai G.识别与HIV-1 tat反式激活物的必需半胱氨酸区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病毒学。1996;216:357–3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7Kao S Y,Calman A F,Luciw P A,Peterlin B M.通过tat基因产物反终止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中的转录。自然。1987;330:489–49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8Kashanchi F、Piras G、Radonovich M F、Duvall J F、Fattaey A、Chiang C M、Roeder R G、Brady J N。人类TFIID与HIV-1转录激活子tat的直接相互作用。自然。1994;367:295–29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19Kato H、Sumimoto R、Pognonec P、Chen C H、Rosen C A、Roeder R G.HIV-1 Tat是一个过程性因素在体外结合细胞伸长因子。基因发育。1992;6:655–66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0Kwok R P S、Lundblad J R、Chrivia J C、Richards J P、Bachinger H P、Brennan R G、Roberts S G E、Green M R、Goodman R H。核蛋白CBP是转录因子CREB的辅激活剂。自然。1994;370:223–22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1Lazinski D,Grzadzielska E,Das A.噬菌体抗终结剂对RNA发夹的序列特异性识别需要一个保守的富含精氨酸的基序。细胞。1989;59:207–21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2Leung K,Nabel G J.HTLV-1反式激活剂通过NF-κB样因子诱导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自然。1988;333:776–7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3Lundblad J R,Kwok R P S,Laurance M E,Harter M L,Goodman R H.腺病毒E1A相关蛋白p300作为转录共激活物CBP的功能同源物。自然。1995;374:85–8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4Mavankal G、Ignatius Ou S H、Oliver H、Sigman D、Gaynor R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Tat蛋白与RNA聚合酶II特异性相互作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6;93:2089–209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5Moran E、Zerler B、Harrison T M、Mathews M B。腺病毒E1A基因中不同结构域的永生活性鉴定和病毒早期基因的激活。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6:3470–348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6Nabel G,Baltimore D.一种诱导转录因子激活T细胞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表达。自然。1987;326:711–713。[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7Nabel G J,Rice S A,Knipe D M,Baltimore D。T细胞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增强剂激活的替代机制。科学。1988;239:1299–130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8Nakajima T、Fukamizu A、Takahashi J、Gage F H、Fisher T、Blenis J、Montmini M。信号依赖辅激活剂CBP是pp90的核靶点。细胞。1996;86:465–47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29Ogryzko V V,Schiltz R L,Russanova V,Howard B H,Nakatani Y。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和CBP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细胞。1996;87:953–959.[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0Parada C A,Roeder R G.通过Tat诱导其羧基末端结构域磷酸化增强RNA聚合酶II的加工能力。自然。1996;384:375–378.[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1Parker S F,Perkins N D,Gitlin S D,Nabel G J。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Tax与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协同作用激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增强子。《维罗尔杂志》。1996;70:5731–573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2Perkins N D,Felzien L K,Betts J C,Leung K,Beach D H,Nabel G J.与p300共激活物相关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对NF-κB的调节。科学。1997;275:523–52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3Schmid R M、Perkins N D、Duckett C S、Andrews P C、Nabel G J。与p65协同刺激HIV转录的NF-κB亚单位的克隆。自然。1991;352:733–7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4Shikama N,Lyon J,La Thangue N B.p300/CBP家族:将信号与转录因子和染色质整合。趋势细胞生物学。1997;7:230–236.[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5Subramanian T,Govindarajan R,Chinnadurai G。HIV-1 Tat蛋白中的异源基本结构域替换揭示了反式激活所需的富含精氨酸的基序。EMBO J。1991;10:2311–231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6Tiley L S,Madore S J,Malim M H,Cullen B R。当靶向启动子近端RNA序列时,VP16转录激活域具有功能。基因发育。1992;6:2077–2087.[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7Torchia J、Rose D W、Inostroza J、Kamei Y、Westin S、Glass C K、Rosenfeld M G。转录共激活物p/CIP结合CBP并调节核受体功能。自然。1997;387:677–684. [谷歌学者]
38Van Lint C,Emiliani S,Ott M,Verdin E.HIV-1启动子对组蛋白乙酰化的转录激活和染色质重塑。EMBO J。1996;15:1112–1120.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39Veschambre P,Simard P,Jalinot P。HIV-1 Tat转录激活子与TATA盒结合蛋白之间功能相互作用的证据体内.分子生物学杂志。1995;250:169–180.[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0Wang H-G H,Rikitake Y,Carter M C,Yaciuk P,Abraham S E,Zerler B,Moran E.鉴定对细胞蛋白结合和细胞生长控制至关重要的特异性腺病毒E1A N末端残基。《维罗尔杂志》。1993;67:476–488.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1Wei P,Garber M E,Fang S-M,Fischer W H,Jones K A.一种新型CDK9-相关C型细胞周期蛋白与HIV-1 Tat直接相互作用,并介导其与TAR RNA的高亲和力、环特异性结合。细胞。1998;92:451–462.[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2Wu-Baer F,Sigman D,Gaynor R B.RNA聚合酶II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反激活区RNA的特异性结合受细胞辅因子和Tat的调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995;92:7153–7157.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3Yang X,Herrmann C H,Rice A P。人体免疫缺陷病毒Tat蛋白在体内与TAK特异性结合,需要RNA聚合酶II的羧基末端结构域才能发挥作用。《维罗尔杂志》。1996;70:4576–4584.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4Yang X-J,Ogryzko V V,Nishikawa J,Howard B H,Nakatani Y.与腺病毒癌蛋白E1A竞争的p300/CBP相关因子。自然。1996;382:319–324.[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45Zhu Y、Pe’ery T、Peng J、Ramanathan Y、Marshall N、MarshallT。HIV-1 Tat转录激活需要转录延伸因子P-TEFb在体外.基因发育。1997;11:2622–2632. [PMC免费文章][公共医学][谷歌学者]

文章来自病毒学杂志由以下人员提供美国微生物学会(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