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我省力争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500家以上——

家庭农场 大有可为

山西新闻网>>融媒·专题>>202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要闻

时间
/
分享
评论

20230526_debc58ed6a4656f12a8e8ad25ff9621a.jpg格式

郭秀爱正在操作无人机,对其家庭农场的小麦进行“一喷三防”(合成图)。

20230526_c0cd4675efe67dff72eb8f67c7a3e780.jpg

王钢用小型农机除草。

20230526_e2c2b079b0d9cc6012b7d8c8e9b4417e.jpg格式

刘存玲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阅读提示: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元,以农场生产经营为主业,以农场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省印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更多农业规模经营户发展成为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截至目前,我省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有6万家,累计评定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52家。2022年,新评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4个;到2025年末,我省力争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500家以上。

1管理精 效益好 效率高
示范家庭农场的鲜明特质

  5月22日,迎着初夏和煦的微风,临猗县孙吉镇贾寺村的郭秀爱家庭农场,在黄绿相间的麦浪中,郭秀爱和爱人王成学正在忙碌着进行小麦收获前的最后一次“一喷三防”。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田里转一圈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必修课。“,”看到庄稼和土地心里就踏实。”郭秀爱紧接着说:两个女儿经常说要接我们去北京享福,我们俩都不愿意,我们觉得在家种地就是享福。”
  郭秀爱家庭农场总经营面积约1000亩,其中有承包经营的土地,也有流转的土地,涉及周边农户89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2022年,农场年产小麦86万斤、玉米101万斤,年销售收入260余万元,闯出了一条依靠种粮致富的路子。2018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全国家庭农场发展典型案例。
  农场的日常打理主要是老两口负责,农忙时节儿子和儿媳也会回来帮忙,家里的4名主要劳动力都有新型职业农民证。农场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农作物产量质量逐年同步提高,小麦亩产由过去的七八百斤增加到1300余斤,玉米亩产由1400米斤左右,亩均增收500元—600元。较高的产品质量,叫响了郭秀爱农场的品牌。每年小麦、玉米收获之后,郭秀爱家庭农场的产品总是第一时间被当地的面粉厂、食品厂抢购一空,有些企业还与她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
  同样靠品质取胜的还有山阴县北周庄镇杨庄村的康之源生态养殖场,这里养殖的藏香猪是一个古老猪种。5月12日,在约1100平方米的养殖场中,农场主卢晓菲介绍说:我们引进的这种古老猪种,就是散养在山中林间,饮高山林间泉水、以野果树根为食。现在除了中午和晚上定点喂点玉米和豆粕,其余时间就让它们撒丫子跑去了,晚上才陆续回到猪舍休息。”在这里,自然生长、养殖周期长达10个月—12个月的藏香猪,成年猪平均体重仅50公斤左右,一年出栏200头—300头,但却能带来大约30万元的收入。
  卢晓菲的父亲卢俊心里满满的骄傲:藏香猪肉质鲜嫩、肥而不腻,口感很好,每年猪肉是通过网络或者熟人订购,供不应求,我打算再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享用到藏香猪肉。”
  由于家庭农场体量小,一般都是“夫妻”“父子”的组合模式,所以具备做事高效率、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同时,船小好调头”也使家庭农场可以及时地规避风险。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郝燕花表示,我省目前已经评定芮城县、神池县、壶关县、怀仁市等10个县(市、区)为家庭农场示范县,7个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家庭农场为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负责加工产品管理和物资采购以及理论教育培训。全家人做同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效率比较高。”王钢说。现在的王钢手握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已经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高素质农民,曾获得山西省百佳技能农民”等荣誉。
  为增加经营收益,王钢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共同研发了鲜食玉米真空与速冻保鲜技术,投资引进了玉米速冻加工生产线,建起了玉米加工仓储库,农场委托加工厂代加工真空鲜食玉米,从釆摘到加工完成仅需2个5个小时,保证了鲜食玉米的口感。每年农场可收鲜玉米180万穗,在获得加工仓储收入的同时,帮助周边玉米种植户实现增值收益260万元。
  在曲沃县里村镇安定村的增益种植家庭农场,340余亩土地每年亩产都在2200斤以上、亩均纯收入700多元。特别是青贮玉米,一般以260元/吨售出,每亩可收入1300籽粒亩1200斤、亩收入900元左右。2017年,增益种植家庭农场就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场种植的有机黑色小麦,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5元。除了卖原麦,农场还卖面粉、黑麦仁等。每亩黑麦每年能收入1800多元,远高于种植普通小麦的收入。

2机械化 科技化 专业化
示范家庭农场的重要标志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优劣。
  郭秀爱家庭农场发展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流转回来的土地绝大部分为旱地和荒地,很难保障稳产高产。对此,郭秀爱夫妻俩首先在改善水利条件上下本钱,先后投资10万余元,购置国内一流的大型喷灌机,配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使80%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刚流转回来土地的第一年就没种,有的地里还有树根,我俩就购买大型铲车平整深松深翻,起早贪黑刨树根、整修、灭茬,秸秆还田改善地力。光那一年就赔钱40多万元。”郭秀爱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等到第二年,土壤结构有效改良,旱地变成水田、荒地变成良田,他们才种上庄稼。近5年间,农场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百万元。
  “这些农机价值300多万元呢!”王成学指着满院的各种农机说。从十几岁就开手扶拖拉机的王成学对农机的感情非同一般:今年我们投资了11万元买了这个喷杆式高低机用来打药灭草,特别好用,药物喷洒均匀、防治效果良好,药一点儿也不会飘,不影响别的庄稼。”
  目前,郭秀爱家庭农场拥有联合收割机、深松整地联合机、自走式植保机、免耕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灭茬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20余台套。“过去喷一次药要雇四五个人,至少需要20天时间;现在我一人用无人机作业,两三天便可完成,效率比传统喷药方式提高25
  2014年之前,王钢一直在北京、上海做钢材贸易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个植物工厂,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让他眼前一亮,并萌生了改变父母传统种田模式”的想法。2016年,他返乡创业,流转土地,为开展规模化种植做好准备。现在,蔬有道家庭农场作物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深耕土地使用旋耕犁,种植玉米使用播种施肥滴灌覆膜一体机,浇水施肥使用水肥一体滴灌设施,喷洒防虫药使用无人机,采收环节使用玉米秸秆青储一体收割机,并用自卸式三轮车拉回农场晾晒。2021年农场经营收入总额520来吧,去吧
  2019年,蔬有道家庭农场作为发起单位,与当地66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晋中市太谷区蔬菜瓜果协会,王钢担任会长。协会申请了农谷邦”商标,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了山西山农有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农谷邦”品牌的营销宣传,并以每千克高于市场价0.2元—0.4元的价格收购会员种植的蔬菜,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会员种植、协会管理、公司营销的合作模式,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协会与当地银行合作为会员及符合条件的农户办理低息贴息贷款约1000万元,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会活动,起到了联农带农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曲沃增益种植家庭农场也配齐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深松犁等农业机械,引入了无人机植保、小麦宽幅精播等先进技术,有力保障了规模经营。
职业经理人【中英文对照】按照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促进了吸收。施肥量为每亩25公斤—30公斤,同以往农户每亩撒施50公斤复合肥相比,农场每亩施肥节约20公斤—25公斤肥料,每亩可增产小麦、玉米5%—7%,节肥增效明显。
  郝燕花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以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为契机,落实信息化、规范化、示范化、组织化、精准化五化”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

勤学习 善经营 能吃苦
家庭农场主的共同品质

  我记得和老王第一次去运城买无人机时我55岁,老王57岁,人家店员死活不卖给我们,说我们年纪大了学不会操作。”郭秀爱今年60岁了,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善于学习一直是她的强项,不仅地里的活儿全会干,而且开拖拉机、操作无人机都不在话下。她说:种庄稼不容易,少一样都做不成。”
  郭秀爱夫妻给了无人机销售店店员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操作起无人机来比年轻人还熟练。后来,有两家无人机销售店还抢着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郭秀爱,并想让她给自己的公司做广告。
  除了自学,郭秀爱还四处拜师学艺,全家齐动员多次自费去陕西杨凌参加农博会、赴北京向农业农村部专家求教、到先进农场参观学习,很快掌握了良种培育、生物防治、小麦探墒播种、玉米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吨粮田”生产技术,并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使农场农作物产量质量逐年同步提高。郭秀爱家庭农场引进的“山农28”小麦新品种,在全镇推广种植亩、累800余万元。
  只要肯吃苦,黄金遍地有。增益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刘存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只有高中文化。“2012年年我通过学习取得了‘月嫂证’,在北京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呢。为了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和上学的两个孩子,我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开始学习粮食种植。只要肯学习,没啥干不成的。”如今,刘存玲面对小麦生长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
  农产品收仓之后的销售是刘存玲最关心的事情。通过学习网络销售,她在淘宝网、社会扶贫网等创建多个线上店铺,并把产品放在菜谷同城”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销售,与客户进行线上洽谈,客户根据需求可选择自提或者物流配送,节省了农场租赁店铺、交通运输等环节的费用,降低了经营销售成本。
2022年3月与安徽亳州、江苏泰兴的加工厂以代加工的方式合作投产。
  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康之源的农场主卢晓菲也会经常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他说,康之源生态养殖场下一步打算建暖棚,让猪宝宝们冬天少受罪。将按照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的原则,紧紧围绕如何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认真探索和实践,不断推进农场向更高水平、更高阶段发展。
  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正所谓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
  省社科院研究二部部长、研究员赵旭强认为,要引导家庭农场向专业化、品牌化、合作化发展。首先,加强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鼓励用闲置土地向家庭农场聚集,规范订立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书面合同,以满足家庭农场适度扩张规模的用地需求。第二,为了缓解家庭农场资金短缺问题,建议农业补贴资金适度向家庭农场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对经营好、信誉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财税部门适度减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税收。第三,要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设发展中,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本报记者王秀娟文/图

(责编:张星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回复)“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