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116600-CATARACT 6,多种类型;CTRCT6型-OMIM公司
#116600

CATARACT 6,多种类型;CTRCT6型


备选标题;符号

白内障,后极性,1;CTPP1型
白内障,与年龄相关的皮质,2;ARCC2公司


表型-基因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基因/位点 基因/位点
MIM编号
第16.13页 白内障6,多种类型 116600 AD公司 EPHA2型 176946
临床简介
 
表型系列
 

眼睛
-后极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
-全白内障
-脊髓灰质炎
-近视
继承
-常染色体显性
白内障-PS116200型-51个条目
位置 表型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表型
MIM编号
基因/位点 基因/位点
MIM编号
1翼-p36.13 白内障8,多种类型 AD公司 2 115665 CTRCT8型 115665
第16.32页 ?白内障49 AD公司 619593 PANK4系列 606162
第16.13页 白内障6,多种类型 AD公司 116600 EPHA2型 176946
第13页 白内障34,多种类型 612968 福克斯3 601094
第1季度21.2 白内障1,多种类型 AD公司 116200 GJA8公司 600897
第2页,第24页 白内障29,珊瑚状 AD公司 2 115800 CTRCT29型 115800
第2页 白内障27,核进展性 2 607304 CTRCT27型 607304
第2季度33.3 白内障4,多种类型 AD公司 115700 CRYGD公司 123690
第2季度33.3 白内障2,多种类型 AD公司 604307 中铁二局 123680
第2季度33.3 白内障39,多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 AD公司 615188 CRYGB公司 123670
第2季度35 ?白内障42 AD公司 115900 CRYBA2公司 600836
第21.31页 白内障18,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应收账 610019 FYCO1公司 607182
第3季度22.1 白内障12,多种类型 AD公司 611597 BFSP2型 603212
第3季度27.3 白内障20,多种类型 AD公司 116100 CRYGS公司 123730
第46.1页 ?白内障41 AD公司 116400 WFS1型 606201
第6页第24.3页至第24.2页 成人i型白内障13例 应收账 116700 GCNT2号机组 600429
第61.31页 青少年白内障46 应收账 212500 发光二极管2 616312
6p12-q12 {白内障28,年龄相关的皮层,对}的易感性 2 609026 CTRCT28型 609026
第7季度34 白内障38,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应收账 614691 AGK公司 610345
9季度13季度22 白内障26,多种类型 2 605749 CTRCT26型 605749
9第21.12季度至第21.13季度 ?白内障50伴或不伴青光眼 AD公司 620253 TRPM3号机组 608961
9季度22.33 白内障36 应收账 613887 TDRD7(TDRD7) 611258
第10页,共13页 白内障30,粉状 AD公司 116300 VIM公司 193060
10季度23.31 白内障47,青少年,伴微小角膜 AD公司 612018 SLC16A12型 611910
10季度24.2 白内障48 应收账 618415 DNMBP公司 611282
10季度24.32 白内障11,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D公司,应收账 610623 PITX3接口 602669
10季度24.32 白内障11,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10623 PITX3接口 602669
11季度23.1 白内障16,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13763 CRYAB公司 123590
12季度13.3 白内障15,多种类型 AD公司 615274 MIP公司 154050
12季度24.2季度24.3 白内障37,常染色体显性 AD公司 2 614422 CTRCT37型 614422
2011年第13季度 白内障14,多种类型 AD公司 601885 GJA3公司 121015
2014年第22季度第23季度 白内障32,多种类型 AD公司 2 115650 控制32 115650
15季度21-季度22 白内障25 2 605728 CTRCT25型 605728
16季度22.1 白内障5,多种类型 AD公司 116800 高铁四号线 602438
16季度23.2 白内障21,多种类型 AD公司 610202 MAF公司 177075
第17页,共13页 白内障24,前极 AD公司 2 601202 CTRCT24型 601202
17季度11.2 白内障10,多种类型 AD公司 600881 CRYBA1公司 123610
12年第17季度 ?白内障43 AD公司 616279 UNC45B型 611220
24年第17季度 白内障7 AD公司 2 115660 CTRCT7型 115660
2013年第19季度 白内障35,先天性核 应收账 2 609376 CTRCT35型 609376
19季度13.1至13季度13.2 ?白内障45 应收账 616851 西帕13 616655
19季度13.41 白内障19,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15277 直线电机2 154045
20页12.1 白内障33,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11391 BFSP1型 603307
2012年第20季度 白内障31,多种类型 AD公司 605387 CHMP4B型 610897
21季度22.3 白内障9,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04219 丙烯酸 123580
21季度22.3 白内障44 应收账 616509 LSS公司 600909
2013年第22季度 白内障22 AD公司,应收账 609741 CRYBB3型 123630
2013年第22季度 白内障3,多种类型 AD公司 601547 CRYBB2公司 123620
22季度12.1 白内障23 AD公司 610425 CRYBA4公司 123631
22季度12.1 白内障17,多种类型 AD公司,应收账 611544 CRYBB1公司 600929
Xp22.2-p22.13型 白内障40,X连锁 特大号 302200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300457

文本

此条目使用数字符号(#),因为多种类型的白内障(CTRCT6)是由EPHA2基因的杂合突变引起的(176946)在染色体1p36上。


说明

研究发现,EPHA2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包括后极性白内障、先天性完全性白内障、完全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该条目的首选标题/符号为“白内障,后极,1;CTPP1和“白内障,与年龄相关的皮层,2;ARCC2’以前是一个独特的条目。


临床特征

在Nettleship家族中(1909,1912))先天性后极混浊,儿童出现散在的皮质混浊,发展为全白内障。图洛(1955)描述了5代中受影响的15个。瓦尔克和宾霍斯特(1956)描述了2代人的相关脉络膜和近视。

Ionides等人(1997年)报告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家族的10名患者。所有病例的不透明都是双侧的,由一个界限清楚的斑块组成,斑块局限于晶状体后极,直径从0.5毫米到3毫米不等。由于后极性白内障靠近眼睛的光学中心,因此对视力有显著影响。医院记录显示,不透明通常在出生时出现,或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但晶状体其他部位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后圆孔或高度近视,也没有其他眼部或全身异常家族史。

McKay等人(2005)研究了一个6代塔斯马尼亚家族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之前的研究由Burdon等人(2004)尽管有2名患者的白内障被描述为“完全性”,但13名患者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无晶状体患者,没有术前临床记录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被确诊,白内障手术的平均年龄为3岁4个月。在12例无晶状体患者中,11例有眼球震颤,2例有外斜视,4例有内斜视,以及4例有双侧无晶状体青光眼。一名专性携带者有晶状体眼视力良好,但无法进行裂隙灯检查。该家族中未发现其他眼部或全身异常。

Shiels等人(2008)研究了一个4代白人家族分离的无全身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眼科记录表明,白内障通常在双眼表现为后囊膜下的圆盘状混浊,并有后囊膜圆锥的迹象。在3名受累个体中,混浊进展到影响晶状体中央(核)和前极区。一名患者还患有单眼弱视,另外两名患者出现斜视,需要进行矫正手术。诊断年龄从出生到15岁,手术年龄从0到44岁;手术后矫正视力在20/20至20/70之间。


映射

Ionides等人(1997年)根据对单个家族的研究,将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以CPP为标志)定位到染色体1p。标记物D1S508和D1S468的lod得分显著阳性;多点分析得出标记D1S508和D1S468之间的最大lod得分为3.48(θ=0.07)。然而,从单倍型数据来看,Ionides等人(1997年)结论:CPP基因座可能位于端粒间隔1pter-D1S2845,其中包括临床上独特的Volkmann先天性白内障(CCV)基因座;115665).

在一个6代塔斯马尼亚家族中,分离出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先前由Burdon等人(2004)发现5个已知晶体蛋白基因突变为阴性,McKay等人(2005)使用微卫星标记对已知白内障基因座进行连锁分析,在染色体1p的端粒处,D1S507和D1S2644的2点lod得分分别为4.21和3.23(θ=0.0)。多点分析得出的最大位置和lod得分分别为5.61和5.44。在2名受累个体中进行重组,在着丝粒标记D1S199和端粒标记D1S228之间定义了一个6-Mb的关键区域,该区域包含30个命名基因,其中18个已知在眼睛中表达。McKay等人(2005)注意到该区域是6 Mb的端粒,其定义为Eiberg等人(1995年)并得出结论,在染色体1p的端粒区域至少有2个基因易感ADCC。

Shiels等人(2008)对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的4代白种人家系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获得1p染色体上参数化多点lod评分3.3;单倍型分析确定了大约10-Mb的常见病间隔707455卢比477558卢比在所有12名受影响个体中,1p36与疾病共分离。使用简单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对所有18个家族成员进行基因分型,证实白内障基因座位于D1S214和D1S2644之间约12Mb的间隔,与1p36上的SNP间隔一致。

Shiels等人(2008)在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的病例对照队列中进行了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与1p染色体EPHA2区的SNPs存在提示性关联(p小于0.00711260867卢比对于皮质性白内障,p小于0.017543472卢比皮质和/或核白内障)。

Zhang等人(2009)对一个分离出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的5代汉族家系进行了2点连锁分析,在D1S552染色体1p36上获得最大lod评分3.61(θ=0.0)。单倍型分析以及澳大利亚家庭公布的数据McKay等人(2005)将标记D1S436和D1S199之间的临界区域缩短为4-Mb。

Jun等人(2009)在威斯康星州海狸坝人群中进行的海狸大坝眼研究(BDES)中确定的与染色体1p36上标记相关的家系(Iyengar等人,2004年)并对34个个体的EPHA2基因进行了重新测序。在发现或确认的13个EPHA2变异体中,有4个在494个BDES家族的1401名个体中进行了基因分型,还有一个非同义变异体(R721Q;176946.0005)皮质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最强(p=2x10(-8),重度皮质性白内障为p=8x10(-5))。Jun等人(2009)然后对BDES家族中至少90%的EPHA2基因的4个SNP和15个附加SNP以及另外2个白人群体(英国双眼研究中172个家族中的185个个体,澳大利亚蓝山眼研究中的1470个无关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发现EPHA2基因至少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连锁不平衡块,一个位于5素数端,另一个位于3素数端。单一SNP关联、单倍型关联和荟萃分析一致表明,在3型中存在2个独立的关联信号(7548209卢比3754334卢比)和5素数(3768293卢比,6603867卢比、和6678616卢比)基因区域,具有6678616卢比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最强(综合p=10(-4))。


继承

CTRCT6在报告的家庭中的传播模式Shiels等人(2008),Zhang等人(2009)、和Jun等人(2009)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子遗传学

在一个4代白种人家族中,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映射到染色体1p36,Shiels等人(2008)在EPHA2基因(G948W;176946.0001)这在192个对照组中没有发现。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和核性白内障病例对照队列中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表明,与1p染色体EPHA2区SNP存在暗示关联(p<0.007)11260867卢比对于皮质性白内障,p小于0.017543472卢比皮质和/或核白内障)。

在一个5代汉族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Zhang等人(2009)在EPHA2基因(T940I;176946.0002)这在所有7名受累家庭成员中都存在,但在6名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或202名无关的中国对照组中未检测到。Zhang等人(2009)然后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常染色体显性白内障家系的EPHA2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为1p,之前由Ionides等人(1997年)McKay等人(2005)分别鉴定出杂合子2-bp缺失(176946.0003)和剪接位点突变(176946.0004)分别是。

在一个患有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大家庭中,Jun等人(2009)对EPHA2基因进行测序,发现一个非同义变异体R721Q(176946.0005)与表型共分离。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3个独立高加索研究人群中罕见的“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0%和0.2%;作者表示,0.1%至0.2%可能代表这种罕见变异的真实种群估计值。在70岁或以上的杂合子个体中,风险等位基因的外显率为78%。功能分析表明,R721Q在体外显著改变EPHA2信号传导和细胞调节。


参考文献

  1. Burdon,K.P.,Wirth,M.G.,Mackey,D.A.,Russell-Eggitt,I.M.,Craig,J.E.,Elder,J.E..,Dickinson,J.L.,Sale,M.M。连接蛋白46基因的一个新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伴不完全外显。医学遗传学杂志。41:e106,2004年。注:电子文章。勘误表:《医学遗传学杂志》。仅42:288,2005年;勘误表:《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年仅45:256。[公共医学:15286166,相关引文][全文]

  2. H.艾伯格、A.M.隆德、M.沃伯格、T.罗森博格。先天性白内障沃尔克曼型(CCV)与1p36号染色体的关系。嗯,遗传学。96: 33-38, 1995.[公共医学:7607651,相关引文][全文]

  3. Ionides,A.C.W.、Berry,V.、Mackay,D.S.、Moore,A.T.、Bhattacharya,S.S.、Shiels,A。染色体1p上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的基因座。嗯,鼹鼠。遗传学。6: 47-51, 1997.[公共医学:9002669,相关引文][全文]

  4. Iyengar,S.K.、Klein,B.E.K.、克莱恩,R.、Jun,G.、Schick,J.H.、Millard,C.、Liptak,R.,Russo,K.、Lee,K.E.、Elston,R.C。Beaver Dam眼科研究中染色体6p12-q12上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主要基因座的鉴定。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101: 14485-14490, 2004.[公共医学:15452352,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5. Jun,G.,Guo,H.,Klein,B.E.K.,Kleine,R.,Wang,J.J.,Mitchell,P.,Miao,H.、Lee,K.E.,Joshi,T.,Buck,M.,Chugha,P.、Bardenstein,D.和其他9人。EPHA2与小鼠和人类年龄相关的皮质性白内障有关。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5:e10005842009年。注:电子文章。[公共医学:19649315,相关引文][全文]

  6. McKay,J.D.,Patterson,B.,Craig,J.E.,Russell-Eggitt,I.M.,Wirth,M.G.,Burdon,K.P.,Hewitt,A.W.,Cohn,A.C.,Kerdraon,Y.,Mackey,D.A。人类染色体1p的端粒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基因。英国。《眼科杂志》。89: 831-834, 2005.[公共医学:15965161,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7. 无网船舶,E。遗传性白内障七个新家系。事务处理。奥夫塔尔。英国国家统计局29:188-211909。

  8. 无网船舶,E。早发性白内障或幼年性白内障的谱系。事务处理。眼科。英国国家统计局32:337-3521912。

  9. Shiels,A.,Bennett,T.M.,Knopf,H.L.S.,Maraini,G.,Li,A.,Jiao,X.,Hejtmancik,J.F。EPHA2基因与染色体1p相关的白内障有关。摩尔。愿景14:2042-20552008年。[公共医学:19005574,图像,相关引文]

  10. C.G.图勒。后极性白内障的遗传及家系报告。英国。《眼科杂志》。39: 374-379, 1955.[公共医学:14389647,相关引文][全文]

  11. Valk,L.E.M.,Binkhorst,P.G。一例家族性侏儒症,伴有脉络膜炎、近视、后极性白内障和小带性白内障。《眼科学》132:299,仅1956年。[公共医学:13388265,相关引文][全文]

  12. Zhang,T.,Hua,R.,Xiao,W.,Burdon,K.P.,Bhattacharya,S.S.,Craig,J.E.,Shang,D.,Zhao,X.,Mackey,D.A.,Moore,A.T.,Luo,Y.,Zhang。EPHA2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嗯,变种人。30:E603-E6112009年。注:电子文章。[公共医学:19306328,相关引文][全文]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13年5月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09年9月1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日期:12/8/2006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2000年11月2日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1997年2月12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86年6月4日
卡罗尔:2023年7月13日
卡罗尔:2016年5月8日
卡罗尔:2014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3年5月7日
卡罗尔:2013年5月7日
特里:2012年3月21日
卡罗尔:2011年2月22日
网址:2009年10月23日
卡罗尔:2009年9月18日
特里:2009年9月17日
网址:2007年10月24日
wwang:2007年7月30日
wwang:2007年7月30日
卡罗尔:2006年12月15日
wwang:2006年8月12日
卡罗尔:2006年12月1日
阿洛佩兹:2004年3月18日
卡罗尔:2000年2月11日
特里:2000年2月11日
卡罗尔:1999年6月7日
标记:1997年2月14日
特里:1997年2月12日
特里:1997年2月7日
戴夫:1994年6月27日
最低管理时间:1994年6月25日
超级模特:1992年3月16日
卡罗尔:1990年8月24日
超级模特:1990年3月20日
日期:1989年10月26日

#116600

CATARACT 6,多种类型;CTRCT6型


备选标题;符号

后极CATARACT,1;CTPP1型
白内障,与年龄相关的皮质,2;ARCC2公司


ORPHA公司:441447, 91492;  完成日期:0110229;  


表型-基因关系

位置 表型 表型
MIM编号
继承 表型
映射键
基因/位点 基因/位点
MIM编号
第16.13页 白内障6,多种类型 116600 常染色体显性 EPHA2型 176946

文本

此条目使用数字符号(#),因为多种类型的白内障(CTRCT6)是由1p36号染色体上EPHA2基因(176946)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说明

研究发现,EPHA2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包括后极性白内障、先天性完全性白内障、完全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本条目的首选标题/符号以前是“白内障,后极,1;CTPP1和“白内障,与年龄相关的皮层,2;ARCC2’以前是一个独特的条目。


临床特征

在Nettleship家族(Nettleship190912)中,存在先天性后极性混浊,儿童期出现散在的皮质混浊,并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Tulloh(1955)描述了5代中受影响的15人。Valk和Binkhorst(1956)描述了两代人的相关无脉络膜和近视。

Ionides等人(1997年)报告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家族的10名受累成员。所有病例的不透明都是双侧的,由一个界限清楚的斑块组成,斑块局限于晶状体后极,直径从0.5毫米到3毫米不等。由于后极性白内障靠近眼睛的光学中心,因此对视力有显著影响。医院记录显示,不透明通常在出生时出现,或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但晶状体其他部位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后圆孔或高度近视,也没有其他眼部或全身异常家族史。

McKay等人(2005年)研究了一个6代塔斯马尼亚家族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这是Burdon等人(2004年)之前研究的,其中13名患者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无晶状体患者,没有术前临床记录,尽管有2名患者的白内障被描述为“完全性”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被确诊,白内障手术的平均年龄为3岁4个月。在12例无晶状体患者中,11例有眼球震颤,2例有外斜视,4例有内斜视,以及4例有双侧无晶状体青光眼。其中一名义务携带者是有晶状体眼,视力良好,但无法进行裂隙灯检查。该家族中未发现其他眼部或全身异常。

Shiels等人(2008年)研究了一个4代高加索家族分离的无全身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眼科记录表明,白内障通常在双眼表现为后囊膜下的圆盘状混浊,并有后囊膜圆锥的迹象。在3名受累个体中,混浊进展到影响晶状体中央(核)和前极区。一名患者还患有单眼弱视,另外两名患者出现斜视,需要进行矫正手术。诊断年龄从出生到15岁,手术年龄从0到44岁;手术后矫正视力在20/20至20/70之间。


映射

Ionides等人(1997年)根据对单个家族的研究,将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以其为标志的CPP)映射到染色体1p。标记物D1S508和D1S468的lod得分显著阳性;多点分析得出标记D1S508和D1S468之间的最大lod得分为3.48(θ=0.07)。然而,根据单倍型数据,Ionides等人(1997年)得出结论,CPP基因座可能位于端粒间隔1pter-D1S2845,其中包括临床上独特的Volkmann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座(CCV;115665)。

在一个6代塔斯马尼亚家族分离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全白内障中,Burdon等人(2004年)先前进行了研究,发现5个已知晶体蛋白基因的突变为阴性,McKay等人(2005年)使用微卫星标记对已知白内障基因座进行连锁分析,在染色体1p的端粒处,D1S507和D1S2644的2点lod得分分别为4.21和3.23(θ=0.0)。多点分析得出最大位置和lod得分分别为5.61和5.44。在2名受累个体中进行重组,在着丝粒标记D1S199和端粒标记D1S228之间定义了一个6-Mb的关键区域,该区域包含30个命名基因,其中18个已知在眼睛中表达。McKay等人(2005年)注意到,该区域与Eiberg等人(1995年)定义的CCV的端粒区域相比为6 Mb,并得出结论,在染色体1p的端粒区至少有2个基因易感ADCC。

Shiels等人(2008年)对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的4代白种人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并在1p染色体上获得了3.3的参数化多点lod评分;单倍型分析确定了1p36上rs707455和rs477558之间约10-Mb的常见病间隔,与所有12名受影响个体的疾病共同隔离。使用简单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对所有18个家族成员进行基因分型,证实白内障基因座位于D1S214和D1S2644之间约12Mb的间隔,与1p36上的SNP间隔一致。

Shiels等人(2008年)在一个与年龄相关的核性和皮质性白内障的病例对照队列中进行了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与1p染色体EPHA2区域SNP的提示性关联(皮质性白内障在rs11260867下小于0.007,皮质性和/或核性白内障在rs7543472下小于0.01)。

Zhang等人(2009)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的5代汉族家庭中进行了2点连锁分析,并在染色体1p36的D1S552获得了3.61(θ=0.0)的最大lod评分。单倍型分析和McKay等人(2005年)研究的澳大利亚家系的公开数据将标记D1S436和D1S199之间的临界区域缩小为4-Mb。

Jun等人(2009年)从Beaver Dam Eye Study(BDES,在威斯康星州Beaver Dam's人群中进行)中确定了与染色体1p36上标记相关的家族(Iyengar等人,2004年),并对34个个体的EPHA2基因进行了重新测序。在发现或证实的13个EPHA2变体中,有4个在来自494个BDES家族的1401个个体中进行了基因分型,而一个非同义变体(R721Q;176946.0005)表现出最强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p=2 x 10(-8),严重皮质性白内障p=8 x 10(-5))。Jun等人(2009)随后对这4个SNP和15个额外SNP进行了基因分型,这些SNP覆盖了BDES家族中至少90%的EPHA2基因和另外2个白人群体(英国双眼研究中172个家族中的185名个体,澳大利亚蓝山眼研究中的1470名无关个体),并发现EPHA2基因至少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连锁不平衡块,一个位于5素数端,另一个位于3素数端。单一SNP关联、单倍型关联和荟萃分析一致表明,在基因的3素数(rs7548209和rs3754334)和5素数(rs3768293、rs6603867和rs6678616)区域存在2个独立的关联信号,rs6678616与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最强(综合p=10(-4))。


继承

Shiels等人(2008)、Zhang等人(2009)和Jun等人(2009年)报告的家族中CTRCT6的传播模式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分子遗传学

Shiels等人(2008年)在一个4代白种人家族中发现了EPHA2基因(G948W;176946.0001)中的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在192名对照组中未发现。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和核性白内障病例对照队列中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表明,与1p染色体EPHA2区域SNP的提示性关联(皮质性白内障的rs11260867小于0.007,皮质性和/或核性白内障的rs7543472小于0.01)。

Zhang等人(2009年)在一个分离出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定位到1p36的5代汉族家庭中,发现EPHA2基因(T940I;176946.0002)中存在一个杂合突变,该突变存在于所有7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中,但在6个未受影响的家族成员或202个不相关的中国对照中未检测到。Zhang等人(2009年)随后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常染色体显性白内障家系的EPHA2基因进行了测序,之前分别由Ionides等人(1997年)和McKay等人(2005年)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鉴定了杂合子2-bp缺失(176946.0003)和剪接位点突变(176946.0 004)。

在一个患有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大家族中,Jun等人(2009年)对EPHA2基因进行了测序,发现非同义变异体R721Q(176946.0005)与表型共分离。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3个独立的白种人研究人群中罕见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和0.2%;作者表示,0.1%至0.2%可能代表这种罕见变异的真实种群估计值。在70岁或以上的杂合子个体中,风险等位基因的外显率为78%。功能分析表明,R721Q在体外显著改变EPHA2信号传导和细胞调节。


参考文献

  1. Burdon,K.P.,Wirth,M.G.,Mackey,D.A.,Russell-Eggitt,I.M.,Craig,J.E.,Elder,J.E..,Dickinson,J.L.,Sale,M.M。连接蛋白46基因的一个新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伴不完全外显。医学遗传学杂志。41:e106,2004年。注:电子文章。勘误表:《医学遗传学杂志》。仅42:288,2005年;勘误表:《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年仅45:256。[公共医学:15286166][全文:https://doi.org/10.1136/jmg.2004.018333]

  2. H.艾伯格、A.M.隆德、M.沃伯格、T.罗森博格。先天性白内障沃尔克曼型(CCV)与1p36号染色体的关系。嗯,遗传学。96: 33-38, 1995.[公共医学:7607651][全文:https://doi.org/10.1007/BF00214183]

  3. Ionides,A.C.W.、Berry,V.、Mackay,D.S.、Moore,A.T.、Bhattacharya,S.S.、Shiels,A。染色体1p上常染色体显性后极性白内障的基因座。嗯,鼹鼠。遗传学。6: 47-51, 1997.[公共医学:9002669][全文:https://doi.org/10.1093/hmg/6.1.47]

  4. Iyengar,S.K.、Klein,B.E.K.、克莱恩,R.、Jun,G.、Schick,J.H.、Millard,C.、Liptak,R.,Russo,K.、Lee,K.E.、Elston,R.C。Beaver Dam眼科研究中染色体6p12-q12上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主要基因座的鉴定。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101:14485-144902004年。[公共医学:15452352][全文:https://doi.org/10.1073/pnas.0400778101]

  5. Jun,G.,Guo,H.,Klein,B.E.K.,Kleine,R.,Wang,J.J.,Mitchell,P.,Miao,H.、Lee,K.E.,Joshi,T.,Buck,M.,Chugha,P.、Bardenstein,D.和其他9人。EPHA2与小鼠和人类年龄相关的皮质性白内障有关。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5:e10005842009年。注:电子文章。[公共医学:19649315][全文: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0584]

  6. McKay,J.D.,Patterson,B.,Craig,J.E.,Russell-Eggitt,I.M.,Wirth,M.G.,Burdon,K.P.,Hewitt,A.W.,Cohn,A.C.,Kerdraon,Y.,Mackey,D.A。人类染色体1p的端粒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基因。英国。《眼科杂志》。89: 831-834, 2005.[公共医学:15965161][全文:https://doi.org/10.1136/bjo.2004.058495]

  7. 无网船舶,E。遗传性白内障七个新家系。事务处理。眼科。英国国家统计局29:188-211909。

  8. 无网船舶,E。老年前期或青少年白内障的家系。事务处理。眼科。英国国家统计局32:337-3521912。

  9. Shiels,A.,Bennett,T.M.,Knopf,H.L.S.,Maraini,G.,Li,A.,Jiao,X.,Hejtmancik,J.F。EPHA2基因与染色体1p相关的白内障有关。摩尔。愿景14:2042-20552008年。[公共医学:19005574]

  10. C.G.图勒。后极性白内障的遗传及家系报告。英国。《眼科杂志》。39: 374-379, 1955.[公共医学:14389647][全文:https://doi.org/10.1136/bjo.39.6.374]

  11. Valk,L.E.M.,Binkhorst,P.G。一例家族性侏儒症,伴有脉络膜炎、近视、后极性白内障和小带性白内障。《眼科学》132:299,仅1956年。[公共医学:13388265][全文:https://doi.org/10.1159/00302982]

  12. Zhang,T.,Hua,R.,Xiao,W.,Burdon,K.P.,Bhattacharya,S.S.,Craig,J.E.,Shang,D.,Zhao,X.,Mackey,D.A.,Moore,A.T.,Luo,Y.,Zhang。EPHA2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嗯,变种人。30:E603-E6112009年。注:电子文章。[公共医学:19306328][全文:https://doi.org/10.1002/humu.20995年]


贡献者: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13年5月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时间:2009年9月17日
Marla J.F.O'Neill-更新日期:12/8/2006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2000年11月2日
维克托·麦库西克-更新日期:1997年2月12日

创建日期:
维克托·麦库西克:1986年6月4日

编辑历史记录:
卡罗尔:2023年7月13日
颂歌:2016年5月8日
卡罗尔:2014年5月21日
卡罗尔:2013年5月7日
卡罗尔:2013年5月7日
特里:2012年3月21日
卡罗尔:2011年2月22日
wwang:2009年10月23日
卡罗尔:2009年9月18日
特里:2009年9月17日
wwang:2007年10月24日
wwang:2007年7月30日
wwang:2007年7月30日
卡罗尔:2006年12月15日
wwang:2006年8月12日
卡罗尔:2006年12月1日
阿洛佩兹:2004年3月18日
卡罗尔:2000年2月11日
特里:2000年2月11日
卡罗尔:1999年6月7日
标记:1997年2月14日
特里:1997年2月12日
毛圈布:1997年2月7日
戴夫:1994年6月27日
mimadm:1994年6月25日
超级模拟:1992年3月16日
卡罗尔:1990年8月24日
超级模特:1990年3月20日
日期:1989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