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柯晓宾:躬耕毫厘之间 守护中国高铁“神经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国内新闻

时间
/
分享
评论

20221015_655b9c6d04a92ddd190477a62e799d30.jpg

柯晓宾在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车间指导班组成员调试继电器。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清晨,换上整洁的灰色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每个微小零件……这是继电器调试员柯晓宾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39岁的柯晓宾,是有着19年继电器调试经验的工匠”,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她调试的继电器,是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19年前,她走出校园来到公司上班,开始和这个零部件打起了交道,从事这个常人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
  一手拿着继电器,一手握着扁嘴钳,工作起来一坐就是一天。柯晓宾拿起继电器对记者说:这继电器上一共8组接点,24个触片,我们工作中很多接点间距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力度在200毫牛左右。”柯晓宾打了一个比方,扯断一根头发丝力度大约是1800毫牛。”
  干一行、爱一行,躬耕在毫厘之间”,在柯晓宾看来,这项精细而又看似枯燥的工作十分重要。可别小看了继电器,它可是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器件。”
  回忆起刚接触继电器时,柯晓宾说没少吃苦。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忍受着一次次检测被退回的打击。刚工作时,一次内部考试,得了倒数第二。一台都没检测通过,手被钳子磨出了水泡,调着调着就哭了。”柯晓宾说,那时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没有放弃,一路坚持走了过来。”
  练就本领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坐冷板凳、下苦功夫。
  按照当年的生产任务,每人通常调试二三十台,柯晓宾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完成40台的目标。每天一早提前到岗,晚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走。经过长时间训练和工作,她的食指比另外几个手指要粗很多,手指有些变形。经过日复一日的积累,仅半年时间,柯晓宾就成为同期第一个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岗位上数一数二的能手。
  近几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并在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今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柯晓宾工作的这些年,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她所在的沈信公司生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以每年60万台的产量,保障了大量中国铁路市场需求。
  一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能用到中国高铁的控制系统上,就感到很兴奋。”柯晓宾说,正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才给她的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培育,她也将练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带动大家共同成长。近年来,她先后带出5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已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7人。
  2017年,柯晓宾带领16名职工组成了柯晓宾创新工作室。到目前,工作室攻克生产疑难问题项目29个,取得创新成果43项,申请国家专利8项。
  赶上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高铁尽一份力,我感到特别荣幸。我不光要把自己的本领练就得更加娴熟,还要传递给更多人,用汗水和努力建功新时代。”柯晓宾说。

新华社记者邹明仲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回复)“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