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主页打印自https://ideas.repec.org/a/eee/asieco/v19y2008i4p325-333.html
  我的参考书目  保存此文章

信息技术、企业改革与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率

作者

上市的:
  • 川崎本桥

摘要

本文首次尝试利用1995年至2002年的大规模企业级数据集,研究信息技术(IT)和企业改革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所带来的企业改革对总生产率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受重大重组影响的企业相比,信息技术在改革后企业的生产力绩效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建议引用

  • Kazuyuki Motohashi,2008年。"信息技术、企业改革与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率,"亚洲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19卷(4),第325-333页,8月。
  • 手柄:RePEc:eee:asieco:v:19:年:2008年:i:4:p:325-333
    作为

    从出版商下载全文

    文件URL: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9-0078(08)00043-2
    下载限制:全文仅供ScienceDirect用户使用
    ---><---

    由于对此文档的访问受到限制,您可能希望在下面或搜索换一个不同的版本。

    此项目的其他版本:

    IDEAS上列出的参考文献

    作为
    1. Zvi Griliches和Jacques Mairesse,1995年。"生产函数:搜索标识,"NBER工作文件5067,国家经济研究局。
    2. 孟庆轩,李明志,2002。"新经济与中国ICT发展,"信息经济学与政策爱思唯尔,第14卷(2),第275-295页,6月。
    3. 杰斐逊、加里·H·和劳斯基、托马斯·G·和李、王和于欣、郑,2000年。"中国工业所有权、生产率变化与财务绩效,"比较经济学杂志Elsevier,第28卷(4),第786-813页,12月。
    4. Kazuyuki Motohashi,2007年。"日本信息网络使用和生产力的公司层面分析,"日本和国际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21卷(1),第121-137页,3月。
    5. 渡边,马里科,2002年。"中国控股公司风险: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一步和新出现的公司治理问题,"中国经济评论Elsevier,第13卷(4),第373-381页,12月。
    6. 加里·杰斐逊(Gary Jefferson)、白华茂(Bai Huamao)、关晓静(Guan Xiaojing)和于晓云(Yu Xiaoyun),2006年。"中国工业的研发绩效,"创新与新技术经济学《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15卷(4-5),第345-366页。
    7. Griliches,Zvi&Hausman,Jerry A.,1986年。"面板数据中的变量错误,"计量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1卷(1),第93-118页,2月。
    8. 加里·杰斐逊(Gary H.Jefferson)和托马斯·拉夫斯基(Thomas G.Rawski),1994年。"中国工业的企业改革,"经济展望杂志,美国经济协会,第8卷(2),第47-70页,春季。
    9. 田竹,1999年。"中国企业化进程:评估与政策含义,"当代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协会国际》,第17卷(4),第530-539页,10月。
    10. Jorgenson,Dale W.&Motohashi,Kazuyuki,2005年。"信息技术与日本经济,"日本和国际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19卷(4),第460-481页,12月。
    11. 杰斐逊、加里和胡、阿尔伯特·G·Z·关、小静和余、小云,2003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领域的所有权、绩效和创新,"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14卷(1),第89-113页。
    12. 张安明(Zhang,Anming)和张伊敏(ZhangYimin),赵罗纳德(Ronald),2003年。"中国企业R&D效率与生产率研究,"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1卷(3),第444-464页,9月。
    13. Motohashi,Kazuyuki和Yun,Xiao,2007年。"中国的创新体系改革和不断增长的产业与科学联系,"研究政策爱思唯尔,第36卷(8),第1251-1260页,10月。
    14. 张安明(Zhang,Anming)和张伊敏(ZhangYimin),赵罗纳德(Ronald),2001年。"所有权和竞争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29卷(2),第327-346页,6月。
    15. Albert G.Z.Hu和Gary H.Jefferson以及钱金昌,2005年。"研发与技术转移:来自中国产业的企业层面证据,"经济学与统计学综述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第87卷(4),第780-786页,11月。
    完整参考文献 (包括与IDEAS上的项目不匹配的项目)

    引文

    引文由CitEc项目,订阅其RSS源用于此项目。
    作为


    引用人:

    1. Younes Teymouri和Saeid Isazadeh,2016年。"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总生产率的影响,"伊朗经济评论德黑兰大学经济学院。伊朗德黑兰,第20(3)卷,第379-402页,夏季。
    2. Paunov,Caroline&Rollo,Valentina,2016年。"互联网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创新吗?,"世界发展爱思唯尔,第78(C)卷,第587-609页。
    3. Ranajoy Bhattacharyya和Ripudaman Bhardwaj,2022年。"冠状病毒疫情对卢比汇率的影响,"工作文件2264,印度外贸学院。
    4. MOTOHASHI Kazuyuki和YUAN YUAN,2009年。"中国制造企业的IT、研发和生产率,"讨论文件09007,经济、贸易和工业研究所(RIETI)。
    5. Grace Kite,2012年。"信息技术外包对生产力和产出的影响:来自印度的新证据,"工作文件173,英国伦敦SOAS大学经济系。
    6. Motohashi,Kazuyuki和Yun,Xiao,2007年。"中国的创新体系改革和不断增长的产业与科学联系,"研究政策爱思唯尔,第36卷(8),第1251-1260页,10月。
    7. Nigel Driffield和Jun Du,2007年。"私有化、国有制和生产率:来自中国的证据,"国际商业经济学杂志《泰勒和弗朗西斯杂志》,第14卷(2),第215-239页。
    8. Tomohiro MACHIKITA&Masatsugu TSUJI&Yasushi UEKI,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如何提高制造业绩效:东南亚企业层面的证据,"工作文件DP-2010-07,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
    9. Mitali Gupta和Manik Kumar,2018年。"ICT使用对印度无组织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印度劳动经济学杂志,施普林格;印度劳动经济学学会(ISLE),第61卷(2),第411-425页,6月。
    10. Huang,Minjie&Zhao,Shunan&Kumbhakar,Subal C.,2022年。"产出、生产率和市场结构变化的分解,"欧洲运筹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03(1)卷,第422-437页。

    最相关的项目

    这些是最常引用与本书相同作品的项目,也被与本书同样的作品引用。
    1. MOTOHASHI Kazuyuki和YUAN YUAN,2009年。"中国制造企业的IT、研发和生产率,"讨论文件09007,经济、贸易和工业研究所(RIETI)。
    2. 波音、菲利普和米勒、伊丽莎白和桑德纳、菲利普,2016年。"中国的研发爆炸——分析不同所有制类型和随时间变化的生产率影响,"研究政策爱思唯尔,第45卷(1),第159-176页。
    3. Fariha Kamal,2014年。"公司所有权是否影响溢出机会?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区域科学杂志Wiley Blackwell,第54卷(1),第137-154页,1月。
    4. 托尔斯滕·海因里希(Torsten Heinrich)、杨章浩(Jangho Yang)和戴双平(Shuanping Dai),2020年。"公司层面的增长、发展和结构变化:以中国为例,"论文2012.14503,arXiv.org。
    5. Kazuyuki Motohashi,2007年。"日本信息网络使用和生产力的企业层面分析,"日本和国际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21卷(1),第121-137页,3月。
    6. Kazuyuki Motohashi,2010年。"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结构、动机与地区差异,"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18卷(6),第56-72页,11月。
    7. Dobson,Wendy&Safarian,A.E.,2008年。"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制度和企业能力的调查,"亚洲经济杂志爱思唯尔,第19卷(4),第301-311页,8月。
    8. Motohashi,Kazuyuki和Yun,Xiao,2007年。"中国的创新体系改革和不断增长的产业与科学联系,"研究政策爱思唯尔,第36卷(8),第1251-1260页,10月。
    9. Huang C.&Wu Y.&Mohnen P.&Zhao Y.,2013年。"海淀(北京)区政府支持、创新和生产力,"MERIT工作文件2013年5月8日,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所(MERIT)。
    10. 吴彦瑞,2012。"中国企业的研发行为,"经济学讨论/工作文件12-26,西澳大利亚大学经济系。
    11. Yang,Xuehui&Zhang,Huirong&Li,Yan,2022年。"高速铁路、要素流动与企业创新效率: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社会经济规划科学爱思唯尔,第82卷(PB)。
    12. Girma,Sourafel&Gong,Yundan,2008年。"以人为本?中国国有企业对全球化的调整,"国际产业组织杂志爱思唯尔,第26卷(2),第573-585页,3月。
    13. 施寻鹏,2010。"中国国有企业重组:来自煤炭行业的证据,"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18卷(3),第90-105页,5月。
    14. 塞巴斯蒂安·克拉罗,2006年。"通过资本补贴支持低效率企业: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和德国,"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4(2)卷,第377-401页,6月。
    15. 林,陈&林,平&宋,弗兰克·M·李,春涛,2011。"中国私营部门的管理激励、CEO特征与企业创新,"比较经济学杂志爱思唯尔,第39卷(2),第176-190页,6月。
    16. 孙群燕、张安明、李杰,2005。"混合寡头垄断中最优国有股研究: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竞争的启示,"中国经济评论爱思唯尔,第16卷(1),第1-27页。
    17. 范佩雷,2011。"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中国和印度,"经济变革与结构调整Springer,第44卷(1),第49-73页,4月。
    18. Chi‐Hai Yang&Chun‐Hung Lin&Daw Ma,2010年。"研发、人力资本投资与生产率:来自中国电子行业的企业层面证据,"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第18卷(5),第72-89页,9月。
    19. 莫恩斯·舍德博姆和弗朗西斯·蒂尔,2003年。"开放性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力增长的来源:一项实证调查,"CSAE工作文件系列2003-06,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
    20. 金武成和朴坤洙,李相勋和金洪英,2018。"R&D投资与企业价值:来自中国的证据,"持续性,MDPI,第10卷(11),第1-17页,11月。

    有关此项目的更多信息

    关键词

    中国经济改革IT生产力;

    统计

    访问和下载统计

    更正

    本网站上的所有材料均由各自的出版商和作者提供。你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和遗漏。请求更正时,请提及此项目的句柄:RePEc:eee:asieco:v:19:y:2008:i:4:p:325-333。请参阅一般信息关于如何更正RePEc中的材料。

    如果您编写了此项目,但尚未在RePEc注册,我们鼓励您这样做在这里。这允许将您的个人资料链接到此项目。它还允许您接受我们不确定的该项目的潜在引用。

    如果CitEc公司识别了书目参考,但没有将RePEc中的项目链接到它,您可以帮助这个表格.

    如果你知道引用这一条的缺失条目,你可以通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为每个引用条目添加相关引用来帮助我们创建这些链接。如果您是此项目的注册作者,您可能还需要检查您的RePEc作者服务个人资料,因为可能有一些引文等待确认。

    有关本项目的技术问题,或更正作者、标题、摘要、参考书目或下载信息,请联系:Catherine Liu(电子邮件地址如下)。供应商的一般联系方式:http://www.elsevier.com/locate/asieco.

    请注意,更正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筛选出来各种RePEc服务。

    思想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论文服务。RePEc使用各出版商提供的书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