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602822-H4簇合组蛋白1;H4C1型-OMIM公司
 
*602822

H4簇合组蛋白1;H4C1型


备选标题;符号

组蛋白基因簇1,H4组蛋白家族,成员A;HIST1H4A公司
组蛋白基因簇1,H4A
HIST1集群,H4A
H4组蛋白家族,成员A;H4FA型
H4/A型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H4C1型

细胞遗传学位置:第22页   基因组坐标(GRCh38):6:26,021,649-26,022,050 (来自NCBI)


文本

描述

核小体是真核染色质的基本重复单元。核小体核心颗粒由两个核心组蛋白H2A形成的八聚体组成(参见613499),H2B(参见609904),H3(参见602810)和H4,DNA被包裹在其周围。第五组蛋白,组蛋白H1(参见142709)与核小体之间的连接体DNA结合,对染色质的高阶结构很重要。HIST1H4A是一种核心组蛋白H4(Marzluff等人(2002年)福斯特和唐斯(2005)).


基因家族

所有核心组蛋白,包括H4组蛋白,都包含一个组蛋白折叠结构域,该结构域是核小体核心结构的中心,以及一个从核小体核颗粒突起的柔性N末端结构域。与其他组蛋白一样,H4组蛋白可以根据其时间表达进行分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如HIST1H4A到HIST1H 4L(602831)和HIST2H4A(142750)主要表现在S期。相反,复制无关组蛋白或替代变异组蛋白可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大多数复制依赖性H4组蛋白基因以及其他核心组蛋白基因位于染色体6p22-p21上的组蛋白基因簇-1(HIST1)内。另外两个组蛋白基因簇HIST2和HIST3分别位于染色体1q21和1q42上。HIST2含有1个复制依赖性H4基因,即HIST2H4A,而HIST3中没有H4基因。另一个H4基因,HIST4H4(615069)位于染色体12p13.1上。在小鼠中,Hist1、Hist2和Hist3基因簇分别位于染色体13A2-A3、3F1-F2和11B2上。所有依赖复制的组蛋白基因都是无内含子的,它们编码的mRNA没有多聚(a)尾,而是以保守的干环序列结束。与复制依赖组蛋白基因不同,复制独立组蛋白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孤立基因,与任何其他H1或核心组蛋白基因分开。一些复制无关的组蛋白基因包含内含子,并用多(A)尾编码mRNA。所有人类和小鼠H4组蛋白基因编码相同的蛋白质(总结如下Marzluff等人(2002年)福斯特和唐斯(2005)).


克隆和表达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arzluff等人(2002年)鉴定了小鼠和人类HIST1H4A基因。所有小鼠和人类H4基因,包括HIST1H4A,编码相同的蛋白质。


映射

通过对染色体6p21.3的YAC连接区的分析,Albig等人(1997年)以35个组蛋白基因簇为特征,包括H4/a。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arzluff等人(2002年)确定染色体6p22-p21上的HIST1簇包含55个组蛋白基因,包括12个H4基因。HIST1H4A基因是HIST1簇内端粒最多的H4基因。HIST1簇跨越2 Mb以上,包含2个大的缺口(每个缺口超过250 kb),其中没有组蛋白基因,但有许多其他基因。染色体13A2-A3上的小鼠Hist1簇组蛋白基因的组织结构与人类Hist1中的组蛋白基因基本相同。染色体1q21上的HIST2簇包含6个组蛋白基因,包括1个H4基因(HIST2H4A;142750),染色体1q42上的HIST3簇包含3个组蛋白基因,但没有H4基因。Hist2和Hist3分别位于小鼠染色体3F1-F2和11B2上。另一个H4基因,HIST4H4(615069)位于人类染色体12p13.1和小鼠染色体6G1上。


基因功能

H4组蛋白家族

审核人:费森菲尔德(1992),对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复合体的详细生化定义导致了组蛋白作用的问题再次出现。他回顾了表明转录激活需要转录因子与组蛋白成功竞争以结合启动子的证据。

CpG岛高甲基化和全基因组低甲基化是癌细胞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特征。Fraga等人(2005)以正常组织、癌细胞系和原发性肿瘤中组蛋白H4的翻译后修饰为特征。他们发现癌细胞失去了组蛋白H4的单乙酰化和三甲基化形式。这些变化早期出现,并在致瘤过程中积累,正如在多阶段皮肤致癌小鼠模型中所示。丢失主要发生在组蛋白H4的乙酰化lys16和三甲基化lys20残基上,并与DNA重复序列的低甲基化有关,这是癌细胞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特征。Fraga等人(2005)提示组蛋白H4的单乙酰化和三甲基化的整体丢失是人类肿瘤细胞的共同特征。

Wang等人(2001)报道了组蛋白H4特异性甲基转移酶PRMT1的纯化、分子鉴定和功能表征(602950),一种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在体内外特异性地甲基化组蛋白H4的精氨酸-3。PRMT1对arg3的甲基化促进了p300对H4尾部的后续乙酰化(602700). 然而,H4的乙酰化通过PRMT1抑制其甲基化。最重要的是,PRMT1的S-腺苷-L-甲硫氨酸结合位点的突变实质上削弱了其核受体辅活化因子的活性。Wang等人(2001)结论是,他们的发现揭示了H4的arg3是PRMT1的一个新的甲基化位点,并表明arg3甲基化在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Agalioti等人(2002年)发现组蛋白H3中只有一小部分赖氨酸(参见602810)和H4在体内通过GCN5乙酰转移酶乙酰化(参见602301)在干扰素-β基因(IFNB;147640). 重组含有这些赖氨酸残基突变的重组核小体揭示了基因激活的级联反应,通过对组蛋白编码的逐点解释,通过有序招募含溴多巴胺的转录复合物。组蛋白H4 lys8的乙酰化介导SWI/SNF复合物的募集(参见603111)而组蛋白H3中lys9和lys14的乙酰化对于TFIID的募集至关重要(参见313650). 因此,增强子的DNA地址中包含的信息通过产生转录复合物募集所需的新的粘附表面而转移到组蛋白N末端。

使用氘交换/质谱结合水动力测量,Black等人(2004)证明CENPA(117139)组蛋白H4形成的亚核小体四聚体比相应的组蛋白H3和H4四聚体更紧密,构象更刚性。负责压实的CENPA结构域的组蛋白H3替换足以将其导向着丝粒。因此,Black等人(2004)结论是CENPA的着丝粒靶向结构域赋予其组装的核小体独特的结构刚性,并可能在维持着丝粒特性方面发挥作用。

组蛋白H4在赖氨酸-16(H4-K16Ac)上的乙酰化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可逆翻译后染色质修饰。为了描述该标志的结构和功能作用,Shogren-Knaak等人(2006年)使用天然化学连接策略生成组蛋白H4,在K16处均匀乙酰化。将这种经修饰的组蛋白并入核小体阵列中,可抑制致密30纳米纤维的形成,并阻碍染色质形成交叉纤维相互作用的能力。H4-K16Ac还抑制了三磷酸腺苷利用染色质组装和重塑酶ACF动员单核小体的能力,表明这种单组蛋白修饰调节了非组蛋白和染色质纤维之间的高阶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

在前列腺癌原代小鼠模型的内源性肿瘤相关T细胞反应筛查中,Savage等人(2008)确定了一种天然产生的CD8+T细胞反应,该反应与组蛋白H4产生的肽反应。尽管组蛋白具有普遍存在的性质,但T细胞对组蛋白H4肽的识别与这些小鼠中前列腺癌的存在特异性相关。因此,Savage等人(2008)结论是,肿瘤浸润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库比以前认为的更广,包括来自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的肽,这些肽通常是从免疫检测中分离出来的。

Dang等人(2009)报道了酵母Sir2的年龄相关性下降(参见SIRT1,604479)蛋白质丰度伴随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化的增加和复制性老酵母细胞特定亚团区组蛋白的丢失,导致这些位点的转录沉默受损。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Sir2和Sas2的拮抗活性通过组蛋白H4 lys16在团下区域调节复制寿命。Dang等人(2009)结论是,该途径不同于现有的酵母衰老模型,可能代表了sirtuins通过维持完整的端粒染色质来调节复制衰老的进化保守功能。

Xu等人(2010)报告了大量组蛋白H3.3(参见601128)-H4四聚体在体内分裂,而大多数H3.1(参见602810)-H4四聚体在有丝分裂期间保持完整。抑制DNA复制依赖性沉积大大降低了分裂事件的水平,这表明(i)非复制依赖性H3.3沉积途径主要通过协同结合2个新的H3.3-H4二聚体进行,(ii)大多数分裂事件发生在复制依赖性沉淀期间。Xu等人(2010)结论是,大异色区内的“沉默”组蛋白修饰是通过复制相邻的先前存在组蛋白的修饰来维持的,而不需要H3-H4分裂事件。

Qi等人(2010)提供多条证据证明PHF8(300560)作为第一个单甲基组蛋白H4赖氨酸-20(H4K20me1)脱甲基酶,对组蛋白H3K9me1和me2具有附加活性。PHF8位于约7000个RefSeq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周围,位于基因体和基因间区域。PHF8缺失导致转录起始位点上的H4K20me1和H3K9me1上调,非转录起始位点的H3K9 me2上调,表明不同靶点的底物特异性不同。PHF8正向调节基因表达,这依赖于其H3K4me3-结合PHD和催化结构域。重要的是,患者突变显著损害了PHF8催化功能。PHF8调节斑马鱼大脑和颌骨发育中的细胞存活,从而为了解PHF8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潜在相关的生物学背景。最后,遗传和分子证据支持一种模型,即PHF8部分通过直接调节同源域转录因子MSX1/MSXB的表达来调节斑马鱼神经元细胞存活和颌骨发育(605558),在多种信号传导和发育途径的下游发挥作用。

Liu等人(2010)据报道,PHF8在使用多种底物(包括H3K9me1/2和H3K27me2)的同时,也具有H4K20me1脱甲基酶的功能。PHF8根据与H3K4me2/3的相互作用通过其PHD域被招募到启动子,并与E2F1、HCF1一起控制G1-S过渡(300019)和SET1A(611052)至少部分是通过从E2F1调节基因启动子亚群中去除抑制性H4K20me1标记。在有丝分裂早期,H4K20me1的积累显然需要前期磷酸化依赖的PHF8从染色质中排出,这可能是凝聚素II负载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2个非结构维持染色体(SMC)凝聚蛋白II亚基NCAPD3中的HEAT重复簇(609276)和NCAPG2(608532),能够识别H4K20me1,ChIP-Seq分析表明有丝分裂HeLa细胞中凝聚素II和H4K20me1位点有显著重叠。因此,Liu等人(2010)结论是,H4K20me1脱甲基酶PHF8的鉴定和表征揭示了该酶与细胞周期进展中的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

Fullgrabe等人(2013)据报道,通过下调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MYST1;609912)并证明这种组蛋白修饰调节自噬的结果。在全基因组水平上,Fullgrabe等人(2013)发现H4K16脱乙酰化主要与自噬相关基因的下调有关。拮抗自噬诱导的H4K16ac下调导致细胞死亡。Fullgrabe等人(2013)结论是,他们的发现确立了自噬过程中特定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改变影响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并启动调控反馈环,这是自噬诱导时生存与死亡反应的关键决定因素。

Saredi等人(2016)发现DNA复制过程中并入的新组蛋白提供了TONSL读取的复制后染色质的特征(604546)-MMS22升(615614)同源重组复合物。TONSL的锚蛋白重复结构域(ARD)读取在lys20处未甲基化的组蛋白H4尾部,这是DNA复制过程中并入的新组蛋白特有的特征。TONSL-MMS22L在并入核小体前后结合新的组蛋白H3-H4,并在G2/M晚期保留在复制的染色质上。TONSL-MM S22L与染色质结合并在受到挑战的复制叉和DNA损伤处积累需要识别未甲基化的H4 lys20。TONSL ARD中的突变是有毒的,损害了基因组稳定性、细胞活力和对复制应激的抵抗力。


生物化学特征

晶体结构

Sekulic等人(2010年)报道了亚核体异四聚体(CENP-a-H4)2(CENP/a,117139与组蛋白H4的复合物),揭示了由组成CENP-A靶向结构域(CATD)的残基编码的3个不同性质:(1)CENP-A-CENP-A界面,相对于H3-H3界面基本旋转;(2) 与H3上的电荷相反的突出回路L1;和(3)使CENP-A-H4界面硬化的强疏水性接触。参与CENP-A-CENP-A旋转的残基是高效并入着丝粒染色质所必需的,这表明了非常规核小体形状的特异性。DNA拓扑学分析表明,含有CENP-A的核小体是八聚体,具有传统的左手DNA包装。Sekulic等人(2010年)结论是CENP-A通过从折叠组蛋白核心内重组核小体来标记着丝粒位置。

Elsasser等人(2012年)报告了DAXX的晶体结构(603186)组蛋白H3.3-H4二聚体的组蛋白结合域,包括DAXX和H3.3内的突变体,以及阐明H3.3识别特异性原理的体外和体内功能研究。DAXX占据组蛋白表面可接触区域的40%,包裹在H3.3-H4二聚体周围,在H3.3-H4组蛋白折叠中伴随着结构转换而形成复杂结构。DAXX使用扩展的α-螺旋构象与主要组蛋白、DNA和ASF1相互作用位点竞争。Elsasser等人(2012年)结论是,他们的结构研究确定了读出H3.3特异性残基的识别元件,功能研究探讨了H3.3中的gly90和DAXX中的glu225对伴侣介导的H3.3变体识别特异性的贡献。


进化

组蛋白IV基因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德兰奇和史密斯(1971)注意到,在牛和豌豆的110个氨基酸中,组蛋白IV基因只有2个残基不同。

Heintz等人(1981年)结论是人类组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聚集,但没有排列成可识别的重复单位。人类组蛋白基因缺乏组织(与无脊椎动物或非洲爪蟾相比)可能反映了哺乳动物早期发育期间快速合成大量组蛋白的需求减少。

Kedes和Maxson(1981)发现人、小鼠、鸡和蟾蜍的组蛋白基因呈分散拓扑结构;它们被非组蛋白DNA的长片段分散开来。在一篇题为《失范》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这个新发现的散居者”


术语

Marzluff等人(2002年)提供了位于HIST1、HIST2和HIST3簇内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基因的命名。这些基因的符号都以HIST1、HIST2或HIST3开头,根据它们所在的簇。H2A、H2B、H3和H4基因根据它们在HIST1,HIST2和HIST3簇中的位置进行系统命名。例如,HIST1H4A是HIST1中端粒最多的H4基因,而HIST1H 4L(602831)是最具着丝粒的。相反,所有位于HIST1内的H1基因都是根据其小鼠同源物命名的。因此,HIST1H1A(142709)与小鼠H1a、HIST1H1B同源(142711)与小鼠H1b等同源。


历史

Szabo等人(1978年)提供的核酸杂交数据表明,7号染色体携带组蛋白H4编码基因。斯特芬森(1979)提出证据表明,人类所有5个组蛋白基因都聚集在7q2。尤尼斯和钱德勒(1979)将组蛋白基因定位于7q32-36条带和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同源染色体片段。

通过以下方法分离出一个包含人类组蛋白基因簇的克隆:H3-H4-H1-H2A-H2BClark等人(1981年),如引用亨切尔和伯恩斯蒂尔(1981).Sierra等人(1982年)同样发现组蛋白基因的排列与海胆和果蝇不同。

Carozzi等人(1984年)从15-kb的人类DNA基因组序列中分离出一个H1组蛋白基因。同一个15-kb片段中存在H2A、H2B、H3和H4基因,表明这些基因是聚集的。

通过对鼠-人细胞杂交和原位杂交的研究,Green等人(1984)显示H3和H4组蛋白基因位于1q,可能位于1q21。通过原位杂交,Tripputi等人(1986年)结论是组蛋白基因至少映射到3条不同的染色体:1、6和12。一些可能是非表达假基因。他们评论说组蛋白基因的数量在100到200之间。组蛋白是唯一由重复DNA编码的蛋白质。Tanguay等人(1987年)报道的原位杂交数据证实了Tripputi等人(1986年)使用含有果蝇5个组蛋白基因的异源探针。他们发现,谷物的主要浓度为6p12-q21、12q11-q22和1cen-q25。Allen等人(1989)报道了组蛋白3和4在人类6号染色体上的相互矛盾的分配。


参考文献

  1. Agalioti,T.、Chen,G.、Thanos,D。破译人类基因的转录组蛋白乙酰化代码。细胞111:381-3922002。[公共医学:12419248,相关引文][全文]

  2. Albig,W.,Kioschis,P.,Poustka,A.,Meergans,K.,Doenecke,D。人类组蛋白基因组织:一个大簇内的非规则排列。基因组学40:314-3221997。[公共医学:9119399,相关引文][全文]

  3. 艾伦,B.,奥斯特雷,H.,斯坦因,J.,斯坦恩,G。组蛋白基因簇映射到染色体1和6。(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51:950,1989年。

  4. Black,B.E.、Foltz,D.R.、Chakravarthy,S.、Luger,K.、Woods,V.L.,Jr.、Cleveland,D.W。产生着丝粒染色质的结构决定因素。《自然》430:578-5822004。[公共医学:15282608,相关引文][全文]

  5. Carozzi,N.、Marashi,F.、Plumb,M.、Zimmerman,S.、Zimmerman,A.、Coles,L.S.、Wells,J.R.E.、Stein,G.和Stein,J。人类H1和核心组蛋白基因的聚类。《科学》224:1115-11171984年。[公共医学:6719136,相关引文][全文]

  6. Chandler,M.E.,Kedes,L.H.,Cohn,R.H.,Yunis,J.J。人类组蛋白编码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的末端。《科学》205:908-9101979。[公共医学:472711,相关引文][全文]

  7. Clark,S.J.,Krieg,P.A.,Wells,J.R.E。含有人类组蛋白基因的克隆的分离。核酸研究9:1583-15971981年。[公共医学:6262733,相关引文][全文]

  8. Dang,W.、Steffen,K.K.、Perry,R.、Dorsey,J.A.、Johnson,F.B.、Shilatifard,A.、Kaeberlein,M.、Kennedy,B.K.、Berger,S.L。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化调节细胞寿命。《自然》459:802-8072009年。[公共医学:19516333,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9. Drange,R.J.,Smith,E.L。组蛋白: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年鉴。40: 279-314, 1971.[公共医学:4941236,相关引文][全文]

  10. Elsasser,S.J.、Huang,H.、Lewis,P.W.、Chin,J.W.、Allis,C.D.、Patel,D.J。DAXX包裹组蛋白H3.3-H4二聚体,用于H3.3特异性识别。《自然》491:560-5652012。[公共医学:23075851,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1. 费森菲尔德,G。染色质是转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355:219-224992。[公共医学:1731219,相关引文][全文]

  12. Foster,E.R.,Downs,J.A。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组蛋白H2A磷酸化。FEBS J.272:3231-3240,2005年。[公共医学:15978030,相关引文][全文]

  13. 弗拉加,M.F.,巴列斯塔,E.,维拉尔-加雷亚,A.,博伊克斯-霍内,M.,埃斯帕达,J.,肖塔,G.,博纳尔迪,T.,海登,C.,罗佩罗,S.,皮特里,K.,伊耶,N.G.,佩雷斯-罗萨多,A.和其他11人。组蛋白H4在lys16失乙酰化和lys20三甲基化是人类癌症的常见特征。自然基因。37:391-4002005年。[公共医学:15765097,相关引文][全文]

  14. Fullgrabe,J.,Lynch-Day,M.A.,Heldring,N.,Li,W.,Struijk,R.B.,Ma,Q.,Hermanson,O.,Rosenfeld,M.G.,Klonsky,D.J.,Joseph,B。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转移酶hMOF调节自噬的结果。《自然》杂志500:468-4712013。注:勘误表:自然543:742,仅限2017年。[公共医学:23863932,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15. Green,L.、Van Antwerpen,R.、Stein,J.、Steen,G.、Tripputi,P.、Emanuel,B.、Selden,J.和Croce,C。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主要人类组蛋白基因簇。《科学》226:838-8401984。[公共医学:6494913,相关引文][全文]

  16. 海因茨,N.,泽尼克,M.,罗德,R.G。人类组蛋白基因的结构:聚集但不串联重复。手机24:661-6681981。[公共医学:6265100,相关引文][全文]

  17. 亨切尔,C.C.,伯恩斯蒂尔,M.L。组蛋白基因家族的组织和表达。手机25:301-3131981。[公共医学:6793234,相关引文][全文]

  18. Kedes,L.,Maxson,R。组蛋白基因组织:范式丢失。《自然》294:11-121981年。[公共医学:7290213,相关引文][全文]

  19. Lichtler,A.C.、Sierra,F.、Clark,S.、Wells,J.R.E.、Stein,J.L.和Stein,G.S。HeLa细胞的多个H4组蛋白mRNA编码在不同的基因中。《自然》298:195-1981982。[公共医学:6283378,相关引文][全文]

  20. Liu,W.,Tanasa,B.,Tyurina,O.V.,Zhou,T.Y.,Gassmann,R.,Liu,W.T.,Ohgi,K.A.,Benner,C.,Garcia-Bassets,I.,Aggarwal,A.K.,Desai,A.,Dorrestein,P.C.,Glass,C.K.,Rosenfeld,M.G。PHF8介导参与细胞周期进展的组蛋白H4赖氨酸20去甲基化事件。《自然》466:508-5122010。[公共医学:20622854,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21. Marzluff,W.F.、Gongidi,P.、Woods,K.R.、Jin,J.、Maltais,L.J。人类和小鼠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基因。基因组学80:487-4982002。[公共医学:12408966,相关引文]

  22. Qi,H.H.,Sarkisian,M.,Hu,G.-Q.,Wang,Z.,Bhattacharjee,A.,Gordon,D.B.,Gonzales,M.、Lan,F.,Ongusaha,P.P.,Huarte,M.;Yaghi,N.K.,Lim,H.,Garcia,B.A.,Brizuela,L.,Zhao,K.,Roberts,T.M.,Shi,Y。组蛋白H4K20/H3K9脱甲基酶PHF8调节斑马鱼大脑和颅面发育。《自然》466:503-5072010。[公共医学:20622853,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23. Saredi,G.、Huang,H.、Hammond,C.M.、Alabert,C.、Bekker-Jensen,S.、Forne,I.、Reveron-Gomez,N.、Foster,B.M.、Mlejnkova,L.、Bartke,T.、Cejka,P.、Mailand,N.,Imhof,A.、Patel,D.J.、Groth,A。H4K20me0标记复制后染色质并招募TONSL-MMS22L DNA修复复合体。《自然》534:714-7182016。[公共医学:27338793,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24. Savage,P.A.、Vosseller,K.、Kang,C.、Larimore,K.和Riedel,E.、Wojnoonski,K.,Jungbluth,A.A.、Allison,J.P。前列腺癌滤过CD8+T淋巴细胞对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的识别。《科学》319:215-202008。[公共医学:18187659,相关引文][全文]

  25. Sekulic,N.、Bassett,E.A.、Rogers,D.J.、Black,B.E。(CENP-A-H4)2的结构揭示了标记着丝粒的物理特征。《自然》467:347-3512010。[公共医学:20739937,图像,相关引文][全文]

  26. Shogren-Knaak,M.,Ishii,H.,Sun,J.-M.,Pazin,M.J.,Davie,J.R.,Peterson,C.L。组蛋白H4-K16乙酰化控制染色质结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科学》311:844-8472006。[公共医学:16469925,相关引文][全文]

  27. Sierra,F.、Lichtler,A.、Marashi,F.,Rickles,R.、Van Dyke,T.、Clark,S.、Wells,J.、Stein,G.、Stean,J。人类组蛋白基因的组织。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79: 1795-1799, 1982.[公共医学:6281786,相关引文][全文]

  28. D.M.斯特芬森。人类组蛋白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限1979年25时211分。

  29. Szabo,P.,Yu,L.C.,Borun,T.,Varicchio,F.,Siniscalco,M.,Prensky,W。人类组蛋白基因的定位。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22: 359-363, 1978.[公共医学:752503,相关引文][全文]

  30. Tanguay,R.M.、Berube,D.、Gagne,R。通过原位杂交将组蛋白基因定位在第6、12和1号染色体上。(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46:702,1987年。

  31. Tripputi,P.、Emanuel,B.S.、Croce,C.M.、Green,L.G.、Stein,G.S.和Stein,J.L。人类组蛋白基因映射到多条染色体。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83: 3185-3188, 1986.[公共医学:3458175,相关引文][全文]

  32. Wang,H.,Huang,Z.-Q.,Xia,L.,Feng,Q.,Erdjument-Bromage,H.、Strahl,B.D.、Briggs,S.D.、Allis,C.D.、Wong,J.、Tempst,P.、Zhang,Y。精氨酸3处组蛋白H4的甲基化促进核激素受体的转录激活。《科学》293:853-8572001。[公共医学:11387442,相关引文][全文]

  33. Xu,M.,Long,C.,Chen,X.,Huang,C.,陈,S.,Zhu,B。组蛋白H3-H4四聚体在DNA复制依赖性染色质组装期间的分配。《科学》328:94-982010。[公共医学:20360108,相关引文][全文]

  34. 尤尼斯,J.J.,钱德勒,M.E。人类组蛋白基因7q32-36带的定位以及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同源染色体片段。(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限1979年25时220分。


Paul J.Converse-更新时间:2016年7月21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3年10月14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日期:2013年2月7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2年12月21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0年6月10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0年4月14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9年8月14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8年3月25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6年4月18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8/27/2001
创建日期:
丽贝卡·S·拉苏利:1998年7月10日
阿洛佩兹:2023年5月26日
mgross:2022年4月21日
卡罗尔:2017年8月28日
卡罗尔:2016年7月22日
mgross:2016年7月21日
阿洛佩兹:2013年10月14日
阿洛佩兹:2013年6月24日
mgross:2013年2月7日
2013年4月2日
阿洛佩兹:2012年12月21日
阿洛佩兹:2010年6月10日
mgross:2010年7月22日
阿洛佩兹:2010年4月14日
wwang:2009年9月1日
阿洛佩兹:2009年8月17日
特里:2009年8月14日
脱发:2008年3月25日
阿洛佩兹:2006年4月24日
特里:2006年4月18日
tkritzer:2003年3月31日
阿洛佩兹:2001年8月31日
阿洛佩兹:2001年8月31日
毛圈布:2001年8月27日
阿洛佩兹:1998年8月26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14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10日

*602822

H4簇合组蛋白1;H4C1型


备选标题;符号

组蛋白基因簇1,H4组蛋白家族,成员A;HIST1H4A公司
组蛋白基因簇1,H4A
HIST1簇,H4A
H4组蛋白家族,成员A;H4FA型
H4/A型


HGNC批准的基因符号:H4C1

细胞遗传学位置:6p22.2   基因组坐标(GRCh38):6:26021649-26022050 (来自NCBI)


文本

描述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重复单位。核小体核心颗粒由两个核心组蛋白H2A(参见613499)、H2B(参见609904)、H3(参见602810)和H4形成的八聚体组成,DNA包裹在其周围。第五种组蛋白,组蛋白H1(见142709),与核小体之间的连接体DNA结合,对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很重要。HIST1H4A是一种核心组蛋白H4(由Marzluff等人(2002年)和Foster and Downs(2005年)总结)。


基因家族

所有核心组蛋白,包括H4组蛋白,都包含一个组蛋白折叠结构域,该结构域是核小体核心结构的中心,以及一个从核小体核颗粒突起的柔性N末端结构域。与其他组蛋白一样,H4组蛋白可以根据其时间表达进行分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如HIST1H4A至HIST1H 4L(602831)和HIST2H4A(142750)主要在S期表达。相反,复制非依赖性组蛋白或替代变体组蛋白可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大多数复制依赖性H4组蛋白基因以及其他核心组蛋白基因位于染色体6p22-p21上的组蛋白基因簇-1(HIST1)内。另外两个组蛋白基因簇HIST2和HIST3分别位于染色体1q21和1q42上。HIST2含有1个复制依赖性H4基因HIST2H4A,HIST3中没有H4基因。另一个H4基因HIST4H4(615069)位于染色体12p13.1上。在小鼠中,Hist1、Hist2和Hist3基因簇分别位于染色体13A2-A3、3F1-F2和11B2上。所有依赖复制的组蛋白基因都是无内含子的,它们编码的mRNA没有多聚(a)尾,而是以保守的干环序列结束。与复制依赖组蛋白基因不同,复制独立组蛋白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孤立基因,与任何其他H1或核心组蛋白基因分开。一些不依赖复制的组蛋白基因含有内含子,并编码具有poly(A)尾部的mRNA。所有人类和小鼠H4组蛋白基因编码相同的蛋白质(由Marzluff等人(2002年)和Foster和Downs(2005年)总结)。


克隆和表达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arzluff等人(2002年)鉴定了小鼠和人类HIST1H4A基因。所有小鼠和人类H4基因,包括HIST1H4A,编码相同的蛋白质。


映射

Albig等人(1997年)通过分析6p21.3号染色体的YAC contig,确定了35个组蛋白基因簇的特征,包括H4/a。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Marzluff等人(2002年)确定染色体6p22-p21上的HIST1簇包含55个组蛋白基因,包括12个H4基因。HIST1H4A基因是HIST1簇内端粒最多的H4基因。HIST1簇跨越2 Mb以上,包含2个大的缺口(每个缺口超过250 kb),其中没有组蛋白基因,但有许多其他基因。染色体13A2-A3上的小鼠Hist1簇组蛋白基因的组织结构与人类Hist1中的组蛋白基因基本相同。染色体1q21上的HIST2簇包含6个组蛋白基因,包括1个H4基因(HIST2H4A;142750),而染色体1q42上的HIST簇包含3个组蛋白蛋白基因,但没有H4基因。Hist2和Hist3分别位于小鼠染色体3F1-F2和11B2上。另一个H4基因HIST4H4(615069)位于人类染色体12p13.1和小鼠染色体6G1上。


基因功能

H4组蛋白家族

正如Felsenfeld(1992)所回顾的,对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复合物的详细生化定义导致了关于组蛋白作用的问题再次出现。他回顾了表明转录激活需要转录因子与组蛋白成功竞争以结合启动子的证据。

CpG岛高甲基化和全基因组低甲基化是癌细胞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特征。Fraga等人(2005年)在正常组织、癌细胞系和原发性肿瘤的综合小组中描述了组蛋白H4的翻译后修饰。他们发现癌细胞失去了组蛋白H4的单乙酰化和三甲基化形式。这些变化早期出现,并在致瘤过程中积累,正如在多阶段皮肤致癌小鼠模型中所示。丢失主要发生在组蛋白H4的乙酰化lys16和三甲基化lys20残基上,并与DNA重复序列的低甲基化有关,这是癌细胞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特征。Fraga等人(2005年)认为组蛋白H4的单乙酰化和三甲基化的全球丢失是人类肿瘤细胞的共同特征。

Wang等人(2001年)报道了组蛋白H4特异性甲基转移酶PRMT1(602950)的纯化、分子鉴定和功能表征,PRMT1是一种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蛋白。PRMT1在体内外特异性地甲基化组蛋白H4的精氨酸-3。PRMT1对arg3的甲基化促进了随后p300(602700)对H4尾部的乙酰化。然而,H4的乙酰化通过PRMT1抑制其甲基化。最重要的是,PRMT1的S-腺苷-L-甲硫氨酸结合位点的突变实质上削弱了其核受体辅活化因子的活性。Wang等人(2001年)得出结论,他们的发现揭示了H4的arg3是PRMT1的一个新的甲基化位点,并表明arg3甲基化在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Agalioti等人(2002年)发现,在干扰素-β基因(IFNB;147640)激活期间,组蛋白H3(见602810)和H4中只有一小部分赖氨酸在体内被GCN5乙酰转移酶乙酰化(见602301)。在这些赖氨酸残基中携带突变的重组核小体的重组揭示了通过含有溴结构域的转录复合物的有序募集,通过组蛋白密码的逐点解释的基因激活级联。组蛋白H4 lys8的乙酰化介导SWI/SNF复合物的募集(参见603111),而组蛋白H3中lys9和lys14的乙酰化对于TFIID的募集至关重要(参见313650)。因此,增强子DNA地址中包含的信息通过生成转录复合物招募所需的新型粘附表面转移到组蛋白N末端。

Black等人(2004年)利用氘交换/质谱结合流体力学测量证明,CENPA(117139)和组蛋白H4形成亚核体四聚体,比组蛋白H3和H4的相应四聚体更紧密,构象更刚性。负责压实的CENPA结构域的组蛋白H3替换足以将其导向着丝粒。因此,Black等人(2004年)得出结论,CENPA的着丝粒靶向结构域为其组装的核小体赋予了独特的结构刚性,并可能在维持着丝粒特性方面发挥作用。

组蛋白H4在赖氨酸-16(H4-K16Ac)上的乙酰化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可逆翻译后染色质修饰。为了表征该标记的结构和功能作用,Shogren-Knaak等人(2006年)使用天然化学连接策略生成组蛋白H4,该组蛋白在K16处均匀乙酰化。将这种修饰的组蛋白掺入核小体阵列抑制了致密的30纳米类纤维的形成,并阻碍了染色质形成跨纤维相互作用的能力。H4-K16Ac还抑制了三磷酸腺苷利用染色质组装和重塑酶ACF动员单核小体的能力,表明这种单组蛋白修饰调节了非组蛋白和染色质纤维之间的高阶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

在前列腺癌原代小鼠模型内源性肿瘤相关T细胞反应的筛选中,Savage等人(2008年)确定了一种天然产生的CD8+T细胞反应,该反应与组蛋白H4产生的肽反应。尽管组蛋白具有普遍的性质,但组蛋白H4肽的T细胞识别与这些小鼠前列腺癌的存在有特异性相关。因此,Savage等人(2008年)得出结论,肿瘤浸润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库比以前认为的更广,包括来自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的肽,这些肽通常从免疫检测中分离出来。

Dang等人(2009年)报告称,酵母Sir2(参见SIRT1,604479)蛋白丰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同时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化增加,组蛋白在复制性老酵母细胞的特定亚团区域丢失,导致这些位点的转录沉默受损。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Sir2和Sas2的拮抗活性通过组蛋白H4 lys16在团下区域调节复制寿命。Dang等人(2009年)得出结论认为,该途径不同于现有的酵母老化模型,可能代表了sirtuins通过维持完整的端粒染色质来调节复制老化的进化保守功能。

Xu等人(2010年)报告称,大量组蛋白H3.3(见601128)-H4四聚体在体内分裂,而大多数H3.1(见602810)-H4四聚体在有丝分裂期间保持完整。抑制DNA复制依赖性沉积大大降低了分裂事件的水平,这表明(i)非复制依赖性H3.3沉积途径主要通过协同结合2个新的H3.3-H4二聚体进行,(ii)大多数分裂事件发生在复制依赖性沉淀期间。Xu等人(2010年)得出结论,大异色区内的“无声”组蛋白修饰是通过复制相邻的先前存在组蛋白的修饰来维持的,而不需要H3-H4分裂事件。

Qi等人(2010年)提供了多行证据,证明PHF8(300560)是第一个单甲基组蛋白H4赖氨酸-20(H4K20me1)脱甲基酶,对组蛋白H3K9me1和me2具有额外活性。PHF8位于约7000个RefSeq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周围,位于基因体和基因间区域。PHF8缺失导致转录起始位点上的H4K20me1和H3K9me1上调,非转录起始位点的H3K9 me2上调,表明不同靶点的底物特异性不同。PHF8正向调节基因表达,这依赖于其H3K4me3-结合PHD和催化结构域。重要的是,患者突变显著损害了PHF8的催化功能。PHF8调节斑马鱼大脑和颌骨发育中的细胞存活,从而为了解PHF8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潜在相关的生物学背景。最后,遗传和分子证据支持一种模型,即PHF8部分通过直接调节同源域转录因子MSX1/MSXB(605558)的表达来调节斑马鱼神经元细胞存活和颌骨发育,该转录因子在多种信号和发育途径的下游发挥作用。

Liu等人(2010年)报告称,PHF8在使用多种底物(包括H3K9me1/2和H3K27me2)的同时,也起到H4K20me1脱甲基酶的作用。PHF8通过其PHD结构域根据与H3K4me2/3的相互作用被招募到启动子中,并通过从E2F1调节基因启动子的一个子集中删除抑制性H4K20me1标记,控制G1-S与E2F1、HCF1(300019)和SET1A(611052)的转换,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是这样的。在有丝分裂早期,H4K20me1的积累显然需要前期磷酸化依赖的PHF8从染色质中排出,这可能是凝聚素II负载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两个非结构维持染色体(SMC)凝聚素II亚单位NCAPD3(609276)和NCAPG2(608532)中的HEAT重复簇能够识别H4K20me1,ChIP-Seq分析表明有丝分裂HeLa细胞中凝聚素II和H4K20me1位点有显著重叠。因此,Liu等人(2010年)得出结论,H4K20me1脱甲基酶PHF8的鉴定和表征揭示了该酶与细胞周期进展中的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

Fullgrabe等人(2013)报告称,通过下调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MYST1;609912),自噬的诱导与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化(H4K16ac)的减少相耦合,并证明这种组蛋白修饰调节自噬结果。在全基因组水平上,Fullgrabe等人(2013)发现H4K16脱乙酰化主要与自噬相关基因的下调有关。拮抗自噬诱导的H4K16ac下调导致细胞死亡。Fullgrabe等人(2013年)的结论是,他们的发现确立了在自噬过程中特定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改变会影响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并启动调控反馈回路,这是自噬诱导后存活与死亡反应的关键决定因素。

Saredi等人(2016年)发现,DNA复制过程中并入的新组蛋白提供了复制后染色质的特征,该特征由TONSL(604546)-MMS22L(615614)同源重组复合体读取。TONSL的锚蛋白重复结构域(ARD)读取在lys20处未甲基化的组蛋白H4尾部,这是DNA复制过程中并入的新组蛋白特有的特征。TONSL-MMS22L在掺入核小体之前和之后结合新的组蛋白H3-H4,并保留在复制的染色质上直到晚期G2/M。TONSL-MMS22L与染色质结合并在受攻击的复制叉和DNA损伤处积累需要识别未甲基化的H4 lys20。TONSL ARD中的突变是有毒的,损害了基因组稳定性、细胞活力和对复制应激的抵抗力。


生物化学特征

晶体结构

Sekulic等人(2010年)报告了亚核小体异四聚体(CENP-a-H4)2(CENP_a,117139,与组蛋白H4复合)的晶体结构,揭示了组成CENP-a靶向结构域(CATD)的残基编码的3种不同性质:(1)CENP-a-CENP-a接口,相对于H3-H3接口旋转很大;(2) 与H3上的电荷相反的突出回路L1;和(3)使CENP-A-H4界面硬化的强疏水性接触。参与CENP-A-CENP-A旋转的残基是有效掺入着丝粒染色质所必需的,这表明对非常规核小体形状的特异性。DNA拓扑学分析表明,含有CENP-A的核小体是八聚体,具有传统的左手DNA包装。Sekulic等人(2010年)得出结论,CENP-A通过从折叠组蛋白核心内重组核小体来标记着丝粒位置。

Elsasser等人(2012年)报告了具有组蛋白H3.3-H4二聚体的DAXX(603186)组蛋白结合域的晶体结构,包括DAXX和H3.3内的突变体,以及阐明H3.3识别特异性基础原理的体内外功能研究。DAXX占据组蛋白表面可接触区域的40%,包裹在H3.3-H4二聚体周围,在H3.3-H4组蛋白折叠中伴随着结构转换而形成复杂结构。DAXX使用扩展的α-螺旋构象与主要组蛋白、DNA和ASF1相互作用位点竞争。Elsasser等人(2012年)得出结论,他们的结构研究确定了能够读出H3.3特异性残基的识别元件,功能研究探讨了H3.3中gly90和DAXX中glu225对伴侣介导的H3.3变体识别特异性的贡献。


进化

组蛋白IV基因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Delange和Smith(1971)指出,牛和豌豆的组蛋白IV基因在110个氨基酸中只有2个残基不同。

Heintz等人(1981年)得出结论,人类组蛋白基因聚集在基因组中,但没有排列成可识别的重复单位。人类组蛋白基因缺乏组织(与无脊椎动物或非洲爪蟾相比)可能反映了哺乳动物早期发育期间快速合成大量组蛋白的需求减少。

Kedes和Maxson(1981年)发现,人类、小鼠、鸡和蟾蜍的组蛋白基因呈现分散的拓扑结构;它们被非组蛋白DNA的长片段分散开来。在一篇题为《失范》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这个新发现的散居者”


术语

Marzluff等人(2002年)为位于HIST1、HIST2和HIST3簇内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基因提供了一个命名法。这些基因的符号都以HIST1、HIST2或HIST3开头,根据它们所处的簇。H2A、H2B、H3和H4基因根据它们在HIST1、HIST2和HIST3簇中的位置进行系统命名。例如,HIST1H4A是HIST1中端粒最多的H4基因,而HIST1H 4L(602831)是最具着丝粒的基因。相反,所有位于HIST1内的H1基因都是根据其小鼠同源物命名的。因此,HIST1H1A(142709)与小鼠H1a同源,HIST1 H1b(142711)与小鼠H2b同源,依此类推。


历史

Szabo等人(1978年)提出了核酸杂交数据,表明7号染色体携带组蛋白H4蛋白编码基因。Steffensen(1979)提出证据表明,人类所有5个组蛋白基因都聚集在7q2。Yunis和Chandler(1979)将组蛋白基因定位在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7q32-36带和同源染色体片段上。

如Hentschel和Birnstiel(1981)引用的那样,Clark等人(1981)分离出了一个克隆,该克隆包含H3-H4-H1-H2A-H2B顺序的人类组蛋白基因簇。Sierra等人(1982年)同样发现组蛋白基因的排列与海胆和果蝇不同。

Carozzi等人(1984年)从15-kb人类DNA基因组序列中分离出H1组蛋白基因。同一个15-kb片段中存在H2A、H2B、H3和H4基因,表明这些基因是聚集的。

通过对鼠-人细胞杂种的研究和原位杂交,Green等人(1984)表明H3和H4组蛋白基因位于1q,可能是1q21。通过原位杂交,Tripputi等人(1986年)得出结论,组蛋白基因至少映射到3条不同的染色体:1、6和12。一些可能是非表达假基因。他们评论说组蛋白基因的数量在100到200之间。组蛋白是唯一由重复DNA编码的蛋白质。Tanguay等人(1987年)报告了使用含有果蝇5个组蛋白基因的异源探针的原位杂交数据,证实了Tripputi等人(1986年)的数据。他们发现,谷物的主要浓度为6p12-q21、12q11-q22和1cen-q25。Allen等人(1989年)报道了组蛋白3和组蛋白4在人类6号染色体上的相互矛盾的分配。


另请参阅:

Chandler等人(1979年);Lichtler等人(1982年)

参考文献

  1. Agalioti,T.、Chen,G.、Thanos,D。破译人类基因的转录组蛋白乙酰化代码。电话:111:381-392002。[PubMed:12419248][全文:https://doi.org/10.1016/s0092-8674(02)01077-2]

  2. Albig,W.,Kioschis,P.,Poustka,A.,Meergans,K.,Doenecke,D。人类组蛋白基因组织:一个大簇内的非规则排列。基因组学40:314-3221997。[公共医学:9119399][全文:https://doi.org/10.1006/geno.1996.4592]

  3. 艾伦,B.,奥斯特雷,H.,斯坦因,J.,斯坦恩,G。组蛋白基因簇映射到染色体1和6。(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51:950,1989年。

  4. Black,B.E.,Foltz,D.R.,Chakravarthy,S.,Luger,K.,Woods,V.L.,Jr.,克利夫兰,D.W。产生着丝粒染色质的结构决定因素。《自然》430:578-5822004。[公共医学:15282608][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02766]

  5. Carozzi,N.、Marashi,F.、Plumb,M.、Zimmerman,S.、Zimmerman,A.、Coles,L.S.、Wells,J.R.E.、Stein,G.和Stein,J。人类H1和核心组蛋白基因的聚类。《科学》224:11115-11171984。[公共医学:6719136][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6719136]

  6. Chandler,M.E.,Kedes,L.H.,Cohn,R.H.,Yunis,J.J。人类组蛋白编码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的末端。《科学》205:908-9101979。[公共医学:472711][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472711]

  7. Clark,S.J.,Krieg,P.A.,Wells,J.R.E。含有人类组蛋白基因的克隆的分离。核酸研究9:1583-15971981年。[公共医学:6262733][全文:https://doi.org/10.1093/nar/9.7.1583]

  8. Dang,W.、Steffen,K.K.、Perry,R.、Dorsey,J.A.、Johnson,F.B.、Shilatifard,A.、Kaeberlein,M.、Kennedy,B.K.、Berger,S.L。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化调节细胞寿命。《自然》459:802-8072009。[公共医学:19516333][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08085]

  9. Drange,R.J.,Smith,E.L。组蛋白: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年鉴。40: 279-314, 1971.[公共医学:4941236][全文:https://doi.org/10.1146/annurev.bi.40.070171.01431]

  10. Elsasser,S.J.、Huang,H.、Lewis,P.W.、Chin,J.W.、Allis,C.D.、Patel,D.J。DAXX包裹组蛋白H3.3-H4二聚体,用于H3.3特异性识别。《自然》491:560-5652012。[PubMed:23075851][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11608]

  11. 费森菲尔德,G。染色质是转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355:219-2241992年。[公共医学:1731219][全文:https://doi.org/10.1038/355219a0]

  12. Foster,E.R.,Downs,J.A。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组蛋白H2A磷酸化。FEBS J.272:3231-3240,2005年。[公共医学:15978030][全文:https://doi.org/10.1111/j.1742-4658.2005.04741.x]

  13. Fraga,M.F.,Ballestar,E.,Villar Garea,A.,Boix Chornet,M.,Espada,J.,Schotta,G.,Bonaldi,T.,Haydon,C.,Ropero,S.,Petrie,K.,Iyer,N.G.,Perez Rosado,A.和其他11人。组蛋白H4在lys16失乙酰化和lys20三甲基化是人类癌症的常见特征。自然遗传学。37: 391-400, 2005.[公共医学:15765097][全文:https://doi.org/10.1038/ng1531]

  14. Fullgrabe,J.,Lynch-Day,M.A.,Heldring,N.,Li,W.,Struijk,R.B.,Ma,Q.,Hermanson,O.,Rosenfeld,M.G.,Klonsky,D.J.,Joseph,B。组蛋白H4赖氨酸16乙酰转移酶hMOF调节自噬的结果。《自然》杂志500:468-4712013。注:勘误表:自然543:742,仅限2017年。[公共医学:23863932][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12313]

  15. Green,L.、Van Antwerpen,R.、Stein,J.、Steen,G.、Tripputi,P.、Emanuel,B.、Selden,J.和Croce,C。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主要人类组蛋白基因簇。《科学》226:838-8401984。[PubMed:6494913][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6494913]

  16. 海因茨,N.,泽尼克,M.,罗德,R.G。人类组蛋白基因的结构:聚集但不串联重复。手机24:661-6681981。[公共医学:6265100][全文:https://doi.org/10.1016/0092-8674(81)90092-1]

  17. Hentschel,C.C.、Birnstiel,M.L。组蛋白基因家族的组织和表达。手机25:301-3131981。[公共医学:6793234][全文:https://doi.org/10.1016/0092-8674(81)90048-9]

  18. Kedes,L.,Maxson,R。组蛋白基因组织:范式丢失。《自然》294:11-121981。[公共医学:7290213][全文:https://doi.org/10.1038/294011a0]

  19. Lichtler,A.C.、Sierra,F.、Clark,S.、Wells,J.R.E.、Stein,J.L.和Stein,G.S。HeLa细胞的多个H4组蛋白mRNA编码在不同的基因中。《自然》298:195-1981982。[公共医学:6283378][全文:https://doi.org/10.1038/298195a0]

  20. Liu,W.,Tanasa,B.,Tyurina,O.V.,Zhou,T.Y.,Gassmann,R.,Liu,W.T.,Ohgi,K.A.,Benner,C.,Garcia-Bassets,I.,Aggarwal,A.K.,Desai,A.,Dorrestein,P.C.,Glass,C.K.,Rosenfeld,M.G。PHF8介导参与细胞周期进展的组蛋白H4赖氨酸20去甲基化事件。《自然》466:508-5122010。[公共医学:20622854][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09272]

  21. Marzluff,W.F.、Gongidi,P.、Woods,K.R.、Jin,J.、Maltais,L.J。人类和小鼠的复制依赖性组蛋白基因。基因组学80:487-4982002。[公共医学:12408966]

  22. Qi,H.H.,Sarkisian,M.,Hu,G.-Q.,Wang,Z.,Bhattacharjee,A.,Gordon,D.B.,Gonzales,M.、Lan,F.,Ongusaha,P.P.,Huarte,M.;Yaghi,N.K.,Lim,H.,Garcia,B.A.,Brizuela,L.,Zhao,K.,Roberts,T.M.,Shi,Y。组蛋白H4K20/H3K9脱甲基酶PHF8调节斑马鱼大脑和颅面发育。《自然》466:503-5072010。[公共医学:20622853][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09261]

  23. Saredi,G.、Huang,H.、Hammond,C.M.、Alabert,C.、Bekker Jensen,S.、Forne,I.、Reveron Gomez,N.、Foster,B.M.、Mlejnkova,L.、Bartke,T.、Cejka,P.、Mailand,N.、Imhof,A.、Patel,D.J.、Groth,A。H4K20me0标记复制后染色质并招募TONSL-MMS22L DNA修复复合体。《自然》534:714-7182016。[公共医学:27338793][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18312]

  24. Savage,P.A.、Vosseller,K.、Kang,C.、Larimore,K.和Riedel,E.、Wojnoonski,K.,Jungbluth,A.A.、Allison,J.P。前列腺癌滤过CD8+T淋巴细胞对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的识别。《科学》319:215-202008。[PubMed:18187659][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48886]

  25. Sekulic,N.、Bassett,E.A.、Rogers,D.J.、Black,B.E。(CENP-A-H4)2的结构揭示了标记着丝粒的物理特征。《自然》467:347-3512010。[公共医学:20739937][全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09323]

  26. Shogren-Knaak,M.,Ishii,H.,Sun,J.-M.,Pazin,M.J.,Davie,J.R.,Peterson,C.L。组蛋白H4-K16乙酰化控制染色质结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科学》311:844-8472006。[公共医学:16469925][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24000]

  27. Sierra,F.、Lichtler,A.、Marashi,F.,Rickles,R.、Van Dyke,T.、Clark,S.、Wells,J.、Stein,G.、Stean,J。人类组蛋白基因的组织。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79: 1795-1799, 1982.[公共医学:6281786][全文:https://doi.org/10.1073/pnas.79.6.1795]

  28. D.M.斯特芬森。人类组蛋白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限1979年25时211分。

  29. Szabo,P.,Yu,L.C.,Borun,T.,Varicchio,F.,Siniscalco,M.,Prensky,W。人类组蛋白基因的定位。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22: 359-363, 1978.[公共医学:752503][全文:https://doi.org/10.1159/000130972]

  30. Tanguay,R.M.、Berube,D.、Gagne,R。通过原位杂交将组蛋白基因定位到第6、12和1号染色体。(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46:702,1987年。

  31. Tripputi,P.、Emanuel,B.S.、Croce,C.M.、Green,L.G.、Stein,G.S.、Stein,J.L。人类组蛋白基因映射到多条染色体。程序。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83: 3185-3188, 1986.[公共医学:3458175][全文:https://doi.org/10.1073/pnas.83.10.3185]

  32. Wang,H.,Huang,Z.-Q.,Xia,L.,Feng,Q.,Erdjument-Bromage,H.、Strahl,B.D.、Briggs,S.D.、Allis,C.D.、Wong,J.、Tempst,P.、Zhang,Y。组蛋白H4在精氨酸3处的甲基化促进核激素受体的转录激活。《科学》293:853-8572001。[PubMed:11387442][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060781]

  33. Xu,M.,Long,C.,Chen,X.,Huang,C.,陈,S.,Zhu,B。组蛋白H3-H4四聚体在DNA复制依赖性染色质组装期间的分配。《科学》328:94-982010。[公共医学:20360108][全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78994]

  34. 尤尼斯,J.J.,钱德勒,M.E。人类组蛋白基因7q32-36带的定位以及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同源染色体片段。(摘要)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仅限1979年25时220分。


贡献者:
Paul J.Converse-更新时间:2016年7月21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3年10月14日
Matthew B.Gross-更新日期:2013年2月7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2年12月21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0年6月10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10年4月14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9年8月14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8年3月25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2006年4月18日
Ada Hamosh-更新时间:8/27/2001

创建日期:
丽贝卡·S·拉苏利:1998年7月10日

编辑历史记录:
阿洛佩兹:2023年5月26日
mgross:2022年4月21日
卡罗尔:2017年8月28日
卡罗尔:2016年7月22日
mgross:2016年7月21日
阿洛佩兹:2013年10月14日
阿洛佩兹:2013年6月24日
mgross:2013年2月7日
2013年4月2日
阿洛佩兹:2012年12月21日
阿洛佩兹:2010年6月10日
mgross:2010年7月22日
阿洛佩兹:2010年4月14日
wwang:2009年9月1日
阿洛佩兹:2009年8月17日
特里:2009年8月14日
脱发:2008年3月25日
阿洛佩兹:2006年4月24日
特里:2006年4月18日
tkritzer:2003年3月31日
阿洛佩兹:2001年8月31日
阿洛佩兹:2001年8月31日
特里:2001年8月27日
阿洛佩兹:1998年8月26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14日
阿洛佩兹:199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