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接棒老把式”

奔小康频道  2024-04-19 09:35  江西日报  编辑:汪双申  作者:

坊、抢、抓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时节。走进万年县上坊乡湾里河南溪村,田间地头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放手刹、踩油门、转动操作杆左弯右绕,伴随着轰隆隆的农机声,村民翁晓梅手脚麻利地操作着旋耕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

  爸,“观看”

  你要把机器的耙齿压得再深一点,这样下面的土就可以打得更细、更均匀。”陈如树一边回应儿媳翁晓梅,一边围着田埂打量。不到30分钟,翁晓梅就把近亩凹凸不平的农田打得平平整整。

  说到种田,陈如树可是一个老把式”,今年71岁的他,从16岁开始就在村里种田。8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患

  在外务工的儿子陈书军和儿媳翁晓梅赶回家。这么好的田地,不种就可惜了。”翁晓梅告诉记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村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撂荒地越来越多。

  不忍心良田被撂荒,翁晓梅劝说丈夫返乡种田,还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把撂荒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种粮。一家人商量后,一口气承包了800亩农田。

  为了种好田,翁晓梅一边向公公陈如树学习传统的种田技术,一边学会了操作植保无人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设备,很快从种田门外汉”变为村里的种田能手。

  种田虽然辛苦,但是现在国家政策好,收粮有保底价,购买农机还有补贴。”翁晓梅谈及缘何返乡种田,她心中有本账,今年因种粮800亩,享受到了购种、育秧等各类补贴。

  令翁晓梅感到贴心的是,当地政府还经常免费培训,派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她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等。现代化的种田方式,让陈如树开了眼。

  过去种田全凭人工,尤其是‘双抢’,累得喘不过气来!”陈如树告诉记者,如今种田的各个环节都有机器助力,旋耕机耕田、拖拉机运送春耕物资、插秧机插秧,打药也用上了植保无人机。

  我以前全靠肩挑手扛,五六亩田都忙不赢,现在机械化种田,几百亩也不在话下。”陈如树说,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经营更有利于农机大展身手”,种田正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种田也因此轻松了许多。

  有了技术赋能,翁晓梅对今年的种粮收成也充满了信心。如果没有大的天灾,刨除人工、施肥等成本,纯利约30万元。”翁晓梅告诉记者,以前是养家糊口,现在是做一番事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种好田,多打粮,做个幸福的农民。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