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LMIN:用于多播的多核处理器和并行计算机网络拓扑。 (英语) Zbl 1278.68040号

概要:未来,具有数百个内核的多核处理器将在单个芯片上协作。那么,对于双核处理器,将需要比今天的共享总线更先进的网络芯片(NoC)拓扑。多阶段互连网络已经在并行计算机中使用,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案。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网络拓扑结构,特别适用于多核系统和并行计算机中的多播流量。通过定义这种拓扑的主要参数来描述这些多层多级互连网络。确定了新体系结构的性能和成本,并与其他网络拓扑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由恒定大小数据包和可变大小数据包组成的网络流量。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组播流量都特别受益于新拓扑。

MSC公司:

68平方米 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性能评估、排队和调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Dally,W.J。;Lacy,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系结构:过去、现在和未来》(VLSI高级研究20周年会议论文集(1999)),232-241
[2] Dally,W.J。;Towles,B.,《路由包,而非电线:芯片互连网络》(设计自动化会议论文集(DAC 2001)(2001)),684-689
[3] 贝尼尼,L。;De Micheli,G.,芯片上的网络:一种新的SoC范式,IEEE计算机,35,1,70-80(2002)
[4] 库马尔,S。;Jantsch,A。;Soininen,J.-P。;弗塞尔,M。;Millberg,M。;Ùberg,J.,《芯片上网络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IEEE计算机学会VLSI年会论文集(ISVLSI’02)(2002)),105-112
[5] 还原(&A);杜勒斯库,A。;Goossens,K.,《芯片上网络的通信服务》(Bhattacharyya,S.S.;Depretter,E.F.;Teich,J.,《特定领域处理器:系统、架构、建模和仿真》(2004),马塞尔·德克尔:马塞尔·戴克尔纽约),193-213
[6] 贝尔托齐,D。;贾拉伯特,A。;Murali,S。;Tamhankar,R。;斯特焦乌,S。;Benini,L.,定制特定领域多处理器系统的NoC合成流程-片上,IEEE并行和分布式系统事务,16,2,113-129(2005)
[7] 斯特吉奥,S。;Angiolini,F。;卡特,S。;Raffo,L。;贝尔托齐,D。;De Micheli,G.,xpipes lite:面向综合的芯片网络设计库,(欧洲会议和展览设计、自动化和测试论文集(2005年),第2卷(2005),IEEE:IEEE Silverspring,MD),1188-1193
[8] Guerrier,P。;Grenier,A.,《芯片上数据包交换互连的通用架构》,(欧洲IEEE设计自动化和测试论文集(DATE 2000)(2000),IEEE出版社:IEEE出版社Silverspring,MD),250-256
[9] Alderighi,M。;卡西尼,F。;南安吉洛。;Salvi,D。;Sechi,G.R.,基于容错FPGA的空间应用多级互连网络,(IEEE第一届电子设计、测试和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DELTA'02)(2002)),302-306
[10] 吕特克博士。;Tutsch,D。;Walter,A。;Hommel,G.,《通过重新配置提高双向多级互连网络的性能》,(2005年分布式系统设计、分析和仿真论文集(DASD 2005)(2005),SCS:SCS圣地亚哥),21-27
[11] Lüdtke,D。;Tutsch,D.,《将空间和多播流量分布结合起来进行片上网络的随机建模和仿真》,(Becker,M.;Szczerbicka,H.,第19届仿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ASIM 2006)(2006),SCS出版社:SCS出版社Erlangen),241-246
[12] Tutsch D.网络架构的性能分析。第1版,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2006.; Tutsch D.网络架构的性能分析。第1版,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2006. ·Zbl 1102.68416号
[13] Khalid,医学硕士。;Rose,J.,《用于多fpga系统的混合全粒度部分交叉布线体系结构》(ACM fpga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ACM:ACM纽约),45-54
[14] 刘,B。;隆巴迪,F。;北卡罗来纳州帕克。;Choi,M.,测试分层互连网络,IEEE计算机汇刊,53,6,710-722(2004)
[15] 沃尔夫,T。;Turner,J.,《高性能主动路由器的设计问题》,IEEE通讯选择领域杂志,19,3,404-409(2001)
[16] 周,B。;Atiquzzaman,M.,多级互连网络四种缓冲方案的性能比较,国际并行和分布式系统与网络杂志,5,1,17-25(2002)
[17] Yang,Y。;Wang,J.,一类用于组通信的多级会议交换网络,IEEE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汇刊,15,3,228-243(2004)
[18] Tutsch,D。;Hommel,G.,《在多播流量情况下比较多级互连网络的交换机和缓冲区大小》,(2002年高性能计算研讨会论文集(HPC 2002)(2002),SCS:SCS圣地亚哥),300-305
[19] Yang,Y.,缓冲组播榕树网络性能分析模型,计算机通信,22598-607(1999)
[20] Kruskal,C.P。;Snir,M.,《多处理器多级互连网络的性能》,IEEE计算机学报,C-32,12,1091-1098(1983)
[21] Kruskal,C.P。;Snir,M.,互联网络结构的统一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48,1,75-94(1986)·Zbl 0612.68032号
[22] Tutsch,D。;Brenner,M.,MINSimulate——多级互连网络模拟器,(第17届欧洲仿真多会议:成功建模与仿真的基础(ESM'03)(2003),SCS:SCS诺丁汉),211-216
[23] Tutsch,D。;Lüdtke,D。;Walter,A。;Kühm,M.,CINSim-一种用于动态重构建模的基于组件的互连网络模拟器,(第12届分析和随机建模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论文集(ASMTA 2005)(2005),IEEE/SCS:IEEE/SCS Riga),132-137
[24] 尤因,G。;Pawlikowski,K。;McNickle,D.,Akaro2通过分布随机模拟开发网络计算,(欧洲模拟多会议论文集(ESM’99)(1999),SCS:SCS华沙),175-18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