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有色Petri网的抽象。 (英语) Zbl 1510.68065号

Azéma,Pierre(编辑)等人,《Petri网的应用和理论》,1997年。第18届国际会议,1997年ICATPN。法国图卢兹。1997年6月23日至27日。诉讼程序。柏林:斯普林格。莱克特。注释计算。科学。1248, 42-61 (1997).
摘要:本文考虑着色Petri网形式中抽象网络组件的适当属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试图保持位置和转换之间的二重性,这是Petri网理论的基础。它还定义了在抽象级别执行网络的含义。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499.68007号].

MSC公司:

68问题85 并发和分布式计算的模型和方法(进程代数、互模拟、转换网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E.巴蒂斯顿、A.奇佐尼和F.de CindioCLOWN中的继承和并发面向对象编程和并发模型研讨会论文集,意大利都灵(1995)。
[2] E.巴蒂斯顿和F.de Cindio模代数网中的类定向与继承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论文集2,第717-723页,法国勒图奎特,IEEE(1993)。
[3] E.Battiston、F.de Cindio和G.MauriOBJSA网:一类以对象为域的高级网《Petri网进展》1988,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340,第20-43页,Springer-Verlag(1988)·Zbl 0668.68068号
[4] O.Biberstein和D.Buchs面向对象的结构化代数网面向对象编程和并发模型研讨会论文集,意大利都灵(1995)。
[5] D.Buchs和N.GuelfiCO-OPN:一种并发面向对象Petri网方法第十二届Petri网应用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丹麦格杰恩(1991)。
[6] D.Buchs和N.Guelfi使用面向对象规范形式化CO-OPN的开放分布式编程《第五届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和工具实施国际会议论文集》,南特(1992)。
[7] Y.Deng、S.K.Chang、J.C.A.d.Figueired和A.Perkusich集成软件工程方法和Petri网用于复杂信息系统的规范和原型《第14届Petri网应用与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691,第206-223页,芝加哥,斯普林格·弗拉格(1993)。
[8] J.Desel和A.Merceron邻域相关网络形态《Petri网进展》1990,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483,第165-185页,Springer-Verlag(1990)。
[9] J.Desel和A.Merceron用于提取系统需求的邻域尊重同态报告337,卡尔斯鲁厄大学(1996年)。
[10] R.费林带积木的层次Petri网概念《Petri网进展》1993,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第148-168页,Springer-Verlag(1993)。
[11] H.J.根里奇谓词/转换网络《Petri网进展》,1986年,第1部分,W.Brauer、W.Reisig和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254,Springer-Verlag(1987)·Zbl 0619.00023号
[12] P.Huber、K.Jensen和R.M.Shapiro着色Petri网的层次结构第十届Petri网应用和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483,第313-341页,Springer-Verlag(1990)。
[13] K.延森彩色Petri网: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第1卷:基本概念EATCS计算机科学专著,第26卷,Springer-Verlag(1992)·Zbl 0762.68004号
[14] K.Jensen、S.Christensen、P.Huber和M.Holla设计/CPNTM:参考手册Meta软件公司(1992年)。
[15] C.Lakos和S.Christensen有色Petri网弧延拓的一般系统方法《第十五届Petri网应用与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815,第338-357页,萨拉戈萨,斯普林格·弗拉格(1994)。
[16] C.A.拉科斯对象Petri网定义中名称和多态性的一致使用《第17届Petri网应用与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1091,第380-399页,日本大阪,Springer-Verlag(1996)·Zbl 1418.68151号
[17] C.A.佩特里网络理论的“被遗忘”主题《1986年Petri网进展:第2部分》,W.Brauer、W.Reisig和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255》,Springer-Verlag(1986)。
[18] W.Reisig公司软件工程中的Petri网《1986年Petri网进展:第2部分》,W.Brauer、W.Reisig和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255》,第63-96页,Springer-Verlag(1987)·Zbl 0626.68030号
[19] G.里希特Netzmodelle für die Bürokommunikation公司Informatik-Spektrum,6,第210-220页(1983年)。
[20] G.里希特Netunodelle für die Bürokommunikation公司Informatik-Spektrum,7,第29-41页(1984年)。
[21] C.西贝汀·布兰克用于Petri网合成的客户端-服务器协议《第14届Petri网应用与理论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691,第377-396页,芝加哥,斯普林格·弗拉格(1993)。
[22] P.S.蒂亚加拉扬初级网络系统《Petri网进展》1986,第一部分,W.Brauer、W.Reisig和G.Rozenberg(编辑),《计算机科学讲义》254,第26-59页,Springer-Verlag(1987)。
[23] G.温斯克Petri网、代数、形态和合成《信息与计算》,72,第197-238页(1987年)·Zbl 0622.68052号 ·doi:10.1016/0890-5401(87)90032-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