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GN中的信息处理:神经代码和细胞类型的比较。 (英语) Zbl 1416.92042号

小结:为了理解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如何让有机体发挥其功能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大脑中的棘波是如何接收和编码信息的。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峰值频率是单独编码关于刺激“速率码”的信息,还是在峰值的时间模式中包含额外信息(“时间码”)。在这里,我们使用来自猫外侧膝状体核(LGN)的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LGN是丘脑的视觉部分,视网膜的视觉信息通过它传递给视觉皮层。我们分析了LGN神经元对不同大小的空间均匀斑点的响应,以及时间随机亮度调制。我们比较了放电率和香农信息传输率,香农信息传递率量化了尖峰之间时间关系中包含的信息。我们发现这两种速率的行为可以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这表明用于峰值的能量不会直接转化为要传输的信息。我们还比较了X-ON和X-OFF电池的发射率和信息率。我们发现,对于X-ON细胞,放电速率和信息速率通常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方式,而对于X-OFF细胞,这些速率的相关性要高得多。我们的结果表明,对于X-ON电池,使用了更有效的“时间码”,而对于X-OFF电池,则使用了简单的“速率码”,这更可靠,并且与能耗相关。

MSC公司:

92C20美元 神经生物学
94年2月24日 编码定理(香农理论)
94甲15 信息论(总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Adrian ED(1926)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冲动。《生理学杂志》61:4972
[2] Amigo JM,Szczepanski J,Wajnryb E,Sanchez-Vives MV(2004)通过Lempel-Ziv复杂性估计尖峰列车的熵率。神经计算机1386:717-736·Zbl 1054.62130号
[3] Ash RB(1965)通信数学理论。纽约威利
[4] Attwell D,Laughlin S(2001)大脑灰质信号的能量预算。大脑血流代谢杂志21:1133-1145
[5] Barlow HB(1961)感官信息转换的可能原理。摘自:《感官交流》,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剑桥,第217-234页
[6] Benardete EA,Kaplan E(1999)灵长类M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动力学。视觉神经科学16:355-368
[7] Bialek W、Rieke F、deRuytervan Stevenick RR、Warland DD(1991)《读取神经代码》。《科学》252(5014):1854-1857
[8] Bishop PO(1953)Synaptic传输。猫外膝体核在视神经刺激后的电活动分析。程序R Soc B 141:362-392
[9] Borst A,Theunissen FE(1999),信息理论与神经编码。《自然神经科学》2:947-957
[10] Bossomaier T、Barnett L、Harre M、Lizier JT(2016)《传递熵导论》。多德雷赫特·施普林格·Zbl 1410.62002号
[11] Brown EN,Barbieri R,V V,Kass RE,Frank LM(2002)时间尺度定理及其在神经尖峰序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神经计算14(2):325-346·Zbl 0989.62060号
[12] Butts DA、Weng C、Jin J、Yeh CI、Lesica NA、Alonso JM、Stanley GB(2007)《神经代码的时间精度和自然视觉的时间尺度》。《自然》449(7158):92-95。https://doi.org/10.1038/nature06105 ·doi:10.1038/nature06105
[13] Carandini M(2016)光适应解释了开关响应的不同线性。生物Rxiv
[14] Casti A,Hayot F,Xiao Y,Kaplan E(2008)视网膜-线传播的简单模型。计算机神经科学杂志24(2):235-52
[15] Cerquera A,Freund J(2011)从选定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群快速估计运动。生物网络104:53-64。https://doi.org/10.1007/s00422-011-0418-x ·doi:10.1007/s00422-011-0418-x
[16] Chichilnisky EJ,Kalmar RS(2002)灵长类视网膜上神经节细胞和非神经节细胞的功能不对称。神经科学杂志22:2737-2747
[17] Churchland MM、Yu BM、Cunningham JP、Sugrue LP、Cohen MR、Corrado GS、Newsome WT、Clark AM、Hosseini P、Scott BB、Bradley DC、Smith MA、Kohn A、Movshon JA、Armstrong KM、Moore T、Chang SW、Snyder LH、Lisberger SG、Priebe NJ、Finn IM、Ferster D、Ryu SI、Santhanam G、Sahani M、Shenoy KV(2010)刺激开始抑制神经可变性:一种广泛的皮层现象。《自然神经科学》13:369-378
[18] Cover TM,Thomas JA(1991)信息理论要素。纽约威利·Zbl 0762.94001号
[19] Crumiller M,Knight B,Yu Y,Kaplan E(2011)估计神经元群体传递的信息量。前神经科学5:90
[20] Crumiller M,Knight B,Kaplan E(2013)《神经人群传递信息的测量:承诺与挑战》。熵15(9):3507-3527·Zbl 1361.92015年
[21] Donoghue JP(2002)《大脑皮层与机器的连接:大脑界面的最新进展》。《自然神经科学》5:1085-1088
[22] Fairhall AL、Lewen GD、Bialek W、van Stevenick RRR(2001)自适应神经代码中的效率和模糊性。自然421:787-792
[23] Gao Y,Kontoyiannis I,Bienenstock E(2008)二元时间序列熵的估计:方法论、一些理论和模拟研究。熵10:71-99·Zbl 1179.94045号
[24] Gerstner W、Kistler WM、Naud R、Paninski L(2014)《神经动力学》。从单个神经元到网络和认知模型。剑桥大学出版社
[25] Gollisch T,Meister M(2008)视网膜中具有相对棘波潜伏期的快速神经编码。《科学》319(5866):1108-1111。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49639 ·doi:10.1126/science.1149639
[26] Harris JJ、Jolive R、Engl E、Attwell D(2015)《通过视觉通路突触进行能量高效信息传输》。当前生物25:3151-3160
[27] Hartline HK(1938)脊椎动物眼睛的单个视神经纤维对视网膜照明的反应。美国生理杂志121:400-415
[28] Im M,Fried SI(2015)间接激活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而非外的光和电反应之间引发强烈的相关性。生理学杂志593(16):3577-3596
[29] Jiang Y,Purushothaman G,Casagrande VA(2015)对比感知中开关通道的功能不对称性。神经生理学杂志114:2816-2829
[30] Kaplan E,Shapley R(1984)哺乳动物外侧膝状体核内s(慢)电位的起源。实验脑研究55:111-116
[31] Kaplan E,Shapley RM(1986)灵长类视网膜包含两种类型的神经节细胞,具有高对比敏感度和低对比敏感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83(8):2755-2757
[32] Kaplan E,Purpura K,Shapley RM(1987)对比度影响视觉信息通过哺乳动物外侧膝状体核的传输。生理学杂志391:267-288
[33] Kennel MB、Shlens J、Abarbanel HDI、Chichilinsky EJ(2005)《用贝叶斯置信区间估计熵率》。神经计算17:1531-1576·Zbl 1064.62005年
[34] Kuffler SW(1953)哺乳动物视网膜的放电模式和功能组织。神经生理杂志16:37-68
[35] Laughlin S,van Stevenninck R,Anderson J(1998)神经信息的代谢成本。自然神经科学1:36-41
[36] Lempel A,Ziv J(1976)关于单个序列的复杂性。IEEE Trans-Inf理论22:75-81·Zbl 0337.94013号
[37] Lengler J,Steger A(2017)关于神经元棘波序列变异系数的注释。生物网络111(3-4):229-235·Zbl 1377.92016年
[38] Lesne A,Blanc JL,Pezard L(2009)极短符号序列的熵估计。Phys Rev E 79(4)34:货号046208
[39] Lestienne R(2001)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侧的尖峰计时、同步和信息处理。神经生理学进展65:545-591
[40] Levy WB,Baxter RA(1996),节能神经代码。神经计算8(3):531-543
[41] Levy WB,Baxter RA(2002),通过量子突触失败进行节能神经元计算。神经科学杂志22:4746-4755
[42] London M,Larkum ME,Hausser M(2008)使用最小积分-核模型预测皮质层5锥体细胞的突触信息效率。生物网络99(4-5):393-401·Zbl 1161.92011年
[43] MacKay DM,McCulloch WS(1952)神经元链接的极限信息容量。公牛数学生物学14(2):127-135
[44] Mainen ZF,Sejnowski TJ(1995),新皮质神经元棘波计时的可靠性。科学268:1503-1506
[45] Margolis DJ,Detwiler PB(2007)不同机制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外产生维持活性。神经科学杂志27(22):5994-6005。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0130-07.2007。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27/22/5994。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27/22/5994.full.pdf
[46] Meister M,Berry MJ(1999)视网膜的神经代码。神经元22:435-450
[47] Nemenman I、Bialek W、van Stevenick RR(2004)《神经尖峰训练中的熵和信息:抽样问题的进展》。物理版E 69:056111
[48] Ozaki T,Kaplan E(2006)脑干输入调节通过外侧膝状体核的全球传递。国际神经科学杂志116:247-264
[49] Paninski L(2003)熵和互信息的估计。神经计算15:1191-1253·兹比尔1052.62003
[50] Paprocki B,Szczepanski J(2011)作为突触噪声、阈值和源特征函数的神经传递效率。生物系统105:62-72
[51] Paprocki B,Szczepanski J(2013a)振幅波动如何影响神经元传递效率。神经计算104:50-56
[52] Paprocki B,Szczepanski J(2013b)《环形、大脑激发的神经元网络、信息和能量方面的传输效率》。大脑研究105:135-143
[53] Passaglia CL,Enroth-Cugell C,Troy JB(2001)远程刺激对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放电率的影响。神经科学杂志21(15):5794-5803。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21-15-05794.2001。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21/15/5794。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21/15/5794.full.pdf
[54] Pillow JW,Ahmadian Y,Paninski L(2011),基于模型的多神经元尖峰序列解码、信息估计和变化点检测技术。神经计算23(1):1-45·Zbl 1204.92023号
[55] Poria D,Dhingra NK(2015)rd1小鼠视网膜中的自发振荡活动通过甘氨酸能突触从通路上转移到通路外。神经生理学杂志113:420-425
[56] Pregowska A、Szczepanski J、Wajnryb E(2015)二进制通信信道中相互信息与相关性。BMC神经科学16(32):1-7
[57] Pregowska A、Szczepanski J、Wajnryb E(2016)二进制信息源的时间码与速率码。神经计算216:756-762
[58] Rathbun DL、Alitto HJ、Warland DK、Usrey WM(2016)《刺激对比度和视网膜膝状体信号处理》。前神经循环10(8):1-10
[59] Reid RC、Victor JD、Shapley RM(1997)《m序列在视觉神经元分析中的应用:线性感受野特性》。视觉神经科学14(6):1015-27
[60] Reinagel P,Reid RC(2000),丘脑视觉信息的时间编码。神经科学杂志20(14):5392-5400
[61] Rieke F、Warland D、van Stevenick RR、Bialek W(1997)《尖峰》。探索神经代码。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剑桥
[62] Rokem A、Watzl S、Gollisch T、Stemmler M、Herz AVM、Samengo I(2006)尖峰时间精度是听觉受体神经元编码效率的基础。神经生理学杂志95:2541-2552
[63] Rolls ET(2007)颞叶和额叶面部信息的表示。神经心理学45:124-143
[64] Schiller PH(1992)视觉系统的开和关通道。《神经科学趋势》15:86-92
[65] Shadlen MN,Newsome WT(1998),皮层神经元的可变放电:连通性、计算和信息编码的含义。神经科学杂志18(10):3870-3896
[66] 香农C(1948)传播数学理论。贝尔系统技术期刊27:379-423·Zbl 1154.94303号
[67] Shapley R,Perry VH(1986)猫和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视觉功能作用。神经科学趋势9:229-235
[68] Srinivasan MV,Laughlin SB,Dubs A(1982)预测编码:视网膜抑制的新观点。Proc R Soc B生物科学216:427-459
[69] Strong SP、Koberle R、van Stevenick RRR、Bialek W(1998)《神经尖峰序列中的熵和信息》。物理评论稿80(1):197-200
[70] Szczepanski J,Amigo JM,Wajnryb E,Sanchez-Vives M(2003)Lempel-Ziv复杂性在神经放电分析中的应用。净计算神经系统74:335-350
[71] Szczepanski J、Wajnryb E、Amigo JM、Sanchez-Vives MV、Slater M(2004)生物特征随机数生成器。计算安全23(1):77-84
[72] Theunissen F,Miller JP(1995)《神经系统中的时间编码:严格定义》。计算机神经科学杂志2(2):149-162。https://doi.org/10.1007/BF00961885 ·doi:10.1007/BF00961885
[73] Uglesich R,Casti A,Hayot F,Kaplan E(2009)视网膜到丘脑信息传递的刺激大小依赖性。前系统神经科学3(10):1-9
[74] Urner M、Sarri M、Grahn J、Manly T、Rees G、Friston K(2013)刺激前活动在视觉灭绝中的作用。神经心理学51:1630-1637
[75] van Hateren JH(1997)通过苍蝇的视觉系统处理强度的自然时间序列。视觉研究37:3407-3416
[76] van Hemmen JL,Sejnowski T(2006)23系统神经科学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1185.92031号
[77] Van Rullen R,Thorpe SJ(2001)《速率编码与时序编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告诉视觉皮层的信息》。神经计算13(6):1255-1283。https://doi.org/10.1162/08997660152002852 ·Zbl 0963.68645号 ·doi:10.1162/08997660152002852
[78] VanRullen R、Guyonneau R、Thorpe SJ(2005)《尖峰时间》(Spike times)合情合理。《神经科学趋势》28:1-4。https://doi.org/10.1016/j.tins.2004.10.010 ·doi:10.1016/j.tins.2004.10.010
[79] Voronenko V,Lindner B(2018)信号和神经尖峰计数之间相互信息的改善下限。生物网络112(6):523-538·Zbl 1402.92122号
[80] Zaghloul KA,Boahen K,Demb JB(2003)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不同电路导致不同的对比敏感度。神经科学杂志23(7):2645-265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