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系统中的耗散增强。 (英语) Zbl 1402.93047号

摘要:本文的重点是加强互联动力系统的定量性能。解决了以下通过互连增强耗散性的问题:找到一类子系统及其互连规则,使得整个互连系统的(L_2)增益界与每个单独子系统的增益界相比降低。我们假设每个子系统都有一个由两个参数表征的特殊无源性,并且有一个有界(L_2)增益。然后,子系统的反馈连接和更一般的互连通过继承相同无源性的两个参数的转换来表示。此外,用参数估计的整个互连系统的\(L_2\)增益界被严格降低,并变得小于每个子系统的增益界。最后,考虑到特殊的互连规则,表明互连系统的规模扩张,即增加子系统的数量,逐渐降低L_2增益界。

MSC公司:

93甲15 大型系统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D15号 通过反馈稳定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ntsaklis,P.J。;Goodwine,B。;古普塔,V。;McCourt,M.J。;Wang,Y。;Wu,P.,使用基于被动性和耗散性的方法控制网络物理系统,《欧洲控制杂志》,19,5,379-388,(2013)·Zbl 1293.93029号
[2] Arcak,M。;梅森,C。;Packard,A.,耗散系统网络: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的成分认证,(2016),施普林格·Zbl 1343.93001号
[3] Arcak,M。;Sontag,E.,一类生物化学反应网络的基于被动性的稳定性标准,数学生物科学与工程,5,1,(2008)·Zbl 1152.34034号
[4] Bai,H。;Arcak,M。;Wen,J.,《协同控制设计:基于被动性的系统方法》(2011),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1228.93001号
[5] Bao,J。;Lee,P.L.,《过程控制:被动系统方法》(2007年),施普林格出版社
[6] 伯恩斯坦,D.S.,《矩阵数学:理论、事实和公式》,(200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1183.15001号
[7] Boyd,S.P.,系统和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1994),SIAM·Zbl 0816.93004号
[8] 布罗格里亚托,B。;罗扎诺,R。;Maschke,B。;O.埃格兰,《耗散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施普林格出版社
[9] Dörfler,F。;Bullo,F.,《相位振荡器复杂网络中的同步:一项调查》,Automatica,50,6,1539-1564,(2014)·Zbl 1296.93005号
[10] 多伊尔,J.C。;弗朗西斯,B.A。;Tannenbaum,A.R.,《反馈控制理论》(1992),麦克米伦出版社
[11] Goodwine,B。;Antsaklis,P.,利用系统对称性的多智能体组成稳定性,Automatica,49,11,3158-3166,(2013)·Zbl 1358.93153号
[12] Hatanaka,T。;北卡罗来纳州乔普拉。;Fujita,M。;Spong,M.W.,网络机器人中基于被动性的控制和估计,(2015),Springer·Zbl 1347.93003号
[13] 希尔,D。;Moylan,P.,非线性耗散系统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21,5708-711,(1976)·Zbl 0339.93014号
[14] 希尔·D·J。;Moylan,P.J.,非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结果,Automatica,13,4,377-382,(1977)·Zbl 0356.93025号
[15] 川崎,T。;Hara,S.,广义kyp引理:具有设计应用的统一频域不等式,IEEE自动控制汇刊,50,1,41-59,(2005)·Zbl 1365.93175号
[16] 川崎,T。;Hara,S。;Fradkov,A.L.,《(半)有限范围上频域不等式的时域解释》,《系统与控制快报》,54,7,681-691,(2005)·Zbl 1129.93454号
[17] 梅斯巴希,M。;Egerstedt,M.,《多智能体网络中的图论方法》(2010),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1203.93001号
[18] 莫伊兰,P.J。;Hill,D.J.,大型系统的稳定性标准,IEEE自动控制汇刊,23,2,143-149,(1978)·Zbl 0398.93045号
[19] Oishi,Y.,零阶保持和理想采样器离散化下的无源性退化,(第4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2010)),7613-7617
[20] Olfati-Saber,R。;传真:J.A。;Murray,R.M.,《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共识与合作》,IEEE学报,95,1,215-233,(2007)·Zbl 1376.68138号
[21] 奥尔特加,R。;范德沙夫特,A。;Maschke,B。;Escobar,G.,端口控制哈密顿系统的互连和阻尼分配无源控制,Automatica,38,4,585-596,(2002)·Zbl 1009.93063号
[22] Pogromsky,A。;格拉德·T。;Nijmeijer,H.,关于耦合动力系统中的扩散驱动振荡,国际分叉与混沌杂志,9,4,629-644,(1999)·Zbl 0970.34029号
[23] Rantzer,A.,关于Kalman-yakubovich-Popov引理,系统与控制快报,28,1,7-10,(1996)·Zbl 0866.93052号
[24] Sakamoto,N。;铃木,M.,(γ)-无源系统及其相位特性和合成,IEEE自动控制汇刊,41,6,859-865,(1996)·Zbl 0857.93076号
[25] Šiljak,D.D.,复杂系统的分散控制,(1991),学术出版社·Zbl 0728.93004号
[26] Stoustrup,J.,即插即用控制:面对新挑战的控制技术,《欧洲控制杂志》,第15、3、311-330页,(2009)·Zbl 1298.93005号
[27] Tan,X.-L。;池田,M.,《大规模系统扩展建设的分散稳定化》,IEEE自动控制汇刊,35,6,644-651,(1990)·Zbl 0800.93065号
[28] Urata,K。;Inoue,M.,《网络系统中的耗散强化:大型动力系统的设计原则》(第六届IFAC网络系统分布式估计和控制研讨会预印本(NecSys),(2016))
[29] Urata,K。;Inoue,M.,反馈系统中的耗散强化及其在扩展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8,5,1528-1546,(2018)·Zbl 1390.93113号
[30] Willems,J.C.,耗散动力系统第一部分:一般理论,理性力学和分析档案,45,5,321-351,(1972)·Zbl 0252.93002号
[31] Zames,G.,关于时变非线性反馈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第一部分:使用回路增益、圆锥度和正性概念导出的条件,IEEE自动控制汇刊,11,2,228-238,(1966)
[32] 朱,F。;夏,M。;Antsaklis,P.J.,使用无源性指数的反馈系统的无源性分析和无源性,(2014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14)),1833-183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