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强度对非线性耦合复杂网络滞后同步的影响。 (英语) Zbl 1246.93082号

摘要:我们使用基于钉扎控制的方法研究非线性耦合复杂网络的滞后同步,其中权重配置矩阵不一定对称或不可约。我们将控制强度转化为与时间有关的参数,利用Lyapunov直接法,得到了时滞同步的一些充分条件。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MSC公司:

93D05型 李亚普诺夫和控制理论中的其他经典稳定性(拉格朗日、泊松、(L^p、L^p)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G.M.Mahmoud和E.E.Mahmou德,“具有不确定参数的混沌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完全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2卷,第4期,第875-882页,2010年·Zbl 1215.93114号 ·doi:10.1007/s11071-010-9770-y
[2] 徐绍、杨永明,“相位同步动态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广义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59卷,第3期,第485-496页,2010年·Zbl 1183.70039号 ·doi:10.1007/s11071-009-9555-3
[3] J.L.Wang和H.N.Wu,“复杂延迟动态网络的局部和全局指数输出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7卷,第1期,第497-504页,2012年·Zbl 1242.93008号
[4] Y.C.Hung、Y.T.Huang、M.C.Ho和C.K.Hu,“无标度网络中全球广义同步的路径”,《物理评论》E,第77卷,第1期,文章ID 016202,8页,2008年·doi:10.103/物理版本E.77.016202
[5] H.N.Agiza,“Lü动力系统的混沌同步”,《非线性分析》,第58卷,第1-2期,第11-20页,2004年·Zbl 1057.34042号 ·doi:10.1016/j.na.2004.04.002
[6] N.F.Rulkov、M.M.Sushchik、L.S.Tsimring和H.D.I.Abarbanel,“定向耦合混沌系统中混沌的广义同步”,《物理评论E》,第51卷,第2期,第980-9941995页·doi:10.1103/PhysRevE.51.980
[7] M.G.Rosenblum、A.S.Pikovsky和J.Kurths,“混沌振荡器的相位同步”,《物理评论快报》,第76卷,第11期,第1804-1807页,1996年。
[8] L.P.Zhang、H.B.Jiang和Q.S.Bi,“一类非线性离散混沌系统的可靠脉冲滞后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59卷,第4期,第529-534页,2010年·Zbl 1189.93085号 ·doi:10.1007/s11071-009-9559-z
[9] Z.-L.Wang,“超混沌Lü系统和Liu系统的投影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59卷,第3期,第455-4622010页·邮编:1183.70055 ·doi:10.1007/s11071-009-9552-6
[10] Q.J.Zhang和J.C.Zhao,“通过脉冲控制实现一般复杂网络之间的投影和滞后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7卷,第4期,第2519-2525页,2012年·Zbl 1243.93011号 ·doi:10.1007/s11071-011-0164-6
[11] Q.Han、C.D.Li和J.J.Huang,“具有时间延迟和参数失配的混沌系统的预期同步”,《混沌》,第19卷,第1期,文章ID 0131042009·Zbl 1311.34112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63/1.3216810
[12] L.Y.Cao和Y.C.Lai,“混沌系统中的反相同步”,《物理评论》E,第58卷,第C382-C386页,1998年。
[13] 王建勇、冯建伟、徐建华、赵勇,“节点不相同、耦合矩阵不对称的非线性耦合复杂网络的集群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7卷,第2期,第1635-1646页,2012年·Zbl 1242.93009号 ·doi:10.1007/s11071-011-0093-4
[14] I.Belykh,V.Belykh,K.Nevidin,和M.Hasler,“耦合非恒等混沌系统晶格中的持久团簇”,《混沌》,第13卷,第1期,第165-178页,2003年·Zbl 1080.37525号 ·doi:10.1063/1.1514202
[15] C.F.Feng,“使用主动控制方法实现两个不同时滞混沌系统之间的投影同步”,《非线性动力学》,第62卷,第1-2期,第453-459页,2010年·Zbl 1211.93064号 ·doi:10.1007/s11071-010-9733-3
[16] 郭伟林,“通过钉扎控制实现复杂网络的滞后同步”,《非线性分析》,第12卷,第5期,第2579-2585页,2011年,http://www.elsevier.com/locate/nonrwa。 ·Zbl 1223.93057号 ·doi:10.1016/j.nonrwa.2011.03.007
[17] E.M.Shahverdiev、S.Sivaprakasam和K.A.Shore,“时滞系统中的滞后同步”,《物理快报》A,第292卷,第6期,第320-324页,2002年·Zbl 0979.37022号 ·doi:10.1016/S0375-9601(01)00824-6
[18] Y.Yang和J.Cao,“一类具有脉冲效应的混沌延迟神经网络的指数滞后同步”,《物理a》,第386卷,第1期,第492-502页,2007年·doi:10.1016/j.physa.2007.07.049
[19] C.Li、X.Liao和K.Wong,“耦合时滞系统的混沌滞后同步及其在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物理D》,第194卷,第3-4期,第187-202页,2004年·兹比尔1059.93118 ·doi:10.1016/j.physd.2004.02.005
[20] Z.-L.Wang和X.-R.Shi,“通过单个控制器实现Hindmarsh-Rose系统的混沌突发滞后同步”,《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5卷,第3期,第1091-1097页,2009年·Zbl 1205.37025号 ·doi:10.1016/j.amc.2009.06.039
[21] J.Zhou、T.Chen和L.Xiang,“耦合延迟神经网络的混沌滞后同步及其在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电路、系统和信号处理》,第24卷,第5期,第599-6132005页·Zbl 1102.94010号 ·doi:10.1007/s00034-005-2410-y
[22] L.P.Wang,Z.T.Yuan,X.H.Chen,Z.F.Zhou,“具有参数失配的混沌系统的滞后同步”,《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信》,第16卷,第2期,第987-992页,2011年·兹比尔1221.37226 ·doi:10.1016/j.cnsns.2010.04.029
[23] 孙彦和曹建军,“噪声扰动下未知混沌延迟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滞后同步”,《物理快报》,第364卷,第3-4期,第277-285页,2007年·Zbl 1203.93110号 ·doi:10.1016/j.physleta.2006.12.019
[24] W.Yu和J.Cao,“基于参数识别的不确定时滞动力系统的自适应同步和滞后同步”,《物理A》,第375卷,第2期,第467-482页,2007年·doi:10.1016/j.physa.2006.09.020
[25] W.L.Guo、F.Austin、S.H.Chen和W.Sun,“具有非延迟和延迟耦合的复杂网络的钉扎同步”,《物理快报》A卷373,第17期,第1565-1572页,2009年·Zbl 1228.05266号 ·doi:10.1016/j.physleta.2009.03.003
[26] X.F.Wang和G.Chen,“无标度动力学网络的钉扎控制”,《物理A》,第310卷,第3-4期,第521-531页,2002年·Zbl 0995.90008号 ·doi:10.1016/S0378-4371(02)00772-0
[27] T.Chen、X.Liu和W.Lu,“通过单个控制器固定复杂网络”,IEEE电路和系统汇刊。一、 第54卷,第6期,第1317-13262007页·Zbl 1374.93297号 ·doi:10.1109/TCSI.2007.895383
[28] W.W.Yu、G.R.Chen和J.H.Lü,“关于复杂动力学网络的钉扎同步”,《自动机A》,第45卷,第2期,第429-435页,2009年·Zbl 1158.93308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8.07.016
[29] X.Zhou、H.Feng和S.Chen,“控制强度对控制问题锁定同步性的影响”,《计算机与数学应用》,第61卷,第8期,第2014-2018页,2011年·Zbl 1219.93086号 ·doi:10.1016/j.camwa.2010.08.053
[30] W.Yu和J.Cao,“基于参数识别的不确定时滞动力系统的自适应同步和滞后同步”,《物理A》,第375卷,第2期,第467-482页,2007年·doi:10.1016/j.physa.2006.09.020
[31] W.Lu和T.Chen,“线性耦合常微分系统同步分析的新方法”,《物理D》,第213卷,第2期,第214-230页,2006年·Zbl 1105.34031号 ·doi:10.1016/j.physd.2005.11.009
[32] W.Guo、F.Austin、S.Chen和W.Sun,“具有非延迟和延迟耦合的复杂网络的钉扎同步”,《物理快报》A卷373,第17期,第1565-1572页,2009年·兹比尔1228.05266 ·doi:10.1016/j.physleta.2009.03.003
[33] C.W.Wu,“具有时滞和非互易时变耦合的耦合非线性系统阵列的同步”,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I,第52卷,第5期,第282-286页,2005年·doi:10.1109/TCSII.2005.846884
[34] H.Liu、J.Chen、J.A.Lu和M.Cao,“通过自适应耦合实现复杂动态网络的广义同步”,《物理学A》,第389卷,第8期,第1759-1770页,2010年·doi:10.1016/j.physa.2009.12.03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