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具有短期可塑性的I类神经元网络的同步稳定性和放电跃迁。 (英语) Zbl 1296.92089号

小结:本文研究了两种改进的典型I类神经元网络的同步稳定性和放电转换,其中引入了突触的短期可塑性。我们主要考虑单向链和全局耦合配置。先前的研究表明,耦合的I类神经元可以自发地去同步。目前,人们认为突触的短期可塑性可以检验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单向链耦合的I类神经元可以实现同步,而双向链耦合的I类神经元不能同步,全局耦合的I类神经元不同步。此外,数值模拟还研究了具有不同放电模式的耦合神经元的动力学,短期塑性可以诱导不同放电模式之间有趣的转换。所得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期突触可塑性对现实神经元系统的重要影响。

MSC公司:

92B20型 生物研究、人工生命和相关主题中的神经网络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巴亚提,M。;Valizadeh,A.,突触可塑性对耦合神经元无序网络结构和动力学的影响,《物理评论》E,86011925-1-011925-7(2012)
[2] 贝尼塔,J.M。;吉拉蒙,A。;德科,G。;Sanchez-Vives,V.M.,大脑皮层生物物理网络模型中的突触抑制和慢振荡活动,计算神经科学前沿,6,00064-1-00064-17(2012)
[3] 陈,Z。;魏爱琴,突触可塑性的机制,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7,3,247-253(2001)
[4] 康纳,J.A。;沃尔特·D。;McGown,R.,神经重复放电;甲壳动物轴突的实验结果表明霍奇金-霍克斯利轴突的修饰,《生物物理杂志》,18,81-102(1977)
[5] Ermentrout,G.B.,I型膜,相位重置曲线和同步,神经计算,8979-1001(1996)
[6] Ermentrout,G.B。;Kopell,N.,《可激发系统中的抛物线爆发与慢振荡耦合》,SIAM应用数学杂志,46,233-253(1986)·兹比尔0594.58033
[7] Goel,P。;Ermentrout,B.,脉冲耦合振荡器中的同步性、稳定性和点火模式,物理D,163,191-216(2002)·Zbl 1008.70017号
[8] Hansel,D。;马托,G。;Meunier,C.,兴奋性神经网络的同步,神经计算,7307-335(1995)
[9] 本田,M。;Urakubob,H。;Koumurac,T。;Kurodaa,S.,小脑LTD和皮层STDP诱导中信号处理的通用框架,神经网络,43,114-124(2013)
[10] Hoppenstead,F.C。;Izhikevich,E.M.,《弱连接网络》(1997),《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纽约》(第8章)·Zbl 0887.92003号
[11] Izhikevich,E.M.,《1类神经兴奋性、常规突触、弱连接网络和脉冲耦合模型的数学基础》,IEEE神经网络汇刊,10499-507(1999)
[12] Katriel,G.,相位振荡器网络中同步振荡的稳定性,离散和连续动力系统系列B,5,2353-364(2005)·Zbl 1081.34035号
[13] Kim,S.Y。;Hong,D.G。;Kim,J。;Lim,W.,亚阈值和超阈值I型神经元异质群体中的抑制性相干,《物理杂志a:数学和理论》,45155102-1-155102-19(2012)·Zbl 1236.92015号
[14] Larkman,A.U。;Jack,J.J.,突触可塑性:海马LTP,神经生物学的当前观点,5,3,324-334(1995)
[15] 林德纳,B。;Longtin,A.,白高斯噪声驱动的I型神经元速率和CV的解析表达式,神经计算,151761-1788(2003)·Zbl 1085.68638号
[16] 刘,Y。;Wang,R.B。;张,Z.K。;Jiao,X.F.,抑制性神经元存在下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认知神经动力学,4,1,61-68(2010)
[17] 莫里斯,C。;Lecar,H.,藤壶巨肌纤维中的电压振荡,生物物理杂志,35193-213(1981)
[19] Ohno,T。;长谷川,T。;Tsuruoka,T。;Terabe,K。;Gimzewski,J.K。;Aono,M.,在单个无机突触中模拟的短期可塑性和长期增强,《自然材料》,10591-595(2011)
[20] 北斯里尼瓦萨。;姜琦,具有连续突触可塑性的自组织脉冲神经网络中功能图的稳定学习,计算神经科学前沿,700010-0001024(2013)
[21] Tonnelier,A.,神经网络中尖峰抑制的传播,SIAM应用动力系统杂志,9,3,1090-1118(2010)·Zbl 1198.92009号
[22] 王,R.B。;张,Z.K。;Qu,J.Y。;Cao,J.T.,神经信息动态传输中的相位同步运动和神经编码,IEEE神经网络汇刊,22,7,1097-1106(2011)
[23] Wang,R.B。;张,Z.K。;Tse,C.K.,大脑信息传输的神经动力学分析,应用数学与力学,30,11,1415-1-1415-10(2009)·Zbl 1182.92015年
[24] 伍尔夫,C.J。;Salter,M.W.,《神经可塑性:增加疼痛收益》,《科学》,288,9,1765-1768(2000)
[25] Zucker,R.S.,钙与活动依赖性突触可塑性,神经生物学的当前观点,9,3,305-313(1999)
[26] Zucker,R.S。;Regehr,W.G.,《短期动态可塑性》,《生理学年度评论》,64,355-405(200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