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数据集逻辑回归中推理的数学工具:ISW-岭关系的实际应用。 (英语) Zbl 1353.62140号

摘要:为了估计内孤立波(ISW)的传播,对二进制数据建模的一般方法是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如果数据中的观察数较少,则基于偏差变化的渐近分布所做的任何推断对于二进制数据都可能是不可靠的(模型的拟合不足是用一个称为偏差的量来描述的)。二进制数据的偏差由下式给出D.科莱特[二进制数据建模,第二版,Boca Raton,FL:Chapman和Hall/CRC(2003;Zbl 1041.62058号)]对于二进制数据可能不可靠。Logistic回归表明,似然比检验和得分检验的P值均为(<0.05)。然而,沃尔德检验并没有否定零假设。Wald测试和其他两个测试之间获得的P值似乎存在差异,这表明大样本近似值不稳定。我们发现,条件精确logistic回归得到的参数和比值比估计与无条件渐近logistic多元回归得到的不同。当样本量较小且近似值为(<0.10)时,使用精确结果是一个好主意。因此,在本研究中,精确分析更为合适。

MSC公司:

第62页,第35页 统计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62J12型 广义线性模型(逻辑模型)
62-07 数据分析(统计)(MSC2010)
74J35型 固体力学中的孤立波

关键词:

内孤立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R.Osborne和T.L.Burch,“安达曼海的内部孤子”,《科学》,第208卷,第4443号,第451-460页,1980年·doi:10.1126/science.208.4443.451
[2] J.R.Apel、J.R.Holbrook、J.Tsai和A.K.Liu,“苏鲁海内部孤子实验”,《物理海洋学杂志》,第15卷,第12期,第1625-1651页,1985年·doi:10.1175/1520-0485(1985)015<1625:TSSISE>2.0.CO;2
[3] A.K.Liu,J.R.Holbrook,J.R Apel,“苏鲁海非线性内波演化”,《物理海洋学杂志》,第15卷,第12期,第1613-1624页,1985年·doi:10.1175/1520-0485(1985)015<1613:NIWEIT>2.0.CO;2
[4] A.K.Liu、Y.S.Chang、M.K.Hsu和N.K.Liang,“东海和南海非线性内波的演化”,《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第103卷,第C4期,第7995-8008页,1998年·doi:10.1029/97JC01918
[5] A.K.Liu和M.K.Hsu,“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研究南海内波”,《国际遥感杂志》,第25卷,第7-8期,第1261-1264页,2004年·doi:10.1080/01431160310001592148
[6] M.K.Hsu和A.K.Liu,“南海的非线性内波”,《加拿大遥感杂志》,第26卷,第2期,第72-81页,2000年。
[7] M.K.Hsu、A.K.Liu和C.H.Lee,“使用SAR图像研究苏禄海内波”,《摄影测量与遥感杂志》,第3卷,第1-14页,2003年。
[8] K.Zeng和W.Alpers,“通过ERS SAR图像和数值模型研究的苏禄海内部孤立波的生成及其海底地形折射”,《国际遥感杂志》,第25卷,第7-8期,第1277-1281页,2004年·doi:10.1080/0143111030001592175
[9] Q.Zheng,R.D.Susanto,C.-R.Ho,Y.T.Song和Q.Xu,“南海北部孤立内波生成机制的统计和动力学分析”,《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第112卷,第3期,文章ID C030212007·doi:10.1029/2006JC003551
[10] T.W.Kao、F.-S.Pan和D.Renouard,“漂流层上的内部孤子:斜坡上的生成、传播、变浅和断裂”,《流体力学杂志》,第159卷,第19-53页,1985年·doi:10.1017/S0022112085003081
[11] K.R.Helfrich,“均匀斜坡上的内部孤立波破碎和上升”,《流体力学杂志》,第243卷,第133-154页,1992年·doi:10.1017/S0022112092002660
[12] F.Wessels和K.Hutter,“两层流体中内波与地形底坎的相互作用”,《物理海洋学杂志》,第26卷,第1期,第5-201996页·doi:10.1175/1520-0485(1996)026<0005:IOIWWA>2.0.CO;2
[13] H.Michallet和G.N.Ivey,“均匀斜坡上内部孤立波破碎引起的混合实验”,《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第104卷,第C6期,第13467-13477页,1999年·doi:10.1029/1999JC900037
[14] C.-Y.Chen和J.R.-C.Hsu,“内波和可渗透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海洋工程》,第32卷,第5-6期,第587-621页,2005年·doi:10.1016/j.oceaneng.2004.08.010
[15] 陈春云,徐建荣,郭春凤,陈海华,郑敏华,“海底海脊上内孤立波演化的实验室观测”,《中国海洋工程》,第20卷,第1期,第61-72页,2006年。
[16] 陈振英、徐建瑞、郑敏华、陈海华、郭富强,“双层流体中内孤立波的研究:陡坡的传播和反射”,《海洋工程》,第34卷,第1期,第171-184页,2007年·doi:10.1016/j.oceaneng.2005.11.020
[17] C.-Y.Chen,“可变海底地形上双层流体系统中内部孤立波引起的分层混合的实验研究”,《海洋工程》,第34卷,第14-15期,第1995-2008页,2007年·doi:10.1016/j.oceaneng.2007.02.014
[18] D.A.Cacchione、L.F.Pratson和A.S.Ogston,“内部潮汐对大陆斜坡的塑造”,《科学》,第296卷,第5568号,第724-727页,2002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26/science.1069803
[19] C.-W.Chen,C.-Y.Chen、P.H.-C.Yang和T.-H.Chen“用统计方法分析内波实验数据”,《工程计算》,第24卷,第2期,第116-150页,2007年·doi:10.1108/02644400710729536
[20] C.-W.Chen、H.-C.P.Yang、C.-Y.Chen,A.K.-H.Chang和T.-H.Chen“累积逻辑回归模型中推理充分性的评估:ISW脊关系的实证验证”,《中国海洋工程》,第22卷,第1期,第43-56页,2008年。
[21] 陈建友、徐建瑞、陈建伟、郭富强、陈海华和郑明华,“实验室双层流体系统界面处的波传播”,《海洋科学与技术杂志》,第15卷,第1期,第8-16页,2007年。
[22] D.R.Cox,《二进制数据分析》,Methuen,英国伦敦,1970年·Zbl 0199.53301号
[23] K.F.Hirji、C.R.Mehta和N.R.Patel,“精确逻辑回归的计算分布”,《美国统计协会杂志》,第82卷,第400期,第1110-1117页,1987年·Zbl 0648.62054号 ·doi:10.2307/2289388
[24] D.R.Cox和E.J.Snell,《二进制数据分析》,《统计学和应用概率专著》第32卷,查普曼和霍尔出版社,英国伦敦,第2版,1989年·Zbl 0729.62004号
[25] C.R.Mehta和N.R.Patel,“精确逻辑回归:理论和示例”,《医学统计学》,第14卷,第19期,第2143-2160页,1995年·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2/sim.4780141908
[26] R.E.Derr,“使用SAS系统执行精确回归”,载于《第25届SAS用户集团国际年会论文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卡里,2000年4月,论文P254-25。
[27] M.E.Stokes、C.S.Davis和G.G.Koch,使用SAS系统进行分类数据分析,SAS研究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卡里,2000年。
[28] D.W.Hosmer和S.Lemeshow,《应用逻辑回归》,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第2版,2000年·Zbl 0967.62045号
[29] A.Agresti,《分类数据分析》,《概率统计中的Wiley系列》,John Wiley&Sons,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第2版,2002年·兹比尔1018.62002
[30] D.Collett,《二元数据建模》,Chapman&Hall/CRC《统计科学系列文本》,Chapman&Hall/CRC,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2003年第2版·Zbl 1041.62058号
[31] J.M.Landwehr、D.Pregibon和A.C.Shoemaker,“评估逻辑回归模型的图形方法”,《美国统计协会杂志》,第79卷,第385期,第61-71页,1984年·Zbl 0531.65080号 ·doi:10.2307/2288334
[32] SAS Institute,SAS/STAT User's Guide,vol.2,SAS Institution,Cary,NC,USA,第8版,200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