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一致信息逻辑。 (英语) Zbl 1063.03012号

摘要:我们引入了一种准一致信息逻辑,该逻辑形式化了猜想的概念,这些猜想对于给定理论(T\)所传递的信息的质量和多样性是可以接受的,即使它们在经典上与T\不一致。这项工作是对先前为经典框架开发的信息逻辑的扩展,其中公式和证明的逻辑熵测度(H)的新概念起着核心作用。

MSC公司:

03B53号 准一致逻辑
68T27型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tens,D.;Mortensen,C.;Priest,G.;Van Bendegem,J.P.,《次协调逻辑的前沿》,《WCP I会议录》(2000),研究出版社:英国巴尔多克研究出版社)·Zbl 0978.00027号
[2] Boolos,G.,《Provability的逻辑》(1993),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91.03004号
[3] Buss,S.R.,《(k)可证明性的不可判定性》,Ann.Pure Appl。逻辑,53,75-102(1991)·Zbl 0749.03039号
[4] 巴斯,S.R.,《证明理论导论》(巴斯,S.R.,证明理论手册(1998),爱思唯尔:爱思唯尔阿姆斯特丹),2-78·Zbl 0912.03024号
[5] Carnielli,W.A.,关于多值逻辑的序列和表,J.Non-Classical Logic,8,1,59-78(1991)·Zbl 0774.03006号
[6] (Carnielli,W.A.;Coniglio,M.E.;D’Ottaviano,I.M.L.,《一致性:不一致的逻辑方式》。一致性:不合规的逻辑方式,WCP 2000(2002)会议录,德克尔:德克尔纽约)·Zbl 1021.00009号
[7] 卡尼埃利,W.A。;Marcos,J.,C系统的分类法,(Carnielli,W.A.;Coniglio,M.E.;D’Ottaviano,I.M.L.,Paraconsistent:the Logical Way to the Unconsistent。Paraconsistent:the Logical Way to the Unconsistent,《WCP 2000年会刊》(2002),德克尔:德克尔纽约),1-94·Zbl 1036.03022号
[8] 卡尼埃利,W.A。;Marcos,J.,次协调计算的极限,圣母院J.形式逻辑,40,3(1999)·Zbl 1007.03028号
[9] 卡尼埃利,W.A。;Marcos,J.,《形式不一致逻辑的Tableau系统》(Arabnia,H.R.,《2001年国际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第二卷(2001),CSREA出版社:CSREA Press USA),848-852
[10] Da Costa,N.C.A.,《关于不一致形式系统的理论》,《圣母院形式逻辑》,第十五卷,第4497-510页(1974年)·Zbl 0236.02022号
[11] Dubois,D。;朗·J。;Prade,H.,《可能性逻辑》(Gabbay Dov,M.;Hogger,C.J.;Robinson,J.A.,《人工智能和逻辑编程中的逻辑手册》,第3卷(1994年),克拉伦登出版社:克拉伦登牛津出版社)·Zbl 0745.03019号
[12] P.Forcheri,P.Gentilini,基于逻辑熵测度的准一致性推测推断(准备中);P.Forcheri,P.Gentilini,基于逻辑熵测度的准一致性推测推断(准备中)·Zbl 1185.03046号
[13] Forcheri,P。;真蒂里尼,P。;Molfino,M.T.,《作为概率证明理论基础的自动演绎研究》,(Aglian o.,P.;Ursini,a.,《逻辑与代数》(1996),德克尔:德克尔纽约)·Zbl 0874.03012号
[14] Forcheri,P。;Gentilini,P。;Molfino,M.T.,《自动推理的信息逻辑》(Alferes,J.J.;Pereira,L.M.;Orlowska,E.,《人工智能中的逻辑》(1996),Springer Verlag)·Zbl 0893.68148号
[15] Forcheri,P。;Gentilini,P。;Molfino,M.T.,《信息逻辑作为自动推理工具》,J.automated Reas。,20, 167-190 (1998) ·Zbl 0893.68148号
[16] 福切里,P。;Gentilini,P。;Molfino,M.T.,《知识表示和自动演绎中的信息逻辑》,《人工智能通信》,第12期,第185-208页(1999年)
[17] Gallager,R.,《信息理论与可靠通信》(1968年),威利出版社:威利纽约·Zbl 0198.52201号
[18] Gentilini,P.,证明论模态PA完备性。一: 系统顺序度量,Studia Logica,63,27-48(1999)·兹比尔0952.03069
[19] Gentilini,P.,证明理论模型PA的完备性。二: 句法反模式,Studia Logica,63,245-268(1999)·兹比尔0952.03070
[20] Gentilini,P.,证明理论模型PA的完备性。三: 句法证明,Studia Logica,63301-310(1999)·Zbl 0960.03049号
[21] Girard,J.Y.,《证明理论和逻辑复杂性》(1987),《书城:那不勒斯书城》·Zbl 0635.03052号
[22] Girard,J.Y.,线性逻辑,TCS,50,1-102(1987)·Zbl 0625.03037号
[23] Halpern,J.Y.,《概率的一阶逻辑分析》,人工智能,46311-350(1990)·Zbl 0723.03007号
[24] Khinchin,A.I.,《信息理论的数学基础》(1957),多佛出版社:纽约多佛出版社·Zbl 0088.10404号
[25] Kybaug,H.E.,《不确定性逻辑》(Gabbay Dov,M.;Hogger,C.J.;Robinson,J.A.,《人工智能和逻辑编程中的逻辑手册》,第3卷(1994),克拉伦登出版社:克拉伦登牛津出版社)·Zbl 0804.03017号
[26] (Meheus,J.,《科学中的不一致性》(2002),Kluwer:Kluwer-Dordrecht)
[27] Meheus,J.,《如何从矛盾中理智而自然地推理》(Meheus和J.,科学中的不一致(2002),Kluwer:Kluwer-Dordrecht),151-164
[28] 蒙塔格纳,F。;西米·G。;Sorbi,A.,逻辑和概率系统,Arch。数学。逻辑,35225-261(1996)·Zbl 0854.03020号
[29] Parikh,R.J.,关于证明长度的一些结果,Trans。阿默尔。数学。《社会学杂志》,177,29-36(1973)·Zbl 0269.02011
[30] Pearl,J.,《智能系统中的概率推理》(1988),Morgan Kaufmann:Morgan Koufmann San Francisco CA
[31] Pudlak,P.,《证明的长度》(Buss,S.R.,《证据理论手册》(1998),爱思唯尔:爱思唯尔阿姆斯特丹),547-637·Zbl 0920.03056号
[32] Raggio,A.,不一致系统的命题序列计算,圣母院J.形式逻辑,IX,4,359-366(1968)·Zbl 0184.00702号
[33] 斯科特·D。;克劳斯,P.,《为逻辑公式赋值概率》(Suppes,P.;Hintikka,J.,《归纳逻辑方面》(1996),北荷兰:北荷兰阿姆斯特丹)·Zbl 0202.29905号
[34] Smorynski,C.,《不完全性定理》,(Barwise,J.,《数学逻辑手册》(1991年),北荷兰:北荷兰阿姆斯特丹),821-895
[35] Solovay,R.,模态逻辑的可证明性解释,以色列数学杂志。,25, 287-304 (1976) ·Zbl 0352.02019号
[36] Takeuti,G.,《证明理论》(1987),北荷兰:北荷兰阿姆斯特丹·Zbl 0609.03019号
[37] 特罗尔斯特拉,美国。;Schwichtenberg,H.,《基本证明理论》(1996),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68.03024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